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8786/149850 (79%)
造訪人次 : 81790084      線上人數 : 7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9192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192


    題名: 石門水庫淹沒區居民的移殖規劃與實踐–以歷史檔案為主的探討(1957-1966)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Resettlement of People Displaced by the Shimen Reservoir: A Study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1957-1966)
    作者: 呂奇峰
    Lu, Chei-Fung
    貢獻者: 鄭麗榕
    呂奇峰
    Lu,Chei-Fung
    關鍵詞: 水庫移民
    淹沒區
    移殖
    石建會
    新柑坪
    480法案
    日期: 2025
    上傳時間: 2025-09-01 15:41:23 (UTC+8)
    摘要: 石門水庫的蓄水範圍,位於今日桃園市大溪區、復興區,以及新竹縣關西鎮,是具有灌溉桃園、新竹地區農田,以及發電、防洪的多功能水庫。然而,在看似偉大的官方工程,背後卻有被忽略的民眾,原本居住在當地的原住民及漢人,他們因水庫建設被迫遷徙至桃園大園、觀音等地,重新開始開墾耕作的生活。
    過去對於石門水庫淹沒區水庫移民的研究獲重視,可能有兩種觀點:一方面是透過口述訪談作為撰寫論文或是拍攝成紀錄片,其中從口述者的角度,可以瞭解到原本居住在淹沒區的阿姆坪、新柑坪是土壤肥沃適合種植的土地,但在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的水庫遷徙政策下,他們遷徙到觀音草漯、樹林子、大潭等地的沿海防風林土地。因為鄰近海邊,土壤鹽分高,因此許多作物種植困難,容易枯萎,對淹沒區居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惡劣土地。另一方面,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過去所出版的《石門水庫》、《石門水庫建設誌》所記錄的淹沒區居民,卻是對於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所建設的移民新村無不表示感激及興奮,與上述民間口述歷史有極大的落差。
    為更清楚判別上述兩種觀點的真偽,筆者試圖釐清石門水庫淹沒區的移殖工作如何進行。過去礙於史料不足無法研究,幸而,2019年11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率同仁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將其所典藏的《石建會檔案》委託進行檔案整編,並於2022年出版,且將資料掃瞄公開,因此讓筆者得以一窺石建會當時移民政策的執行。其中石建會檔案中的土地類,可以瞭解到石建會當時土地徵收的範圍、石建會如何為淹沒區居民尋找土地安置,以及石建會所安排的安置土地與原本居住在當地的居民有所衝突。最後,石建會在移殖新村所建的公共設施,以及分配耕地的處理經過,皆可在這份檔案尋找得到。
    透過這份檔案本文試圖釐清三個面向:首先,在探討石門水庫淹沒區的徵收前,筆者會先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檔案,瞭解淹沒區遷徙前有哪些人群,而這些人群是何種身份?他們的身份又會造成有何不同的徵收補償?第二,為淹沒區漢人、原住民尋找安置土地,以及當居民及政府機關立場不同時,石建會如何處理。另外,石建會在安置淹沒區居民時,面對移居地原本居住在此的濫墾戶又有何種處理方式?最後,石建會在移民新村設立了哪些公共設施,而這些公共設施是否在每個移民新村皆為完善?若並不完善,居民及石建會又如何處理?
