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411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49923      Online Users : 9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119


    Title: 從《皇 訓子十誡》談一貫道的修行實踐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I-Kuan Tao basic on《Ten commandments of Huang Mu teaching the sons》
    Authors: 王延平
    Contributors: 謝世維
    Hsieh, Shu Wei
    王延平
    Keywords: 一貫道
    無生老母
    修行觀
    宗教實踐
    寶光崇正
    I-Kuan Tao
    Wu-Sheng-Lao-Mu
    Concept of practice
    Religious practices
    Bao-Guang-Chong-Zheng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2-10-24 16:36:41 (UTC+8)
    Abstract:   一貫道已成當代的顯學,雖其學術研究成果尚不豐富,但其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卻相當活躍,而信徒人數也佔臺灣人口相當高的比率。其在臺灣的發展,從早年政府、社會各方的打壓,而至登記為合法宗教並向海外傳播,至今在國內外蓬勃發展,秉持的是什麼樣的修行觀?宗教實踐的內涵為何?兩者的關聯性如何?這些都是本論文要探討的問題。
      本論文採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田野調查與問卷調查。先從《皇 訓子十誡》訓文本中提出一貫道的修行觀,並從中歸納一貫道信仰的核心價值為無生老 的概念,由此概念才能推展出其他的修行觀。再從田野調查中觀察一貫道的宗教實踐,分為宗教儀式、個人修辦與社會公益三類。最後則以問卷調查分析的方式來探討修行觀與宗教實踐的關聯性,從寶光崇正道場中對特定族群做不分年齡、性別、學歷的抽樣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宗教實踐確實和修行觀有所關聯,而影響最多的選項為「行功了愿」的修行觀,這也和研究觀察的發現相符,但其內在的觀念仍是無生老 。
    Reference: 一.學位論文
    蔡中駿,〈一貫道禮儀實踐研究──以發一崇德組為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論,1999)。
    楊弘任,〈另類社會運動:一貫道的聖凡兼修渡人成全〉,(清華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李紀勳,〈宇宙觀、儀式與宗教變遷-兼論一貫道興毅南興「道務整合」〉,(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5)。
    林浴沂,〈一貫道天命道統傳承的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陳信成,〈一貫道的末劫救贖觀初探〉,(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1999)。
    黃意靜,〈一貫道回文訓文研究──以 〈行契天道為合人性〉為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蕭玉敏,〈一貫道浩然浩德組開壇訓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07)。
    王勝民,〈一貫道基礎忠恕在台之探討〉,(玄奘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慧娟,〈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學生道團之研究--以台北學界伙食團與宣教關係為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2003)。
    陳鑫湟,〈一貫道人才培訓對參與學員的影響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2005)。
    林美雲,〈民間信仰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觀點轉化歷程之研究以一貫道信徒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2005)。
    簡慧玲,〈宗教性之階層分析研究以一貫道講師為例之初探研究〉,(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黃郁雯,〈臨終處境的信仰與希望--以一貫道道親臨終陪伴經驗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琦瑄,〈論《維摩詰經》之入世精神-以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為說明〉,(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0。
    二.期刊論文
    丁乙,〈一貫道發展論:劫波之後從台灣走向世界〉,《中國評論》,151(北京,2010.07),頁42-48。
    丁仁傑,〈在啟示中看見經典:以一貫道的經典運用為例與原教旨主義概念相對話〉《台灣社會學》,14期(2007),頁1-49。
