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8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2/145044 (79%)
造訪人次 : 52093240      線上人數 : 52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840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40


    題名: 論前偵查程序
    作者: 林永瀚
    Lin,Yung Han
    貢獻者: 何賴傑
    林永瀚
    Lin,Yung Han
    關鍵詞: 前偵查
    前偵查程序
    行政調查
    刑事偵查
    起訴法定原則
    初始嫌疑
    資訊自我決定權
    警察職權行使法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9-09-17 14:33:41 (UTC+8)
    摘要: 摘 要
    行政機關為求順利行使其行政權,需有蒐集資訊的行為,國內稱為行政調查,由於對人民基本權利的著重,對於行政調查的限制也逐漸增加,在學說上逐漸出現應適用刑事訴訟法中令狀原則及不自證己罪的聲浪。又刑檢察機關欲為刑事偵查時,需有犯罪嫌疑的存在,因此嫌疑可說是刑事訴訟中的核心要件,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第一項所稱「....知有犯罪嫌疑者,即應開始偵查。」屬於檢察機關的義務,德國學說則稱之為法定原則(Legalitätsprizip),符合法定原則的嫌疑程度,因可開啟偵查程序,又稱為初始嫌疑(Anfangsverdacht)。由於嫌疑本身是個範圍相當不確定的概念,亦無法量化,僅能確定需達一定的程度後始得稱為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一項的犯罪嫌疑。
    由於在現實中,國家機關於行使行政調查權時(尤以警察於臨檢時最容易發生),時有無意中發現有觸犯刑事犯罪的情形,但因「嫌疑」本身的不確定性,而國家機關在發現有犯罪可能後所為的行為常處於行政與刑事法間的灰色地帶。為有效間隔出行政與刑事區別,以明確定性國家行為並得出正確的救濟管道,特將兩者間的灰色地帶單獨類型化,此種雖有犯罪的可能性,卻尚未達到初始嫌疑程度的行為,德國則是將之稱為前偵查(Vorermittlung),而刑事追訴機關於此種情況下所為的資訊調查行為,就其整體則稱為前偵查程序(Vorermittlungsverfaren)。
    本文引用德國前偵查的概念,以比較、區隔行政調查行為及刑事偵查行為,並以前偵查的概念,針對我國與德國法制面上相異之處做出對前偵查概念不同的解釋,並由前偵查的角度評析我國警察職權行使法。


    關鍵字:前偵查、前偵查程序、行政調查、刑事偵查、起訴法定原則、初始嫌疑、資訊自我決定權、警察職權行使法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以姓名筆畫排列
    中文文獻部分
    研究報告、論文集及專著:
     Fred E.Inbau/John E.Reid/Joseph P.Buckley, Criminal Interrogation and Confessions, 高忠義譯,刑事偵訊與自白,二000年二月,一版。
    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二00一年,初版三刷。
    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二00五年九月,初版。
    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一),二00三年四月,初版。
     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力,二000年,初版。
     王兆鵬,路檢、盤查與人權,二00一年,初版。
     王兆鵬,新刑訴、新思維,二00四年九月,初版。
     王兆鵬,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二00二年,初版。
     邱俊銘,美國行政調查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行政調查權運作之現況,一九九九年,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邱智宏,論我國檢察官與司法警察之關係—以行政與司法在偵查中的交錯領域為中心,二00四年,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余凌雲,對警察行政調查權的法律控制,2005年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
    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二00三年,第八版。
     吳啟玄,稅捐稽徵法上限制出境制度合憲性之研究—從釋字三四五號解釋談起,二00二年,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震山,警察法案例評釋,一九八八年,初版。
     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二00二年,一版。
     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二00一年。
     何賴傑、林鈺雄、陳運財、黃朝義合著,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二000年六月,一版。
     法治斌主持,行政檢查之研究,一九九六年一月。
    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合著,憲法-權利分立,二00三年十月,初版。
    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二00五年九月,修訂五版。
     林東茂,臥底警探的程序法上問題,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初版。
    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二00五年,第三版。
     林鈺雄,我國檢察官之法律地位—以指令權極其限制之探討為中心,台灣大學碩士論文,一九九0年。
     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二00一年九月,初版。
    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二00四年,第四版。
    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二00四年,第四版。
     林榮耀、蔡佩芬,刑事訴訟法逐條釋論(三)--告訴、公訴、自訴(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三條),二00四年三月,初版。
