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書目
壹、工具書
西藏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馮蒸編,《國外西藏研究概況,1949-197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年7月。
張怡蓀主績,《漢藏大辭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7月。
張雲俠編、王輔仁校註,《康藏大事紀年》,重慶:重慶出版社,1986年5月。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元明時期》,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
貳、史料與專書
一、中文
土觀羅桑卻季尼瑪著、劉立千譯註,《土觀宗派源流》,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6月。
王輔仁、索文清著,《藏族史要》,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7月。
王輔仁、陳慶英編著,《蒙藏民族關係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10月。
王輔仁,《西藏佛教史略》,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中國北方民族關係史》編寫組,《中國北方民族關係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7月。
史金波著,《西夏文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
札奇斯欽著,《蒙古與西藏歷史關係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78年4月。
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薩迦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7月。
宋濂,《元史》,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法尊法師編,《西藏佛教史》,臺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7月。
東噶洛桑赤列著、陳慶英譯,《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年7月。
昂旺格拉著、劉立千譯,《續藏史鑑》,成都:成都華西大學華西邊疆研究所, 1945年。
陳燮章、索文清、陳乃文輯,《藏族史料集》第三冊,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6月。
彭英全編,《西藏宗教概說》,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l月。
第五世達賴喇嘛著、郭和卿譯,《西藏王臣記》,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年7月。
黃奮生編著、吳均校訂,《藏族史略》,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12月。
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漢藏史業》,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年12月。
圖齊著,李有義、鄧銳齡譯,《西藏中世紀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80年7月。
廓諾迅魯伯著、郭和卿譯,《青史》,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蒙古族簡史》編寫組,《蒙古族簡史》,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
噶瑪聽列,《西藏十六位噶瑪巴的歷史》,臺北:大乘精舍印經會,1976年10月。
韓儒林主編,《元朝史》上、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二、藏文
大司徒絳曲堅贊著、拉薩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藏文古籍編輯室編,《朗氏家族》,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才旦夏茸著,《藏族歷史年鑒》,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年12月。
松巴堪布著,《如意寶樹史》,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dian Culture , 1959。
昂旺貢噶索南著、多吉杰博編,《薩迦世系譜》,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2月。
班欽索朗札巴著,《新紅史》,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
郭循努白著,《青史》上、下冊,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1月。
第五世達賴喇嘛著,《西藏王臣記》,北京:民族出版社,1957年10月。
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漢藏史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6月。
蔡巴貢嘎多吉著、東噶洛桑赤列校註,《紅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10月。
Tsepcn W.D.Shakabpa著,《西藏政治史》上、下冊,印度Dharmsala Tibetan Cultural Printing Press,1986。
二、日文
佐藤長,《西藏中世紀史》,株式會社同朋舍,1986年3月。
三、英文
Giuseppe Tucci, 《Tibetan Painted Scroll》,臨川書店複製版,1980年4月。
H. E. Richardson and D. L. Snellgrove, 《A Cultural History of Tibet》, London, England, 1968。
Helmut Hoffmann, 《The Religion of Tibet》, New York:, 1961。
Helmut Hoffman, 《Tibet A Handbook》,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R. A. Stein, 《Tibetan Civilization》,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Sir Charles Bell, 《The Religion of Tibet》,1931。
Sperling, Elliot Harris, 《Early Ming Policy toward Tibet: An Examination of the Proposition that the Early Ming Emperors Adopted a "Divide and Rule" Policy toward Tibet》, Univ, 1983年7月。
Tsepon W. D. Shakabpa, 《Tibet A Political History》, USA. New Har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7。
參、期刊論文
一、中文
才讓太,「古老象雄文明」,成都:《西藏研究季刊》1985年第二期,1985年5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王路,「讀薩迦派歷史的一點體會」,北京:《藏學研究文集》1985年8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民族出版社。
王繼光、才讓著,「藏文史籍四種敘錄一一青史、薩迦世系譜、娘地教法源流、拉卜楞寺志」,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8年第三期,1988年8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仁慶札西,「元中央王朝中的藏族宰相桑哥」,北京:《藏族研究文集》第二集,1984年3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
仁慶札西,「元代管理吐蕃的中央機構宣政院」,北京:《藏學研究文集》,1985 年8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民族出版社。
