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420
|
Title: | 戰後臺灣農業科學化的推手:以農業推廣體系為中心(1945-1965) |
Authors: | 曾獻緯 |
Contributors: | 李為楨 曾獻緯 |
Keywords: | 農業推廣 農業科學化 農會 農事小組 四健會 農事研究班 糧食增產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gricultural Science famer’s association Agricultural Unions 4-H club farm study clubs increase food’s production |
Date: | 2012 |
Issue Date: | 2013-09-02 16:39:44 (UTC+8) |
Abstract: | 本文主要以戰後臺灣的「農業推廣體系」為考察對象,探討在農業復興與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推廣體系如何建立及推行農業科學化,並進而說明推廣體系所推廣的新技術對農民經濟產生何等影響。臺灣農業推廣體系的建立過程,承接了各時期不同的推廣組織,包括縱向繼承於日治時期的農會與農事小組、橫向移植中國農會的經費管理、隨美援而引進的四健會,以及自我創造與轉化的農事研究班。這四個方面絕非獨立的因素,而是在互相交互作用下,令臺灣農業推廣體系以「多源」而「多元」的樣態來呈現。
戰後臺灣社會如同日治末期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陷入糧食短缺的窘境,以致於提高糧食生產量成為政府首要的急務,在「糧食增產」的訴求下延續與強化戰時措施。觀察科學化農業的推行過程中,充分展現戰後農業的發展完全是在戰前便已建立的基礎繼續運作,並逐步改變農民傳統的耕作方式。在科學化農業推廣過程中,農政單位透過農事小組及扮演其末稍組織的四健會、農事研究班之動員與組織,進行示範與宣導,農民眼見確實有利於增產而參與,更令其得以迅速普及,因而使得農業推廣體系在協力農業科學化上擔任重要角色。
臺灣農民在學習新技術後,生產量的確因此而增加,然而當1960年代臺灣土地生產力已達高極限時,農民在償還地價的壓力下,只得不斷地投入資材與勞動力,卻由於生產量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造成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政府刻意壓低糧價,稻穀販賣所得未能得到應有的利潤,收支相抵之下農業所得日漸低落。在農家僅靠農業所得已不足以維持生活的情況下,不得不向外尋求收入來源,導致非農業所得逐漸成為農家盈餘的主要來源。 This study focus o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in post-war Taiwan, discussing how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established and promoted Agricultural Sci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inherited from the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such as famer’s association and Agricultural Unions in the Japanese period, the management from Chinese famer’s association, 4-H club coming with the US. Aid and local farm study clubs. Those four factors are not independent but interacting,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sources and features in Taiwanes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Post-war Taiwanese society was lacking of food, just like it had been in the end of Japanese period and the anti-Japanese war, so “how to increase food’s production” took the first place above the policies. Because of the demand of increasing the food, the government inherited and reinforced the system during the war. Observing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t shows that post-wa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based on what it had been in the pre-war period, and changed farmers’ way to cultivate step by step.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s this system into the farmers through Agricultural Unions, 4-h club, and farm study clubs so that the farmers could understand how it worked and became more willing to follow the policy, therefor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production increased after the Taiwanese famers learned the new techniques, however, when the productivity of farming lands reached its top in 1960, under the pressure of land loan, the farmers had no choice but keeping inputting capital and labor force, but the cost went up because the production can’t reach their expectation. Furthermore, food price was restrain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famers couldn’t earn enough profits by selling the rice, so the agricultural income became lower and lower. Because agricultural income is not enough to support their life, famers have to search for other revenues. As a result, the off-farm income became the major profit in farm household. |
