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944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2/145044 (79%)
Visitors : 52079983      Online Users : 49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445


    Title: 山胞教育政策與山胞教育問題之研究--以台灣北部泰雅族崙埤、上巴陵的部落為例
    Authors: 許炳進
    XU, BING-JIN
    Contributors: 李建興
    LI, JIAN-XING
    許炳進
    XU, BING-JIN
    Keywords: 教育政策
    山胞教育問題
    泰雅族
    Date: 1992
    1991
    Issue Date: 2016-05-02 15:26:26 (UTC+8)
    Abstract: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參與觀察法、現況調查、田野訪談、參加座談等方式進行,旨在透過崙埤、上巴陵部落區域研究,以探討當前台灣山胞教育政策與山胞教育問題之現況及其形成因素和改進途徑。以為日後山地問題研究奠基,並願提出我國行政當局,為台灣山胞社會建設施政參考意見,致至高期盼與最終鵠的。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一)政府出版品
    一、教育部編印:七八年度山胞教育研討會報告,民國七八年。
    二、教育部編印:山胞教育法規選輯,民國七八年。
    三、教育部編印: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民國七九年。
    四、教育部編印: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七九年。
    五、教育部編印:我國當前教育的革新與發展,報告人:毛高文,民國八○年。
    六、教育部編印:山胞教育專題研究計畫總結報告,民國八○年
    七、教育部編印:台灣地區山胞教育資料蒐集、整理與問題分析研究,民國八一年。
    八、教育部編印:尹建中主持,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一),民國八一年。
    九、教育部編印:陳小紅主持,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二),民國八一年。
    一○、教育部編印: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民國八十年。
    一一、教育部編印: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民國八一年。
    一二、教育部編印:山胞教育師資之培育研究,民國八一年。
    一三、教育部編印:加強山胞社會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民國八一年。
    一四、教育部編印:加強山胞親職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民國八一年。
    一五、教育廳編印:促進偏遠地區教育之重要措施,民國八○年。
    一六、教育廳編印:革新校務行政落實教育績效,民國八○年。
    一七、教育廳編印:改進教學評量提高學習效果,民國八○年。
    一八、教育廳編印:改進藝能科教學激發學生潛能,民國八○年。
    一九、教育廳編印:加強教師在職進修推行長青專案,民國八○年。
    二○、教育廳編印:倡導正當休閒活動充實國民生活內涵,民國八○年。
    二一、教育廳編印:加強衛生保健增進學生福利,民國八○年。
    二二、法務通訊雜誌編印:山地同胞法律知識,民國七七年。
    二三、內政部民政司編印:政府的山胞輔導與優惠措施。民國七八年。
    二四、內政部譯:美國印地安民族政策概況及法案輯要,民國七九年。
    二五、內政部譯:加拿大原住民政策概況及法案輯要,民國七九年。
    二六、省政府民政廳編印:澳洲原住民事務之管理制度與運作,民國七九年。
    二七、省府民政廳:台灣省各縣市暨鄉鎮市區概況,民國七三年。
    二八、省府民政廳:台灣省民政統計手冊,第二四期,民國七八年。
    二九、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地行政概要,民國三七年。
    三○、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進步中的本省山地,民國四三年。
    三一、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山地行政法規,民國五四。台灣省山地建設協會印行。山地行政法規彙編。
    三二、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革新中的臺灣民政,民國五八年。
    三三、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發展中的臺灣山地行政,民國六○年
    三四、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改善山胞生活,民國六○年。
    三五、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胞生活輔導工作,民國六九年。
    三六、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山胞經濟調查報告,民國六九年。
    三七、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胞輔導教材-山地行政法令摘篇,民國七○年。
    三八、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地行政,民國七○年。
    三九、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山地行政檢討會議程,民國七一年。
