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177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68153      在线人数 : 7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774


    题名: 有機農業合作社的研究:以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為例
    The Study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 Case Study in Xingjian, Sanxing, Yilan
    作者: 陳胤安
    Chen, Yin-An
    贡献者: 官大偉
    陳胤安
    Chen, Yin-An
    关键词: 有機農業
    合作社
    農業政策
    鑲嵌
    宜蘭
    organic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agricultural policy
    embeddedness
    Yilan
    日期: 2020
    上传时间: 2020-09-02 12:43:38 (UTC+8)
    摘要: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擁有有機農業生產絕佳地理條件,透過花改場協助,行健村獲得「行健有機村」美稱。此外,農民成立有機農業合作社以服務有機農民,經營過程順逆參半。在社員不守公約或不團結引起諸多問題之表象下,或許仍須考慮背後複雜的社會關係,以及國家力量的結構性影響。
    本文採次級文獻回顧、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透過文獻的耙梳,瞭解田野地的背景資料與過去研究。此外,採取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方式,成為合作社的一員,參與其生產過程,觀察現象以及背後的運作邏輯。最後,參酌社會鑲嵌各派學者的研究,以關係鑲嵌、結構鑲嵌以及非社會性環境鑲嵌作為本文的分析工具。
    在經濟市場面,在有機稽查員、合作社與社員參與下,有機米經過驗證且成為具備經濟市場價值之有機商品米。而自有土地的在地老農或農二代相較於沒有基礎的青農而言,青農更有擴大土地的需求。在國家政策面,地方對於國家的政策如專區計畫、各種補助、友善環境耕作政策等,確實有疑慮而導致執行落差。
    合作社面臨的內部隱憂,包含內部規約不遵守、社員不團結、獨厚特定農民之嫌等關係鑲嵌問題。再者有成本、利潤、消費者心態、友善農耕之結構鑲嵌問題。三者,區位為非社會性環境鑲嵌問題。而政府政策所造成的農村傷害,如過去政策使農村勞動力與傳統消逝、農地重劃淡化鄰里關係、合作社與非有機農的弱社會關係皆為關係鑲嵌問題。農地縮減、有機合作社難鑲嵌於農村中、合作社體質弱、有機農業為政府形塑皆為結構鑲嵌問題。有機慣行交雜環境、非社會面的農地縮減、認同與神聖性消失皆為非社會性環境鑲嵌。
    最後,本文認為有機農業合作社,重塑農村跨地域新社會關係;親疏遠近的社會關係塑造合作社的結構基礎,意即親疏遠近已內化為個人行為模式;農業政策應考量在地文化脈絡對個體的影響,以及與集體之間建立暢通管道,重視個體與集體之差異。
    Xingjian Village, is the place where has the best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o operate organic agriculture that has been assisted by Hualien District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and named as “Xingjian Organic Village” in Sanxing, Yilan. Besides, farmers established organic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to serve organic farmers, which the cooperative operates good and bad during the past years. Cooperative members disobey rules or disunite themselves and then cause various of problems beneath the surface,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consider the complicated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structural influence by national power.
    This study adopts secondary literature review, in-depth interview,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By reviewing literature, I can realise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ast research of the selected field. Besides, I adopt in-depth interview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make myself as a member of the Xingjian Cooperative so that I could attend the whole production procedure and observe phenomenon and the logic of how farmers perform on organic or any other affairs. Eventually, I refer to scholars who study social embeddedness and then use three terminologies as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and non-social environmental embeddedness to be my analysis tool.
    In this aspect of economic market, under participation of organic inspector, the cooperative and cooperative members, organic rice has been verified as organic commercial rice which has its economic market value. Local senior farmers or second generation farmers who owned their farmland to compare with young farmers who has no farming basis, these young farmers demand more land to enlarge their cultivation. In the aspect of national policy, local farmers indeed doubt governmental specific organic area project, subsidies, environmental-friendly farming policy so that it results in a gap between enforcement and local people’s thought.