仁慶札西,「元代經營朵思麻地區概述」,北京:《藏學研究文集》第四集,1986 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藏學研究文集》編輯組。
仁慶札西,「西平王與吐蕃」,北京:《藏學研究》,1987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
仁慶札西,「西藏佛教與元王室」,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8年第三期, 1988年8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天挺,「西藏佛教及其教派簡介」,北京:《藏學研究文集》,1985年8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民族出版社。
爻峰,「西藏歷史概窺」,北京:《藏學研究文集》,1985年8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民族出版社。
《元史綱要》編寫組,「元朝與欽察汗國、伊利汗國的關係」,南京:《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三期,1978年12月,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組。
阮銘樹,「五世達賴及其《西藏王臣記》」,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7年第一期,1987年2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沈衛榮,「一部珍貴的藏文史籍--《漢藏史集》」,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7年第二期,1987年5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林冠群,《吐蕃贊普墀松德贊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7年6月。
房建昌,「止貢噶舉派在西藏的興起和發展」,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8年第二期,1988年5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周良霄,「元代投下分封制度初探」,北京:《元史論叢》第二輯,1983年4月,元史研究會編,中華書局。
周潤年,「藏族古籍《紅史》評介」,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7年第二期,1987年5月,《西藏研究》編輯部。
孟繁清,「試論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北京:《元史論叢》第二輯,1983年4月,元史研究會編,中華書局。
洛桑群覺、陳慶英,「元朝在藏族地區設置的驛站」,北京:《藏族研究文集》第二集,1984年3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
唐景福,「略論喇嘛教噶舉派的歷史作用」,蘭州:《西北史地季刊》1985年第二期,1985年6月,蘭州大學。
徐連達,「論八思巴在歷史上的作用與貢獻」,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5第三期,1985年8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陳光國,「民主改革前的藏區法律規範述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1987年12月,北京中國人民大書報資料中心。
陳得芝、王頲,「忽必烈與蒙哥的一場鬥爭--試論阿蘭答兒鈎考的前因後果」,北京:《元史論叢》第一輯,1982年1月1,元史研究會編,中華書局。
陳慶英,「元朝在西藏所封的白蘭王」,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3年第四期,1983年11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陳慶英、仁慶札西,「元朝帝師制度述略」,北京:《藏族研究文集》第二集,1984年3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
陳慶英、史為民,「蒙哥時期的蒙藏關係」,呼和浩特:《蒙古史研究》第一輯, 1985年7月,中國蒙古史學會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郭衛平,「西藏歷史上的卓越人物--絳曲堅贊」,北京:《藏學研究文集》第四集,1986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藏學研究文集》編輯組。
陸峻領、何高濟,「從窩闊台到蒙哥的蒙古宮廷鬥爭」,北京:《元史論叢》第一輯,1982年1月,元史研究會編,中華書局。
張哲誠,「十三世紀蒙古人經略西藏之經過」,臺北:《中國邊政季刊》103期, 1988年9月,中國邊政雜誌社。
張哲誠,「帕摩主巴王朝前的衛藏形勢」,臺北:《中國邊政季刊》104 期,1988年12月,中國邊政雜誌社。
張駿逸,「宣政院與吐番」,臺北:《西藏研究會訊》第五期,1988年3月,西藏研究委員會。
楊仁山,「昔日萬戶府今在何方」,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5年第三期,《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薩迦達欽阿美夏著、陳慶英譯註,「薩迦世系史八思巴生平」,拉薩:《西藏研究季刊》1986年第一期,1986年1月,《西藏研究季刊》編輯部。
韓儒林,「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樣管理西藏地方的」,南京:《元史論集》,1984 年11月,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研究室,人民出版社。(原載《歷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八期)。
(法)韓百詩著、耿升譯,「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史和松巴堪布的《如意寶樹史》」,北京:《藏族研究譯文集》第一集,1983年3月,中央民族學院藏族研究所。
二、英文
Chang Jiunn Yi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uan and the Sa-skya sect after Khubilai Khan」,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所年報第十六期,1985年10月。
Chang Jiunn Yih, 「The imperial preceptors` genealogy of the Sa - skya sect」,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所年報第十七期,1986年10月。
Luc Herman M. Kwanten, 「Tibetan-Mongol relations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1207-1368」, Univ. of South Carolina, 1972。Facsimile printed by microfilm。
Sarat Chandra Da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house of phagdo, which ruled over Tibet on the decline of sakya till A.D. 1432」,《Tibetan Studies》, Calcutta, Delhi, 1984。
Sarat Chandra Das, 「Another account of chyan-chub gyal-tsan and his successor」, 《Tibetan Studies》, Calcutta, Delhi, 1984。
Sarat Chandra Das, 「Tibet under her last kings (1434-1642 A. D. ) 」, 《Tibetan Studies》, Calcutta, Delhi, 1984。
Wylie Turrell, 「The first Mongol Conquest of Tibet Reinterpreted」,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XXXVII, 37卷1期,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Cambridge, 1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