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493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18084      Online Users : 5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4933


    Title: Paiwan(排灣)祖源及遷徙口傳敘事文學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ancestral origins and migrations of oral narrative literature in Paiwan
    Authors: (Pukiringan‧Paljivuljung), 童信智
    Contributors: 浦忠成博士
    傅琪貽博士

    Pasuya Poiconu
    Fujii Shizue

    童信智 (Pukiringan‧Paljivuljung)
    Keywords: Paiwan族
    Paiwan祖源敘事
    Paiwan遷徙敘事
    口傳敘事文學
    Paiwan
    Paiwan ancestral source of narrative
    Paiwan migration narrative
    Oral narrative literature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5-05-01 11:37:59 (UTC+8)
    Abstract: Paiwan(排灣)祖源及遷徙敘事相當豐富與多元,反映出此民族組成的複雜程度與多層面。口傳敘事乃一民族之集體記憶、知識、感官與思想,具有歷史性、文化性之價值。因此,本論文即以Paiwan(排灣)祖源及遷徙口傳敘事為素材,試圖進行起源敘事脈絡、文化面貌以及民族史溯源的分析。
    本論文章節安排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為五章進行探討。第壹章以排灣口傳敘事文學的義界與評述為主,針對口傳敘事文學之定義、歷來研究成果的回顧與評論,並由前人採錄成果來診斷目前口傳敘事的活力。第貳章聚焦於「地」生起源敘事的分析,從Paiwan(排灣)土地思維切入,探索包含石生、竹生、蛇生、壺生、人類再生等母題。另外,也解析階級系統與Vusam(長嗣)思維與起源敘事之關連以及象徵意涵,接著分析其分布區域。第參章以太陽卵生敘事討論為主,針對其文學性質、象徵意涵、Naqemati神權觀念與分佈等進行深度分析。第肆章則進入遷徙敘事文學的探究,從遷徙動因、過程,以及遷徙後的部落社會,理出遷徙階段的模式。另外,進一步探討新王族的誕生對階級文化的影響。第伍章則對於祖源及遷徙說之脈絡進行分析,以及探討其穩固階級制度、維護部落秩序之功能,最後對於歷來Paiwan(排灣)起源史脈絡的論述提出反思,進而提出本文之觀點。
    本研究結果發現,祖源其遷徙口傳敘事反映umaq(家)的思維,而且概念也投射至整個社會文化。再來,祖源敘事之形成脈絡是由石生→竹生→太陽卵生、蛇生、壺生→人再生,其象徵與生命起源、農耕社會有關。另外,透過考古資料與本研究成果交相比對,推測出祖源敘事有其對應人群間接證實Paiwan(排灣)起源的多元性。遷徙敘事方面,本文發現Paiwan人遷徙有多種動因,並且其模式可得出「重新出發型」與「持續探索型」兩種。接著,本文也探究出移居地新王族的產生模式出現“創立式”、“封立式”、“協議式”王族等類型。最後,經由多元混生的發現,歸納出Paiwan(排灣)人的起源脈絡,歷經原始遷徙與漂流時期→新文明時期→多元發展時期。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origin and migration of Paiwan ancestors oral narrative material, attempted origin narrative context, cultural landscape, analysis of national history traceable. Chapters arranged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hesis and conclusion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explore. The first chapter is to discuss the Paiwan oral narrative literature.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terrestrial narrative. The third chapter in the sun Oviparous main narrative discussion.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explore narrative literature of migration.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ancestral origin and migration of narrative contex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ource of their ancestral migratory oral narratives reflect Umaq (home) thinking, and the concept is also projected to the whole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econd, the ancestral origi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arrative context: Born from the stone→bamboo→sun→snakes, pot→humans. Its symbol and the origin of life, farming community concerned.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mpare. Found that narrative has its corresponding source ancestral population, and can further confirm the origin is the diversity of the Paiwan. Narrative aspects of migration, we find Paiwan people migrate for many reasons, and "re-start type" an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type" mode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emigrated to produce leaders modes are: creation, division, agreement.