    The Xingjian Cooperative faces their internal hidden worries including disobedience of internal rules, disunity of members, suspicion of having-soft-spot for specific cooperative member which are relevant to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Besides, the cooperative has cost, profit, consumer mentality,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farming problems which are relevant to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Third, location is the problem of non-social environmental embeddedness. In the aspect of harmful governmental policy to the rural village, the past policy compelled rural labor force and their tradition vanished, farmland readjustment weakens neighborhoods’ relations, organic cooperative has weak social relations with non-organic farmers that are all the problem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Farmland reduction, difficulty for organic cooperative to embed into rural area, weak structure of cooperative, and organic agriculture is formed by the government that are related to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The overlapped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environment, non-social farmland reduction, disappearance of identification and sanctity are non-social environmental embeddedness.
    Finally, this study considers organic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rebuild rural across regional and new social relations.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relation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s’ consanguinity and affection’ form the structure basis of Xingjian Cooperative which means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relations has been internalized as personal behavior mode. Agricultural policy should consider local cultural context that influences individuals and established communicable state so that takes highl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group.
    參考文獻: 一、中文
    Blau著 孫非譯
    1964/1991 《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臺北市:桂冠。
    Block, Fred著,黃樹民譯
    2017 〈導論〉。收入於Polanyi著,黃樹民譯《巨變:當代政治與經濟的起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Bottomore著 任元杰譯
    1988 《現代資本主義理論》巨流:臺北市。
    Davis, John著 敖軍譯
    1998 《交換》臺北市:桂冠。
    Kottak, Conrad Phillip著 徐雨村譯
    2009 《文化人類學》臺北:麥格羅希爾。
    Liao, C.
    2014/10/18 〈宜蘭農舍蓋不停 小農:農地農用很難嗎?〉環境資訊中心。 https://tw.news.yahoo.com/%E5%AE%9C%E8%98%AD%E8%BE%B2%E8%88%8D%E8%93%8B%E4%B8%8D%E5%81%9C-%E5%B0%8F%E8%BE%B2-%E8%BE%B2%E5%9C%B0%E8%BE%B2%E7%94%A8%E5%BE%88%E9%9B%A3%E5%97%8E-031700680.html (檢索日期:2019/5/27)
    Polanyi, Karl著 黃樹民、石佳音、廖立文譯
    1989 《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臺北市:吳氏基金會。
    Polanyi, Karl著 侯利宏譯
    2000 〈經濟:制度化的過程〉,收入許寶強與渠敬東(選編),《反市場的資本主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頁33-63。
    Polanyi, Karl著 馮剛與劉陽譯
    1944/2007 《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Swedberg, Richard著 周長城等譯
    2007 《經濟社會學原理》臺北市:巨流。
    Toffler, Alvin 著;朱志焱、潘琪、張焱譯
    1980/1984 《第三次浪潮》張家口:三聯書店。
    Wilk, Richard R. 著;朱宇晶譯
    2008 〈經濟人類學的主題〉,收入莊孔韶(主編),《人類學經典導讀》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三星地區農會
