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640
|
Title: | 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 Reacher of vacant school space in Taipe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
Authors: | 陳今儀 |
Contributors: | 湯志民 陳今儀 |
Keywords: | 閒置空間 再利用 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 |
Date: | 2009 |
Issue Date: | 2011-10-11 17:05:04 (UTC+8) |
Abstract: | 全球整體生育率逐年降低,臺灣育齡婦女生育數為世界最低,此一少子化現象促使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成為當前受重視的教育政策,國內相關學者亦紛紛投入研究,而臺北縣近年來致力於推動校園活化,其成效具有研究價值。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校園易產生閒置狀態的區域空間及其產生原因,探討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方式、經營模式及問題,並瞭解臺北縣國民小學人員對於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看法,進而提出有效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具體建議,作為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經營之參考。 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作為調查和訪談研究的基礎,編製「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並編製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訪談,以瞭解閒置空間再利用實務規劃上的建議。 問卷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針對臺北縣90學年度到98學年度減班超過15%以及總班級數均維持6班的國民小學學校人員發出630份問卷,回收553份,有效問卷為530份,有效問卷比率為81.5%;訪談部分,由臺北縣境內選取發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具有經驗之國 民小學校長3位,以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訪問。研究結論有: 一、臺北縣國小校園中檔案室、教具室、特殊教室、專科教室等為容易產生閒置的空間。 二、臺北縣國小對校園中容易產生閒置的空間看法不一致。 三、臺北縣國小校園閒置空間產生原因主要係少子化及維護經費不足。 四、臺北縣國小校園閒置空間規劃應優先重視教育、需求及安全原則。 五、臺北縣大型與小型學校認為校園閒置空間規劃原則以教育功能為最優先;中型學校則為需求導向原則。 六、臺北縣國小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可規劃為運動休閒空間等,若開放社區使用,可作為文化藝術空間等。
七、臺北縣國民小學對於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方式看法大致一致。 八、臺北縣國小校園閒置空間經營模式以自行經營為優先。 九、臺北縣國小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主要問題是可用資源缺乏。 十、不同地理位置臺北縣國小對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問題之看法有差異。 十一、臺北縣國小目前在推動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實施成效良好。 因此本研究建議學校經營者應定期檢視校園內容易產生閒置的空間,並應加強管理維護,以避免閒置,再利用後應予課程結合,賦予教育意義,規劃方式可朝運動休閒空間或創新其他功能方向,再利用後倘開放作為社區共享空間,可規劃作為終身教育或文化藝術之用途,並應主動尋求人力及經費資源協助。而教育主管機關應重視校園閒置空間問題,辦理相關研習及宣導,訂定獎勵措施及相關政策推動,並持續編列經費。 The birth rate has been gradually declining worldwide, and such situation in Taiwan is particularly serious that it is ranked as the lowest. Therefore, the phenomenon of birth rate declination motivates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use of vacant school space, and meanwhile, this issue has also become the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domestic academics have been contributing to related studies. In recently years, The Taipei County has been devoting its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campus activation and the outcome so far is really valuable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ose spaces on campus which are easily to become idle and the possible reasons, to discuss the approaches of vacant school space reuse and its operation models and problems. This study also understand the opinions toward this issue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ff of Taipei County and then propose specific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use of vacant school space in order to be th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al official authorities and schools. In this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s was taken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research.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suggestions to the reuse of vacant school space practically, the questionnaire titled “The Study of the vacant school space reuse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pei County” was used to for the research and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outline was compiled and conducted as well.