    本文從環境史的角度來試圖瞭解石門水庫興建讓原本的多個聚落被迫遷徙、原有的耕地淹沒沉入水底,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在建設水庫的名義下,人如何主導自然地景的重塑,以及如何改寫地方社群的歷史記憶。
    最後,本文因時間及主題的限制,未能處理到比較研究,但將來研究者或許可以從本論文延伸探討石門水庫之後,臺灣水庫徵收及移殖規劃是否有受到石門水庫的徵收影響,以及比較日治時期日月潭水力發電工事及戰後的曾文水庫、牡丹水庫徵收補償又有何同異之處。還有與石門水庫同時期在中國大陸所興建的新安江水庫其所徵收土地的補償情形為何,以及其興建的目的是否與石門水庫同為多目標水庫。
    參考文獻: 壹、檔案
    1.〈石建會46年第72冊水庫淹沒區用地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原檔號:0046/ A528/A001/1,新檔號:0046/528。
    2.〈石建會46年第80冊移殖新地之尋勘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6/52。
    3.〈石建會47年第111冊移殖新地之尋勘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7/A556/A001/1。
    4.〈石建會47年第112冊移殖新地之尋勘管理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7/A552/A001/1。
    5.〈石建會47年第113冊建設改良與管理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7/A554/A001/1。
    6.〈石建會47年第83冊後池堰用地補償費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7/A523/A002/1。
    7.〈石建會47年第94冊工程用地徵撥情形統計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7/ A723/A001/1。
    8.〈石建會47年第98冊水庫淹沒區用地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7/A528/A002/1。
    9.〈石建會48年第66冊工程用地徵撥情形統計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8/ A723/A001/1。
    10.〈石建會48年第79冊水庫淹沒區用地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8/A511/A001/1。
    11.〈石建會48年第90冊移殖規劃設計及實施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8/A556/A001/1。
    12.〈石建會48年第91冊移殖新地之尋勘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8/A552/A001/1。
    13.〈石建會49年第81冊水庫淹沒區用地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9/A414/A001/1。
    14.〈石建會49年第88冊移殖新地之尋勘購撥與管理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9/A552/A001/1。
    15.〈石建會49年第89冊移殖規劃設計及實施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9/A556/A001/1。
    16.〈石建會49年第91冊淹沒區移民教育設施之充實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49/A558/A001/1。
    17.〈石建會50年第100冊淹沒區用地補償費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 A528/A002/1。
    18.〈石建會50年第101冊淹沒區放領地價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 A528/A003/1。
    19.〈石建會50年第102冊淹沒區居民王新來等六十三戶遷徙費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A528/A004/1。
    20.〈石建會50年第118冊工程用地徵撥情形統計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 A723/A001/1。
    21.〈石建會50年第118冊工程用地徵撥情形統計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 A723/A001/1。
    22.〈石建會50年第132冊水庫淹沒區征收撥用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A528/A006/1。
    23.〈石建會50年第140冊移殖設計及實施規劃〉,《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A003/A005/1。
    24.〈石建會50年第141冊移殖新地之尋勘購撥與管理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A552/A001/1。
    25.〈石建會50年第142冊中庄移民新村及其附屬工程用地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136 /002/1。
    26.〈石建會50年第145冊中庄堤防建築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136 /002/1。
    27.〈石建會50年第146冊充實移民新地教育設施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558/001/1。
    28.〈石建會50年第149冊林祖盛等請求改變移民新地計劃〉,《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A046 /A002/1。
    29.〈石建會50年第153冊張述記等請求征收私有水圳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0/ A046/A005/1。
    30.〈石建會51年第145冊移殖新地之尋勘購撥與管理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1/A552/A001/1。
    31.〈石建會51年第146冊移殖規劃設計及實施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1/A556/A001/1。
    32.〈石建會51年第148冊移殖新地改良及建設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1/A554/A001/1。
    33.〈石建會51年第149冊淹沒區教育設施之充實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1/A558/A001/1。
    34.〈石建會52年第206冊水庫淹沒區用地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原檔號:0052/511,新檔號:0049/528。
    35.〈石建會52年第207冊移殖新地改良及建設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2/A528/A005/1。
    36.〈石建會52年第215冊移殖新地之尋勘購撥與管理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2/A552/A001/1。
    37.〈石建會52年第216冊移殖規劃設計及實施規劃〉,《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2/A556/A001/1。
    38.〈石建會52年第217冊中庄堤防建築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2/A514/A001/1。
    39.〈石建會52年第218冊移民新地改良及建設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2/A554/A002/1。
    40.〈石建會52年第219冊淹沒區移民教育設施之充實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2/A175/A001/1。
    41.〈石建會53年第139冊淹沒區水圳補償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3/ A528/A001/1。
    42.〈石建會53年第140冊淹沒區居民簡湯阿粟申請補償水路開鑿費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3/ A528/A002/1。
    43.〈石建會53年第147冊移殖新地改良及建設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3/A554/A002/1。