    四○、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地保劉地管理與開發利用計劃工作簡報,民國七一。
    四一、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地方自治學術論文集,民國七二年。
    四二、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胞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民國七九年。
    四三、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胞農村山地利用及社區發展綜合規劃報告(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屏東縣春日鄉士文村、臺東縣東河鄉北源村、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民國七八年。
    四四、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基層建設第一期三年計畫第二(七十九)年實施計畫-八,加強改善偏遠地區居民生活計畫,民國七八年。
    四五、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台灣省基層建設第一期三年計畫第二(七十九)年實施計畫四-(三)輔導山胞產業計畫,民國七八年。
    四六、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台灣省基層建設第一期三年計畫第二(七十九)年實施計畫四-(三)加強輔導山胞生活計畫,民國七八年。
    四七、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胞農村土地利用及社區發展綜合規劃及實施計畫執行情形簡報。民國七八年
    四八、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山胞社會發展方案第一期四(七十八-八十一年)總計畫,民國七八年。
    四九、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山胞社會發展方案第一期二(七十九)年度計畫,民國七八年。
    五○、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胞社會的建設發展,民國七九年。
    五一、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照顧遷入都市居住之山胞生活應循之原則及實施要領,民國七四年。
    五二、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地發展政策與行政措施方案。
    五三、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山地社會發展政策與行政措施方案實施要領,民國七四年。
    五四、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山胞社會發展方案。
    五五、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山胞社會發展方案第一期四年實施計劃大綱。
    五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編印:現代化福利社會的實現,民國七九年。
    五七、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編印:教育發展與文化建設,民國七九年。
    五八、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政府為我們做了什麼,民國七六年。
    五九、宜蘭縣志:卷一人民志,山地篇續篇:宜蘭縣政府民政局文獻課編校,民國六九年六月。
    六○、宜蘭縣概況:宜蘭縣政府編印,民國四一年。
    六一、太平鄉土史:手稿:存於中研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
    六二、大同鄉崙埤村八十年度村民大會資料:崙埤村辦公處製,民國七九年。
    六三、大同鄉大同國小:校務概況,民國八十學年度。
    六四、大同鄉大同國小:社會教育資料,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六五、大同鄉大同國小:推行全民精神教育,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六六、大同鄉大同國小:學生榮譽制度實施方法及資料,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六七、大同鄉大同國小:學生暑期育樂營(寒暑假),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六八、大同鄉大同國小:加強民族精神教育資料,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六九、大同鄉大同國小:推行教孝月刊實施計劃,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大同鄉大同國小:訂定推展環境教育計劃,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一、大同鄉大同國小:配合各項活動向社區民眾傳達環境教育知識之成效,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二、大同鄉大同國小:定期召開會議檢討推行環境教育知識,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三、大同鄉大同國小:推展義工制度實施計劃,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四、大同鄉大同國小:誠實教育實施計劃: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五、大同鄉大同國小:全校師生總名冊,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六、大同鄉大同國小:輔導室配合情形,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七、大同學生生活教育研習營員手冊:大同、南澳鄉團委會,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八、大同鄉戶政事務所:大同鄉各類戶籍資料,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七九、大同鄉民代表會:大同鄉民代表會資料,民國七九-八○學年度。
