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01021      Online Users : 7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6164


    Title: 台灣課程研究趨勢---原理、模式、系統觀取向與方法(II)
    Other Titles: Curriculum Research Trend in Taiwan---Rationale, Model, Systems Perspective and Method (II-IV)
    Authors: 黃譯瑩
    Contributors: 國立政治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Keywords: 系統方法;系統觀;課程研究;趨勢
    Curriculum Research;History;Systems Perspective;Systems Method;Trend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2-11-30 10:44:27 (UTC+8)
    Abstract: 「台灣課程研究趨勢:原理、模式、系統觀取向與方法」乃一趨勢研究,是一方法學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同時本身也是一新興議題。本研究源於以下背景與問題意識:(1)台灣探究課程需求與條件的基礎已然穩固,正是思考台灣課程研究未來又會往哪裡去之際,但趨勢研究數量不多;(2)史與趨勢兩者之間其研究取向與方法如何關連、對趨勢的研究發現如何以史的研究發現為基礎,似乎均尚未在各自的探究中被關注,亟待進一步的論證與實踐;(3)目前趨勢研究領域,針對其方法學的理論基礎與架構邏輯,似乎還未來得及深入地論證,以前述具有實證分析取向的研究方法為例,研究議題的數量與內容為何能或如何反映該領域之研究趨勢就是一個論證基礎尚待補充的問題;(4)其他更為根本的問題如:趨勢存在的前提與原理、研究趨勢的目的、內涵、方法學、研究史與研究趨勢在取向、方法、結果上的異同等亦尚待論證或深化。實際上從邏輯面來看,趨勢研究的成立其前提必須是研究對象乃一能動態發展的整體,換言之,趨勢研究的對象必須是一個表現在空間上具有區別於外部其它事物與內部個別組成成分的整體型態、整體特徵與整體邊界、表現在時間上具有獨特的整體目的、整體存續與演化過程的動態系統。是以,若以系統觀取向與方法探析課程研究趨勢,不僅具學術研究上的創新性、也有理論上的必要性,對於趨勢研究根本問題與論證,應可從中得到重要的回應與補充。是故,有鑑於:(a)趨勢研究尚待深化其論證基礎之學術必要性,(b)探析台灣課程研究趨勢時機成熟但尚待積極開拓之迫切性,(c)以系統觀取向與方法(有別於目前趨勢研究法旨趣)探析並建構台灣課程研究趨勢模式在理論上與時機上之重要性,(d)趨勢研究需啟動另一個論證、省思與行動空間之創新性,本研究旨在:(1)論證一般趨勢研究、「課程研究」趨勢研究之原理、內涵、研究法;(2)應用系統觀取向與方法探析台灣課程研究系統之組成、核心與結構、內外部主要關係網絡、生命週期;(3)透過系統觀取向與方法建構台灣課程研究趨勢模式、描繪台灣課程研究系統之成形、成長、轉折、發展傾向的輪廓與關鍵。為期四年的體系中要探究的研究問題主要包括:【第一年】(1)趨勢其成立前提與存在原理為何?(2)趨勢研究的目的為何?其內涵(可回答的問題)包含哪些?(3)趨勢研究法的種類及其原理為何?(4)研究史與研究趨勢在取向、方法、結果上有何異同?(5)以「課程研究」為對象時,一般趨勢研究法如何轉化或應用?(6)以系統觀取向與方法探析一研究系統之發展傾向並建構其趨勢模式的原理為何?其重點、流程為何?【第二年】(7)台灣課程研究系統其成核作用的可能因素與關係脈絡為何?(8)台灣課程研究系統其成核先驅的思維、作為、發展傾向為何?(9)成核先驅及其關係脈絡對台灣課程研究系統的影響與程度如何?【第三年】(10)教育部與國科會兩系統其重心的思維、作為、發展傾向為何?(11)教育部與國科會兩系統與台灣課程研究系統交換物質信息能量的脈絡為何?(12)教育部與國科會兩系統對台灣課程研究系統的可能影響為何?【第四年】(13)在透過前三年研究資料與分析所建構的趨勢模式中,台灣課程研究系統其主要組成、內外部主要關係網絡為何?(14)在此模式中,台灣課程研究系統的生命週期如何?(15)在此模式中,台灣課程研究系統其趨勢(發展傾向)可能性為何?一個有機體的發展傾向受其自身的mind/behavior以及外部幾個與之互動密切的系統所影響,有機體的mind/behavior是所有組成之間交互作用後所湧現的整體性,然而,相較於周邊,作為系統核心的重要組成又會是影響或反映此系統之mind/behavior的最主要關鍵。課程研究系統其基本組成為課程研究者、課程研究文本,課程研究系統的mind/behavior是所有課程研究者與課程研究文本交互作用後所湧現的整體性,其核心是由若干重要研究者所組成,其互動密切的外部系統一為教育部、一為國科會---研究經費挹注之主要來源。是以,本研究應在具備理論論證的基礎上,從探析課程研究系統其核心、以及互動密切之外部系統及其核心開始,也就是:探析核心學者與重要他者的生命史及其與課程研究之間的關係,最後,再進入以相關軟體分析統整量化與質性資料、建構趨勢模式的階段。【第一年】研究主要任務在探析一般趨勢研究理論,以便作為論證以課程研究為對象的趨勢研究之基礎,特別在趨勢研究方法學上,深入討論目前較為少見的系統觀取向與方法。【第二年】研究主要任務是探究台灣課程研究系統成核之源起,核心由數位重要學者及其研究文本連動而成,焦點在其生命史及其與課程研究之間的關係。依此,【第三年】研究主要任務是探究與台灣課程研究系統互動密切之外部系統,主要是教育部與國科會,且以此二系統中與課程研究相關之政策領導/決策者為對象,焦點在其生命史及其與課程研究之間的關係。【第四年】研究主要任務是嘗試建構台灣課程研究系統趨勢模式,模式尺度是從系統成核開始,至本研究進行至第三年後的未來五至十五年(視前三年研究中所評估的台灣課程研究系統之生命週期如何而定,此模式預計推設下一個週期的發展趨勢)。研究工具除了主持人及研究生團隊之外,還有口述歷史採編者、基本統計描述、以及系統動態學統計軟體;研究資料包括:(1)針對理論雛形進行專家焦點團體座談之影音記錄與書面意見、專家審查之書面意見;(2)成核學者之自傳類文件、口述歷史訪談稿、專講稿、主持研究案、研究文本、其指導門生系譜、重要門生及研究案合作成員之訪談稿;(3)重要研究政策領導/決策者之口述歷史訪談稿、課程研究或課程改革政策文件等;(4)針對趨勢模式雛形以大專校院中持續以課程為對象研究者之問卷調查資料、專家焦點團體座談記錄等。