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710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1068309      在线人数 : 9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107


    题名: 銀行保險業務對業務員通路影響分析
    The Impacts of Bancassurance on Agency Channel
    作者: 郭渟渟
    贡献者: 彭金隆
    謝明華

    郭渟渟
    关键词: 銀行保險
    業務員
    工作績效
    行為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07-01 12:07:36 (UTC+8)
    摘要:   銀行保險業務已於歐洲保險市場發展多時,且已佔有相當重要之地位。反觀我國保險市場,尤以壽險市場為例,其原為傳統業務員通路獨大之局面,已於2009年正式被銀行保險通路所取代,呈現銀行保險通路保費收入高於傳統業務員通路之情形。至2014年3月為止,仍未有變化。探究其間原因,應係我國銀行為因應低利時代的來臨,而須緩解許多存戶之閒置資金,故其與壽險公司建立策略聯盟。同時,我國金融業主管機關亦逐步鬆綁相關法規範。自壽險業角度而言,其亦得藉由銀行營業據點眾多之通路優勢,進行資訊整合與共同行銷,進而開啟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新頁。
      有關我國壽險市場通路使用之相關研究,皆指出銀行保險對壽險公司之績效能確實提升,並說明壽險公司與銀行合作銷售更為未來無法抵擋之潮流。然上開研究未提出新興通路係如何影響既有通路?換言之,對於原先使用傳統業務員通路為主之壽險公司,應如何面對金融業多元化服務之趨勢,深值得觀察之。由於過去我國對於壽險通路之研究,集中於銀行與壽險公司間合作模式對績效之觀察
    ,並未有通路間影響的討論。故本文將藉我國壽險市場2007年至2012年之數據,實際探討壽險公司隨著使用銀行保險通路之程度增加,對於其傳統業務員通路之工作績效將如何變動。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2007-2012,《人壽保險業務統計年報》,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2007-2012,《人身保險業務員測驗登錄管理統計年報》,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王志博,2005,《銀行保險實務觀暨經營模式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儷玲、彭金隆、張義宏,2006,〈我國壽險業銀行保險業務參與度與經營效率分析〉,《台大管理論叢》,17卷1期:頁59-90。
    古今香,2009,《傳統業務員通路與銀行保險通路市場效率比較》,實踐大學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弦璋,2003,《我國人壽保險行銷通路及其效果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衍煌,2007,《台灣外商壽險公司發展銀行保險之競爭優勢與關鍵成功因素》,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振文,2009,《銀行保險組織及策略夥伴評選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
    吳子璦,2011,《我國壽險公司銀行保險通路之集中度經營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盟城,1998,〈保險業與銀行業策略聯盟之趨勢分析〉,《保險資訊》,153期:頁18-31。
    范玉琴,1998,《策略聯盟與銀行發展之相關研究》,彰化銀行研究發展處,頁10-11。
    洪若梅,2004,《我國銀行保險發展趨勢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
    施至遠,2011,《台灣壽險業經營效率與銀行保險業務間關係》,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順成,2005,《銀行保險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順裕、俞慧芸,2005,〈銀行保險-保險業與銀行業的相互依存〉,《保險實務與制度》,4卷2期:頁173-192。
    張邦茹、林惠芳、林宜蓁,2011,〈壽險業行銷通路決定因素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13卷1期:頁3-23。
    陳俊璋,2012,《探討激勵、保健因素對財產保險業務員工作績效之影響-以F公司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炫婷,2012,《我國銀行從事銀行保險業務之合作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金隆、謝明華,2014,《壽險公司業務員通路如何因應銀行通路之競爭?》,working paper。
    楊衍庚,2002,《我國銀行跨足人身保險業現況與行銷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楊茜文,2007,《保險商品銷售通路的形象與信任對購買通路選擇傾向之影響》,實踐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潘宏源,2000,《壽險業多元通路的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志德,2010,《教育訓練對銀行保險銷售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N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博,2000,〈銀行運用策略聯盟之研究〉,《彰銀資料》,49卷3期:頁1-19。
    蔡政憲、王為倩,2001,〈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模擬分析〉,《風險管理學報》,3卷1期:頁71-97。
    蔡廷佩,2005,《保險商品通路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形象與信任觀點》,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蔡博清,2006,《我國壽險業通路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業務員及銀行保險通路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貳、外文部分
    Artikis, P. G., Mutenga, S., and Staikouras, S. K., 2008,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blend insurance in the banking network, The Journal of Risk Finance, 9(2), 106-124.
    Boyd, J. H., Graham, S. L. ,and Hewitt, R. S., 1993, Bank holding company mergers with nonbank financial firms: effects on the risk of failure,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 17(1), 43-63.
    Chang, P. R., Peng, J. L., and Fan, C. K., 2011, A comparison of bancassurance and traditional insurer sales channels, Geneva Papers on Risk & Insurance - Issues & Practice, 36(1), 76–93.
    Chen, Z., Tan, J. Z., 2011, Does bancassurance add value for banks?- Evidence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Europea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 25(1) , 104-112.
    Fields, L. P., Fraser, D. R., and Kolari, J. W., 2007, Is bancassurance a viable model for financial firms?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 74, 777-794.
    Fiordelisi, F., Ricci, O., 2011, Bancassurance efficiency gains: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banking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17, 789-810.
    Hwang, T., Gao, S. S., 2005,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st Efficiency in the Irish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2 (3), 264–280.
    Korhonen, P., Voutilainen, R., 2006, Finding the most preferred alliance structure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75, 1285-1299.
    Miller, H. E., Katerberg, R., and Hulin, C. L., 1979, Evaluation of the mobley, horner, and hollingsworth model of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64, 509-517.
    Staikouras, S. K., 2009, An event study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ventures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19, 675-691.
    Thomas, H. K., 2005, Survey of Alternate Distribution Channels, Asia, LIMRA, U.S.A.

    參、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lia-roc.org.tw/index.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0日。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www.tii.org.tw/index.asp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0日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 http://www.cbc.gov.tw/np.asp?ctNode=521&mp=1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3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101358014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35801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801401.pdf1375KbAdobe PDF223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