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173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249052      在线人数 : 8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1737


    题名: 外交人員考選之研究-以核心能力觀點
    A Study of the Examination for Foreign Service Officer-On the Core Competency-based examining Perspective
    作者: 孫國蕙
    贡献者: 孫本初
    孫國蕙
    关键词: 外交人員
    核心能力
    行為事件訪談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14-12-01 14:22:41 (UTC+8)
    摘要: 外交人才之良窳,悠關一國外交成敗。外交人員考選與國內一般公務人員不同,除需測試其語文能力及專業與一般學識之程度外,更需考量其反應能力及一般人格特質是否適合從事外交工作。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藉由相關文獻的整理及深度訪談之結果,找出外交人員應具備核心能力。另歸納出外交人員核心能力,作為外交人員考試改進之參考與建議。
    本研究以考選與核心能力模式之相關理論為研究之基礎,除評析我國外交人員考試實施現況,並介紹美、英、日及中國等四國外交人員考試制度加以比較或對照分析。次評析外交政策演變對外交人員考選政策之影響,以驗證組織核心價值、願景、策略目標改變與所需外交人員核心能力之關聯性。研究發現隨著各時期外交政策目標演變,所需外交人員核心能力不同,部份不合時宜應試科目爰相應調整。顯示外交核心價值改變與所需外交人員核心能力具有關聯性。
    Spencer與Spencer(1993)認為才能訪談方法的基本規則,如果僅是經由一個人所想及說出相關的動機及技能,就認定對方具有這方面的能力,其實是不可信的。本研究參照「典型職能研究方法」的四個研究過程,採用「行為事件訪談法」,訪談對象分為優秀表現組與一般表現組各10位。前項蒐集外交人員能力資料,收集外交領事人員在工作上面臨重要情況的資料,再以「主題式分析法」並參照Spencer & Spencer(1993)的職能辭典進行資料分析,找出外交領事人員勝任工作之必要能力,以及達到高工作績效之核心能力。以期對外交人員考選制度之日臻完善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ARC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策略績效事業部譯(2001),Kaplan and Norton原著,《策略核心組織-以平衡計分卡有效執行企業策略》,台北市:臉譜文化出版。
    于泳泓譯(2002),Paul R. Niven原著,《平衡計分卡最佳實務(Balanced scorecard step by step)》,台北市:商周。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01),《美國公務人員培訓與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台北市: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王萬里(2008),《歐盟台灣中國三邊關係剖析》二版,台中: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4),《行政院所屬機關專業核心能力項目選定作業》,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4),《行政院所屬機關核心價值及中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選定分析》,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村上良三著、陳文光譯(1988),《人事考核手冊-制度設計與運用》,台北市:台華工商圖書出版公司。
    何永福、楊國安(1993),《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1990)原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出版社。
    李聲吼(1997),《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市,五南。
    李芳齡譯,Dubois, David D.(大衛‧杜伯伊斯)(2002)原著,《績效躍進:才能評鑑法的極致運用(Competency-Base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 Strategy for Organization Change)》,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李明譯(2003),Larry Bossidy、Ram Charan、Charles Burck原著,《執行力(Execution: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初版),台北市:天下文化。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復新、黃一峰與王榮春(2004),《考選與任用》,台北市:空大。
    李嵩賢(2007),《人力資源發展-T&D的理論與運用》,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林正義(2008),〈20年來兩岸政治關係〉,《近二十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市: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出版社。
    翁秀美(2007),《外交領事人員考選方法之研究:以工作職能適性測驗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金鑑(1976),《各國人事制度概要》,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潤書(1988),《行政學概要》,台北市:五南。
    張火燦(2001),《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揚智出版社。
    許南雄(2002),《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市:商鼎出版社。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常昭鳴(2005),《PHR人資基礎工程》,台北市:伯頡策略顧問公司。
    許南雄(1994),《人事行政學》,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南雄(2002),《各國人事制度》(增訂五版),台北市:商鼎文化。
    許南雄(200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華立圖書公司。
    黃臺生(2003),《公共管理:英國文官體制的再造》,台北市:揚智文化。
    黃嘉樹、林紅(2007),《兩岸外交戰:美國因素制約下的國際涉台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26-127頁。
    趙建民等著(1999),《建構有為有守的兩岸與外交政策》(初版),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研究工作會。
