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份
彭運石(2001),走向生命的顛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台北:城邦文化。
呂明、陳紅雯(1992),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台灣:師大書苑。
張松禮(1968),動機心理學,台灣:中華書局。
莊耀嘉(1990),馬斯洛,台北:桂冠。
葉重新(1998),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天中、洪英正(1992),普通心理學,台北:桂冠。
張春興(1991),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0),普通心理學,台北:東華。
朝陽堂編輯部(1996),現代廣告事典,台北:朝陽堂文化。
林書堯(1991),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
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真譯(1991),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
方文熙(1991),正向情緒、涉入程度及論點數量對說服過程影響,中原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曉辛(1997),理性及感性訴求方式在不同產品涉入程度下的比較廣告效果,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州(1992),廣告訊息正反性、廣告主可信度、訊息涉入與廣告效果之關係,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岳田(1996),以廣告態度中介模式探討比較廣告、產品涉入程度、訊息負荷量對廣告效果之影響,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晉(1997),不同涉入型態、廣告背景音樂配合度對廣告效果之影響,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立方,(1996),心理作戰說服傳播之研究:「推敲可能性模式」之應用初探,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國員(1997),節目情感涉入程度與目標廣告位置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功餘(1990),涉入程度、立場共識和論點品質於說服上的效果,中原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力仁(1995),說話速度、論點品質與涉入程度對說服效果之影響,中原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琳凱(1994),消費者情緒、涉入程度與商店購物經驗對購物意願影響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子嫚(1997),觀賞情境之脈絡因素與廣告訴求對廣告效果的影響,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如君(1988),訊息接收者的涉入程度、訊息來源人數、及專家身份對說服效果之影響,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香蘭(1998),從孔子忠恕之道論馬斯洛(A.H,Maslow)之`自我實現`說,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玉卿(1992),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及其在教育上的蘊義,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明勝(1995),投入程度、認知需求對廣告說服效果之影響,ELM模式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浩凱(2000),訊息內容、個人特質對WWW網頁瀏覽與網站態度之影響,ELM模式理論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奎佑(1996),「產品利益無關屬性」、「產品類別」及「訊息負荷量」與廣告效果及產品評價之關係,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君(1996),全球廣告訴求策略情緒廣告和資訊廣告的廣告效果之比較,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薇(1995),各類負面情緒及其激發程度之複合廣告效果探討,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文仁(1995),廣告中的情感反應及序列效應對廣告效果的影響,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宜足(1996),廣告感性策略下,「異形廣告」、「無彩色廣告」與「一般廣告」對FCB模式區隔中產品之溝通效果研究,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益彰(1996),產品利益無關屬性、訊息涉入程度、產品類別與廣告效果及產品評價之關係,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蓓(1999),幽默廣告類別與廣告效果,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凰珠(1999),涉入程度、情緒對說服效果之影響,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靈宏(1992),消費品類型、創新類型與新產品行銷策略關係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王穎琪(1991),FCB模式之驗證研究,以臺灣地區口香糖廣告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大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lwitt, Linda F &Mitchell, Andrew A.(1939).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and advertising effects :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Hillsdale, N.J. : L. Erlbaum Associates.
Kahle, Lynn R & Chiagouris, Larry.(1997). “Values, lifestyles, and psychographics.”, Mahwah,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itchell, Andrew A.(1993). “Advertising exposure, memory, and choice.”, Hillsdale, N.J. : Lawence Erlbaum.
Petty,R.E.,&Cacioppo,J.T.(1986a).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tion: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New York:Springer Verlag.
Petty,R.E.,&Cacioppo,J.T.(1986b).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tion.”,In L. Berkowitz(Ed.),Advances in experiment social psychology.(Vol.19,123-205).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
Petty,R.E.,&Cacioppo,J.T&Goldman(1981). “Personal involvement as a determinant of argument-based persuas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1,847-855.
Petty,R.E.,Haugtvedt,C.P.,&Smith,S.M.(1995) “Elaboration as determinant of attitude strength:Creating attitudes that are persistent,resistant,and predictive of behavior.”In R.E.Petty&J.A.Krosnick(Eds),Attitude strength: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93-130.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Petty,R.E.,Kasmer,J.A.,Haugtvedt,C.P.,&Cacioppo,J.T.(1987). “Source and message factors in persusation:Areply toStiff’s critique of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Communication Monographs,54,223-249.
Petty,R.E.,Schumann,D.W.,Richman,S.A.&Strathman,A.J.(1993). “Positive mood and persuasion:Different role for affect under high and low elaboration condi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4,5-20.
Wells, William D(1997). “Measuring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Mahwah,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