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17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92/144379 (79%)
造訪人次 : 51223723      線上人數 : 9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51700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700


    題名: 台灣民營製造業的發展(1946-1955)──以國民黨當局與台籍資本之互動為中心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private manufacturing, 1946-1955
    作者: 許志成
    Kou, Zi Sing
    貢獻者: 薛化元
    Hsueh, Hua Yuan
    許志成
    Kou, Zi Sing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製造業
    日產標售
    民營化
    產業發展
    Private Enterprise
    Manufacturing
    Japaness Property to Sell by Tender
    Privatiz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1-10-14 14:39:51 (UTC+8)
    摘要:   戰後台灣經濟快速的發展,主要得力於民營製造業的高速成長。來台接收的官員陳儀,延續日治時期的專賣政策,將煙、酒、樟腦、度量衡與火柴繼續專賣。儘管在中國已廢除專賣制度,但在台灣仍舊繼續實行,限縮民營製造業發展的空間。
      1945年10月全台民營製造業家數有10,300家,至1946年底家數減少39.6%,台灣人歷經二二八事件的抗暴,中國國民黨政府撤換陳儀,至1947年底家數成長45.6%,是民營製造業發展最黑暗的時期。大量日資企業被收編成官營事業,官股中的台股股權不是遭到漠視,不然就是遭到國家機構的侵權;台日合資企業則被清算標售,以排除台灣人在製造業的發展,陳儀當局則將標售日產美其名為扶植民營企業的發展;新設立的大公企業則受到當局百般的刁難與阻撓,標售的日資企業相當有限,發展情況則因經營者而各有差異。
      日本人在台灣苦心殖民經營50年,其所創造的財富則難以算計,遣返時每人只換得若干小行李,身上只准攜帶1千元的現金歸向日本,其在台領取的退職慰勞金、臨時賞與金與解散津貼無法攜回日本,巨額的財富則轉移到台灣人手中,不然就是在台灣社會消費掉。陳儀當局下令回存千圓券禁止流通一年,實則凍結台灣人的流動資產。回存銀行變成抵押品,當局規定給付年息2%,借款則需支付年息2.5%,從中剝削台灣人的財富。解凍後因通貨膨脹價值已減少一半,勤樸的台灣人將此資金投資創業,表現成為1947年製造業家數的突然增加。
      二二八事件後,中國國民黨當局逐漸改善對台灣的經濟政策,但中國國共內戰爆發,不當的貨幣與匯率政策,使民營製造業的經營環境遭致摧毀,工廠不是倒閉、半停工,不然就是易手。直到幣制改革,切斷台灣與中國的匯兌關係,中斷台灣的中國的貿易依賴關係,擴增對日本與美國的貿易關係,民營製造業才獲得重生的契機。官業則只願將經營不善的企業標售民營,民間申請經營的官業則因實施土地改革而被迫中止。官方依法不應該經營製糖的輕工業,但卻收編成官營事業;理應經營煉鐵的重工業,但反而要標售與出租給民間經營。台灣糖業公司的民股呈請撥一砂糖廠民營,財經官僚則以「不論可開工者,或不能開工者,一律不能出讓」,國民黨的官營政策是否代表公共利益,則不禁令人感到懷疑!
      中國國民黨當局實行的民營製造業政策,幾乎都是在應付當時的問題,並沒有一套有計畫的經濟政策。當局實施的補助與貸款政策、收購工礦業產品與工業配合供應軍事需求的政策,都是些短期性與臨時性的政策,實際發揮的功效有限。相反的,美援對穩定台灣通貨膨脹貢獻良多,只是外來統治的政權並未善盡將資源做合理分配,限制使用本地花生、芝麻等植物性的榨油業設廠,嚴重扭曲榨油業的發展。美援軍事資源,亦因當局未能有效推行軍工政策,使建設廳推行的民營工業配合軍需小組毫無成效可言,徒使民營業者大失所望。
      美援貸款民營製造業,部份亦是四年經濟計畫的一部份。一般工業貸款又分中型民營工業貸款與小型民營工業貸款。工業計畫貸款從1951年開始,小型民營工業貸款則從1954年開始,中型民營工業貸款則從1960年才開始。綜合民營工業計畫與小型民營工業貸款觀察,就貸款家數分析,平均每年受貸家數約76.9家,全國民營製造業只有將近1%左右的工廠得到美援的貸款。貸款以1955年的1億8千餘萬最多,1953年約1千萬最少。美援貸款除1952年由新竹玻璃一家大型企業獨佔該業全部及較多的貸款外,其餘各大小型製造業幾乎都是或多或少得到部分貸款,獲貸企業並未呈現出「幾乎完全吸收該產業的美援貸款」的現象。1954年以前可說是由少數業別,尤其是紡織業與非金屬製造業獲得較多的貸款;1954年以後各業則是獲得多寡不一的貸款,美援貸款民營製造業並未集中於某一產業類別。
      當局因土地改革而開放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與台灣農林四間公司民營。1953年經濟部重估四間公司的資產,將資本額提高7-10倍;股票若根據1952年的市價重估,水泥、紙業、工礦與農林分別被高估4.32、3.33、3.7與3倍。而這被高估的佔數,也約略接近於1954年3月發行至當年6月,其盤價僅維持在面額的20%至30%之間。當局將四間公司股票做為補償地價,實際上並非有意要扶植民營企業的發展,故民營化後的產值並未增加。當局從中剝削小地主的利益,以做為補償統治機關財政赤字的一種手段。
    參考文獻: 一、台灣出版品
    (一)參考工具書
    章子惠,《台灣時人誌》,台北市:國光出版社,1947年3月。
    台灣商工經濟新報社編,《台灣商工經濟大鑑》,台北市:台灣商工經濟新報社,1947年。
    中國實業出版社編輯委員會編,《自由中國實業名人傳》,台北市:中國實業出版社,1953年。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編,《台灣省民營工廠名冊》上冊,台北市:台灣省政府建設廳,1953年8月。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編,《台灣省民營工廠名冊》下冊,台北市:台灣省政府建設廳,1953年8月。
    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史辭典──人物部分》,台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1985年。
    許雪姬總策劃,《台灣歷史辭典》,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二輯,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89年。
    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十三輯,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5年。
    胡健國、賴淑卿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三十二輯,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8年。
    張炎憲主編,《二二八事件辭典》,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8年。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Ⅰ(1945-1965)》,台北縣新店市:業強出版社,1993年。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ht/
    郡延豐主編,《雙解日漢辭林》,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二)統計書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年12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台灣省統計要覽》,第2期,1946年12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台灣省統計要覽》,第3期,1947年3月。
    台灣省政府統計處編,《台灣省統計要覽》,第4&5期副刊,1947年9月。
    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主計處編,《工礦統計年報》,台北市: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4月1日。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台灣農業年報》,南投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1951年11月。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台灣農業年報》,南投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1961年12月。
    經濟部編,《經濟統計年報》,台北市:經濟部,1955年9月。
    台灣省工商業普查執行小組編,《中華民國四十三年台灣省工商業普查總報告》,台北市:台灣省工商業普查執行小組,1956年5月。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編,《台灣省統計要覽》,第16期,1956年9月。
    台灣省工商業普查執行小組編,《中華民國台灣省第二次工商業普查總報告》,台北市:台灣省工商業普查執行小組,1962年12月。
    經濟部、中央銀行合編,《中華民國台灣生產統計月報》,第69期,1963年3月。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五十四年年報》,台北市: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6年。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編,《台灣省統計提要》,南投市:台灣省政府主計處,1971年。
    (三)政府檔案及出版品
    1、虛擬檔案資料庫
    台灣省諮議會建置,「省諮議會檔案資料庫」。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Catalog/List.jsp?CID=19287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建置,「省級機關檔案」。http://163.29.208.18/ds2/004/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建置,「省政府委員會議議案」。http://163.29.208.18/ds2/005/