    八○、桃園縣志卷未志餘泰雅族概況篇:成文出版社,民國七二年。
    八一、復興鄉巴陵國小:校務概況,民國八十學年度。
    八二、復興鄉巴陵國小:定期考查績優學生名冊,民國八十學年度。
    八三、復興鄉巴陵國小:各班各科平均分數統計表,民國八十學年度。
    八四、復興鄉巴陵國小:教學輔導紀錄表,民國八十學年度。
    八五、復興鄉巴陵國小:改善社會風氣重要措施實施辦法及成果,民國八十學年度。
    八六、復興鄉巴陵國小:加強社會教育推行全民精神建設方案,民國八十學年度。
    八七、復興鄉巴陵國小:校務實施計劃,民國八十學年度。
    八八、復興鄉戶政事務所:復興鄉各類戶籍資料,民國七五-八○年。
    八九、復興鄉公所:復興鄉公所概況,民國七○-八○年。
    九○、復興鄉公所:桃園縣復興鄉簡介,民國七六年。
    九一、復興鄉公所:桃園縣復興鄉七九年度新社區發展後續計劃簡報,民國七六年。
    九二、華陵村辦公處編製:華陵村八一年度村民大會資料,民國八○年。
    九三、華陵村辦公處編製:改善生活環境,增進民眾福祉查報表,民國七九年-八○年。
    九四、華陵村辦公處編製:改善社會風氣,民國七九年-八○年。
    九五、華陵村辦公處編製:山胞生活輔導,民國七九年-八○年。
    九六、台灣文獻叢刊:裨海紀遊,郁永河,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民四八年。
    九七、台灣省縣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稿卷八同胃志,民國六一年六月。
    九八、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開發史民國七四年。
    九九、文崇一等編著:烏來鄉志,民國七九年。
    一○○、和平鄉公所:台中縣和平鄉公所簡報。
    一○一、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編印: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民國七八年。
    一○二、苗栗縣泰雅族豐年祭活動籌備委員印製:孩子永遠別忘祖先的榮耀,民國七九年。
    一○三、苗栗縣泰雅族豐年祭活動籌備委員敬贈:泰雅族豐年祭活動,民國七九年。
    (二)專書
    一、于嘉雲等合譯:當代文化人類學,巨流,民國七五年二版。
    二、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初等教育改革動向、世界中等教育改革動向、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動向、世界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改革動向。
    三、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師範教育改革動向,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年。
    四、王家通譯:比較教育學導論:高雄市:復文,民國六八。
    五、王家通、陳伯璋等著,中等教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民國七三年。
    六、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五年。
    七、王靜朱:國民小學行政。台中師專發行,民國五一年。
    八、王鳳皆編著: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三四年。
    一○、方炳林:普通教學法。台北市:教育文物,民國六三年。
    一一、方炳林:教學原理。臺北,教育文物出版社,民國六八年。
    一二、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鵬島文化公司,民國一九八○年。
    一三、田培林,教育史。臺北:正中書局,民國四五年。
    一四、台中縣和平鄉泰雅族專輯。台中縣文化心編印,民國七六年。
    一五、朱匯森,教育行政新論。臺北:臺灣書店,民國五七年。
    一六、李建興著:教育行政理念。台北:台灣書店,民國七九年。
    一七、李建興著:社會變遷與教育發展。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一八、李建興著:中等教育研究。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
    一九、李建興著:教育與人生。國立教育資料館叢書,三民書局印行,民國七六年。
    二○、李建興著:中國社會教育發展史。國立教育資料館叢書,三民書局印行,民國七十五年。
    二一、李建興著:社會教育與國家建設。文景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二二、李建興著:我國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就頁狀況調查分析,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
    二三、李建興著:社會教育新論。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
