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91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4/144300 (79%)
Visitors : 51115054      Online Users : 8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912


    Title: 我國反恐怖行動機制之研究
    Authors: 馬士林
    Contributors: 高永光
    馬士林
    Keywords: 恐怖主義
    反恐怖
    國土安全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9-14 12:31:28 (UTC+8)
    Abstract: 2001年9月11日美國四架民航機遭受恐怖分子劫持,先後撞擊紐約世貿中心雙子星大廈及國防部五角大廈,造成了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一次的本土人民生命、財產傷亡與破壞,震驚了美國及全世界。
    恐怖主義在一般的認知上,是指「一個激進的組織或言行、思想偏激分子,基於自我的民族意識、宗教信仰或是政治理想,藉由各種不同的暴力攻擊或破壞手段,使社會人心產生恐懼,以達成其企求或政治目的」,由於其攻擊、破壞的目標,往往是以無辜的人民為對象,攻擊的範圍亦不限於特定的地區,已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定造成嚴重危害,必須加以防範遏阻。
    美國在遭受九一一恐怖攻擊後,聯邦政府除迅速採取各種緊急應變作為,以穩定民心士氣外,也積極制定「愛國者法案」及修正相關法令,並成立「國土安全部」統合反恐事權,迄今美國本土未再遭受大規模之恐怖攻擊,顯示其相關作為已具若干成效;另世界各國亦依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之第一三七三號決議案,紛紛加強各國之反恐措施,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然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仍應全力配合執行反恐怖作為。
    我國現行反恐怖行動機制,平時係由國家安全局負責反恐怖情報之整合工作,並由行政院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國土安全政策會報」及「國土安全辦公室」負責指導、推動各項反恐怖工作,各相關部會依權責編組「反恐怖攻擊應變編組」;當恐怖攻擊事件發生時,如果是單一的類型,則由主管之部會成立「二級應變中心」負責處理,二種以上類型發生時,則由行政院臨時召集成立「一級應變中心」統籌處理,此種情報與應變體系分離之「雙軌制」機制,實無法有效因應重大恐怖攻擊事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國應記取其他國家遭受恐怖攻擊之經驗教訓,審慎規劃設計反恐怖行動機制,就「法制面」而言,應優先完成「反恐怖行動法」草案之立法,使反恐怖工作能依法行政;其次「制度面」應成立統一反恐怖事權的專責機關-「國土安全部」,專責推動我國反恐怖及國土安全維護事宜;在「執行面」方面,則應精進特勤部隊之反恐專業訓練,強化重要經建設施安全維護、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擬訂各種緊急應變計畫等工作,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Reference: 一、 中文部份
    王子翬(2001),「從紐約911恐怖攻擊事件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反恐怖措施」,《中山學報》,第二十二期。
    王玉民(199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
    王崑義(2002),「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台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台北:楊智圖書文化。
    王鐵崖(1992),《國際法》,台北:五南書局。
    丘臺峰(1987),《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吉鶴、卜政球、黃宏光(2002),《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2008),《第四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江亦麗(2002),「911事件對美國內政外交的影響」,《當代亞太》。
    行政院(2007),《中央國土安全業務與地方接軌講習手冊》。
    行政院(2007)《我國反恐組織架構及運作機制》,行政院反恐怖行動管控辦公室。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02),「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參訪法國警察總署歸國報告」。
    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出版公司。
    吳巨盟(1999),《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大陸、外交,國防、經濟政策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榮裕(2003),「當前恐怖組織活動發展趨勢及國內外反恐情勢分析」,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反恐及災難防救研習會》講義。
    吳定(2004),《行政學一、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汪毓偉(2005),「美國檢討恐怖主義攻擊之情報改革因應作為」,《國家安全叢書》。
    汪毓偉(2006),「美國國土防衛之危機應變機制及面臨問題」,《國家安全叢書》。
    汪毓偉(2007),「當前國際恐怖活動情勢與發展」,《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
    扶大桂(2005),《論公海犯罪及其防治-以海盜與海上國際恐怖行動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欽(2000),《研究方法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方晨(1996),《世界近代史》,台北:三民圖書公司。
    李正屏,「美國執行「反恐怖主義」現況分析」,《遠流學報》,第11期。
    法務部(2005),《反恐怖行動法草案》。
    李再長譯(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華泰出版社。
    邱強、張慧英(2001),「危機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亞洲與世界文摘》,第十卷第二期。
    杭亭頓(Samuel P.Huntington)原著,黃裕美譯(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
    林正義(2001),「臺灣海峽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之評估」,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林正義(2002),「美國因應九一一事件的危機處理」,《戰略與國際研究》,第四卷第一期,
    洪文玲(2005),「國際反恐法制之研究」,《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翁明賢(2001),《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36-矩陣式管理策略分析》台北:華泰出版社。
    國防部(2004),《國防報告書》,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恐怖活動:戰爭的最新面貌》,台北: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台北: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台北:史政編譯局。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出版社。
    陳千玉譯(2000),《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書局。
    陳嘉厚(1998),《現代伊斯蘭主義》,北京:經濟日報。
    陳銘傳(2005),「恐怖主義之類型與反恐之策略」,《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許慶雄、李明峻合著(2001),《現代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
