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51593      Online Users : 5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756


    Title: 山地鄉的平地客家人—以新竹縣尖石鄉前山地區客家住民之經濟活動為核心之研究
    Non-Indigenous Hakka People in the Indigenous Township—A Study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f Hakka Residents in the Front-Mountain Area of Jianshi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Authors: 羅文君
    Contributors: 官大偉
    羅文君
    Keywords: 尖石鄉
    鑲嵌
    原鄉經濟
    交換
    移居聚落
    客家
    Jianshi Township
    Embeddedness
    Indigenous economic
    Exchange
    Immigrant settlement
    Hakka
    Date: 2017
    Issue Date: 2017-09-13 15:18:1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前山地區的旮旯牌與尖石兩個客家聚落的經濟活動為研究範疇,藉由史料爬梳與深度訪談建構兩個移居聚落的形成過程、產業類型及社會關係網絡的樣貌,細緻地討論兩者的經濟活動如何運作,並於原鄉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扮演角色;同時,運用鑲嵌理論討論經濟活動與社會關係如何交織互動。本研究有三個主要的研究發現:一、在平地人無法輕易取得原鄉土地所有權的情況下,地權狀態與地理區位對於移居聚落的經濟活動與社會關係形塑具有決定性影響;二、不同時期出現的平地人聚落處在原鄉經濟發展的不同位階上,從早期作為泰雅族人的佃農與第一線山林資源採伐的勞動者,轉變為平地商品與山林產物交換的中介者;三、Polanyi與Granovetter對於經濟與社會鑲嵌的討論,提供本文不同的觀察尺度來解釋兩聚落中出現的不同鑲嵌型態;此外,本研究以兩個聚落雜貨店交換行為為例,指出經濟活動的「鑲嵌標的」,以及作為「交換媒介的物品特質」皆可成為觀察鑲嵌性質的指標。整體而言,本文突破以原(被剝削者)漢(剝削者)的二元架構來解釋原鄉中經濟關係的討論模式,並對鑲嵌理論的實際運用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Ga La Pai Community and Jian Shi Community in the front-mountain area of Jianshi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study re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forming of these two communities, explores the industrie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in, reveals how their economic activities operated, and the roles they played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is region. Base on the concept of embeddedness,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ies. There are three main findings in this study. First, the land tenure and location of settlement area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residents’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social relations. Second, non-indigenous settlement are in different stratums of indigenous economy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y were at once peasants of Tayal people and workers of forest logging, but later they transformed into agents for the exchanges of forest products and commodities from urban area. Third, the different concerns of embeddedness from Karl Polanyi and Mark Granovetter provide multiple scales of view to approach several types of embeddedness occurred in each community. Besides, the comparison of exchange systems between two grocery shops respectively from Ga La Pai Community and Jian Shi Community points out that both of “the subject of embeddedness” and “the nature of medium for exchange” can be the indexe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beddedness. In general, this study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elaborating the roles of non-indigenous in indigenous economy other than the “Han-Chinese (exploiter)/ indigenous people (exploited)” dichotom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makes additional remarks to the concept of embeddedness after practice case studies.