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nd 63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o the target (the staff who worked in those elementary schools that class termination rate was over 15% and overall class amount remained 6 in Taipei County). 63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and 553 copies were collected. Out of those, 81.5% was valid (530 out of 553). In addition, 3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from Taipei County who have related experiences on this issue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e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outlin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analysis, 11 conclusions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generated as main content. |
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Shakeshake(2007年4月4日)。臺東縣卑南鄉-美農藝術村。2009年3月11日,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shakeshake/17111712 內政部戶政司(2006)。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死亡數及其比率。2007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1.xls 王宗年(1992)。建築空間藝術及技術。臺北市:臺北斯坦公司。 王惠君(2001)。閒置空間再生的契機。文化視窗,28,14-17。 王惠君(2001)。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活化公有閒置空間成為文化資源之初步探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19,4-7。 朱曼華(2005)。1949年以後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術空間之迷思。藝術論壇,2,175-194。 朱富榮與趙桂蓉(2009)。民安國小簡介。2009年3月6日,取自民安國小網站:http://www1.maes.tpc.edu.tw/editor_model/u_editor_v1.asp?id={D16F5593-5AF8-489F-8D35-5A7C42F1E2A0} 江哲銘(2005)。國際趨勢及打造永續臺灣。臺北縣政府,中華綠建築暨景觀環境協會-推動綠建築及建立綠建築審核及抽查制度執行計畫講習課程講義,2005年10月25日。 何昕家與萬怡君(2008)。整併裁撤學校再利用活化步驟化模式建構初探-以國民中小學為例。載於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吳啟綜(2008年6月27日)。北市四年改造千間閒置教室。國語日報。2008年10月2日,取自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80627220700WOH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李希揚(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之教育改造工程:教育事業民營化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2(2),98-128。 李金娥(2006)。談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以高雄市新上國小為例。臺灣教育,637,45-47。 李素馨(2004)。舊建築再利用法令程序探討。臺北市:文建會。 李清全(1993)。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李清泉(1993)。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和氣怡然(2008年10月3日)。免費照顧弱勢學生,遊學不用出國,2009年3月3日,取自臺北縣政府教育局局長部落格http://director-blog.tpc.edu.tw/index.php?load=read&id=53 季鐵男(2001)。「閒置空間之後?」。藝術99專輯6:藝術版圖.跨領域,8-11。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屈尺水岸遊學中心(2008),屈尺水岸遊學課程。臺北:臺北縣屈尺國小暨廣興分校。 林明瑞(1999)。永續校園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中師數理學報,2(2),29-31。 花蓮縣政府教育局(2008)。花蓮縣各國民中小學校園閒置空間調查表。2009年2月26日,取自http://210.240.39.4/learn/eduA8_970826.xls 施進忠(1993)。歷史性建築之再利用-以日據時期為例。建築師雜誌, 100-115。 柯乃文(2008年6月17日)。邱景後穿白袍修玩具。2009年2月16日,取自http://magazine.sina.com/chinatimesweekly/1582/2008-06-17/ba55018.shtml 洪愫璜(2002)。當前臺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縣。 洪慧瑜(2006年月17日)。嘉縣廢棄校舍再利用。98年3月3日,取自http://blog.yam.com/hhyufish/article/5707835 紀佩玲(2007)。彰化縣國民小學空間再利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胡瓊福(1975)。由社區與學校之關係探討學校之空間組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徐文濤、鄭福妹(2006)。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北縣教育季刊,57,28-31。 徐國訓(2004)。閒置空間文化再造策略比較之研究-以臺中酒廠舊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臺中市。 殷寶寧(2006)。社區與學校。2009年3月12日,取自http://publish.tpc.gov.tw/housing/tsp/95document/bc13.pdf 高雄縣政府觀光處(2007年3月29日)。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舊鼓山國小)。2009年3月11日,取自http://traffic.kscg.gov.tw/CmsShow.aspx?Parm=2007329204500953,200732715357296,5 康旻杰(2001)。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想像與實踐。載於藝術進駐、經營與管理-建構藝文發展契機與閒置空間之關係研討座談會實錄。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張信務(2007)。活化空間創新意,新泰三寶樂學習。載於教育部96年特優學校-特色遊學發表暨學術論壇專輯。