    蔡良文(2005),《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231-238頁,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魏梅金譯(2002),Lyle M. Spencer, Jr., PhD & Signe M. Spencer(1993)原著,《才能評鑑法:建立卓越績效的模式》,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二、期刊
    王旭統(2001),〈行政院「建立行政核心價值體系方案」淺析〉,《人事月刊》,第33卷第4期194:44-55頁。
    王旭統(2003),〈公務人員核心職能之形成途徑與評選面向〉,《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34-42頁。
    江岷欽(2002),〈創造智慧資本提升核心能力〉,《公務人員月刊》,第76期,2-4頁。
    江愛華(2005),〈組織「核心價值」之對話〉,《人事月刊》,第40卷第1期235:26-38頁。
    吳復新(2000),〈面談的問題及其改進之道-兼評高考一級口試改革方案〉,《空大行政學報》,10,27-68頁。
    李宗勳、周威廷(2004),〈公共服務核心價值之推動與落實-公共服務的意義、精神與價值的觀點〉,《人事月刊》,第39卷第3期,30~36頁。
    沈建中(2004),〈我國公務人員核心能力之建構〉,《考銓季刊》,第39期,69-97頁。
    宋餘俠、陳仕煥(2005),〈淺談文官核心能力與國家競爭力〉,《國家菁英季刊》,第1卷第2期。
    林海清(2002),〈從公務人員核心職能談專業發展(上)、(下)〉,《公務人員月刊》,第71、77期,23-30、34-42頁。
    邱華君(2002),〈公務人員行政核心價值推動策略〉,《人事月刊》,第34卷第5期201:29-31頁。
    林公孚(2003),〈核心能力-企業致勝要素〉,《品質月刊》,第39卷第3期,45-47頁。
    林嘉誠(2005),〈考選政策的五大改革議題〉,《考銓季刊》,第44期,63-74頁。
    周威廷(2005),〈核心價值與願景管理〉,《人事月刊》,第40卷第1期233:37-41頁。
    施能傑(2001),〈能力模式與人力資源訓練發展〉,《人事月刊》,第34卷第6期, 199頁。
    范祥偉(2006),〈英國文官制度改革與考試制度發展〉,《國家菁英季刊》,第2卷第1期。
    孫本初(2002),〈公務人員核心能力建構之探討〉,《公訓報導季刊》,第100期, 55-57頁。
    陳金貴(1995),〈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在公共部門的探討(上)(中)(下)〉,《人事月刊》,21(3,4,5),33-37,20-25,18-23頁。
    陳烽堯(2003),〈邁向能力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職務核心能力的建構〉,《人事月刊》,第38卷第1期,25-31頁。
    陳秋政(2004),〈策略性薪資設計之研析-核心能力的觀點〉,《人事月刊》,第39卷第5期,62-72頁。
    陳執中(2005),〈全球化下的涉外人員考試〉,《國家菁英季刊》,第1卷第4期,71-80頁。
    莊淑雅(2004),〈建構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新思維:以核心能力為觀點〉,《人事月刊》,第39卷第4期230:63-68頁。
    黃政傑(1982),〈能力本位教育的發展背景及理論基礎〉,《師友》,第185期,39-42頁。
    黃一峰(2001),〈高級文官核心能力架構之初探〉,《人事月刊》,第33卷第2期,42-50頁。
    黃一峰、鄭怡君(2005),〈評鑑中心應用於國家考試之探討:以美國外交人員口試為例〉,《國家菁英季刊》,1期。
    黃燕華(2006),〈公部門核心價值之落實─以平衡計卡的觀點〉,《T&D飛訊》,第46期。
    蔡政文(1995),〈務實外交的理念、實踐及評估〉,《政治科學論叢》,第6期。
    蔡良文(2006),〈公務人員核心價值與行政倫理〉,《考銓季刊》,第47期:16-43頁。
    謝添進(2001),〈培塑優質行政文化-「建立行政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方案」介紹〉,《人事月刊》,第33卷第2期192:25-32頁。

    三、研討會論文
    朱愛群(2005),〈從工作核心能力到政府智慧資本-組織學習的觀點〉,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沈介文(1999),〈台灣科技公關公司核心能力之研究〉,1999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141-150頁,高雄:中山大學企管系。
    李登科(2003),〈外交領事人員考試制度改進之研究〉,92年度考選制度研討會會議實錄,31-55,台北市:考選部。
    余致力(2005),〈核心能力建構與培訓制度設計之研究〉,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林水波、王崇斌(2005),〈文官核心能力與善良公共治理的關連性〉,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邱志淳(2006),〈公務人力資本管理發展策略〉,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建構效能政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林鐘沂(2007),〈核心能力策略地圖〉,海峽兩岸公務員素質與能力學術研討會,湖北:湖北行政學院。
    施能傑(2003),〈建立公共服務倫理規範—以OECD 的標竿經驗〉,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灣透明組織。
    施能傑(2003),〈公務人員考選制度的政策評估〉,二十一世紀文官體制發展國際會議,台北市:考試院。
    高英茂(2002),〈台灣外交政策的願景〉,台北市:歐洲聯盟研究協會。
    陳銘祥(2005),〈建構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陳銘祥(2005),〈建構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人力資管理策略〉,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建構效能政府學術研討會,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陳志瑋(2006),〈公務人力策略能力的建立與連結:協力的觀點〉,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建構效能政府學術研討會,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黃一峰(2006),〈國家考試口試未來發展趨勢之研究〉,95年度考選制度研討會系列五,台北市:考選部。

    四、研究計畫
    江明修(2002),《公務人員各官等核心能力與訓練體系建立之研究》,台北市: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
    林靖(2003),《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簡任人員及薦任主管人員管理核心職能及專業核心職能選定》,台北市:考試院專案研究報告。
    施能傑、黃一峰、陳薇如(2002),《績效導向理念應用於公務人員訓練規劃之研究》,台北市: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孫本初、黃一峰(2006),《建構能力導向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具體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
