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75621      Online Users : 3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廣告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10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106


    Title: 廣告獎.獎什麼
    Authors: 丁珮玉
    Ding, Pei-Yue
    Contributors: 陳文玲
    丁珮玉
    Ding, Pei-Yue
    Keywords: 廣告獎
    廣告業
    創造力
    創意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7 15:31:23 (UTC+8)
    Abstract:   有鑑於台灣的廣告獎,幾乎與台灣的現代化廣告事業有著相當的歷史,而且還相互影響、關係密切,然而翻閱文獻資料,卻發現歷年來與廣告獎有關的議題,雖然時常被討論,但只散見於報章雜誌,並沒有被組織起來,而相關研究則多將廣告獎作為研究上現成的資料庫,或是把廣告獎的得獎數目當作是廣告公司的績效指標。因此,本研究以「廣告獎」為研究焦點,回顧廣告業與廣告獎的歷史,並進一步應用Csikszentmihalyi的系統理論與Amabile的共識評量法,來分析廣告獎在做法上具有討論空間的項目,及探討廣告獎所帶來的影響。
      本研究以擔任第25屆時報廣告金像獎評審委員者為邀訪對象,透過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蒐集相關資料,共訪問9位廣告相關領域的實務工作者。研究者將研究發現分成「廣告獎做法上的主要議題」共10個項目,以及「廣告獎的影響層面」共3個面向。前者探討「獎.廣告獎」、「被評審的評審」、「什麼人適合擔任廣告獎的評審?」、「如何判斷廣告作品」、「評審程序」、「評審過程中溝通對話的可能性」、「獎項設計」、「獎項從缺現象」、「參賽資格」與「主辦單位」;後者探討廣告獎「對廣告產業與廣告公司的影響」、「對廣告從業人員的影響」以及「對廣告領域的影響」。
    Reference: <外文部分>
    Altsech, M. B.(1995).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ity in Advertis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e Advertisem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Amabile, T(1982).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3(5), 997-1013.
    Blasko, V., and M. Mokwa(1986).Creativity in Advertising: A Janusi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5(4), 43-50.
    Cowan, W. C. How Agencies Are Most Likely to Win Accounts. Adverting Age, 1986.
    Csikszentmihalyi, M. & 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Heller, K. A., Monk, F. J., Sternberg, R. J. & Subotnik, R. F. (eds.)(2000).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Pp.81-94. NY: Elsevier.
    Csikszentmihalyi, M.(1988). Society, culture, person: A systems view of creativity. In R.J. Sternberg (Eds.),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325-339.
    Csikszentmihalyi, M.(1996).Creativity: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NY: HarperCollins. 杜明堿譯(1999),創造力。台北:時報。
    Csikszentmihalyi, M.(1999).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 Perspective fro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R.J. Sternberg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313-338.
    Douglas West and John Ford(2001). Advertising agency philosophies and employee risking tak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Provo; Spring; 77-91
    Flandin, M. P., E. Martin, and L. P. Simkin(1992).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 Survey of Agencies, Clients and Confli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1(3): 203-14.
    Gita Venkataramani Johar; Morris B Holbrook; Barbara B Stern(2001). The role of myth in creative advertising design: Theory, process and outcom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Provo; Summer.
    Kover, A., S. Goldberg, and W. James(1995).Creativity versus Effectiveness? An Integrating Classification for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5(6) : 29-38.
    Kreshel, P. J(1990). John B. Watson at J. Walter Thompson: The Legitimization of “Science” i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2), 49-59.
    Mayer, R. E.(1999).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J. Sternberg (1999), Handbook of Creativity. NY: Cambridge. Pp. 449-460.
    Mooney, R. L.(1963). A conceptual model for integrating four approach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eative talent. In C. W. Taylor & Barron(Eds), Scientific creativity: Its re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P331-340). NY: Wiley and Sons.
    Phodes, M.(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Phi Delta Kappan, 42,305-310.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1999).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Prospects and paradigms. In R. J. Sternberg.(Eds.).(1999)Handbook of Creativity. NY: Cambridge. Pp.3-15.
    Taylor, R. E., M. G. Hoy, and E. Haley(1996). How French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s Develop Creative Strateg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5(1), 1-14.
    West, D.(1993). Restricted Creativity: Advertising Agency work Practices in the
    US, Canada and the UK.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7(3), 200-213.
