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69/144892 (79%)
Visitors : 51891630      Online Users : 51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943


    Title: 中國西北穆斯林宗教派別多元化研究──以臨夏為論述中心
    A study of the multi-denomination of Muslims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Focusing on the Muslims in Linxia
    Authors: 趙秋蒂
    Chao, Chiu Ti
    Contributors: 張中復
    Zhang, Zhong Fu
    趙秋蒂
    Chao, Chiu Ti
    Keywords: 穆斯林宗派
    多元化
    格底木
    門宦
    西道堂
    伊赫瓦尼
    賽萊非耶
    Muslim denominations
    pluralism
    Qadim
    Menhuan
    Sidaotang
    Ikhwani
    Salafiyya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0-12-09 14:10:27 (UTC+8)
    Abstract: 中國西北甘寧青一帶是穆斯林在中國內地較為集中之處,該地區穆斯林因宗教生活之殊異而裂解為數個派別,這些並存的派別分別是:7世紀伊斯蘭進入中國以來歷經千餘年在地化而形成的「格底木」、17世紀末蘇非教團由西亞阿拉伯世界帶入中國的各個「門宦」、19世紀末受到伊斯蘭中土宗教復興運動影響而產生的「伊赫瓦尼」、20世紀30年代從伊赫瓦尼分支而出的「賽萊非耶」、以及20世紀初中國穆斯林創建的「西道堂」。穆斯林社會的脈動與宗教派別的運作與互動牽連甚深,筆者在歷經三年的參與觀察與分析研究之後,將西北穆斯林地區分陳並列的各個派別定名為中國伊斯蘭教的「宗派」。這些宗派各擁信眾,彼此關係微妙,形塑出中國西北穆斯林的宗教多元樣貌。

    臨夏回族自治州古稱「河州」,因其穆斯林人口眾多且集中、宗教氣息濃厚,又是引領中國伊斯蘭思潮的重鎮,而享有「中國的小麥加」之美名。本論文以臨夏為主要核心進行穆斯林宗派多元現象研究,論述範圍涵蓋宗派多元化形成之歷史縱深以及伊斯蘭傳播途徑與在地化歷程,當代的現象觀察與分析則以臨夏為主要田野場域,透過民族學研究方法將歷史與當代現象交織的中國穆斯林宗派多元議題完整呈現,並提出該議題的研究定位與建構當代西北穆斯林社會的觀察視野及宗派多元之研究模式。
    The Northwestern China, including Kansu, Ningxia and Qinhai, is the region with rather heavy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Muslims inhabitation. In this region, because of the varying religious practices, Muslims are segmented into several concurrent denominations, namely, the Qadim, which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localization over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since the Islam was first preached in China in the 7th Century, the Menhuan, which was brought about by the Sufi Orders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from west Arabic world, the Ikhwani, which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the Islamic heart land revivalism during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Salafiyya, which was branched out from the Ikhwani in the 30th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Sidaotang, which was built up by Chinese Muslim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momentum of the Muslim Society is deeply intertwined with the operations and interactions of these denominations. After having spent three years in intensive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the author has come to term these various segments of the Muslim Society as “Denominations”. Each of these denominations has its own follower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nominations are delicate. All of these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religious pluralism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ese Muslims.

    The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was formerly called “River State” (Ho Chou). It is renowned for the populous Muslims, rich of religious aura, and being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in pioneering the Islamic thoughts in China. As a result, Linxia is reputed as the “Miniature of Mecca in China”. This study took Linxia as a focal point to explore the issues of multi-denomination of Muslims.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Linxia to observe and analyze current phenomena of Muslim Society.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trace back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denomin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dissemination route and loc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Islam in China, and to apply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ethnology to present comprehensively the multi-denomination issues arising from interweaving history with current phenomena. This study proposed a research position for these issues and construct an observation eyeshot of the modern Muslim Society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 and a research model for the multi-denomination of Muslims.