Reference: | 一、檔案 (一)中文史料 1.〈糧食增產委員會30年10來之糧食增產〉,《農林部檔案》,近史所檔案廣館藏,檔號:20-07-033-02。 2.〈糧食增產計畫〉,《農林部檔案》,近史所檔案廣館藏,檔號:20-21-58-03。 3.〈三十五年度糧食作物推廣計畫大綱〉,《農林部檔案》,近史所檔案廣館藏,檔號:20-42-03-06。 4.〈俞飛鵬參觀臺灣記錄〉,《農林部檔案》,近史所檔案館藏,檔號:20-00-22-004-02。 5.「合作社與農會不同及關聯所在通告案」(1946年9月26日至1946年9月27日),〈各級農會與合作社財產劃分辦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7100102003。 6.「農業會視同農會辦理登記事項電知案」(1946年3月20日),〈農業會組織〉,《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12210009006。 7.「臺灣省各縣農林機構調整案」(1946年7月7日至1946年12月12日),〈農林處及附屬各機關組織規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1240055074。 8.「農業推廣委員會金肇源等十二員任免案」(1947年4月28日),「農林處農業推廣委員會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3234004525。 9.「農林處農業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何家泌等二員任免案」(1946年12月18日),〈農業推廣委員會人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186700350005。 10.「農林處技正吳景美派兼畜牧科科長案」(1946年6月19日至1946年7月6日),〈農林處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3234004525。 11.「聘請劉明朝代理農林處專門委員案」(1945年11月12日),〈農林處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3234004042。 12.「農業推廣委員會調整駐各縣市人員案」(1946年12月31日至1947年1月10日),〈農業推廣委員會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3234096054。 13.「農業推廣委員會人員吳景美等24員請頒發職務津貼案」(1947年3月18日至1947年3月20日),〈農業推廣委員會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3234096045。 14.「農業推廣委員會調整駐各縣市人員案」(1946年12月31日至1947年1月10日),〈農業推廣委員會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3234096054。 15.「農會財產不可分割陳情核示案」(1946年9月16日至1946年12月7日),〈各級農會與合作社財產劃分辦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7100102006。 16.「合作社與農會不同及關聯所在通告案」(1946年9月13日),〈各級農會與合作社財產劃分辦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7100102003。 17.「彰化市彰南區等農會改組核備案」(1946年11月26日至1946年12月5日),〈農業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識別號:00312210004012。 18. 「政務會議提案」(1946年8月29日),〈政務會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1900003019。 19. 「農業推廣委員會駐臺南縣農業技術指導員及助理員莊天進等42員調任案」(1947年2月27日至1947年3月26日),〈農林處駐台南縣技術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3234014008。 20. 「為總發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辦法及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辦法實施大綱合作知照並轉飭知照由」(1946年6月9日),〈臺灣省農會合作社合併等辦法附加加強農會及指導辦法〉,《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040766107222004。 21.「農業推廣委員會組織規程草案鑒核施行案」(1947年10月17日),〈農業推廣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00177002。 22.「農業推廣委員會人員暫緩送審案」(1947年7月16日),〈農業推廣會組織〉,《臺灣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00177001。 23.「卅七年度調整機構內第二項第三款兩款仍應依照原案分別移併案」(1947年12月30),〈農推會撤銷〉,《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10000011001。 24.「為總發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辦法及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辦法實施大綱合作知照並轉飭知照由」(1949年6月9日),〈臺灣省農會合作社合併等辦法附加強農會及指導辦法〉,《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66107222004。 25.