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72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0953482      線上人數 : 9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9724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724


    題名: 歷史視野下的宜蘭經驗(1981~2005)
    I-LAN experience of history vision
    作者: 俞甯凱
    Yu, Ning Kai
    貢獻者: 張炎憲
    俞甯凱
    Yu, Ning Kai
    關鍵詞: 宜蘭經驗
    陳定南
    環保
    觀光
    文化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3-09-03 13:38:41 (UTC+8)
    摘要: 宜蘭地區的發展是臺灣史的縮影之一,宜蘭歷經原住民文化與漢人的開拓歷史,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臺灣特殊的地理區位。進入日治時期以後宜蘭地區也與臺灣其他地區一般,雖然經歷過日本政府高壓統治,卻也逐步接受近代教育洗禮以及近代化建設,而日本引進西方教育之後,宜蘭地區產生石煥長與蔣渭水,改變了臺灣史的發展也影響了宜蘭人的思維。

    1945年以後,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威權統治,使得宜蘭出現黨外重要人士郭雨新,郭雨新長期當選省議員與參加黨外運動,使得宜蘭縣逐步累積黨外運動支持者。隨著郭雨新因為遭受政治打壓離開臺灣,郭雨新當年所提攜的晚輩例如林義雄、游錫堃等人,逐漸參加民主運動與選舉,另一方面由於美麗島事件的發生,以及宜蘭地方派系與國民黨中央的嫌隙問題,自1970年代開始國民黨便推出黨工參選縣長選舉,但也造成地方派系的不滿,給予黨外人士贏得縣長選舉的可能。
    1981年底選舉形象清新的陳定南在意外中當選縣長,開啟了長達24年的宜蘭經驗,陳定南的許多政策也影響宜蘭甚遠。陳定南上任以後,不但實踐其清廉政策,同時展開改造公務人員與加強基礎建設,也展開了大型的公共建設,這些成果逐步在1990年代展現。在陳定南的任內一開始其著名的環保政策以及觀光政策,奠定了宜蘭縣的良好環境。陳定南時代的許多突破性表現,再加上與不畏權勢的形象,使得陳定南在宜蘭的諸多傳奇故事,令宜蘭民眾津津樂道,根本的價值就是宜蘭人需要廉能的縣長,而陳定南達成此目標。

    進入1990年代,縣長游錫堃除了繼續陳定南時代的施政以外,也開創出自己獨特的文化立縣經驗,編寫縣史、創建縣史館與鄉土教育,使游錫堃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再加上創辦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使之成為地方政府舉辦的最大活動,將陳定南時代以來的觀光發展目標推向頂峰,也使宜蘭人對故鄉的認同感高漲。不過也由於宜蘭地區的公共建設甚多,財政問題逐步在劉守成時代發生,過往的宜蘭經驗又發生停滯的現象,都對民進黨在宜蘭執政產生隱憂。

    而宜蘭經驗其實是受到戰後臺灣發展所影響,所以陳定南等中產階級才返鄉投入選舉,藉此改變現況。宜蘭經驗與嘉義市、高雄縣兩個同屬黨外執政地區相較之下,沒有家族政治的現象,而三地區的許多表現也都有雷同之處。宜蘭經驗雖然在執政後期選舉結果不如預期,但是經歷數年沉潛,宜蘭經驗的價值再度迎回民眾的信任,同一時間臺灣幾次的重大環保事件,都使得宜蘭經驗的價值,再度彰顯,宜蘭經驗其實就是20多年來施政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史料
    1. 政府出版品與資料
    宜蘭文獻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2。
    宜蘭縣史館藏,〈第十一~十四屆宜蘭縣長選舉文宣〉,1989~2001。
    宜蘭縣史館藏,〈游錫堃私家檔案〉,1989~1997。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議會第十二屆第三次大會縣長施政總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1991。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議會第十二屆第四次大會縣長施政總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1991。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議會第十三屆第一次大會縣長施政總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1994。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議會第十五屆第二次大會縣長施政總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2002。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議會第十四屆第一次大會縣長施政總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1998。
    林正芳,《續修頭城鎮誌》,宜蘭:頭城鎮公所,2004。
    林聰明編,《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曁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郭雨新先生史料彙編》,霧峰:臺灣省諮議會,2001。
    邱俊男計畫主持,〈余陳月瑛女士訪談錄〉,霧峰:臺灣省諮議會,2003。
    游錫堃,《游錫堃先生訪談錄》,霧峰:臺灣省諮議會,2006。
    2.報紙、期刊雜誌
    《人間》,1989。
    《八十年代》,1985。
    《中央日報》,1994。
    《中國時報》,1990~2001。
    《中華新聞報》,1992。
    《天下雜誌》,1994。
    《台灣日報》,1990。
    《台灣時報》1990~1996。
    《民主潮》,1970。
    《民生報》,1996。
    《民眾日報》,1990~1997。
    《民進周刊》,1989。
    《生根》,1983。
    《自由時報》,1992~2010。
    《亞洲人》,1983。
    《青年日報》,1990。
    《首都早報》,1990。
    《時代》,1989。
    《新新聞》1997~2009。
    《新臺灣》,2001。
    《新環境》,1987。
    《遠見雜誌》,2005。
    《噶瑪蘭》,1989。
    《聯合報》1981~2004。

