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201380      Online Users : 7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84


    Title: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的委託代理、產權結構與契約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and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of rights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urban renewal
    Authors: 卓輝華
    Cho, Hui Hua
    Contributors: 楊松齡
    卓輝華
    Cho, Hui Hua
    Keywords: 都市更新
    權利變換
    委託代理
    控制權
    剩餘索取權
    不完全契約
    Urban Renewal
    Rights Transformation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Control Right
    Residual Claim
    Incomplete Contracts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1-10-14 13:42:12 (UTC+8)
    Abstract: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運作過程中的土地權利人與實施者的關係,是現代經濟活動典型的專業分工委託代理關係。土地權利人與實施者基於都市更新法制下相關的權利義務契約,執行都市更新事業,由於訊息不對稱、目標不一致與風險偏好之差異,實施者基於機會主義的決策或行動,經常不利於土地權利人的利益,於是產生代理問題、增加代理成本,雙方無法產生高度互信的基礎,而成為都市更新延宕與成效不彰的主因。本論文從土地權利人與實施者之間,於都市更新條例機制下的互動契約中,探討分析雙方之委託代理關係,並從土地權利人的角度設計監督方式,以維護土地權利人的權益,促進都市更新事業之實施。

    當土地權利人與實施者,共同於一都市更新單元,組成生產團隊時,土地權利人初期擁有較強的提議與同意之控制權,隨著實施者握有超過都市更新法定之同意書門檻後,實施者掌握較強的執行控制權,土地權利人擁有較弱的監督控制權。又現行都市更新權利變換的價值分配,是實施者投入共同負擔費用,並以更新完成後之土地與建築物部分折價抵付,其餘土地及建築物則分配與原土地所有權人,因此土地權利人得到大部分的剩餘索取權。這樣的控制權與剩餘索取權分離狀態下,其權利變換價值分配模式,是否為適當的產權安排?對於都市更新參與人能否有所激勵?能否促進都市更新之推動效率?是本論文主要的探討分析重點。

    此外,同一更新單元之土地權利人與實施者,具有短期且為一次性合作的特性,依現行都市更新法律規範,交易雙方以簽訂同意書做為實施都市更新事業的關鍵契約,由於契約簽定後,交易雙方所投入的特殊投資比例不相同,因而普遍引起期初契約簽署的遲疑,甚而契約簽定後,仍有權利義務不明確之爭議。本論文透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思維,探討分析土地權利人與實施者的契約關係與特殊投資關係,並建議一個新的交易契約模式,以降低雙方之機會主義行為,進而希能促進都市更新事業之推動。
    In the process of rights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renew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owners and the implementers are the typical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in modern economic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related rights and obligations under the regulations of urban renewal, land owners and the implementers execute urban renewal busines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consistent goals, and risk preference, the decision-making and/or actions of implementers based on the opportunism, will often unfavorable to the benefits of land owners.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arises that increases agent cost. Both sides cannot generate the foundation of highly mutual trust, and thus creates the major reason of delaying and inefficiency for urban renewal.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of both land owners and the implementers from both sides with their interaction of contract under unban renewal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further from the land owners perspective to design ways of monitoring to protect rights and benefits of land owners,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renewal business.


