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99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492815      在线人数 : 6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990


    题名: 以風土資本探討創意觀光及其資源之整備與營造─以竹山鹿谷地區與臺東光點及池上光點為例
    A study on the creative tourism with terroir capital and the resource preparedness and construction-case studies of the region of Chushang and Lugu and the Taitung Spotlight and the Chishang spotlight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potlight program
    作者: 龔芳儀
    Kung,Fang Yi
    贡献者: 李仁芳
    Lee, Jen Fang
    龔芳儀
    Kung,Fang Yi
    关键词: 風土條件
    風土資本
    社區營造
    地方感
    文化觀光
    創意觀光
    terroir
    terroir capital
    community building
    sense of place
    culture tourism
    creative tourism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2-10-30 14:35:14 (UTC+8)
    摘要: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論有形的資源、商品或者無形之文化、智慧資本產生劇烈的流動,使的原本受限於地理因素的時間與空間而形成的差異性逐漸降低,而過去因為差異而具有的優勢也因此而失去競爭力。因此,勢必在全球化變動與在地性發展之間再次尋求平衡,將世界關係緊密的特性轉化為助益地方發展之要素。

    而「terroir」(風土條件)一詞係源於法國紅酒產製條件及其所衍生出的人文風情,涵括了從土地、氣候、技術、經驗與管理、至工藝與文化等形成階段,其亦可視為由自然資源、智慧資本(人力資源、關係資本與結構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等之組成。

    其中,對於最根本之土地、生態等自然條件,其係源自於大自然(而非人為)而具有強烈的在地特質,使的因其所發展出的技術、經驗、藝匠、生活風格等人文風情同樣地擁有濃厚的在地色彩,共同產生屬於之地方之風土條件。地方透過地方居民、社群集體性且長期地經營與創造力投入,將使地方文化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持續擁有魅力。因此,藉由社區營造將地方發展為觀光城鄉,並將那份屬於社區或地方之認同感(社區感或地方感)作為發展觀光事業對內的動員力以及對外的吸引力。

    由下而上地由地方發起進行風土資源盤點與整備,將風土資本之自然地理與人文社會特質藉由學習、體驗等見學活動,將以地方居民最原始的生活風貌呈現並使地方社群與到訪者近距離互動之形式發展「創意觀光」。此外,地方以風土特色吸引外地到訪者,另一方面也透過觀光使風土條件透資本轉化帶動地方經濟,並讓地方之人文風情藉由外地到訪者的參與,由文化學習與創意體驗中瞭解地方之風土,並藉此使風土間接地傳承、與宣揚而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一、中文
    (一)書籍
    1.池宗憲(2004),《烏龍茶》,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臺北市。
    2.宋龍生(1997),《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4─卑南族的社會與文化》(上冊與下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南投縣。
    3.宋龍生(1998),《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6─卑南族神話傳說故事集:南王祖先的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南投縣。
    4.林秀姿、許芳菊(2012),《希望,永遠在路上》,天下文化,臺北市。
    5.冼懿潁主編(2010),陸羽,《茶道的開始─茶經》,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6.翁徐得、宮崎清(1996),《人心之華》,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南投縣。
    7.徐苔玲、王志弘譯,Tim Cresswell(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出版有限公司,臺北市。
    8.夏業良、魯煒譯,B. Joseph Pine II, James H. Gilmore(2003),《體驗經濟時代》,經濟新潮社,臺北市。
    9.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
    10.黃墩岩編(1994),《中國茶道》,暢文出版社,臺北市。
    11.廖慶樑(2010),《臺灣茶聖經》,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
    12.劉以德譯(2010),Bob McKercher and Hilary du Cros,《文化觀光: 觀光與文化遺產管理 》(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桂魯專業書店,臺北市。
    13.郭岱宜(2005),《生態旅遊:21世紀旅遊新主張》,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14.葉英晉(2000),《好竹連山》,大地地理出版社,臺北市。
    15.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毅(2007),《認識臺灣原住民》,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臺北市。
    16.謝慶達、林賢卿譯,Nick Wates, Charles Knevitt(1992),《社區建築》,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市。
    17.蕭照芳等譯,西村幸夫(2010)編著,《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18.鄭建雄(2007),《休閒與遊憩概論》,雙葉書廊有限公司,臺北市。
    19.嚴長壽(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天下文化,臺北市。

    (二)論文
    1.曾旭正(2010),《地點、場所或所在─論”place”的中譯及其啟發》,地理學報第五十八期:115-132。
    2.陳育平(2012),《風土條件資本化及風土資本建構創意經濟價值鏈》,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論文。

    (三)報告
    1.「2010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交通部觀光局。
    2.「2010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交通部觀光局。
    3.「觀光、文化與永續發展」(Tourism, Cultur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ESCO,2006。
    4.「觀光策略與鄉村發展」(Tourism Strategies And Rural Development),OECD,1994。


    (四)雜誌
    1.《商業周刊》第1234期,商周文化雜誌,臺北市。
    2.《天下雜誌》第500期,天下雜誌,臺北市。

    (五)網站
    1.世界觀光組織(UNWTO),http://media.unwto.org/en/press-release/2012-01-16/international-tourism-reach-one-billion-2012,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4月20日。
    2.交通部觀光局,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release_d.aspx?no=136&d=3447,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4月20日。
    3.交通部觀光局,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315,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4月20日。
    4.世界銀行(World Bank),http://www-wds.worldbank.org/external/default/WDSContentServer/WDSP/IB/2009/12/08/000333038_20091208022511/Rendered/PDF/520450BRI0EnBreve1450Box345549B01PUBLIC1.pdf,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4月20日。
    5.行政院新聞局,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47271&ctNode=3764,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4月。
    6.茶文化旅遊路線導覽系統,http://travel.lugu.gov.tw/home.asp,最後瀏覽日期:2012年5月。


    二、英文
    書籍
    1.Anholt, Simon(2010), Place─Identity, Image and Reput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Hall, C. Michael, Sharples, Liz, Cambourne, Brock and Macionis, Niki(2002), Wine Tourism Around the Worl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Markets, Butterworth-Heinemann , Woburn, MA
    3.Mattessich, Paul W. and Monsey, Barbara R., Wilder Publishing Center(1997), Community Building: What Makes It Work: A Re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uccessful Community Building,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Nashville, TN
    4.Richards, Greg and Hall, Derek(2000),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Routledge, London, UK
    5.Sommers, Brian J. (2008), The Geography of Wine: How Landscape, Cultural, Torroir, and the Weather Make a Good Drop, Penguin Books Ltd., London, UK
    6.Wilson, James E. (1998), Terroir: The Role of Geography, Climate, and Culture in the Making of French Win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智慧財產研究所
    99361009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361009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智慧財產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0901.pdf280KbAdobe PDF2656检视/开启
    100902.pdf9383KbAdobe PDF21358检视/开启
    100903.pdf175KbAdobe PDF259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