     林錫堯,行政程序上職權調查主義,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一九九七年五月。
     吳從周,論法學上之「類型」思維,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一九九七年六月。
    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二00五年十月,增訂九版。
     周燕輝,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以警察臨檢法規範為核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三年。
     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以警察、工商管理、水土保護領域為例,二00五年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
     洪文玲,論行政調查,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二00一年七月。
     梁世樺,誘捕偵查之研究—以刑事程序法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二00四年。
     陳良良,警察法規中行政檢查與刑事偵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三年。
     陳信伍,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與刑事偵查程序之轉換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二年。
     陳通和,警察情報蒐集活動法律建制之研究—從基本權保障及實質法治主義之觀點以論,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二00一年。
     陳敏,行政法總論,二00三年,第三版。
     陳景發,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在警察法領域之展開為中心,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四年。
    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一九九九年,再訂二版。
    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二00四年,二版一刷。
    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卷一)--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二00五年四月,一版。
    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卷二)--違憲審查與動態平衡,二00五年四月,一版。
     楊峋,搜索與盤查的正當性基礎及適法性界限,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二年。
     褚劍鴻,刑事訴訟論(上),二00一年九月。
     褚建鴻,刑事訴訟論(下),二00一年九月。
     蔡秀卿,台灣之行政檢察—以食品藥品管制及消費者保護行政為檢討對象,2005年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
     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二00五年二月,初版。
     鄭余豪,從美國聯邦調查局之組織探討我國政治偵防與犯罪偵查之劃分,私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三年。
     鄭勝元,論警察之犯罪偵查與身份查證,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二00四年。
     鐘國瑞,行政法與刑事法交錯—以處理酒醉駕車行為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二年。
    期刊:
     B. Schwartz 著羅傳賢 譯,美國行政調查法制之一般原則,法學叢刊第三十四卷第四期,一九八九年十月。
     王士帆、李瑞敏,監聽陷阱案之相關法律問題(上)--從我國最高法院九三年度台上字二九四九號判決談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七十期,二00五年五月。
     王立達,我國行政調查制度之法制化,憲政時代第二十四卷第四期,一九九九年四月。
     王兆鵬,警察盤查之權限,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五卷第一期,二00一年二月。
     王兆鵬,從美國法論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二期, 二00二年四月。
     王兆鵬,起訴審查—與美國相關制度之比較,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八期,二00二年九月。
     吳景芳,臨檢法制之探討,法令月刊第五十三卷第一期,二00二年一月。
     吳冠霆、陳貞卉,我國交付審判制度之檢討,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八卷第一期,二00四年二月。
     李建良等,「從釋字五三五號解釋談警察臨檢的法制與實務」研討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三期,二00二年四月。
     李震山,從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談警察臨檢的法制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二期,二00二年三月。
     李震山,檢肅流氓條例與留置處分—「不具刑事被告身分者」之人身自由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十二期,二00三年十一月。
     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十四期,二00四年一月。
     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二00四年十二月。
     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之芻議,律師雜誌第三0七期,二00五年四月。
     李震山,「正當法律程序」被當真嗎 ? 月旦法學教室第三十四期,二00五年八月。
     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0三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七十六期,二00五年十一月。