    日期不詳 〈三星鄉農特產品——花卉〉。https://www.sunshin.org.tw/p3.php?model=shop_az_2&sid=233 (檢索日期:2018/11/13)
    三星鄉公所
    日期不詳 〈三星鄉發展沿革〉http://www.sanshing.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60&pageID=4919 (檢索日期:2015.05.18)
    2007 〈三星鄉螢火蟲復育暨規畫區域生態旅遊資源計畫〉https://www.sanshing.gov.tw/cp.aspx?n=439DC74E29E7CC5A (檢索日期:2018/10/29)
    2016 〈洛克馬推出周邊商品及春遊三星.好康大放送〉http://sanshingtrip.e-land.gov.tw/Default.asp?Page=21&Sno=81 (檢索日期:2018/11/13)
    于宗先主編
    1989 《經濟學百科全書8:空間經濟學》。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中村孝志著;許粵華譯
    1997/1954 〈十七世紀臺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貿易〉,收入吳密察與翁佳音(編),《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臺北:稻鄉,頁81-120。
    中華民國合作事業協會編印
    2017 《中華民國106年合作社事業統計年報》臺北:中華民國合作事業協會。
    中華民國農會
    2017 《扎根臺灣302種味》臺中:中華民國農會。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日期不詳 〈國土測繪圖資e商城〉https://whgis.nlsc.gov.tw/GisMap/NLSCGisMap.aspx (檢索日期:2019/5/8)
    2020〈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成果資訊專區:105~106年度統計資料〉https://www.nlsc.gov.tw/LUI/Home/Content.aspx?MUID=740ecc31-d601-40e9-bdd1-1c03280523f4 (檢索日期:2020/05/06)
    內政部地政司
    2020 〈各縣市辦理農地重劃成果〉https://www.land.moi.gov.tw/upload/d-20191202145441.pdf (檢索日期:2020/07/01)
    仇德哉編著
    1983 《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方麗萍
    2017 《農藥在臺灣一甲子:臺灣農藥市場》苗栗:玉田地。
    王玉真
    2007 〈建構農業經營專區之思維與做法〉,《農政與農情》182。 https://www.coa.gov.tw/ws.php?id=13097(檢索日期:2017/03/06)
    2010 〈建構農業經營專區之思維與作法〉,收入劉興榮與張如華(主編),《農業經營專區技術叢書─農業經營專區作法與執行》(專刊第66號)花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頁3-8。
    2017 〈專區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2017年農業經營專區成果發表會專刊》臺北,中國生產力中心。王玉真
    王世慶
    1985 〈從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臺灣文獻》36(2): 107-150。
    王鍾和
    2014 〈臺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針對所謂"有機風暴"聲明:言重了!「有機風暴」〉(2014/09/25)http://atoap.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1030926 (檢索日期:2020/07/01)
    王清玲
    2010 〈苦茶粕〉。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試所特刊第142號—作物蟲害非農藥防治資材》臺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王珩
    2011 〈三星發展歷程〉《蘭陽博物電子報》75(2011.04)。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31&k=127 (檢索日期:2018.11.01)
    王銘銘主編
    2006 《西方人類學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王鴻楷與林盛豐
    2001 《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宜蘭縣政府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石計生
    1995 〈宜蘭縣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停滯」與「轉換」的歷史分析〉,收入褚錦婷(編),《「宜蘭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市:宜蘭文化,頁260-299。
    伊能嘉矩
    1928 《臺灣文化志中卷》東京:刀江書院。
    安倍明義
    1987 《臺灣地名研究》臺北市:武陵出版社。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8a 《中央氣象局106年氣候年報》。https://www.cwb.gov.tw/V7/service/notice/download/publish_20181011155441.pdf (檢索日期:2018/10/27)
    2018b 《中央氣象局106年地震年報》。https://www.cwb.gov.tw/V7/service/notice/download/publish_20181011155542.pdf (檢索日期:2018/10/27)
    行政院
