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54361      Online Users : 69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0362


    Title: 中國大陸跨地區勞務派遣之研究
    Cross-regional Labor Dispatch in Mainland China
    Authors: 潘發鑾
    Contributors: 黃程貫
    潘發鑾
    Keywords: 中國大陸
    跨地區派遣
    勞務派遣
    Date: 2014
    Issue Date: 2014-10-01 13:49:16 (UTC+8)
    Abstract: 本文所主要介紹的是中國大陸跨地區勞務派遣的相關內容,包括其產生時的勞動市場發展背景、勞務派遣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以及跨地區勞務派遣的規範要件分析。
    1949年中共建制之後,中國大陸的勞動市場曾經有一段短暫的存在時間。但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推進,中國大陸逐漸推行「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勞動市場存在的基礎逐漸消滅。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固定工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勞動市場因此消失。直到改革開放之後,「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逐漸瓦解,勞動市場才逐漸復興。而戶籍制度與糧油制度的脫鉤,使得人力的流動成為可能,推動了勞動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自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以來,勞動力市場的合法地位得到確認,而與勞動力市場相適應的勞務派遣也隨著時代的要求應運而生,從而使跨地區勞務派遣的出現有了制度的基礎。
    中國大陸的勞務派遣,其出現的原因並非由於勞動市場的需要。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外商紛紛進入中國大陸謀求投資的機會,因此而設立的外商代表處產生了用人的需要,但當時的法令並不承認他們的雇主資格。為了滿足外商用人的需要,同時又兼顧到他們無法成為雇主的狀況,大陸地方政府設立對外服務機構,以勞務派遣的形式為外商用人提供方便。勞務派遣因此產生。到1990年代末,國企工人下崗造成嚴重的就業問題,地方政府採納勞務派遣作為解決國企工人再就業問題的一個工具。一些勞動力比較充裕的地方也發現可以將勞務派遣作為勞務輸出的新形式而使用。在市場化、法制化的條件下,用工單位和派遣單位發現勞務派遣有利可圖的一面,紛紛採用之而推動勞務派遣的繁榮。
    跨地區勞務派遣發展受到立法者的關注,於是在2008年施行的勞動合同法中的第61條就被跨地區派遣的勞動者所享有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做了相應的規定。然而實踐中因跨地區勞務派遣產生的問題多集中在社會保險方面,顯示出第61條存在保障不周的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試圖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跨地區勞務派遣制度的規範分析,可以了解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的標準實際為地方標準,而以用工單位所在地的標準來確定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動條件以及社會保險的標準意義重大。當存在無效派遣的情形時,用工單位將可能成為被派遣勞動者的用人單位而承擔相應的責任。
    Reference: 參考文獻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中文書目:
    (大陸書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起草小組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理解與適用:最新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丁薛祥主編,人才派遣理論規範與實務,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1日。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社會統計司編,中國勞動工資統計資料(1949-1985),中國統計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91),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1991年8月第1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編,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報告•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5月1日第1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編著;童衛東主編,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解讀與案例,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社會法室編著,勞務派遣制度解讀與法律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宋湛,中國勞動力市場動態調查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李海明,勞動派遣法原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周長征主編,勞務派遣的發展與法律規制,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侯增艷、周霄主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及勞務派遣用工現狀研究,中國人事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姚裕群,走向市場的中國就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張大軍,中國勞務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張國勝,中國農民工市民化:社會成本視角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張皓若主編,輝煌的歷程: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中國商業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張暎碩,當代中國勞動制度變化與工會功能的轉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張曉山、李周主編,新中國農村60年的發展與變遷,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程新征,中國農民工若干問題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黃安余,經濟轉型中的中國勞動力市場,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董保華主編,勞動力派遣,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趙曼、楊海文等編著,21世紀中國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劉淼白,勞務派遣法律規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劉翠霄,中國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蔡昉、王德文、都陽等著,中國農村改革與變遷:30年歷程和經驗分析,2008年11月第1版。
    蔡昉主編,2002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城鄉就業問題與對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諶新民,企業內部勞動力市場:一個綜合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國企業的應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蘇樹厚、段玉恩、張福明等編,新中國勞動制度發展與創新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06年1月第1版。
    顧洪章主編,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事記,中國監察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台灣書籍)
    黃德北,當代中國僱傭工人之研究,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8月。