    近史所檔案館建置,「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檔案」、「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檔案」與「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檔案」。http://archives.sinica.edu.tw/main/search.html
    2、實體出版品
    台灣省工業研究所技術室編,《台灣省經濟調查初稿》,台北市:台灣省工業研究所,1946年5月5日。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台北市: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6年5月。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九次大會特輯》,台北市: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50年6月。
    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十次大會特輯》,台北市:台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51年。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接收委員會編,《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軍事接收總報告》上冊,台北市:正氣出版社,1946年6月20日。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台灣現況參考資料》,台北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8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外國記者團眼中之臺灣》,台北市:宣傳委員會圖書發行所,1946年10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編,《台灣省民意機關之建立》,台北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1946年11月。
    台灣省貿易局編,《一年來之台灣貿易局》,台北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11月。
    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編,《台灣省日產處理法令彙編》第一輯,台北市: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1946年9月。
    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編,《台灣省日產處理法令彙編》第二輯,台北市: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1947年4月。
    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編,《台灣省日產處理法令彙編》第三輯,台北市: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1948年3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編,《台灣一年來之財政》,台北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12月。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台灣糖業概況》,台北市: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1946年12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作報告》,台北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7年。
    陳儀,《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度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作報告》,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47年4月。
    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經濟技正室,《台灣省經濟調查報告》,台北市: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1947年5月。
    台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編,《台灣省日僑遣送紀實》,台北市:台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1947年5月。
    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編,《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實錄》,台北市: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5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職員通訊錄》,台北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1947年5月12日。
    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編,《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結束總報告》,台北市: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1947年6月30日。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編,《台灣建設行政概況》,台北市:台灣省政府建設廳,1947年12月。
    金開英,《台灣之石油工業》,出版地不詳:資源委員會中國石油有限公司,1948年10月。
    台灣省政府編,《台灣省政府施政報告書》,台北市:台灣省政府,1948年12月。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編,《台灣民營企業概況》,台北市:台灣省政府建設廳,1949年。
    台灣省政府秘書處人事室合編,《機構調整概況》,台北市:台灣省政府秘書處,1949年。
    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台灣省幣制改革》,台北市: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出版年不詳。
    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台灣之茶》,台北市:台灣銀行,1949年9月。
    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主計處編,《工礦統計年報》,台北市: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4月。
    周開慶編,《經濟問題資料彙編》,台北市:經濟部,1951年。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之樟腦》,台北市:台灣銀行,1952年。
    台灣省建設廳編,《台灣的民營工業》,台北市:台灣省建設廳,1952年。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編,《台灣建設概況》,台北市:台灣省政府建設廳,1954年。
    財政部鹽務總局中國鹽政實錄編纂委員會,《中國鹽政實錄》第5輯,台北市:財政部鹽務總局,1954年。
    行政院主計處編,《台灣之國民生產與國民所得》,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1955年6月。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編,《十年來接受美援單位的成長》,台北市: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61年9月。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台灣省戶籍統計要覽》,南投市:台灣省政府民政廳,1963年。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美援貸款概況》,台北市: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年。
    葉萬安,《二十年來之台灣經濟》,台北市:台灣銀行,1967年。
    《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處理日本投降文件彙編》下卷,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69年。
    經濟部,《中華民國第一期台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台北市:經濟部,1971年。
    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編,《台灣工業發展之研究》,台北市: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1977年。
    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編纂委員會,《中國鹽政實錄》,台北市:經濟部,1987年。