「為臺灣省情形特殊經決定將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改稱農會檢具合併辦法及實施大綱電請鑒核備案由」(1949年8月1日),〈臺灣省農會合作社合併等辦法附加強農會及指導辦法〉,《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66107222005。 26.「省農林廳改組成立日期呈核案」(1949年12月24日)〈農林處改立農林廳〉,《臺灣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40124004745001。 27.「農復會發起四H運動案」(1952年7月7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 0040124016991001。 28.「嘉義縣大林鎮首先創立四健會並舉行紀念運動大會請駕臨指導」(1952年11月28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16991007。 29.「Brundage推行四健運動小冊子54本」(1952年9月9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16991002。 30.「據屏東縣農會呈請協助屏東縣創辦四健會特請查照惠復」(1954年3月23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23766001。 31.「准函轉請協助屏東縣農會創辦四健會案復請查照由」(1954年4月8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23766011。 32.「四健會組織電請准予各有關鄉鎮編列四健會事業經費預算由」(1954年4月24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23766007。 33.「省府召開農會與合作社合併問題座談會紀錄電送案」(1949年4月12日),〈本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問題座談會〉,《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90004901008。 34.「九人委員會加強台灣省農會組織業務建議修訂法令部份建議制定台灣省各級農會實施辦法實施函請卓裁由」(1951年4月6日),〈農會組織辦法案〉,《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30015811011。 35.「農林處前擬訂農會經費及經濟事業資金籌措辦法一案」(1949年8月20日),〈關于資金〉,《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2632012244004。 36.「農林處前擬訂農會經費及經濟事業資金籌措辦法一案」(1949年8月20日),〈關于資金〉,《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2632012244004。 37.「為檢送鄉鎮市農會資金籌措辦法電希查照並飭屬遵照由」(1950年6月2日),〈農會資金籌措辦法〉,《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1989001005。 38.「函送獎勵臺中縣市、彰化縣四十二年第二期水稻去偽去雜辦理希查照辦理」(1953年7月1日),〈農林法規〉,《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66122227019。 39. 「函送43年第二期水稻去偽去雜獎勵辦理希請查照辦理」(1954年8月20日),〈農林法規〉,《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6612533304。 40. 「為呈請釋示臺灣省現制農會法人性格」(1953年4月27日),〈法令釋疑〉,《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10022118006。 41.「據屏東縣農會呈請協助屏東縣創辦四健會特請查照惠復」(1954年3月23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23766001。 42.「准函轉請協助屏東縣農會創辦四健會案復請查照由」(1954年4月8日),〈四健會組織〉,《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124023766011。 43.「為呈請釋示臺灣省現制各級農會法人性格」(1953年4月27日),〈法令釋疑〉,《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10022118006。 44.「檢送四十一年堆肥獎勵實施辦法請予備查」(1952年9月6日),〈農林法規〉,《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40766119174015。 45.「農會請政府參照日據時代所定農會徵收會費辦法准由稽徵機關代為徵收撥充農會經費案」(1952年2月21日至1952年3月5日),〈提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識別號:002_61_300_41018。 46.「省政府電復馬有岳提請政府速照日據時代農會徵收會費辦法以撥充農會經費案」(1952年7月4日至1952年7月5日),〈提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識別號:002_21_200_41001。 47.「建議政府放寬籌農會辦理農業推廣事經費以利農業建設案」(1964年6月8日),〈提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臺灣省諮議會藏,典藏號:003-03-03OA-01-5-1-00-05334。 48.「臺灣省農會為檢送臺灣省農業推廣實施辦法草案建議修正意見一種電請轉交農林審查委員會審查由」(1964年6月8日),〈提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臺灣省諮議會藏,典藏號:003-03-03OA-01-5-1-00-05334。 49.「請寬籌農會辦理農業推廣事業經費」(1964年12月7日),〈提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臺灣省諮議會藏,典藏號:003-03-04OA-12-6-8-00-00616。 50.〈農會之法人性格疑義〉,《法務部檔案》,法務部藏,檔號:0042/0121.(5)/2。 51.〈米穀增產計畫〉,《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25/134。 52.〈省議會建議〉,《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29/15。 