    (二)論文期刊:
    (碩士論文)
    沈巍靜,外企代表處勞動派遣的市場化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02期。
    董悠悠,從外商代表處用工看勞務派遣背后的制度沖突,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05期。
    楊鄭君,中國勞務派遣制度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12期。

    (大陸期刊)
    人力資源市場司,我國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大事記,中國人才,2009年12期。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四川勞動保障,2014年02期。
    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報,2014年05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中國勞動,1998年07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通知,四川勞動保障,2003年01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管理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0年17期。
    天驥,全國國有企業職工再就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經濟工作通訊,1997年02期。
    方舟、田一珊,「魯西人力」闖瓶頸,中國就業,2007年08期。
    王娜,試析工會在勞務派遣中的作用,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07期。
    王振華,輸出剩余勞力 開創致富新路——臺南鄉農村勞務輸出調查,農業經濟問題,1984年11期。
    王進、王文悅,勞務派遣唱主角 形式靈活就業多 大連光彩就業服務有限公司5年幫助近2萬人再就業,中國勞動,2003年01期。
    北京外企服務集團,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30年發展報告,中國人才,2009年21期。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完善政策 強化培訓 力促再就業,中國就業,2000年04期。
    史寒冰,省級統籌: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中國社會保障,2009年05期。
    左祥琦,用法律調整勞務派遣當事人的關係,中國就業,2002年02期。
    全總勞務派遣問題課題組,當前我國勞務派遣用工現狀調查,中國勞動,2012年05期。
    江立華,論城市農民工的平等競爭權問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政策,1997年10月。
    牟文建、劉小娟,組織農民工有序流動的「手」在哪裡(上),瞭望新聞周刊,1997年03期。
    佚名,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福建24.5%幅度最大,2010年12期。
    佚名,巴中市創新勞務派遣模式——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水平,四川勞動保障,2005年08期。
    佚名,規范勞務派遣 維護勞動者權益——人社部勞動關系司負責人就「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答記者問,中國職工教育,2014年07期。
    佚名,勞務輸出大有可為——浙江省能工巧匠輸出情況調查,經濟工作通訊,1984年07期。
    佚名,輝煌的歷程 錦繡的前景,對外大傳播,1999年12期。
    吳衛明,四次物價大波動與政府應對措施,價格月刊,2013年10期。
    宋豐景,專用性人力資源與勞務派遣——勞務派遣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李坤剛,我國勞務派遣法律規制的再思考,中州學刊,2013年02期。
    李金華,關於下崗再就業方式的評析與思考,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李暉,發展與隱憂——我國勞務派遣現狀之我見,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5年05期。
    李劍峰、莫茂雙,跨地區派遣的勞動者工資以當地為準,當代廣西,2010年22期。
    李麗琴,勞務派遣:破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問題的新形式——以福建省為例,福州黨校學報,2008年03期。
    汪繼福,失業、下崗的含義及其解決的對策,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0年07期。
    沈琴琴、張艷華,中國勞動力市場多重分割的制度經濟學分析,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02期。
    肖強、劉鋒、云鵬,民營勞務派遣的發展現狀——以武漢某民營勞務派遣機構為個案研究,科技創業月刊,2013年01期。
    刻捷、劍驊,組建下崗職工勞務派遣公司探析,當代經濟,1998年05期。
    周人社,周口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調查與思考,人力資源開發,2010年08期。
    周永先、李偉,為職工再就業忙碌,今日新疆,2005年06期。
    季秉一,如何推動勞務派遣工作,就業與保障,2004年12期。
    況賢,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年7期。
    金和,勞務、勞務輸出與勞務合作,國際貿易,1983年03期。
    胡挺,走近勞務派遣,中國社會保障,2006年07期。