    行政院主計處編,《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1987年第10次修訂。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彙編》上冊,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0年。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彙編》下冊,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0年。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2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五)》,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六)》,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
    魏永竹、李宣鋒主編,《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王仲孚總撰,《沙鹿鎮志》,台中縣沙鹿鎮:沙鹿鎮公所,1994年。
    薛月順編,《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一)》,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6年。
    薛月順編,《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二)》,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8年。
    薛月順編,《台灣省貿易局史料彙編》,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1年。
    吳若予撰/檔案管理局編,《二二八事件與公營事業──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台北市:檔案管理局,2007年。
    謝培屏,《戰後遣送旅外華僑回國史料彙編》1--德國‧土耳其‧義大利‧日本篇,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7年。
    薛化元計畫,《台灣貿易史》,台北市: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08年。
    歐素瑛編,《台灣省參議會史料彙編》日產篇1,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9年。
    3、政府公報
    台灣省政府建置,「台灣省政府公報網際網路查詢系統」。http://gaz.ncl.edu.tw/browse.jsp?jid=79002356
    國家圖書館建置,「政府公報資訊網--台灣省政府公報」。http://gaz.ncl.edu.tw/browse.jsp?jid=79002356
    《總督府公報》
    《立法院公報》
    (四)圖書
    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年。
    Raper, Arthur. F.(雷柏爾)、全漢昇、陳紹馨,《台灣之城市與工業》,台北市:美國國外業務總署駐華共同安全分署、國立台灣大學,1954年。
    Raper, Arthur. F.(雷柏爾)、全漢昇、陳紹馨,《台灣城市與工業地區調查之觀感撮要暨改進蒭議(初稿)》,台北市:美國國外業務總署駐華共同安全分署、國立台灣大學,1954年2月。
    中國工程師學會編,《台灣工業復興史》,台北市:中國工程師學會,1958年。
    尹仲容,《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53年。
    尹仲容,《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三編,台北市:美援運用委員會,1962年。
    尹仲容,《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續編,台北市:美援運用委員會,1960年。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
    王作榮,《台灣再出發的覺醒──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王作榮,《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8年。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9年。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市:王泰升,1997年。
    王曉波編,《二二八真相》,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王曉波編,《陳儀與二二八事件》,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
    台灣罐頭年鑑編纂委員會編,《台灣罐頭年鑑》,台北市:台灣區罐頭食品工業同業公會,1980年。
    自由中國工商業概覽編輯委員會編,《自由中國工商業概覽》,台北市:大地出版社,1955年。
    作者不詳,《陳公洽與台灣》,[出版地不詳]:南瀛出版社,1947年8月5日印刷,8月20日出版。
    吳若予,《戰後台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92年。
    吳興鏞,《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台1949年》,台北市:時英出版社,2007年。
    李國鼎,《台灣民營工業的成長》,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61年。
    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
    李筱峰,《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增訂版,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年。
    李筱峰,《解讀二二八》,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林木順編,《台灣二月革命(1948年2月28日)》,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0年。
    林炳炎,《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台北市:林炳炎,2004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6年。
    武冠雄,《台灣貿易發展經驗》,台北市:智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翁嘉禧,《二二八事件與台灣經濟發展》,台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翁嘉禧,《台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1945-1947)》,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袁穎生,《台灣光復前貨幣史述》,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袁穎生,《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張良澤、張瑞雄、陳碧奎編,《高座海軍工廠台灣少年工寫真帖》,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7年。
    張宗漢,《光復前台灣之工業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張炎憲主編,《王添灯紀念輯》,台北市: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年。
    張炎憲等執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台北市: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年。
    張騰發,《台灣經濟研究導論》,台北市:台灣經濟月刊社,1953年。
    陳思宇,《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1949-1953)──以公營事業為中心的探討》,台北市:政大歷史系,2002年。
    陳榮富編著,《六十年來台灣之金融與貿易》,台北市:三省書店,1956年1月。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
    隅谷三喜男、劉進慶、凃照彥著,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譯,《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台北市:人間出版社,2003年。
    黃昭堂著,洪金珠譯,《台灣‧爆發力的秘密》,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黃登忠,《台灣五年來物價變動之統計分析》,台北市: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52年。
    經濟建設出版社編,《躍進中的台灣生產事業》,台北市:經濟建設出版社,1956年7月10日。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
    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95年。
    澄社,《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
    潘志奇,《光復初期台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潘鋕甲,《民營企業的發展》,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中市:新化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鄧善章,《台灣人口問題--人口膨脹的危機及其消解途徑》,台中市:鄧善章,1964年9月。