    Reference: ●史料、公文文書、報章資料
    〈70年台上字第5234號〉。《最高法院民刑事裁判選輯2(4):579》。網址:http://mywoojdb.appspot.com/j9s/j9s?id=1411,最後瀏覽日期:2017/08/16。
    〈合約〉(1883年9年7月)。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檔案名稱:ntul-od-th17341_003。
    〈欽差幫辦臺北開墾撫番事務三品卿銜太常寺少堂林為照會事〉(1888年4月25日)。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檔案名稱: ntul-od-th17341_013_00_00_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日治時期「要存置林野」及「準要存置林野」相關資料 〉竹東調查區:新竹州竹東郡及新竹郡,附圖編號:樹杞林B。原件典藏機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數位化執行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臺灣省政府,1950。「函復新竹殖產公司所需造林資金土行本年已貸一萬五千元如該公司經營確有成績可由土行於頭寸稍裕時酌予增加貸放數額由」(1950年12月15日)。〈關于資金〉。《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整合查詢系統》典藏號:0042632012246008。
    臺灣省參議會,1950。〈新竹縣桃園鎮民黃河沐為鍾番侵佔日產田山三百餘甲以種種方法暗中取利,請依公有土地放租辦法將土地改由原佃人承租陳情案,經省參議會電請參議員劉?才調查嗣檢具報告報會〉(1950年11月14日)。《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網址: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7/25/0e.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09/28。
    臺灣總督府,1897。「新竹縣管內葉煥章、劉家水開墾繼續願ニ關スル件」(1897年07月01日)。〈明治三十一年十五年保存追加第六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檔案》,典藏號:00004576004。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42。《高砂族の教育》。
       ,1937。《高砂族授產年報 昭和十一年版》。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5。《蕃人所要地調查報告書》。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11。《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3。《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十四年報 大正元年度》。
    子銘,1954。〈鄉城小調 林地變為田 耕者不能承領〉。《聯合報》1954/11/16:05版。
    未署名,1907。〈竹塹郵筒/製腦會社之創設〉。《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7/07/27:04版。
       ,1907。〈新竹通信/腦會社股金申入〉。《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7/10/16:04版。
       ,1910。〈蕃界拓殖/樹杞林支廳/北埔支廳〉。《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0/03/24:03版。
       ,1910。〈討蕃隊情形彙報〉。《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0/11/07:02版。
       ,1911。〈新竹番情種種片片〉。《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1/02/17:02版。
       ,1911。〈本刊實業彙載 本年新竹製腦〉。《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1/06/24:02版。
       ,1913。〈蕃地交通〉。《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3/08/18:04版。
       ,1924。〈内地人小作人歡迎〉。《臺灣日日新報》1924/12/20:05版。
       ,1942。〈模範農場新設 カラバイ附近に〉。1942/03/28:夕刊02版。
    未署名,1952。〈農會撥二萬 設尖石米廠〉。《聯合報》1952/11/23:05版。
       ,1959。〈新竹煤礦局 與中煤合併〉。《聯合報》1959/01/06:05版。
       ,1954。〈北部七縣市 將噴滴滴涕 工作人員開始講習〉。《聯合報》1954/04/24:04版。
       ,1954。〈木商砍伐山林 開罪煤局受阻 陳情經濟部長解決〉。《聯合報》1954/05/27:05版。
       ,1956。〈新竹各鄉鎮 建校的情形 各初中仍有新生額〉。《聯合報》1956/09/15:05版。
       ,1957。〈新竹縣撥款 修築校舍 第2批共177萬元〉。《聯合報》1957/02/07:05版。
       ,1957。〈關西有怪洞 洞深不知處 穴道猶如八陣圖 滿藏羅漢觀世音〉。《聯合報》1957/04/26:03版。
       ,1956。〈拉攏亞洲水泥公司設廠 三鄉鎮展開爭奪戰〉。《聯合報》1956/11/28:04版。
       ,1970。〈尖石五峰兩山地鄉 道路橋樑損毀嚴重 搶修復舊需款五百餘萬〉。《聯合報》1970/09/12:07版。
       ,1971。〈颱風掠境 災害輕微〉。《聯合報》1971/09/19:03版。
    李青霖、劉廣義,2004。〈尖石岩 重見原始風貌 艾利颱風前 尖石爺搬到伯公廟 廿多年廟宇拆遷一空〉。《聯合報》2004/09/04:B1版。
    吳文良、劉廣義,1997。〈大雨淹沒河床 捲走10人〉。《聯合晚報》,1997/07/05:03版/話題新聞。
    吳淑萍、張炯漢,2008。〈養鵝可防蛇?!專家:蛇爬過鵝糞會慢慢死亡〉。網址:http://www.nownews.com/n/2008/12/08/963140,最後瀏覽日期:2015/09/28。
    胡紅波,1977。〈客家人的「牆頭屋」〉。《聯合報》1977/06/07:09版。
    郭天成,1956。〈拉攏亞洲水泥公司設廠 三鄉鎮展開爭奪戰〉。《聯合報》1956/11/28:04版。
    ●外文文獻
    Granovetter, M.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 481-510.
