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2305
|
Title: | 爵士音樂在臺灣的受容 Reception of Jazz Music in Taiwan |
Authors: | 顏翩翩 Yen, Pien-Pien |
Contributors: | 黃季平 顏翩翩 Yen, Pien-Pien |
Keywords: | 臺灣 輕音樂 中西樂風 爵士音樂 文化環境 Taiwan Light music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styles Jazz music Cultural environment |
Date: | 2019 |
Issue Date: | 2019-02-12 15:52:29 (UTC+8) |
Abstract: | 爵士音樂在國際上的學術研究趨勢,探討範圍越來越廣,因為當前全球化理論的過分推崇,以及世界主義和文化道德觀的大力宣揚,促使研究群體改變認識框架,轉為提倡「爵士世界主義」和「複數的爵士世界∕世界爵士」(Jazz Worlds/World Jazz) 的理念,即為用全球視野觀看地方爵士音樂的形成。然而,將臺灣爵士樂置於「複數的爵士世界∕世界爵士」脈絡下討論之前,必須釐清此樂種的多重發展軌跡,建立全面且接近歷史真實的論述邏輯,才能強化本土研究的核心價值。
爵士音樂的存在,既是臺灣文化的實在。此觀點孕育本文所發展出來的論述,整體採取「歷時性」架構,重視在地文獻、音樂檔案、田野資料,藉此建構「臺灣爵士音樂史」的基礎形式。基於此構想,本研究將爵士樂發聲脈絡的演變,撰寫成四個歷史階段,其章節架構為【一、管絃齊鳴:洋樂在臺灣的傳響 (1895-1930)】。【二、爵響聲色:新感覺樂聲在臺灣的迴響 (1930-1945)】。【三、歌舞匯影:中西樂風在臺灣的暢響 (1945-1987)】。【四、眾聲喧騰:世界爵士音樂在臺灣的盛響 (1987-)】。由於從日治時期至今,外來樂種因時因人而異,又隨著社會情境產生變化,大眾對「爵士音樂」的時代性體認,一路從「洋樂」、「新感覺樂聲」、「中西樂風」過渡到「世界爵士音樂」,誠然構成既模糊又不定向的音樂概念,逐漸堆疊出錯綜複雜的創作思路。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爵士發聲脈絡在歷史中脫節,於是全面蒐羅八十餘年的音聲資料與展演紀錄,大範圍檢視各年代作品的本質,並思考爵士樂群體的運作軌跡,對此予以脈絡化、關聯化、精緻化的分析,方能掌握音樂的創作傾向、表現特徵、社會意義,從中理解與歸類爵士音樂與臺灣音樂間相互滋長的「混聲現象」。結果顯示,爵士音樂落實於臺灣音樂之實例,曾大量出現於輕音樂、臺灣新民謠、洋樂歌仔戲、臺灣爵士歌謠、中西舞曲、抒情歌曲、流行爵士樂等複合類型之中,呈現「聚聲爵響」的開放格局。 The rang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discussions on the trend of Jazz Music has become larger. The popularity of current global theories as well as strong promotion of cosmopolitanism and cultural morality have prompted research groups to change the framework of acknowledge to promote concepts such as “Jazz Cosmopolitanism” and “Jazz Worlds/World Jazz”, which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Jazz Music globally. Before discussing Taiwan Jazz Music based on the context of “Jazz Worlds/World Jazz”, it is important to first explain the multiple path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usic culture and establish an all-around logical discourse with historical relevanc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importance of the value of local research.
The existence of Jazz Music is correlated with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Taiwanese culture. This discourse is derive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and takes a “diachronic” approach. The history of Taiwan Jazz Music is discussed based on local literature, music files, and field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se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Jazz is divided into four historical stages: 1.Wind Ensemble and String Instruments -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Music in Taiwan (1895-1930) 2.The Growth and Impact of Jazz Music in Taiwan (1930-1945) 3.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Dance - The Immense Populari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styles in Taiwan (1945-1987) 4.World Music and Jazz - Taking Taiwan by storm (1987-). From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resent, exotic Music genres have evolved because of time, and the people also their social conditions. Public perception towards “Jazz Music” has developed from “Western Music” to “Music with New Feeling”, to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Styles” to “World Jazz Music and Jazz”. Music concepts that were considered vague and with uncertain direc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gradually evolved.