    鄧超,《論我國經濟發展與工業升級》,台北市: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1年。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謝國興,《台南幫--一個台灣本土企業集團的興起》,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嚴演存,《早年之台灣》,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1年再版。
    凃照彥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市:人間出版社,2008年。
    1、史料選集
    張瑞成編,《光復台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年。
    陳興唐主編,《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台北市:人間出版社,1992年。
    蘇瑤崇主編,《最後的台灣總督府--1944~1946年終戰資料集》,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蘇瑤崇主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台活動資料集》,台北市:台北二二八紀念館,2006年。
    蘇瑤崇主編,《台灣終戰事務處理資料集》,台北市: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2、日記、傳記、年譜、口述歷史
    王永慶,《生根‧深耕》,台北市:王永慶,1993年。
    王作榮,《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風雨延平出清流》,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4年。
    吳修齊,《吳修齊自傳》,台北市: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吳新榮著,張良澤編,《吳新榮日記全集》8,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
    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陳怡如整理,《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李國鼎談台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沈雲龍編著,《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台北市: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年。
    汪彝定,《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台北市: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阮美姝,《幽暗角落的泣聲--尋訪二二八散落的遺族》,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2年。
    周宏濤口述/汪士淳撰寫,《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訪問,吳美慧、吳俊瑩紀錄,《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紀錄》,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徐淵濤,《為李登輝卸妝》,台北市:方言實業有限公司,2000年。
    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濟》,台北縣新店市:卓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台北市: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採訪記錄,《基隆雨港二二八》,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年。
    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採訪記錄,《台北南港二二八》,台北市: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許雪姬訪問,官曼莉、林世青、蔡說麗紀錄,《民營唐榮公司相關人物訪問紀錄--1940-1962》,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記錄,《柯台山先生訪問紀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
    許雪姬訪問/王美雪紀錄,《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陳芳明編,《蔣渭川和他的時代》,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6年。
    陳紹英,《一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手記》,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黃金島,《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4年。
    黃金島,《告別海南島中國集中營》,台北市:黃金島,1997年。
    黃進興,《半世紀的奮鬥--吳火獅先生口述傳記》,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市: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67年。
    義容集團編輯小組,《台灣前輩企業家--何義傳略》,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
    雷震著/傅正主編,《第一個十年》(三),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蔣永敬、李雲漢、許師慎編,《楊亮功先生年譜》,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
    謝國興,《亦儒亦商亦風流:陳逢源(一八九三─一九八二)》,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塩見俊二著,財團法人日本文教基金會譯,《秘錄‧終戰前後的台灣》,台北市:文英堂出版社,2001年。
    3、文集、文學作品
    吳新榮著,張良澤編,《吳新榮全集卷3‧此時此地》,台北市: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吳濁流,《無花菓》,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8年。
    彭瑞金編,《鍾理和集》,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1年。
    蘇新,《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巫永福,《巫永福全集》,台北市: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葉榮鐘,《葉榮鐘早年文集》,台中市:晨星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五)期刊
    1、《台灣銀行季刊》
    貿易局,〈台灣光復後之貿易設施〉,《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1期,1947年6月,頁213-215。
    善後救濟分署,〈台灣光復後之善後救濟〉,《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1期,1947年6月,頁226-228。
    本室,〈台灣光復後之經濟日誌(自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起至三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1期,1947年6月,頁229-244。
    華南商業銀行,〈華南商業銀行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2期,1947年9月,頁124-126。
    本室調查科,〈長官公署時期之台灣經濟〉,《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2期,1947年9月,頁149-189。
    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玻璃分公司,〈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玻璃分公司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3期,1947年12月,頁117-129。
    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印刷紙業分公司,〈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印刷紙業分公司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3期,1947年12月,頁140-143。
    本室,〈台灣經濟日誌(自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至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3期,1947年12月,頁158-162。
    本室,〈台灣經濟日誌(自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十六日至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台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4期,1948年3月,頁176-180。
    本室,〈幣制改革在台灣〉,《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1期,1948年9月,頁99-110。
    所屬各分公司,〈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1期,1948年9月,頁111-137。