    郭玲惠(2007),《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多元考試方式之研究》,台北市:考試院委託研究計畫。
    彭錦鵬 (2005),《高級文官考選與晉用制度之研究》,台北市:考試院委託研究計畫。
    黃一峰(2006),《高級文官管理能力評核與培訓制度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
    黃一峰(2007),《培訓課程評估機制之研究-以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為例》,台北市:中華民國訓練協會。

    五、學位論文
    方秀雀(1996),《我國現行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之研究-以口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國華(1999),《兩岸對拉丁美洲國家經濟援助之比較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明和(1987),《我國文官考選制度政治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樹中(2001),《業務人員專業職能需求研究─以某辦公家具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心慧(2004),《考試院薦任文官核心能力指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吳宛玲(2004),《李登輝總統務實外交政策之研究(1988-2000)》,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毓珍(2007),《國軍基層領導者職能之探討-以陸軍連長為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霞(1995),《台北市政府主管人員管理才能發展需求評估之研究-美國聯邦管理才能架構應用於我國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寬仁(2007),《政府採購專業人員核心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寬仁(2007),《政府採購專業人員核心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寬仁(2007),《政府採購專業人員核心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胡珍珍(2007),《我國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之研究-核心能力的觀點》,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山(1997),《能力基礎途徑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個人、工作及環境之整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豪(1999),《業務人員職能需求分析,以某壽險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利(1999),《我國現行文官考選制度之研究-政府再造之觀點》,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鈺(2001),《百貨業樓面管理人員職能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明旺(2005),《政風人員核心能力與培訓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專班論文。
    張麗娟(2003),《臺北市政府人事人員核心能力探討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張孟剛(2004),《卓越軍職人員核心能力建構之研究-以陸軍校階主官管職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黃士釗(1989),《我國現行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制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寶鈴(1999),《企業之核心能力與人力資源策略關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劉琳(2004),《我國薦任公務人員核心管理能力模式建構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葉淑芬(1999),《我國公務人員考選制度之研究-從行政法制公平原則角度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金豐(2000),《公務人員核心能力的建立:知識管理理論觀點》,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楊美雪(2005),《TQM與核心能力對競爭優勢及經營績效的影響》,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曉仙(2004),《電子化政府運作下公部門人員核心能力之硏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
    劉阿琴(2005),《從府際治理探討地方公務人員訓練策略之研究-以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鐘秉樹(1994),《物流中心內部經營之探討-以能力基礎觀點》,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參考網站
    美國國務院生涯網站(2007),https://www.careers.state.gov/index.html.
    美國國務院網站(2007),http://www.state.gov
    英國外交部網站(2007),http://www.fco.gov.uk
    加拿大外貿部網站(2007),http://www.dfait.maeci.gc.ca
    加拿大政府部門職員雇用網站(2007),http://www.jobs.emplois.gc.ca
    澳大利亞政府外貿部(2007),http://www.dfta.gov.au
    紐西蘭政府外貿部(2007),http://www.mfat.govt.nz
    紐西蘭政府求才網(2007),http://www.jobs.govt.nz
    日本外務省網站(2007),http://www.mofa.go.jp
    新加坡外交部網站(2007),http://www.mfa.gov.sg
    中國外交部網站(2007),http://www.mfa.gov.cn/chn/klzcc

    貳、西文部份
    Bereday, G. (1964), 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oisot, Max, Terry Lemmon, Dorothy Griffiths, and Veronica Mole. (1996), Pinning a Good Yar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at Courtaul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11, 3-4, 425-440.
