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14
|
Title: | 戰後雲林縣沿海地區貧困問題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overty of the Post-war Yunlin Coast |
Authors: | 王千豪 Wang, Cian-Hao |
Contributors: | 李為楨 張怡敏 Lee, Wei-Chen Chang, I-Min 王千豪 Wang, Cian-Hao |
Keywords: | 雲林縣沿海地區 濁幹線 三年輪作田 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 |
Date: | 2020 |
Issue Date: | 2020-09-02 12:09:19 (UTC+8) |
Abstract: | 雲林縣沿海地區長期深受自然環境影響,面臨土壤鹽分含量過高、灌溉用水 不足、秋冬之際風吹砂等問題。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透過調查,了解當地狀況 後,為了殖民統治的需要,在當地展開建設,這些建設包含廣植保安林、興建灌 溉排水系統,及土壤改良等。日治末期,因二戰破壞,導致這些對抗自然環境的 基礎建設遭受破壞,再加上戰後新政權礙於財政上的困難,無法及時修復基礎建 設,導致當地居民處於相對不穩定的環境之中。戰後,當地的民意代表們雖接二 連三的向行政單位反應,呼籲行政單位應重視當地面臨的自然環境威脅,但是遲 遲看不到相關重大建設的投入,一直要等到 1972 年「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 之後,行政單位才挹注大筆經費。 戰後政府為發展工業,制訂一連串的政策,將農業的生產剩餘轉移至工業, 藉此扶植工業發展,這些政策包含田賦徵實、隨賦收購、肥料換穀、分糖法等, 其中又以肥料換穀對農戶的剝削程度最大。雲林縣沿海地區因地利不佳,當地農 戶需施放較其他地區更多的肥料,才能收穫和其他地區一樣的產量,在這樣的前 提下,當地農戶受剝削的感受較其他地區來得更加嚴峻。1960 年代末期,農業衰 退之際,政府提出一連串的補救政策,企圖挽回農工發展日益擴大的問題、提高 農民所得等。這些補救政策之中,以 1972 年「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最具代 表性,包含在雲林縣沿海地區投入大量農村公共建設、發展新型態的農業模式, 或是鼓勵種植新作物等。然後,在補救政策實施後,1970 年代中期之後,雲林縣 家庭可支配所得時常敬陪末座,顯示出補救政策的不足之處。 The coastal area of Yunlin County has been deeply affected b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soil salinization, irrigation water scarcity, and wind-blown sand of autumn and winter.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aiwan Governor’s Office conducted investig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started construction in the local area, including extensive planting of protection forests,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cultivated soil for the purpose of colonial rule.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many of the anti-natural infrastructures were destroyed due to World War II. In addition, the regime after the War was subjected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was incapable of reconstructing the infrastructure in time which resulted in a relatively unstable environment for local residents. The local representatives have reported to the administration, again and again, calling for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threats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still, no action was taken. It was not until the “Major Measures to Accelerate Rural Constructions” (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 of 1972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started to inves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in reconstruction. The post-war government has drawn up a series of policies, transferring the surplus labo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to the industry and thereby suppor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se policies include land tax-in-kind(田賦徵實), rice requisition following with land tax(隨賦收購), rice-fertilizer barter program (肥料換穀), and sugar-allocated program(分糖法). Among them, Rice-Fertilizer Barter Program is the most exploitative to farmers.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disadvantage, local farmers need to apply more fertilizer in order to harvest as much as in other areas. With such conditions, local farmers feel severely exploited compared to other areas. During the agricultural decline in the late 1960s, the government proposed a series of remedial measures, trying to restore the growing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Major Measures to Accelerate Rural Constructions” of 1972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mong all of them. The measure included improving rural construction in Yunlin Coast, developing new patterns of agricultural models, and encourag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crops. Howeve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 in the mid-1970s,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Yunlin households is still often at the bottom among all counties, reveal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medial measure. |