    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茶業分公司,〈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茶業分公司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1期,1948年9月,頁126-131。
    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畜產分公司,〈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畜產分公司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1期,1948年9月,頁132-137。
    查復生,〈台灣之煤〉,《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57-70。
    台灣省物資調節委員會,〈台灣省政府成立以來之物資調節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132-135。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灣省政府成立以來之菸酒公賣概況〉,《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135-144。
    潘志奇,〈民國三十七年之台灣經濟〉,《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3期,1949年2月,頁1-34。
    吳耀輝,〈民國三十七年之台灣金融〉,《台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3期,1949年2月,頁35-53。
    本室,〈台灣經濟日誌(自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台灣銀行季刊》,第3卷第2期,1950年3月,頁230-238。
    本室,〈台灣經濟日誌(自民國三九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三○日)〉,《台灣銀行季刊》,第3卷第4期,1950年10月),頁171-180。
    本室,〈台灣經濟日誌(自民國3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台灣銀行季刊》,第4卷第1期,1951年3月,頁247-261。
    江文苑,〈台灣之民營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4卷第2期,1951年6月,頁170-207。
    本室,〈台灣經濟日誌(自民國40年4月1日至6月30日)〉,《台灣銀行季刊》,第4卷第3期,1951年9月,頁174-183。
    黃東之,〈台灣之紡織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5卷第3期,1952年12月,頁81-96。
    黃東之,〈台灣之棉紡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7卷第1期,1954年12月,頁1-33。
    周憲文,〈日據時代台灣之專賣事業〉,《台灣銀行季刊》,第9卷第1期,1957年6月,頁11-32。
    李伯年、金宏淵,〈台灣之製茶事業〉,《台灣銀行季刊》,第9卷第1期,1957年6月,頁61-95。
    林景明,〈台灣鳳梨罐頭工業改進之經過〉,《台灣銀行季刊》,第13卷第1期,1962年3月,頁94-131。
    林邦充,〈台灣棉紡織工業發展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20卷第2期,1969年6月,頁76-125。
    張茂修,〈台灣紡織工業之發展〉,《台灣銀行季刊》,第33卷第4期,1982年12月,頁30-46。
    張慕林,〈台灣罐頭工業之鐵皮供應及空罐製造〉,《台灣銀行季刊》,第6卷第4期,1954年6月,頁115-124。
    陳佳文,〈台灣地區菸酒專賣政策及專賣制度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39卷第3期,1988年9月,頁310-355。
    2、《台灣經濟月刊》
    翼雲,〈發刊詞〉,《台灣經濟月刊》,第1卷第1期,1948年4月10日,無頁碼。
    凌晨,〈台中縣民營工廠訪問記〉,《台灣經濟月刊》,第1卷第1期,1948年4月10日,頁19-20。
    〈經濟部價配民營工廠日本賠償第一批工具機種類數量總表〉,《台灣經濟月刊》,第1卷第1期(1948年4月10日),頁25。
    張騰發,〈輔導本省民營企業應有的認識〉,《台灣經濟月刊》,第1卷第2期,1948年5月15日,頁3-4。
    本社資料室,〈縣市營企業陸續開放民營〉,《台灣經濟月刊》,第1卷第3期,1948年6月15日,頁30-32。
    士炎,〈民營企業貸款的運用〉,《台灣經濟月刊》,第3卷第1期,1949年10月25日,頁7-8。
    何克剛,〈對收購民營工礦業產品之商榷〉,《台灣經濟月刊》,第4卷第3期,1950年10月15日,頁11+13。
    本刊輯,〈一月來台灣的經濟動態(自十月一日至十月卅一日)〉,《台灣經濟月刊》,第4卷第4期,1950年11月15日,頁21-22。
    〈政府對民營企業應有個交代〉,《台灣經濟月刊》,第5卷第1期,1951年4月10日,頁1。
    〈談標售公營事業〉,《台灣經濟月刊》,第5卷第3期,1951年8月10日,頁1。
    蔣雪維,〈台灣的民營金屬機械工業〉,《台灣經濟月刊》,第6卷第2期,1952年2月1日,頁16-20。
    垂青,〈物資局怎樣輔助民營企業〉,《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1期,1952年7月1日,頁19。
    存,〈本省可以投資的工業〉,《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1期,1952年7月1日,頁19-20。
    朱樹聲,〈為限田而開放公營事業〉,《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2期,1952年8月1日,頁5-6。
    張騰發,〈當前民營企業貸款問題〉,《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2期,1952年8月1日,頁7-8+28。
    建,〈管制進口上的漏洞〉,《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3期,1952年9月1日,頁17。
    M、S,〈放寬工廠設立的限制〉,《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4期,1952年11月1日,頁17-18。
    葉珍,〈工業保護辦法〉,《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4期,1952年10月1日,頁18。
    紀淑,〈欣聞汐止煉鐵場行即開爐〉,《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6期,1952年12月1日,頁20。
    東之,〈紡織業的十字街頭〉,《台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6期,1952年12月1日,頁21-22。
    何克剛,〈四十一年度政府輔導民營企業的檢討〉,《台灣經濟月刊》,第8卷第1期,1953年1月1日,頁52-53。
    乃,〈請速協助民營工業開拓外銷市場〉,《台灣經濟月刊》,第8卷第1期,1953年1月1日,頁67-68。
    朱立瑞,〈論民營生產事業統一管理〉,《台灣經濟月刊》,第9卷第1期,1953年7月1日,頁8-9+30。
    旭,〈民企貸款的正途〉,《台灣經濟月刊》,第9卷第3期,1953年9月1日,頁19。
    尹仲容,〈公營與民營問題之商榷〉,《台灣經濟月刊》,第10卷第5期,1954年5月1日,頁3-4。
    稼,〈分售民營各廠的輔導問題〉,《台灣經濟月刊》,第13卷第6期,1955年12月1日,頁11。
    香江,〈台灣的新興工業〉,《台灣經濟月刊》,第18卷第1期,1958年1月1日,頁70-72。
    3、其它期刊
    〈大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文化》,第1卷第2期,1946年11月1日,無頁碼。
    〈大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評論》,第1卷第3期,1946年9月1日,無頁碼。
    〈金融問題對策(一)──政治經濟研究會第二回討論會記錄〉,《政經報》,第1卷第3期,1945年11月25日,頁8-11。
    尹仲容,〈台灣經濟十年來的發展之檢討與展望〉,《國際經濟資料月刊》,第5卷第2期,1960年8月,頁1-10。
    王民寧,〈召開經濟警察座談會的意義〉,《台灣警察》,第3卷第5期,1947年8月1日,頁1。
    王作榮,〈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策略〉,《產與銷》,第5卷第5期,1973年5月20日,頁1-4。
    王作榮,〈台灣經濟發展之路〉,《中國經濟》,第164期,1964年5月10日,頁15-29。
    王紀平,〈中南紡織公司的克難創造〉,《紡織界》,第5期,1952年6月,頁18。
    王庸,〈論倒風對民營工商業之影響〉,《中國經濟》,第1期,1950年10月10日,頁31-32。
    司馬文光,〈嘉義紡織整染廠的飛越發展〉,《紡織界》,第5期,1952年6月,頁16-17。
    本刊資料室,〈經濟要聞日誌--卅九年十月份〉,《中國經濟》,第2期,1950年11月10日,頁97-99。
    本刊資料室,〈經濟要聞日誌--卅九年十一月份〉,《中國經濟》,第3期,1950年12月10日,頁116-119。
    本刊資料室,〈經濟要聞日誌--卅九年十二月份〉,《中國經濟》,第4期,1951年1月10日,頁137-140。
    本刊資料室,〈經濟要聞日誌--四十年一月份〉,《中國經濟》,第5期,1951年2月10日,頁91-96。
    本刊資料室,〈經濟要聞日誌--四十年十月份〉,《中國經濟》,第14期,1951年11月10日,頁97-100。
    朱開來,〈台灣工業發展之父:尹仲容死而未已(下)〉,《中外雜誌》,第42卷第4期=總248期,1987年10月,頁92-99。
    朱開來,〈台灣工業發展之父:尹仲容死而未已(上)〉,《中外雜誌》,第42卷第3期=總247期,1987年9月,頁49-55。
    江智浩,〈日治時期戰爭體制下的台灣經濟警察(1938-1945)〉,《警學叢刊》,第25卷第3期=總99期,1995年3月,頁87-116。
