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40601      Online Users : 5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583


    Title: 遺忘與記憶:萬金宗教信仰的改信與游宗之研究
    Authors: 江杰霖
    Contributors: 潘英海
    江杰霖
    Keywords: 萬金
    改信
    游宗
    宗教信仰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8 10:39:32 (UTC+8)
    Abstract: 楔子
    這個故事發生在屏東山腳的沿山地帶的一群人身上。或許有人會說他們是平埔族,也或許稱為馬卡道人,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這故事過去真正的發展過程,這群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地方,身上帶原著不同地域的記憶與傳統。族群的界定長期以來多半依靠民族學與人類學者的分類為準則,這種分類方式多半侷限並強調在族群之間的「認同」、「語言」、「文化特徵」……等,這些準則標地通常以19世紀以降的民族觀為化約藍本,而此種以化約凝聚傾向的民族觀,卻很容易忽略族群內部的差異與衝突性,而過度浪漫化的民族觀也進一步導致日後晚進民間學者的研究觀,而一廂情願的以悲情、衝突來作為論述的主軸,但歷史的發展過程真是如此浪漫嗎?
    被化約後的四個種族在此屏東山腳下陸續粉墨登場,分別來自發展程度相異的文明;而被化約的過程與結果,或許並不真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化約之後的人群有否有助於我們了解並釐清這群共同居住的人,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信仰型態與思維邏輯。如果其他的人類族群之間,他們所使用的符號跟語言或許與我們不同;然而故事是否必須以大家熟悉的方式來述說。正如同英達爾(Sylvia Louise Engdahl)在Enchantress from the Stars 前言中提到:「然而故事若必須以大家熟悉的方式來述說。因此,這個故事的內容似乎平淡無奇:正如魔法護身符和可怖的巨龍是過去傳說的傳統成分,光線槍和星際侵略乃是今日的要素。這些傳說就字面上來看都是不切實際的……」(Engdahl 1971)意即,歷史的發展與族群間的互動關係,並不盡然是一廂情願的化約與過度浪漫的杜撰過程。
    Reference: Earl Babbie
    1998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李美華譯。臺北:時英出版社。
    Fernadez, Pabl O.P.
    1990 天主教在台開教記:道明會的百年來耕耘,黃德寬譯。臺北:光啟社。
    宋文里、李亦園
    1988 個人宗教性:台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清華學報,新十八卷第一期:113-139。新竹:清華大學。
    宋光宇
    1985 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漢學研究3(1):199-234。
    李亦園
    1982 台灣民俗信仰發展的趨勢,《民間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89-101。臺中:臺灣省政府。
    李國銘
    2000 屏東平原山腳下的年尾節初探,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林本炫
    1993 宗教與社會變遷,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8 當代台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9 社會網絡在個人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思與言37(2):173-208。
    2003 改信過程中的信念轉換媒介與自我說服,《信仰、儀式與社會論文集》,頁547-581。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施添福
    1998 清代臺灣屏東平原的土地拓墾和族群關係,發表於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南港:中研院史語所。
    陳振盛
    1996 詮釋自我經驗的斷裂與再生:已改變宗教信仰者為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
    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47-74。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嘉檣
    1991 台灣宗教信仰的認同與身份。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惠芳
    1993 皈依的過程:理論與個案分析。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珣
    1986 台灣不同宗教的信徒與組織之研究,台大社會學刊17:15-44。
    陳志榮
    1995 噶瑪蘭人的宗教變遷,平埔研究論文集,潘英海、詹素娟主編,頁77-98。臺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
    陳怡君
    2001 「蔡瓜藤、肉豆親」:屏東萬金人親屬概念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應貴
     1982 東埔社的宗教變遷—一個布農族聚落的各案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3頁105-132。
    董芳苑
    1984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臺北:常青文化。
    1996 探討台灣民間信仰,臺北:常民文化。
    歐大年
    1993 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上海:新華書局。
    劉還月
    1996 馬卡道民族誌,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潘松浦
    1999 天主教在萬金開教之史蹟及其對當地社會之影響,刊於台灣天主教二次開教一百四十年學術研討會,頁41-74。臺北:輔仁大學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
    蔡森泰、潘謙銘
    2000 從赤山萬金庄的一支「矸仔」講起,第一屆屏東平原研討會,屏東縣立文化中心主辦,頁164-183,台灣屏東,2月1-2日。
    鄭志明
    1996 台灣當代新興佛教,嘉義大林:南華管理學院。
    1999 台灣「新興宗教」的文化特色,台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頁27-78。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2001 華人宗教的文化意識第一卷,臺北:中華大道文化。
    2001 華人宗教的文化意識第二卷,臺北:中華大道文化。
    劉枝萬
    1983 台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劉枝萬
    1989 台灣的民間信仰,余萬居譯。台灣風物(39)1:79-107。
    戴炎輝
    1979 赤山地方的平埔族,《清代台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
    瞿海源