    Finally, through the Amalgamation concept, can find the origin of the context of the Paiwan people through: The original period of migration and drift→The new era of civilization→ Multiple development period.
    Reference: 一、中文專書部分
    王貴
    2002a《排灣:拉瓦爾亞族部落貴族的探源》台北:稻鄉出版社。
    2002b《泰武鄉貴族系統的源流與繼承》屏東:屏東縣原住民部落文化藝術發展協會。
    2006《屏東縣三地門鄉馬兒村部落志》屏東:屏東縣原住民部落文化藝術發展協會。
    2007a《北排灣:三地門鄉部落族群貴族家族源流》屏東:屏東縣原住民族文化藝術發展協會。
    2007b《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門村部落誌》屏東:屏東縣原住民部落文化術發展協會。
    王明珂
    2003《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
    尹建中
    1994《台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台北:內政部。
    江海
    2000《漂流兩千年:邏發尼耀族(Ruvaneyeav)家史》屏東:屏縣文化。
    杜良君 編撰
    2003《屏東縣山地鄉原住民部落史》屏東:屏東縣政府。
    杜傳
    1991《原住民神話故事》屏東:屏東縣泰武國中。
    宋龍生
    1998《卑南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何聯奎、衛惠林
    1956《台灣風土志》下篇,台北:中華書局。
    李亦園
    1971《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田野調查報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87《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社。
    李福清
    1998《從神話到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研究》台中:晨星出版社。
    林道生
    2001《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1)》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
    2002《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2)》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
    2004《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5)》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
    屏東縣牡丹鄉四林社區發展協會
    2007《四林格部落誌》屏東:屏縣牡丹四林社區發展協會。
    屏縣白鷺社區發展協會
    2009《炭火相傳: 白鷺部落文史紀錄》屏東:屏縣白鷺社區發展協會。
    胡台麗
    2011《排灣文化的詮釋》台北:聯經。
    高金豪
    2001《說故事的藝術:排灣族「言說傳統」的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翁玉華、徐美賢編
    2004《力里部落誌》屏東:春日鄉力里村力里社區發展協會。
    張金生
    2000《達仁鄉誌》台東:達仁鄉公所。
    現代漢語大詞典編委會
    2000《現代漢語大詞典》台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郭東雄
    2006《七佳部落誌》屏東:春日鄉力里村力里社區發展協會。
    浦忠成
    1999《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台北:臺原出版社。
    2000《敘事性口傳文學的表述》台北:里仁出版社。
    2007《被遺忘的聖域:原住民神話.歷史與文學的追溯》台北:五南出版社。
    徐雨村
    2006《台灣南島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東:台灣史前博物館。
    湯賢慧
    1995《排灣語傳統神話故事集》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婁子匡
    1953《高山故事》台北 : 東方文物供應社。
    陳國鈞
    1964《臺灣土著社會始祖傳說》台北:幼獅書店。
    陳枝烈
    1997《排灣族神話故事》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陳梅卿編
    2000《牡丹鄉誌》屏東:牡丹鄉公所。
    許功明、柯惠譯
    1994《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台北:稻香出版社。
