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18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393/145446 (79%)
造訪人次 : 53035708      線上人數 : 71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188


    題名: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僧侶「修行」研究-以西藏江達縣宗南寺為例
    作者: 董凱書
    貢獻者: 張駿逸
    董凱書
    關鍵詞: 藏傳佛教
    漢傳佛教
    人間佛教
    修行
    噶瑪噶舉派
    宗南寺
    亞青寺
    山庫寺
    宗南嘉楚仁波切
    宗南仁波切
    堪千仁波切
    耳傳傳承
    密勒日巴
    苦修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09-09-14 13:21:10 (UTC+8)
    摘要: 佛教「修行」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語詞,但是對於「修行」的概念卻一直是莫衷一是。本論文從佛教史的發展過程簡略探討修行的概念,並由西藏宗南寺僧侶,以及宗南寺最重要的轉世仁波切-宗南嘉楚仁波切的思想和佛教事業來研究佛教修行的概念,並且比較台灣漢傳佛教主流「人間佛教」的思想,重新賦予現代佛教「修行」的意義。
    本論文除了緒論以及結論外,一共有六個章節。分別是第一章佛教「修行」概念的產生與演變,筆者試圖以資料分析的方式,從佛教的小乘、大乘、金剛乘演變及發展過程中,探討佛教「修行」的定義與概念,並從其中找出共通的修行觀念。第二章宗南寺的自然與人文背景,則是筆者深入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在西藏偏僻山區,拜訪實修為主的宗南寺,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訪查當地的自然人文背景及教派淵源、主要祖師及相關的重要人物,作為研究對象的自然及文化背景交代。第三章宗南寺僧侶背景及學習內容,除了介紹宗南寺的僧侶背景外,並對噶瑪噶舉派重要的修行法門「那洛六法」、「大手印」以及宗南寺特有的「耳傳傳承」內容,還有一般出家與在家都非常方便修行的「尼聶」或「紐聶」的修行方法略作介紹,章節最後藉由對長期閉關行者堪千仁波切的訪談與對話,作修行概念與閉關方式之探討,希望能瞭解噶瑪噶舉傳承的傳統「修行」概念。
    第四章宗南寺覺姆在亞青寺的學習,則研究宗南寺出家女眾到寧瑪派寺廟亞青寺學習的情形,並藉此探討修行者對不同教派的教法學習,是否產生干擾或矛盾的影響。第五章從寺(山庫寺)的僧侶學習與UTBF(宗南聯合佛教基金會)組織,則是針對宗南嘉楚仁波切-宗南寺最重要的轉世仁波切,目前的佛行事業與修行觀念運用的關係研究。第六章現代文明與古老閉關方式的探討,則針對宗南嘉楚仁波切在現代文明與古老閉關方式的統整融合過程中,對「修行」所做的詮釋,並且參照目前台灣最主要的四大佛教團體關於「人間佛教」的精神加以探討,從而藉此找出佛教適合現代人的修行方式。
    本文希望藉此相關研究,定義佛教「修行」概念,並提供現代人適合自己「修行」的觀點。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
    C.恩伯、M.恩伯著,杜杉杉譯
    《文化的變異--現代文化人類學通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Danny L. Jorgensen 著,王昭正、朱瑞淵譯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6月初版一刷。
    David M Fetterman 著,賴文福譯
    《民族誌學(Ethnography:Step by Step)》,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初版一刷。
    Floyd J. Fowler, Jr 著,王昭正、朱瑞淵譯
    《調查研究方法(Survey Research Method)》,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6月初版一刷。
    Harris M. Cooper 著,高美英譯
    《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Integrating Research)》,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一刷。
    《Gampopa, the Monk and the Yogi: His Life and Teachings》,美國麻州,哈佛大學(Harvard Unibersity),2004年9月
    林崇安
    〈西藏大手印的思想〉,《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第21期》,1994年12出版。
    許淵欽
    《岡波巴《解脫莊嚴寶論》之研究-以基道果為中心之探討》,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劉哲安
    《直貢替寺與直貢噶舉派教法》,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劉婉俐
    〈空行母與藏傳佛教上師傳記〉,《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2002年7月。
    蘇淑貞
    Lee Sannella著 梅心譯
    《《密勒日巴大師全集》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網路資料
    Trungram International Academy
    `About us`, http://www.tia.edu.np/about.php,檢索日期:2004/12/7。
    中台山
    〈第五課-十二因緣(一)〉,《中級佛學》,http://www.ctworld.org.tw/meditation/02_b05.htm,檢索日期:2006/12/3。
    宗南聯合學佛會官方網站