    Reference: 壹、 中文
    一、 史料
    (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註
    1975 《資治通鑑》。台北:文化圖書公司。
    (後晉)劉昀等著,楊家駱主編
    1976 《舊唐書》《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台北:鼎文。
    (元)陶宗儀
    1997 《南村輟耕錄》。台北:中華書局。
    (元)吳城
    1964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上冊)。台北:文海出版社。
    (明)宋濂等
    2000 《元史》。北京:中華書局。
    (明)吳禎著,黃選平審、馬志勇校
    2004 《河州志校刊》。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明萬曆年間定,屈萬里主編
    1970 《大明律集解附例》(明萬曆間浙江官刊本卷之二)。台北:台灣學
    生書局。
    (清)左宗棠著
    1964 《左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
    (清)徐松
    1966 《西域水道記》。台北:文海書局。
    (清)張廷玉撰,楊家駱主編
      1979  《明史》《正史全文標校讀本》。台北:鼎文書局。
    (清)楊昌撰,易孔昭、胡孚駿、劉然亮,沈雲龍主編
      1983  《平定關隴紀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100輯》。台北:文海
           出版社
    二、 專書
    丁明俊
    2001 《馬福祥傳》。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小林元
    1992 《回回》。銀川:《中國回族古籍叢書》編委會刊印。
    (中國)國務院法務局編
    1987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規彙編1949-1985教科文衛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王明珂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
    經出版社。
    2005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
    王嵩山
    2003 《過去就是現在──當代阿里山鄒族文化形式的社會建構》。台
    北:稻香。
    王樹槐
    1968 《咸同雲南回民事變》。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中國回族學會編
    2003 《回族學與21世紀中國》。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中國回民文化協進會編
    1957 《回回民族的歷史和現狀》。
    中國史學會主編
    1963 《回民起義》第三輯。上海:神州國光社。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2007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編;陳廣元主編
    2005 《新時期阿訇實用手冊》。北京:東方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寧夏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編
    1963 《回族簡史簡志合編》。北京: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白友濤
    2004 《盤根草─城市現代化背景下的回族社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
    社。
    白壽彝
    1983 《中國伊斯蘭史存稿》。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0重刊《中國回教小史》。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2004 《甘肅省志‧宗教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甘肅省民族研究所
    1986 《回回民族遍華夏》。蘭州: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甘肅省民族研
    究所
    瓦鄧布葛(Waardenburg, Jacques)著,根瑟‧馬庫斯譯
    2003 《宗教學入門》。台北:東大書局。
    民族問題研究會編
    1982 《回回民族問題》(二版)。北京:民族出版社。
    西佛曼(Marilyn Silverman)、格里福(P.H. Gulliver)著,賈士蘅譯
    1999 《走進歷史田野─歷史人類學的愛爾蘭史個案研究》(Approaching
    the Past: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through Irish case studies)。台北:
    麥田出版社。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編輯委員會
    2004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志》。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朱張碧珠
    1996 《埃及「穆斯林﹝回教﹞兄弟會」之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多桑(d’Ohsson C.)著,馮承鈞譯
    1961 《多桑蒙古史》。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米爾咱‧馬黑麻‧海答兒著、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譯、王治來校注
    1983 《中亞蒙兀兒史─拉失德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宋志斌、張同基
    1998 《一個回族村的當代變遷》。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宋蜀華、滿都爾圖主編
    2004 《中國民族學五十年1949-1999》。北京:人民出版社。
    伊‧尼‧亞布洛柯夫著,王孝雲、王學富譯
    1989 《宗教社會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亦園
    1992 《文化的圖像(下)──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台北:允晨文
    化。
    李格夫(Alister E. McGrath)著,陳佐人譯
    1991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Reformation Thought: An Introduction)。香
    港:基道書樓。
    李明偉
    1994 《隋唐絲綢之路──中世紀的中國西北社會與文明》。蘭州:甘肅
    人民出版社
    李興華、秦惠彬、馮今源、沙秋真
    1998 《中國伊斯蘭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樹生
    2007 《平涼西寺志》。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李譍主編,高永久、馬方著
    1999 《當代甘肅民族社會問題》。北京:民族出版社。
    呂大吉
    2003 《宗教學通論》。台北:恩楷出版社。
    2008 《宗教學理論卷》。北京:民族出版社。
    克斯丁‧海斯翠普(Kirsten Hastrup)著,賈士蘅譯
    1998 《他者的歷史》(Other Histories)。台北:麥田。
    余振貴
    1996 《中國歷代政權與伊斯蘭教》。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杜普瑞(Louis Dupre)著,傅佩榮譯
    2006 《人的宗教向度》(The Other Dimension: A Search for the Meanings
    symblo)。台北:立緒文化。
    佐口 透著,凌頌純譯
    1984 《十八 ─ 十九世紀新疆社會史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
    社。
    佚名著,馬金鵬譯
    2005 《曼丹葉合》(مدائح)。香港:清真書局。
    金吉堂
    1971 《中國回教史研究》。台北:珪廷出版社。
    金宜久
    1987 《伊斯蘭教概論》。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0 《伊斯蘭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伊斯蘭教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 《伊斯蘭教卷》。北京:民族出版社。
    林松、和龔
    1992 《回回歷史與伊斯蘭文化》。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林美珠
    2003 《宗教論述專輯‧第五輯,新興宗教篇》。台北:中華民國內政部。
    林修澈
    2001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周燮藩、沙秋真
    2002 《伊斯蘭教在中國》。北京:華文出版社。
    周燮藩主編,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委員會編纂
    2005 《清真大典》(第19冊)。合肥:黃山書社。
    吳海鷹主編
    2008 《回族典藏叢書》(137)。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銀川:寧夏人
    民出版社。
    吳雲貴、周燮藩
    2000 《近現代伊斯蘭教思潮與運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萬善
    1991 《清代西北回民起義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吳建偉
      1995  《中國清真寺綜覽》。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杭亭頓(Huntington, Samuel P.)