    許美智
    1985《排灣族的琉璃珠》台北:稻鄉。
    喬宗忞
    2001《台灣原住民史-魯凱族史篇》南投省文獻會。
    童春發
    2003《台灣原住民族史—排灣族史篇》南投:台灣省文獻館。
    2011《排灣族擬人化的命名土地制度-三個遺址地名田野調查與文化詮釋》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
    應裕康
    1997《屏東地區排灣族口傳文學之採錄與整理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何聯奎、衛惠林
    1956《台灣風土志(下篇)》台北:中華書局。
    臺灣省文獻會
    1972a《臺灣省通志 卷八‧同冑志‧排灣族》南投:省文獻會。
    1972b《臺灣省通志 卷八‧同冑志‧固有文化篇》南投:省文獻會。
    臺灣省文獻會
    1995《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第一冊》南投:省文獻會。
    劉秀美
    2010《從口頭傳統到文字書寫:台灣原住民族敘事文學的精神蛻變與返本開新》台北:文津出版社。
    2011《山海的召喚—台灣原住民口傳文學》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劉益昌
    2001《台灣原住民族史—史前篇》南投:省文獻館。
    劉清河 陳煒萍
    1984《台灣高山族傳說與風情(上)(下)》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潘立夫
    1995《排灣族採訪冊》南投:省文獻會。
    撒古流‧巴瓦瓦隆
    2006《祖靈的居所》屏東: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謝世忠‧劉瑞超 譯著
    2010《1880年代南臺灣的原住民族- 南岬燈塔駐守員喬治.泰勒撰述文集》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譚昌國
    2007《排灣族》台北:三民書局。
    蘇樺
    1982《山地故事(含神話、傳說)》台北:幼獅。
    二、英、日文翻譯專書
    グス著 柯環月譯
    1933〈ヌリリ社及カツリソ社祖先傳說〉《男方土俗》2,頁73-75。
    小島由道著 中研院民族所譯
    2003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2003b《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三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2003c《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四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小林保祥著 松澤員子編 謝荔譯
    1998《排灣族傳說集》台北:南天書局。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著 余萬居譯
    1985《生番傳說集》中研院民族所館藏,未出版手稿影本。
    佐山融吉著 許世珍譯
    1921《番族調查報告書排灣族、獅設族》台北:台灣總督府調查會。
    鹿野忠雄著 宋文薰譯
    1955《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南投:省文獻會。
    梅列金斯基等著,魏慶征譯
    1993《世界各民族神話大觀》北京:國際文化出版。
    移川子之藏著 楊南郡譯註
    1996《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台北:遠流出版社。
    2011《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第一冊本文篇,台北:南天書局。
    三、外文書目
    Has Egli,
    1989“Mirimiringan : Mythen und Märchen der Paiwan” , Zürich: Verlag Die Waage.
    上田八郎
    1941《高砂族の話:傳說と歌謠》台北:東亞旅行社台灣支部。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1935《原語にょ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東京:刀江書院。
    川恒忠、西岡英夫
    1929《世界童話大系(15)支那.臺灣篇 》東京:日本近代社。
    鈴木作太郎
    1932《台灣蕃人的口述傳說》台北:台灣史籍刊行會。
    瀨野尾寧、鈴木質
    1930《蕃人童話傳說選集》台北:台灣警察協會台北支部。
    伊能嘉矩
    年代不詳《Payowan蕃俗志》手稿未出版。
    帝國學士院編輯
    1941《高砂族慣習法語彙》東京:ヘラルド社。
    不著作者
    1948《瑪家鄉須知簿》
    四、外文期刊
    George Taylor ,
    1887 “Folk-lore of Aboriginal Formose”. The Folklore Journal , vol. V., pp.139-153.

