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徵引資料
一、檔案
1.國軍檔案 《普通學校軍訓實施辦法》,總長辦公室,00044694,1952.06~1954.10 <為送有關學校軍訓籌委會文卷函請查照由>,1952.07.01。 <為呈高中學生普遍軍訓計畫案,擬改為非畢業班與青年反共救國團合併辦理,畢業班明年起由補充兵訓練處集訓,請核示由>,1952.07.18。 <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呈參謀總長文>,1952.07.14。 <檢呈軍訓設計督導委員會議記錄及軍訓實施辦法請鑒核由>,1952.09.26。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軍訓座談會第一次會議記錄>,1952.09.29。 <電發學生軍訓實施辦法草案希遵照擬訂有關章則由>,1952.12.09。 <為重新修訂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軍訓教育計劃及有關軍訓實施章則五種希遵照實施>,1953.01.01。 <商討高級中等學校及大專學校實施在校軍訓事宜>,1953.02.22。 <實施高中以上在校軍訓之研究>,1953.05.06。 <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男生軍訓課程時間進度基準表>,1953.07。 <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女生軍訓課程時間進度基準表>,1953.07。 <為擬定專科以上學校學生在校軍訓教育計劃及有關章則請轉呈審定明令頒佈由>,1954.07.14。 <專科以上學校男生軍訓課程基準表>,1954.09。 <專科以上學校女生軍訓課程基準表>,1954.09。 《台灣省兵員儲備計劃案》,總長辦公室,00050610,1950.11~1955.07。 <十一月二十日軍事會議摘錄>,1951.11.20。 《建立後備兵員案》,總長辦公室,00050691,1952.02-07。 <台灣省高中以上學校普遍實施軍訓計劃>,《建立後備兵員案》,1952.06.03。 《青年反共救國團組織執掌及活動》,總長辦公室,00055400,1952.05~1956.05。 <為擬加聘蔣經國同志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指導委員並兼任團長敬乞鈞核示遵由>,1952.07.14。 <為檢呈青年救國團籌備處擬定之各項章則草案請鑒核示遵由>,1952.09.13。 <對於實施學生軍訓及救國團學校團務有關問題說明>,1953.11.20。 <為救國團團務指導委員會吳國禎久居美國擬於本年度起不予續聘請核備由>,1954.01.30。 <為據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請加聘團務指導委員五人令准備查由>,1956.04.03。
2.總統府檔案 《改進預備軍官儲訓制度草案》,00044104,1952.07。 <為呈高中學生普遍軍訓計畫案擬改為非畢業班與青年反共救國團合併辦理,畢業班明年起由補充兵訓練處集訓請核示由>,1952.07.18。 《補充兵儲訓計劃》,21303077,1950.12-1953.05。 <台灣高中以上學校普遍實施軍訓計畫>,1952.02.11。 <國防部建立後備兵員計畫綱要>,1952.02.13。 <呈覆切實研究白總教官鴻亮與易教官作仁,關於動員演習後之談話要點,並擬定實施辦法由>,1952.3.10。 《高中學生軍訓辦法》,21308088,1952-1955。 <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軍訓實施概況報告書>,1953.09.13。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四十三年度學校軍訓報告書>,1955.05.17。 《中國反共青年救國團工作報告》,31329066,1953.02。 <謹呈送本團工作報告書壹份敬祈鈞核由>,1953.02.21。
3.教育部檔案 教育部檔案,041/022.15/1/1/2,<令發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籌組原則>,1952.06.17。 教育部檔案,0048/075.21/1,<檢送四十八學年度各級學校軍訓教育改進計畫大綱及大專學生暑期集訓實施辦法案同意備查>,1959.07.07。 教育部檔案,048/022.15-03/1/1/1,<四十八年青年會冬令營>,1959,02.05。
4.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檔案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檔案,49/375.5/1,<為抄送暑期戰鬥訓練體育研究中隊專題研究綜合意見一份請查照由>,1960.3.19。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檔案,48/075.21/1,<為令頒「學校軍訓教育改進計畫大綱」及「大專學生暑期集訓實施辦法」仰即知照由>,1959.6.25。
5.蔣經國檔案 國史館藏檔案,《忠勤檔案-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文件(三) 》,005-010100-00052-006,<青年問題座談會記錄>,1951.9.11。 國史館藏檔案,《忠勤檔案-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文件(三) 》,005-010100-00052-017,<青年問題座談會討論青年反共先鋒隊之紀錄>,1951.10.4。 國史館藏檔案,《忠勤檔案-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文件(三) 》,005-010100-00052-018 ,<對於青年反共先鋒隊的見解>,時間不詳。 國史館藏檔案,《忠勤檔案-國防部總政治部任內文件(四)》,005-010100-00053-033,<潘振球呈蔣經國青年運動的領導及指導宜及時使其加強與統一或協調>,1951.05.06。
6.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29次會議紀錄>, 6.4-2/ 4.9,1950.09.29。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63次會議紀>,6.4-2 /8.3,1950.12.18。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78次會議紀錄>, 6.4-2/ 49.8,1951.01.29。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82次會議紀錄>,6.4-2/10.2,1951.02.08。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85次會議紀錄>,6.4-2/10.5,1951.02.14。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132次會議紀錄>,6.4-2/15.2,1951.05.15。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164次會議紀錄>,6.4-2/18.4,1951.07.02。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235次會議紀錄>,6.4-2/25.5,1951.11.05。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288次會議紀錄>,6.4-2/30.8,1952.01.31。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289次會議紀錄>,6.4-2/30.9,1952.02.01。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332次會議紀錄>,6.4-2/35.2,1952.04.24。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藏檔案,<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338次會議紀錄>,6.4-2/35.8,1952.05.08。
二、報紙雜誌
《中央日報》 《幼獅月刊》 《幼獅文藝》 《自由中國》
三、參考書目