    二四、李建興著:小學與社區。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二五、李亦園:南澳的泰雅人。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二六、李亦園等編: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中研院民族學所,民族七二年。
    二七、李亦園: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聯經,民國七一年。
    二八、李學熙譯著:神秘的吉普賽民族。台北:希代書版,民國六十四年。
    二九、金恆煒、張文翊編著:教育-一個解不開的結,允晨文化,民國七九
    三○、吳鐵雄,電腦輔助教學,收於師大學術研究委員主編,當前資訊發展與教育,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三一、吳明清:教育的科學研究方法。省教育廳,民國七三年。
    三二、呂亞力:政治學。三民學,民國七五年再版。
    三三、林清江:教育的功能。收於田培林主編,教育學新論,臺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八年。
    三四、林清江:教育社會學。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一年。
    三五、林清江:教會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民國七一年。
    三六、林清江主編,比較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民國七二年。
    三七、林光輝著:山地學童有味道嗎?民國七八年。
    三八、林光輝著:認識泰雅族。民國八○年。
    三九、奈思比、奧伯汀原著,尹萍譯:二○○○年大趨勢,天下文物出版,一九九○年。
    四○、周昆田:三民主義的邊疆政策。蒙藏委員會編,中央文物,民國七二年。
    四一、柏平,猶太人眼中的日本,台北市:國井文化事業公司出版,一九八二、九初版。
    四二、泰雅文化在烏來:烏來國民中小學編印,民國七八年。
    四三、泰雅爾語字母:台灣基督長老會泰雅中會發行,民國一九九○年。
    四四、高希均:教育經濟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民國六六年。
    四五、高淵源著:台灣高山族。香草出版,民六六年。
    四六、高山族簡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民國一九八二年。
    四七、高山上的民族:烏來國民中小學編印,民國七九年。
    四八、韋因.W.戴艾原著;崔京瑞、王南譯:生命中必須超過的盲點,方智出版公司,民國八○年。
    四九、原住民-被壓迫的吶喊。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出版。
    五○、郝繼隆著:社會問題。台灣開明書店印行,民國六四年三版。
    五一、孫邦正,教育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二年。
    五二、徐宗林:西洋教育簡史,台北:文景出版,民國六四年。
    五三、黃政傑:能力本位的教學。收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職業學校課程教育革新專輯,能力本位職業教育叢書概論(1),民國七二年。
    五四、黃政傑:課程改革。臺灣:漢文書局,民國七四年。
    五五、黃政傑:教育與進步。臺灣:漢文書局,民國七四年。
    五六、黃昆輝,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
    五七、黃昆輝等,中外教育行政制度。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三年。ㄜㄡㄨ國八國ㄅㄚㄢ書店,民國五七年,政法規惠
    五八、黃昆輝主譯,教育行政原理。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四年。
    五九、黃應貴: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聯經,民國七五年。
    六○、陳慶文:德育原理。高雄:附文書局,民國六八年。
    六一、陳永興:山地服務在霧台。台北:百達出版公司,民國六七年。
    六二、陳國強著:鄭成功與高山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
    六三、陳國強,林嘉煌著:高山族文化。學林出版社,一九八四。
    六四、陳冠學:老台灣。東大圖書,民國七○年。
    六五、莊懷義等編著:教育問題研究。國立空中大學印行,民國七六年。
    六六、教育經濟學研究:教育部教育計劃小組編印,民國六八年。
    六七、陶百川等編:最新綜合六法全書,三民書局,民國七七年。
    六八、國父孫中山先生著,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民國六二年。
    六九、張春興:心理學。東華書局,民國六六年。
    七○、郭生玉:心理教育研究法。臺北:大世紀出版社,民國七○年。
    七一、郭為藩:「教育界的發展」,收於田培林主編,教育學新編,臺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八年。
    七二、鹿野忠雄(宋文薰譯):一九五五,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七三、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東南亞細亞民族先史學研究。
    七四、鈴木清一郎(馮作民、高賢治編譯):一九八四,台灣舊慣習俗信仰,眾文圖書工司,台北。
    七五、傅佩榮:誰在乎教育。業強,一九八九年四月。
    七六、楊朝祥:技術教育辭典。台北:三民,民國七三年。
    七七、楊朝祥: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青輔會,民國 七三年。
    七八、楊朝祥:謀職的技巧。台北:青輔會,民國七五年。