    2018 〈制定有機專法,邁向有機國家〉。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df3bb9c5-358f-4512-8150-f9399a03b431 (檢索日期:2018/12/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2 《101年度農業經營專區:執行操作手冊》。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日期不詳a 〈跨世紀農業建設新策略(86年07月-89年12月)〉 https://www.coa.gov.tw/ws.php?id=78 (檢索日期:2018/7/28)
    日期不詳b 〈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86年07月-89年12月)〉https://www.coa.gov.tw/ws.php?id=79 (檢索日期:2018/7/28)
    日期不詳c 〈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90年01月-93年12月)〉 https://www.coa.gov.tw/ws.php?id=60 (檢索日期:2018/7/26)
    日期不詳d 〈青年農民輔導平臺:農委會可否增加百大青農輔導名額或放寬年齡限制?〉https://academy.coa.gov.tw/YF/advisory.php?ws_id=1238&id=184 (檢索日期:2020.5.12)
    日期不詳e 〈農產業專區資訊平臺〉http://211.22.161.203/Rabis/ (檢索日期:2020/07/0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6 《宜蘭縣植物資源》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2018 《臺灣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年報》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8 《民國106年環境水質監測年報》臺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朱元壽編著
    1975 《神誕譜》臺北:中午出版社。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年份未詳 〈臺灣有機農業發展大事記〉。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5938 (檢索日期:2014/02/23)
    吳田泉
    1993 《臺灣農業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吳聰敏
    2003 〈臺灣經濟發展史〉。未出版。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TEH2001.pdf (檢索日期:2015/08/17)
    宜蘭農田水利會
    日期不詳 〈宜蘭農田水利會灌排系統—蘭陽溪—叭哩沙圳幹線〉。
    https://www.tia.org.tw/digimuseum/water/01/C/04/04/C-01-04-04-11.htm (檢索日期:2018/11/13)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社區發展協會
    2016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社區農村再生計畫》農村再生計畫書,未出版。
    宜蘭縣史館
    1984 〈三星鄉公有零售市場〉。http://ylhm.e-land.gov.tw/readfile.aspx?url=JPEG/R06/B04/99/R06-B04-99-99-000056012-00000-0000-i.jpg (檢索日期:2018/12/14)
    宜蘭縣政府
    日期不詳 〈地理環境〉。https://www.e-land.gov.tw/cp.aspx?n=71CAD36D7FA4600A (檢索日期:2018/10/27)
    2019 《107年宜蘭縣統計年報》。https://www.e-land.gov.tw/cp.aspx?n=695E69E28C6AC7F3&s=50C14BAACEE40A9D (檢索日期:2020.06.01)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
    2020 《安全農業》https://agri.e-land.gov.tw/cp.aspx?n=472DEC660AA59CC8&s=B1D74F9D3FABE948 (檢索日期:2020/05/07)
    日期不詳 〈安全農業:有機友善耕作〉https://agri.e-land.gov.tw/cp.aspx?n=472DEC660AA59CC8&s=B1D74F9D3FABE948 (檢索日期:2020/06/15)
    李誌綿、劉興榮、徐嘉偉
    2017 〈農業經營專區自主管理及農企業經營專區模式探討〉,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2017年農業經營專區成果發表會專刊》中國生產力中心。
    李承嘉
    2012 《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臺中:五南圖書。
    2012 《臺灣土地政策析論:從改革到投機的福爾摩沙》。臺北市:五南。
    李超運
    1998 〈吃自自然吃出健康—有機農產品簡介〉,《花蓮區農業專訊》25:19-22。 http://organic.hdais.gov.tw/%5C/identification/tech_index_02.pdf (檢索日期:2015.08.22)
    李祿豐
    1996 〈宜蘭地區稻田一年一作栽培良質稻種概況〉,《花蓮區農業專訊》18:5-7。
    李源泉
    1988 〈臺灣農田水利會基層灌排組織與經營之探討〉,《臺灣土地金融季刊》25(2):1-45。
    何榮祥
    1995 〈稻穀乾燥機作業原理〉,《臺中區農業專訊》11:5-9。
    沈杏怡、陳啟榮、莊玉雯
    2012 〈農業100年精華-臺灣農業百年紀實〉,《農政與農情》237。https://www.coa.gov.tw/ws.php?id=2445335 (檢索日期:2019/4/19)
    何聯奎
    1956 〈附錄二、臺灣神明及寺廟數表〉,收入何聯奎與衛惠林(著),《臺灣風土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頁149-155。
    波越重之著 莊振榮與莊芳玲譯
    2014 《臺北州理蕃誌:舊宜蘭廳(壹)》宜蘭/臺北:宜蘭縣史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花松村
    1996a 《臺灣鄉土全誌 第一冊 (臺灣總說、臺灣省)》臺北:中一。