        (1990) Old and New Economic Sociology. pp. 89-112 in Roger Friedland and A.F. Robertson (eds) Beyond the Marketplace: Rethinking Economy and Society.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Inc.
    Mauss, M. (1966) The gift: forms and functions of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trans.) I. Cunnison. London: Cohen & West.
    千々岩助太郎,1960。《台湾高砂族の住家》。東京:丸善株式會社。
    山崎鋆一郎,1935。《臺灣の風光》。和歌山:大正寫真工藝所。
    原幹次郎,1931。《自治制度改正十周年紀念人物史》。台北:勤勞と富源社。
    齋藤齋,1930。《臺灣の陸の交通路の発達に就いて》。出版地不詳。
    ●中文文獻
    Kessing, M.著;張恭啟、于嘉雲譯,1989。《文化人類學》。高雄市:巨流。
    Polanyi, K.著;黃樹民、石佳音、廖立文譯,1989。《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臺北:遠流。
    Sahlins, M.著;張經緯、鄭少雄、張帆譯,2009。《石器時代經濟學》。北京:三聯。
    王良行 編,2005。《竹東鎮志》。竹東:竹東鎮公所。
    王梅霞,2009。〈從「交換」看族群互動與文化再創造:日治初期苗栗地區泰雅族的研究〉。《考古人類學刊》71:93~144。
    王學新,2003a。《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3b。《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中)》。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3c,《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井上伊之助著;石井玲子譯,1997。《上帝在編織》。臺南市:人光。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3。〈華蓮寺1983調查•佛教•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十一鄰〉。《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網址:http://c.ianthro.tw/154926,最後瀏覽日期:2015/10/16。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年份不詳。〈尖石岩下方有座供奉尖石爺的小廟〉。《交通部觀光局》,網址: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0&id=10367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0&id=10367,最後瀏覽日期:2015/11/16。
    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年份不詳。〈尖石郵局〉。《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s://www.post.gov.tw/post/internet/I_location/index_post.jsp?prsb_no=006153-8,最後瀏覽日期:2016/2/28。
    未署名,年份不詳。〈校史沿革〉。《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小》。網址:http://www.jsps.hcc.edu.tw/files/11-1029-3-1.php,最後瀏覽日期:2017/5/30。
    李文良,2001。《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台灣山林政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學位論文。
    呂佩如,2009,《清代竹塹內山地區的拓墾:以合興莊為主軸的探討(1820-1895)》。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何春蓀、徐鐵良,1951。〈臺灣新竹縣嘉樂煤田地質〉。《臺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3:1~22。
    吳學明,1986。《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1834-198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玉茹,1990a。〈清代竹塹地區在地商人的活動與網絡(上)〉。《臺灣風物》49(2):15~64。
       ,1990b,〈清代竹塹地區在地商人的活動與網絡(中)〉。《臺灣風物》49(3):61~93。
       ,1990c,〈清代竹塹地區在地商人的活動與網絡(下)〉。《臺灣風物》49(4):61~89。
    林正鏞,年份不詳。〈閹雞的生產方式及屠體與肌肉特性介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知識入口網》。網址: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242557&ctNode=6277&mp=101&kpi=0&hashid=,最後瀏覽日期:2015/9/28。
    林秋綿,2001。〈由國土規劃觀點檢視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使用衝突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邱慧娟,2004。《清末橫山地區的地緣社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周浩治 編,2008。《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柯志明,1993。《臺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胡家瑜、林欣宜,2003。〈南莊地區開發與賽夏族群邊界問題的再檢視〉。《臺大文史哲學報》59:177-214。
    胡紅波,2010。〈老了正來學歕笛,學得會來鬚都白!〉。邱一帆編《客語文學選集》:75~78。新莊: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洪廣冀,2002。〈戰後初期之臺灣國有林經營問題:以國有林伐採制度為個案(1945-1956)〉。《臺灣史研究》9(1):55~105。