    七九、楊國賜:現代化與教育革新:師大書苑,民國四六年。
    八○、楊國樞:開放的多元社會。東大圖書,民七四年再版。
    八一、葉啟政等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圖書,民國七五年三版。
    八三、趙洪慈著:中共政權少數民族政策。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出版,民國六五年。
    八四、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世新專校觀光宣導科,民國七六年。
    八五、劉其偉:台灣土著文化藝術。雄獅,民國七五年。
    八六、歐陽教:教育哲學導論。臺北:文景出版社,民國七四年。
    八七、謝高橋:社會學。巨流,民國七七年。
    八八、謝世忠: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認同的污名,自立晚報出版,民國七六年。
    八九、謝文全,教育行政。臺北:文景出版社,民國七五年。
    九○、簡茂發:「評量的原理與方法」,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職業學校課程教育革新專輯,能力本位。
    (三)論文、期刊、報紙、雜誌
    一、孔文吉:美國與加拿大的少數民族政策,中國論壇,第三一六期,二四卷第四期。
    二、北方山大王「泰雅族」:新生報,民國七八年。
    三、田清香:角板山,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出版,民國六九年。
    四、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中研院民族學所集刊,頁二○七。
    五、本田研一:台灣高山族現代化之問題研究,問大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七六)。
    六、石磊譯,E. Leach原著,社會結構的歷史發展,思與言,民國六三,一一(六):四五-五○。
    七、朱瑞玲:青少年心目中的父母教養方式,載於翟海源等編「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中研院民族所專刊乙種之十六,民國七五年。
    八、台灣原住民應有的省思:見中國時報,民國七九年。
    九、李建興:社會對兒童、青少年人格發展的影響,社會隻月刊,民七五年,十三期,二一-二六頁。
    一○、李天興:山地教育問題及改進之道,師友,頁五五。
    一一、李亦園、許木柱:台灣高山族的現代適應問題,一些初步發現及其理論意含。科學發展月刊,民國七四年,十三卷,十一期,一四一三-一四二五頁。
    一二、李壬癸:台灣土著語言的研究資料與問題,民集四○:五一-八四(一九七六)。
    一三、李彩雲:我在山地從事國民教育四年經驗,婦聯空軍分會編印,民國八○年,頁六-七。
    一四、吳堯峰撰:山胞菁英在山地社會發展所扮演的角色,山地建設自強座談會專題報告,民國七三年。
    一五、吳春慶:宜蘭泰雅族的過年-粟祭,邊政創刊號:四二-四三(一九六二)。
    一六、吳豪人:為原住民權利基本法催生,國家政策季刊,第四期,頁八六-一○一,民國七八年。
    一七、吳幼妃:父母與同儕對國中學生教育報復影響之研究,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第四期,民國七一年。
    一八、吳武典:文化貧乏對學習的影響,載於賈馥茗、煌昆輝主編:教育論叢第二輯,台北:景文。
    一九:折井博子:泰雅族噶噶的研究,台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六九年。
    二○、余光弘:環山泰雅人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的調適,台大考古人類學遺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五年。
    二一、何金山:秀巒村泰雅族的宗教變遷,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五年。
    二二、林邦傑:初中學生生活調適問題與輔導,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七年。
    二三、林文正:我國需要真正的平等和尊重,中國論壇,十二卷七期,頁十九。
    二四、林秀惠:臺灣山地兒童發展需求滿足之研究,以宜蘭縣大同鄉泰雅兒童為例,東海大學社研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六年。
    二五、林彩雪:一個紡織廠女工調適的研究,臺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二年。
    二六、林昭賢:初中學生生活調適問題與輔導,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七年。
    二七、林清江:國中畢業生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載於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輯,民國六九年。
    二八、林清江:家庭文化與教育,載於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四輯,民國六一年。
    二九、林英彥:台灣先住民之農業經營,台銀季刊,民國五八,二○(四):二二一-二六五。
    三○、林生傳:計劃家庭子女的心理特質與教育成就研究,高雄師院學報,民國六六年五輯,二五三-二六四頁。
    三一、林金泡:山地教育,今日教育,民國七○年,四十期四六-五七頁。
    三二、青山綠水民生行:師友,第一五八期三四頁,民國六九年。
    三三、洪有義:國中智能不足與資復優異學生心理特質之比較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民國七一,十五期,一六七-一九四頁。
    三四、胡良珍:南投靜觀賽德克人的社會生活之研究,台灣文獻,民國五八年,二○(四):一-三三。