中央改造委員會文物供應社編,《總裁關於黨的改造之訓示》,台北:中央改造委員會文物供應社,1951。 中央改造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務報告下篇》,編者印行,出版時地不詳。 中央改造委員會,《中國國民黨現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2,頁87。 中央委員會第一組編,《中國國民黨六十年來組織之發展》,台北:中央委員會第一組,1954。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組編,《知識靑年黨部工作槪況等四種》,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組,1959-1967。 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組織理論與技術》,台北: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四組,195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宣傳工作手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1969)。 中國國民黨中央社會工作會印,《民眾團體黨團工作概要》,台北:中國國民黨中 央社會工作會,1974。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青年活動廿年》,台北: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72。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團務十年》,台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62。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團務工作座右銘》,台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73。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學校軍訓工作手冊》,台北市:編者,1960。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本團重要文獻》,台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1982。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戰鬥的時代》,台北:編者,1963。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戰鬥第四年(四十六年工作會議輯要)》,台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1957。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史地考察隊考察報告,《四十四年度暑期青年戰鬪訓練總隊學術研究類—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史地考察隊考察報告》,出版地不詳: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1955。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幼獅出版社編,《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台北:幼獅,1952。 包遵彭,《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在戰鬥中》,台北:幼獅,1955。 李筱峰,《台灣史一百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1999。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史述》,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94。 李建興,《綠旗處處飄:青年自強活動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幼獅,1984。 林進生主編,《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40周年團慶特刊》,台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1993。 林蔭庭,《追隨半世紀—李煥與蔣經國先生》,台北:天下文化,1998。 洪同,《中國青年的康樂與服務生活》,台北:幼獅,1956。 胡軌,<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中國教育學術與文化》(台北:教育與文化社,1954)。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4。 軍中服務大隊輔導委員會編,《四十二年度暑期青年戰鬪訓練總隊軍中服務手冊》,台北:軍中服務大隊輔導委員會,1953。 軍中服務大隊輔導委員會編,《四十三年度暑期青年戰鬪訓練總隊軍中服務手冊》,台北:軍中服務大隊輔導委員會,1954。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集》卷15,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郭楓,《美麗島文學評論集》,台北縣:北縣文化局,2001。 陳鵬仁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組訓工作》,台北:近代中國,1998。 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編撰,《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稿》,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1989。 國史館,《中華民國史實紀要(1951年),(7月至12月) 》,台北:國史館,1955。 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編,《青年自強活動與青年愛國思想關係之研究》,台北: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1981。 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台北:正中出版社,1986。 曹志源,《國內國外二十年(1949-196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教育部軍訓處編,《軍訓十年》,台北:編者,1962。 教育部軍訓處主編,《學生軍訓五十年》,台北:幼獅,1978。 程天放,<我們今日所需要的教育>,《教育方針與政策資料》,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1。 楊極東,《犧牲享受、享受犧牲》,台北市:幼獅文化公司,1981。 劉毅夫等著,《中國青年的軍訓生活》,台北:幼獅,1955。 蔡省三、曹雲霞,《蔣經國系史話》,香港九龍:天地出版社,1988。 蔣中正,《本黨今後努力的方針》,台北:中央改造委員會文物供應社,1951。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應鳳凰,《五0年代文學出版顯影》,台北縣:北縣文化局,2006。 龔宜君,《「外來政權」 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縣:稻鄉出版社,1998。 David Jary、Julia Jary;周業謙、周光淦譯,《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5。 Frank Bealey;張文揚等譯,《布萊克威爾政治學辭典》,台北縣:韋柏文化國際出 版社,2007。
四、論文