    When the land owners and the implementers organize as a「Production Team」on a very urban renewal unit, the land owners initially hold stronger control rights on both proposing step and agreement step; along the implementers hold agreement letters exceeding the official threshold of urban renewal regulations, they will control better execution rights, and the landowners hold weaker surveillance control rights. The current value allocation of rights transformation for urban renewal employs common sharing of expenses with the implementers. After deducting the common sharing of the discounted price substitute payment of the land and buildings after the rights transformation, the remaining lands and buildings shall be allocated to the original landowners according to the rights value proportion before each piece of land rights was transformed. In so doing, the land owners obtain most of the residual claim. Under such separation of the control rights and the residual claim, whether the value allocation of the rights transformation is as suitable arrangement for property rights? Will it be the incentives to the urban renewal participants? Whether it will facilitat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renewal promotion? These ar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Land owners and the implementers with the same Renewal Unit retain a short-term and once-for-all cooperative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current Urban Renewal Act, both parties of the transaction by signing an agreement as the key contract of implementing urban renewal business. After signing up the contract, due to the different ratio of specific investment input by both sides of the transaction, the initial contract thus normally has been delaying or doubtfully signed. Even worse, after eventually signing the contract, there are still uncertain disputes o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Via the thought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Theory, 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and the specific investment relationship of land owners and the implementers, but also recommends a new transaction contract model to decrease the opportunism behaviors of both sides, and further more,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 of urban renewal business.
    Reference: 一、 專書
    何芳子、丁致成,2006,『2006日本都市再生密碼:都市更新的案例與制度』,台北: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復文圖書出版社。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都市更新魔法書』,台北: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張維迎,2003,『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學』,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都市更新作業手冊,2008年修訂版,台北:營建雜誌社。
    黃正義,1987,『都市更新論』再版,台北:台灣省都市研究研學會。
    黃健二,1985,『都市更新之研究』,台北:大佳出版社。
    顏愛靜,2001,『制度與經濟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邊泰明,2003,『土地使用規劃與財產權』,台北:詹氏書局。
    二、 期刊論文
    Ross, 1973,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 134-139.
    Sappington, D, 1991, “Incentives in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 45-66
    Segal, I, 1999, “Complexity and Renegotiation: a Foundation for Incomplete Contracts”, Journal of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57-82.
    Spence, A. M. and R. Zeckhauser, 1971, “Insurance, Information, and Individual A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 380-387.
    Steven N.S.Cheung, 1983,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XXVI.
    Tirole,J., 1986, “Procurement and Renegoti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2): 235-259.
    Tirole, J, 1999, “Incomplete Contracts: Where Do We Stand? ”, Econometrica, 67(4): 741-781.
    Williamson,O.E., 1971,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s.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61: 112-123.
    Williamson,O.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 Free Press.
    金家禾,1997,「運用民間力量於都市更新之研析」,『人與地雜誌』,160:22-27。