In additi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zz was preserved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sound data, as well as exhibition and performing arts records for over 80 years. The nature of various works from different eras were observed and thoroughly analyzed along with operating tracks of Jazz Music group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reativity trends, performance features, and social meanings, as well as “the phenomenon of mixed Music”, enabling the categorization of Jazz and Taiwanese music.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Jazz genre is present in Taiwanese Music like Light Music, new Ballad in Taiwan, Taiwanese Opera with Western Music, Taiwan Jazz songs, Chinese and Western Dance Music, and Lyrical songs, Popular Jazz Music, and the open structure of “Jazz in Multiple Music Genres”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
Reference: | 一、中日文研究文獻 (一)文獻史料:報紙、期刊、雜誌、公文書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國電視週刊》。 内閣情報局 編 1943《週報》。東京:内閣情報局。 日本放送協會 1932《ラジオ年鑑》。東京:大空社(重印)。 ________ 1938《ラジオ年鑑》。東京:大空社(重印)。 不著撰人 1939《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協贊會誌》。臺北:始政四十周年記念 臺灣博覽會。 不著撰人 1939《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誌》。臺北: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協 贊會。 不著撰人 1932《臺灣總督府社會教育概要》。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不著撰人 1944《第三年目における皇民奉公會運動の實績》。臺北:皇民奉公會。 《民生報》。 《台灣民報》。 《自立晚報》。 《你我他電視周刊》。 《東京朝日新聞》。 《東臺灣新報》。 《音樂與音響》。 《客庄新聞》。 《風月報》。 《第一線》。 《電視週刊》。 《臺灣文藝》。 《臺北文物》。 《臺灣公論》。 《臺灣婦人界》。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警察時報》。 《臺灣民聲日報》。 《臺灣藝術新報》。 《臺灣總督府報》。 《臺灣演藝と樂界》。 臺北市勸業課 編纂 1940《臺北市商工人名錄》。臺北:臺北市役所。 《演藝とキネマ》。 《興南新聞》。 《聯合晚報》。 《聯合報》。 (二)中日文書目 Andruw F. Jones 2004《留聲中國: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宋偉航 譯。臺北:臺灣商務。 Benedict Anderson 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吳睿人 譯。臺北: 時報出版。 Kernfeld, B. 編 2009《新格羅夫爵士樂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任達敏 譯。廣州:花城出版社。 Tim Cresswell 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徐苔玲、 王志弘 譯。臺北:群學出版社。 Ulrich Michels 2006《音樂圖驥》。劉岠渭 等譯。臺北:小雅音樂。 Victoria D. Alexander 2008《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Sociology of the Arts: Exploring Fine and Popular Forms。張正霖、陳巨擘 譯。臺北:巨流圖 書。 William Dean 2013《美國的精神文化─爵士樂、橄欖球和電影的發明》(American Spiritual Culture: And the Invention of Jazz, Football, and the Movies)。袁新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文可璽 2014《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臺北:前衛。 文 碩 2015《百老匯在民國 (1929-1949) 上冊》。北京:西苑。 王贊元 2007《再見群星會》。臺北:商周。 王櫻芬 2008《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 (1943)》。臺北:國 立臺灣大學。 中村秋一 1935《レヴュウ百科》。收錄於細川周平 編 2005《コレクション・モダン 都市文化〈第14巻〉レヴュー》。東京:ゆまに書房。 山口常光 編 1973《陸軍軍楽隊史 吹奏楽物語り》。東京都:三青社。 戶田一康 2017《日本復古新語‧新鮮事:從日本老年代學新語彙、新風俗、新知 識》。臺北:光現。 石計生 2014《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台灣歌謠年代》。臺北:唐山。 ________ 2015〈論戰後歌仔本與臺灣歌謠的日本連結:張邱東松、中野忠晴及郭一男 的貢獻〉。《藝術與文化社會學新論》。臺北:唐山。 民族學博物館福岡研究室 2007《日本コロムビア外地錄音デイスコグラフイ─(台湾編)》。大阪: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末光欣也 2012《臺灣歷史:日本統治時代的臺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四六年五十 年的軌跡》。劉文甫 譯。臺北:致良出版社。 吉川英史 1965《日本音楽の歴史》。大阪市:創元社)。 吉田俊哉 2013《「聲」的資本主義─電話、Radio、留聲機的社會史》。李尚霖 譯。 臺北:群學出版。 佐藤忠男 2016《日本電影史(上)》。應雄 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何貽謀 2002《台灣電視風雲》。臺北:臺灣商務。 汪其楣 2007《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臺北:遠流。 呂訴上 1960《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社。 呂鈺秀 2003《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圖書。 呂心純 2012《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傳統的再現與現代性》。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 宋光宇 編 2010《松山區志》。臺北:臺北市松山區公所。 李天民、余國芳 2001《世界舞蹈史》。臺北:大卷文化有限公司。 李婧慧 2015《亞洲音樂》。新北:揚智文化。 李志銘 2013《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臺北:聯經。 沈 冬 2016〈流行歌曲上電視─《群星會》的視聽形塑〉。《交界與游移:跨文化史視野中的文化傳譯與知識生產》。臺北:麥田。 吳國禎 2016《臺語流行音樂史》。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林煒盛 2010《非搖擺不可:寫給樂迷及樂手的爵士樂入門工具書》。臺北:五南圖 書。 林煇焜 1998《命運難違》邱振瑞 譯。臺北:前衛。 林呈蓉 2011《皇民化社會的時代》。臺北:臺灣出版社。 林良哲 2015《臺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臺中:白象文化。 林鶴宜 2015《臺灣戲劇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林太崴 2015《玩樂老臺灣》。臺北:五南圖書。 河竹繁俊 2002《日本演劇史概論》郭連友 等人譯。北京:文化藝術。 邱坤良 2008《飄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遠流出版。 ________ 2015《寶島大劇場:目睹之現狀與怪現狀》。臺北:九歌文庫。 ________ 2001《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臺北:傳藝中心籌 備處。 ________ 1999《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臺北縣:新新聞文化。 東谷護 2005《進駐軍クラブから歌謡曲へ―戦後日本ポピュラー音楽の黎明期》。 東京都:みすず書房。 若林正丈 2014《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洛秦 2010《海上回音敘事》。上海:上海音樂學院。 姜椿芳 編 1989《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洪芳怡 2015《上海流行音樂 (1927-49):雜種文化美學與聽覺現代性的建立》。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洪春柳 2013《當代金門演藝的變遷》。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勁草 2014《台灣的戲劇、電影與戲院》。臺北:五南。 俞鴻村 1992《臺灣歌謠創作大師-楊三郎作品集》。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茂呂美耶 2015《大正日本:百花盛放的新思維、奇女子》。臺北:遠流。 范揚坤 主編 2017《流轉‧發聲:鈴鈴、美樂與遠東唱片目錄彙編》。宜蘭:國立傳統藝 術中心。 紀利男 口述 2017《音樂人生─紀利男生命的交響樂章》。蕭淑貞、吳明德 撰寫。臺 北:中華民俗基金會。 馬樂天 2007《爵士和聲、編曲、演奏》。臺北:樂韻。 夏學理 2014《藝術管理》。臺北:五南出版社。 ________ 2014《文化行政》。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高明士 編 2014《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 容世誠 2006《粵韻留聲─唱片工業與廣東曲藝 (1903-1953)》。香港:天地圖書。 涂子麟 1987《三民主義要義》。臺北:三民書局。 徐玫玲 2014《解析台語流行歌曲:鄉愁、翻轉與逆襲》。臺北:東和出版社。 徐亞湘 2006《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南天 書局。 徐麗紗、林良哲 2007《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上冊【探索篇】》。宜蘭:傳藝中心。 ________ 2007《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下冊【資料篇】》。宜蘭:傳藝中心。 張翔一 2011《台灣爵士光譜》。臺北:臺灣書房出版社。 張人傑 2006《台灣社會生活史─休閒遊憩、日常生活與現代性》。臺北:稻鄉出版社。 陳其南 1987《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 陳郁秀 總策劃 2008《臺灣音樂百科辭書》。臺北:遠流出版社。 陳郁秀、孫芝君 2005《呂泉生的音樂人生》。臺北:遠流。 陳郁秀 2001《郭芝苑─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臺北:時報文化。 陳忠照 2011《琴韻輕吟一樂人》。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陳幼馨 2002《臺灣歌仔戲的異想世界:胡撇仔表演藝術進程》。臺北:稻鄉。 陳碧娟 1995《臺灣新音樂史‧西式新音樂在日據時代的產生與發展》。臺北:樂韻 出版社。 陳藍谷、范揚坤 等 2002《臺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田野記錄》。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陳 鋼 2002《上海老歌名典》。臺北:遠景。 莊永明 策劃 2009《1930年代絕版臺語流行歌》。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許雙亮 2010《近代管樂團的形成與發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許朝欽 2015《五線譜上的許石》。新北市:華風文化。 連憲升 2014《音樂的現代性與抒情性:音樂視野的當代東亞音樂》。臺北:唐山。 麥克魯漢 2015《認識媒體:人的延伸》。鄭明萱 譯。臺北:貓頭鷹出版。 梅心怡、趙家碧 2014《台北一九三五年》。臺北:聯經出版社。 陸仲任 2011《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旋法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 喻輝 主編 2016《爵士世界主義:互聯網時代爵士音樂的中國視野》。杭州:浙江大學 出版社。 森下信雄 著 2016《寶塚的經營美學:跨越百年的表演藝術生意經》。方瑜 譯。臺北:經 濟新潮社。 黃裕元 2014《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________ 2016《飄浪的曼波: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研究》。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________ 2016《歌唱王國的崛起: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研究》。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黃信彰 2009《傳唱臺灣心聲‧日據時期的臺語流行歌》。臺北:北市文化局。 黃仁 2008《日本電影在臺灣》。臺北:秀威資訊。 ________ 2004《臺灣電影百年史話》。臺北:視覺印象。 黃志華 2014《原創先鋒─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香港:三聯書局。 貴志俊彥 2013《東アジア流行歌アワー─越境する音 交錯する音楽人》。東京:岩 波書店。 彭怡平 2002《巴黎‧夜‧爵士》。臺北:米娜貝爾出版社。 菊池清麿 2013《評伝服部良一:日本ジャズ & ポップス史。東京:彩流社。 楽水会 編 1984《日本洋楽史の原典 海軍軍楽隊》。東京都:国書刊行會。 園部三郎 1954《演歌からジャズへの日本史》。東京:和光社。 ________ 1980《日本の流行歌―その魅力と流行のしくみ》。東京:大月書店。 塩入亀輔 1929《ジャズ音楽》。日本:敬文館。收錄於石割透 編 2011《コレクショ ン・モダン都市文化〈第74巻〉ジャズ》。東京:ゆまに書房。 慎 芝、關華石 原著 2010《歌壇春秋》。汪其楣 編繹。臺北:臺大圖書館。 葉龍彥 1999《紅樓尋星夢—西門町的故事》。臺北:博揚文化。 臺北縣政府 1992《臺灣歌謠創作大師-楊三郎紀念專輯》。臺北縣: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詹金娘 編譯 2008 〈浪音穿竹:張文正揚琴演奏專輯〉。臺北:蝴蝶琴室。 廖宜錚 2012《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臺北:東村出版。 增田周子 2012〈日本新民謠運動的隆盛及其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交涉──以西條八 十〈臺灣音頭〉的相關風波為例〉。吳佩珍 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 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鄭偉滔 2009《粵樂遺風:老唱片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 黎田、謝偉國 2008《粵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劉 捷 1994《臺灣文化展望》。林曙光 譯。高雄:春暉出版社。 劉國煒 2011《群星歡唱50年》。宜蘭:華風文化。 劉寧顏 1995《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文獻工作篇(全一冊)》。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 劉秀庭 2002《曾仲影的音樂生涯》。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蔡欣欣 2011《臺灣戲曲景觀》。臺北:國家出版社。 蔡棟雄 主編 2007《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新北市:新北市三重區公所。 薛藝兵 2010〈流動的聲音景觀〉。《啟示、覺悟與反思:音樂人類學的中國實踐與經 驗三十 (1980-2010) 卷二:觀念‧方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謝啟彬 2018《啟彬老師行動教室:36堂課即興解密─節奏篇》。臺北:華騰。 ________ 2011《爵士DNA》。台北:秀威資訊。 顏艾琳 主編 2016《臺灣歌謠的春雨:傳‧鄧雨賢》。臺北:華品文創。 簡秀珍 2005《環境、表演與審美》。臺北:稻香出版社。 簡巧珍 2012《二十世紀六○年代以來台灣新音樂發展之軌跡》。