    陳家豪,2012。《近代台灣人資本與企業經營:以交通業為探討中心(1895-1954)》。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陳玉慈,2002。〈日本殖民時代臺灣、朝鮮和滿州的煤礦業〉。財団法人交流協会編,《2001年度財団法人交流協会日台交流センター歴史研究者交流事業報告書》,頁1~43。
    陳存恭、陳美惠,1993。《趙正楷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陳志豪,2013。〈近二十年來新竹地區的區域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林本源基金會合辦「近二十年來臺灣區域史的研究回顧」學術研討會,2013年9月26日。
    陳重仁,2007。〈找尋禮物的理論:馬歇.牟斯與牟斯式禮物經濟〉。《中外文學》36(3):201~234。
    施添福,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佈和原鄉生活方式》。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0。〈清代臺灣「番黎不諳耕作」的緣由:以竹塹地區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67~91。
       ,1990。〈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士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臺灣風物》40:4,1~68。
       ,1992。〈清代台灣竹塹地區的聚落發展和形態〉。陳秋坤、許雪姬主編,《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頁57~104。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2005。〈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地域社會及其區域化:以苗栗內山的雞隆溪流域為例〉。《臺灣文獻》56(3):181~242。
       ,2006。〈社會史、區域史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研究方法論為中心〉。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史學專題講座,2006年5月30日。
    徐雯,1984。〈追求品質,獨樹一幟—豐邦傢具〉。《光華雜誌智慧藏》。網址:http://140.109.8.58/sinorama/content/ChEnIm.asp?chptnumber=90309,最後瀏覽日期:2015/11/27。
    袁明道,2005。〈竹東林場的發展歷程〉。《新竹文獻》20:30~48。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年份不詳。〈脂鮠〉。《臺灣大學數位動物博物館》。網址:http://archive.zo.ntu.edu.tw/fish_index.asp?fish_id=F0050,最後瀏覽日期:2015/09/27。
    康培德,2011。〈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地域」一詞的理解與討論〉。收錄於詹素娟主編《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頁353~371。臺北:中研院臺史所。
    張祖基,1980。《客家舊禮俗》,臺北:眾文。
    張乾榮,2005。〈竹東林場沿革〉。《新竹文獻》20:6~14。
    彭清欽,2015。〈湖鰍合䱻仔—捕食泥鰍和黃阿角(三角姑)憶往〉。發表於育達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2015 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年5月15日。
    湯志傑,2009a。〈新經濟社會學的歷史考察:以鑲嵌的問題史為主軸(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9:135~193。
       ,2009b。〈新經濟社會學的歷史考察:以鑲嵌的問題史為主軸(下)〉。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0:117~164。
    費孝通,2008。《鄉土中國》。北京:人民。
    黃旺成、郭輝,1976。《臺灣省新竹縣志》。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曾嬿芬,2001。〈族群資源與社會資本:洛杉磯華人創業過程的研究〉。收錄於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頁263~296。臺北:聯經。
    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83。《新竹縣文獻會通訊》。臺北:成文。
    新竹縣尖石鄉公所編制,未出版。《新竹縣尖石鄉鄉誌》。
    新竹縣政府社會處,2017。〈新竹縣人民團體名冊(106.07.25)〉,資料來源:http://social.hsinchu.gov.tw/zh-tw/Duties/Detail/484/%E7%A4%BE%E6%9C%83%E5%9C%98%E9%AB%94%E7%AB%8B%E6%A1%88%E8%88%87%E7%AE%A1%E7%90%86,最後瀏覽日期:2017/07/30。
    楊家彰,年份不詳。〈延伸專題—尖石鄉簡介〉。收錄於耕莘文教基金會《泰雅四十 典藏尖石:新竹縣尖石鄉泰雅部落老照片數位典藏專題》。網址:http://www.meworks.net/userfile/80/yagi_new/monograph_0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葉爾建,2004。〈日治時代頭前溪上游地區的環境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05。〈臺灣總督府的蕃地政策與環境變遷-以頭前溪上游地區為例〉。環境與世界11:83-119。
    溫林文,2009。〈清代新竹橫山地區隘墾社會的發展〉。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臺北市選舉委員會編,1995。《臺北市市長選舉實錄》。轉引自漢珍數位圖書。《臺灣當代人物誌(1946~1990)》。
    臺灣省政府農林處林產管理局編,1948。《臺灣林產管理概況》。臺北:臺灣省農林處林產管理局。
    臺灣新民報社、興南新聞社,1943。《台灣人士鑑》。臺北:台灣新民報社。
    臺灣礦業史編纂委員會,1966。《臺灣礦業史(上冊)》。臺北:臺灣省礦業研究會、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
       ,1969。《臺灣礦業史(下冊、續編)》。臺北:臺灣省礦業研究會、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
