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作者:Earl Babbie),台北:時英出版。 吳忠吉(2003),產業與人力結構雙失衡,收錄於李誠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一九九六年以來臺灣的失業問題,頁73-95,臺北:天下文化。 李誠(2003) ,後充分就業時代的來臨,收錄於李誠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一九九六年以來臺灣的失業問題,頁1-39,臺北:天下文化。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原理,臺北:全華書局。 劉孟奇(2007),我七年級我不草莓,臺北:高寶出版。 鄭凱方、吳惠林(2003),青年維特的煩惱:失業,收錄於李誠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一九九六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臺北:天下文化。 齊學平(2009),輔大產學合作教育實務-高等教育與資管系產業實習,臺北:輔大出版社。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圖書出版。 蕭瑞麟(2010),不用數字的研究,臺北:臺灣培生教育。
(二)期刊論文 李易駿、謝文元(2007),缺乏保障的就業:青年非典型工作經驗之探討,政大勞動學報,第二十一期。 李易駿、古允文(2007) ,機會開放或結構限制?臺灣青年從學校到職場轉銜過程中的Yo-Yo現象,臺灣社會研究第67期,頁108。 李健鴻(2008),青年長期失業者的就業服務政策,臺灣勞工雙月刊,第14期。 辛炳隆(2003),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的意涵與實施經驗,就業安全半年刊,92年7月號。 沈劍虹(1998),我國基本工資制度對勞工就業機會影響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9卷,第3期。 易永嘉(2007),聯合國促進青年就業之對策及各國作法,臺灣勞工雙月刊,第9期。 林祖嘉(1991),工作搜尋模型與失業期間-臺灣地區大專畢業生之經驗,經濟論文,19(2),205-225。 陸西平、陳家玉、曹昌堯、周明仁(2007),生醫界產學合作的重要性與成功執行的關鍵,臺灣醫學,11(5),572-579。 張芳全(2008),過量及低度高等教育與失業率之國際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3),79-116。 郭振昌(2003),青少年失業問題與就業展望,社區發展季刊。 黃英忠、黃培文(2003),實習工作價值觀的建構及其與工作投入的關係:以大專觀光休閒、餐旅相關科系學生為例,觀光研究學報,10(1),63-78。 黃亞琪(2012),搶A咖早鳥 傳產給實習生22K薪水,商業週刊,第1270期。 楊通軒(2012),實習生勞工法律問題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8期。
(三)研究報告 行政院青輔會(2009),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 行政院青輔會(2006),在正式教育中提升就業力-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 行政院青輔會(2007),青年就業促進方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OECD因應就業危機提出促進青年就業之建議,就業市場情勢月報,第11期。 李誠、辛炳隆、成之約(200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行政院勞委會委託計畫。 吳惠林(1999),八十七年基本工資經濟效果評估,行政院勞委會委託。 吳惠林(2004),青少年失業成因之探討,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林宜玄(2008),推動高等教育實習制度強化專業人才培育,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桂正權(2010),青年就業接軌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研究報告。 陳源林(2007),大專校院職涯輔導策略之研究。臺北:教育部。 莊奕琦(2002),基本工資對青少年勞動市場的影響:臺灣實證,行政院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龔明鑫、滕人傑(2006),如何促進我國勞工就業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四)學位論文 丁瑞陞(2010),企業實習的成效研究-以臺灣MBA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彥翔(2012),圖書館實習效益及其問題之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習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紹芬(2008),文化行政與管理學科實習制度之比較研究-以德國經驗與觀察為重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怡萱(2004),基本工資與青少年就業之探討,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海清(1991),影響工職教師支援企業界研究發展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炎旦(199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芳姿(2012),我國技術學院學生校外實習成效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光銘(2005),臺灣青少年失業問題及其就業服務方案之初探,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廷(2009),青年失業問題與因應措施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淑靜(1990),基本工資對青少年的影響,逢甲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乃欣(2011),我國就業能力評估之研究-以大專校院青年為對象,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鴻儒(2010),從新公共服務觀點探討青年就業政策之執行-以大專畢業生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楊家豪(2010),學生企業實習對於企業品牌之影響-以華碩校園領袖培訓計畫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劉立仁(2012),實習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人際關係為中介變數,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江美玲、單驥(1987),基本工資制定對我國勞動市場之影響,中國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頁61-68。 辛炳隆(2009),培育就業能力之策略,當前國內失業問題分析與因應對策研討會會議論文,頁3-6。 張芳全(2007),高等教育擴充的國際觀察與臺灣的省思,第六屆臺灣學者暨博士生教育經營與管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黃仁德、姜樹翰(1998),基本工資對臺灣青少年就業的影響,臺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頁241-272。 劉梅君、劉侑學(2010),青年就業挑戰與政策析論~兼論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全球化下勞動關係與勞工處境學術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 蘇景進(2008),發展臺德精英計畫成功模式之探討,精進技職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六)其他資料 陳穎蓉(2012),TIM-TERN政大科管實習計畫,政大商學院院友通訊,第31期。 1111人力銀行(2012),高階難留?!基層難求?!企業人才困境調查,2012年9月4日,網址:http://www.1111.com.tw/news/show.asp?subject=12&no=318649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青輔會與勞委會貼心啟動青年就業尋寶圖,2012年3月27日,網址:http://www.cla.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f7129e3:18a1&theme= 臺大管院實習計畫 TIP http://www.104.com.tw/area/tip/2012TIP_page_01_1.cfm
