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507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1/144292 (79%)
造访人次 : 50931840      在线人数 : 10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5077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5077


    题名: 日治時期台灣的防空
    Air Defense of Taiwan in Japan Ruled Period
    作者: 范耿鈞
    Fan,Geng Jyun
    贡献者: 戴寶村
    Tai, Pao Tsum
    范耿鈞
    Fan,Geng Jyun
    关键词: 防空
    疏開
    渡邊錠太郎
    防空讀本
    防衛團
    警防團
    家庭防空群
    防空展覽會
    防空演習
    空襲經驗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04-01 11:16:12 (UTC+8)
    摘要: 防空可約略分積極與消極的防空,積極的防空指的是以軍事武力達到防空目的,也就是軍防空;而消極的防空是以民眾動員為主,因而稱為民防空,本篇論文探討的,即是與多數民眾切身相關的民防空。日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派遣人員前往歐洲學習新穎的航空與防空技術,而關東大地震的發生,不僅帶來的龐大人員財產損失,災後的情景也雷同歐洲城市遭受空襲後的樣貌,尤其日本屋舍多是以木材做為建築本體,火勢的延燒速度更是驚人,也促使日本政府加快防火與防空的腳步。
    自九一八事件之後,日本帝國進入了所謂的十五年戰爭時期,防空相關法規的制定以及舉行各種防空相關演習是戰時體制下的特色,當時身為日本領土的臺灣,也承襲著日本防空的腳步,以應付日益繁重的防空事項。在戰爭末期面對盟軍的全面轟炸,不論是軍防空或者是民防空都無法應付持續不斷且龐大架次的空襲,疏散民眾已經成為臺灣總督府最後也是唯一的作法。當時總督府對於防空的宣導有相當多的途徑,除了各式的防空宣導途徑之外,防空團體的成立可看出執政當局試圖把全臺灣民眾納入防空體制所做的努力,而家庭防空群以婦女為主要成員的現象,也代表了日治末期人力資源不足的困境。
    自1943年底開始,隨著日本軍隊的節節敗退以及喪失太平洋諸島嶼的控制權,臺灣遭受盟軍轟炸的頻率也越來越多,空襲已經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當中不得不面對的一部分。臺灣人民從一開始的恐慌到後期則是聽天由命,甚至是苦中作樂,皆充實反映了臺灣民眾遭到空襲的心路歷程,而無眼的炸彈以及戰爭的無情,卻淡化了臺灣人與日本人之間的隔閡,人性最初單純的關懷與援助也在猛烈的轟炸中顯露無遺。
    參考文獻: 史料專書:
    大竹 文輔,《臺灣航空發達史》,臺北:大竹文輔,1939。
    大竹文輔,《臺灣防空讀本》,臺北:臺灣防空思想普及會,1937。
    山田新吾,《爆擊對防空:現代空中戰に於ける都市攻防》,東京:厚生閣,1933。
    山崎義人編記,《臺灣を護るもの》,臺北:新聞聯合社臺北支局,1934。
    中島喜一,《台湾の防衛》,臺北:臺灣國防普及會,1937。
    水島莊介,《日本の防空はどうする》,東京:帝國國防協會出版部,1932。
    田林綱太,《防空の知識と救護》,東京:博文館,1942。
    田澤震五,《人格の人渡邊大將 》,臺北:田澤化學工業研究所,1931。
    石井作次郎,《實際的防空指導》,大阪:堀書店,1942。
    石本五雄,《防空讀本》,東京:東京教材出版社,1933。
    江越,《警防團員必攜》,出版地與出版者不詳,1943。
    西原勝,《陸軍航空を語る》,京都:人文學院,1940。
    西崎 莊,《國民防空科學》,東京:高志書房,1943。
    呂靈石,《防空法及關係諸法規》,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
    松下芳男,《近代日本軍事史》,東京:紀元社,1941。
    武藤曉三,《奉公防空群防空常識講座》,臺北 : 臺灣出版會社 , 1944。
    波多野繁藏,《家庭防空讀本》,東京:常磐印刷所,1939。
    空本吉造,《家庭防空防火讀本》,大阪:明光堂書店,1942。
    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第二年に於ける皇民奉公運動の實績》,臺北: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1943。
    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第三年目に於ける皇民奉公運動の實績》,臺北: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1944。
    國立中央圖書館 臺灣分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攝製,1942。
    國立中央圖書館 臺灣分館,《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攝製,1938。
    國立中央圖書館 臺灣分館,《臺灣警察遺芳錄》,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攝製,1940年。
    國枝 金一,《國民防空の知識:空襲に備へて》,東京:大日本出版,1941。
    野村泰,《アメリカ爆擊機の解剖》,不詳:航空時代社,不詳。
    湊元克巳,《日本陸軍史》,東京:雄山閣,1934。
    楓井 金之助、陸軍省 報道部 ,《國民防空書》,東京:國民新聞社出版部,1941。
    滿富俊美,《臺灣防空法規解說》,臺北:臺灣防空法規刊行所,1938。
    臺南市役所、臺南警察署,《臺南市家庭防空群結成趣意書》,臺南:臺南市役所,1940。
    臺南州 保甲協會聯合會,《保甲の光》,臺南:臺南州保甲協會聯合會,1939。
    臺南州 警務部,《兵事防空》,臺南:臺南州 警務部,1943。
    臺灣軍司令部,《大空の護り》,臺北:臺灣軍司令部,1934年。
    臺灣軍司令部,《臺灣軍特種演習寫真帖》,臺北:臺北偕行社,1933。
    臺灣國防義會防空部,《生命の防護及救急を主とする家庭防空群其他教育指導の為の演習實施記事》,臺北:臺灣國防義會防空部,1941。
    臺灣國防義會防空部,《家庭防空班及家庭防空群防火戰鬪教育指導の為の演習實施記事》,臺北:臺灣國防義會防空部,1940。
    臺灣國防義會防空部,《實務指針防空關係法令例規集》,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兵事防空課,1943。
    臺灣國防義會防空部,《臺灣防空讀本》,臺北:臺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1944。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輯局,《臺灣大年表﹙1895-1938﹚》,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1938。