    1996b 《臺灣鄉土全誌 第三冊 (基隆市、宜蘭縣、桃園縣)》臺北:中一。
    林玉梅
    1994 〈民眾的‧生活的‧婦女的──讀《天送埤之春》〉,《宜蘭文獻雜誌》10:1-15。
    林永嚴
    2009 〈輔導農業經營專區之執行成效與展望〉,《農政與農情》208。http://www.coa.gov.tw/ws.php?id=20323&print=Y (檢索日期:2017/03/06)
    2015 〈以農產業專區發揮群聚效益〉,《農政與農情》282。
    http://www.coa.gov.tw/ws.php?id=2503941 (檢索日期:2017/03/06)
    林嘉書
    2002 《生命的風水:臺灣人的漳州祖祠》臺北市:海峽學術。
    林崇智主編
    1962 《臺灣文獻輯覽 (二)經濟部門:農業・交通》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慧貞
    2015 〈【休耕背後】為何農民不簽約?纏繞半世紀的三七五減租陰影〉。上下游新聞市集(2015/01/14)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4128/ (檢索日期:2020/07/01)
    松田吉郎
    2012.04.26 〈從產業組合到信用合作社・農會〉。吳文星(主持人),C3場次:日治時期基礎建設與社會控制。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https://wcts.sinica.edu.tw/wctsI/05_03_ch.php#B2 (檢索日期:2018.11.07)
    邱運全與吳志文
    2005 〈水稻新品種─高雄145號(晶鑽)〉。《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6:1–14。
    邱錦和
    2009 〈宜蘭濕地水生植物的搶救與復育及生態池之教育推廣〉。《臺灣濕地雜誌》75:5~11。 http://www.wetland.org.tw/hope/PDF/7502.pdf (檢索日期:2018/10/30)。
    柯志明
    2003 《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市:群學。
    胡兆華
    2000 《人類發展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農耕、文化、生態》臺北市:興大文教基金會。
    胡忠一
    2014 〈臺灣農會發展史〉。《檔案季刊》13(1):20~33。
    范雅鈞
    2013 〈臺灣農會檔案價值與運用〉。《檔案季刊》12(1):28-39。
    洪英聖
    2004 《宜蘭縣地名探索─情歸故鄉5》臺北市:時報文化。
    洪銘德
    2011 〈臺灣農地重劃辦理成果及省思〉。《農政與農情》。232。https://www.coa.gov.tw/ws.php?id=24221 (檢索日期:2020/07/01)
    洪鐮德
    1999 《當代政治經濟學》臺北:揚智文化。
    凃照彥著;李明峻譯
    1993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
    施添福
    1987 《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地理研究叢書,15)》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7 《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上冊)》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2006 〈社會史、區域史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研究方法論為中心〉。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史學專題講座》」,16頁,2006/05/30。
    施清田、陳任芳、潘昶儒、楊大吉、黃鵬、張光華
    2013 〈連續式種子溫湯消毒機之開發〉。《102年度農業工程與自動化計畫成果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市,2013。http://ir.tari.gov.tw:8080/bitstream/345210000/6190/2/no177-15.pdf (檢索日期:2015年3月23日)
    栗本慎一郎著 王名等譯
    1979/1997 《經濟人類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
    日期不詳 〈自然農法:何謂MOA自然農法?〉。http://www.moa.org.tw/book/export/html/9 (檢索日期:2015/7/23)
    高穗生
    2005 〈生物農藥產業之現況及應用〉。《農業生技產業季刊》4:34-39。http://agbio.coa.gov.tw/image_doc/b2-%E9%AB%98%E7%A9%97%E7%94%9F34-39.pdf (檢索日期:2015.03.14)
    莊溪
    日期不詳 〈認識植物:稗〉http://kplant.biodiv.tw/%E7%A8%97/%E7%A8%97.htm (檢索日期:2019年04月10日)
    莊玉雯、陳耀勳、李春進等
    2012 《耕耘臺灣.農業大世紀》。臺北市:農委會。
    莊雅惠
    2009 〈叭哩沙喃〉。《蘭陽博物電子報》。53(2009.06)。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33&k=139 (檢索日期:2018/11/22)
    麻國慶
    2009 《永遠的家︰傳統慣性與社會結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文福與王書斌
    2013 《地下水水文地質與補注模式研究 補注區劃設與資源量評估(1/4) :地球化學補充調查》。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102-5226904000-07-01)。新北市: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陳永龍
    2015 〈自然與社會的自我防護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8:319-340。
    陳國祥
    2014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社區支持型有機農業之研究〉(碩論)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能敏編著