    江滿情,〈重慶國民政府火柴專賣中的官商關係--以中國火柴原料廠特種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4期,2005年11月,頁131-149。
    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工業委員會編,〈主要進出口貨物量值〉,《自由中國之工業》,第4卷第4期,1955年10月20日,頁68-73。
    西北社北平分社,〈實有難於忍耐之點--該省旅平同鄉會招待記者談話〉,《新台灣》,創刊號,1946年2月15日,頁11。
    何思瞇,〈日據時代台灣專賣事業初探〉,《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21期,1989年7月,頁297-335。
    何思瞇,〈抗戰時期專賣事業史料選輯〉,《國史館館刊》,第10期,1991年6月,頁571-580。
    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0期,2006年12月,頁129-159。
    呂鳳章,〈台灣人造纖維工業的現況與展望〉,《中國經濟》,第82期,1957年7月10日,頁3-5。
    李國鼎,〈台灣民營工業的成長〉,《國際經濟資料月刊》,第3卷第6期,1959年12月,頁1-17。
    李肇雲,〈三十年來台灣對大陸貿易之分析〉,《財政經濟月刊》,第1卷第2期,1951年1月1日,頁33-48。
    周鐵,〈台幣匯率如何制定〉,《政經報》,第2卷第4期,1946年3月25日,頁4。
    房進贊、邱鴻章,〈台灣玻璃工業現況〉,《台灣建設月報》,第1卷第8期,1951年6月25日,頁32-35。
    東之,〈進步中的台灣紡織工業〉,《台灣建設月報》,第1卷第1期,1950年11月15日,頁30-32。
    東之,〈台灣棉紡織工業的發展及其前途〉,《台灣建設月報》,第1卷第9期,1951年7月25日,頁35-41。
    林孝庭,〈一九五○─一九五一年間美國海軍柯克上將在台活動秘辛〉,《傳記文學》,第94卷第4期,2009年4月1日,頁17-34。
    林希美,〈論出售公營事業之移轉經營及股票之流通與保值〉,《中國經濟》,第36期,1953年9月10月,頁7-9+3。
    林憲口述‧戴國煇訪問,〈丘念台與2‧28前後〉,《人間》,第18期,1987年4月5日,頁68-74。
    社論,〈一個亟待解決的土地問題〉,《自由中國》,第16卷第5期=總第176期,1957年3月1日,頁4。
    胡允恭,〈陳儀在浙江準備反蔣紀實〉,《傳記文學》,第52卷第1期=總308期,1988年1月1日,頁18-20。
    胡兆煇,〈台灣的民營工業及其輔導〉,《台灣建設月報》,第1卷第1期,1950年11月15日,頁19-21。
    徐世榮,〈被操弄的農戶「戶類」──以台灣土地改革為例〉,《台灣史學雜誌》,第4期,2008年6月,頁25-44。
    徐世榮、蕭新煌,〈台灣土地改革再審視:一個「內因說」的嘗試〉,《台灣史研究》,第8卷第1期,2001年10月,頁89-124。
    高淑媛,〈政策與產業──以宜蘭製酒公司在日本統治期之發展為例〉,《宜蘭文獻雜誌》,第77&78期,2006年12月,頁94-123。
    張果為,〈從限外發行談到通貨數量與物價的「相關」〉,《財政經濟月刊》,第1卷第1期,1950年12月1日,頁17-33。
    張奮前,〈台灣人口之比較研究〉,《台灣文獻》,第12卷第4期,1961年12月,頁41-94。
    張奮前,〈台灣專賣事業之演進〉,《台灣文獻》,第12卷第3期,1961年9月,頁19-45。
    許介鱗,〈「東亞援助日本」抑「日本帶動東亞」?〉,《政治科學論叢》,第1期,1990年3月,頁167-186。
    許雪姬訪問/吳美慧紀錄,〈蔡西坤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第5期,1994年6月30日,頁161-193。
    許賢瑤,〈王添灯的台灣茶業經營事蹟〉,《台北文獻》,直字第139期,2002年3月25日,頁244。
    陸燕雲,〈發展台灣棉紡織工業的正確性及其現況之調查〉,《中國經濟》,第18期,1952年3月10日,頁57-62。
    陳尚文,〈本省工業生產與軍需配合問題〉,《台灣建設月報》,第1卷第1期,1950年11月15日,頁3-4。
    陳式銳,〈台灣棉布問題面面觀〉,《自由中國》,第7卷第1期=總第64期,1952年7月1日,頁9-13。
    陳亮州,〈日產接收所遺棄的角落──日本留台債務初探〉,《台灣史學雜誌》,第4期,2008年6月,頁3-24。
    陳美妃訪問,曾士榮、林玉茹紀錄,〈王水柳訪問紀錄〉,《口述歷史》,第4期,1993年2月1日,頁127-130。
    陳純瑩,〈戰後台灣經濟警察之研究(1947-1960)〉,《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2006年3月,頁151-182。
    陳逢源,〈台灣工業重建的根本問題〉,《台灣評論》,第1卷第3期,1946年9月1日,頁16-18。
    陳逸松,〈保持治安必須振興產業〉,《政經報》,第2卷第3期,1946年2月10日,頁3-4。
    陳逸松,〈國營乎民營乎〉,《政經報》,第1卷第5號,1945年12月25日,頁3-4。
    陳慈玉,〈斷裂與連續:戰時到戰後初期台灣重要軍需工業的變遷〉,《兩岸發展史研究》,第7期,2009年6月,頁145-189。
    陳遜章口述‧張炎憲、曾秋美訪問‧曾秋美記錄,〈陳遜章先生訪問記錄〉,《台灣史料研究》,第14期,1999年12月,頁161-181。
    陳儀,〈論經濟警察--在經濟警察座談會上講〉,《台灣警察》,第2卷第8&9期,1947年2月20日,頁2。
    陳儀講/趙彥鵬記,〈台灣──三民主義的實驗區〉,《台灣省訓練團團刊》,第2卷第4期,1946年10月15日,頁241-243。
    陳盤谷口述‧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訪問‧胡慧玲記錄,〈永不止息的等待──陳炘遺屬訪問錄〉,《台灣史料研究》,第12期,1998年11月,頁159-171。
    曾慶良,〈精明幹練的張騰發--經濟家亦是好主筆〉,《中原》,第41期,1967年7月15日,頁19。
    湯熙勇,〈日治到戰後初期台民參與軍務之經驗及其影響〉(上),《台北文獻》,直字第137號,2001年9月,頁151-185。
    開昌國、朱德本,〈台灣生產指數之編製說明──並概述台灣生產趨勢〉,《財政經濟月刊》,第1卷第9期,1951年8月1日,頁58-62。
    黃秀政訪問,黃麗芳紀錄,〈顏德國先生訪談紀錄〉,《二二八會訊》,2005年8月秋季號,頁17。
    黃東之,〈台灣紡織工業現況及其發展方向〉,《中國經濟》,第82期,1957年7月10日,頁6-11。
    黃紹恆,〈日治初期(1895-1911)台灣鹽專賣政策的形成過程〉,《經濟論文叢刊》,第26卷第1期,1998年3月,頁91-124。
    黃富三訪問,曾雅慧紀錄,〈鄧進益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第4期,1993年2月1日,頁91-97。
    楊尚霖,〈張騰發先生生平事略〉,《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第14期,2000年2月12日,頁20-22。
    鄔志陶,〈三年來台省幣制之回顧及其展望〉,《中國經濟》,第21期,1952年6月10日,頁4-8。
    鄔志陶,〈限外發行與幣制改革〉,《中國經濟》,第7期,1951年4月10日,頁32-35。
    劉士永,〈陳儀的經濟思想及其政策〉,《台灣風物》,第40卷第2期,1990年6月,頁55-88。
    劉志偉、柯志明,〈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台灣史研究》,第9卷第1期,2002年6月,頁107-180。
    劉紹唐編,〈民國人物小傳(七十八)〉,《傳記文學》,第38卷第3期,1981年3月1日,頁142-148。
    蔣夢麟,〈台灣三七五減租成功因素及限田政策實施後的幾個問題〉,《土地改革》,第2卷第12期,1952年8月21日,頁4-6。
    鄭林寬,〈經濟緊急措施方案研究--以匯率政策為中心〉,《台灣月刊》,第6期,1947年4月10日,頁57-62。
    鄭慶桂,〈從台灣經濟動向說到經濟警察當前之業務〉,《台灣警察》,第3卷第3期,1947年6月15日,頁34-37。
    蕭明治,〈從專賣事業地圖談日治時期台灣之專賣〉,《台灣文獻》,別冊4,2003年3月,頁12-14。
    賴澤涵,〈陳儀在閩、台的施政措施〉,《中國論壇》,第31卷第5期=總365期,1991年2月1日,頁27-35。
    鮑雨林,〈台灣公營企業與民營企業之總檢討〉,《中國經濟》,第1期,1950年10月10月,頁27-30。
    戴西君、張家銘,〈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之研究──企業社會學的剖析〉,《經社法制論叢》,第3期,1989年1月,頁151-170。
    薛月順,〈陳儀主政下「台灣省貿易局」的興衰(1945-1947)〉,《國史館學術集刊》,第6期,2005年9月,頁193-223。
    謝國興,〈1949年前後來台的上海商人〉,《台灣史研究》,第15卷第1期,2008年3月,頁131-172。
    嚴演存,〈土地改革與生管會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三年之台灣〉,《傳記文學》,第52卷第3期=總第310期,1988年3月1日,頁77-79。
    嚴演存,〈從工業起步到經濟起飛──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年之台灣經濟〉,《傳記文學》,第52卷第4期=總311期,1988年4月1日,頁97-102。
    嚴演存,〈接收台灣工礦事業回憶〉,《傳記文學》,第51卷第2期=總303期,1987年8月1日,頁113-120。
    蘇新,〈政經日誌〉,《政經報》,第1卷第3號,1945年11月25日,頁22-23。
    (六)論文集
    何鳳嬌,〈由光復初期土地發還的申請看日本對台灣的土地掠奪〉,收錄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十七,台北縣新店市: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95年,頁33-66。
    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收錄薛月順編,《台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7年,頁639-661。
    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收錄梁國樹編,《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教授專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頁141-182。