    44.〈石建會53年第148冊移民新地之重遷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3/A558/A001/1。
    45.〈石建會54年第102冊淹沒區水圳補償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4/ A528/A005/1。
    46.〈石建會54年第103冊樹林子、大潭移民、高榮等陳情請願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4/A046/A007/1。
    47.〈石建會55年第40冊范朝燈水圳補償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5/ A528/A002/1。
    48.〈石建會55年第45冊許登祿交還土地相關公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檔案》,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典藏,檔號:0055/A528/A003/1。
    49.〈呂鷹揚外五名官有原野年期貸渡願許可ノ件〉,(1911年1月至1911年2月),《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863016。
    50.〈呂鷹揚外五名官有原野豫約賣渡許可地成功賣渡〉,(1908年1月至1913年2月),《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686014。
    51.〈開墾地成功預約賣渡許可〉,(1906年12月至1921年11月),《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166005。
    52.〈臺灣官有森林原野預約賣渡規則〉(1896年10月),《明治29年台灣總督府府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00018a001。
    53.〈臺灣樟樹造林獎勵規則〉(1906年5月至1907年3月),《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322010。
    〈樟樹造林規則ニ依ル無償貸付地業主權付與〉,(1920年10月至1921年11月),54.《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166003。
    〈豫約開墾地成功賣渡願許可ノ件(三井合名會社)〉,(1928年5月至1929年6月),《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166003。
    55.〈豫約賣渡許可(萬基公司)〉(1915年2月-1924年2月) ,《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57001。
    貳、地政資料
    1.板橋地政事務所,高繞段6地號,日治時期土地登記簿,2024年7月5日核發。
    參、專書
    1.王麗蕉等7人,《石門水庫歷史檔案中的人與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合編,2023年。
    2. 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編,《石門水庫建設誌一》,臺北: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1966年。
    3. 江明郎,《石門一甲子,精彩六十年》,桃園: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合編,2023年。
    4.林信義,《桃園縣復興鄉志增修上卷》,桃園:復興鄉公所,2014年
    5.徐鼐,《石門水庫》,臺北: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1965年。
    6.桃園市政府,《失根的部落—卡拉社部落的泰雅族人遷徙史》,桃園:桃園市政府,2016年。
    7.康培德,《泰雅族msbtunun的美麗與哀愁~頭角與奎輝部落的KButa世系群家族史》,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8.黃同弘,《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臺北: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
    肆、期刊論文
    1.洪廣冀、張家綸,〈近代環境治理與地方知識:以臺灣殖民林業為例〉,《臺灣史研究》,27:2(臺北,2020.6),頁85-144。
    2. 詹素娟,〈日治時代原住民的土地變遷〉,《原住民族文獻》,第31期(新北,2017.5),頁34-35。
    3.趙震楊,〈美援480公法救濟物資發放相關問題〉,《師大台灣史學報》,第8期(2015.12),頁66-67。
    4. 劉紹華、黃樹民,〈牡丹水庫與社會變遷:水資源開發與土地爭議〉,官大偉編,《民族、地理與發展:人地關係研究的跨學科交會》(臺北:南天書局,2017),頁195-227。
    5. 江明郎等4人,〈石門水庫老檔案的大時代故事〉,《檔案半年刊》,21:2(2022.12),頁107。
    伍、學位論文
    1.李慧慧,〈社群經驗與文化變遷:石門水庫淹沒區泰雅族人的遷徙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2006)。
    2.林文祺,〈水.權力的結構.人的遷徙以石門水庫興建對十一份地區空間影響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2008)。
    3.姜良玉,〈更好的明天 尋找石門水庫工程移民50年〉(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2016)。
    4.范玉梅,〈關於觀音「大潭」一個聚落的生活空間史的研究〉(桃園: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1999)。
    5.陳志豪,〈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為例(1886-194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6)。
    陸、網頁與資料庫
    一、資料庫
    1.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址: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2.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網址:
    https://tais.ith.sinica.edu.tw/browse.html
    3.桃園市政府地政局新舊地號對照表,網址:
    https://www.land.tycg.gov.tw/chaspx/SQry4.aspx/14
    4.國土圖資服務雲,網址: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
    5. 臺灣早期舊航照影像查詢系統,網址:
    https://webgis.sinica.edu.tw/website/aerialphoto/
    二、網站
    1.林慶祥,〈日治時代土地強收沉潭底 日月潭30家族盼政府補償〉,《鏡周刊》,2019年7月14日刊登,網址: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707soc007。
    2.國家文化記憶庫,網址: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d=57390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3. 湯松霖,〈移民家族血淚歷程〉,《民報》,2016年1月19日刊登,網址:
    https://www.peoplemedia.tw/news/02f5cfbf-cea9-42a3-99a6-75b2cfc3b632。
    4.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網址:
    https://www.forest.gov.tw/0001289。
    5.楊靜茹,工商時報,〈日月潭居民因水庫迫遷還被告侵占臺電、林保署會談求解〉,2025年2月20日刊登,網址: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220701859-431401。
    柒、報紙
    《台灣日日新報》
    《公論報》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81580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158014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801401.pdf9277KbAdobe PDF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