    二、專書
    William H. McNeill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臺北:天下文化,1998。
    王文玲、蕭白雪,《為官的品格》,臺北:商周出版,2007。
    台灣研究基金會執筆小組,《人民的力量-蘭陽的雨月四十八天》,2006。
    石計生,《宜蘭縣社會經濟發展史》,宜蘭:宜蘭縣政府,2000。
    曲兆祥,《翻滾的蘭陽溪-宜蘭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臺北:永業,1992。
    何傳坤,《台灣的史前文化》,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余陳月瑛,《余陳月瑛回憶錄》,臺北:時報出版社,1996。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臺北:玉山社,1999。
    林志恆,《蘭陽之子游錫堃》,台北:天下遠見,1998。
    紀展南,《嘉義媽祖婆-許世賢傳奇》,嘉義:張進通許世賢基金會,2007。
    若林正丈,《台灣》,臺北:新自然主義,2009。
    高淑媛,《宜蘭縣史大事記》,宜蘭:宜蘭縣政府,2004。
    涂照彥等著,《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2003。
    張文義,《河道港口與宜蘭的歷史發展》,永和:富春文化,2003。
    張玉法,《中國近現代史》臺北:臺灣東華,1989。
    張炎憲,《民主崛起-1980`s臺灣民主化運動訪談錄》,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8。
    張炎憲等,《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許文傑,《宜蘭經驗的研究》,臺北:韋伯文化,2009。
    郭惠娜、林衡哲編,臺北:前衛,《郭雨新紀念文集》,1993。
    陳定南,《陳定南的「宜蘭經驗」與企管政府、改造法務》,宜蘭:陳定南競選總部,2005年。
    陳定南,《蘭陽新面貌》,作者自印,1985。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新自然主義,2001。
    陳柏洲,《蘭陽風土記事》,臺北:玉山社,1996。
    陳淑均總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噶瑪蘭廳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
    陳登欽,《頭城鎮文化史蹟勘查測繪》,宜蘭市: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2年。
    陳定南教育基金會,陳定南大展版光碟版,宜蘭:陳定南教育基金會。
    陳賡堯,《文化.宜蘭.游錫堃》,臺北:遠流出版,1998。
    陶五柳,《陳水扁震撼》,台北:大村文化,1994。
    彭瑞金,《高雄余家發展史》,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2。
    彭瑞金,《臺灣的野生政治家-余登發》,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
    黃雯娟,《宜蘭縣水利發展史》,宜蘭:宜蘭縣政府,1997。
    黃煌雄,《蔣渭水傳》,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愛德華.卡爾(Edward H.Carr),江正寬譯,《何謂歷史》,臺北市:博雅書屋,2009。
    詹碧霞,《買票懺悔錄》,臺北市:商業週刊出版:城邦發行,1999。
    廖忠俊,《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允晨,2001。
    廖風德,《清代之噶瑪蘭》,臺北:正中書局,1990。
    劉守成,《再創高峰》,宜蘭:噶瑪蘭,1989。
    劉益昌,《宜蘭縣丸山遺址搶救發掘資料整理計畫第一階段報告》,宜蘭:宜蘭縣文化局,2000。
    劉益昌等箸,《宜蘭縣大竹圍遺址受北宜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匝道影響部分發掘研究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2001年。
    鄭牧心,《台灣議會政治40年》,自立晚報出版部,1987年10月。
    鄭聲、陳雪著,《陳定南前傳》,臺北:商周出版社,1994年。
    蕭新煌等著,《綠色藍圖》,臺北:天下文化,2005。
    賴福順,《鳥瞰清代臺灣的拓墾》,臺北:日創社,2007。
    戴寶村,《宜蘭縣交通史》,宜蘭市:宜蘭縣政府,2001。
    薛化元,《自由化、民主化》,台北:日創社,2006。
    薛化元,《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民主憲政篇》,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
    薛化元編《台灣地位關係文書》,臺北:日創社,2007。
    蘇錦章,《諸羅春秋》,臺北:晨星出版社,2001。
    龔宜君,《宜蘭人口與社會變遷》,宜蘭:宜蘭縣政府,2001。