臺北:美商 EHGBOOK。 瀬川昌久、大谷能生 2009《日本ジャズの誕生》。東京:青土社。 蘇 重 1999《JAZZ WHAT?爵士入門》。臺北:米羅文化。 (三)期刊論文 王雲峰 1995〈電影、唱片、民間音樂〉。《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No.4: 97。 王澤煌 2005〈爵士樂壇的瑰寶:屏東縣的爵士樂大師潘瓊斌特寫〉。《文化生活》, No.4:91。 王櫻芬 2013〈作出臺灣味:日本蓄音器商會臺灣唱片產製策略初探〉。《民俗曲 藝》,No.182:9。 王育雯 2013〈音樂時間與文化異質性:以1930年代前後《雪梅思君》的不同 錄音為例〉。《民俗曲藝》,No.180:17。 呂訴上 1954〈臺灣流行歌的發祥地〉。《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 No.4:645-649。 呂紹理 2002〈日治時期臺灣廣播工業與收音機市場的形成(1928-19452)〉。《國立 政治大學歷史學報》,No.19:309、312-314。 呂心純 2011〈音樂作為一種離散社會空間:臺灣中和地區緬甸華僑的音景與族裔 空間建構〉。《民俗曲藝》,No.171:18。 何義麟 2015〈鄧雨賢的求學歷程及其歌謠創作理念〉。《台灣史學雜誌》, No.19:60-61。 林鋒雄 2011〈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出版刊物《臺灣地方戲劇》中的戲劇史 料〉。《民俗曲藝》,No.171:253。 林太崴 2009〈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的商業操作─以古倫美亞及勝利唱片公司為例〉。《臺灣音樂研究》No.8:83-104。 張釗維 譯 1994〈邁向民眾音樂美學〉。《島嶼邊緣》No.11:11-14。 曹甲乙 1982〈前台北之子弟團〉。《臺灣風物》。臺北:臺灣風物出版。No.32:14- 16。 陳君玉 1955〈日據時期臺語流行歌概略〉。《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No.2: 23。 陳惠湄 2012〈西洋音樂傳入臺灣的軌跡─日據時代結束之前〉。《藝術觀點》。臺 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No.49:9、12。 陳乃蘖 1955〈民間音樂日據時期新臺灣音樂運動〉。《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 版,No.4:41。 程皖瑄 2015〈Revue寶塚歌舞秀形式溯源〉。《PAR表演藝術雜誌》,No.272:82。 楊馥菱 2004〈臺灣拱樂社錄音團研究〉。《應用語文學報》,No.6:156。 (四)學位論文 水啟明 2003〈美國作曲家山姆爾‧巴伯鋼琴奏鳴曲之探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 樂學系碩論。 王佳音 2012〈拉威爾鋼琴作品《庫普蘭之墓》詮釋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 學系碩論。 王尹秀 2003〈台灣對爵士樂的接受探討〉。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王淑君 2007〈拉威爾小提琴奏鳴曲之音樂語法與詮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王秀滿 2005〈史都華‧戴維 (StuartDavis,1892~1964) 四○-五○年代繪畫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論。 王意如 2009〈從「說故事」角度分析艾拉.費茲潔拉的三首聲樂即興作品〉。國立 臺灣大學音樂學碩論。 王若瑜 2014〈新世代的鋼琴即興曲—由卡普斯汀《三首即興曲》探討二十世紀鋼 琴作品中引用爵士音樂元素的趨勢與實例〉。實踐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王婉茹 2015〈約翰•多爾木琴與打擊樂合奏《北極光》之樂曲分析與詮釋〉。台南應 用科技大學音樂系碩論。 江千慧 2013〈創新音樂表演團體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絲竹空爵士樂團、午後之樹爵 士樂團、世界軌跡樂團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碩論。 何孟蒔 1999〈論爵士樂與古典音樂創作技巧之混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 所碩論。 任怡蒨 2016〈蓋希文《F大調協奏曲》之研究〉。東海大學音樂系碩論。 何瑪丹 2014〈聲響臺灣─日治時期日語唱片中的臺灣經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 研究所碩論。 呂承祐 2008〈穆欽斯基《長笛奏鳴曲》作品14之研究與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碩論。 呂仲理 2009〈互動式爵士鋼琴自動伴奏系統〉。國立臺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碩 論。 呂孟嫻 2010〈柯特‧懷爾與布萊希特史詩歌劇作品中爵士樂之研究—以《馬哈哥尼 城的興衰》為對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論。 李卓燕 2003〈探討Milton Babbitt作品《All Set》之創作技巧的特色〉。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碩論。 李律鋒 2004〈台灣爵士樂「迷」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論。 李孟學 2014〈揚琴協奏曲《狂想曲》詮釋與分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 系碩論。 李長鴻 2014〈二十世紀爵士鼓演奏風格之研究與探討—以爵士樂與搖滾樂著名鼓手 演奏特色為例〉。輔仁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李蕙君 2011〈蓋瑞‧伯頓《Blue Monk》之作品探討與分析〉。輔仁大學音樂研究 所碩論。 李孟勳 2016〈曲館與地方社會─北港音樂子弟團的變遷〉。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博論。 李采蓉 2014〈山姆爾‧巴伯《旅途,作品20》之研究與詮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音樂系碩論。 沈之珩 2012〈檢視台中爵士音樂節遊客之重遊行為意圖〉。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 士論。 吳國豪 2014〈鮑伯•契爾考特《給合唱的爵士民謠》選曲之研究〉。輔仁大學音樂學 系碩論。 吳俊鳳 2008〈楊三郎音樂創作之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 論。 吳家蓁 2009〈現代打擊樂作品中爵士樂風格鐵琴作品運用與詮釋—以奈‧羅沙洛 《鐵琴協奏曲》及馬克‧葛蘭沃斯的《給吉爾伯的藍調》為例〉。台南科技 大學音樂研究所碩論。 吳琬琪 2016〈伯恩斯坦的音樂生涯與創作特色—以西城故事為例〉。國立中央大學 藝術學研究所碩論。 林 迦 2006〈柯普蘭《單簧管協奏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林文萱 2015〈辛森改編蓋希文《藍色狂想曲》之鋼琴獨奏版本研究〉。實踐大學音 樂學系碩論。 林妤柔 2013〈喬治‧蓋希文歌劇《波吉與貝斯》中〈夏日時光〉的曲式分析與詮釋 探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論。 林姿呈 2007〈從日本時代臺灣音樂會生活探看洋樂於近代臺灣的發聲脈絡〉。國立 臺灣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林雨萱 2009〈爵士無所不在-音樂介入空間〉。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 論。 林靜怡 2010〈歌曲創作的美麗與哀愁–國治時期查禁歌曲法律管制體系之探討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論。 林唐禾 2010〈蕭斯塔可維奇《第一號爵士組曲》及《第二號爵士組曲》之指揮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林京燕 2009〈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與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鋼琴教本中運用爵士 音樂教學內容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林雅微 2013〈黃婉真打擊樂二重奏《交錯》之詮釋與探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 樂系碩論。 周意紋 2009〈台中爵士音樂節建置與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 究所碩論。 