    陳廣武,2007,「不動產證券化用模式之研究—探討不動產開發之應用」,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Williamson,O.E., 2002,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s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Choice to Contrac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6(3): 171–195.
    七、 網站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都市更新E化平台(http://www.cpami.gov.tw/chinese/)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網站,專案及成果之都市更新推動成果。
    (http://www.uro.taipei.gov.tw/cgi-bin/)
    台北縣城鄉發展局,都市更新頁面。(http://www.planning.tpc.gov.tw/)
    八、 其他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七卷第四期委員會紀錄。
    翁樹陽,1998,「建立公私合作策略聯盟以推動都市再開發之探討--英國的發展經驗與啟示」,,『臺灣經濟雜誌』,256:48~55。
    張義權,2000,「都市更新權利辦換之估價」,『鑑定論壇』,3:15~18。
    郭曉蓉,1996,「民眾參與都市更新之開發及管理維護事業之研究--以新板橋車站特定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學聖、黃惠愉,2005,「都市更新公私合夥開發模式參與認之特性之研究」,『立德學報』,2(2):59~76。
    許戎聰,2000,「台北市都市更新課題與策略之探討-以開發商觀點」,『現代地政』,196:29-38。
    陳立夫,2005,「都市更新與土地徵收—都市更新條例第二十五條之一修正條文之闡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6(4):37-50。
    陳立夫,2006,「權利變換方式之都市更新與土地權利人之同意」,『台灣法學雜誌』,88期:155-161。
    陳立菁,2003,「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價值評定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2(1):68-76。
    陳美珍,2003,「都市更新以信託方式辦理芻議」,『建築經理季刊』,18:11~14。
    陳麗紅,1996,「英國市中心區再開發政策之探討—以推展觀光為策略」,『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3(1):43-71。
    曾旭正,1996,「建築師專業在當今的變遷—從當前建築專業的社會處境看社區建築」,『建築師』,262:90-93
    黃秋月,1982,「都市發展與再發展(更新)課題之探討—國外的都市更新與我國的課題」,『台灣土地金融季刊』, 19(1):51。
    楊松齡,2000,「以權利變換方式進行都市更新之評議」,『人與地雜誌』,203、204:41~47。
    麥怡安,2009,「我國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之研究─以實施者與土地權利人間權益分配問題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賴宗裕,2001,現行都市更新相關法規之評析,『人與地雜誌』,209:4-11。
    三、 會議論文
    丁致成,2005,「都市更新權利變換與權利估價關係之探討」,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中華民國土地估價學會、臺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台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7,「日本都市更新事業推動現況」,論文發表於〈第十八屆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建築研究組〉。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1999,「邁向21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大會實錄」,台北。
    卓輝華,2007,「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合理估價程序之探討」,中華民國土地估價學會舉辦研討會。
    卓輝華、潘俊和,2006,「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前後權利價值評定問題之探討---以九二一震災後集合住宅重建為例」,論文發表於〈中國地經濟學會與土地估價學會聯合年會暨研討會〉,中國地經濟學會與土地估價學會:台北。
    林佑璘,陳錦賜,2001,「以全面品質管理理念檢討台北市都市更新審議流程」,論文發表於〈第四屆青年環境共生論壇研討會〉。
    金家禾,1999,「權利變換制度之設計與作法」,論文發表於〈邁向21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大會實錄〉,內政部營建署、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台北。
    張立立,1999,「台北市舊市區再發展策略之檢討」,論文發表於〈海峽兩岸首屆公共事務與跨世紀發展研討會〉。
    黃大生,1994,「第三部門推動地區再發展之研究—以艋舺地區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隆盛,1999,「災後重建計畫政策探討」,論文發表於〈921災後城鄉重建政策研討會〉,中央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隆盛,1999,「邁向廿一世紀都市更新的趨勢」,論文發表於〈邁向21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台北。
    郭茂林,1999,「導入民間參與公有土地都市更新契機之探討—以台北市市民大道兩側公有土地為例」,論文發表於〈民間參與都市更新國際研討會〉。
    陳錦賜、廖石,1999,「台灣都市更新開發計畫方式之研究」論文發表於〈民間參與都市更新國際研討會〉。
    黃志弘、陳清芳,2000,「都市更新計畫中坵塊土地再開發財務評估機制」,論文發表於〈第一屆地政學術研討會〉。
    楊松齡,2006,「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之產權結構分析」,2006年兩岸四地土地學術研討會,中國地政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台北。
    楊英鴻、陳冠位、施鴻志,1999,「台灣地區私部門參與都市更新之探討」,論文發表於〈民間參與都市更新國際研討會〉。
    楊重信,1999,「九二一災後城鄉重建:基本考慮、目標與策略」,論文發表於〈921災後城鄉重建政策研討會〉,中央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劉小蘭、高平洲,2000,「容積獎勵對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論文發表於〈2000年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九屆年會〉。
    賴宗裕、詹士樑,2000,「辦理都市更新地區區位選擇之探討」,論文發表於〈2000國土規劃實務論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台南。
    黃國堅,1988,「以權利變換方式推行都市更新產權處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邊泰明,2001,「都市更新、交易成本與地價」,論文發表於〈第一屆台灣土地研究學術會議〉,國立臺北大學:台北。
    四、 碩博士論文
    王元城,2000,「不動產證券化應用於更新老舊集合住宅之可行性分析」,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
    王昌祺,2007,「台北市都市更新事業計畫之研究—以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A15街廓之開發過程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營建技術與管理專班碩士論文:新竹。
