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26479      Online Users : 49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343


    Title: 基隆八斗子漁村轉型發展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douzi Fishing Village in Keelung
    Authors: 許瑛玳
    Hsu, Ying-Tai
    Contributors: 陳文玲
    許瑛玳
    Hsu, Ying-Tai
    Keywords: 基隆八斗子漁村
    海洋文化
    漁業經濟
    漁村再生
    轉型發展
    Keelung Badouzi Fishing Village
    Marine culture
    Fishery economy
    Fishing village regene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3-09-04 10:16:56 (UTC+8)
    Abstract: 基隆八斗子漁村是一個海、陸交接的地區,擁有多元的歷史背景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基隆八斗子漁港成為北臺灣地區最大漁港之一。八斗子漁村是一個極度依賴海洋的聚落,衍生出來的研究包括有獨特的海洋文化色彩、豐富多元的生態系統、海洋資源,更因此發展出專屬的漁法、漁具、宗教信仰、飲食文化等。同樣是漢人社會研究的農村社會,卻在各方面與漁村社會形成了完全不一樣的氛圍。
    海洋不僅提供我們糧食的來源,也開始提供人類休閒與觀光的場域。過去海洋大量的提供我們許多的食物,但卻開始面臨漁業資源減少,導致漁業經濟衰退、漁村青壯年人口外流、社區高齡化等問題,漁村轉型儼然是一個未來趨勢,但是要怎麼進行,還是應該要凝聚在地共識,朝一致的目標前進。本研究希望以基隆八斗子漁村的轉型發展為題,從中了解八斗子漁村目前面臨的情況及未來可發展的轉型為目標,進行相關之研究。
    Keelung Badouzi Fishing Village is an area where land and sea intersect, with divers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Its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makes Keelung Badouzi Fishing Port one of the largest fishing ports in North Taiwan. Badouzi Fishing Village is a settlement that heavily relies on the ocean. The research derived from it includes unique marine cultural colors, rich and diverse ecosystems,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clusive fishing methods, fishing gear, religious beliefs, dietary culture, etc. The rural society, which is also studied by the Han people, has formed a completely different atmosphere from the fishing village society in various aspects.
    The ocean not only provides us with a source of food, but also begins to provide a place for human leisure and sightseeing. In the past, the ocean provided us with a large amount of food, but we began to face problems such as a decrease in fishery resources,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he fishery economy, the outflow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opulations from fishing villages, and the aging of commun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fishing villages seems to be a future trend, but how to proceed should still be based on local consensus and move towards consistent goals. This study aims to 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douzi Fishing Village in Keelung, with the aim of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faced by Badouzi Fishing Village and the potential transform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onducting relevant research.
    Reference: 一、專書
    Firth, Raymond.
    1946. Malay Fishermen: Their Peasant Economy,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Reconstruction. London: K. Paul, Trench.
    入江曉風
    1933,《基隆風土記》,基隆。
    大藏省管理局
    1947,《日本人の海外活動に関する歷史的調查》,東京:大藏省管理局。
    王拓
    1976,《金水嬸》,臺北市:九歌,。
    1979,《望君早歸》,臺北市:遠景。
    1998,《牛肚港的故事》,臺北市:草根出版。
    方佩芳主編
    2010,《八斗子影像故事書》,臺北市:杜萬全慈善公益基金會。
    方雅芬編
    2020,《今天—海口清 八斗子森川里海生活記事》,基隆:國立臺灣海洋科技博物館、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王崧興
    1967,《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臺北市 : 中研院民族所。
    王彙喬
    2019,《悠活八斗子生態之旅》,臺北:五南
    水產試驗場基隆支場
    1931,《臺灣水產雜誌》,臺北:臺灣水產協會。
    內藤春吉、許冀武