53. 〈各級農會狀況調查報告〉,《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25/57。 54.〈省黨部建議〉,《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29/14。 55.〈閩臺監委巡察臺省施政意見〉,《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15/4。 56.〈農林廳工作報告〉,《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25/191。 57.〈省議會建議〉,《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29/15。 58.〈各縣市病蟲害防治月報〉,《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25/100。 59.〈革命實踐研究院中心問題討論〉,《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18/10。 60.〈省農會工作報告〉,《農林廳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025/32。 61.〈民國四十六年度理事會書類〉,《台南市農會檔案》,臺南區農會藏。 62.〈民國四十七年度理事會書類〉,《台南市農會檔案》,臺南區農會藏。 63.〈民國四十九年度理事會書類〉,《臺南市農會檔案》,臺南區農會藏。 64.〈民國五十年理事會書類〉,《臺南市農會檔案》,臺南區農會藏。 65.〈民國五十四年度理事會書類〉,《臺南市農會檔案》,臺南區農會藏。 66.〈民國六十年度理事會書類〉,《臺南區農會檔案》,臺南區農會藏。 67.〈民國四十三年度農事小組會議紀錄〉,《北斗鎮農會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43/1101/007。 68.〈民國五十年度第四屆監事會紀錄〉,《北斗鎮農會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50/1101/001。 69.〈民國五十二年農事小組會議記錄〉,《北斗鎮農會檔案》,檔案管理局藏,典藏號:0052/1001/008。 70.「民雄鄉四健會會員協助稻田去偽去雜計畫並農事小組協助工作計畫」(1964年4月6日),《嘉義縣民雄鄉福興村檔案》,嘉義縣政府藏,書冊號:A5311。 71.「為檢送本鄉四健會員協稱田去偽去雜計畫並農事小組協助工作重點各乙份希知照切實辦理由」(1964年4月6日),《嘉義縣民雄鄉福興村檔案》,嘉義縣政府藏,書冊號:A5311。 72.「立希鼓勵農友採取螟蟲卵以利糧食增產由」(1954年8月9日),《嘉義縣民雄鄉福興村檔案》,嘉義縣政府藏,書冊號:A4314。 73.「為再通知使用一般治蟲農藥劑應行注意事項希切週知勵行由」(1957年8月14日),《嘉義縣民雄鄉福興村檔案》,嘉義縣政府藏,書冊號:A4631。 74.「檢發稻田去偽去什勵行週應切實辦理具報」(1963年10月17日),〈民雄鄉福興村公文文獻〉,書冊號:A5311。 75.「為通知螟蟲採卵抽籤中獎號碼請集中領款並具附獎肥皂由」(1953年12月29日),《嘉義縣民雄鄉福興村檔案》,嘉義縣政府藏,書冊號:A4211。 76.陸季盈,《1953年陸季盈日記》,臺灣歷史博物館藏。 77.陸季盈,《1954年陸季盈日記》,臺灣歷史博物館藏。
(二)英文史料 1.〈4-H Club Program in Secondary Schools〉,《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4471A。 2.〈Rural Youth Improvement Program (4-H Club)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4992A。 3.〈「Rural Youth Improvement Program (4-H Club)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4993A。 4.〈Introduction of 4-H Club Work in 7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s〉,《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076A。 5.〈Operational Funds for 4-H Club Central Office (Cont. of Tw-B-2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111A。 6. 〈4-H Club Program for Out-of-school Youth〉,《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110A。 7.〈Rural Youth Improvement Program (4-H Club)〉,《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4992A。 8.〈Agricultural Extension Division〉,《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6105A。 9.〈4-H Club Program in Secondary Schools〉,《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4471A。 10.〈Rural Youth Improvement Program (4-H Club)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4992A。 11.〈「Rural Youth Improvement Program (4-H Club)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4993A。 12.〈Introduction of 4-H Club Work in 7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s〉,《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076A。 13.〈4-H Club Program for Out-of-school Youth〉,《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110A。 14.〈Operational Funds for 4-H Club Central Office (Cont. of Tw-B-2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111A。 