    White, A and Smith, B. L.(2001). Assessing advertising creativity using the creative product semantic scal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New York; Nov/Dec, Pp. 27-34
    <中文書籍部分>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原書Wimmer, R. D., & Dominick J. R.(1991).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Co.)
    李吉仁、陳振祥合著(1998),《企業概論:本質、系統與應用》。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原書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
    林淑黛主編,1999,《第21屆時報廣告金像獎專輯》。台北,時報廣告金像獎執行委員會。
    柳婷(1999),《廣告與行銷》。台北:五南。
    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台北,遠流出版社。(原書Robert J. Sternberg & Todd I. Lubart 〔1995〕.Defying the Crowd)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原書Strauss, A.& Corbin, J.〔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莊麗卿,1995,《認識廣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曾玉萍等(2002),《廣告風雲》。台北:滾石文化。
    黃肇珩(2000),<大家的明公、廣告業的通靈之鑰>,劉建順主編《台灣廣告開路先鋒》,頁1-8,台北:文化大學廣告系。
    劉仲冬(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21-140。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劉建順主編(2000),《台灣廣告開路先鋒》。台北:文化大學廣告系。
    蕭湘文,2002 ,《廣告創意》。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東明(1994a),<成長的軌跡:台灣廣告30年>,《30年廣告情》,頁18-29。臺北:台灣英文雜誌社有限公司。(原載於1990年8月動腦雜誌)
    賴東明(1994b),<國際化:衝擊與因應>,《30年廣告情》,頁32-37。臺北:台灣英文雜誌社有限公司。(原載於1989年11月13日新聞鏡週刊)
    賴東明(1994c),<評斷標準:廣告物品質與廣告人素質>,《30年廣告情》,頁90-95。臺北:台灣英文雜誌社有限公司。(原載於1991年3月15日時報之友)
    賴東明(1999),<台灣廣告、傳播20年──談廣告、傳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動腦》,281:81-86。
    <中文期刊論文部分>
    伍衛民(2001),廣告與社會文化價值關聯性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鳳蘭(1995),平面廣告之編排設計分析研究以時報廣告金像獎雜誌類之電器、食品、交通三項的廣告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林進財、許碧芳,1999,一個新的廣告代理商選擇模式。第一屆台灣管理學術國際研討會,台北: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
    耿立虎(1996),平面廣告空白版面之分析研究:以時報廣告金像獎之平面廣告為例。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論文。
    梁康敏(1998),平面廣告視覺表現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玲、劉美琪(1998),打造廣告理論版圖結案報告──廣告、行銷與消費行為學術研究趨勢分析。
    楊裕富(2001),國內近期廣告設計的創意分析:兼論傳播學科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詹志禹(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小學教育》,第3頁。臺北:教育部。
    <中文報紙雜誌部分>
    王彩雲(1999),<放眼世界之窗>,《動腦》,283:11。
    沈呂百(1999),<我辦4A創意獎>,《廣告雜誌》,132:15。
    林文河(2002),<給喜歡動不動就以「高標準」為名「從缺」不給獎的台灣廣告菁英的一封公開信>,《動腦》,320:21-23。
    動腦(1978),<比較金橋獎與時報廣告設計獎>,13:12。
    動腦(1978),<我看經濟日報金橋獎/時報廣告金像獎>,13:13-15。
    動腦(1978),<專訪:聯合報總經理錢存棠與中國時報總經理林叔東>,13:16-17。
    動腦(1981),<第四屆時報廣告金像獎內容堅實──強健「好小子」>,53:9。
    動腦(1982),<景氣低迷創意多>,65:8。
    動腦(1984),<創意之花.金獎閃閃>,90:4-7。
    動腦(1985),<時報的回饋.廣告的提昇>,91:20-22。
    動腦(1987),<動腦論壇──時報廣告金像獎十年有成>,125:12。
    動腦(1989),<動腦論壇──時報電視廣告獎給獎應包含製作公司>,136:10。