    1997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社。
    勉維霖
    1981 《寧夏伊斯蘭教派概要》。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9  《中國回族伊斯蘭宗教制度概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范長江
    1980 《中國的西北角》。重慶:新華出版社。
    韋伯(Max Weber)著,康樂、簡惠美譯
    1993 《宗教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胡國興主編
    1991 《甘肅民族源流》。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科塞(Lewis A. Coser)著,孫立平等譯
    1991 《社會衝突的功能》。台北:桂冠圖書。
    馬平主編
    2004 《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6 《簡明中國伊斯蘭教史》。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馬通
    1992 《回族近現代史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000 《絲綢之路上的穆斯林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國伊斯蘭教與門宦史略》(修訂本)。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國西北伊斯蘭教基本特徵》(修訂本)。銀川:寧夏人民出版
    社。
    2000 《中國伊斯蘭教派門宦溯源》。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馬強
    2006 《流動的精神社區──人類學視野下的廣州穆斯林哲瑪提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馬堅譯
    回曆1407《中文譯解古蘭經》。麥地納:法赫德國王古蘭經印製廠。
    馬嘯
    2005 《左宗棠在甘肅》。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馬可波羅(Marco Polo)著,馮承鈞譯
    2007 《馬可波羅行紀》(In the Whole World: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北京:東方出版社。
    馬世英整理
    1991 《中國伊斯蘭教庫布林耶譜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馬東平
    2008 《八坊民俗志──對甘肅臨夏回族城鎮社區民俗的描述與闡釋》。
    蘭州:西北民族大學博士論文
    馬啟成
    2006 《回族歷史與文化暨民族學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馬國璸主編
    2004 《宣化岡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馬新民主編
    2007 《穆斯林風采──臨夏清真老華寺畫冊》。自刊。
    高文遠
    1987 《清末西北回民之反清運動》。台北:學海出版社。
    1989 《菓園哈智─遵經革俗的倡導者》。台北:中國回教文化教育基金
    會。
    高占福
    1990 《西北穆斯林社會問題研究》。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秦永章
    2005 《甘寧青地區多民族格局形成史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夏瑰琦主編
    1990 《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生活》。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張銘
    2002 《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香港:三聯書店。
    張中復
    2001 《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
    北:聯經。
    張日銘著,姚繼徳、沙徳珍譯
    2002 《唐代中國與大食穆斯林》。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張家麟
    2008 《社會、政治結構與宗教現象》。台北:蘭臺出版社。
    張承志
    1991 《心靈史》。廣州花城出版社發行。
    曼素爾‧穆薩陳輝主編
    2007 《儒化還是化儒──從伊斯蘭文明看回儒對話》(《閱讀引擎》2007卷,總第六期),北京:清真書局。
    曾問吾
    1978 《中國經營西域史》。台北:文海出版社。
    曾毓瑜
    1979 《征西紀略》。台北:文海出版社。
    陳文德、黃應貴主編
    2002 《「社群」研究的省思》。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曹琦、彭耀編著
    1992 《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許憲隆
    2001 《諸馬軍閥集團與西北穆斯林社會》。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司編,
    2003 《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民族人口資料》。北京:民族出版社。
    馮今源編
    1985 《中國伊斯蘭教史參考資料選編(1911-1949)》。銀川:寧夏人民出
    版社。
    1991 《中國的伊斯蘭教》。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許德珩譯
    1999 《社會學方法論》(Les Regles De La Methode Sociologique)。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師綸
    2006 《西北馬家軍閥史》。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傅統先
    1970 《中國回教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黃大受
    1990 《中阿關係史料文獻初編》。台北:中興大學中阿關係史研究室。
    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著,沈輝、趙一飛、尹煒譯
    1990 《文明經受著考驗》。台北:遠流出版社。
    菅志翔
    2006 《族群歸屬的自我認同與社會定義──關於保安族的一項專題研
    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詹柏煉