     李震山,監視錄影器設置的合法性—對「電眼」的恐懼vs.還好老天有「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七十八期,二00六年一月。
     李震山,德國抗制恐怖主義法制與基本權利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一百三十一期,二00六年四月。
     何賴傑,檢察官不起訴職權修法之總檢討—交付審判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七期,二00二年八月。
     何賴傑,共犯不利其他共犯之陳述與共同被告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十五期,二00四年二月。
     法治斌,憲法、行政法雙響炮下之警察臨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二期,二00二年三月。
     林山田,論刑事程序原則,臺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八卷第二期,一九九九年一月。
     林明鏘,警察臨檢,月旦法學教室公法學篇,二00二年二月。
     林明鏘,警察臨檢與行政程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五期,二00二年六月。
     林明鏘,警察臨檢與國家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二00三年七月。
     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十六期,二00四年三月。
     林俊益,臨檢與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一期,二00二年二月。
     林家祺,偵查中之辯護權現況,全國律師第四卷第十一期,二000年十一月。
     林裕順,談警察風格之展現,警光雜誌第五百五十四期,二00二年九月。
     林鈺雄,檢察官在訴訟法上之任務與義務,法令月刊第四十九卷第十期,一九九八年十月。
     林鈺雄,被告地位之形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 林鈺雄,淺介德國法制檢察官的訴訟監督模式,軍法專刊第四十五卷第一期,一九九九年一月。
     林鈺雄,論刑事訴訟之目的,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 林鈺雄,論罪疑唯輕原則,律師雜誌第二五五期,二000年十二月。
     林鈺雄,線民檢舉與搜索票之核發,司法周刊第一0四二期,二00一年八月。
     林鈺雄,交付審判之起訴審查與撤回公訴,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四期,二00二年五月。
     林鈺雄,論中間程序—德國起訴審查制的目的、運作及立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八期,二00二年九月。
     林鈺雄,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十五期,二00四年二月。
     林鈺雄,從基本權體系論身體檢查處分,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三卷第三期,二00四年五月。
     林鈺雄,對第三人之身體檢查處分—立法原則之形成,收錄於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三卷第四期,二00四年七月。
     林鈺雄,國家挑唆犯罪之認定與證明—評三則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之陷害教唆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一百十一期,二00四年八月。
     林鈺雄,論鑑定留置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一百十三期,二00四年十月。
     林輝煌,論限制出境,月旦法學雜誌第一百二十期,二00五年五月。
     吳俊毅,辯護人與其當事人的關係—以德國法為中心的探討,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一期,二00三年一月。
     黃惠婷,警察詢問中犯罪嫌疑人之權利,警學叢刊第三十一卷第二期,二000年九月。
     黃瑞明,歐陸法系下律師社會角色之探討,收錄於法學叢刊第一百三十六期,一九八九年十月。
     陳宏毅,論我國中間審查制度與被告地位,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七卷第 五期,二00三年十月,。
     陳志龍,辯護人→刑事司法機關→法治國家原則(上),律師雜誌第二百0九期,一九九七年二月。
     陳春生,評「警察職務執行條例草案」與「警察職權行使法草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四期,二00三年三月。
     相關警察執行職務法律草案是否以提供警察明月且有效的執法權限規範?--評論「警察職權行使法草案」與「警察職務執行條例此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四期,二00三年三月。
     陳運財,起訴審查制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八期,二00二年九月。
     陳景發,論行政調查之法的統制,警大法學論集創刊號,一九九六年三月。
     陳景發,論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警大法學論集第三期,一九九八年三月。
     許文義,德國警察資料保護職權精緻化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四期,一九九九年三月。
     許文義,警察預防犯罪任務之分析與探討,警學叢刊第29卷第5期,一九九九年三月。
     許宗力,基本權力的限制與保障(下),月旦法學教室第十四期,二00三年十二月。
     曹大誠,論刑事被告之辯護人,刑事法雜誌第十三卷第三期,一九七九年六月。
     湯德宗,憲法解釋與訴訟權保障—以公務員保障與懲戒為中心,憲政時代第三十卷第三期,二00五年一月。
     曾和俊文著,周宗憲譯,日本行政調查權之行使,法律評論第六十三卷第七—九期合刊,一九九七年九月。
     董保城,德國行政檢查法制—以工商業為例並兼論我國工商業檢查,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三期,一九九五年六月。
     黃東熊,英美刑事辯護權發展沿革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十九期,一九七九年二月。
     程明修,資訊自決權—遺傳基因訊息,法學講座第十九期,二00三年七月。