    王見川,〈臺灣一貫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37:2(1999.06),頁103-129。
    王見川,〈臺灣齋教研究:先天道的源流--兼論其與一貫道的關係〉,《思與言》,32:3(1994.09),頁1-31。
    王仁玲,〈解讀一貫道的信仰-一貫道何以在六十年間迅速成長至遍傳世界七十多國〉,《新使者》,28(1995),頁68-71。
    宋光宇,〈一貫道、李老、我--調查一貫道三十年的回顧和一些想法〉,《臺灣宗教研究通訊》5(2003.03),頁73-98。
    宋光宇,〈一貫道在臺灣的發展及策略探討〉,《信仰、儀式與社會》,(中央民族學研究所,2003),頁509-545。
    宋光宇、宋光定,〈一貫道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救災工作實錄〉,《臺灣文獻》,51:3(2000.09),頁81-122。
    何穎怡/胡遜,〈細說一貫道〉,《綜合月刊》,145(1980.12),頁198-220。
    林榮澤,〈戰後大陸來臺宗教的在地化與全球化--以一貫道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7:3(2009.03),頁2-47。
    林榮澤,〈一貫道「飛鸞釋經」模式之探討:以《百孝經聖訓》為例〉《臺灣宗教研究》,7:2(台北,2008.12),頁1-35
    林永安,〈淺論一貫道的社教功能--以「神威道場」為例〉,《臺灣源流》,44(2008.09),頁132-141。
    林本炫,〈解讀台灣的宗教復興現象 一貫道:一貫道在台灣的發展解讀〉,《新使者》,27(1995),頁14-17。
    陳彬,〈羅德尼.斯達克的宗教市場理論評述〉,《大慶師範學院學報》,5(2009)。  
    陳信成,〈從一貫道賑災看宗教交談的可能性〉,《臺灣宗教學會通訊》,4(2000.01),頁82-85。
    陳美華,〈另類典範:當代台灣比丘尼的社會實踐〉,《佛學研究中心學報》,7(台北,2002.07),頁295-340。
    楊惠南,〈我所知道的一貫道〉,《聯合月刊》,7(1982.02),頁43-49。
    張培新,〈宗教倫理的社會實踐:兩個宗教組織的個案考察〉,第一屆提升職業倫理與職業道德教育研討會,(2004.11)。
    黃博仁,〈一貫道初探〉,《區域人文社會學報 》,8(台北,2005.8),頁127-158。
    郭承天,〈宗教容忍:政治哲學與神學的對話〉,《人文與社會科學集刊》,17:1(台北,2005.03),頁125-157。
    謝世維,〈從近代西方宗教理論的觀點看六朝道教經典的幾種建構模式〉,《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7:1(台北, 2010.06),頁87-128。
    鍾雲鶯,〈一貫道詮釋儒家經典之關鍵性觀念的考察〉,《臺灣宗教研究》4:1(台北,2005.06),頁37-71。
    鍾雲鶯,〈一貫道內部流通之儒家經典注疏本介紹〉,《鵝湖》,32:2(台北,2006.08),頁55-63。
    鍾雲鶯,〈論一貫道《學庸淺言新註》的注疏意義〉,《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1(台北,2006.6),頁163-187。
    鍾雲鶯,〈本與非本-論一貫道解讀儒家經典的思考模式〉,《世界宗教學刊》,9(台北,2007.1),頁113-151。
    鍾雲鶯,〈論一貫道本與非本的解經模式-從《論語》的幾則解釋談起〉,《世界宗教學刊》,8(台北,2006.12),頁39-69。
    魏常海,〈人間佛教對不同宗教的理念〉,《宗教的和平與衝突-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大學宗教研究學術論文集》,(2005.12),頁81-90。
    釋見曄,〈佛教理念與實踐的另一種對話型態——以香光尼僧團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為例〉,(台北:宗教傳統與社會實踐中型研討會,1999.3)。
    三.出版書
    Emile Durkheim (涂爾幹)著/芮傳明、趙學元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圖書,1992)。
    Max Weber (馬克斯‧韋伯)著/簡惠美譯,《宗教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
    Ninian Smart (尼尼安.斯馬特)著/許列民等譯,《劍橋世界宗教》(台北:商周出版,2004)。
    David K.Jordan(焦大衛)/Daniel L.Overmyer(歐大年)合著/周育民譯,《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
    Ranjit Kumar(庫瑪爾.蘭吉特)著/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2000)。 
    Yang,C.K.(楊慶堃)/范麗珠等譯,《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概要》(台南,靝巨書局,2002)。
    王雲五主編,《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中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王瑞珍,《第三隻眼看一貫道》(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0)。