    臺灣總督府 交通局 遞信部,《臺灣航空事業/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1941。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臺灣軍特種演習參加誌》,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35。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防空課,《防空關係法令集》,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防空課,1940。
    臺灣總督府防衛本部防空部,《本島空襲狀況》,臺北:臺灣總督府防衛本部防空部,1944。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日誌﹙1919-1944﹚》,臺北:南天書局,1994。
    臺灣總督府編,山本壽賀子、曾培堂迻譯,《臺灣統治概要》,臺中:大社會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
    鷲巢 敦哉,《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臺北:鷲巢敦哉,1941。

    期刊、報紙:
    《決戰生活資料(一):疏開篇》
    《新建設》
    《臺北州報》
    《臺南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報》
    《臺灣時報》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衞新報》
    《語苑》
    日誌與回憶錄:
    吳木盛,《鴨勇的腳印》,臺北:前衛出版社,2000。
    吳火獅口述,黃進興編,《半世紀的奮鬥》,臺北:允晨文化,1992。
    吳修齊,《吳修齊自傳》,臺北:遠景出版社,1993。
    吳尊賢,《人生七十》,臺北:吳尊賢文教基金會,1987。
    吳新榮作,張良澤總編,《吳新榮日記全集1》,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2007。
    吳新榮作,張良澤總編,《吳新榮日記全集2》,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2007。
    吳新榮作,張良澤總編,《吳新榮日記全集8》,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
    吳濁流,《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李天祿口述,曾郁雯編,《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
    林良哲著,《何春木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05。
    林忠勝編著,《劉盛烈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05年。
    林長城口述,邱建文採訪整理,《走過東元:林長城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
    林純美編著,《蕉神吳振瑞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10。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8。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共同註解,《灌園先生日記(七)》,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4年。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共同註解,《灌園先生日記(十七)》,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10年。
    施翠峰,《施翠峰回憶錄》,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10。
    柯旗化,《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2002年。
    洪四川著,洪淑媛編纂,《八十自述》,高雄:洪四川文教公益基金會,2001。
    莊進源,《莊進源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12年。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許雪姬、劉素芬、莊樹華訪問,丘慧君紀錄,《王世慶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陳五福口述,張文義紀錄,《回首來時路》,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
    陳逸松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陳逸松回憶錄:太陽旗下風滿台》,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黃崑巖,《我不一樣的人生:黃崑巖自傳》,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
    黃稱奇,《撐旗的時代》,臺北:悅聖出版社,2001。
    黃繁光主編,《風起雲湧時:首位臺籍氣象官周明德平生所見所聞》,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
    楊基銓撰述,林忠勝校閱,《楊基銓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
    廖欽福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廖欽福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05。
    鄭欽仁口述,薛化元、潘光哲、劉季倫訪問,《鄭欽仁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4。
    鄭麗玲、楊麗祝,《臺北工業生的回憶(一)》,臺北:臺北科大,2011。
    鄭麗玲、楊麗祝,《臺北工業生的回憶(二)》,臺北:臺北科大,2011。
    鍾惠萍主編,《烽火人生:雙和地區歷戰耆老口述歷史輯錄》,臺北:中和庄文史協會,2008年。
    鍾肇政,《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
    譚木盛,《大時代的見證人》,高雄:譚木盛,2008。

    當代專書:
    土田宏成,《近代日本の「国民防空」体制》,千葉:神田外語大學出版局,2010。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
    林呈蓉,《皇民化社會的時代》,臺北:臺灣書房,2010。
    林金田,《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圖錄》,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
    林惠玉 編輯,《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
