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87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1020839      在线人数 : 9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873


    题名: 臺北市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行銷策略之研究
    作者: 薛秋火
    贡献者: 祝鳳岡
    薛秋火
    关键词: 有線電視
    公共頻道
    行銷策略
    媒體近用
    6Ps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09-09-14 12:26:42 (UTC+8)
    摘要: 臺北市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行銷策略之研究

    論文提要
    臺北市政府為落實有線廣播電視法中,有關有線電視系統需提供「近用頻道」供市民及公益團體免費使用之規定,多次協調九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讓其同意釋出「77頻道」作為「臺北市公共頻道」。此舉對於我國落實媒介接近使用權,積極保障言論自由,促進社會多元發展有足具意義深遠的內涵。臺北市公共頻道也因此在臺灣媒體發展上,有了歷史性的位置。

    本研究經由初級文獻資料分析,發現政府良法美意無法落實,實係市民普遍對「77頻道」認知較為不足及使用率低,爰本研究擬構思一套政策行銷的策略架構,提供適用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行銷組合策略,以有效推廣「媒體近用」的核心概念,發揮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設置的目的及應有功能。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從媒體近用理念出發,探討言論思想自由市場、平等傳播權、公共領域理論、多文化主義、公共利益及閱聽人需求,作為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整體政策發展背景、目標及內涵,所欲探究的問題如下:
    一、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政策目的或理念?
    二、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定位?
    三、 臺北市系統業者推廣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態度及面臨困境?
    四、 推廣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行銷組合策略建議?

    本研究藉由文獻資料分析、參與觀察、焦點團體討論、深入訪談等質的研究技術,針對臺北市公共頻道面臨的問題及發展的困境加以探討,並根據行銷組合理論6Ps,分別就臺北市公共頻道受眾與使用者、頻道定位、政策、節目來源與時段安排、推廣、頻道位置、合作伙伴關係等面向進行質化分析。就整體結論而言,對於臺北市公共頻道的媒體近用功能的長遠發展仍持正面的觀點,惟必須透過結構性的行銷組合策略,將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理念加以推廣,有效提升其認知度與被使用度。茲摘要重大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特色:為臺北市有線電視近用頻道,可免費播送市民及公益團體提供之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節目。
    二、 臺北市公共頻道經營目標:為「媒體近用與公共利益」與「需求滿足與收視率」。
    三、 臺北市公共頻道之定位:可提供市民所需資訊與優質節目及一個可自由使用之平台。
    四、 臺北市公共頻道政策問題:臺北市政府每年應編列預算來共同負擔所需經費,且公部門的預算應該只用在宣傳推廣部分,而非介入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經營。
    五、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產品提供:目前一般民眾缺乏臺北市公共頻道使用之觀念,更缺乏節目製播之能力,致使臺北市公共頻道之節目來源相當有限。
    六、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推廣: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必須擬具一套執行性的推廣計畫,然後逐步落實;文宣重點要將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設立理念清楚表達出來,讓目標群眾除了知道之外,也能產生使用的動機。
    七、 臺北市公共頻道位置與宣傳通路:臺北市公共頻道之位置尚稱良好,然而礙於節目來源不足,亦無法對收視行為有助益;另外民眾可獲取臺北市公共頻道相關資訊之通路亦有待開發。
    八、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合作伙伴關係:臺北市公共頻道之經營體系主要之成員為新聞處、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及系統業者。

    在未來行銷方面,分別從價值、架構、資源、流程、關係及推廣等構面提出組合策略,建議如下:
    一、 價值:提出市場區隔策略,將臺北市公共頻道媒體近用(access to the media)理念突顯出來。
    二、 架構:提出組織架構發展策略,短期內確認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的定位,長期則推動該委員會轉型為公法人組織,吸納更多的資源。
    三、 資源:提出資源擴大策略,讓臺北市公共頻道能獲取政府公部門預算的挹注與將民間資源作充份利用。
    四、 流程:節目多元化策略建立足夠資訊暢通管道,規劃節目播出時段及政府修改著作權法等手段,擴大節目來源。
    五、 關係:提出合作關係策略,鞏固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系統業者及臺北市政府的關係。
    六、 推廣:提出推廣策略及資料行銷策略,透過平面、電子媒體、專屬網站、公關活動等持續性推廣。

    綜上,本研究肯定臺北市公共頻道對於實踐我國媒體近用權及促進公共利益有其正面意義,且立意良善值得發揮其功能,期能依照本研究提出之建議,從價值、架構、資源、流程、關係、推廣等面向,積極落實各項實務建議,健全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發展,落實設置理念,也才能契合社會和人民的需求。