    1972 《伊斯蘭文化》。台北:台灣商務。
    楊文炯
    2005 《互動調適與重構──西北城市回族社區及其文化變遷之研究》。
    北京:民族出版社。
    楊啟辰、楊華
    1999 《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發展與現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楊淑玲,李文治
    2007 《回族的習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楊懷中、余振貴
    1996 《伊斯蘭與中國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楊毓秀
    1963 《平回志》序,收入中國史學會主編,《回民起義》第三輯。上海:
    神州國光社。
    葛壯
    2002 《伊斯蘭教與中國社會》。台北:東大圖書。
    寧夏大學回族研究中心編
    2005 《中國回族研究》(第一卷)。銀川:寧夏大學。
    寧夏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
    1981 《清代中國伊斯蘭教論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劉智原著,納文波譯注
    1990 《天方典禮譯注》。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劉正夤、魏良弢,
    1998 《西域和卓家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義棠
    1982 《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慕壽祺
    1990 《甘寧青史略》。蘭州:俊華印書館。收入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編輯
    委員會,《西北史地文獻》第21、22卷。
    趙秋蒂
    1995 《新疆依禪研究》。台北:政大民族所碩士論文。
    黎志添
    2003 《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鄭志明
    1999 《台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2005 《台灣傳統信仰的宗教詮釋》。台北:大元書局。
    駱桂花
    2007 《甘寧青回族女性──傳統社會文化變遷研究》。北京:民族出版
    社。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等譯
    1999 《東方主義》﹝Orientalism﹞。台北:立緒。
    蔡德貴
    2001 《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戴康生、彭耀主編
    2006 《宗教社會學》。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
    韓中義
    2008 《西域蘇菲主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蕭永泰發行
    1985 《穆罕默德聖訓集》。台北:中國回教青年會重印。
    瞿海源
    2006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台灣宗教研究、術數行為研究、新興
    宗教研究》。台北:桂冠圖書。
    臨夏市地方志編篡委員會
    1995 《臨夏市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臨夏市明德清真寺
    2004再版《聾阿訇﹝一、二﹞》。
    臨夏回族自治州概況編寫組
    1986 《臨夏回族自治州概況》。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臨夏花寺拱北編印
    2007 《花寺拱北簡介》。臨夏:花寺拱北。
    臨夏老拱北簡史編委會
    2001 《臨夏城角老拱北簡史》。臨夏:臨夏老拱北簡史編委會。
    三、 論文
    丁士仁
    2006 〈二十世紀河州經堂教育的兩次重大突破〉,收入寧夏社會科學院
    主辦,《第二次回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頁365-370。銀川:寧夏社會科學院。
    丁宏
    2004 〈談回族研究中的性別意識〉收入馬平主編《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
    社會》,頁327-337。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王日蔚
    1936 〈回族回教辯〉,文刊《禹貢》(5卷11期),頁41-48。
    王懷德
    2008 〈略論依禪派的形成及其特點〉,收入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卷》,
    頁316-334。北京:民族出版社。
    水子立
    1930 〈世界回教史略〉(北平牛街清真書報社發行,民國19年)。收入
    吳海鷹主編,《回族典藏叢書》(137),頁170-273。甘肅文化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白壽彝
    1983 〈元代回教人與回教〉,收入氏著,《中國伊斯蘭史存稿》,頁170-215。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2 〈關於回族史的幾個問題〉,收入《白壽彝民族宗教論文集》,頁
    176-181。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進新
    2008 〈伊斯蘭教傳入庫車辨析〉,收入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卷》,頁
    196-204。北京:民族出版社。
    李華英
    2007 〈中國伊斯蘭儒化辯〉,收入曼素爾‧穆薩陳輝主編,《儒化還是化
    儒──從伊斯蘭文明看回儒對話》(《閱讀引擎》2007卷,總第六
    期),頁81-88。北京:清真書局。
    李興華
    2006 〈河州伊斯蘭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 No. 1,),頁109-126。
    銀川:寧夏社會科學院。
    2008 〈中國伊斯蘭教史的對象、範圍、分期和特點〉,收入金宜久主編,
    《伊斯蘭教卷》,頁69-76。北京:民族出版社。
    呂大吉
    2008 〈關於宗教的本質、基本要素及其邏輯結構問題的思考〉,收入呂大吉主編,《宗教學理論卷》,頁26-58。北京:民族出版社。
    沈玉萍
    2004 〈卡力崗現象及其分析〉,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
    頁107-122。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良警宇