周欣慧 2013〈拉威爾鋼琴作品《庫普蘭之墓》之分析與詮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音樂系碩論。 周世文 2005〈國軍一九五○年後音樂發展史概述〉。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 論文。 邱婉婷 2011〈「寶島低音歌王」之路:洪一峰創作與混血歌曲之探討〉。國立臺灣大 學音樂學碩論。 邱傳龔 2010〈空間風格及音樂風格要素對高階美感、情緒、體驗品質及體驗滿意度 影響之研究-以BlueNote藍調及河岸留言為例〉。輔仁大學國際創業與經營 管理學程碩論。 邱筱鈞 2013〈皮亞佐拉-瓦瑞拉斯《探戈的歷史》之研究與詮釋〉。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卓于秀 2007〈日治時期電影的文化建制:1927-1937〉。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 究所碩論。 柯佳文 2005〈日治時期官方對廣播媒體的運用(1928-1945)〉。淡江大學歷史學碩士 論文。 洪傾閔 2014〈米堯《給長笛的小奏鳴曲》作品七十六號之分析與詮釋〉。國立嘉義 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洪芳怡 2013〈聽覺現代性:聲音科技、雜種美學與上海流行音樂,1927-49〉。國立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論。 洪碩徽 2007〈蓋希文三首鋼琴《前奏曲》與《藍色狂想曲》演奏詮釋探討〉。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論。 范清文 2016〈在國民小學推動爵士大樂隊之研究—以新北市鶯歌區建國國民小學 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紀貞君 2014〈志工參與對內部行銷的影響以2013年台中爵士音樂節為例〉。銘傳大 學傳播管理學系碩論。 施宥如 2008〈體驗行銷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爵士音樂餐廳 Brown Sugar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碩士學程碩論。 施婉瑩 2009〈巴伯鋼琴曲<旅途>之樂曲探究與風格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 學系碩論。 桑慧芬 1995〈柯普蘭"林肯肖像"交響作品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徐筱雯 2001〈平面視覺構成之創作與研究─爵士樂音感圖像化之應用〉。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論。 徐元彥 2007〈日治時期台灣戲曲音樂現代性初探-以有聲資料《聽到臺灣歷史的聲 音》為主要分析對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論。 徐嘉欣 2008〈約翰‧魯特《三首生日牧歌》之分析與詮釋〉。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 系研究所碩論。 徐岳彤 2011〈爵士樂婚禮樂團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婚禮樂團為例〉。國立 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論。 高沛秀 2009〈皇民奉公會的音樂動員運動〉。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論。 翁承新 2016〈蓋希文《藍色狂想曲》之研究與其音樂特徵在台灣基督教會音樂中之 應用〉。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張翔一 2003〈台灣地區爵士樂聆賞風潮初探〉。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論。 張絢絢 2010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作品研究。東海大學音樂系碩論。 張婷婷 2011〈安德烈‧普列文藝術歌曲《甜蜜與悔恨》之樂曲分析與詮釋〉。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張文馨 2006〈威廉包康單簧管協奏曲之作品分析與詮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 學系碩論。 張基浩 2009〈爵士鼓演奏風格、技法與音色之探討〉。實踐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張瑋芩 2011〈當日語歌化身為台語歌—文夏翻唱歌曲詞曲配合的探討〉。國立臺灣 大學音樂學碩論。 張雅晴 2015〈紀錄片「再見 Taiwan Cuban Boys」〉。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論。 張坤德 2008〈從 “JustfortheLove” 到 “GiantSteps”-約翰柯川早期作品中獨特的和 聲∕調性結構〉。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碩論。 張雅玟 2013〈以臺中爵士音樂節探討事件行銷、城市意象與市民認同〉。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論。 張逸婷 2011〈政治與音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附屬樂隊「臺北音樂會」〉。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論。 張慧文 2002〈日治時期女高音林氏好的音樂生活研究(1932-1937)〉。國立臺灣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碩論。 許瀞文 2007〈梅耶‧庫夫曼單簧管作品《牽牛花,寶貝!》之詮釋探討〉。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許凱琳 2005〈日治時期放送節目音樂內容之研究(1937~1941)─以軍歌放送為中 心〉。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許慈纓 2010〈拉威爾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之分析與演奏合作藝術〉。國立臺南藝術 大學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碩論。 陳鄭港 2013〈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臺灣國樂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論。 陳又嘉 2009〈大台北地區大學音樂系學生音樂偏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 樂學系碩論。 陳君笠 2011〈日治時期臺灣管樂的發展——以「臺北音樂會」及其「新公園音樂堂 奏樂」為主要探討對象〉。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碩論。 陳妍伶 2008〈坦普爾頓:第一號單簧管迷你奏鳴曲之探討與詮釋∕陳妍伶單簧管 獨奏會〉。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陳彥睿 2011〈日治時期臺灣文人聽覺經驗中的工具現代性〉。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 碩論。 陳皇妏 2008〈羅伯特‧柯卡第34號作品《木琴與管絃樂團之協奏曲》曲式分析及 演奏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陳映如 2014〈我國表演藝術團體經營模式之研究—以絲竹空爵士樂團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論。 陳婉菱 2015〈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曲編曲研究:以奧山貞吉之作品為例〉。國立臺 灣大學音樂學碩論。 陳姵茹 2015〈謝宇威客家流行創作音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 所碩論。 陳曉芃 2015〈柯普蘭《單簧管協奏曲》之作品研究與詮釋探討〉。高雄師範大學音 樂學系碩論。 陳怡蓁 2015〈城市品牌化與地方塑造:台中爵士音樂節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大學 都市計劃研究所碩論。 陳易多 2016〈地方節慶品牌建構發展之研究—以台中爵士音樂節為例〉。東海大學 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論。 陳英鐸 2012〈跨界音樂中民族爵士樂的多元創作和演出-以「世界軌跡」樂團為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論。 