    三五、胡效群:山胞適應現代生活的幾個問題,中國論壇,七卷四期,民國六七年。
    三六、洪敏林:綜觀台灣山地社會結構與文化變遷之軌跡,台灣文獻,民國六○年,二二(三):二六-五四。
    三七、思與言:「台灣土著族群的傳統文化與現代適應」專號,思與言,民國七四年,第貳十三卷第二期。
    三八、記泰雅族四十年來首次豐年祭:大地地理雜誌,錦繡文化,六月號,一九九一年。
    三九、時繼錚:臺灣山地觀光資源開發問題之研究-一個社會互動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七年。
    四○、高德義:談山胞的政治參與,中國論壇,十二卷七期,頁十五。
    四一、馬言行:家庭文化背景與學業成績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民國七四年,五一期,一三九-一六五頁。
    四二、孫家驥:泰雅族傳說十六澤,風物,七(三):七-一二(一九五七)。
    四三、郭秀岩:山地行政與山地政策,民集四○:九七-一○六。
    四四、郭生玉: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民國六二年,十五輯,四五一-五三四頁。
    四五、黃國彥:編制成就測驗的心方法,測驗年刊,民國七三,三十一輯,六九-八二頁。
    四六、黃景華、吳武典:對文化貧乏學生實施補救教學與團體輔導效果之實驗研究,測驗年刊,民國七○年,二十八輯,三三-四五頁。
    四七、黃維憲:宗教組織和活動的變遷研究,政大民族社會學報,民國六七年,一六:二八三-三○六。
    四八、黃維憲:宗教組織與活動的變遷研究,政大民族社會學報,民國六七年,一六:二八三-三○六。
    四九、黃應貴:山田燒墾與水田耕作的經濟,人類與文化第六期。
    五○、黃富三;清代台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其對土著的影響(上),食貨月刊,民國七○年,一一(一):二六-四○頁。
    五一、黃美英:都市山胞都市人類學:台灣土著族群都市移民的初步探討,思與言,民國四,二三(二),八二-一○七頁。
    五二、許木柱:泰雅族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載於中國人權協會主編「臺灣土著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民國七六年
    五三、許木柱:從當前山地社會問題論山地政策,中國時報,民國七五,第二版,七月四日。
    五四、許木柱、李亦園:社會文化變遷與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以環山泰雅族的初步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民國六七年,二四輯,二八一-二九七頁。
    五五、許木柱:社會文化變遷與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以環山泰雅族為例的初步研究,中研院民族所刊甲種第二四號頁二八一-二九八,民國六七年。
    五六、許美瑞:次級文化影響因素與兒童教養態度之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五年。
    五七、陳茂泰:泰雅族經濟變遷與調適的研究-平靜與望洋的日子,臺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六二年。
    五八、陳英豪:我國青少年道德判斷的發展及其影響的因素,高雄學報第六期,民國六七年。
    五九、陳貴龍:高山族學生接納自我及他人之研究,輔導學報第八期,民國七四年。
    六○、陳貴龍:高山族與非高山族國中學生親子關係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第九期,民七五年。
    六一、陳玉明:山地族群國中生之自我觀念、教育及職業抱負與其父母管教態度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民國七九年。
    六二、陳富水: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師友,二四二期,民國六○年。
    六三、陳奇錄譯註,顏晴雲著:泰雅族的日常生活,臺大考古人類學刊,七:五六-五九,民國四五。
    六四、張曉春:臺北地區山胞大專學生社會調試之研究,臺大社會學刊第八期,民國六一年。
    六五、張燕秋:高山族文化何夫何從,中國論壇,七卷四期,一九七八。
    六六、尊重少數民族:大地地理雜誌,錦繡文化,十一月號,頁六-七,一九九○年。
    六七、華加志編:山地之光雜誌,一-五集。
    六八、楊傳國:山地教育再探討,師友,二一五期,民國七四年,頁五三。
    六九、當前山地知識份子的困境與趨向:中國論壇十二卷七期,頁十三。
    七○、詹昭能、游進年:北區四線山地教育現況之分析研究,民國七○年,今日教育,三九期,八四-九一頁。
    七一、詹棟樑:社會教育與社會適應,社教雙月刊,民國七四年,六頁。
    七二、蔡保田、劉玉燕。苗栗縣山地教育之現況調查抽印本。
    七三、盧強:山地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五年。
    七四、談原住民-奧花記載:民眾日報,一九九○。
    七五、劉古岳:台灣地區山地人民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六年。
    七六、劉枝萬:我的田野調查經驗,中研院,台灣田野研究室,民國七九年。
    七七、衛惠林:泰雅族的部落制度,台灣文獻,九(三):三三-四二,民國四七年。
    七八、賴保禎:父母管教態度測驗指導手冊,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民國六一年。
    七九、賴昱蓉:爺亨泰雅人的社會變遷,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祖碩士論文,民國七七年。
    八○、顏晴雲:泰雅族的日常生活,台大考古人類學刊,七:五六-五九,民國四五年。
    八一、顏晴雲:泰雅族的一生,台灣文獻一○(二):一一-一六,民國四八年。