    左藤文一
    1956〈原始文學の研究:詩としてのバイワン族歌謠の考察〉《原始文學的研究:作為詩的排灣族歌謠考察》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頁123-124。
    川上沈思
    1922〈台灣蕃人の傳說〉《台灣警察協會雜誌》64,頁27-32。
    平一次郎
    1942〈トンボ玉とパイワン族〉《台灣警察時報》321,頁40-44。
    伊能嘉矩
    1906〈台灣土著對蛇的敬虔關及伴生的模樣應用〉《東京人類學社會雜誌》21,頁373-378。
    1908〈パイワン族犬ノ起源ノ說話〉《台灣蕃族調查報告書集成》(未出版)
    1910a〈台灣土蕃の口碑〉《東京人類學雜誌》25(290),頁305-307。
    1910b〈從台灣tsualisen族所看到的尊長表示之榜樣〉《東京人類學雜誌》286,頁131-140。
    羽根田盛
    1932〈パィワン族の傳說〉《理蕃の友》1:11,頁4-5。
    宮原敦
    1936〈Pottery Said to have been manufactured by the Paiwan tribe, Taiwan〉《南方土俗》第四卷第一號,頁1-41。
    馬淵東一
    1925〈パイウン族に於ける邪視の例その他〉《南方土俗》第二卷第一號,頁1。
    照島彪
    1908〈太麻里蕃の神話〉《台灣蕃族調查報告書集成》(手稿未出版)
    森丑之助
    1914a〈熊と豹の話(台灣パイワン族の傳說)〉《東京人類學雜誌》29(8),頁332-333。
    1914b〈穿山甲と猿(台灣パイワン族の傳說)〉《東京人類學雜誌》29(12),頁497。
    1914c〈犬の媒に結婚(台灣パイワン族の傳說)〉《東京人類學雜誌》29(10),頁42。
    1915〈リキリキ社(台灣パイワン族の傳說)〉《東京人類學雜誌》30(2),
    頁72。
    五、期刊論文
    任先民
    1960〈台灣排灣族的古陶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頁163-224。
    伊苞
    1997〈排灣傳說及其他〉《拾穗》93(555),頁97-102。
    杜而未
    1969〈排灣故事與神話〉《考古人類學刊》33-34,頁85-89。
    佐倉孫三
    1961〈斃鼠毒〉、〈瘴癘〉《台灣文獻叢刊》第107種,頁55。
    林培雅
    2006〈近四十年來臺灣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狀況〉《臺灣文學研究學報》3,頁33-52。
    吳燕和
    1993《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台北:中研院民族所,頁158-159。
    吳燕和、王維蘭
    1996〈台灣排灣人魔眼神話與波利尼西亞馬納信仰初步比較〉《中國神話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頁681-692。
    李亦園
    1956〈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探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頁55-83。
    李福清
    1996〈台灣土著民族與大陸南方諸族人類起源神話的比較研究〉《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下冊),頁539-564。
    李坤修
    2006〈台東縣舊香蘭遺址的搶救發掘及其重要的發現〉《臺東文獻》復刊12,頁17∼47。
    松澤員子
    1986〈東部族宗族親族──ta-djaran(一條路)之概念為中心〉《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頁445-478。
    高光良
    2009〈排灣語的「颱風」和「地震」〉《原教界》30,頁30-31。
    高金豪
    2010〈試論排灣族tjemaucikel/tjaucikel(口頭敘說/口傳)的性質. ─以西排灣ludja 部落「起源敘事」為例〉《2010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2-9-1~2-9-30。
    胡台麗、柯惠譯
    1996〈從Ulung Tjavari到Iaqu--排灣古樓的古調與傳說〉《山海文化雙月刊》13,頁13-19。
    胡台麗
    1999〈排灣古樓五年祭的「文本」與詮釋〉《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南港:中研院民族所,頁183-222。
    2004〈排灣族虛構傳說的真實〉《屏東傳統藝術:屏東縣傳統藝術論文集》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頁157-190。
    2007〈排灣古樓祭儀的元老經語與傳說〉《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20,頁39-63。
    許世珍
    1956〈排灣族信仰體系〉《民族學研究集刊》2,頁163-191。
    許功明
    1991〈排灣族古樓村頭目系統來源與承繼之口傳〉《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4,頁67-73。
    許美智
    1985〈古樓村排灣族琉璃珠的傳說與信仰〉《思與言》23(2),頁121-136。
    陳喜水
    2007〈排灣族德柏芝(La Tabaj)家族的始祖神話〉《臺東文獻》復刊13,頁43-44。
    郭東雄
    2008〈台灣排灣族milimilingan(神話)之文化空間研究〉「第四屆屏東研究研討會-尋找屏東流域」。社團法人屏東縣社區大學文教發展協會、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主辦,頁1-15。
    郭素秋
    2008〈從臺灣南部史前時代晚期的考古資料看排灣族的起源問題〉「臺灣人類學及民族學會年會人類學的挑戰與跨越」研討會,臺灣人類學及民族學會主辦,台北:中研院民族所,頁1-83。