    1996 《永續農業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市:農資中心。
    陳淑均 
    1963 《噶瑪蘭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淑均總纂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2006 《噶瑪蘭廳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進傳
    1995 《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文獻叢刊,8)》宜蘭:宜蘭縣史館。
    2002 〈清代噶瑪蘭廳的建置〉。《宜蘭技術學報》。9:1~14。
    陳鴻圖
    1996 《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新北市:國史館。
    2009 《臺灣水利史》臺中市:五南圖書。
    陳隆澤、羅正宗、吳永培、陳一心
    2004 〈水稻新品種臺農秈22號之育成〉。《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59:10-13。
    陳添壽
    2006 〈重商主義的中挫:臺灣荷鄭時期經濟政策與發展〉。《商學學報》14:47-76。
    常向群著 毛明華譯
    2010 《關係抑或禮尚往來?將村互惠、社會支持往和社會創造的研究》臺北縣:Airiti Press。
    許淑娟
    2010 《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名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許倬雲著 曾雨潤譯
    1993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宜蘭〉,《宜蘭文獻雜誌》5:71~93。
    張光華、施清田、陳任芳
    2016 〈水稻育苗土蒸汽消毒機〉。《花蓮區農技報導》122:1-3。
    張明瑜
    2008 〈農民組織的歷史、意義與功能〉。《臺灣農業推廣學會通訊》。76:1-6。
    張雅惠
    2014 〈「小地主大佃農」之農地使用權型態對農地利用影響--以宜蘭縣三星鄉為例〉。《土地經濟年刊》25:100~131。
    張簡琳玟、鄭錫奇、許皓捷
    2016 〈一、臺灣東部地區靈貓科及獴科哺乳動物之分布調查研究〉,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105年度年報》。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頁8。
    張孟秋
    日期未詳 《農會與合作社之合併》。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57&AID=772 (檢索日期:2015/05/20)
    張瑋琦
    2012 〈原住民成為有機專業農歷程的省思:知識、食物主權與身體規訓〉。《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2:245-290。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日期不詳a 〈臺灣首座自製肥料的工廠〉http://theme.archives.gov.tw/kaolau/02_legend/03_info_print.asp (檢索日期:2014.03.07)
    日期不詳b 〈無標題〉http://theme.archives.gov.tw/kaolau/02_legend/03_info_4.asp(檢索日期:2014年1月5日)
    郭雲萍
    2005 〈臺灣農業水權之演變〉。《興大歷史學報》16:345~360。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江樹生譯註
    1643/2011 〈熱蘭遮城日誌/II-C/1643-06-07〉,《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熱蘭遮城日誌/II-C/1643-06-07?w=噶瑪蘭&p=噶+瑪+蘭(檢索日期:2018/5/14)
    1644/2011 〈熱蘭遮城日誌/II-E/1644-05-15〉,《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熱蘭遮城日誌/II-E/1644-05-15?w=噶瑪蘭&p=噶+瑪+蘭 (檢索日期:2018/5/14)
    1645/2011 〈熱蘭遮城日誌/II-G/1645-06-15〉,《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熱蘭遮城日誌/II-G/1645-06-15?w=噶瑪蘭&p=噶+瑪+蘭 (檢索日期:2018/5/14)
    1651/2011 〈熱蘭遮城日誌/III-C/1651-07-31〉,《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熱蘭遮城日誌/III-C/1651-07-31?w=噶瑪蘭&p=噶+瑪+蘭 (檢索日期:2018/5/14)
    森久男著;洪奠元譯
    1980 《臺灣總督府糖業保護政策之發展》,收入黃富三與曹永和(主編),《臺灣史論叢》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馮丁樹
    日期不詳 〈生物產業機械——第七章 水稻育苗技術〉未出版http://nova.bime.ntu.edu.tw/~dsfon/biomachine/pdf/A5Mchapter07.pdf (檢索日期:2020.04.03)
    曾品滄
    2007 〈物競與人擇-荷治與明鄭時期臺灣的農業發展與環境改造〉。《國史館學術集刊》14:1~37。
    黃樹民
    2013 〈臺灣有機農業的發展及其限制:一個技術轉變簡史〉。《臺灣人類學刊》 11(1):9~34。
    黃應貴
    1978 〈農業機械化:一個臺灣中部農村的人類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6: 31-78。
    黃璋如與陳世雄
    2016 〈臺灣有機產業之發展〉,收入王長瑩、洪惠美、馮忠琪(編輯)《臺灣農業學術研究與發展》臺北市:臺灣農學會,頁212-221。
    黃俊傑
    1985 〈光復後臺灣的農業農村與農民:回顧與展望〉,收入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市:中國論壇出版:聯經總經銷,頁237-296。