    2003 〈北京城區回民的異族通婚〉,收入中國回族學會編,《回族學與
    21世紀中國》,頁179-187。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卓新平
    2002 〈全球化與當代宗教〉,《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3期,頁1-1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金宜久
    2008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收入金宜久主編,《伊斯蘭
    教卷》,頁3-16。北京:民族出版社。
    周傳斌
    2004 〈西海固伊斯蘭教的宗教群體和宗教組織〉,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頁226-245。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周爕藩
    2008 〈蘇非主義與明清之際的中國伊斯蘭教〉,收入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卷》,頁276-301。北京:民族出版社。
    林本炫
    2003 〈社會學有關「新興宗教運動」定義的意涵〉,收入林美珠,《宗教
    論述專輯‧第五輯,新興宗教篇》,頁39-68。台北:中華民國內
    政部。
    松本真澄著,王冬梅譯,
    2006 〈公辦教育和非公辦教育中的性別與女性的發展──一項關於伊斯
    蘭女學的問卷調查分析〉,收入寧夏社會科學院主辦,《第二次回
    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頁392-400。銀川:寧夏社會科
    學院。
    姚大力
    2007 〈”回回祖國”與回族認同的歷史變遷〉,收入姚大力,《北方民族
    史十論》,頁64-140。南寧:廣西師範大學。
    姚玉霜
    2003 〈新興宗教──個人、社會秩序〉,收入林美珠,《宗教論述專輯‧
    第五輯,新興宗教篇》,頁101-124。台北:中華民國內政部。
    馬平
    2004 〈中國回族的「普埃布洛」──甘南臨潭西道堂尕路提大房子研
    究〉,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頁50-87。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4 〈甘南藏區拉仁關回族「求索瑪」群體研究〉,收入馬平,《人類學
    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頁88-106。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5 〈當代西北地區伊斯蘭教新興教派門宦問題探悉〉,《回族研究》
    (2005.4),頁107-110。銀川:寧夏社科院回族伊斯蘭研究所。
    馬平、高橋健太郎
    2004 〈關於「爾曼里」的社會人類學思考〉,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
    中的回族社會》,頁282-293。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馬燕
    2006 〈回族經堂教育教材的當代變遷──以寧夏西吉、海原、同心為
    例〉,《回族研究》(2006. No.3),頁105-111。銀川:寧夏社會科
    學院。
    馬冬梅
    2004 〈回族「乜貼」的人類學研究──以寧夏同心縣沙村為例〉,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頁294-313。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馬東平
    2006 〈探索中的多元文化一體教育模式──以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民族
    教育模式現狀為個案〉,收入寧夏社會科學院主辦,《第二次回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頁371-377。銀川:寧夏社會科學院。
    馬廣德
    2006 〈文化孤島的親和──回族地域文化親和論〉,收入《第二次回族 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頁39-47。銀川:寧夏社會科學院。
    馬明龍、翁乾麟
    2004 〈論我國回史學的優良傳統〉,收入中國回族學會編,《回族學與
    21世紀中國》,頁74-87。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馬善亭
    2005 〈教義說齋戒〉收入周燮藩《清真大典》第十五冊,頁15:476。合
    肥:黃山書社。
    馬靖夷
    1998 〈西安伊赫瓦尼教派的產生〉,收入《中國西斯蘭教研究論文集》
    編寫組,《中國西斯蘭教研究論文集》,頁151-156。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馬慈廓
    2005 〈臨夏拱北溯源〉,收入周燮藩主編,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
    委員會編纂,《清真大典》(第19冊),伊19-326-328。合肥:黃
    山書社。
    秦惠彬
    2008 〈中國伊斯蘭教說林〉,收入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卷》,頁77-108。
    北京:民族出版社。
    郝蘇民
    2006 〈21世紀:世變為激,中國回族研究急需社會學/人類學的大視
    野〉,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研究》,頁1-14。銀川:寧
    夏人民出版社。
    高占福
    1986 〈絲綢之路上的甘肅回族〉,收入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甘肅省民
    族研究所,《回回民族遍華夏》,頁11-26。蘭州:甘肅省民族事務
    委員會甘肅省民族研究所。
    1988 〈伊斯蘭教婚姻制度與回族婚姻習俗研究〉,收入中國伊斯蘭教研
    究文集編寫組,《中國伊斯蘭教研究文集》,頁388-415。銀川:寧
    夏人民出版社。
    莊慶信
    2008 〈基督教倫理對全球化趨勢的回應〉,《輔仁宗教研究》17期(2008夏)。台北:輔仁大學,頁31-68。
    陳玉璽
    2003 〈世界宗教衝突的心理與文化根源〉,佛光人文社會科學院,《宗教
    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1 – 3-18。宜蘭:佛光人文社會
    學院宗教學系。
    陳國光
    1987 〈瑪哈圖木‧阿雜木世系綜考〉,《新疆宗教研究》15輯,頁48-63。
    烏魯木齊:新疆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2008 〈中雅納合西班底教團與我國新疆和卓西北門宦〉,收入金宜久主