Reference: | 一、檔案
1.《臺灣省政府公報》
2.《臺灣省政府檔案》
3.《臺灣省參議會檔案》
4.《臺灣鹽業檔案》
5.《臺灣糖業公司統計資料輯錄》
6.《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
7.《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
8.《臺灣省政府地政處》
9.《雲林縣統計要覽》
10.《雲林縣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議事錄》
11.《雲林縣議會第二屆第一次大會(含成立大會)議事錄》
12.《雲林縣議會第五屆第六、七次大會暨第六、七次臨時大會議事錄》
13.《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14.《中華民國農業統計要覽》
15.《行政院檔案》
二、報紙
1.《公論報》
2.《聯合報》
3.《聯合晚報》
三、專書
1.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按季統計【民50 - 89年】》(臺北:行政院主計處,2001)。
2.張芬芬,《改善雲林沿海地區農業經營方法之研究》(臺北:成文,1981)。
3.石田浩著,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譯,《臺灣經濟的結構與開展》(台北:稻鄉,2007)。
4.楊碧川,《後藤新平:臺灣現代化的奠基者》(臺北:一橋出版社,1996) 5.雲林縣政府編,《雲林縣發展史(上)》(雲林:雲林縣政府,1997)。
6.連橫,《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128種,1962;1920年原刊)。
7.陳鴻圖,《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臺北:國史館,1996)。
8.陳國川,《清代雲林地區的農業墾殖與活動形式》(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02)。
9.凃照彥著 ; 李明俊漢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臺北:人間,1992)。
10.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第三回事業報告》(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4)。
11.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第四回事業報告》(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
12.澁谷紀三郎,《臺灣亞爾加里土壤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11)。
13.黃富三,《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14.枝德二,《嘉南大圳新設事業概要》(不詳: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1930)。
15.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編,〈臺灣省之農田水利〉,收於陳雲林主編《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251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16.臺灣省嘉南大圳農田水利協會,〈嘉南大圳水利事業概要〉,收於陳雲林主編《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56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17.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保安林規則ヲ施行ス》(不詳: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1901)。
18.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臺灣保安林調查報告(特ニ飛砂防備林ニ就テ)》(不詳: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15)。
19.沈宗瀚,〈臺灣農業發展政策之蛻變〉,收於黃俊傑編,《面對歷史的挑戰:沈宗翰與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程》(臺北:幼獅文化,1984)。
20.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臺灣戰後經濟分析(修訂版)》(臺北:人間,2012)。
21.陳鴻圖,《嘉南平原水利事業的變遷》(臺南:臺南縣政府,2009)。
22.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嘉南地區輪灌改善工程實施概況暨輪灌計畫實例》(不詳: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1965)。
23.盛志澄、康瀚,《臺灣之防風林》(臺北:農復會,1961)。
24.湯惠蓀編,《臺灣之土地改革》(臺北:農復會,1954)。
25.王長璽、張維光,《臺灣土地改革》(臺北:新動力,1953)。
26.陳誠,《臺灣土地改革紀要》(臺北:中華書局,1961)。
27.薛化元編,《臺灣貿易史》(臺北:外貿協會,2008)。
28.黃登忠主編,《臺灣百年糧政資料彙編》,第1編(臺北:臺灣省政府糧食處,1997年)。
29.黃登忠主編,《臺灣百年糧政資料彙編》,第2編(臺北:臺灣省政府糧食處,1997年)。
30.陳金滿,《臺灣肥料的政府管理與配銷(1945-1953)-國家與社會關係之一探討》(臺北:稻香,2000)。
31.張果為、寇龍華,《臺灣農家所得及其分配之研究》(臺北:農復會,1956)。
32.林開煥、崔永楫,《臺灣農家使用肥料情形研究報告》(臺北:農復會,1963)。
33.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糖三十年發展史》(臺北: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
34.張德粹編,《臺灣砂糖保證價格之研究》(臺北:中國農村經濟學會、臺灣糖業公司,1966)。
35.李登輝,〈臺灣土地改革對所得分配的影響〉,收於麥朝成、黃鴻編,《臺灣所得分配論文集》(臺北:聯經,1995)。
36.沈宗瀚,《臺灣農業之發展及其政策與措施》(臺北:農復會,1972)。
37.蔣震,《欣欣向榮的臺灣農村副業》(臺北:中華日報,1974)。
38.農復會編,《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第一期補助計劃摘要》(臺北:農復會,1973)。
39.農復會編,《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第二期補助計劃摘要》(臺北:農復會,1974)。
40.農復會編,《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第三期補助計劃摘要》(臺北:農復會,1974)。