    三、期刊論文與論文集
    任育德,〈終身的在野者郭雨新〉,收錄於《牛背上的民主騎士-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2005年8月1日。
    余玲雅主持,《『臺灣民主的興起與變遷』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縣霧峰鄉:臺灣省諮議會,2006。
    李素月等編,《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2008。
    林克群,〈宜蘭縣史館的前世與今生〉,宜蘭文獻,第52期,2001年。
    俞甯凱,〈郭雨新問政內容之分析-以宜蘭地區民生議題為中心探討〉,收錄於《台灣民主的興起與變遷-人物與事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霧峰:臺灣省諮議會,2008年。
    梁鴻彬,《環保立縣的「宜蘭經驗-以「反六輕」與「反火電」為例」》,宜蘭文獻,第56期,2002年。
    許美智,〈迢迢長路話修史─「宜蘭縣史系列」編修十年側記〉,宜蘭文獻第52期,2001年。
    詹素娟,〈入蘭十年記〉,宜蘭文獻,第53期,2001年。
    褚錦婷編,《宜蘭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劉益昌,〈宜蘭史前文化的類型〉,收錄於褚錦婷編《宜蘭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劉益昌,〈宜蘭在台灣考古的重要性〉,宜蘭文獻,第43期,2000年。
    蔣朝根,〈宜蘭精神的塑造者─1920 年代蔣渭水與宜蘭的社會運動〉,宜蘭文獻六十三期,2003年。
    薛化元,〈郭雨新對民主的主張-以省議員任內為中心的討論〉,收錄於《牛背上的民主騎士-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郭雨新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2005年8月1日。

    四、碩博士論文
    何致中,《地方與認同-宜蘭地區地方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關連》,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吳振坤,《宜蘭縣政治菁英流動之硏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
    沈嘉玲,《宜蘭的落後與「發展」:地方自主觀點的反思》,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長瑤,《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邱惠君,《從2001年宜蘭縣縣長與立委選舉硏究影響宜蘭人投票因素為何》,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4。
    洪澄琳,《分立政府下的府會關係─以高雄縣為個案研究(1985-2001)》,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張文隆,《郭雨新(1908-1985)與戰後台灣黨外民主運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張琬鈴,《清代宜蘭溪南地區漢人拓墾勢力與地方社會(1804~189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
    梁鴻彬,《政治變遷的地方模式-民進黨在宜蘭執政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莊雅茹,《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許世賢(1908-1983)的政治生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許智富,《宜蘭地區選舉地理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許傳陽,《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運動:一個議題傳散模式的初探-以宜蘭反六輕設廠運動之新聞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陳德星,《宜蘭縣觀光政策之形塑與推動》,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黃玉倫,《鄉土教材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黃國敏,《競選文宣策略之研究-民國七十四年宜蘭縣長選舉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黃國禎,《文化政策、認同政治與地域實踐-以90年代宜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1998。
    楊雅惠,《宜蘭綠色博覽會之未來產業發展策略研究-由文化、觀光、環保的觀點出發,進行5年期程的未來推估》,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詹素娟,《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劉振倫,《臺灣母語及鄉土教材之文化意識分析-以宜蘭縣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蔡秀玲,《臺灣首屆縣市長選舉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6。
    盧文婷,《戰後臺灣婦女參政的個案研究--以許世賢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謝志得,《宜蘭縣派系政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6。
    羅暐勝,《地方勢力與政黨政治發展之研究-以嘉義市市長選舉為例(1982-2005年)》,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所碩士論文,2006。
    凃鳳瑜,《環境影響評估制度與地方公民投票衝突之研究-以北宜高速公路坪林交流道開放爭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五、網路資料
    中央氣象局颱風資料庫
    http://rdc28.cwb.gov.tw/data.php ,2011年2月15日。

    六、口述訪談
    〈陳忠茂口述訪談〉,(2011年4月20日,頭城)。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6158013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801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801301.pdf928KbAdobe PDF2892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