    呂紹理,〈「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博覽會」之研究〉,收錄周惠民主編,《北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0年,頁325-356。
    李國鼎,〈台灣民營工業的成長〉,收錄杜文田主編,《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頁13-48。
    林鐘雄,〈1940年代的台灣經濟〉,收錄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頁39-50。
    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收錄雲超誠編,《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頁101-129。
    翁成受,〈論台灣經濟發展的原因與條件〉,收錄陳孔立編,《台灣研究十年》,台北市: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頁131-152。
    許松根、吳明蕙,〈台灣工業化指標之初探:1952-1987〉,收錄中國經濟學會編,《中國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台北市:中國經濟學會,1990年12月16日,頁467-523。
    許雪姬,〈二二八事件中的林獻堂〉,收錄胡健國主編,《20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2年,頁989-1061。
    許雪姬,〈唐榮鐵工廠之研究(一九四○~一九四[五]五)〉,收錄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2輯,高雄市: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5年10月,頁155-199。
    許雪姬,〈戰後台灣民營鋼鐵業的發展與限制,1945-1960〉,收錄陳永發編,《兩岸分途--冷戰初期的政經發展》,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頁293-337。
    陳君愷,〈穿透歷史的迷霧──王添灯的思想、立場及其評價問題〉,收錄胡健國主編,《20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2年,頁1063-1106。
    陳翠蓮,〈「大中國」與「小台灣」的經濟矛盾──以資源委員會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資源爭奪為例〉,收錄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頁51-77。
    黃富三,〈台灣近代經濟發展史的分期及其特徵〉,收錄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近代史‧經濟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頁1-17。
    葉淑貞、劉素芬,〈工業的發展〉,收錄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近代史‧經濟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頁199-310。
    劉素芬,〈民國四十年代政府經濟政策與民營企業:唐榮鐵工廠改為公營之政策背景〉,收錄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2輯,高雄市: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5年10月,頁201-229。
    劉鳳翰,〈抗戰勝利前後日本侵華軍隊的分析與研究:1945年7月~10月〉,收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第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頁793-839。
    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台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探討〉,收錄何智霖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0年,頁261-284。
    (七)碩博士學位論文
    陳亮州研究/戴寶村指導,《戰後台灣日產的接收與處理》,桃園縣中壢市: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1998年。
    張怡敏研究/林英彥、黃紹恆指導,《日治時代台灣地主資本累積之研究──以霧峰林澄堂系為個案》,台北市: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班,2001年。
    陳麗珠研究/陳華、張炎憲指導,《從台銀與美援資金分配探討公民營事業之發展(1945-1965)》,新竹市: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2001年。
    孟祥瀚研究/李國祁指導,《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政府遷台初期經濟的發展》,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2001年。
    李紀幸研究/蔡錦堂指導,《台灣火柴史之研究》,台北縣淡水鎮: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2002年。
    許惠姍研究/薛化元指導,《進口替代時期台灣的棉紡織政策(1949-1958)》,台北市: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
    高淑媛研究/梁華璜指導,《台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台灣工業與政策分析》,台南市:成功大學歷史硏究所碩士班,2003年。
    李怡萱研究/陳慈玉指導,《台灣棉紡織業政策之研究(1949-1953)》,台北市: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2004年。
    顏清梅研究/黃秀政指導,《戰後初期台灣專賣政策的延續與變革(1945-1953)》,台中市: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2008年。
    (八)報紙
    1、《民報》
    〈營救在日台胞!數萬男女徬徨路頭,飢寒交迫狀極悲慘〉,《民報》,第18號,1945年10月27日,第2版。
    〈沒有飯吃,沒有衣穿--陳曾兩君脫走談〉,《民報》,第18號,1945年10月27日,第2版。
    〈樟腦無從採取,樟樹殆被砍盡,業者希望保護樟樹〉,《民報》,第22號,1945年10月31日,第1版。
    社論,〈專賣事業須繼續,大企業應歸國營--以期節制資本減少稅捐〉,《民報》,第24號,1945年11月2日,第1版。
    〈妨礙金融之日銀券,省政府核定處理方法--違反者豫以沒收,宜速存貯各銀行〉,《民報》,第30號,1945年11月8日,第1版。
    〈台幣大券(千圓)回收,已達貳億餘圓--影響浮動購買力不少,尚有繼續回收之可能〉,《民報》,第45號,1945年11月23日,第2版。
    本報,〈大券「千圓」特別存款,為抵押借充生活費--每月限三百圓以內,總數不得超過半額〉,《民報》,第64號,1945年12月12日,第2版。
    〈本省‧中央間,匯兌率暫行核定--台幣一圓對法幣卅元,對民間則尚未欲施行〉,《民報》,第67號,1945年12月15日,第1版。
    〈高價的廢紙--未收千圓大券四百萬圓〉,《民報》,第68號,1945年12月16日,第2版。
    台灣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增股招募啟事〉,《民報》,第73號,1945年12月21日,第2版。
    〈夏月號‧日護航艦,亦載我台胞入港--林少將親赴基津照料,本省警備司令部公表〉,《民報》,第76號,1945年12月24日,第1版。
    〈在馬尼剌台胞,失踪與死亡者頗多--吳湘子女士談〉,《民報》,第76號,1945年12月24日,第1版。
    〈又有六百同胞歸台--日夏號由菲律賓運回〉,《民報》,第77號,1945年12月25日,第1版。
    〈首次遣返日俘,夏月號昨日出港--此後亦將陸續遣送〉,《民報》,第78號,1945年12月26日,第1版。
    台灣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啟事」,《民報》,第84號,1946年1月1日,第3版。
    〈抵押大券貸款,且勿欺騙學子--告借學費銀行不肯,這個責任誰人要負〉,《民報》,第88號,1946年1月6日,第2版。
    〈一人限換5百圓,留日台胞持歸大券措置--其餘者一例為特別存款〉,《民報》,第92號,1946年1月10日,第2版。
    社論,〈國營事業的辦法〉,《民報》,第106號,1946年1月24日,第1版。
    社論,〈檢討省營事業〉,《民報》,第114號,1946年2月1日,第1版。
    重慶三日廣播電,〈日人十八萬名希望撤回本國〉,《民報》,第119號,1946年2月6日,第1版。
    本市訊,〈大公企業創立總會〉,《民報》,第119號,1946年2月6日,第2版。
    于百溪,〈台灣省貿易局公告〉,第129號,1946年2月16日,第1版。
    本市訊,〈福州出身警官特務長,穿制服堂堂打劫--日人家宅頻遭其害,手銃威嚇是其慣技〉,《民報》,第139號,1946年2月16日,第2版。
    本市訊,〈稱為運動許準留台--向日人詐取款項--閩人黃某善用機會,天不許惡立即破獲〉,《民報》,第145號,1946年3月4日,第2版。
    本市訊,〈日僑遣送大告順利--關係委會工作冀臻萬全〉,《民報》,第151號,1946年3月10日,第2版。
    〈台銀外匯將開辦,法台幣折比難定〉,《民報》,第160號,1946年3月20日,第2版。
    本報訊,〈海南島台胞三萬人,進退維谷亟待營救--王同鄉會長來電呼籲〉,《民報》,第165號,1946年3月24日,第2版。
    〈省垣首次省參議選舉,順利裡黃朝琴王添灯決定當選--兩氏發表當選感想,誓為奮鬪建設本省〉,《民報》,第188號,1946年4月16日,第2版。
    〈復興台灣茶業,農林處茶業公司成立--葛敬應陳為禎任總副經理〉,《民報》,第189號,1946年4月17日,第2版。
    〈反對茶業公司,全省業者開大會〉,《民報》,第195號,1946年4月23日,第2版。
    中央社本市二五日訊,〈台北專賣分局--歐陽正宅繼任局長〉,《民報》,第198號,1946年4月26日,第2版。