    編,《伊斯蘭教卷》,260-275。北京:民族出版社。
    張中復
    2004 〈回族現象觀察的「點」與「面」──以三本回族調查資料的研究
    取向談起〉,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頁15-32。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5 〈「華夷兼蓄」下的邊緣游移:回族民族屬性中的「少數民族化」
    問題〉,《政大民族學報》24期,頁115-147。台北:政大民族系。
    2009 〈論族國體制與少數民族族群亦是形塑的互動意義─以海峽兩岸「回族」認定為例的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冷戰
    時期海峽兩岸的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9 〈信仰與認同的再定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伊斯蘭宗派意識及其
    演變〉,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主辦,「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
    2009年會」
    敏生光
    1991 〈劉智思想與西道堂〉,《回族研究》(1991.4),頁19-29。銀川:
    寧夏社科院回族伊斯蘭研究所。
    曼素爾‧穆薩
    2007 〈儒化抑化儒〉,收入曼素爾‧穆薩陳輝主編,《儒化還是化儒──
    從伊斯蘭文明看回儒對話》(《閱讀引擎》2007卷,總第六期), 頁 58-80。北京:清真書局
    湯開健
    1974 〈夢溪筆談中回回一詞再釋〉,文刊《民族研究》(1974年1期)
    斯大林
    1953 〈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斯大林全集》2: 289-358。北京:人
    民出版社。
    葛壯
    2002 〈明代社會中的伊斯蘭教和穆斯林〉,《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1
    期,頁113-12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楊文炯
    2004 〈Jamaat地緣變遷及其文化影響──以蘭州市回族穆斯林族群社區調查為個案〉,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頁144-188。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楊桂萍
    2008 〈寧夏吳忠市伊斯蘭教教派、門宦關係調查研究〉,《中國穆斯林》
    (2008年3期),頁31-34。北京: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趙秋蒂
    2009 〈從開齋節觀察臨夏穆斯林社會的宗派多元化現象〉,《輔仁宗教研
    究》第十八期(2009春),頁117-148。台北:輔大宗教系。
    趙星光
    2003 〈世俗化與全球化過程中新興宗教團體的發展與傳佈〉,收入林美
    珠,《宗教論述專輯‧第五輯,新興宗教篇》,頁3-37。台北:中
    華民國內政部。
    劉光寧
    2004 〈三種權力體系衝突下的村莊──寧夏海源縣山門村的人類學考
    察〉,收入馬平,《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頁246-266。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談天
    2006 〈關於中國伊斯蘭教「內部對話」問題的思考〉,收入寧夏社會科
    學院主辦,《第二次回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頁
    236-240。銀川:寧夏社會科學院。
    穆罕默德‧曼蘇爾馬學智著,馬忠杰、王有華、蘇敦禮摘譯
    2007 〈哲赫忍耶道統史小集〉,收入周燮藩主編,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
    成編纂委員會編纂,《清真大典》(第19冊),伊19-529-575。合
    肥:黃山書社。
    謝世忠
    1992 〈根本賦予認同與族群政治:中國「漢語穆斯林」的例子〉,《陳奇
    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頁199-220。台北:陳奇祿院士七秩榮
    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四、 報章雜誌
    《中國穆斯林》(2005年5期)。北京:中國伊斯蘭教協會,2005。
    貳、 英文
    一、 專書
    Abdul Wahhab, Muhammad ibn, Compiled and Translated by Sameh Strauch
    2000 Kitab at-Tawheed Explained. Riyadh: International Islamic Publishing House.
    Abu-Rabi, Ibrahim M.
    1996 Intellectual Origins of Islamic Resurgence in the Modern Arab World.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i, Tarig
    2000 The Clash of Fundamentalism: Crusade, Jihads and Modernity.
    London, New York: Verso.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London, New York: Verso.
    As-Sarrāj, Abu Nasr, Nicholson R.A.ed.
    1963 Kitāb al-Lum ‘a fi-t-Tasawwuf. London:Theosophical Publishing
    House Ltd.
    Atwill, David
    2006 The Chinese Sultanate: Islam, Ethnicity, and The Panthay Revellion in South West Chian 1856-1873.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th, Fredrik ed.
    1998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Bearman, P.J., Bianquis, TH., Bosworth, C.E., van Donzel, E., and Heinrichs,W.P.,
    2000 The Encyclopedia of Islam (new edition, volume X). Leiden: Brill.
    Bhargava, Rajeev ed.