    徐曦華,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工作要交納城鎮增容費嗎?,湖南政報,1998年10期。
    翁曉青,如何邁進外企的大門——從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的人才結構看外商對人才的需求,1995年05期。
    馬婭娥,逆向勞務派遣的法律規制分析,法制與社會,2013年30期。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兼并破產和職工再就業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7年08期。
    崔永卓,淺析跨地區勞務派遣,運輸經理世界,2011年07期。
    常珍、顧雋、李路瑤、王翎、石先廣,異地用工,合理管控不簡單,人力資源,2013年09期。
    常凱、李坤剛,必須嚴格規制勞動者派遣,中國勞動,2006年03期。
    張弟容,論勞務派遣制度下的逆向派遣問題,宜賓學院學報,2008年11期。
    張岫、喬小平,為勞務輸出開辟廣闊天地,實踐(黨的教育版),2004年09期。
    張愛軍,異地勞務派遣員工工傷待遇芻議,中國勞動,2009年06期。
    張馳,跨地區派遣,最低工資以何地為準,人力資源,2008年12期。
    張衛國,灤縣立足農民增收 狠抓勞務輸出產業,中國勞動,2004年05期。
    曹淑波,勞務派遣路在何方,人力資源管理,2014年05期。
    梁阿玲,北京:再就業進入倒計時,中國民政,2000年02期。
    畢景福、楊英菊,大力發展勞務派遣企業,山東勞動保障,2002年11期。
    湯娟,敞開勞務派遣工的入會之門,企業文明,2012年05期。
    覃輝、羅昭,論立法解釋的概念及其特征,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年04期。
    貴州省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駐外辦事處是勞務輸出的助推器,當代貴州,2007年12期。
    賀小平,關于勞務派遣工工會經費代收工作的研究與探討,中國工會財會,2010年10期。
    馮政、陳李翔、劉征爭,安置下崗職工的重要渠道——北京市勞務派遣企業調研報告,中國就業,2002年01期。
    馮國林,積極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四川勞動保障,2008年08期,頁13。
    黃野,「山東大嫂」響當當,就業與保障,2010年07期。
    黃樂平,跨地區用工的工傷處理宜采取差額補償原則,現代職業安全,2009年10期。
    黃謨媛,跨省勞務派遣立法完善之我見——以廣西為例,欽州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楊子春、顧光青,活躍在上海的一支社會勞動服務隊,社會科學,1984年08期。
    楊生文,再就業的又一個重要渠道——走近北京勞務派遣企業,勞動保障通訊,2002年05期。
    楊勝利、李燕生,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 進一步擴大勞務輸出,1987年03期。
    董軍,肯德基勞務派遣案引發的法學思考,上海交通大學法律碩士論文,2008年07期。
    靳秉強、王淑惠,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的非商品性,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開展勞務派遣工作若干意見(試行)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報,2005年04期。
    福建省勞動保障廳信息中心,福建省勞務派遣工作成效顯著,2005年02期。
    劉來平,我國物價“雙軌制”的制度演變啟示,中國物價,2011年10期。
    劉根蘭,江西勞務輸出喜與憂,老區建設,1994年01期。
    劉素華、蘇志霞,勞動就業制度改革三十年回顧與展望,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厲以寧,FESCO與體制創新,中國對外服務,1999年S1期。
    蔡躍進,勞務派遣中的問題與對策,勞動保障通訊,2004年07期。
    蔡躍進、周靜,馴服就業路上的“野馬”——蘇州市勞務型公司勞務派遣情況調查,中國勞動保障,2005年05期。
    蔣守福,王克益:從國企改革中誕生勞務派遣品牌,就業與保障,2009年10期。
    衛興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力不應是商品,學習與研究,1994年第5期。
    鄧樹林,河南:勞務輸出大省的渴求,今日中國(中文版),2005年05期。
    鄭榮華,打造品牌 壯大規模——揚州市勞務輸出推動農民奔小康,中國勞動,2004年01期。
    鄭寶銀,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還要搞勞務輸出?,學習與研究,1984年12期。
    魯曉芹、方政,為外商服務的人們——北京外國企業服務總公司側記,瞭望周刊,1990年49期。
    錢覺壽編輯,農民工七項收費今年二月底前必須取消,新農村,2002年01期。
    矯學柏,加大勞務輸出力度 促進菏澤經濟發展,山東勞動保障,2004年04期。
    謝雨電,關于勞務派遣工工會經費會計核算的探討,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03期。
    藍海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演變路徑,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17期。
    龐文,武漢市農民工的基本狀況及其權益保護調查,社會,2003年08期。
    鐘維平,發展勞務派遣 有效推進協作,四川勞動保障,2005年10期。
    顧軍、冉萬祥,勞務輸出是貧困山區治窮致富的捷徑——東鄉族自治縣的調查,理論學習,1987年04期。
    顧軍明、張錦,對勞務派遣工工會經費收繳情況的調查,中國工會財會,2011年02期。