    社論,〈糖業的國有民營問題〉,《民報》,第205號,1946年5月3日,第1版。
    社論,〈經濟建設的急務〉,《民報》,第206號,1946年5月4日,第1版。
    〈台灣信託公司開董事會議〉,《民報》,第210號,1946年5月8日,第2版。
    本報訊,〈台銀改組重新出發--本月廿日發行新幣,擬定張武為總經理〉,《民報》,第217號,1946年5月15日,第1版。
    本報訊,〈華南銀行昨開辦台滬間匯兌--匯率定出一對廿一〉,《民報》晨刊,第240號,1946年6月5日,第2版。
    社論,〈莫驅台胞入失業者群〉,《民報》晨刊,第288號,1946年7月1日,第1版。
    〈展望台〉,《民報》晨刊,第307號,1946年7月11日,第2版。
    本報訊,〈大千酒家被索一萬元--緝私變成敲詐機會〉,《民報》晨刊,第316號,1946年7月16日,第2版。
    中央社南京廿一日電,〈旅滬閩台六團體,赴京向中樞請願,改革制度禁發台幣〉,《民報》晨刊,第327號,1946年7月22日,第1版。
    本報訊,〈反對壓迫民業印刷業會,昨召開臨時大會--決議呈文陳情籲請省參議會〉,《民報》晨刊,第331號,1946年7月24日,第2版。
    本報訊,〈省農林處接日產--經營法決定,總數一百七十七單位〉,《民報》晚刊,第350號,1946年8月3日,第2版。
    中央社本市訊,〈優良者予以表揚,不良者依法處罰--閩台接收敵偽物資清查團,劉文島等一行五名昨抵台〉,《民報》晨刊,第352號,1946年8月4日,第2版。
    社論,〈對清查團的認識〉,《民報》晨刊,第357號,1946年8月7日,第1版。
    中央社本市十日訊,〈清查團準備完成,密告已達廿餘件〉,《民報》晨刊,第366號,1946年8月12日,第2版。
    本報訊,〈台銀開始省外匯兌,台法幣率一對四十--匯時須先行申請審核,嚴家淦昨正式宣佈〉,《民報》晨刊,第381號,1946年8月20日,第2版。
    本報訊,〈台幣□乃美匯改訂〉,《民報》晨刊,第381號,1946年8月20日,第2版。
    本報訊,〈台灣信託公司第四屆股東會〉,《民報》晨刊,第383號,1946年8月21日,第2版。
    社論,〈急救經濟破產之危機〉,《民報》晨刊,第391號,1946年8月25日,第1版。
    大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監察人聯席會,〈大公企業公司董監會啟事〉,《民報》晨刊,第391號,1946年8月25日,第2版。
    台灣銀行,〈台灣銀行公告〉,《民報》晨刊,第403號,1946年9月1日,第1版。
    中央社本市訊,〈日產委會首批標售,工廠廿三家--行政院核准後可投標〉,《民報》晨刊,第414號,1946年9月8日,第2版。
    本報訊,〈專賣貿易兩局局長,有舞弊請速予處分--收文計三百八十四件,清查團招待記者會〉,《民報》晨刊,第423號,1946年9月13日,第2版。
    中央社本市訊,〈陳長官函覆劉清查團長--專賣貿易兩局案,將予以分別辦理〉,《民報》晨刊,第425號,1946年9月14日,第2版。
    本報訊,〈清查團‧謝南光等--昨飛滬機場冠蓋雲集〉,《民報》晨刊,第427號,1946年9月15日,第2版。
    本報訊,〈台北地方法院定期開審--專賣貿易兩局舞弊案〉,《民報》晨刊,第427號,1946年9月15日,第2版。
    中央社本市訊,〈專貿兩局長停職--台北地院開始偵查案件〉,《民報》晨刊,第432號,1946年9月18日,第2版。
    中央社台北二日訊,〈第一批標售日產業,申請人俱極為踴躍〉,《民報》,第454號,1946年10月3日,第3版。
    本報訊,〈大公企業公司加強陣容〉,《民報》,第457號,1946年10月6日,第4版。
    本報訊,〈貿專兩局舞弊案--昨台北地方法院密審〉,《民報》,第464號,1946年10月13日,第3版。
    台灣銀行,〈台灣銀行公告〉,《民報》,第476號,1946年10月25日,第1版。
    本報訊,〈日產標售成績不佳--本年內可能達到一百零四單位,日產處理會何副主任談〉,《民報》,第481號,1946年10月30日,第3版。
    本報訊,〈台銀千元券--十二月七日凍結滿期,當局予以先解除凍結〉,《民報》,第482號,1946年10月31日,第4版。
    本報訊,〈鼓勵民營工礦--公署實施補助政策〉,《民報》,第484號,1946年11月2日,第4版。
    本報訊,〈省日產標委會,四日舉行標售投票〉,《民報》,第487號,1946年11月5日,第4版。
    本報訊,〈工礦處公告依期申請--民營工礦補助費〉,《民報》,第501號,1946年11月19日,第3版。
    本報訊,〈台幣兌換展緩一月--昨市參會決向當局建議〉,《民報》,第513號,1946年12月1日,第3版。
    社論,〈台灣一片護法聲〉,《民報》,第514號,1946年12月2日,第2版。
    台灣社本市訊,〈加工製造茶葉,應課徵物品稅〉,《民報》,第514號,1946年12月2日,第3版。
    社論,〈勿使人民發生迷惑〉,《民報》,第516號,1946年12月4日,第2版。
    本報訊,〈出口茶葉稽征稅,業者負擔不起--茶葉同業公會向當路[局]陳情〉,《民報》,第517號,1946年12月5日,第4版。
    本報訊,〈未兌換台幣--限明年一月十五日止,要申請登記兌換〉,《民報》,第523號,1946年12月11日,第4版。
    本報訊,〈未兌舊台幣登記--自本月十六日起至明年一月十五日止逾期無効〉,《民報》,第525號,1946年12月13日,第4版。
    中央社訊,〈工礦企業公司成立〉,《民報》,第545號,1947年1月4日,第3版。
    中央社訊,〈省專賣局成立四公司〉,《民報》,第545號,1947年1月4日,第3版。
    本報訊,〈公營事業系統化,省署特設委員會〉,第561號,1947年1月20日,第3版。
    中央社訊,〈留用日人九一八名--台日鴛鴦二七二對〉,《民報》,第563號,1947年1月22日,第3版。
    台灣社台北市訊,〈農林工礦兩總公司〉,《民報》,第584號,1947年2月14日,第3版。
    本報訊,〈投標日產--改為超過底價為得標〉,《民報》,第584號,1947年2月14日,第3版。
    本報訊,〈日產標售生弊害--合夥壟斷已有其例〉,《民報》,第591號,1947年2月21日,第3版。
    本報訊,〈華南商業銀行開創立股東大會〉,《民報》,第593號,1947年2月23日,第3版。
    2、《人民導報》
    社論,〈實施統制經濟以前〉,《人民導報》,第3號,1946年1月5日,第1版。
    社論,〈新台灣要創造新風氣〉,《人民導報》,第7號,1946年1月9日,第1版。
    社論,〈救濟失業!〉,《人民導報》,第15號,1946年1月17日,第1版。
    本報訊,〈調配工業原料器材--工礦處現正妥慎籌劃中,除水泥火藥外暫不配給〉,《人民導報》,第24號,1946年1月26日,第2版。
    社論,〈敵產處理問題〉,《人民導報》,第30號,1946年2月1日,第1版。
    本市訊,〈大公公司成立--成事與否關省民面子,股東決欲徹底支持〉,《人民導報》,第35號,1946年2月6日,第4版。
    社論,〈台灣日人礦廠處置問題〉,《人民導報》,第21號,1946年1月23日,第1版。
    李植泉,〈關於台幣兌換率問題(續)〉,《人民導報》,第31號,1946年2月2日,第4版。
    本報訊,〈日俘大量歸去,台胞少有回來〉,《人民導報》,第38號,1946年2月9日,第4版。
    台中訊,〈長官公署撥米二千包,在台中市平糶,米荒經市府積極解決中〉,《人民導報》,第46號,1946年2月17日,第4版。
    社論,〈台灣工業的接收與監理問題〉,《人民導報》,第50號,1946年2月21日,第1版。
    本報訊,〈昨開人壽保險大會,議決要案多起--擬請當局將壽險事業,移大公企業公司承辦〉,《人民導報》,第50號,1946年2月21日,第4版。
    台灣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啟事」,《人民導報》,第55號,1946年2月26日,第1版。
    高烟,〈專賣品亦有黑市價格〉,《人民導報》,第62號,1946年3月5日,第2版。
    本報訊,〈本省茶葉公會要求承辦接管茶業〉,《人民導報》,第115號,1946年4月28日,第2版。
    〈宋斐如啟事〉,《人民導報》,第126號,1946年5月9日,第1版。
    〈宋斐如啟事〉,《人民導報》,第128號,1946年5月11日,第2版。
    本市訊,〈王添灯氏就任分團主任〉,《人民導報》,第130號,1946年5月13日,第2版。
    社論,〈從速開放省外匯兌〉,《人民導報》,第149號,1946年6月1日,第1版。
    社論,〈說專賣〉,《人民導報》,第154號,1946年6月6日,第1版。
    本報訊,〈飢餓、病魔と戰ふ,海南島同胞を救へ!王開運氏慘狀を語る…〉,《人民導報》,第166號,1946年6月18日,第2版。
    本報訊,〈三十二項要求--處委會已向陳長官提求〉,《人民導報》,第426號,1947年3月8日,第2版。
    3、《台灣新生報》
    化人,〈關於留用日籍技術人員的商確〉,《台灣新生報》,第5號,1945年10月29日,第3版。
    〈台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公告〉,《台灣新生報》,第85號,1946年1月17日,第1版。
    本報訊,〈參觀日俘集中營--警備總部昨招待記者,王處長報告管理經過〉,《台灣新生報》,第88號,1946年1月20日,第2版。
    中央社6日本市訊,〈台灣貿易公司奉命改貿易局〉,《台灣新生報》,第106號,1946年2月7日,第2版。
    〈省參議員は斯く叫ぶ〉,《台灣新生報》,第187號,1946年4月29日,第4版。
    張騰發,〈論台灣建設〉,《台灣新生報》,第256號,1946年7月7日,第2版。
    〈省參議員は斯く叫ぶ〉,《台灣新生報》,第187號,1946年4月29日,第4版。
    台灣省專賣局,〈台灣省專賣局啟事〉,《台灣新生報》,第263號,1946年7月14日,第1版。
    本市訊,〈廢除石炭統銷--省內可自由買賣〉,《台灣新生報》,第282號,1946年8月2日,第5版。
    本市訊,〈食糖禁運昨日廢止,今後運出不受限制〉,《台灣新生報》,第286號,1946年8月6日,第5版。
    〈台灣省日產處理委員會標售日產企業公告〉,《台灣新生報》,第329號,1946年9月18日,第1版。
    本報訊,〈首次日產企業開標,標售工廠計十一單位〉,《台灣新生報》,第369號,1946年10月28日,第5版。
    〈台灣經建物產股份有限公司〉,《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5158018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801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801801.pdf5367KbAdobe PDF2107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