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一) 書籍 尤英夫。(1994)。《有線電視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世紀法商雜誌叢書。 方世榮。(1996)。《行銷管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行政院新聞局。(1994)。《申請有線電視系統問答輯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1996)。《有線電視系統申請須知》,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1996)。《有線電視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等節目使用頻道規劃要點》,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李美華譯,Earl Babbie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何吉森。(1999)。《有線廣播電視法釋義》,台北:作者發行。 何雍慶。(1993)。《實用行銷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丘昌泰。(2003)。〈政策行銷策略與方法〉。《政策行銷研習班研習手冊》,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 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麥田出版社。 林子儀。(2002)。《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黃葳威。(1995)。《瞄準有線電視市場》,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黃榮護。(1998)。〈政府公關與行銷〉。《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彭芸。(1994)。《各國廣電政策初探》,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彭芸、鍾起惠。(1997)。《有線電視與觀眾》,台北: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張宏源。(1999)。《媒體規劃策略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鄧榮坤、張令慧。(1993)。《有線電視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有限公司。 盧非易。(1995)。《有線電視無限文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劉幼琍。(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畫策略》,台北:正中書局。 鍾蔚文。(1993)。〈有線電視〉。《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 (二) 期刊論文 行政院新聞局。﹙2002﹚。《有線電視服務品質及收視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頁27-28。 李世偉。(1991)。《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有線電視政策之研究》,台北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慧聲、湯允一。(2000)。〈我國加入WTO後有線電視相關產業面臨之挑戰及因應之道〉。《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計畫》,台北: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 周炳全。(2003)。《論人民媒體近用權之理論與實踐-以有線電視近用頻道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正宏。(2001)。《非營利電視台之行銷策略研究-以慈濟大愛與好消息頻道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林子儀。(1991)。〈論接近使用媒體權〉。《新聞學研究》,第45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林振春。(1996)。〈社區團體對有線電視公益頻道的期望〉。《社教雙月刊》,第74期,台北: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吳宜蓁。(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畫與社區意識的提昇》,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姜孝慈。(1996)。《有線電視頻道使用之研究-論我國「免費頻道」的政策與實際》,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力平。(1997)。《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與民眾社區意識之研究-以新竹市振道有線電視系統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秋鈴。(1998)。《有線電視社區節目發展模式之研究-以新竹市科學園區社區節目為例》,台北: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敏。(1989)。〈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新聞學研究》,第41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陳世敏。(1991)。〈國家與廣電頻道使用權之分析:論「有限頻道,無限使用」〉。《新聞學研究》,第45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管中祥。(1997)。《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凱方。(1997)。《我國有線電視「公益頻道」經營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瑞城。(1991)。〈從消息來源途徑詮釋近用媒介權:台灣驗證〉。《新聞學研究》,第45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蕭武桐。(2004)。〈新公共服務的核心精神:自我的覺醒〉。《臺北市政府新世紀心管理—組織核心價值與領導研討會合輯》,台北: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 臺北廣播電台。(2003)。《台北想像的延伸:台北廣播電台節目規劃探討》,台北:台北廣播電台。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2003)。《九十二年市政宣導效果評估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2003),《九十二年度臺北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服務品質暨訂戶滿意度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二、英文部分 Ben Bagdkian,”The Media Monopoly” ,Boston:Beacon,1977. Bollins, T.,”Beyond Broadcasting: Into the cable age.” London: BFI,pp.1-19,1984. Baldwin ,Thomas F and D.Stevens McVoy,”Cable Communication”, p.9 NJ: Prentice Hall.,1988. Denhardt, Robert B.& Janet V.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view vol.60(6):pp549-559,2000 Denhardt, Robert B.& Janet V.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not Steering. ”New York:M.E.Sharpe”.,2003 Eastman, S. T.,“Broadcast/Cable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4th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p548.,1993 Ed Foley, “The First Amendment as Shiled and Sword: Content Control of PEG Access Cable Television,”Capital University Law Review., 1999. Fuller, L.K., “ Public Access Cable Television: A case study on source, content, audience, producers, and rule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p.7-8.,1984 Habermas, “Jurgen,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Mass Policy Prses” Cambridge, pp.136.,1990 Jerome A. Barron, “Access to the Press – A New First Amendment Right ”, Harvard Law Review “ vol.80, p1641,1967 Kolter P. and Levy,“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in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 vol.33,pp.10-15,1969. McQuail, D.,“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towards social theory for media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 Theory Today Polity Press”, pp.235-253.,1994 McQuail, D., “Audience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p.8-142.,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