     彭國能,辯護人法律地位之確立(上),司法周刊第一0八三期,二00二年五月。
     彭國能,偵查程序中辯護人在場權之研究,全國律師第六卷第二期,二00二年二月。
     詹德恩,略論刑事訴訟程序之變革對司法警察機關的衝擊,刑事法雜誌第四七卷第六期,二00三年十二月。
     楊雲驊,秘密證人與公正審判程序―我國大法官會議解釋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的比較分析,刑事法雜誌第四四卷第三期,二000年六月。
     楊雲驊,正當的法律程序對偵查行為的控制-以可歸責於國家的誘使犯罪(Tatprovokation)為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七期,二000年十二月。
     楊雲驊,證據使用禁止在個案上的判斷過程―以電話分機聆聽案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十三卷第二期,二00二年二月。
     楊雲驊,刑事訴訟法起訴審查制度若干疑義之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六期,二00二年七月。
     楊雲驊,不自證己罪原則的幾個基本問題,法學講座第十五期,二00三年三月。
     楊雲驊,被告地位之形成與告知義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四期,二00三年三月。
     楊雲驊,罪疑唯輕原則,法學講座第二十期,二00三年八月。
     楊雲驊,憲法上正當法律程序之保障,法學講座第二十四期,二00三年十二月。
     楊雲驊,逮捕現行犯與比例原則,法學講座第二十六期,二00四年三月。
     楊雲驊,證據保全的規定與實務—以偵查階段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一百一十四期,二00四年十一月。
     楊雲驊,偵查程序中證據保全制度之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二00四年十二月。
     楊雲驊,準備程序之訊問證人,月旦法學教室第三十四期,二00五年八月。
     鄭善印,日本警察偵查犯罪職權法制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五卷第六期,二00一年十二月。
     鄭善印,警察臨檢法制問題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六卷第五期,二00二年十月。
     鄭善印,警察臨檢法制問題之研究,警察法學創刊號,二00三年一月。
     鄭善印,陷害教唆及釣魚偵查,刑事法學新趨勢—Lothar Philipps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二00四年四月。
     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二期,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 蔡秀卿,日本警察臨檢法制與實務—兼論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三期,二00二年四月。
     蔡庭榕,論警察臨檢之發動門檻—合理懷疑與相當理由,警察法學創刊號,二00三年一月。
     蔡墩銘,偵查中被告與辯護人之防禦權,全國律師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九七年一月。
     蔡震榮,警察職務執行條例草案之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四期,二00三年三月。
     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評析,法學講座第十九期,二00三年七月。
     蔡聰明,海上行政檢查與刑事搜索,台灣海洋學報第一卷第二期,二00二年十二月。
     謝秉錡,論我國身體檢查之缺失,收錄於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十二期,二00一年十二月。
     魏早炳,律師於調查局及警察局處理案件之經驗,全國律師第四卷第十一期,二000年十一月。
     顧立雄、孫迺翊,偵查中選任辯護人之地位―本公會訪問琉球律師公會專題之二,律師通訊第一九七期,一九九六年二月。
     顧立雄、劉豐州,刑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受辯護人協助的權利,全國律師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九七年三月。
    外文文獻部分
     Amelung, Knut: Anmerkung zu BGH, Beschl. V. 16.12.1977 in NJW 1978, 1013, in: NJW 1978, 1013 f.
     Amelung, Knut: Problem des Rechtsschutzes gegen strafprozessuale Grundrechtseingriffe, in: NJW 1978, 1678 ff.
     Arndt, Adolf: 1.Schutz(z.B. des Arztgeheimnisse) vor dem Ermittlungsentschluß der Staatsanwaltschaft (§ 152 StPO)?- 2. „Makel“ der unehelichen Mutterschaft trotz Art. 6 Abs. 5 GG? -3. Ein evangelischer theologe zu § 175 StGB, in: NJW 1962, 2000 ff.
     ---Gesetzesrecht und Richterrecht, Festvortrag auf dem 32. eutschen Anwaltstag 1963 in Goslar am 30 Mai 1963, in: NJW 1963. 1273 ff.
     Beisel, Daniel: Straf- und verfassungsrechtliche Problematiken des finalen Rettungsschusses, in: JA 1998, 721 ff.
     Benfer, Jost: Anmerkung zu VG Freiburg, Urt. V. 3.4.1979 in NJW 1980, 901 f., in: NJW 1980, 902
     Beulke, Werner ,Strafprozeßrecht, 5., neubearb. Aufl., 2001
     Bornkamm, Joachim: Die Berichterstattung Über schwebende Strafverfahren und das Persönlichkeitsrecht des Beschuldigten, in: NStZ 1983, 102 ff.
     Bottke, Wilfried: Grundlagen des polizeilichen Legalitätsprinzips, in: JuS 1990, 81 ff.