    關鍵詞: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行銷策略、6Ps、媒體近用、77頻道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一) 書籍
    尤英夫。(1994)。《有線電視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世紀法商雜誌叢書。
    方世榮。(1996)。《行銷管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行政院新聞局。(1994)。《申請有線電視系統問答輯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1996)。《有線電視系統申請須知》,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1996)。《有線電視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等節目使用頻道規劃要點》,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李美華譯,Earl Babbie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何吉森。(1999)。《有線廣播電視法釋義》,台北:作者發行。
    何雍慶。(1993)。《實用行銷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丘昌泰。(2003)。〈政策行銷策略與方法〉。《政策行銷研習班研習手冊》,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 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麥田出版社。
    林子儀。(2002)。《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黃葳威。(1995)。《瞄準有線電視市場》,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黃榮護。(1998)。〈政府公關與行銷〉。《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彭芸。(1994)。《各國廣電政策初探》,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彭芸、鍾起惠。(1997)。《有線電視與觀眾》,台北: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張宏源。(1999)。《媒體規劃策略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鄧榮坤、張令慧。(1993)。《有線電視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有限公司。
    盧非易。(1995)。《有線電視無限文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劉幼琍。(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畫策略》,台北:正中書局。
    鍾蔚文。(1993)。〈有線電視〉。《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
    (二) 期刊論文
    行政院新聞局。﹙2002﹚。《有線電視服務品質及收視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頁27-28。
    李世偉。(1991)。《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有線電視政策之研究》,台北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慧聲、湯允一。(2000)。〈我國加入WTO後有線電視相關產業面臨之挑戰及因應之道〉。《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計畫》,台北: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
    周炳全。(2003)。《論人民媒體近用權之理論與實踐-以有線電視近用頻道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正宏。(2001)。《非營利電視台之行銷策略研究-以慈濟大愛與好消息頻道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林子儀。(1991)。〈論接近使用媒體權〉。《新聞學研究》,第45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林振春。(1996)。〈社區團體對有線電視公益頻道的期望〉。《社教雙月刊》,第74期,台北: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吳宜蓁。(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畫與社區意識的提昇》,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姜孝慈。(1996)。《有線電視頻道使用之研究-論我國「免費頻道」的政策與實際》,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力平。(1997)。《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與民眾社區意識之研究-以新竹市振道有線電視系統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秋鈴。(1998)。《有線電視社區節目發展模式之研究-以新竹市科學園區社區節目為例》,台北: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敏。(1989)。〈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新聞學研究》,第41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陳世敏。(1991)。〈國家與廣電頻道使用權之分析:論「有限頻道,無限使用」〉。《新聞學研究》,第45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管中祥。(1997)。《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凱方。(1997)。《我國有線電視「公益頻道」經營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瑞城。(1991)。〈從消息來源途徑詮釋近用媒介權:台灣驗證〉。《新聞學研究》,第45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蕭武桐。(2004)。〈新公共服務的核心精神:自我的覺醒〉。《臺北市政府新世紀心管理—組織核心價值與領導研討會合輯》,台北: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
    臺北廣播電台。(2003)。《台北想像的延伸:台北廣播電台節目規劃探討》,台北:台北廣播電台。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2003)。《九十二年市政宣導效果評估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2003),《九十二年度臺北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服務品質暨訂戶滿意度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二、英文部分
    Ben Bagdkian,”The Media Monopoly” ,Boston:Beacon,1977.
    Bollins, T.,”Beyond Broadcasting: Into the cable age.” London: BFI,pp.1-19,1984.
    Baldwin ,Thomas F and D.Stevens McVoy,”Cable Communication”, p.9 NJ: Prentice Hall.,1988.
    Denhardt, Robert B.& Janet V.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view vol.60(6):pp549-559,2000
    Denhardt, Robert B.& Janet V.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not Steering. ”New York:M.E.Sharpe”.,2003
    Eastman, S. T.,“Broadcast/Cable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4th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p548.,1993
    Ed Foley, “The First Amendment as Shiled and Sword: Content Control of PEG Access Cable Television,”Capital University Law Review., 1999.
    Fuller, L.K., “ Public Access Cable Television: A case study on source, content, audience, producers, and rule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p.7-8.,1984
    Habermas, “Jurgen,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Mass Policy Prses” Cambridge, pp.136.,1990
    Jerome A. Barron, “Access to the Press – A New First Amendment Right ”, Harvard Law Review “ vol.80, p1641,1967
    Kolter P. and Levy,“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in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 vol.33,pp.10-15,1969.
    McQuail, D.,“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towards social theory for media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 Theory Today Polity Press”, pp.235-253.,1994
    McQuail, D., “Audience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p.8-142.,199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1921047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1047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32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