關鍵詞:史、系統方法、系統觀、課程研究、趨勢註:【研究者回應第一年計畫之審查建議】經國科會peer review,指出本計畫對學術貢獻相當有潛力、本身也極具創新性,在肯定之餘建議計畫縮短為三年。研究者對於能獲得領域先進的鼓勵十分欣喜,對原研究架構的調整評估不敢輕忽;實際上,本計畫形成/發展之際,研究者也評估過是否以國科會補助過多年期研究的慣常型態(三年研究)來架構,然正是因為趨勢研究、系統觀在課程學領域中本身乃創新議題(並沒有很多現成的文獻)、正因各方對創新議題其原理論證/模式建立的高度期待、正因此計畫所蒐集的資料量很大/所要求的分析應更為細緻,是故,需要足夠的時間以能謹慎執行:例如,第一年對新興議題之理論論證與建構過程中對研究資料的分析能否更精微,攸關理論建構的方向與品質,所謂專家焦點座談與專家審查所得結果,均將再以量化及質性方法進一步處理(見下方說明),且需設計為兩階段以便分析資料中後設的部分。第二年以至少與要求個案研究一樣深入的原則,對於五位核心學者探究其生命與早期以至今日課程研究之間的關連,此實為相當於五部課程生命史,其量不輕。又例如,第三年探究課程研究系統之重要外部系統(重要他者),國科會與教育部兩大系統與課程研究系統之過去成形與未來發展如何相關,將從重要外部系統(核心)之思維與作為、三個系統之間的交換、除前述兩者外其他的重要他者與課程研究系統之間關連等焦點切入,亦不可稱不厚重。若真歷時前述過程,則建立第二年與第三年龐大研究資料的各種關連模式、將結果對照第一年所立理論(同時讓理論獲得修正)、應用系統動態軟體進行趨勢模擬等工作,就算以整個研究團隊的人力全心全力地投入,沒有完整的第四年恐怕不夠。是以,考慮再三後,在提出的此申請案,仍維持以四年進行此一創新研究的原架構,期上述考量與用心可以獲得理解與體諒。第一年研究計畫獲國科會補助正執行中,本次申請案的執行期間是指架構中的第二、三、四年共三年。
    Curriculum research in Taiwan has accumulated quite much energy especially since last ten years. It`s time for inquiring the trend of curriculum research in Taiwan. By now, there have been two studies dealing with Taiwan curriculum research trend. These two studies explain the trend by connecting the quantities of curriculum research text and the social-educational context. Although the findings are intriguing, some fundamentals and logics are still waiting for justifi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justify the logic of research trend and to probe curriculum research trend in Taiwan by the systems method from the systems perspective. The study lasts four years. The first-year project, with financial support from NSC, has been started. The objec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 is to know the heart of the Taiwan curriculum research system, composed by five kernel researchers, through its history of life and encountering with curriculum. The object of the third year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erative components of the curriculum research system`s partner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hrough their stories on research policy decision or facilitation. The fourth year aims to construct the Taiwan curriculum research trend model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e first three years meta-analyzed by the systems dynamic software. Life history interview texts, important research texts, survey results, and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documents are collected.
    Relation: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9708~ 9807
    研究經費:473仟元
    Data Type: report
    Appears in Collections:[師資培育中心] 國科會研究計畫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reportCANK7L8O.pdf680KbAdobe PDF291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