15.〈Agricultural Extension Division〉,《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6105A。 16.〈Rice Seed Multiplication and Extension in the 2nd Crop of 195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檔號:034000007208A。 17.〈Agricultural Extension Division〉,《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6105A。 18.〈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on Improved Rice Cultivation〉,《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8785A。 19.〈Rural Youth Improvement Program (4-H Club)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4992A。 20.〈Operational Funds for 4-H Club Central Office (Cont. of Tw-B-2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111A。 21.〈4-H Club Program for Out-of-school Youth〉,《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110A。 22.〈Rural Youth Improvement Program (4-H Club)〉,《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4992A。 23.〈Agricultural Extension Division〉,《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06105A。 24.〈Multi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New Improved Rice Varieties〉,《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檔號:034000007340A。 25.〈Introduction of 4-H Club Work in 7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chools〉,《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34000015076A。
二、報章雜誌與政府公報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臺灣省政府公報》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 《三民主義半月刊》 《東方雜誌》 《中國農民月刊》 《農業推廣通訊》 《臺灣農業推廣通訊》 《農業推廣文彙》 《臺灣農林》 《臺灣農林月刊》 《教育與文化》 《農友》 《豐年》 《中央日報》 《臺灣民聲報》 《聯合報》
三、中日英文專書 1.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の米》(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5)。 2.凃照彥著《台湾の経済》(東京都:福京,2010)。 3.章之汶、李醒愚著,《農業推廣》(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4.臺灣食糧經濟新聞編《臺灣食糧經濟新聞》(臺北:臺灣食糧經濟新聞社,1943年)。 5.臺灣省統計處,《臺灣省行政紀要》(臺北:臺灣省統計處,1946)。 6.臺灣省農林處,《臺灣農務概況》(不詳:不詳,1947年)。 7.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施政報告37年12月》(南投:臺灣省政府,1948)。 8.臺灣省農業組織調查委員會,《臺灣省農業組織調查報告》(臺北:臺灣省農業組織調查委員會,1949)。 9.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糧食增產講義》(南投:農林廳,1950年)。 10.安德生著,夏之驊蔡文希、龔弼譯,《台灣之農會》(臺北:中國農業復興委員會,1951)。 11.台灣省糧局印發,《農民施肥講習會講述資料》(不詳:臺灣省糧食局,1952)。 12.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四十二年度糧食作物生產實施方案》(南投,農林廳,1954)。 13.中央委員會第五組編印,《中國農民運動與臺灣省各級農會改進》(臺北:中央委員會第五組,1954年)。 14.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印,《臺灣農會委託業務盈虧問題》(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1956)。 15.臺灣省糧食局,《米穀及主要雜糧生長情形總檢討報告》(臺北:糧食局,1957)。 16.吳聰賢,《中國農業推廣工作之今昔》(臺北:臺灣大學農學院推廣學系,1963)。 17.李連春,《肥料手冊》(南投:臺灣省糧食局肥料運銷處,1964)。 18.周開慶編,《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報告書》(臺北:華文,1967)。 19.臺灣省農林廳,《農會業務經營要覽 農業推廣(下)》(南投:臺灣省農林廳,1965)。 20.川野重任著、林英彥譯,《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 21.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編《臺灣經濟發展方向及策略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76)。 22.馬若孟著;陳其南、陳秋坤等編譯,《臺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臺北:牧童,1979)。 23.蕭錚,《土地改革五十年》(臺北:中國地政研究所,1980)。 24.李登輝,《臺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臺北:聯經,1980)。 25.楊懋春著《近代中國農村社會之演變》(臺北:巨流,1980)。 26.