    (台灣期刊)
    鄭怡雯,誰來上崗: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競爭,台灣社會研究,2002年12期。

    (三)網路資料:
    人民網,「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網址: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7955/7958/20020422/71435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1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關於管理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的規定(試行),網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3124/node3141/node3158/userobject6ai753.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4日。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第五節 勞動服務公司工業,網址: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49/xuhui/node38360/node38388/node63505/userobject1ai2355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2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全國勞動就業工作會議(1980年8月2-7日),網址: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597/1055626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0日。
    北京外企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集團簡介,網址:http://www.fescogroup.com.cn/fesco_jtjs.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4日。
    南京市工商局,關於管理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有關事項的通告,網址:http://law.lawtime.cn/d556812561906.html,最後瀏覽時間:2014年7月6日。
    覓法網,中共中央关于转发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文件的通知,網址:http://www.34law.com/lawfg/law/6/1189/law_251646092416.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0日。
    張學兵,當代中國史上「糧油關係」的興替,中國共產黨歷史網,網址:http://www.zgdsw.org.cn/BIG5/n/2012/0712/c218989-18502218-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2日。
    鄧江波、劉洋,「外來妹」南下探路「打工第一鎮」引領「民工潮」,網址:http://gcontent.oeeee.com/a/d3/ad3019b856147c17/Blog/caf/9ccf13.html?t=1365966729,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0日。

    (四)報紙:
    (大陸報紙)
    王瑋萱,為外出務工者「留住」社保金,焦作日報,2006年1月18日,第C01版。
    沈朝暉、王銳,寧波與17城市開展人才派遣合作,寧波日報,2005年3月12日,版面不詳。
    姜慧麗、董鵬,人才派遣異地「試水」——市南區人才交流中心與上海青啤華東銷售有限公司簽訂了人才派遣協議,青島日報,2006年11月14日,第007版。
    孫興偉、任麗,走過希望的田野——回憶我國勞動服務公司的興起與發展軌跡,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年2月6日第005版。
    張樹華、董曉兵、魏國英,異地打工 家鄉結算,石家莊日報,2006年2月10日,第007版。
    賈代常、孫平伯,讓人才資源共享成為常態——山東省泰安市實施異地人才派遣的有效嘗試,中國人事報,2006年1月25日,第003版。

    (五)英文書籍:
    Davin, Delia, Internal 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Mellee, Hein, ‘Chin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Reform’, Development and Change, 26:1, 1995.
    Xu, Feng. Looking for work in post-socialist China : governance, active job seekers and the new Chinese labour market.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六)相關判決:
    山東青島中院(2014)青民一終字第605號。
    北京三中院(2014)三中民終字第01107號。
    北京朝陽區法院(2013)朝民初字第22211號。
    江蘇南京中院(2011)寧民終字2845號。
    江蘇南京中院(2012)寧民終字第245號。
    江蘇無錫中院(2012)錫民終字第0400號。
    安徽合肥中院(2014)合民一終字第00075號。
    河南鄭州中院(2013)鄭民二終字第888號。
    新疆昌吉中院(2013)昌民一終字第844號。
    廣東廣州中院(2012)穗中法民一終字第190號。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0262028
    1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62028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28101.pdf730KbAdobe PDF272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