    王敏穎,1997,「邁向“美麗新世界”?!從都市更新容積獎勵辦法剖析都市更新問題」,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江麗玲,1990,「捷運場站聯合開發權利轉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何豐德,2003,「高雄市都市更新實施方向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
    吳志偉,2007,「台北市獎勵民間興辦都市更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吳秉蓁,2000,「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對開發時機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吳聖洪,2005,「台北市整建住宅更新改建對策研究─以南機場整宅(忠勤社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朝輝,2010,「都市更新權利變換產權登記機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婉鈺,2008,「住宅社區自辦更新參與機制之研究」,文化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鴻漢,2004,「以社區營造推動都市更新整建及維護機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沈靜悅,2006,「民間建築合建行為之研究–以賽局理論分析」,私立朝陽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周世璋,1987,「我國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兼論都市更新房地取得及處分之方式」,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工學組博士論文:台北。
    林史和,2006,「台北市整建住宅更新階段執行中面臨課題與建議探討─以水源路一期、水源路二、三期及吳興街二期整建住宅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佑璘,2003,「臺北市實施都市更新歷程及影響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育全,2006,「建構整合代理機制推動民間參與都市更新事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林欣蓉,2006,「運用徵收方式實施都市更新之研究—以私人興辦之都市更新事業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林美娟,2006,「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實施之研究---以台北市更新重建個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林啟達,2003,「我國都市更新權利變換中產權變換機制問題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隆洋,1980,「台北市數更新策略之硏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政治硏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博智,1984,「民間從事都市更新事業獎勵措施的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林惠華,2002,「公私協力機制運用於都市更新政策之硏究─士林夜市之個案模擬」,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熙弼,2004,「舊市中心區再開發推展觀光活動之研究—以北港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凃明隆,1978,「都市更新社會因素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洪任遠,2007,「都市更新與少數之權利人保護」,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洪貴源,2002,「社區住民自辦都市更新程序與權利變換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胡方瓊,1997,「運用公私合夥方式推動市中心再發展之研究—以台南市西門市場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胡英鵬,2000,「我國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制度改善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孫千智,2000,「市中心再發展理念與執行機制演變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孫思俐,1987,「應用權利變換方式以實施都市更新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黃瑞楨,1997,「房地產合建產權分配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孫維潔,1991,「台北市獎勵民間參與都市更新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徐敏健,2002,「建構我國都市更新暨投資信託法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袁如瑩,2000,「都市更新地區選定與處理方式之硏究─以台北縣三峽鎮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硏究所:台北。
    高筱慧,2001,「更新地區優先順序評估之硏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力仁,2003,「民間參與都市更新事業財務規劃與籌措方式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友怡,1999,「私部門辦理都市更新問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張谷光,2001,「都市更新地區建築投資財務可行性分析」,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張松源,2005,「台北市都市更新案執行問題與改善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北。
    張翊倩,2001,「多準則評估方法應用於都市更新土地開發方式評估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張靜如,2002,「都市更新衝突管理機制之研究─以台北縣板橋市民權段都市更新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聖偉,2004,「公私合夥參與都市更新開發財務風險評估模式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張聰明,1985,「窳陋地區更新優先次序之評選─以台北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硏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許時翰,2008,「以合作賽局理論探討都市更新權利變換方式利益分配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玉雯,1995,「以權利變換方式推動都市更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陳全勝,2004,「論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對房地產投資報酬率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段三小段709、717地號都市更新案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宇捷,2000,「都市更新事業中公私合作機制建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怡芳,1997,「不動產證券化運用於都市更新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陳威成,1997,「民間參與都市更新開發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區犁和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陳威綸,1999,「土地信託制度與都市更新投資信託制度之比較」,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少瑜,2006,「從公私部門角度探討容積獎勵機制之目標與效益-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