    阿川弘之著,朱成祥 譯,《山本五十六大將與日本海軍》,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2。
    威廉米切爾著,李純、華人杰 譯,《空中國防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頁168。
    秋山洋子、加納實紀代 編輯,《戰爭與性別-日本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秦郁彥,《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第二屆台灣近代戰爭研討會論文輯》,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
    張芝瑾,《石原莞爾的中國認識與亞洲觀》,臺北:臺大政治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2010。
    細谷千博,《日米関係史 : 開戦に至る十年(一九三一-四一年)》,東京 : 東京大學出版會,2000。
    莊天賜,《二次大戰下的台北大空襲》,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7。
    陸軍史研究會,《日本陸軍の本総解說 : 伝記.回想録.歴史.戦記.戦争文学の名著全展望》,東京:自由國民社,1985。
    湯熙勇、陳怡如編著,《台北市台籍日兵查訪專輯:日治時期參與軍務之台民口述歷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1。
    臺灣教育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南天書局,2003。
    劉鳳翰,《日軍在臺灣─1895年至1945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臺北:國史館,1997。
    潘國正,《天皇陛下の赤子—新竹人•日本兵•戰爭經驗》,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7。
    蔡慧玉、吳玲青,《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史所,1997。
    鄭麗玲,《臺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
    鍾堅,《臺灣航空決戰》,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
    鶴見俊輔著,李永熾譯,《日本精神史(1931-1945)》,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塩澤亮繪,張良澤譯,《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繪卷:一位臺北女子師範學校教授在戰爭末期的紀錄》,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期刊與學術論文:
    江智浩,〈日治末期(1937-1945)台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中壢: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吳智偉,〈戰爭、回憶與政治:戰後台灣本省籍人士的戰爭書寫〉,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巫靜怡,〈日治末期溪湖人的戰爭經驗(1937-1945年)〉,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在職進修部碩士論文,2008。
    李國生,〈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台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洪秋芬,〈日據初期台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期,1992。
    洪秋芬,〈台灣保甲與「生活改善〉運動(1937-1945)〉,《思與言》,29:4,1991。
    洪致文,〈二戰時期臺北市之疏開空地帶對戰後城市街道發展的影響〉,《臺灣文獻》,62:1,2011,頁233-258。
    唐志展,〈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防空洞與居民空襲記憶〉,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08。
    張建俅,〈二次大戰台灣遭受戰害之研究〉,《臺灣史研究》,4:1,頁149-194,1999。
    郭怡棻,〈戰爭體制下的警察與臺灣社會(1937-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達銘,〈美軍空襲台灣資訊搜錄(1943-1945)〉,《第二屆台灣近代戰爭研討會論文輯》,頁132-155。
    曾令毅,〈日治時期台灣航空發展之研究(1906-1945)〉,台北:淡江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8。
    楊雅惠,〈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新竹: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楊雅慧,〈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4。
    蔡秀美,〈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消防教育──以國語、修身教科書為中心〉,《臺灣學研究》,第14期,2012年12月,頁117-146。
    蔡慧玉,〈日治時期台灣保甲書記初探1911-1945〉,《台灣史研究》1:2,1994年12月,頁5-23。
    蔡慧玉,〈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3:2,頁93-141,1996。
    蔡慧玉,〈日據時期臺灣的保甲制度—以動員為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26期,頁67-69,1993。
    鄭麗玲,〈日治時期台灣戰時體制下(1937-1945)的保甲制度〉,《台北文獻》,第116期,1997。
    鄭麗玲,〈戰時體制下台灣社會(1937-1945)──治安、社會教化、軍事動員〉,新竹: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戴寶村,〈B29與媽祖:臺灣人的戰爭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頁223-275,2004年11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9158017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8017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801701.pdf6286KbAdobe PDF2262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