    〈UTBF事業項目概覽〉,http://utbf.org,檢索日期:2004/12/7。
    宗南嘉楚仁波切
    〈思維出家是否修行的必然之路〉,http://alicerun.com/bel12.htm,檢索日期:2004/12/7。
    《拙火經驗(The Kundalini Experience)》,台北,方智出版社,2004年7月初版四刷。
    佛教世界
    http://www.tibetbuddhism.org/master/nyingmapa/changgenarui/changgenarui01.htm,檢索日期:2004/12/7。
    密宗法會資訊中心
    〈仲讓寺-仲讓仁波切簡介〉,http://tw.club.yahoo.com/clubs/PROGRAM,檢索日期:2004/12/13。
    財團法人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藏傳佛法概要〉,http://www.tibet.org.tw/develop.htm,檢索日期:2006/12/3。
    桑滇喇嘛、喇嘛多傑、喇嘛敦珠口述,滇津朗達整理
    〈宗南寺介紹〉,網址:http://egeon.moo.jp/utbf-tdc/tr.htm,檢索日期:2005/1/17。
    第八世吉噶仁波切勒津拉秋多傑
    〈第八世吉噶仁波切勒津拉秋多傑〉,http://www.zigar.org/Chi/biography.htm,檢索日期:2005/1/17。
    W‧特里爾哈斯
    第四世宗南嘉楚仁波切
    〈噶舉派教史〉,1997/8/25台北市宗南學佛會,http://milarepa.nanae.st/kakyu.htm,檢索日期:2004/12/11。
    喇嘛網
    〈金剛乘的涵義與殊勝〉,http://www.lama.com.tw/11_say/f2.htm,檢索日期:2006/12/3。
    馬西屏
    〈有佛法、就有辦法〉,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gb226/p06_4.asp,檢索日期:2006/5/14。
    高希均
    〈台灣的「星雲奇蹟」──人間佛教在寧靜中全球興起〉,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gb226/p06_1.asp,檢索日期:2006/5/14。
    楊千惠
    〈神聖空間中的女性研究─家、精舍、禪寺的連結〉,網址:http://www.geog.ntu.edu.tw/research/paper2003/R89228015/my%20webs/ch4.htm,檢索日期:2006/5/14。
    《宗教心理學大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
    單國璽
    〈星雲在人間〉,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gb226/p06_5.asp,檢索日期:2006/5/14。
    道孚縣旅遊局 周羿翔
    〈走婚大峽谷〉,http://www.gogocn.com/daochengtour/renwen/dczouhun.htm,檢索日期:2005/4/7。
    寧瑪資訊
    〈白玉亞青寺簡介〉,http://www.nmzx.com/Dzogchen/zh/jj.htm,檢索日期:2004/12/7。
    緬甸雷迪大師(Ledi Sayadaw),台灣蔡文熙中譯
    〈阿羅漢的足跡-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newrain/books/37/37.htm,檢索日期:2006/12/3。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最新訊息-西藏佛教大師堪布晉美彭措仁波切圓寂〉http://www.tibet.org.tw/hotnews-2/hotnews-169.htm,檢索日期:2004/12/7。
    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著,劉立千譯
    蘇曼寺
    〈蘇曼寺〉,http://prog.mars-lab.idv.tw/kagyu1-0/Functch/temple/zurmang/suman_temple_.htm,檢索日期:2004/12/11。
    釋見豪
    〈巴利語〉,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2005/78/78l1.htm,檢索日期:2006/12/3。
    《土觀宗派源流》,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
    (法)石泰安著,耿昇譯
    《西藏的文明》,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9年1月一版一刷。
    王春華
    《藏密瑜珈的奧秘與傳奇》,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一版一刷。
    弘學主編
    《藏傳佛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一版3刷。
    呂澂
    《西藏佛學原論》,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年
    多識仁波切
    《藏傳佛教疑問解答集萃》,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3年4月。
    吳增基、吳鵬森、蘇振芳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阿底峽尊者掘藏(公元11世紀)
    《柱間史》,甘肅民族出版社,1989年
    阿逸多法自在著,陳濟博譯
    《俱生契合深導了義海心要》,密乘出版社,1981年。
    岡波巴大師著,張澄基譯
    〈岡波巴大師傳〉,《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台北,法爾出版社,2001年2月。
    〈教言廣集零選〉,《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台北,法爾出版社,2001年2月,第278頁。