丁作韶,<學校軍訓的成就與改進>,《中國一周》479期,1959年6月。 朱育參,<中央幹部學校>,收入: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編印委員會編,《國立政治大學校史史料彙編.第一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室,1973。 李雲漢,<蔣經國先生在抗戰時期的奮鬪>,《近代中國》76期,1990年4月。 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廣播工業收音機市場的形成(1928-194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期,2002年5月。 何義麟,<日治時期台灣廣播事業發展之過程>,《跨越國境線—近代臺灣去殖民化之歷程》,台北:稻鄉出版社,2006。 林果顯,<日常生活中的反共知識建構—以《廣播雜誌》為中心(1952-1956)>,收入:薛月順編,《50-60年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國史館,2007。 胡應元,<學生軍訓的改進>,《臺灣教育輔導月刊》3卷4期,1953年4月。 施俊文,〈蔣經國先生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20輯,1999年。 高廣孚,<現行學校學生軍訓問題之商榷>,《臺灣教育輔導月刊》9卷5期,1959年5月。 陳三井,<蔣經國先生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近代中國》92 期,1992年12月。 陳光中,<社會運動發展中政府的角色:中國青年救國團的一個詮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6期,1993年5月。 陳君愷,<戰後臺灣「校園文化」的轉型>,收入:薛月順編,《50-60年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國史館,2007。 楊蔚,<學校軍訓與預備幹部>,《教育與文化》173期,1958年4月。 葛賢寧,<五年來的戰鬥文藝運動>,《幼獅文藝》10卷3期,1959年3月。 薛化元,<強人威權體制的建構與轉變(1949-1992)>,收入:李永熾,張炎憲,薛化元主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4。 鐘健,<專科以上學校軍訓制度改進意見>,《實踐週刊》186期,1953年8月。
五、學位論文
王良卿,<三民主義靑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硏究(1938-194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王珮玲,<環境演化與救國團之組織變遷-救國團1987年至2001年>,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王克儉,〈民眾對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品質及滿意度之探討:以救國團為例〉,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 方國平,〈由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看青年救國團育樂活動〉,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古道中,〈中國青年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自強活動個案分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硏究所碩士論文,1985。 安奉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自強活動調查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硏究所碩士論文,1977。 李泰翰,〈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李偉松,〈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 辛雲光,〈影響非營利組織經營績效因素之探討:以救國團靑年活動中心為個案分析〉,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2002。 林果顯,<1950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金石允,〈從依從關係探討救國團組織特性〉,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硏究所碩士論文,1986。 武奎煜,〈對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推行中上學校假期青年育樂活動之調查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1970。 孫國強,〈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之轉型策略:救國團靑(少)年服務事業之探討〉,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 翁文彪,〈救國團靑年活動中心營運與管理之硏究:以溪頭靑年活動中心為例〉,新竹: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俊騰,〈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建築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治平,<臺灣高中學生新聞聽讀習慣之調查與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59。 陳耀宏,〈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全國性動態青年活動之歷史變遷〉,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陳忠慶,〈假期青年自強活動對大學生政治態度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樊中原,〈抗戰時期三民主義青年團在大專院校活動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錢師霖〈救國團社會團務義務幹部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8。 謝坤霖,〈國內非營利休憇事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救國團墾丁靑年活動中心為例〉,新竹: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
六:外文書目
Brindley, Thomas A., The China Youth Corps in Taiwan,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Inc.,1999。 Eastman, Lloyd E., Seeds of Destruction: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 Press, 1984 。 Linz, Juan J., "An Authoritarian Regime:Spain ", in Erik Allard and Stein Rokkan (eds.), Mass Politics:Studi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 New York:Free Press,1970。 Wu, Nai-Teh,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 D Thesis, Dp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7。
七、參考網站
伊斯蘭教臺灣之心 http://blog.21voc.com/index.php?file=viewlog&uid=6580&id=8955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官方網站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about.php?css=3 維基百科:西點軍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9%BB%9E%E8%BB%8D%E6%A0%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