    1957,《臺灣漁業史》,臺北:臺灣銀行。
    矢野謙三
    1939,《基隆市產業要覽》,基隆:基隆市役所。
    伊能嘉矩
    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東京:富山房。
    有馬桂、小園龍次、禰寢俊清等合著
    1923,《臺北州漁村調查報告書》,臺北州:江里口商店印刷工場。
    佐佐木武治編
    1935,《臺灣の水產》,臺北:臺灣水產會。
    杜披雲
    2000,《風雨海上人》,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李國添主編
    1997,《海洋漁場(上)》,臺北:國立編譯館。
    2002,《基隆市志 卷四經濟志漁業篇》,基隆:基隆市政府。
    何權浤
    1996,《漁具漁法》,臺北:國立編譯館。
    周耀烋、蘇偉成
    2002,《臺灣漁具漁法》,臺北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林再生
    1999,《基隆煤礦史》,基隆:基隆市政府。
    林福蔭
    2007,《希望的海:船長詩人林福蔭的生命詩篇》,臺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
    2008,《詩網中的海洋》,基隆:林福蔭。
    2010,《詩海》,基隆:林福蔭。
    邱依婷主編
    2015,《海科館散步手札:潮味‧漁村‧八斗子》,基隆市 : 海科館。
    邵廣昭
    1992,《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附近域海洋生物之調查與展示研究》,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施添福總編纂
    1996,《臺灣地名辭書 卷十七基隆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連成
    1993,《尋找老雞籠:舊地名探源》,基隆:基隆市政府。
    洪連成編纂,陳岱榮 游牧民 儲有科主修、劉明雄 成安愚增補
    1979,《基隆市志-風俗篇》,基隆:基隆市政府民政局編印。
    桑原政夫
    1935,《基隆市產業要覽》,基隆:基隆市役所。
    高育仁、邵恩新等主修
    1996,《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農業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正祥編纂、朱仲西主編、黃樹水 謝貫一監修
    1954,《基隆市志 第一種 概述篇》,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1958,《基隆市志 第四種人口篇》,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陳世一
    1999,《八斗子地方史話》,基隆:財團法人地方海洋臺灣文教基金會。
    1999,《八斗子耆老訪談錄》,基隆:財團法人地方海洋臺灣文教基金會。
    曹永和
    1979,《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湯錦臺
    2011,《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臺北:如果,大雁文化出版。
    廖鴻基、杜秀蓮、許焜山、杜世寬
    2019,《沒有掌聲的討海人:走過八斗子海灣60年》,基隆市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媒體公關暨出版中心。
    廖鴻基、杜秀蓮、許焜山、吳伸惠、杜世寬、沈得隆、林怡芳
    2021《北方海岸的漁村故事》,基隆市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媒體公關暨出版中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96,《流求與雞籠山》,臺北:臺灣銀行。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口述歷史專案小組 編著
    1992,《基隆市鄉土史料:基隆市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松樹編纂,張春熙監修
    1986,《基隆市志—漁業篇》,基隆:基隆市政府民政局。
    森岡清美、塩原勉、本間康平等編集
    1993,《新社會学辞典》,東京都:有斐閣。
    椿本義一編
    1922,《基隆港大觀》,臺北州:南國出版協會。
    熊光義編纂、朱仲西主編、黃樹水 謝貫一監修
    1957,《基隆市志 社會組織篇》,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簡萬火
    1985,《基隆誌》,基隆:基隆圖書出版協會。
    鄭俊彬編纂
    2001,《重修基隆市志-人物志 列傳篇》,基隆:基隆市政府。
    戴昌鳳
    2008,《臺灣的海岸》。臺北:遠足出版社,。
    陶一經編纂、許財利總纂
    2003,《基隆市志 卷六文教志 藝文篇》,基隆:基隆市政府。
    鄭慶宗編纂,許財利總纂
    2003《基隆市志 卷六文教志 教育行政篇》,基隆:基隆市政府。
    徐木達、艾達夫編纂,謝貫一、朱仲西主修,黃樹水監修
    1957,《基隆市志-水產篇》,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戴寶村
    2011,《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臺北市:玉山社。
    林玉茹
    1996,《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
    鄭舜功
    1939,《日本一鑑》,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二、期刊論文
    Min-Ta Chuang, Wen-Hsuan Chou, Chia-Hsuan Chang, Wen-Lun Chou
    2021, “Examining the key drivers for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based up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Badouzi in Taiwan.” Marine Policy 133:1-13.
    王俊昌
    2019,〈日治時期社寮島的漁業發展與漁民生活〉,《海洋文化學刊》26:55-99。
    2020,〈基隆市八斗子魚寮文化及其文創商品設計〉,《海洋文化學刊》28:93-123。
    吉越義秀
    1939,〈臺灣水產史(二)〉,《臺灣水產雜誌》n294:1-14。
    1939,〈臺灣水產史(一)〉,《臺灣水產雜誌》n293:21-30。
    何秉均
    2002,〈基隆八斗子漁港秋季風場之研究〉,《港灣報導》59:19-31。