    Boyatzis, R. E., (1982), The Competence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ascio, W. F. (1987), Costing Human Resources: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2nd ed.), Boston, M. A. : PWS-Kent.
    Cascio, W. F. (1998),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Fifth Edition, N. Y.:McGraw-Hill.
    Collins, J. C. & Porras, J. I. (1994), 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 of visionary companies, London: HarperCollins.
    Contable, J. (1988), The Making of Managers, Longman.
    David McClelland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1).
    Dessler, Gary,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Dubois, D. D. (1993), Competency-Base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 Strategy for Organizational Change, Amherst, MA: HRD Press.
    Evers, Frederick T., Rush, James C. and Berdrow, Iris. (1998), The Base of Competence: Skil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Employabil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letcher, S. (1997), Designing Competence-Based Trainging, London: Kogan Page.
    Gatewood, R. D. & Field, H. S. (1990),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Orland, F1: The Dryden Press.
    George T. Milkovich & John W. Boudreau,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th ed. Boston, MA:Irwin, 1996.
    Gorsline, K. (1996), A Competency Profile for Human Resource: No More Shoemaker’s Childr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5(1): 53-66.
    Hamel, G. and Heene, A. (1994),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Hayes, J. L, (1979), A New Look at Managerial Competency: The AMA Model of Worth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view, 68(11), 1198-1120.
    Hitt, M. A., Ireland, R. D., Hoskisso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 West Publ. Comp. 1995.
    Joiner, D. A. (1984), Assessment centers in the public sector: A practical approach,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4: 435-450.
    Kaplan, R. S. & Norton, D. P. (2001),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s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Katz, D. (1955),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 Y. : Wiley.
    Klein, Andrew L. (1993), Validity and Reliabiliry for Competency-Based System: Reducing Litigation Risks,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w, 28(4), 31-37.
    Klemp, G. O. (1980), The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Competency, Washington. D. C. :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Knowles, Malcol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ndragogy Versus Pedagogy,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Lahti, R. K. (1999), Identifying and Integrating Individual Level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 Core Competencie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14(1): 59-75.
    LeBleu, R. and R. Sobkowiak (1995), New workforce competency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12(3).
    Lei, D., Hitt, M. A., and Bettis, R. (1996), Dynamic Core Competences Through Meta-Learning and Strategic Context, Journal of Management, 22(4): 549.
    Lucia, A. D. and R. Lepsinger (1999),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ompetency Models: Pinpoing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reiffer.
    Mansfield, R. S. (1996), Building competencies models: Approaches for HR professional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5: 7-18.
    McLagan, P. A. (1980), Competency Models, 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 Vol.34, No.12.
    Mee, John F. (1956), Personnel Handbook,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Miborrow, G. (1988), Craf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Today.
    Minichiello V. , Aroni R. , Timewell E. and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Muchinsky, P. M. 1990. Psychology applied to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organzational psychology(3rd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Nemerov, D. S. (1994), How to Design a Competency-Based Pay Program, Journal of Compensation & Benefits, 9(5):46-53.
    OECD(1996), Ethics in the Public Service: Current Issues and Practice, Paris: OECD.
    OECD(2000), Trust in Government: Ethics Measures in OECD Countries, Paris.
    O’Nell, Susan N. and Amy S. Hewitt(2005), Linking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 in Sheryl A, Larson and Amy S. Hewitt (eds.), Staff Recruitment, Reten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Community Human Services Organization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pp. 125-143.
    Parry, S. B. (1998), Just What is a Competency? (And Why Should You Care?), Training, 35(6): 58-64.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Peak, L. and Brown, J. M. (1980),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Process for Identifying the Inservice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ors Serving Special Needs Populations, Pilot Test Report, ERIC: ED198288.
    Prahalad, C. K. and Hamel, G.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79-91.
    Ralelin, J. A., & Cooledge, A. S., (1995), From generic to organic competencies, Human.
    Reynold L. (1993), Can government be reinvented? Reengineer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yes, corporate America is under-going radical change; but is there reason to believ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can change as well?, Management Review, Jan.
    Rosenbloom, D. H. & R. S. Kravchuk (2005),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6th 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Sandwich, P. (1993), A Hierarechy of Management Training Requirements: The Competency Domain Model,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22(1): 43-62.
    Spencer, L. M. & Spencer, S. 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Work: John Wiley & Sons.
    Stacy A. Goff. (2007), Distinguishing Pm Competence i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 http://www.projectexperts.com.
    Tampoe, M. (1994), Exploit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your organiz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27(4): 66-77.
    Zemke, R. and Zemke S. (1999), Putting Competencies to Work, Training, 36(1), 70-7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292100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2100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8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