     Degenhart, Christoph: staatsrecht I. Staatszielbestimmungen, Staatsorgane, Staatsfunktionen, 14. Auflage, Heidelberg 1998
     Drews, Bill/Wacke, Gerhard/Vogel, Klaus/Martens, Wolfgang, Gefahrenabwehr︰Allgemeines Polizeirecht(Ordnungsrecht)des Bunds und der Länder, 9. Auflage, Köln, Berlin, Bonn, München 1986
     Duden: Der Duden in 12 Bänden, Das Standardwerk zur deutschen Sprache, hrsg.vom Wissenschaftlichen Rat der Dudenredaktion, Band 2: Stilwö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 7. Auflage, Mannheim, Wien, Zürich 1988; Band 8: Sinn-und sachverwandte Wörter und Wendungen, Neudruck der 2. Auflage, Mannheim, Leipzig, Wien, Zürich 1997; Band 10: Bedeutungswörterbuch, 2. Auflage, Mannheim, Wien, Zürich 1985
     Eisenberg, Ulrich: Persönliche Beweismittel in der StPO: eine kommentierende Erläuterung der Vorschriften zum Beschuldigten, Zeugen und Sachverständigen, München 1993
     Eisenberg, Ulrich/ Conen, Stefen: Geerds,Friedrich,Leichensachen und Leichenschau aus juristischer Sicht, in: MedR 1984
     ---§ 152II StPO: Legalitätsprinzip im gerichtsfreien Raum?, in: NJW 1998, 2241 ff.
     Erdsiek: persönlichkeitsrecht und behördliche Auskunftspflicht, in: NJW 1960, 616 ff.
     Fincke, Martin: Verwerbarkeit von Aussagen des nicht belehrten Beschuldigten, in: NJW 1969, 1014 ff.
     ---Darf sich eine Privatperson bei der Festnahme nach §127 StPO irren?, in: GA 1971, 41 ff.
     ---Zum Begriff des Beschuldigten und den Verdachtsgraden, in: ZStW 95 (1983), 918ff.
     Geerds, Friedrich: Über strafprozessuale Maßnahmen, insbesondere Entnahme von Blutproben bei Verdacht der Trunkenheit am Steuer, in: GA 1965, 321 ff.
     Geisler, Werner: Stellung und Funktion der Staatsanwaltschaft im heutigen deutschen Strafverfahren, in: ZStW 93 (1981), 1109 ff.
     Geißer, Hans: Das Anklagemonopol der Staatsanwaltschaft und die Gewährsperson als Aufklärungsmittel im Ermittlungs- und als Beweismittel im strafverfahren, in: GA 1983, 385 ff.
     Gerlach, Jürgen von: Die Begründung der Beschuldigteneigenschaft im Ermittlungsverfahren, in: NJW 1969, 776 ff.
     Görke, Hans-Helmuth: Weisungsgebundenheit und Grundgesetz (Ein Beitrag zur Neuordnung des Staatsanwaltsrechts), in: ZStW 73 (1961), 561 ff.
     Gössel, Karl-Heinz: Überlegungen über die Stellung der Staatsanwaltschaft im rechtsstaatlichen Strafverfahren und über ihr Verhältnis zur Polizei, in: GA 1980, 325 ff.
     Gundlach, Rainer: Anmerkung zu BGH, Urt. V. 25.3.1980 in NJW 1980, 1533, in: NJW 1980, 2142 f.
     Hassemer, Winfried: Vorverurteilung durch die Medien ?, in: NJW 1985, 1921 ff.
     Heidelberg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ßordnung: hrsg. Von Michael Lemke, KarlPeter Julius, Christoph Krehl, Hans-Joachim Kurth, Eduardo Christoforo Rautenberg und Dieter Temming, 2. Auflage, Heidelberg 1999 (zitiert: HK-Verfasser)
     Hinrich, Rüping: Das Strafverfahren,3. Aufl., München, 1997
     Hübschmann / Hepp / Spitaler:Abgabenordnung-Finanzgerichtsordnung, Kommentar, 10. Auflage, Band V §§193-232 AO, Band Ⅷ §§372-415 AO, Losebl.-Ausg., Köln, Stand: Dezember 1998 (zitiert: Hübschmann / Hepp / Spitaler-Verfasser)
     Kaiser, Eberhard: Tatverdacht und Verantwortung des Staatsanwalts, in: NJW 1965, 2380 ff.