41.農復會編,《六十四年度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補助計畫摘要》(臺北:農復會,1975)。
42.農復會編,《民國六十五、六十六年度中央政府農業發展補助計畫摘要》(臺北:農復會,1978)。
43. 經濟部、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執行總報告(民國六十二年元月至六十八年六月)》(臺北:經濟部、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1980)。
44.經濟部、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編,《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執行報告》(臺北:經濟部、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1983)。
45.殷章甫,《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臺北: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0年)。
46.古蒙仁,《臺灣社會檔案》(臺北:九歌,1983年)。
47.許文富、林昌義、黃佳珊,《濱海及雜糧產區農牧綜合養豬專業區之農家經濟調查報告》(臺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1973)。
48.許文富、林昌義,《養豬農牧綜合經營專業區第二期計劃之經濟效益評估》(臺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1976)。
49.經濟部、農復會編,《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執行總報告》(臺北:經濟部、農復會,1977)。
四、期刊論文
1.黃大洲,〈一個落後鄉村社區的經濟社會調查報告—雲林縣四湖鄉林厝寮〉,《農業推廣學報》,第1卷(1975),頁145-182。
2.陳國川,〈日治時代雲林官有原野的土地開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3 (2000) ,頁1-51。
3.施添福,〈社會史、區域史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研究方法論為中心〉,《臺灣風物》,第68卷第3期(2018年9月),頁91-114。
4.張素玢,〈濁水溪的歷史難題〉,《臺灣史研究》,第18卷第4期(2011年12月),頁165-199。
5.臺南州,〈臺南州經營の砂防造林事業に就て〉,《臺灣の山林》,第105卷(1935年1月),頁112-117。
6.〈自營農場之重要性〉,《臺糖通訊》,第3卷第3期(1948年7月),頁1。
7.沈鎮南,〈臺灣糖業公司土地問題概述〉,《臺糖通訊》,第3卷第14期(1948年11月),頁2-10。
8.曾獻緯,〈戰後初期臺灣的糧食管制(1945-1949)〉,《臺灣文獻》,第66卷第3期(2015年9月),頁53-102。
9.任廣福,〈臺灣之田賦〉,《臺灣銀行季刊》,第13卷第4期(1962年12月),頁1-35。
10.劉鴻喜,〈臺灣地下水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4卷第3期(1963年9月),頁218-249。
11.〈雲林開發地下水源〉,《豐年》,第8卷第7期(1958年4月),頁4。
12.〈開發雲林地下水七月動工〉,《豐年》,第8卷第12期(1958年6月),頁4。
13.〈雲縣地下水已動工開發〉,《豐年》,第8卷第17期(1958年9月),頁4。
14.紀潔芳,〈臺灣稻作肥料換穀價格與肥料施用量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22卷第1期(1971年3月),頁189-227。
15.梁國樹,〈臺灣米價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1卷第1期(1960年3月),頁52-70。
16.孫鐵齋,〈臺灣糖業契約原料收買制度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7卷第1期(1954年12月),頁65-83。
17.陳仲珍,〈臺灣砂糖產銷—兼述經濟轉變中之農業問題—〉,《臺灣銀行季刊》,第24卷第4期(1973年12月),頁190-217。
18.孫鐵齋,〈臺灣農民糖收購問題之檢討〉,《臺灣銀行季刊》,第9卷第2期(1957年9月),頁85-97。
19.孫鐵齋,〈臺灣糖價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1卷第1期(1960年3月),頁71-95。
20.王俊傑、古慧雯,〈論「斤糖斤米」制〉,《經濟論文叢刊》,第29卷第4期(2001年12月),頁457-478。
21.張德粹,〈保証糖價是怎樣決定的〉,《豐年》,第25卷第16期(1975年8月),頁30。
22.潘仲華、李錦榮,〈臺灣之甘蔗間作與其經濟收益之比較〉,《臺灣銀行季刊》,第15卷第4期(1963年12月),頁111-147。
23.〈單一匯率實施以後〉,《臺糖通訊》,第23卷第16期(1958年12月),頁1。
24.郁英彪,〈正視蔗田間作問題〉,《臺糖通訊》,第23卷第16期(1958年12月),頁8-11。
25.蔣經國,〈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自由中國之工業》第38卷第4期(1972年10月),頁2-3。
26.吳同權,〈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豐年》,第35卷第16期(1985年8月),頁18-20。
27.蔡進鏽,〈改善農業結構高農民所得方案已開始實施〉,《豐年》,第35卷第15期(1985年8月),頁19。
28.江鴻,〈臺灣海埔地之經濟價值〉,《臺灣銀行季刊》,第13卷第2期(1962年6月),頁1-8。
29.王長璽,〈臺灣海埔地開發方式及處理原則之商榷〉,《臺灣銀行季刊》,第13卷第2期(1962年6月),頁57-69。
30.李慶餘,〈臺灣雲林縣海埔地區農家經濟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2卷第1期(1960年3月),頁214-248。
31.陳秋仁,〈臺灣大蒜生產專業區經濟效益評估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25卷第3期(1974年9月),頁179-217。
32. 嚴勝雄、李高祥、梁國常,〈臺灣嘉、雲工業區之使用現況與評估〉,《臺灣銀行季刊》,第29卷第2期(1978年6月),頁178-194。
五、碩博士論文
1.丁淑婉,〈日治時代雲林官有原野的土地開發〉(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2.林玉祥,〈雲林縣濱海地區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3.徐世榮,〈雲林縣農村基礎建設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六、網路資料
麥寮鄉公所網站:https://www.mlvillage.gov.tw/form/Details.aspx?Parser=2,9,50,115,,,27,下載時間:2020年6月1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5158014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8014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001562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801401.pdf | | 7925Kb | Adobe PDF2 | 12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