陳彥伶 2007〈蓋希文《藍色狂想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陳安瑜 2007〈鮑伯‧契爾考特《小爵士彌撒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 研究所碩論。 梁韶珊 2011〈華麗年代:藝霞歌舞劇團的音樂形貌與運用〉。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 碩論。 郭玟伶 2012〈山姆爾‧巴伯《遊覽》作品二十之探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 論。 郭翔豪 2011〈卡布斯汀《八首音樂會練習曲,第1-3首》研究:樂曲分析與演奏詮 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梁金寧 2008〈從樂隊組合探討“廣東音樂”的演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 究所碩論。 莊宜瑾 2008〈蓋希文《藍色狂想曲》主題結構與演奏詮釋之研究〉。輔仁大學音樂 研究所碩論。 盛心禹 2013〈芭芭拉‧約克《低音號協奏曲:戰爭與謠言》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論。 黃裕元 2011〈日治時期臺灣唱片流行歌之研究—兼論一九三○年代流行文化與社 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論。 黃玉馨 2004〈科普蘭 (Aaron Copland) 單簧管協奏曲 (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string orchestra with harp and piano) 之演奏探討/黃玉馨單簧管畢業音樂會〉。 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黃麗慈 2012〈臺灣在地化融合爵士樂之音樂會導播與研究─以彭郁雯的樂壇經驗 及《旋轉》音樂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論。 黃雅蘭 2005〈艾伍士康寇爾奏鳴曲的音樂風格與意念〉。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碩論。 黃韻秋 2007。〈爵士樂融合台灣映象之研究---以《啟彬與凱雅的二重奏》為例〉。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論。 黃奕榮 2009〈爵士酒吧之消費者生活型態、體驗-行銷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論。 黃靖婷 2010〈科普蘭《長笛與鋼琴二重奏》分析與詮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絃 與擊樂研究所碩論。 黃姵綺 2011〈台中爵士音樂節之品牌與行銷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 術研究所碩論。 彭國書 2014〈爵士樂對台灣流行音樂影響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論。 彭佩儀 2012。〈艾倫‧柯普蘭《鋼琴奏鳴曲》之探討與詮釋〉。實踐大學音樂學系碩 論。 曾斯亭 2008〈柯普蘭所作「長笛與鋼琴二重奏」中的「美國風情」音樂要素〉。國 立臺南藝術大學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碩論。 曾崇智 2016〈爵音佳色—臺中爵士樂繪畫創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論。 游棋德 2016〈從跨界國樂探討羅常秦跨界二胡演出樣貌〉。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 學系碩論。 楊依林 2016〈爵士四重奏之節奏樂器偵測〉。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論。 楊靜如 2002〈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爵士樂語法之探討〉。東海大學音樂系 碩論。 楊雅婷 2006〈蓋希文器樂音樂語法的風格策略-以《藍色狂想曲》、《F調鋼琴協奏 曲》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為例〉。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達明澤 2012〈爵士樂與美國文化-音樂與族群關係互動之研究〉。淡江大學美洲研 究所碩論。 詹思瑜 2010〈柯普蘭作品長笛與鋼琴二重奏之演奏探討—透過長笛家金凱德和法、 美長笛學派之關係〉。實踐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詹金娘 2002〈台灣揚琴藝術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論。 廖峻偉 2010〈台中爵士音樂節之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 論。 廖怡錚 2011〈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琲店與女給〉。國立政治大學 臺灣史碩論。 趙偉俐 2010〈柯普蘭鋼琴奏鳴曲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趙苧容 2014〈「即興搖擺」以通感角度詮釋爵士樂之音樂視覺化創作〉。國立雲林科 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論。 趙彥婷 2011〈融合本在我心—阮黎與絲竹空的世界融合爵士樂〉。國立臺灣大學音 樂學碩論。 廖純瑩 2007〈移植與內化:五、六○年代台語翻唱歌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 研究所碩論。 齊于萱 2013〈《爵士二胡》中〈望春風〉、〈桃花過渡〉與〈青蚵嫂〉跨文化之研 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論。 魯千千 2013〈爵士風格在當代木琴曲中的應用以艾瑞克‧薩穆《變色龍》為例〉。 臺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擊樂研究所擊樂組碩論。 劉晏誠 2016〈城市大型活動反恐維安策略之研究—以臺中爵士音樂節為例〉。國立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論。 劉曉穎 2016〈高中生對音樂風格及音樂特質偏好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 碩論。 劉嘉宇 2016〈在地居民對節慶活動的衝擊知覺與發展態度之研究─以臺中爵士音樂 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論。 劉于綺 2014〈馬來西亞與台灣爵士鋼琴教學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博論。 鄧亦峻 2016〈研究鄧雨賢五首作品與同時期美國爵士樂之關聯及編曲應用〉。國立 東華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鄭佩芬 2013〈皮耶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夏》與布拉戈多改編版之作品研究比較〉。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碩論。 鄭夙娟 2007〈由不同形態合奏中論低音提琴的定位與演奏教學探究〉。國立臺北藝 術大學音樂系碩論。 蔡維格 2015〈米堯《長笛與鋼琴小奏鳴曲,作品七十六》之作品探討〉。國立中山 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蔡宜倪 2011〈節慶活動對目的地意象影響之研究-以2010台中爵士音樂節為 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論。 蔡孟昀 2014〈穆欽斯基《孤注一擲的曲調─帕格尼尼變奏曲》作品48之樂曲分析 與演奏詮釋〉。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葉思吟 2013〈美國藝術歌曲的多元文化背景與創作素材─以選自普爾帝詩詞的杭 德利八首藝術歌曲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碩論。 萬玫琪 2013〈五首雅沙‧海飛茲改編自喬治‧蓋希文 《波吉與貝絲》選曲之分析 與詮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賴楷婷 2009〈以演算法作曲為基礎之分析於自動化伴奏與音樂合成研究:古典爵士 樂案例分析〉。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碩論。 鍾婉琪 2015〈臺中爵士音樂節對城市行銷與觀光發展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國家 發展研究所碩論。 鍾於叡 2011〈臺灣近十年 (2001~2010) 二胡作品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 碩論。 