     Karl, Peters: Strfprozeß, 4. Aufl., Heidelberg,1985
    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ßordnung und zum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mit Einführungsgesetz: hrsg. Von Gerd Pfeiffer, 4. Aufl., München 1999 (zitiert: KK-Verfasser, StPO)
     Karlsruher Kommentar zur Strafprozeßordnung und zum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mit Einführungsgesetz: hrsg. Von Gerd Pfeiffer, 5. neu bearb. Aufl., München 2003 (zitiert: KK-Verfasser, StPO)
     Keller, Rainer: Zur gerichtlichen Kontrolle prozessualer Ermessensentscheidungen der Staatsanwaltschaft, in: GA 1983, 497 ff.
     Keller, Rolf / Griesbaum, Rainer: Das Phänomen der vorbeugenden Bekämpfung von Straftaten, in: NStZ 1990, 416 ff.
     Klaus, Volk:Criminalia, Band 4., 1994
     Kramer,Bernhard︰Grundbegriffe des Strafverfahrensrechts︰Ermittlung und Verfahren, 4. Aufl., Stuttgart, Berlin, Köln 1999
     König, Stefan: Vom Dienst am Recht : Rechtsanwälte als Strafverteidiger im Nationalsozialismus, Berlin ; New York : de Gruyter, 1987
     Kohlhaas, Max: Vom ersten Zugriff zum Schlußgehör, in: NJW 1965, 1254 ff.
     Krause, Friedrich-Wilhelm: Verfolgungspflicht bei privater Kenntnis und Strafvereitelung im Amt, in: JZ 1984, 548 ff.
     Krüger, Ralf: Verfassungsrechtliche Grundlagen polizeilicher V-Mann-Arbeit, in: NJW 1982, 855 ff.
     Kühl, Kristian: Unschuldsvermutung, Freispruch und Einstellung, Köln, Berlin, Bonn, München, 1983
     Kühne, Hans-Heiner: Die Definition des Verdachts als Voraussetzung strafprozessualer Zwangsmaßnahmen, in: NJW 1979, 617 ff.
     ---Strafprozeßlehre: eine systematische Darstellung für Prüfung und Praxis, 4. Auflage, Heidelberg 1993
     Kuhlmann, Götz-Joachim: Anmerkung zu OLG Zweibrücken, Beschl. V. 5.2.1980 in NStZ 1981, 193, in: NStZ 1981, 193 f.
     ---Anmerkung zu BverfG, Beschl. V. 23.7.1982 in NStZ 1983, 130, in: NStZ 1983, 130 f.
     Lange, Nicole , Vorermittlungen—Die Behandlung des staatsanwaltschaftlichen Vorermittlungsverfahrens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von Abgeordneten, Politikern und Prominenten,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Bern; Bruxelles; New York; Wien: Lang, 1999
     Peters, Karl: Strafprozeß: ein Lehrbuch, 4. Auflage, Heidelberg 1985
     Lesch, Heiko H.: Der Beschuldigte im Strafverfahren-über den Begriff und die Konsequenzen der unterlassenen Belehrung, in: JA 1955, 157 ff.
     Löwe, Ewald / Rosenberg, Werner: Die Strafprozeßordnung und das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Großkommentar, 25. Auflage, hrsg. von Peter Rieß, Erster Band: Einleitung; §§1 bis 71, Berlin, New York 1999, 2. Lieferung: §§112-136a, Berlin, New York 1997; 5. Lieferung: §§359-373a, Berlin, New York 1997, 10. Lieferung: §§1-38 EGGVG; §§1-21 GVGVO, Berlin, New York 1999 (zitiert: LR-Verfasser, StPO/ EGGVG)
     Lohner, Erwin︰Der Tatverdacht im Ermittlungsverfahren︰ Begriff, rechtliche Ausgestaltung, praktische Handhabung und Kontrolle am Beispiel der polizeilichen Verdachtsfeststellung, Dissertation,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Bern, New York, Paris, Wien, 1994
     Meyer-Goßner, Lutz: Strafprozessordnung, 47. Aufl., München , 2004
     Maiwald, Manfred: Zur Ermittlungspflicht des Staatsanwalts in Todesfällen, in: NJW 1978, 561 ff.