    吳文星
    2014,〈日治時期臺灣的水產教育—以師資分析為中心〉,《國史館館刊》41:43-75。
    卓佳芬
    2007,〈基隆八斗子漁業發展與漁村生活〉,《臺灣風物》57(2):127-164。
    周宗仁、黃偉柏、尹彰
    2003,〈離岸堤周圍波場特性之研究〉,《海洋工程學刊》3(1):35-52。
    周憲文
    1958,〈日據時代臺灣之水產經濟〉,《臺灣銀行季刊》9(4):105-122。
    岸上鐮吉
    1916,〈水產事業を中心とせる余の臺灣觀〉,《臺灣水產雜誌》n009:1-18。
    施彤煒、孫寶年、林炳炎
    2009,〈被時代遺忘的歷史建築—北部火力發電所〉,《臺灣風物》59(2):113-143。
    柯振榮
    1974,〈臺灣之漁會〉,《臺灣銀行季刊》25(1):237-272。
    洪楚璋
    1984,〈八斗子垃圾填海場附近海域之生態環境之調查評估〉,《環境保護》7(2):1-10。
    1984,〈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udies on the refuse landfill site along Patoutzu coastal area:八斗子垃圾填海場附近海域之生態環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報告》15:13-30。
    胡興華
    2014,〈臺灣漁會的演變與發展〉,《檔案》13(1):4-19。
    2004,〈臺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的異同—論社區工作中微視與鉅視面的兩條路〉,《社區發展季刊》107:22-31。
    破虛
    1985,〈行船人的搖籃-省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師友月刊》217:25-27。
    許焜山等
    2015,〈八斗子漁村的漢文老師—杜春喜和杜子忠〉,《東北風》6:4-9。
    莊英章
    1981,〈漁業政策與地區性漁業發展:興達鄉的田野調查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89-127。
    1970,〈臺灣鄉村的建醮儀式—一個漁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9:131-149。
    1986,〈家族結構與生育模式—一個漁村的田野調查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63-90。
    莊育鯉
    2020,〈漁村地域特色產業的圖文敘事創作研究--以八斗子火誘網漁船繪本為例〉,《海洋文化學刊》29:157-179。
    莊慶達、廖君珮、何立德
    2015,〈漁村再生的願景與實踐—淺談八斗子社區的輔導經驗〉,《海大漁推》44:57-84。
    莊慶達 劉祥熹
    1997,〈臺灣漁村社區發展的課題與展望〉,《臺灣經濟》249:16-29。
    陳正祥、孫得雄
    1959,〈臺灣八斗子漁村之人口與經濟〉,《臺灣銀行季刊》10(4):130-149。
    陳均龍、張桂肇
    2021,〈臺灣里海推動指標發展與建構〉,《走進微笑漁村—臺灣里海推動進行式 水產試驗所特刊》31:9-16。
    陳均龍、蕭堯仁、廖君珮、蔡政家
    2019,〈八斗子漁村推動農村再生之影響因素與策略〉,《農業推廣文彙》64:51-71。
    陳凱雯
    2016,〈築港基石:日治時期基隆築港機關的建置與築港社群的形成〉,《興大歷史學報》31:61-92。
    陳憲明
    1987,〈臺灣北部番子澳漁撈活動的時空間配置〉,《臺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3:71-104。
    1989,〈臺灣東部漁撈活動的時間地理學研究〉,《臺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5:89-115。
    1992,〈一個珊瑚礁漁村的生態:澎湖島嶼的研究〉,《臺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8:109-158。
    1998,〈綠島漁業發展與社會變遷的文化生態〉,《臺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9:113-142。
    陳憲明、李玉芬
    1996,〈西嶼緝馬灣的石滬漁業與其社會文化〉,《咾咕石季刊》2:2-14。
    曾子良
    2001,〈基隆俚諺之蒐集及其內容(上)—自然俚諺介紹〉,《國文天地》195:19-25。
    2001,〈基隆俚諺之蒐集及其內容(中)—人文俚諺介紹〉,《國文天地》196:78-83。
    2001,〈基隆俚諺之蒐集及其內容(下)—基隆俚諺與其他地區俚諺之關係〉,《國文天地》197:58-63。
    黃徹源
    2003,〈建設富麗漁村之策略與成果〉,《農政與農情》135:21-29。
    黃瓊慧
    1995〈八斗子聚落的發展與經濟變遷〉,《地理教育》21:78-93。
    臺灣教育會
    1922〈新舊臺灣敎育令條文對照〉《臺灣教育》n238:14-24。
    臺灣電氣協會
    1937,〈臺灣電力會社北部火力發電所起工式〉,《臺灣電氣協會會報》79-80。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課
    1898,《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報文》1:157-17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
    1939,〈漁業移住者募集に就て〉,《臺灣水產雜誌》n296:19-21
    潘美璟
    2019,〈產業文化資中記憶之徵集與創新應用—以海科館「重現北火足跡」計畫為例〉,《科技博物》23(1):71-95。