謝青峰 2014〈爵士樂團的現場立體聲錄音技術探討—以薩克斯風為主奏樂器之爵士 三重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西洋音樂組碩論。 謝岱霖 2012〈當代箏樂的多元文化性-以樊慰慈箏樂創作中的世界音樂元素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論。 謝均佩 2012〈臺灣布袋戲中的拉丁節奏〉。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碩論。 簡妙如 2002〈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論。 顏巧玟 2015〈柳琴曲《花鼓戲幻想舞曲》、《鳳陽花鼓狂想曲》之分析與詮釋〉。中 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論。 魏 崴 2015〈基於情緒之自動爵士旋律產生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聲音與音 樂創意科技碩論。 藍美雁 2009〈台中爵士音樂節與嘉義管樂節之參與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比 較〉。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論。 簡任廷 2012〈探討爵士鼓在現代打擊樂的演奏與運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絃與 擊樂研究所擊樂組碩論。 羅惠予 2014〈柯普蘭《為長笛與鋼琴的二重奏》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臺北市立 大學音樂學系碩論。 蘇雅亭 2009〈中國傳統音樂融合爵士樂之探究─以《絲竹空》專輯為例〉。國立臺 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論。 顧崇信 2009〈由台中爵士音樂節看大型節慶活動中的社會意涵與都市建構〉。東海 大學建築學系碩論。 (五) 研討會論文 王櫻芬、劉麟玉 2002〈從1943年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的見聞看戰時臺灣音樂生活〉。《文化 場域與教育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李和莆 2011〈臺灣流行音樂的文藝復興時期─日治時期到1970年代的錄音資料〉。 《從78轉到01─臺灣流行音樂百年風格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顏翩翩 2014〈家門口的城市音樂個案研究─以夜幕之眼吉普賽爵士樂團 (Dark Eyes Gypsy Jazz Band) 為例〉。臺北:兩岸三地民族音樂學研究生論壇。 ________ 2016〈臺灣爵士先鋒劉金墻 (1911-1964) 檔案的保存、紀錄與運用〉,《臺灣 音樂語境的資源與發展》。花蓮:國立東華大學音樂系。 二、外文文獻:書目、期刊 (一)外文書目 Andy Bennett and Richard Peterson, eds. 2005 “The Making of a Virtual Scene.” Music Scenes: Local, Trans-Local and Virtual. Nashville, TN: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Bruno Nettl 2005 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 Thirty-three Discuss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Benedict Anderson 1983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Burton W. Peretti 1998 Jazz in American Culture. Chicago: Ivan R. Dee. David Hesmondhalgh & Georgina Born 2000 Western Music and its Others: Difference, Representations, and Appropriations in Music.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 Taylor Atkins 2001 Blue Nippon.London: Duke University. Fabian Holt 2007 Genre in Popular Music.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eoffrey C. Ward & Ken Burns 2000 Jazz: A History of America`s Music.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Howard Becker 1982 Art Worlds.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osokawa Shuhei 2013 “Shochiku Girls` Opera and 1920s Dotonbori Jazz.” Music, Modernity and Locality in Prewar Japan: Osaka and Beyond.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 Kay Kaufman Shelemay 2006 Soundscapes: Exploring Music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Ken Prouty 2012 “Creating Boundaries in the Virtual Jazz Community.” Jazz/Not Jazz: The Music and Its Boundaries. ed., David Ake, Charles Hiroshi Garrett, Daniel Goldmark.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oening, Karl 2002 Jazz in Print (1859–1929): An Anthology of Early Source Readings in Jazz History. London: Pendragon Press. Miriam Silverberg 2006 Erotic Grotesque Nonsense: The Mass Culture of Japanese Modern Times. Berkeley, Los Ang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hilip V. Bohlman, Goffredo Plastino et al. eds. 2016 Jazz Worlds/World Jazz.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uart Nicholson 2014 Jazz and Culture in a Global Age. 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二)外文期刊 Alan P. Merriam and Raymond W. Mack 1960 “The Jazz Community.” Social Forces, 38:211-213. Peter J Martin 2005 “The Jazz Community as an Art World.” The Source: Challenging Jazz Criticism 2, ed., Tony Whyton. Leeds, UK: Leeds College of Music. Simon Frith 1987 “Towards an aesthetics of popular music.” Richard Leppert and Susan McClay (Eds.). Music and Society: The Politics of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Reception.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3-149. 三、影音資料 〈Appel Direc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klnlm8BFE,摘錄於May. 9, 2017。 〈Legénye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ayPWvYM1nNA,摘錄於May. 9, 2017。 《20世紀日本ジャズ大系(SP時代2)》。東京:キングレコード 株式會社, 2000。 《ハタノ・オーケストラとその時代~ダンス音楽楽団の誕生~》。日本: ブリッジ,2010。 《ニッポンジャズ水滸伝(天之巻)》。日本:オフノート∕華宙舎,2012。 《ニッポンジャズ水滸伝(地之巻)》。日本:オフノート∕華宙舎,2013。 《ニッポンジャズ水滸伝(人之巻)》。日本:オフノート∕華宙舎,2016。 オムニバス、名和恭一 等。《20世紀日本ジャズ大系(SP時代2)》。東京: キングレコード 株式會社,2000。 