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17335      Online Users : 93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733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335


    Title: 1950年代臺灣婦女宣傳工作
    The Women`s Propaganda Affairs in 1950s Taiwan
    Authors: 藍暄侑
    Contributors: 林果顯
    Lin, Guo-Sian
    藍暄侑
    Keywords: 婦女宣傳
    反共主義
    家為國本
    幸福家庭
    婦聯會
    婦工會
    王文漪
    Women`s Propaganda
    Anti-Communism
    Family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
    Happy Family
    Chinese Women`s Anti-Aggression League
    Kuomintang Women`s Working Committee
    Wang Wen-yi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3-09-01 16:38:05 (UTC+8)
    Abstract: 本論文旨在探討1950年代處於反共、戰時與黨國體制下的臺灣婦女宣傳工作,從緣起、建立、發展到在地化的完整歷程,為何與如何成形與成熟。

    1950年代臺灣婦女宣傳工作,是國民黨婦女工作的重要環節,先後由黨組織外與內的婦聯會與婦工會主導,並主要傳承自宋美齡在中日戰時的新運與婦運經驗:內涵上是於家為國的「賢妻良母」、性質上則是公私交雜的軍事動員性。婦女宣傳工作雖以配合黨國醜化中共、形塑保守父權的家國責任為主要任務,但其在黨內位處邊緣弱勢,亦促成婦女菁英的積極任事與跨界團結,使其突圍來自黨國與父權的雙重限制,朝向文藝性、跨省性與在地化的趨勢,透過基層組織與臺籍女性合作宣傳、移風易俗,在1959年「幸福家庭運動」達到階段性高潮。婦女菁英透過軟性而親民的宣傳工作,為國民黨爭取女性族群支持、紮根與改造臺灣社會,貢獻卓著,其所形塑的家庭與婦女形象,更深遠影響當代臺灣社會的性別與家庭觀念。

    因此,本論文從制度建立與發展的角度切入,以國民黨黨史資料、婦女組織刊物、報章雜誌與個人憶述等史料,時序性觀察遷臺初期國民黨政府對婦女的宣傳工作,以及做為中介者的黨國婦女組織、被宣傳者的在臺婦女與臺灣社會,探究三方是如何基於各自目標與侷限,相互協商與借題發揮,勾勒複雜交織的圖像,以幽微呈現臺灣社會與婦女菁英的能動性與主體性。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propaganda affairs targeting women in Taiwan during the 1950s, a period marked by anti-communism, wartime conditions, and the authoritarian party-state system. The study examines the complete process, from inception and establishment to development and localization, delving into the methods and reasons behind the formation and maturation of these affairs.

    During the 1950s in Taiwan, women`s propaganda affairs played a vital role within the dominant-party Kuomintang (KMT) women`s affairs. It was primarily orchestrated by organizations, initially by the Chinese Women`s Anti-Aggression League (WAAL) and later by the Kuomintang Women`s Working Committee. These initiatives drew heavily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ideas of Soong Mei-ling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spreading the ideology of a patriotic “virtuous wife and good mother” (賢妻良母) by mobilizing efforts that blurred the lin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While the core objective of these women`s propaganda affairs was to bolster the KMT`s campaign agains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and to foster a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structure in Taiwan, their status within the party remained marginalized and disadvantaged. This context spurred female elites to take an active role, forming alliances across different fields and surmounting the dual limitations imposed by party-state authority and patriarchal norms. This ultimately paved the way for trends embracing literariness, cross-provincial collaboration, and localization. Collaborative grassroots initiatives with native Taiwanese women culminated in the “Happy Family Movement” (幸福家庭運動) of 1959, representing the peak of these women`s propaganda endeavors. Through soft, relatable propaganda efforts, female elite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garnering support from the female demographic for KMT, while also taking roots and transforming Taiwanese society. The images of family and women they sculpted have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perceptions of gender roles and family concepts.