    法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
    《漢藏史集(賢者喜樂贍部洲明鑒)》,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一版二刷。
    拉聰仁千南嘉(西藏瘋行者倉雍黑魯嘎之大弟子)著
    《那洛巴生平及教法》,台北,正法眼出版社,1999年1月。
    妙心雜誌編輯部
    〈台灣佛教辭典選刊〉《妙心雜誌》第五十期,台南,妙心雜誌出版,2000年2月1日。
    班班多杰著
    《拈花微笑—藏傳佛教哲學境界》,青海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一版二刷。
    倉雍黑魯嘎(西藏瘋行者,札通嘉波,1452-1507)著,張澄基譯註
    《密勒日巴大師傳》,台北,慧炬出版社,1999年12月。
    倉雍黑魯嘎(札通嘉波,1452-1507)著,邱揚宗巴仁波切等譯註
    《馬爾巴》,台北,正法眼出版社,1999年1月。
    格勒
    《論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與周圍民族的關係》,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一版一刷。
    索南堅贊著,劉立千譯注
    《西藏王統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
    索達吉堪布
    〈密宗虹身成就略記〉,《慧光集(一)-密宗斷惑論》,台北,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2002年3月二版一刷。
    第一世蔣貢公珠(康楚)仁波切著,丹增善慧法日漢譯
    《蔣貢公珠閉關法典》,香港,盤逸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郭敏俊著
    《佛教簡史》,北縣汐止,大千出版社,2005年10月初版。
    張月嬌撰文整理
    〈宗南聯合佛教基金會簡介〉,《台北市宗南學佛會會刊第四期》,台北市,2001年8月。
    張怡蓀主編
    《藏漢大辭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張雲盛總編輯
    《中華民國密勒日巴佛學研究會專刊》,台北市,1997年4月初版。
    措如‧次朗著,王世鎮譯注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史略》,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4月一版二刷。
    陳念萱
    《尋找上師》,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八刷。
    陳瑋
    《青海藏族遊牧部落社會研究》,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1998年5月一版一刷。
    堪布卡塔仁波切
    〈證悟的女性〉,《證悟的女性》,台北,寶鬘印經會,1995年11月。
    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
    《漢藏史集(賢者喜樂贍部洲明鑒)》,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一版二刷
    溫普林
    《苦修者的聖地》,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二版一刷
    楊堃
    《民族學調查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滿義法師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5年8月20日初版。
    德吉卓瑪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2月。
    劉立千
    《印藏佛教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一版一刷。
    (五代.後晉)劉昫等撰
    《舊唐書》卷197,〈南蠻西南蠻傳〉,台北,鼎文書局,2000年12月9版。
    噶瑪恰美仁波切著,嘉初仁波切講述,丁乃筑、楊弦譯
    《解脫大道-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台北,圓神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
    嘎瑪‧彌覺多吉 著,張新安譯
    〈日瓊巴傳〉,《藏密大師》,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英)瑪麗‧帕特‧費舍爾 著,杜紅譯
    《親歷宗教-東方卷》,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年11月。
    藍吉富
    〈臺灣佛教之歷史發展的宏觀式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二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1999年7月出版
    (唐)大總持寺沙門辯機撰 三藏法師玄奘譯
    《大唐西域記》 (卷4),台北,廣文書局,1969年7月初版。
    釋聖嚴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1月初版九刷
    論文
    (美)Trungram Gyaltrul Rinpoche Sherpa 著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1259008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9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22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