    八二、顏晴雲:一九五九,泰雅族的一生,台灣文獻,一○(二):一一-一六。
    八三、簡茂發: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師大教育心理學報第十一期,民國六七年。
    八四、翟海源:臺灣山地鄉的社會經濟地位與人口,中國社會學刊第七期,民國七二年。
    八五、蕭新煌:山胞現代化的若干問題,思與言,民國五九,九(三):二四-三六。
    二、外文部份
    一、All 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of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二、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
    三、Bobo. Lawrence(1988) Group conflict, prejudice, and the paradox of contemporary racial attitudes, in Eliminating Racism. PP.85-14.
    四、Billie R. Dewalt and Pertti J. Pelto (eds.) (1985) Micro and Macro levels of analysis in anthropology. Boulder: Westview Press.
    五、Beatrice Medicine (1978) Learning to be an anthropologist and remaining “native”, PP. 182-196 in E. W. Eddy and W. L. Partridge (eds.) Applied anthropology in America , N.Y: Columbia Univ. pro
    六、Berger. J. R. (1977) Northern Frontier, Northern Homeland: The Report of the Mackenzie Valley Pipeline Inquiry. Qttwa: Ministry of Supply and Service.
    七、Cahn. E. S (ed) . (1969) Our Brother s Keeper: The Indian in White American. New York :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
    八、Collier. J .. (1947) Indians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 The Mentor.
    九、 (1981a) Why the Atayal in Central Taiwan left the Plain for the mountain :ethnarchae -ological Perspective .
    一○、 (1981b ) A Scenario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on the economicdevelopment of the Atayal in Central Taiwan.
    一一、 ( 1978a) An anthropological-linguistic reexamination of my field work at the atayals in Central Taiwan .
    一二、Egerod. S. (1965) Atanyal - English dictionary. Scandinavi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Monograph Series. No . 35 .
    一三、Edward Norbeck. (1950) Folklore. of the Atayal of Formosa and the Mounta in Tribes of Luzon. Univ. of Michigan Anthropological puper. No.5.
    一四、Glazer. Nathan (1988) The future of preferential affirmative action, in Eliminating Racism, PP . 329-339 .
    一五、Glasser, Ira ( 1988 ) Affirmative action and the legacy of racial injustice, in Eliminating Racism, PP.341-357 .
    一六、Human Right Commisson (1982) Race Against Time, Wellington.
    一七、Max, M. L. (1971) Indian Americans : Unity and Diversity, Englewood: Prentice-Hall.
    一八、Ogbu.` J .. 1978 Minority Education and Cast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一九、Wirsing. R. G .. (1981) Protection of Ethnic Miniritie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二○、Yukihiro. Y. & Y. Liao (1974) A Phonology of Atayal. Research Reports of the Kochi Univ. No.2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44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thnolog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5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