臺北市:教育部。 張詩欣(2008)。校園閒置空間活化與再利用之研究。載於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張嘉原(2006)。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初探。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主編,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95-107。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肇麟(2001)。藝術調養 文化塑身--閒置空間再利用新據點。典藏今藝術,105,100-101。 張震鐘(2006)。創意文化產業與城市閒置空間再生。中華建築技術學刊,3(1),9-17。 教育部(1994)。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97年1月14日,取自http://140.111.34.46/newDict/dict/。 教育部(2003年6月)。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2009年3月11日,取自http://boe.ks.edu.tw/c/attachment/20020618095952.doc 教育部(2007a)。空間無間學習無限,教育部推動活化校園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07年8月16日,取自教育部新聞網,網址http://epaper.edu.tw/news/960816/960816f.htm 教育部(2007b)。教育部96年特優學校-特色遊學發表暨學術論壇專輯。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c)。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理想的永續校園。97年3月17日,取自教育部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sdtaiwan.edu.tw/mainpage_c/introduction.asp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7)。空間無間學習無限:教育部推動活化校園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07年11月29日,取自http://www.edu.tw/eje/news.aspx?news_sn=891&pages=8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8)。研擬國民中小學整併處理原則,確保學生就學權益。2009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edu.tw/EJE/news.aspx?news_sn=2011&pages=1&site_content_sn=4414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9),教育部98年度校園活化之十大經典特色學校獲獎專輯。嘉義縣:竹崎鄉龍山國民小學。 教育部統計處(2007a)。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07b)。教育統計96年版。2007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base94ej.xls?UNITID=139&CATEGORYID=260&FILEID=149498&open。 教育部電子報小組(2008年1月31日)。新泰「樂活小棧」、讓學生動起來。教育部電子報,293。2009年2月16日取自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papago.aspx?papago_sn=162 莊華州(2005)。澎湖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裁撤後校地再利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卓塵(2003)。學校游泳池公辦民營風險與應變措施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中等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連德仁(2001)。臺灣歷史建築保存性再發展之論述研究-兼論臺中酒廠閒置空間再造的省思。臺中技術學院學報,3,409-433。 郭俊沛(2003)。地方舊有建築評估及再利用的機制。2003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superspace.org.tw/symposium/book20030305_05.htm 郭紹儀(1973)。學校建築研究。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郭雄軍(2007)。新店溪源流水岸雙子星學校。載於教育部96年特優學校-特色遊學發表暨學術論壇專輯。臺北市:教育部。 陳俊偉(2004)。商業區域內閒置空間再利用優先順序之研究-以餐飲類、零售類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陳桂蘭(2007)。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光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惠茹(2008)。校園閒置空間的新生命-以屈尺國小及新泰國小為例。載於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詩芸(2007)。閒置校園再利用作業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麗安(2003)。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黑洞。2003年1月12日,中國時報。 傅朝卿(2001)。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1-1.1-1-1.10。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曾能汀(2006)。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用途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二十號倉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新竹市。 游明國(1983)。校園之規劃與美化原理。載於環境美化理論與實務19-20。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湯志民(2006a)。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臺北市:五南圖書。 湯志民(2006b)。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圖書。 湯志民(2008)。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載於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和陳今儀(2003)。學校舊建築物整修之探析-以政治大學井塘樓整修案為例。載於永續的校園建築。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旭昇(2007年12月15日)。閒置空間再利用:汐止成立茄苳溪藝術館。大紀元。2008年6月28日,取自http://news.epochtimes.com/b5/7/12/15/1943406.htm 黃金鳳(2005)。