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丁明勇、鄭毅萍(譯)(2009)。組織行為學(Stephen L.Mcshane, Mary Ann Von Glinow原著)。台北:智勝。
朱憲章(2004)。組織文化對文職人員離職原因之相關性探討-以國防部文職人員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震洲(2008)。國防部文職人員特考建制、發展及其未來改進之研究,國家菁英季刊,4(3),65-80。
李青芬、李雅蓉、趙驀芬(譯)(2002)。組織行為學(二版)(Stephen P. Robbins原著)。台北:華泰。
林龍(2006)。國防文官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文政、陳慧娟(2009)。員工在組織重整初期不確定性認知、重建效能認知及個人面對變革態度對其工作態度之縱斷面研究-一項組織社會化理論的觀點,中山管理評論,17(2),295-337。
邱雅萍、柯宜禎、莊文隆(2008)。組織社會化戰術、學習導向與外派人員海外適應之研究--以臺商外派大陸人員為例。企業管理學報,77,81-115。
吳定等(2009)。行政學析論。台北:五南。
吳靜萍(2011)。新進公務人員組織社會化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鵬堯(2006)。降低國防部文職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幼慧(2001)。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惠鈺(2007)。服務業組織社會化、工作鑲嵌與離職意圖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徐嘉瑜(2004)。電視新聞記者之組織社會化過程研究。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程意雯(2010)。我國國防部內之軍文關係探討:國防二法實施後,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四明(2010)。文官制度興革研討報告。公務人員月刊,164,13-20。
張筱玲(2002)。稅務人員組織社會化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社會財經組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道興(2006)。檢視社會互動與工作滿意關聯性:以國防部文官為例。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為業(2013)。募兵制下陸軍志願役士兵組織社會化過程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3)。中華民國一0二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馮人龍(2013)。嚴謹性人格特質與組織社會化之中介式調節效果在師徒功能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以空軍志願役人員為例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儷瑋(2011)。國軍志願役人員職場導師制對組織社會化與組織承諾之影響。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溫金豐、鄭玉惠(2008)。組織社會化實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科技廠商中的專業人員為例。科技管理學刊,5(2),21-37。
鄭君邁(2007)。組織形象、招募方式與組織社會化關係之研究-以我國空軍飛行員招募為例。空軍學術雙月刊,606,78-93。
潘文秀(1999)。國防體系進用文官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育全(2000)。組織變革中人際衝突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文關係為例。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健怡(2005)。國軍現行進用文官制度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建中、譚兆偉(2010)。組織成員的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與工作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國軍文官為例。國防雜誌,25(3),60-77。
譚兆偉(2005)。國軍文官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部分
Adkinsm, C. L., (1995). Previous work exper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 longintrdinal Examin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anl,38(3),839-862.
Allen, N. J. and Meyer, J. P., (1990).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tactics: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links to newcomers’commitment and role orient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3(4),847-858.
Chao,G. T.,O’Leary-Kelly, A. M., Wolf, S., Klein, H. J., & Gardner, P. D.(1994).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It’s Content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9(5),930-743.
Feldman, D. C.(1981). The Multiple Soci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Memb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6, 309-319.
Fisher, C. D. (1986).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A Integrative Review.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101-145.
Louis, M. R. (1980). Surprise and Sense Making: What Newcomers experience in Entering Unfamiliar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5, 226-251.
Goldman, E. (1962). The group depth interview. Journal of marketing, 26, 61-68.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eichers, A. E., Wanous, J. P., & Steele, K. (199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Socializing (and Re-socializing) Employees.Human Resourse Planning,17(1),17-25.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 Sage.
Schein, E. H. (1968). Organization Socialization and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9, 1-16.
Van Manne, J., Schein, E. H. (1979).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In B. M. Staw(e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Greenwich, CT:JAI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