    黃雯娟
    1998 《宜蘭縣水利發展史》宜蘭:宜蘭縣史館。
    2004a 〈日治時代叭哩沙地域的產業開發與人口成長〉。《宜蘭文獻雜誌——國家•資本•人民與開發專輯〈下〉》。69。60-115。
    2004b 〈日治時代宜蘭叭哩沙地域的土地開發〉。《宜蘭文獻雜誌——國家•資本•人民與開發專輯〈下〉》。69。3-59。
    黃書禮
    2005 《推動農地資源空間規劃—農地資源空間規劃配置構想研擬計畫(以三星鄉為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辦計畫。94-農管-1.12-企-01。
    黃維助
    (2009/05/08) 《四年242億 打造無毒農業島》。自由時報。https://m.ltn.com.tw/news/life/paper/301550 (檢索日期:2019/4/23)
    游本謀
    (2015年2月17日)〈整頓三星公有市場週邊 採購更便利〉。好新聞,地方版。http://www.good-news.com.tw/newsmain.asp?id=1056 (檢索日期:2018/11/13)
    游謙與施芳瓏
    2003 《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縣史系列:社會類4)》宜蘭:宜蘭縣政府。
    著者不詳,魏敏智譯
    2015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臺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經濟部
    2004 〈公告修正「宜蘭縣大溪、員山、松羅、英士、四季、南山、金洋、寒溪、大進、東澳、南澳、三星等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禁止或限制事項及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自九十三年一月八日起實施。〉《經濟部公報》。36(5):27-29。
    經濟部水利署
    日期不詳 〈縣(市)管區域排水一覽表〉http://wralaw.wra.gov.tw/wralawgip/cp.jsp?lawId=402899ba38beb17a0138fb42760d00ee (檢索日期:2018/11/8)
    董時叡
    2001 〈臺灣有機農業推廣之探討—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之比較〉,《農業推廣學報》18:48-70。
    新北市農會
    日期不詳 〈臺北希望廣場〉 https://www.facebook.com/pg/TaipeiHopePlazaFarmersMarket/about/?ref=page_internal (檢索日期:2019/5/16)
    農委會農糧署
    2015 〈健康農業-發展有機農業〉。http://www.afa.gov.tw/Policy_Index.aspx?CatID=14 (檢索日期:2015/09/01)
    2018 〈本署沿革〉。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66 (檢索日期:2020/07/01)
    2020a (有機農業生產資訊平臺) http://oapi.i-organic.org.tw/Statistics.aspx?fbclid=IwAR1ZbYXu4uDgTzsz3kSUKI27n80YIqcjsrc-X-Gq7qeXHmZEBF6cjSXWz5E (檢索日期:2020/6/15)
    2020b 《國內有機及友善耕作種植面積概況》。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563&page=4 (檢索日期:2020.05.07)
    慈心有機驗證股份有限公司
    2019 《慈心有機驗證作業手冊》。http://tw-toc.com/upload/20190723093850027.pdf (檢索日期:2020/07/01)
    廖正宏與黃俊傑
    1992 《戰後臺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廖風德
    1982 《清代之噶瑪蘭:一個臺灣史的區域研究》臺北:李仁書局。
    臺灣財政經濟研究會編
    1908 《臺灣總督府管內堡里街庄土名表》臺北 : 臺灣財政經濟研究會。
    臺灣省合作事業管理處
    1998 農業合作社業務經營。http://coop.moi.gov.tw/moi-introduction/pages/p5-19.html (檢索日期:2015/05/20)
    臺灣糖業公司
    日期不詳 〈臺糖有機農業〉https://www.taisugar.com.tw/chinese/CP2.aspx?n=10177 (檢索日期:2018/7/24)
    臺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
    日期不詳 〈關於樸門永續生活設計〉。http://www.permaculture.org.tw/about-permaculture (檢索日期:2015/8/23)
    鄧孔昭
    1995 〈鄭氏時期臺灣社會經濟若干問題的探討〉。《清史研究》4:10~19。
    劉永根
    2015 《社會交換論:古典根源與當代進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劉敏莉
    2008 〈有機農產品驗認證介紹及輔導現況〉,《高雄區農業專訊》66:23-25。
    劉興榮、陳季呈、陳吉村、沈聰明、葉美慧
    2013 〈有機行健,夢想起飛(專刊109號)〉臺北:行政院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蔡明華與林尉濤主編
    2009 《臺灣灌溉史》臺北市:農委會。
    蔡奇立
    2016 〈二、臺灣東部及離島地區淡水螺貝類資源調查及分布研究〉,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105年度年報》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頁10。
    澤井直三郎
    1898 《臺灣地名解(全)》臺北:臺灣總督府。
    簡惠茹
    (2017/07/05) 《三星有機農產業專區 簽約土地衝破62公頃》。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22166 (檢索日期:2019/4/23)
    羅英元
    2017 〈六、臺灣東部地區蜘蛛多樣性及分布調查研究〉,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106年度年報》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頁14。