    動腦(1990),<中國時報40年創意飛揚.廣告獎邁向國際化──廣告桂冠之夜>,164:10-11。
    動腦(1990),<時報廣告金像獎的現在與未來>,164:12。
    動腦(1991),<問卷調查──廣告主看廣告獎>,184:20-22。
    動腦(1991),<專題報導──評審觀點>,184:13-14。
    動腦(1992),<4A創意獎公佈評審方式>,190:66。
    動腦(1993),<4A創意獎大辯論>,206:18-23。
    動腦(1993),<卯足勁辦4A創意獎>,206:15-16。
    動腦(1993),<缺「金」的4A創意獎>,206:13-14。
    動腦(1993),<動腦會議室──4A創意獎展望>,206:24-31。
    動腦(1993),<黃禾廣告獲四項大獎>,210:73。
    動腦(1994),<有進步就值得喝采>,223:50-52。
    動腦(1994),<評審內舉不避親>,217:62-64。
    動腦(1996),<4A創意獎在從缺聲中落幕>,242:84-86。
    動腦(1996),<點燈找創意.大評審團的挑戰>,247:23-32。
    動腦(1997),<幕後推手等待掌聲>,259:64-65。
    動腦(1998),<4A創意獎的問題在那裡?>,267:51-52。
    動腦(1998),<台灣第八屆4A創意獎──場內評審場夕也在評審>,267:45-47。
    動腦(1999),<1998龍璽環球華文廣告獎:精彩創意盡在眼前>,277:115-117。
    動腦(1999),<4A自由創意獎為您湊美>,279:83-86。
    動腦(2000),<’98台灣媒體大勢>,278:30-31。
    動腦(2000),<台灣廣告40年>,291:49-54。
    動腦(2001),<激戰落幕.餘波盪漾>,302:90-92。
    動腦(2002),<2001年廣告量分析.2002年廣告量預測>,310:26-41。
    動腦(2002),<張金石:「有任何建議歡迎提出」!>,320:26-27。
    梁開明(1999),<4A,賣出了什麼東西?又出賣了什麼東西?>,《廣告雜誌》,132:14。
    郭重均(1999),<讓創意在國際發光>,《動腦》,274:49-51。
    陳文玲(1999),<創意社會學>,《廣告雜誌》,129:16-17。
    黃文博(2000),<「突變」──趨動台灣廣告進入>,《時報之友廣告人》,第106期。
    曾百川(2003),<廣告主和廣告代理的雙輸>,《動腦》,326。
    黑馬(2002),<中國應有的月圓奇蹟>,《動腦》,315:22-26。
    劉一賜(2000),<千禧預言.七彩龍珠>,《動腦》,286:74-78。
    廣告雜誌(1999),<湊美,但不臭美>,134:52-53。
    廣告雜誌(1999),<評審不迴避,錯了嗎?>,134:56。
    廣告雜誌(1999),<想進步,請參與>,134:60-61。
    廣告雜誌(1999),<業務是...>,134:58。
    廣告雜誌(1999),<歷史的明天──廿大事件簿>,139:50-55。
    廣告雜誌(1999),<歷史的明天──半世紀廣告大事記>,139:39-49。
    廣告雜誌(2000),<1999紐約廣告節金獎賞析>,149:81-96。
    廣告雜誌(2000),<坎城廣告獎「鬼廣告」上身──主辦單位施鐵腕索回獎座>,147:130。
    賴東明(1985),<學習的好場地.宣傳的大場合──坎城國際廣告影片展>,《動腦》,99:10-12。
    賴治怡譯(2000),<生意創意(business creativity)v.s 投機廣告(scam ads)>,《廣告雜誌》,129:16-17。(作者為Aris Theophilakis)
    顏伯勤(1978),<十二年前後的比較>,《動腦》,13:18。
    <網站部分>
    4A自由創意獎:http://www.aaaa.org.tw
    ACC賞:http://www.acc-cm.or.jp
    Cannes Lion:http://www.canneslions.com
    CLIO Award:http://www.clioawards.com
    廣告電通賞:http://www.dentsu.co.jp/creative/d2award
    廣告線上:http://taa.chinatimes.com.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研究所
    89452001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4520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廣告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45200101.pdf40KbAdobe PDF2904View/Open
    45200102.pdf41KbAdobe PDF2824View/Open
    45200103.pdf40KbAdobe PDF2817View/Open
    45200104.pdf46KbAdobe PDF2848View/Open
    45200105.pdf51KbAdobe PDF21077View/Open
    45200106.pdf264KbAdobe PDF23953View/Open
    45200107.pdf130KbAdobe PDF24249View/Open
    45200108.pdf67KbAdobe PDF211925View/Open
    45200109.pdf163KbAdobe PDF21426View/Open
    45200110.pdf58KbAdobe PDF21017View/Open
    45200111.pdf61KbAdobe PDF2138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