    1999 Secularism and It’s Cr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rgatta, Edgar F.ed.
    2000 Encyclopedia of Socilolgy.(2nd ed.)New York: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Broomhall, Marshall
    1910 Islam in China: A Neglected Problem. London: China Inland Mission,
    Bruce, Steve
    1999 Choice and Religion: A Critique of Rational Choice The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Castells, Manuel
    2004 The Power of Identity(2nd e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Cohen, Anthony P.
    1985 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London: Tavistock
    Publications,
    Çılak, M. Fatih , & Hűseyin Bingűl ed.,
    2007 Rumi and His Sufi Path of Love.New Jersey: The Light Ltd.
    Delong-Bas, Natana J.
    2004 Wahhabi Islam: From Revival and Reform to Global Jiha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llon, Michael
    1999 China’s Muslim Hui Community: Migration, Settlement and Sects.
    Surrey: Curzon Press.
    Esposito, John L.
    1991 Islam: the Straight Pa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iedmann, Yohanan
    1999 Shaykh Ahmad Sirhindi: an Outline of His Thought and a Study of His
    Image in the Eyes of Posterity. New Delhi: Oxfod University.
    Geertz, Clifford ed.
    1965 Old Societies and New States: The Quest for Modernity in Asia and
    Africa. New York: Free Press.
    Gibb, H.A.R.,
    1960 Encyclopedia of Islam, 1st Ed. Leiden: Brill.
    Gillette, Maris Boyd
    1998 Between Mecca and Beijing: Modernization and Consumption among
    Urban Chinese Musli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ladney, Dru C.
    1991 Muslim Chinese: 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1998 Ethnic Identity in China: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in China.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2004 Dislocating China: Reflections on Muslims, Minorities, and Other
    Subaltern Subjects. London: Hurst and Company.
    Hitti, Philip K.
    1979 Hitory of The Arabs.(10th Ed.)London: MacMillan and Co.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sraeli, Raphael
    1980 Muslims in China: A Study in Cultural Confrontation. London: Curzon
    Press.
    Johnstone, Ronald L.
    1992 Religion in Society: A Sociology of Religion(4th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Jones, Lindsay
    2005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2nd edition). Detroit, New York, San
    Francisco, San Diego: Thomson Gale.
    Katz, Paul R. and Rubinstein, Murray A. ed.
    2003 Relig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aiwanese Ident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Kettani, M. Ali
    1986 Muslim Minority in the World Today. London, New York: Manesll Publishing.
    Levinson, David and Ember, Melvin ed.
    1996 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New York: Henry Holt &
    Company.
    Lipman, Jonathan N.
    1997 Familiar Strangers : A History of Muslims in Northwest China.
    Seattle and London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Manger, Leif
    1997 Muslim Diversity: Local Islam in Global Contexts. Richmond: Curzon
    Press.
    Morris, Brian
    1987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Religion: An Introductory Tex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A.Nicholson
    1975 The Mystics of Islam.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82 The Mathnawi of Jalālu’Din Rūmī--from the Oldest Manuscripts Available: with Critical Notes, Translation & Commentary. Cambridge: The Trustees of the E.J.W. Gibb Memorial.
    Niebuhr, H. Richard
    1972 The Social Sources of Denominationalism. New York: The World Publishing.
    Pillsbury, Barbra
    1988 Cohesion and Cleavage in a Chinese Muslim Minority. Ann Arbor,
    Mich: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 A Bell & Howell,1988printing.
    Primoratz, Igor and Pavkovic, Aleksandar
    2006 Identity, Self-Determination and Secession. Burlington: Ashgate
    Publishing.
    Rossabi, Morris ed.
    2004 Governing China’s Multiethnic Frontier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Sahlins, Marshall
    1985 Islands of History.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id, Edward E.
    1994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Schimmel, Annemarie
    1975 Mystical Dimensions of Islam.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Schwartz, Stephen
    2000 The Two Faces of Islam: The House of Sa’ud from Tradition to Terror.
    New York: Doubleday.
    Shah, Idries
    1987 The Way of The Sufi. New Zealand: Penguin Books.
    Slocum-Bradley, Nikki ed.
    2008 Promoting Conflict or Peace through Identity. Hampshire: Ashgate
    Publishing Ltd.
    Song, Miri
    2003 Choosing Ethnic Identit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Stark, Rodney and Bainbridge, William Sims,
    1987 A Theory of Religion.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aylor, Charles
    2007 Secular Ag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Trimingham, J. Spencer
    1998 The Sufi Orders in Islam.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ng, Jianping
    1996 Concord and Conflict,The Hui Communities of Yunnan Society. Stockholm: Almqvist & Wilsell.
    二、 論文
    Fletcher, Joseph
    1971 “Central Asian Sufism and Ma Ming-hsing’s New Teaching”, Ch’en
    Chieh-hsien ed., Proceedings of the Forth East Asian Altaistic
    Conference 1971, pp.75-69.Tainan: National Ch’eng-kong University.