    廖守臣,1984。《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臺北:世新。
    熊瑞梅,2008。〈台灣企業社會學的發展與反思〉。收錄於謝國雄編《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頁177~242,臺北:群學。
    鄧毅中,2003。《由產業設施發展歷程論城鄉文化資產的保存—以竹東鎮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05。〈歷史進程下的竹東林場〉。《新竹文獻》20:67~77。
    廖彥琦,2008。〈賽夏族的社〉。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鄭森松,2005。《竹東鎮志—歷史篇》。新竹:竹東鎮公所。
    潘美玲、張維安,2003。〈經濟行動與社會關系:社會自我保護機制的研究〉。《臺灣社會學刊》30:51~88。
    劉女豪,2007。〈新竹縣橫山鄉內灣聚落的社會經濟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劉昌武,2008。〈19世紀前桃竹苗地區聚落開拓和地形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劉珮筠,〈說茶〉。收錄於郭華仁《觀點種子網》網址: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student/tea1/Default.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5/30。
    劉康國,2011。《拓墾家族與社會領導階層—以新竹劉朝珍家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學位論文。
    劉樹幟,1961。〈台灣之木材運輸〉。《臺灣銀行季刊》12(3):154~196。
    蔡龍保,2004。〈日治時期公路運輸之興起與交通體系之變遷(1910-1936)〉。《近代中國》156:88~121。
    賴玉玲,2002。〈清代咸菜甕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客家人的拓墾〉。收錄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編《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22。臺北:行政院客委會。
    錢乃瑜,2014。《尖石泰雅鄉的前山與後山:地域資本化下的族群政治空間》。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藍佩嘉,2000。〈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行動意義與權力關係〉。《台灣社會學研究》4:1~50。
    顏愛靜、楊國柱,2004。《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板橋:稻鄉。
    藤井志津枝,1996。《理蕃: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臺北:文英堂。
    羅家德,2001。〈人際關係連帶、信任與關係金融:以鑲嵌性觀點研究台灣民間借貸〉。收錄於張維安編《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頁223~262。臺北:聯經。
       ,2006。〈華人的人脈:個人中心信任網絡〉。《關係管理研究》3:1~24。
    ●資料庫
    大鐸資訊。《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網址:http://hunteq.com/ddn.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中央研究院,2003。《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第一版。台北:中央研究院。網址:http://thcts.ascc.net/,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中央研究院、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灣總督府檔案》。網址:https://sotokufu.sinica.edu.tw/,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網站選舉資料庫網站》。網址:http://db.cec.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17/5/30。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vaF5.y/main?db=webmge&menuid=index,最後瀏覽日期:2017/7/22。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整合查詢系統》。網址:http://ds3.th.gov.tw/ds3/,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漢珍數位圖書。《臺灣人物誌(上中下合集1895~1945)》。網址: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漢珍數位圖書。《臺灣當代人物誌(1946~1990)》。網址:http://drs1.ksml.edu.tw:8088/whoscapp/start.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淡新檔案〉。網址:http://www.darc.ntu.edu.tw/newdarc/darc-frameset.jsp?c1=%E8%87%BA%E7%81%A3%E5%A4%A7%E5%AD%B8%E5%9C%96%E6%9B%B8%E9%A4%A8&c2=%E6%B7%A1%E6%96%B0%E6%AA%94%E6%A1%88&doTreeView=true,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聯合線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知識庫》。網址:http://udndata.com/,最後瀏覽日期:2017/5/2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102259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2259007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7201.pdf19136KbAdobe PDF2126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