    This thesis employs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drawing from historical KMT party documents, women`s organization publications,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personal accounts. It takes a chronological view of the KMT-led government`s propaganda efforts targeting women during its early retreat period in Taiwan. It examines the dynamic between party-state women`s organizations, the propagandized women at large, and Taiwanese society. This investigation delves into how these three entities negotiated, collaborated, and influenced each other based on their distinct goals and constraints. Through this exploration, a complex and intertwined narrative emerges, shedding light on the nuanced agency and subjectivity of both Taiwanese society and women elites.
    Reference: 一、檔案、史料彙編

    1.〈臺灣新生報底片民國六十一年(六)〉,《台灣新生報》,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50-031100-0006-045。
    2.〈臺灣新聞報底片民國五十二年(二)〉,《台灣新聞報》,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56-030101-0002-030。
    3.「人事室審核報告表」(1953年11月20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58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58。
    4.「人事室審核報告表」(1954年02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71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71。
    5.「三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三十九年三月一日總統蔣公引退期間重要大事」(1950年03月01日),〈立法院追認將海南島台灣一併劃作接戰地域實施戒嚴〉,《總統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200000000A/0039/212/1/1/070。
    6.「中央改造委員會各處組會組織規程」(1950年08月17日),〈特交檔案(黨務)〉,《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300-00021-002。
    7.「中央改造委員會組織大綱」(1950年08月0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紀錄〉,《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8-011002-00002-013。
    8.「中央委員會四十三年工作檢討結論初稿」(1955年02月09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171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44。
    9.「中央委員會四十六年度工作計劃綱要」(1957年10月07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397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54。
    10.「中央委員會四十四年度下半年度工作檢討結論」 (1956年10月19日),〈特交檔案(黨務)〉,《蔣中正總統文物》, 國史館藏,檔號:002-080300-00021-015。
    11.「中央委員會各處組會四十三年度上半年工作計劃暨經費預算表」(1954年01月27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80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38。
    12.「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指導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委員簡歷表」(1953年09月09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58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37。
    13.「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對於七屆三中全會黨務報告決議案實施辦法及預定進度報告表」(1953年12月2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63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63。
    14.「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編印婦工通訊計劃綱要」(1954年07月01日),〈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件〉,《臺灣保護養女運動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識別號:T0559_1_1。
    15.「中央委員會第五組四十二年度事業費月份分配預算表」(1953年02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18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18。
    16.「中央委員會組織大綱草案」(1952年10月23日),〈特交檔案(黨務)〉,《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300-00021-008。
    17.「中央婦女工作會工作報告提要」(1961年07月15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312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3/312。
    18.「中央婦女工作會四十四年七月至四十五年六月份工作進度表」,《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一般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0/10。
    19.「中委會四十四年度上半年度工作檢討結論」,《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1/78。
    20.「中國國民黨加強婦女組訓工作綱要」(1953年04月09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35。
    21.「中國國民黨幹部制度大綱」(1956年05月07日),〈特交檔案(黨務)〉,《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300-00021-010。
    22.「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宣傳工作方案」(1959年02月16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119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3/119。
    23.「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宣傳工作方案」(1959年02月21日),〈48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48/總裁批簽/001/0001/48-0022。
    24.「中華民國四十三年度慶祝婦女節指導綱要」(1954年03月12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72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72。
    25.「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社會組會報修正通過社會改造運動方案」(1952年04月14日),〈41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41/總裁批簽/001/0002/41-0138。
    26.「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推行辦法」(1952年02月01日),〈動員及僑務〉,《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1-00031-003。
    27.「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綱領」(1952年02月01日),〈動員及僑務〉,《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1-00031-003。
    28.「四十六年度黨務工作會議紀要」,《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1/94。
    29.「本會各組會協助針對共匪在大陸推行『人民公社』暴政宣傳工作彙編表(迄四十八年元月份止)」(1959年04月30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64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4/33。
    30.「本會第二組婦運會委員任培道張希文等十同志呈」(1950年12月27日),〈39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39/總裁批簽/001/0002/39-0139。
    31.「本黨各級組織救災工作簡報」(1959年08月19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155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3/155。
    32.「本黨宣傳工作概述及檢討」(1959年02月24日),〈48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48/總裁批簽/001/0001/48-0027。
    33.「各級黨部對『工作領導及辦事方法』之檢討報告彙編」(1958年07月31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33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4/14。
    34.「各處組會對七全大會決議案處理意見一覽表」(1952年11月2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5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5。
    35.「呂曉道呈蔣中正中央婦女運動委員動態及艱苦工作情形」(1949年09月30日),〈特交檔案(黨務)〉,《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300-00028-040。
    36.「呂曉道呈蔣中正報告遷臺兩月來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工作情形」(1949年12月17日),〈特交檔案(黨務)〉,《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300-00028-042。