    張潤書(2001),《行政學》,修訂第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張中勇(2002),「美國對恐怖主義的政策」,《美國月刊》,第八卷第二期。
    張中勇(2002),《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臺海安全與國防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中勇(2002),「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張殿青(2001),《情報與反情報》,台北:時英出版社。
    劉軍生(2004),《建構我國國土安全機制之研究-分立與整合並存的途徑》,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必棟(2003),《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危機處理與相關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乾賜(2004),《我國海岸巡防機關組織變革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楊大全(1982),《危機決策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仁壽、俞慧芸、許碧芬(2003),《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雙葉書廊。
    楊順利(2002),「國家安全之預警情報研究: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談起」,《國防雜誌》,第十七卷第十二期。
    黃異(2001),《國際海洋法》,台北:渤海堂。
    鈕先鍾(1999),《二十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
    裘兆琳(1993),《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台北:中研院歐美所。
    廖元豪(2002),「美國反恐怖主義相關法律措施之簡介與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八期。
    羅靜蘭等著(1994),《西方文化之路》,台北:楊智圖書公司。
    蔡明彥,「國際恐怖主義發展與美國反恐作戰」,恐怖主義與國際反恐講座。
    繆宏昌(1989),《恐怖主義與現代戰爭》,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係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進強(2002),《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
    蘇義雄(1989),「論國際恐怖行動」,《中興法學》。
    巖哲(1985),「國際恐怖活動:另一形式的代理戰爭」,《問題與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一期。
    二、 英文部份
    Bassiouni, M. Cherif.(1975),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Crimes”.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Brecher,Michael(1978), “Studies in Crisis Behavior.”. New Jersey : Transaction Books.
    Bush, George W.(2001),“The War on Terrorism”:The first 100 Day-Homeland Security. Washinton, DC:White House.
    Bush, George W.(2002),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Washinton DC: White House.
    Fink, Steven(1986),“ Crisis Management”. New York: AMACOM, a division of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Gunaratna, Rohan. (2002). “Inside AlQueda: Golbal Network of Terror”. London :Hurst& Company.
    Hermanm, Charles F.(1969),“Crisis in Foreign Policy”. Indianapolis: Bobbs Merrill.
    Harmon, Christopher C.(2000), “Terrorism Today”. London: Fran Cass Publishe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2), “Changes of US Government and Policy after the September 11th Attacks.”. Institute of Euru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Academia Sinica.
    Jenkins, Briam. (1975),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 New Mode of Conflict”. Los Angeles: Crescent.
    Kushner, Harvey W.(1998), “The Future of Terrorism: Violence in the New Millennium”. Califonia: Sage Poblications.
    Laqueur, Walter.(1978), “Terrorism”. London: Sphere Books. Ltd.
    Lesser, Ian O. etal. (1999), “Countering the New Terrorism”. Santa Monica, CA:RAND.
    L.A. Allen(1958),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Payne, Samuel B. Jr. (1989), “The Conduct of War: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Warfare”. Oxford:Basil Blackwell.
    Robinson, James A.(1968), “Crisi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Macmillan and the Free Press.
    Poland, James M. (1988), “Understanding Terrorism: Group, Strategies and Respons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haw, M. N.(1990), “Narco-Terrorism”. New York:Basic Books.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2), “Homeland Security: The white House Plan Explained and Examined”.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2), “Assessing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Wilkinson, Paul(1976),“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Macmillan.
    Williams, Phil. (1976), “Crisis Management: Confrontation and Diplomacy in the Nuclear Age”. London: Martin Robertson.
    Wright, Quimcy. (1942), “A study of wa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3921010
    9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1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for Eminent Public Administrator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1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