     Makrutzki, Patric: Verdeckte Ermittlungen im Strafprozeß: Rechtswissenschaftliche Analyse – Rechtsvergleichende Studie mit dem U.S. – amerikanischen Prozeßrecht, Berlin : Duncker und Humblot, 2000
     Meyer-Goßner, Lutz: Strafprozeßordnung,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Nebengesetze und ergänzende Bestimmungen, 47. Auflage, München 1999
     Müller-Dietz, Heinz: Die Stellung des Beschuldigten im Strafprozeß, in: ZStW 93 (1981), 1177 ff.
     Ranft, Otfried: Strafprozeßrecht: systematische Lehrdarstellung für Studium und Praxis, 2. Auflage, Stuttgart, München, Hannover, Berlin, Weimar, Dresden 1995
     Rebmann, Kurt: Der Einsatz verdeckt ermittelnder Polizeibeamter im Bereich der Strafverfolgung, in: NJW 1985, 1 ff.
     Rieß, Peter: Die Vernehmung des Beschuldigten im Strafprozeß, in: JA 1980, 293 ff.
     ---Die Zukunft des Legalitätsprinzips, in: NStZ 1981, 2 ff.
     ---Anmerkung zu OLG Karlsruhe, Beschl. V. 30.4.1982 in NStZ 1982, 434 f., in: NStZ 1982, 435 f.
     ---Alte und neue aktuelle Fragen im Klageerzwingungsverfahren- Notanwalt, Ermittlungserzwingung-, in: NStZ 1986, 433 ff.
     Rogall, Klaus︰Der“Verdächtige”als selbständige Auskunftsperson im Strafprozeß,in︰NJW 1978,2535 ff.
     ---Strafprozessuale Grundlagen und legislative Probleme des Einsatzes Verdeckter Ermittler im Strafverfahren, in: JZ 1987, 847 ff.
     ---Informationseingriff und Gesetzesvorbehalt im Strafprozeßrecht, in: ZStW 103 (1991), 907 ff.
     Roxin, Claus︰Nemo teneur: die Rechtsprechung am Scheidweg, in: NStZ 1995, 469 ff.
     ---Zum Hörfallen-Beschluß des Großen Sanats für Strafsachen, NStZ 1997, 19 ff.
     ---Strafverfahrensrecht︰ein Studienbuch, 25. Aufl. München 1998
     Rüping, Hinrich: Das Strafverfahren, 3. Auflage, München 1997
     Scheu, Udo: Anzeigepflicht von Verwaltungsbediensteten bei Umweltverstößen, in: NJW 1983, 1707 f.
     Schlüchter, Ellen: Strafprozeßrecht, 2. überarb. Aufl., Thüngersheim, Nürnberg, 1995
     Schmidt-Jortzig, Edzard: Möglichkeiten einer Aussetzung des strafverfolgerischen Legalitätsprinzips bei der Polizei, in: NJW 1989, 129 ff.
     Schnapp, Friedrich E. / Düring, Ruth: Anzeigepflicht der Krankenkassen und Kassenärtlichen Vereinigungen beim Verdacht auf sogennannten Abrehnungsbetrug?
     Ulrich, Eisenbergm, Beweisrecht der StPO, 4., überarb. Aufl., 200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1651033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651033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1033101.pdf41KbAdobe PDF21230檢視/開啟
    51033102.pdf143KbAdobe PDF21285檢視/開啟
    51033103.pdf68KbAdobe PDF21147檢視/開啟
    51033104.pdf54KbAdobe PDF21079檢視/開啟
    51033105.pdf85KbAdobe PDF21298檢視/開啟
    51033106.pdf139KbAdobe PDF21640檢視/開啟
    51033107.pdf285KbAdobe PDF213073檢視/開啟
    51033108.pdf206KbAdobe PDF26388檢視/開啟
    51033109.pdf417KbAdobe PDF23482檢視/開啟
    51033110.pdf481KbAdobe PDF23646檢視/開啟
    51033111.pdf130KbAdobe PDF22083檢視/開啟
    51033112.pdf229KbAdobe PDF22492檢視/開啟
    51033113.pdf129KbAdobe PDF28383檢視/開啟
    51033114.pdf64KbAdobe PDF21008檢視/開啟
    51033115.pdf76KbAdobe PDF2998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