二、英文部分 Bales, K., (1979). Experiential learning: a review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16 (winter) , 70-90 Baron, J. N., Kreps, D. M. (1999).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Frameworks for general manager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eenen, Gerard, Mrousseau, M. Denise. (2010).Getting the most from MBA internships: Promoting intern learning and job acceptanc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9 (1), 3-22. Coco, Malcolm(2000),Internships: A try before you buy arrangement. 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65,41-45. Curtis, S. and Lucas, R. (2001), A coincidence of needs? Employers and full-time students, Employment Relations,23(1),38-54. Dennis, A. (1996).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benefits of using college interns in a firm.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82(6), 89-92. Dieter,G. & Hecht,H.(2007).Generation Praktikum? Retrived November 07,2008. Gabris, G. T., & Mitchell, K. (1989).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 job performance, quality of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career plac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2(4), 484-504. Gill A. and Lashine S. (2003).Business education: a strategic market-oriented focu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17(5), 188-94. Hall, D. T. (1976).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ILO (2000), Employing Youth: Promoting employment-intensive growth-- Report for the Interreg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to Combat Youth Unemployment and Marginalization, 13-14 December 1999, Geneva: ILO. ILO(2010),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2010, Geneva: ILO ILO(2012),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2012, Geneva: ILO ILO(2012), The youth employment crisis:Time for action, Geneva: ILO Knouse, S., Tanner, J. and Harris, E. (1999), The relation of college internships, college 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job opportunity,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36(1), 35-41. Knouse, S. B., Fontenot, G. (2008). Benefits of the business college internship: A research review.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45(2), 61-66. Mark N. Harris (1996), Modeling the Probability of Youth Unemployment in Australia, The Economic Record, VOL.72, No.217, 118-129. Mihail, D.M. (2006). Internships at Greek universities: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18(1), 28-41. Moset, Leah & Sarkar, Urmila. (2009), Impact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on Child Labor and Youth Employment, ILO Regions Office for Asia and Pacific OECD(2003),Employment Outlook, Paris: OECD. OECD(2007),Jobs For Youth-Korea, Paris: OECD. OECD(2008),Employment Outlook, Paris: OECD. O’Higgins(2001),Youth Unemployment Policy: A Global Perspective,Geneva:ILO. O’Regan,K.M.&Quigley,J.M.(1996), Teenage Employment and the Spatial Isolation of Minority and Proverty Households,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31,692-702. Pollock, G. (2002). ‘Ignoring the Past: Under-Employment and Risk in Late Modernity’, in M. Cieslik and G. Pollock (eds.), Young People in Risk Society: the Restructuring of Youth Identities and Transitions in Late Modernity, England: Ashgate, pp.159-175. Siegel, Philip, Blackwood, B. J. & Landy D Sharon. (2010). Tax Professional Internships and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Education, 3(5), 51-59. Taylor, M. S..(1988). Effects of college internships on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3(3), 393-401 UCF(2013) http://www.explearning.ucf.edu/Default.aspx UN(2011),World Youth Report:Youth Employment: Youth Perspectives on the Pursuit of Decent Work in Changing Times,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Wilson, J. W. (1970) , On the Natur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6(2),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