    1981 我國宗教變遷的社會學分析,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朱岑樓編,頁357-395。臺北:東大。
    1989b 探索新興宗教現象及相關問題,《氾濫與匱乏(長篇)》。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1990 台灣的民間信仰,《民國78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頁23-48。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3 術數、巫術與宗教行為的變遷與變異,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3)2:125-143。
    1994a 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二期第五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5 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三期第一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7a 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
    瞿海源、姚麗香
    1985 台灣地區宗教變遷之探討,台灣社會文化變遷,瞿海源、章英華編,頁655-685。南港:中研院民族所。
    簡炯仁
    1997 屏東縣萬巒鄉赤山、萬金庄的平埔族與天主教道明會,「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開發史」論文集,臺北:淡江歷史。
    Anyhony, Dick, James Richardson and Thomas Robbins
    1978/1993 Theory and Research on Today’s New Religions. Sociological Analysis 39(2): 95-113.
    Berger, Peter L,
    1967 The Sacred Canopy: Elements of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Religion. N.Y: Anchor Books.
    James, William
    1985[1902]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Cambridge, CA.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ordan, David K.
    1981 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 The Folk Religion of a Taiwanese Village. Taipei: Caves Books.
    Jordan, David K. and Daniel L. Overmyer
    1986 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ofland, John
    1977 Becoming a World-Saver.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6): 805-819.
    1981 Doomsday Cult: A Study of Conversion, Proselyt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Faith. New York: Irvington Publishers.
    Lofland, John, and Norman Skonovd
    1981 Conversion Motifs.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20(4): 373-383.
    Lofland, John, and Rodney Stark
    1965 Becoming A World-Sarver: A Theory of Conversion to a Deviant Perspectiv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0:862-872.
    Maurice Halbwachs
    1992 On Collective Memory (The Heritage of Sociology Series), Edited, Transla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Lewis A. Cos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Keefe, Geoffrey K.
    1990 Persuasion: Theory and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Overmyer, Daniel L.
    2002 Ethnography in China today: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Methods and Results. Edited by Daniel L. Overmyer. Taipei : Yuan-Liou Publishing.
    Rambo, Lewis R.
    1989 Conversion: Toword a Holistic Model of Religious Change. Pastoral Psychology 38: 48.
    1993 Understanding Religious Conversion.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Wuthnow, Robert
    1986 Religious Movements and Counter-Movement in North America. Chap.1 in Beckford, James A.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nd Rapid Social Change. London: Sage.
    Yang, C.K. 楊慶堃
    1961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0259001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2590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9001101.pdf15KbAdobe PDF2724View/Open
    59001102.pdf16KbAdobe PDF2863View/Open
    59001103.pdf15KbAdobe PDF2752View/Open
    59001104.pdf26KbAdobe PDF2733View/Open
    59001105.pdf276KbAdobe PDF21733View/Open
    59001106.pdf258KbAdobe PDF21293View/Open
    59001107.pdf62KbAdobe PDF21170View/Open
    59001108.pdf50KbAdobe PDF21002View/Open
    59001109.pdf54KbAdobe PDF21076View/Open
    59001110.pdf26KbAdobe PDF2924View/Open
    59001111.pdf99KbAdobe PDF2121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