    三、研討會論文
    吳蕙芳
    2013,〈世紀之交的基隆地域史研究(1990年代-迄今)〉,「 二十年來臺灣區域史的研究回顧學術研討會暨2013年林本源基金會年會」,,南港: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陳虹彣
    2022,〈日治時期古典詩中的八斗子書寫〉,《海洋文化研究生論壇論文集》,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莊育鯉、顏智英
    2017,〈漁村地方意象符號之探討與建構〉,《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報告》,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四、學位論文
    王宏元
    2010,《漁村發展模式之建構:一個多個案研究》,臺北: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王俊昌
    2005,《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
    王惠如
    2010,《基隆八斗子地區遊客滿意度之研究》,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曲家傑
    2020,《基隆八斗子娛樂漁業漁船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以基隆嶼主題旅遊為例》,臺北:臺北海洋科技大學海洋休閒觀光管理系碩士論文。
    余宥姿
    2016,《漁村增生旅遊體驗之服務設計分析—以八斗子地區的NPO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倩如
    2012,《基隆八斗子地區海洋環境之評估-探究其休閒遊憩活動發展之潛力》,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吳福蓮
    1989,《小琉球漁村婦女家庭生活的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燕
    1984,《臺灣北部漁港及漁業活動的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庭儀
    2009,《食物、在地知識與當代展演—以基隆八斗子漁村為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錡
    2001,《以場所的連接探討多功能親海漁港規劃策略---以八斗子漁港為例》,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杜元丞
    2020,《臺灣漁港港區岸邊垃圾汙染防治對策之研究-以八斗子漁港為例》,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林宏俊
    2011,《基隆市八斗子漁港底拖網漁業漁況之調查研究》,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洪淑清
    2009,《日治時期基隆漁業史之研究》,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胡嘉容
    2017,《發展具環境教育意義的生態旅遊活動—以基隆市八斗子地區為例》,臺北: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論文。
    翁靜茹
    2015,《基隆八斗子漁村再生策略之研究》,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許焜山
    2015,《基隆八斗子漁村的漁業發展與變遷》,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所研究所碩士。
    陳立珍
    2011,《基隆市八斗子漁港火誘網漁業漁況調查研究》。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陳宇柔
    2017,《臺灣民眾對漁村旅遊偏好之研究-以基隆八斗子為例》,南投: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所碩士論文。
    陳冠吟
    2006,《臺灣漁港港區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之研究-以八斗子漁港為例》。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珺
    2001,《基隆地區俗語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辜秋萍
    2006,《基隆市陰廟神格化現象之研究-以八斗子地區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葉榮達
    2017,《環境變遷對八斗子漁村的衝擊及脆弱度評估》,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詹力帆
    2008,《基隆市碧砂及八斗子漁港休閒漁業發展策略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
    劉力暢
    2009,《基隆市八斗子地區觀光目的地意象之差異分析》,臺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岱雯
    2020,《漁村的產業升級與地方發展之研究—以八斗子地區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薇安
    2020,《基隆八斗子地區海洋休閒之發展策略》,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昇璋
    2016,《興策拓海:日治時代臺灣的水產業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政家
    2014,《漁村社區發展之關鍵因素與策略-以八斗子地區為例》,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文琴
    2010,《漁村社區轉型策略之研究─以基隆市長潭社區為例》,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賴威宇
    2015,《八斗子漁港靜穩度評估改善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五、譯著
    王志宏、徐苔玲(譯) Tim Cresswell原著
    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
    吳密察(譯) 伊能嘉矩原著
    2021,《臺灣地名辭書》,臺北:大家出版。
    郭佩宜譯 Rita Astuti原著
    2017,《依海之人》(People of the Sea),臺北:讀書共和國。


    六、其他
    goo辭書
    https://dictionary.goo.ne.jp/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0Ctgnm/main?db=webmge&menuid=index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https://www.fa.gov.tw/list.php?theme=web_structure&subtheme=160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https://www.cwb.gov.tw/V8/C/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
    https://tm.ncl.edu.tw/

    臺灣漁業資料庫
    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home.php

    臺灣通識網素材資料庫網址
    http://husscat.hss.ntu.edu.tw/xmlui/handle/123456789/7209

    臺灣日日新報
    http://twhannews.lib.ntou.edu.tw/twhannews/user/index.php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基隆百年歷史地圖系統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Index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982595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2595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50201.pdf11331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