《大東京ジャズ Jazz in The Tokyo Great Tokyo Jazz song collection 1925-1940》。 日本:ぐらもくらぶ,2014。 《大大阪ジャズ Jazz in The Great Osaka Jazz song collection1924-1941》。日本: ぐらもくらぶ,2013。 《~日本のジャズ・ソング~戦前篇・スウィングする 二世歌手と戦中かくれ ジャズの軽音楽》。日本:ブリッジ,2007。 《~日本のジャズ・ソング~戦前篇・創生期のジャズ》。日本:ブリッジ,2006。 《日治時期臺灣島民歌謠選輯》。高雄:克朗 德美術館,2011。 五所平之助、島津保次郎。《マダムと女房∕春琴抄 お琴と佐助》。東京: 松竹,2009。 《宝塚歌劇~戦前篇~アメリカ・ジャズ・ポピュラー篇》。東京:ブリッジ, 2007。 吳密察 總編 2007《南進台灣》。《片格轉動的台灣顯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修復館藏日治時期紀錄影片成果》。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徐德昌、Dominic Rablah、Polo Chenard、Mike Bennett、George Soler 1991 《爵士牛仔》。臺北:水晶唱片。 莊永明 策劃 2009《1930年代絕版臺語流行歌》。臺北:北市文化局。 簡偉斯、郭真弟 2003《Viva Tonal跳舞時代》。臺北:同喜文化。 四、田野訪談 吳哲鐘。鼓霸樂隊已故團長謝騰輝的兒子。地點:臺北市愛樂電臺。2016年4月 10日。 邱志炅。國賓鼓霸大樂隊團長。地點:臺北市立德餐廳。2015年4月22日。 邱志炅。國賓鼓霸大樂隊團長。地點:臺北市愛樂電臺。2016年4月10日。 許治民。吉他樂手、編作曲家。地點:新北市永和。2015年11月26日。 彭金火。福安郡第六代團員。地點:淡水八里。2014年10月20日。 曾仲影。電視歌仔戲新調推手。地點:新北市三重。2015年7月7日。 黃瑞豐。資深鼓手。地點:臺北市松菸誠品表演廳。2016年1月9日。 蔡輝陽。藍調經營者。地點:臺北市師大路。2015年7月15日。 鄭萬欉。福安郡第二代團員。地點:宜蘭礁溪。2014年12月25日。 五、網路資料 《Discogs》。https://www.discogs.com/Mei-Lang-Chang-Cha-Cha-China-Come- Nasce-Un-Amore/release/3163292,摘錄於Sep. 10, 2018。 《Ithaca College數位典藏網站》。 《Oxford Music Online》。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 .1093/gmo/9781561592630.001.0001/omo-9781561592630-e-0000045011,摘 錄於Jan. 22, 2019。 《Yahoo! JAPAN》。https:// page.auctions.yahoo.co.jp/jp/auction/u86274774, 摘錄於Sep. 19, 2018。 〈1954年吕红独唱─「花月良宵」(粤语)〉。《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 watch?v=8AzWDaFEqCg,摘錄於Sep. 25, 2018。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之鄧雨賢數位典藏博物館》。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術數位典藏計畫》。 《中華民國文化部》。 《日治時期臺灣曲盤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六禾音樂故事館》。https://www.facebook.com/%E5%85%AD%E7%A6%BE% E9%9F%B3%E6%A8%82%E6%95%85%E4%BA%8B%E9%A4%A8-3985932 83531872/?tn-str=k*F,摘錄於Aug. 30, 2018。 白鳥生 口述。〈黑貓不見了 細說「黑貓歌舞劇團」的殞落〉。廖秀蓉 整理。 《臺灣時報》。http://www.twtimes.com.tw/?page=news&nid=310658,摘錄於 Aug. 30, 2018。 〈再見 Taiwan Cuban Boy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i01gddEJI ,8分10秒-10分,摘錄於Sep. 17, 2018。 〈李仔糖文獻史料〉。《露天拍賣》。https://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1 1031374837,摘錄於Aug. 30, 2018。 《各縣市文化局官網─公開資訊》。 杉井幸一 (Koichi Sugii)。《Japanese Jazz & Salon Music, 1936-1941, Vol. 1》。〈「聲 田」(Spotify) 網站〉。https://open.spotify.com/search/results/Japanese%20jazz,摘錄於Dec. 22, 2017。 《秋惠文庫 Formosa Vintage Museum Cafe》。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 Musseum/photos/a.129976463706593.10180.124314310939475/1194461697258059/?type=3&theater,(摘錄於Jan. 27, 2018)。 《張連昌薩克斯風紀念館》。 《曾慶榮臉書公開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509544215 85894&set=pcb.1650955298252473&type=3&theater,摘錄於Sep. 10, 2018。 《楊曉恩 Shawna Yang - 薩克斯風爵士樂手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 k.com/shawnayangFan/posts/1481102282179092:0,摘錄於Nov. 19, 2018。 〈補遺:呂文成跳舞音樂片之《步步高》(附樂曲)〉。《吹鼓吹小站》。http://souna. com/forum/forum_posts.asp?TID=16962,摘錄於Sep. 25, 2018。 〈歲月留聲曲有情〉。《戲曲天地網》。http://chineseopera.rthk/article_2_8.htm, 摘錄於Sep. 25, 2018。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網》。 《國家圖書館數位影音系統》。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館》。 《新浪部落格─桃花開出春風》。 《臺灣音聲資料一百年資料庫》。 《臺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 《臺灣蘋果日報電子報》。 《臺灣老戲院文史地圖(1895-1945)》。 《臺灣大學復刻經典-78轉唱片數位化成果網站》。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臺灣電視公司授權數位典藏與公開傳輸》。 《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 《劉國煒臉書公開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0173628 16184&set=pcb.102101736296196&type=3&theater,摘錄於Sep. 19, 2018。 《經營大台灣》。http://folkdoc.com/classic/p02/ba/ba08/a1.htm,摘錄於Oct. 20, 2018。 《愛樂電臺─爵士在臺灣》。https://www.eclassical.com.tw/aod_info.html?get_s, n=78。 《聯合知識庫》。 《聯合知識庫─影像圖庫》。 〈爵響臺灣〉。《大愛電視─樂事美聲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ri1AgBF-hKM&t=1290s,2016年9月16日。 《爵士負能量臉書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JazzNegatithForce/,摘錄 於Oct. 23, 2018。 〈檢驗圖〉。《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A%A2%E9%A9% 97%E5%9C%96,摘錄於Sep. 30, 2018。 六、其他 不著撰人。《98台北爵士音樂節》節目單。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1012595031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2595031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DIS.NCCU.ETHNOS.001.2019.A06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503101.pdf | 27784Kb | Adobe PDF2 | 4356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