    吳彩珠,2002,「都市更新法制變遷之制度經濟分析」,『中國行政評論』,11(3):63-94。
    楊艾嘉,2004,「都市更新地區與周圍地區房價差異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楊伯耕,1984,「更新計畫中權利變換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重信,1970,「台灣更新之課題與政策」,臺灣省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硏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靜玟,2006,「以財務機制觀點評估市中心再發展政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楊璦禎,1999,「台北市都市產業用地再發展之研究--以工業用地變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葉家豪,2004,「都市更新財源籌措之風險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巿政暨環境規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趙文銘,2004,「論我國都市更新條例之法制及實務問題-以權利變換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劉嘉雯,2000,「公私合夥開發機制之研究─以市中心再開發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劉燕芬,2006,「不動產證券化條例應用於都市更新之運作模式與財務分析」,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潘俊和,2003,「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前權利價值評定問題與對策之研究---以九二一震災後集合住宅重建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中。
    李建佑,2004,「臺灣與日本都市更新權利變換方式之比較研究--以『等價值比例』及『等價交換』之變換方式為例」,『土地經濟年刊』,15:87~103。
    蔡伊聰,1996,「民間合作建築土地所有權人與建設公司權益分配比例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蔡孟芳,2005,「弱勢社區民眾參與都市更新的迷思─台北市林口社區水源路一期整建住宅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蔡金鐘,2005,「都市更新事業中公私合夥機制之建立:以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蔡剛霖,1974,「台灣都市更新問題之研究-著重萬大與華江計畫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蔡家欣,1997,「都市住宅社區更新區位選定評估方法之硏究」,東海大學建築硏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鄭正忠,1985,「居住環境意願之硏究─以臺北市「新北門」更新地區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硏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賴宗明,1999,「建築投資業參與都市更新事業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謝文娟,2004,「都市更新獎助誘因財務模擬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謝嘉展,2010,「台北市整建住宅更新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謝慶達,1984,「都市更新社區民眾參與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欽漢、歐政一,2000,「都市更新權利變換之研究」,『人與地』,196:4~16。
    鍾中信,2007,「從產權結構論都市更新之權利變換制度」,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北。
    鍾治平,1972,「台灣都市中心地區更新之硏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實業計劃硏究所工學門都市區域計劃組碩士論文:台北。
    鍾政恭,1995,「舊市區更新產權處理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韓莉雯,2007,「容積獎勵與建築高度限制對都市更新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在職專班營建技術與管理組碩士論文:新竹。
    顏宏叡,2005,「以土地信託實施都市更新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羅芳琪,2005,「都市更新及權利變換實施之研究-以九二一災區重建為例」,中國技術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蘇英瑋,1999,「民間參與都市更新災區重建-兼論容積獎勵之迷思」,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蘇維祺,1990,「應用合建方式推行都市更新之研究--以環河北路、昌吉街口東北側地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五、 研究報告
    林元興、楊松齡,1995,「權利變換實施辦法草案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報告。
    卓輝華,2000,「首創以權利變換方式應用於都市更新--震災重建權利變換價值評估之方法與應用」,『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26(10):134-135。
    林明鏘,1996,「都市更新法制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2004,「以信託方式辦理都市更新執行機制實質規劃方案」,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張金鶚,1990,舊市區坵塊合建之更新模式研究--台北市環河北路昌吉街口東北側地區更新研究計劃,台北市政府都市計劃處委託。
    張金鶚,1991,「台北市都市更新獎勵措施與制度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處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
    郭文章,1989,「都市更新實施成果評估方法之研究—以台北市柳鄉社區為例」,台北市工務局都市計畫處。
    鄭景秋譯,1982,「日本之權利變換計畫及其計畫過程—摘譯自日本市街地再開發計畫指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邊泰明,2000,「都市更新方針之研究-以三峽都市計畫為例」,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委託研究。
    六、 外文文獻
    Aghion, P. and J.Tirole, 1997, “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5: 1-29.