    1995 “The Naqshbandiyya in Northwest China” Beatrice Forbes Manz ed.
    Studies on Chinese and Islamic Inner Asia, pp.XI 1-20.Aldershot:
    Variorum.
    Gladney, Dru C.
    2000 “The Salafiyya Movement in Northwest China: Islamic
    Fundamentalism among the Muslim Chinese? ” Leif Manger, Muslim
    Diversity: Local Islam in Global Context. Richmond: Curzon Press.
    Israeli, Raphael & Gardner-Rush, Adam
    1999 “Sectarian Islam and Sino-Muslim Identity in China”, The Muslim
    World ( Vol. 90, Fall)
    Lipman, Jonathan N.
    2006 “White Hats, Oil Cakes, and Common Blood: The Hui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tate”, Morris Rossabi ed., Governing China’s Multiethnic Frontier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Liu, Kwang-Ching and Smith, Richard J.
    1980 “The Military Challenge: The North-west and The Coast”, Denis
    Twitchett and John K. Fairbank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11 Late Ch’ing, 1800-1911, Part II, pp. 202-273.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Şimşekler, Nuri
    2007 “History of Mevlevi Sufism.” In M. Fatih Çılak and Hűseyin Bingűl
    ed., Rumi and His Sufi Path of Love, pp.73-88.New Jersey: The Light Ltd.
    Slocum-Bradley, Nikki,
    2008 “Introduction: Borders of the Mind”, Nikki Slocum-Bradley ed.,
    Promoting Conflict or Peace through Identity, pp.1-20. Hampshire:
    Ashgate Publishing Ltd.
    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
    1994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 Williams, Partick & Laura Chrisman, eds, 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pp. 66-11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參、 阿文
    ابن الأثير الجزري
    1987 الكامل في التريخ , بيروت : دار الكتب العالمية .
    al-Jazarī, Ibn al-Athīr
    1987 al-Kāmil fi-t-Tarīkh, Beirut: Dār al-Kutub al- ‘Alamiyyah.
    محمد عبد الرؤوف القاسم
    1413 الكشف عن حقيقة الصوفية لأول مرة في التاريخ. عمّان : المكتبة الاسلامية .
    al-Qāsim , Muhammad ‘Abdu ar-Ruūf,
    1993 al-Kashafu ‘an Haqīqati as-Sūfiyyati li-Awali fi at-Tārīkhi. Amman:
    al-Makrabatu al-Islāmiyyah
    أبو جعفر محمد بن جرير الطبري
    1991 تاريخ الطبري (4). بيروت : دار الكتب الاسلامية.
    at-Tabri, Abu Ja ‘afar Muhammad b. Jarir
    1991 Tarikh at-Tabari (V.4).Beirut: Dar al-Kutub al- ‘Ilmiyyah.
    دكتور ابراهيم بسيوني
    1969 نشأ التصوفالاسلامي . القاهرة : المكتبة الاسلامة .
    Basyuri, Ibrahim,
    1969 Nasha’ at-Tasawwuf-l-Islāmī, Cairo.
    肆、 網站
    Invest East網站,網址:http://www.factbook.net/muslim_pop.php
    Islamic web網站, 網址:http://www.islamicweb.com/begin/results.htm
    OIC網站,網址:http://www.oic-oci.org/
    「中國穆斯林網」網站,網址:http://www.zgmsl.net/Index.html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條例〉。「新華網」網站,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s.xinhuanet.com/dfpd/2007-09/05/content_11059535.htm
    〈『和諧』已成為廣受中國各階層歡迎的詞彙〉,「新華網」,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0/content_6759577.htm〈金彪阿訇今晨遇刺〉。「綠色中華論壇」網站,網址:www.xaislam.com/bbs/viewthread.php?tid=29788
    〈回族的聖紀節〉。「寧夏伊斯蘭在線」網站,網址:http://www.nxislam.net/renwu/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0
    〈甘肅首批穆斯林啟程赴沙特朝覲〉。「中國新聞網」網址: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inanews/20091030/0707825701.html
    〈中國伊斯蘭經堂教育的設置〉。「伊斯籃之光」網站,網址:http://www.islam.org.hk/?viewnews-13096
    〈宗教事務條例〉,刊登於「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網站,網址:http://www.chinaislam.net.cn/article/2006-10/20061025003518671.html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3259503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0502999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99301.pdf6459KbAdobe PDF23519View/Open
    999302.pdf37KbAdobe PDF2107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