    宋光宇,《天道鈎沉:一貫道調察報告》(台北,元祐出版社,1983)。
    宋光宇,《天道傳燈:一貫道與現代社會》(台北:王啟明出版社,1996)。
    李世瑜,《寶卷論集》(台北:蘭臺出版社,2007)。 
    孚中編著,《一貫道歷史》(台北:正一善書出版社,1997)。
    林本炫,《台灣的政教衝突》(台北:稻香出版社,1998)。
    林萬傳,《先天大道系統研究》(台南:靝巨書局,1985)。   
    林榮澤,《一貫道歷史-大陸之部》(台北:明德出版社,2007)。 
    林榮澤,《一貫道藏.聖典之部》(台北:一貫道義理編輯院.天書訓文研究中心,2010)。
    林榮澤,《一貫道藏.史傳之部-1師尊張天然傳》(台北:一貫道義理編輯院.天書訓文研究中心,2009)。
    林榮澤,《一貫道藏.義理之部-1道義入門》(台北:一貫道義理編輯院.天書訓文研究中心,2010)。
    孟穎集註,《新編四書心德-孟子》(台南:靝巨書局,1992)。
    活佛師尊,《一貫道疑問解答》(台中:崇正寶宮出版社)。
    活佛師尊,《性理題釋》(台南:靝巨書局)。
    濟公活佛慈訓,《佛規諭錄淺注》(台中:崇正基金會,2006)。
    吳惠巧,《臺灣宗教社會觀察》(台北:大元書局,2005)。
    馬西沙韓秉芳,《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陳支平主編,《一統多元化的宗教徐闡釋:閩台銀間信仰論叢》(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張家麟,《當代臺灣宗教發展》(台北:蘭臺出版社,2009)。
    張志剛,《宗教學是什麼》(香港:天地圖書,2003)。
    張志剛,《走向神聖-現代宗教學的問題與方法》(台北:世博出版社,2006)。
    楊流昌,《天道傳奇-一貫道在臺灣的傳播與影響》(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
    連鳳良編註,《皇 訓子十誡淺註》(台北:正一善書出版社,2000)。
    陸仲偉,《一貫道內幕》(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高師寧,《新興宗教初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秦寶琦晏樂斌,《地下神秘王國一貫道的興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郭明義,《一貫道的修持觀》(台北:正一出版社,1993)。
    聖嚴法師,《印度佛教史》(台北:法鼓文化,2006)。
    黎志添,《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 
    鄭志明,《無生老母信仰溯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鄭志明,《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
    簡惠美,《韋伯論中國-《中國的宗教》初探》(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8)。
    蘇鳴東,《天道概論》(高雄,1983)。
    《一貫道臺灣樞紐-陳公文祥紀念集》(台中:崇正出版社,2002)。
    《北海老人五書》(台北:正一善書出版社,1986)。
    《學庸論語》(台中:中華經典研究學會,2011)。
    《萬法歸宗》(台中:崇正出版社,2010)。
    四.外文著作
    Philip,Clart.(柯若樸)”Sects, Cults, and Popular Religion: Aspects of Religious Change in Post-War Taiwan.” British Columbia Asian Review ,9 (Winter 1995/1996),pp.120-163.
    C. N. Tay, "Kuan yin: The Cult of Half Asian" History of Religions ,16 (1976) ,PP.147-176.
    Lu, Yunfeng(盧云峰),”Chinese traditional sects in modern society : a case study of Yiguan Dao”,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Soo, Khin Wah(蘇慶華)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Yiguan Dao Fayi Chongde Sub-branch in Singapore, Malaysia and Thailand”,in Philip Clart and Paul Crowe (eds.), The People and the Dao: New 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 in honour of Daniel L. Overmyer (Sankt Augustin: Institut Monumenta Serica, 2009), pp. 109-12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7156006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560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600601.pdf2493KbAdobe PDF21016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