    Aghion,P. and P.Bolton, 1992, “An Incomplete 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 Journal of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9.
    卓輝華,2010,「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協議談判之契約分析」,『土地經濟年刊』,21:67~95。
    Alchian,A.A.and H.Demsets.,1972, “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7) :77-95.
    Bernheim,D.,and M.D.Whinston, 1985, “Common Marketing Agency as a Device for Faciltating Collusion”,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6(2): 69-81.
    Bernheim,D.,and M.D.Whinston, 1986, “Common Agency”, Journal of Econometrica, 54(4) 923-942.
    Coase,R.H.,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Economica, (4):386–405.
    Economic Theory, 88: 119-160.
    Coase,R.H. ,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44.
    Eisenhardt, K.M. , 1989, “Agency Theory: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1): 57-74
    Epstein,L. and M. Peters., 1999, “A Revelation Principle for Competing Mechanism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88:119-160.
    Eugene F.F. and M.C.Jensen., 1989, “Agency Problem and Residual Claim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
    Fama E, 1980,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8:288-307
    林旺根,2001,「權利變換問題之研究(一)~(六)」,『現代地政』,245~250。
    Fama, E.and M.C. Jensen, 1983,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2): 301.
    Foss, K. and Foss, N., 2000, “Theoretical Isolation in Contract Theory: Suppressing Margins and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Economic Methodology, 7.
    Grossman, S.and O.Hart, 198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 691-719.
    Grubb,F. ,2002, “The Statutory Regulation of Colonial Servitude:An Incomplete_contract Approach”, Journal of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37: 42-75.
    Hart, O. and B. Holmstrom, 1987, “The Theory of Contracts, in T. Bewley (ed.), Advanced in Economic Theory”, Cambridge Univ. Press, 71-155.
    Hart, O., 1995, “Governance:Some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The Economic Journal, 105: 679-689.
    Hart, O.and J.Moore, 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1119-1158.
    Hart,O. and J.Moore, 1988,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Renegotiation”, Journal of Econometrica, 56.
    Holmstrom, B.R, 1979, “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 10(1): 74-91.
    Holmstrom, B.R., 1982, “Moral Hazard in Teams”, The Bell Journal ofEconomic, 13(2): 324-340.
    金家禾,1997,「公私合作開發方式對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法商學報』,33:291-340。
    Holmstrom,B.R.,and P.Milgrom, 1991,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Analysis: Incentives Contracts ,Asset Ownership and Job Design”,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7: 24-52
    Jesen,M.C., and W.H.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Tea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05(3): 60.
    Klein, B, 1980, “Borderlines of Law and Economic Theory:Transaction Cost Determinants of Unfair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ding , 70: 356-362.
    Klein, B, 1996, “Why Hold-ups Occur: The Self-Enforcing Rang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Economic Inquiry, 34(3): 444-463.
    Macho-Stadler, 1998,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Contracts in a Moral Hazard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pnomics, 46(4): 489-510.
    Maskin ,E,and J.Tirole, 1999, “Two Remark on the Property Right Literature”, Journal of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139-149.
    Maskin,E, 2002, “On Indescribable Contingencies and Incomplete Contracts”, 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6(4-5): 725-733.
    Matouschek, N, 2004, “Ex Post Inefficiencies in a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20(1).
    Mezzetti,C, 1997, “Common Agency with Horizontally Differentiated Principals”,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8(2): 323-345.
    Myerson,R, 1982, “Optim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Generalized Principal-Agent Problem”,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1067-1081.
    金家禾,1997,「都市再發展立法之重要性與相關之策略」,『人與地雜誌』,163:32-33。
    Rasmusen, E. B, 2001, “Explaining Incomplete Contracts as the Result of Contract-reaing Costs”, Journal of Advance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1(1): 1-32.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3257503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575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http___thesis.lib.nccu.edu.tw_cgi-bin_gs32_gsweb14.pdf784KbAdobe PDF276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