    37.「呈報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工作概況」(1958年02月28日),〈46-47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46/總裁批簽/001/0004/47-0026。
    38.「軍人之友社、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婦聯會等經費」(1958年02月10日),〈46-47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46/總裁批簽/001/0004/47-0017。
    39.「重編四十二年度中央各處組會事業費概算簡表」(1953年01月1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12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12。
    40.「匪幫『家庭改造』的研究」(1952年02月22日),〈中改會第300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紀錄》,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6.42/31.10。
    41.「討論事項」(1950年09月15日),〈中改會第20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紀錄》,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6.42/3.10。
    42.「討論事項」(1950年11月15日),〈中改會第48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紀錄》,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6.42/6.8。
    43.「討論事項」(1953年03月0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20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20。
    44.「討論事項」(1953年08月19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54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37。
    45.「婦女工作會鄰里幹事服務要點」(1955年05月0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130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130。
    46.「婦女工作會錢主任劍秋報告」(1958年05月09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23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4/4。
    47.「婦工會由指導長核派」(1972年04月26日),〈61-64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61/總裁批簽/001/0001/61-0012。
    48.「婦友月刊編印劃大綱」,〈各類工作執行文件〉,《臺灣保護養女運動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識別號:T0559_3_6。
    49.「第五組工作報告」(1953年06月0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35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35。
    50.「第五組請增設副主任一人案」(1953年07月04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45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37。
    51.「陳逸雲等人於七屆二中全會建請中委會執行七全大會設立專責組主管婦女工作之決議」(1953年06月05日),〈42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42/總裁批簽/001/0003/42-0145。
    52.「報告事項」(1953年12月1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61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61。
    53.「報告事項」(1954年04月28日),〈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會報第一八次會報紀錄〉,《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會報第18次會報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孫中山紀念圖書館藏,手抄本。
    54.「報告事項」(1954年12月01日),〈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會報第二十三次會報紀錄〉,《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會報第22-25次會報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孫中山紀念圖書館藏,手抄本。
    55.「視察北部八縣市中部六縣市婦女工作報告」(1955年04月22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127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7.4/127。
    56.「對大陸宣傳實施要點」(1951年09月19日),〈中改會第209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紀錄》,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6.42/22.9。
    57.「臺南縣議會致函省議會建議縣立醫院辦理孕婦生育衛生指導產兒計劃案」,〈民政類總綱〉,《臺灣省議會檔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識別號:003_11_702_00001。
    58.「潘秘書錦端報告」(1958年06月12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28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4/9。
    59.「錢主任劍秋報告」(1958年05月15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24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4/5。
    60.「檢陳『中央委員會組織大綱修正草案』一份」(1953年11月04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67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38。
    61.「總動員運動會報出席人員名單」(1954年06月09日),〈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114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藏,檔號:會7.3/641。
    62.「總裁元旦告全國軍民書之分析」(1959年01月08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第52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4/21。
    63.「總裁指示」(1959年03月11日),〈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119次會議紀錄〉,《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藏,檔號:會8.3/119。
    64.「轉呈林慎等六十五人呈有關婦運意見由」(1950年11月6日),〈39年總裁批簽〉,《社團法人中國國民黨》,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C5060607701/0039/總裁批簽/001/0002/39-0083。
    65.中央改造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一年來工作報告》,臺北:編者,1951。
    66.中央改造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三十九年度工作報告》,臺北:編者,1951。
    67.中央改造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務報告上篇》,臺北:編者,不著年代。
    68.中央改造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務報告下篇》,臺北:編者,不著年代。
    69.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央委員會四十一年度工作檢討報告》,臺北:編者,不著年份。
    70.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央委員會四十二年度上半年工作檢討報告》,臺北:編者,不著年份。
    71.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央委員會四十三年年終工作檢討報告》,臺北:編者,1954。
    72.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央委員會各處組會四十二年度工作檢討報告》,臺北:編者,不著年代。
    73.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決議案彙編》,臺北:編者,1952。
    74.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紀錄》,臺北:編者,1952。
    75.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黨務報告》,臺北:編者,1953。
    76.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中國國民黨黨務法規輯要(上輯)》,臺北:編者,1966。
    77.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四十一四十二年度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會報紀錄彙編》,臺北:編者,1954。
    78.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紀錄》,臺北:編者,1953。
    79.中央委員會設計考核委員會(編),《中央委員會各單位五十一年度中心任務執行情形檢查報告表》,臺北:編者,1962。
    80.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 (編),《本黨宣傳工作概述及檢討》,臺北:編者,1959。
    8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督導考核揭發共匪「人民公社」暴行宣傳工作報告》,臺北:編者,1959。
    82.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基隆市委員會,《第一屆兩年來工作報告》,基隆:編者,1953。
    83.中國國民黨臺灣區郵電黨部委員會(編),《六年來郵電黨務紀要》,不著印行地:編者,1960。
    84.秘書處計畫檢查室(編),《中央委員會各單位四十五年度中心工作報告表》,不著地點:編者,不著年份。
    85.劉維開,《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黨務工作報告》,臺北:近代中國,1997。

