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524/145551 (79%)
造訪人次 : 53516815      線上人數 : 137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子類別

    其他 [21/22]
    國科會研究計畫 [67/67]
    學位論文 [105/110]
    專書/專書篇章 [137/155]
    展演 [4/4]
    會議論文 [81/205]
    期刊論文 [205/234]
    考古題 [25/25]

    鄰近社群


    中國文學系 [3845/5123]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301/303]
    歷史學系 [1770/2663]
    哲學系 [1316/2150]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1616/1877]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131/135]
    宗教研究所 [738/997]
    臺灣史研究所 [637/757]
    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350/381]

    社群統計


    近3年內發表的文件:88(10.71%)
    含全文筆數:645(78.47%)

    文件下載次數統計
    下載大於0次:640(99.22%)
    下載大於100次:580(89.92%)
    檔案下載總次數:606414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2-20 05:57

    上傳排行

    資料載入中.....

    下載排行

    資料載入中.....

    RSS Feed RSS Feed

    跳至: [中文]   [數字0-9]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請輸入前幾個字:   

    顯示項目701-750 / 822. (共17頁)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每頁顯示[10|25|50]項目

    日期題名作者
    2012 《臺灣新民報》文藝欄研究:以週刊至日刊形式的發展與轉變為主 廖佩婷
    2016 臺灣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中國敘事 羅詩雲; Lo, Shih Yun
    2014-07 臺灣歌仔戲教育劇目《山伯英台》的奠基與應用 蔡欣欣; Tsai, Hsin-hsin
    2015-03 Taiwan`s "Shuimo Kun Opera Troupe" Kun Opera Teaching and Inherited Learning of Plays 蔡欣欣; Tsai, Hsin-hsin
    2016-06 臺灣演劇史上《聊齋誌異・恒娘》的「文化展演」景觀 蔡欣欣
    2013-12 臺灣近代知識建構的可能:論1920年代《臺灣青年》的翻譯篇章與思想轉譯 羅詩雲; Lo, Shih-Yun
    2013-10 臺灣近代知識建構的起點:1920年代《臺灣青年》的翻譯篇章與思想轉譯 羅詩雲
    2023-08 與病共存:臺灣當代(乳)癌症散文的多重時間性 陳佩甄
    2016 與神聖對話——排灣族藝文創作中之宇宙觀與生命觀 劉雪瑽
    2015 舞鶴的頹廢意識 張純昌; Chang, Chun Chang
    2016-01 英翻中〈「人類世」中的比較環境批評主義〉 陳佩甄; Chen, Pei Jean
    2007-09 莎士比亞翻案劇與台灣表象─以日本《奧塞羅》以及台灣《暴風雨》為中心─ 吳佩珍
    2008-02 「莎韻之鐘」神話的解體-論真杉靜枝「莎韻之鐘」作品群 吳佩珍
    2009-07 「華やぐいのちなりけり」--岡本かの子「老妓抄」の老妓像をめぐって 吳佩珍; Wu, Pei-Chen
    2021-08 葉石濤(1925-2008)與 陳映真(1937-2016)―「臺灣文學」的兩條路 崔末順; Choi, Mal-Soon
    2021-12 葉石濤(1925-2008)與 陳映真(1937-2016):「臺灣文學」的兩條路 崔末順
    2010-12 葉石濤與陳映真:八0年代台灣左翼小說的兩個面向 陳芳明
    1992 藝術-否定-社會:法蘭克福學派的美學理論 楊小濱; Yang, Xiaobin
    2008 藝術的奧秘:姚一葦文學研究 林淑慧; Lin, Shu Hui
    2011-10 血液的「曖昧線」--台灣皇民化文學中「血」的表象與日本近代優生學論述 吳佩珍
    2016-04 行腳滿洲.發現臺灣:以1930年謝春木〈新興中國見聞記〉為討論中心 羅詩雲; Lo, Shih-Yun
    2008-05-01 被綁架的主體?──台灣原住民族當前法政發展的檢討 孫大川
    2021-10 裂島時間:台灣當代科幻小說的災難、時空、身體 林新惠; Lin, Hsin-hui
    2010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日本與東亞近現代文化 陳芳明; 吳佩珍; 劉吉軒; 曾士榮
    2009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日本與東亞近現代文化 陳芳明; 吳佩珍; 曾士榮; 劉吉軒
    2011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日本與東亞近現代文化 陳芳明; 劉吉軒; 曾士榮; 吳佩珍
    2020-09 「褲兒」生存模式:《誰在找麻煩》和《日常對話》中的酷兒時間與修復轉向 陳佩甄; Chen, Pei-Jean
    2020-10 「褲兒」生存模式:《誰在找麻煩》和《日常對話》中的酷兒時間與修復轉向 陳佩甄; Chen, Pei-Jean
    2021 解嚴前後黃娟小說中的認同轉折與台灣意識 蔡昆儒; Tsai, Kun-Ru
    2019 解嚴後台灣小說中的「當代日本」 徐緯; Hsu, Wei
    2009 解嚴後台灣小說瘋狂敘事研究:以舞鶴、陳雪為觀察中心 劉思坊; Liu, Ssu-Fang
    2011-11 言與不言之間:真杉靜枝的「國策文學」書寫與台灣 吳佩珍
    2013-11 言語不言之間: 真杉靜枝的「國策文學」書寫與台灣 吳佩珍
    2024-10 記憶的術與力:論戰後來臺女作家小民懷鄉散文的兒少記憶與敘事識框 羅詩雲
    2020-06 評 Howard Chiang, 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_ 紀大偉; Chi, Ta-Wei
    1988 評一種陌生的小說意態 楊小濱; Yang, Xiaobin
    2023-03 [評論] 當代母性與歷史記憶的復原,評韓國小說家金息《女人與她們進化的天敵》與《最後一個人》 崔末順
    2024-06 評鄭力軒著《不待黃昏的貓頭鷹:陳紹馨的學術生命與台灣研究》 曾士榮
    2006 詩歌執照的掠取者 楊小濱; Yang, Xiaobin
    2008-05 詩藝的完成─余光中與現代詩批評 陳芳明
    2008 「詩」話台灣─賴子清及其古典文學活動與論述 陳雅琪; Chen,Ya Chi
    2012 說說莫言 楊小濱; Yang, Xiaobin
    2022-07 誰の「郷土」なのか:1930年代と1970年代における台湾「郷土文学」論争 吳佩珍
    誰有美國時間:男同性戀與1970年代台灣文學史 紀大偉; Chi, Ta-Wei
    2023-10 誰的「鄉土」?:1930年代與1970年代中台灣「鄉土文學」論爭 吳佩珍
    2021-01 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後篇 崔末順; Choi, Mal-Soon
    2012 論兩岸當代詩的幾個核心問題 楊小濱; Yang, Xiaobin
    2012 論莫言小說中的性愛描寫 楊小濱; Yang, Xiaobin
    2013 論謝冰瑩的性別主體與文學創作 林孟君
    2019-07 謝春木(謝南光) 羅詩雲

    顯示項目701-750 / 822. (共17頁)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每頁顯示[10|25|50]項目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