    浦忠成
    2006〈台灣原住民神話傳說與故事研究現況綜論〉《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教育大學,頁373-400。
    陳敏慧
    1987〈從敘事形式看蘭嶼紅頭始祖傳說中的蛻變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3,頁133-193。
    陳孟君
    2008〈故事的敘說:初探排灣族「獨眼兒palji」傳說〉《2008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41-56。
    童春發
    1999〈原住民的土地倫理觀念─以排灣族的想法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16,頁43-52。
    2005〈解析排灣族神話故事「ti sa-puljaljuyaljuyan」的語言特徵與社會文化意義〉《山海的文學世界,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頁146-158。
    童信智
    2011〈Paiwan(排灣)太陽卵生起源敘事的探討〉《2011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頁127-148。
    2012〈Paiwan(排灣)始祖起源敘事之研究〉《2012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頁171-196。
    蔡光慧
    2004〈大竹高溪流域排灣部落開基傳說史話辨析〉《台東文獻》副刊9,頁3-34。
    蔡義本
    2000〈臺灣地震研究〉《科學發展月刊》28(10),頁764-771。
    劉斌雄
    1975〈日本人之高山族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40,頁5-17。
    魏愛棠
    2006〈神話/歷史的對立與整合:一種歷史人類學視野下的理解〉《史學論壇研究》1,頁130-135。
    龍寶麒
    1964〈排灣族的創世神話〉《邊政學報》21,頁21-23。
    撒古流
    1997年〈排灣人的空間與時間〉《屏東縣排灣文明系列成果活動專輯》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頁136-207。
    六、碩博士論文
    王馨瑩
    2004〈排灣族與魯凱族圖騰故事研究〉台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論。
    巫化‧巴阿立佑司
    2010《神靈之路:排灣人祭儀經語(kai)之研究》台東:南島所碩論。
    呂秋琴
    2012〈金崙溪流域排灣族神話與傳說故事採集之研究〉台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論。
    林衍秀
    2004〈排灣族神話傳說的歷史意識及其記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論。
    張百蓉
    2003《高雄都會區臺灣原住民口傳故事研究》台北:文大中文所博論。
    張金生
    2002〈新化:一個排灣族部落歷史〉花蓮:東華大學族群所碩論。
    2013〈排灣族Mamazangiljan制度及其部落變遷發展之研究〉台北:政大民族所博論。
    高加馨
    2001〈牡丹社群的歷史與文化軌跡:從排灣人的視點〉台南:台南大學台灣鄉土所碩論。
    高金豪
    2004〈起源敘事,婚禮政治與階序實踐:一個排灣族村落的例子〉新竹:清華大學人類學所碩論。
    陳孟君
    2010〈排灣族口頭敘事探究:以「palji」傳說為中心〉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論。
    曾基瑋
    2006《排灣族故事分類研究:milimilingan邊界的探索》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碩論。
    蔡光慧
    1998〈排灣族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台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
    葉神保
    2002〈排灣族caqovoqovolj(內文)設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花蓮:東華大學族群所碩論。
    蔣斌
    1980《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在探討-以大社為例兼論人類學田野方法的特性》台北:台大人類所碩論。
    七、報章雜誌
    李嘉鑫
    1998〈陶壺女嬰與蛇神生子〉《中國時報》。
    林衡道
    1949〈台灣山地同胞的人類起源說〉《公論報》72期,副刊台灣風土篇。
    歐威尼‧卡露斯
    1994〈族親:巴達因和好茶人〉臺灣時報。
    八、網路資源
    張雪真〈台灣原住民研究資源〉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檢索時間:2012/04/11)。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0/e7/74.html(檢索日期:2012/11/08)。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96259503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595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thnolog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950301.pdf10519KbAdobe PDF2378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