    羅建旺
    (2018.07.24) 〈綠肥比稻穀還貴!田菁價漲一倍 宜蘭農民喊苦〉。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69881 (檢索日期:2018/12/14)
    蘇昌吉
    1990 〈耕地委託經營安全嗎?─只要依據農業發展條例規定,耕地三七五減租之顧慮自然就消失了〉。《花蓮區農業推廣簡訊》6(2):19 http://hdais.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hdais/601/news6%282%29_19.pdf (檢索日期:2015/05/20)
    譚宇哲(製片)、李彥勳(編導)
    2014 禾聲。台北市:源日工作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usKDAq-yQ (檢索日期:2014/08/30)
    蘭建平與苗文斌
    2009 〈嵌入性理論研究綜述〉,《技術經濟》28(1):104-108。
    蘭陽農漁週報社編輯部編
    1963 《宜蘭縣傳記》宜蘭:蘭陽農漁週報社。

    二、英文
    Berkert, Jens
    2007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Embeddedness: Karl Polanyi and the New Economic Sociology.’ MPIfG Discussion Paper 07/1.
    European Commission
    2014 “What is Organic Farming?” 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organic/organic-farming/what-is-organic-farming/index_en.htm (Retrieved Date:2015/08/02)
    Granovetter, Mark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6): 1360–1380.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3):481-510.
    Hagedoorn, John
    2006 ‘Understanding The Cross-Level Embeddedness of Interfirm Partnership Form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1(3): 670-680.
    IFOAM
    2008 “Defini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http://www.ifoam.bio/en/organic-landmarks/definition-organic-agriculture (Retrieved Date: 2015/07/31)
    Mauss, M.
    1990 The Gift. London: Routledge.
    Smelser, Neil J. and Richard Swedberg ed.
    2005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oil Association
    n. d. “Organic farming: What is organic farming?” http://www.soilassociation.org/whatisorganic/organicfarming (Retrieved Date: 2015/08/20)
    Stock, Paul V.
    2007 “‘Good Farmers’ as Reflexive Producers: an Examination of Family Organic Farmers in the US Midwest”. Sociologia Ruralis. 47(2):83-102.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5938 (檢索日期2019.02.03)
    Paull, John
    2011 ‘Attending the First Organic Agriculture Course: Rudolf Steiner’s Agriculture Course at Koberwitz, 1924’.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1(1):64-70.
    2014 ‘Lord Northbourne, the man who invented organic farming, a biography’. “Journal of Organic Systems”. 9(1):31-53.
    Zukin, Sharon and Paul DiMaggio
    1990 “Structures of Capital: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Econom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日文
    外園信吾與大原興太郎
    2006 〈現代農業における「秀明自然農法」の意義—実践農家の技術と経営を通して-〉。《農林業問題研究》。162(2006-06):54~59。
    新道滿 編
    1938 《ローマ字發音:臺灣市街庄名の讀み方(附:臺灣官衙學校所在地
    一覽)》臺北市:東都書籍株式會社。
    館野廣幸
    2012 〈有機稻作的概念與技術〉。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國際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113:39-50。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992595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9503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535
    显示于类别:[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50301.pdf6091KbAdobe PDF249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