黃俊傑編著,《沈宗瀚先生年譜》(臺北:東昇,1981)。 27.楊懋春,《我國農業建設的回顧與展望》(臺北:時報,1983)。 28.華松平《臺灣糧政史 上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4)。 29.郭敏學,《合作化農會體制》(臺北:商務印書館,1982)。 30.郭敏學,《臺灣農會發展軌跡》(臺北:商務印書館,1984)。 31.蕭新煌、廖正宏、黃俊傑,《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歷史與社會的分析》(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 32.黃俊傑,《農復會與臺灣經驗》(臺北:三民,1991)。 33.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漢譯,《戰後臺灣經濟分析》(臺北:人間,1992)。 34.劉進慶、凃照彥、隅谷三喜男著;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1992)。 35.陳金滿,《臺灣肥料的政府管理與配銷(1945-1953)-國家與社會關係之一探討》(臺北:稻鄉,2000)。 36.李力庸,《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臺北:稻鄉,2004)。 37.王俊雄編《五十穗月臺灣農業推廣學會50周年紀念專輯》(臺北:臺灣農業推廣學會,2005)。 38.陳永發主編《兩岸分途:冷戰初期政經發展》(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 39.葉惠芬編,《陳誠從政史料選集-臺灣省政府委員會會議記錄(上)》(臺北:國史館,2007年)。 40.石田浩著;石田浩文集編譯小組譯《臺灣經濟的結構與開展-臺灣適用「開發獨裁」理論嗎?》(臺北:稻鄉,2007)。 41.李永芳,《近代中國農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42.任育德,《中國國民黨與臺灣地方政治的發展(1949-1960)》(臺北:稻鄉,2008)。 43.歐素瑛編,《臺灣省參議會史料彙編:農林篇》(臺北:國史館,2009)。 44.宋敏等編著,《日本農業推廣體系的演變與現狀》(北京:中國農學出版社,2009)。 45.魏文享,《國民黨、農民與農會 近代中國農會組織研究(1924-194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6.安後暐,《美援與臺灣職業教育(1950-1956)》(臺北:國史館,2010)。 47.黃仁姿,《國民黨政權與地方菁英 1950年代的農會改組》(臺北:國史館,2011)。 48.劉清榕編,《四健文選》(臺北:中華民國四健協會,2011)。 49.歐素瑛,《傳承與創新 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五南,2012)。 50.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經省教育廳、農林廳合作發行,《四健會指導員手冊》(不詳)。 51.台灣省農林廳編印,《四健會指導員手冊》(不祥)。 52.YHI-Min Ho“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aiwan 1903-1960”,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1966。
四、論文 1.毛育剛,〈臺灣農場面積問題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7:4(1970年12月),頁31。 2.蔡慧玉,〈一九三0年代臺灣基層行政的空間結構〉,《臺灣史研究》5:2(2000年4月),頁76。 3.歐素瑛,〈戰後初期在臺日人之遣返〉,《國史館學術集刊》3(2003年9月),頁222。 4.王泰升,〈多源而多元的台灣法:外來法的在地化〉,《當代》220(2005年12月),頁10-27。 5.李力庸,〈戰爭與糧食:太平洋戰爭前後臺灣的米穀統制(1939-1945)〉,《兩岸發展史》2(2006年12月),頁135。 6.李力庸,〈走出實驗室-抗戰時期農產促進委員會的農業推廣事業〉,《兩岸發展史》6(2008年12月),頁36-37。 7.林寶安,〈農會改進:戰後初期臺灣農會的建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1(2009年3月),頁143-188。 8.王堂凱、蔡偉皇、方尚仁、顏辰鳳,〈水稻疫病蟲害監測、共同防治及其展望〉,《農業試驗所特刊》138(2009年7月),頁14。 9.蔡承豪,〈「軍刀農政」下的臺灣稻作技術改革與地方因應〉。《臺灣學研究》8(2009.12),頁83-118。 10.黃仁姿、薛化元,〈戰後臺灣菁英的連續與斷裂:以農會菁英為例(1945-1953)〉,《臺灣史研究》18:3(2011年9月),頁93-140。
五、碩博士論文 1.林瑛琪,〈臺灣戰後的合作事業(1945-1949)〉(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1998)。 2.黃崇期,〈光復後台灣米價長期分析與變動(1945-1996)〉(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3.蔡承豪,〈天工開物-臺灣稻作技術變遷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4.林杰民,〈從美國到臺灣:四建會的移植與國際農業交流工作(1951-1965)〉(臺北:輔仁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六、口述歷史 1.曾獻緯訪談、紀錄,〈林春炎先生訪談紀錄〉,2012年10月11日於林春炎先生家中,未刊稿。 2.曾獻緯訪談、紀錄,〈林天生先生訪談紀錄〉,2013月1月2日於陳春炎先生家中,未刊稿。 3.曾獻緯訪談、紀錄〈李三貴先生訪談紀錄〉,2013年1月2日於張崑忠先生家中,未刊稿。 4.曾獻緯訪談、紀錄,〈張崑忠先生訪談紀錄〉,2013年1月2日於張崑忠先生家中,未刊稿。 5.曾獻緯訪談、紀錄,〈曾達坤訪談紀錄〉,2013年2月11日於曾達坤先生家中,未刊稿。 6.曾獻緯訪談、紀錄,〈陳春炎先生訪談紀錄〉,2013月2月28日於陳春炎先生家中,未刊稿。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9158001 101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158001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001101.pdf | 4946Kb | Adobe PDF2 | 966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