閒置空間再利用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機制之研究-以臺北市牯嶺街小劇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黃傑玲(2000)。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兼談所面臨的行政管理問題,藝術觀點,8,50-57。臺南縣: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黃進恭(2008年2月19日)。15所高齡學習中心,活到老學到老。2009年3月6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8/2/19/n2015923.htm 黃麗容(2007)。臺北縣國民中學實施策略聯盟現況與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智富(2000)。閒置空間.新造化。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藝術村籌備處。 萬新知(2005)。閒置校舍再利用之研究。載於學校建築:現代化VS.國際化,181-197。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葉鴻楨(2005),被裁撤校舍地規劃為環境學習場域之可行性 —以宜蘭縣清水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廖慧萍(2003)。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熊智銳(1982)。從工作與調查研究中看國民小學的物質環境。國教輔導21(4),24-26。 臺北市文山區武功國小(2006)。武功玩具教學醫院。2009年2月16日,取自http://web1.wkps.tp.edu.tw/toyhospital/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7)。北市教育局活化校園空間,提供身心障礙者參與活動暨委外辦理托兒所。 臺北縣屈尺國民小學暨廣興分校(2009),水岸空間‧溼地美學,5-14。臺北:作者。 臺北縣政府主計處(2003)。臺北縣未來國中小學生人數與教育資源需求變化情形。2007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bas.tpc.gov.tw/web66/_file/1528/upload/statistic/9311121.doc。 臺北縣政府主計處(2007)。本縣人口成長。2008年1月1日,取自http://www.bas.tpc.gov.tw/web66/_file/1528/upload/statistic/s2.xls。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8)。臺北縣閒置校區活化概況一覽表。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9),濕情化育。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9)。「臺北縣政府推動兒童玩具圖書館計畫」98年度說明會實施計畫。2009年2月25日臺北縣政府推動兒童玩具圖書館計畫98年度說明會會議資料。 臺東縣政府教育處(1999)。閒置校舍再利用計畫。2009年3月2日,取自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taitung/depart/educate/table/u-5-2.htm 臺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1995)。辭海(8)。臺北市:中華書局。 蓋浙生(1985)。教育經濟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趙冰譯(Alexander,C著)(1994)。建築的永恆之道。臺北市:六合。 劉舜仁(2001)。閒置空間再生的矛盾本質與翹翹板原理。文化視窗,28,24-25。 蔡長庚(2008年4月2日)。閒置國小再利用多淪口號沒進展。中國時報。2009年3月3日,取自http://forum.nta.org.tw/v362/archive/index.php/t-3097.html 蔡美文(2005)。閒置空間再造-管理者與藝術家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管理研究所,臺北縣。 蔡美文(2005)。閒置空間再造-管理者與藝術家關係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鄭晃二(2002)。友善的空間-創造對話的參與式營造。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盧永山編譯(Alice Gordenker著)(2003年12月24日)。學生少了閒置教室怎麼辦?日本時報。2009年3月12日,取自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1026.shtml 盧國寶(1989)。從管理維護觀點探討獎勵制度開放空間之研究-以臺北市實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縣。 聯合電子報(2008)。廢校利用 東京玩具美術館誕生,載於e日本語電子報2008/04/24,98,網址:www.enihongo.org。 謝慶達譯(1996),Roger Trancik著,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巿設計理論,3-5。臺北:田園。 二、西文部分 Bussard,Ellen(1981).School closings and declining enrollment ,29-36. Castaldi(1994).Educational facilities:Planning,modernization,and management(4th).Boston:Allyn and Bacon.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August 2008).2009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Retrieved January 07,2010,from http ://www.prb.org/Publications/Datashets.aspx Schmertz,M.F. (1981).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Wilkes, Joseph A.& Packard, Robert T.(1988).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ure : Desig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New York:Wiley. Wire, D.C.(2008).The vacant school wish list.Retrieved March 20,2009,from http://voices.washingtonpost.com/dc/2008/03the_vacant_school_wishlist_1.htm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1987).Our Common Fu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1152027 98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2027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52027101.pdf | | 147Kb | Adobe PDF2 | 1015 | View/Open | 52027102.pdf | | 1149Kb | Adobe PDF2 | 1873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