    二、婦女組織出版品

    1、《中華婦女》(臺北),1950-1955。
    2、《婦友》(臺北),1954-1969。
    3、《現代婦女》(上海),1950。
    4、《臺北婦女》(臺北),1953。
    5、《臺灣婦女通訊》(臺北),1955-1959。
    6、二十年來的臺灣婦女編輯委員會(編),《二十年來的臺灣婦女》,臺北: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1965。
    7、不著撰人,《婦聯八年》,不著出版地,1958。
    8、王文漪,《大陸婦女的悲劇》,臺北:婦工會,1954。
    9、王亞權(總編纂),李萼 (編),《蔣夫人言論集》,臺北:婦聯會,1977。
    10、皮以書,《中國婦女運動》,臺北:婦聯畫刊社,1973。
    11、婦工會(編),《我們的工作》,臺北:編者,1976。
    12、婦工會(編),《指導長 蔣夫人對婦女訓詞輯要》,臺北:編者,1958。
    13、婦工會(編),《耕耘:婦女工作實錄》,臺北:編者,1981。
    14、婦工會(編),《婦女工作幹部手冊》,不著出版地:編者,1956。
    15、婦工會(編),《婦女黨員集訓教材》,臺北:編者,1958。
    16、婦工會(編),《婦工十年》,臺北:編者,1963。
    17、婦工會(編),《婦工的新動向》,臺北:編著,1954
    18、婦工會(編),《蔣夫人言論選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
    19、婦工會(編),《總裁對婦女訓詞輯要》,臺北:編者,1956。
    20、婦友社(編),《自由中國的婦女》,臺北:編者,1957。
    21、婦聯會(編),《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工作人員手冊》,臺北:編者,1958。
    22、婦聯會(編),《婦聯三十年》,臺北:編者,1980。
    23、婦聯會(編),《婦聯五十年》,臺北:編者,2000。
    24、婦聯會(編),《婦聯四年 工作特輯》,臺北:編者,1954。
    25、陸勉餘,《人民公社裡的人民生活》,臺北:婦友月刊社,1959。
    26、趙文藝,《婦女黨員組訓技術》,臺北:婦工會,1954。
    27、錢劍秋,《經驗的歷程》,臺北:婦工會,1961。
    28、錢劍秋,《戰地黨的婦女工作講述綱要》,臺北:婦工會,1965。

    三、報刊與公報

    1、《人民日報》(北京),1950-1953。
    2、《中央日報》(南京、臺北) ,1935-1967。
    3、《中央日報‧副刊》(臺北),1950。
    4、《中國日報》(臺中),1956 。
    5、《公論報》(臺北),1950-1959。
    6、《台灣新生報》(臺北),1946。
    7、《民聲日報》(臺中),1955-1959。
    8、《自由中國》(臺北),1956-1958。
    9、《自由時報》(臺北),2017。
    10、《自立晚報》(臺北),1953-1955。
    11、《改造》(臺北),1950-1952。
    12、《更生報》(花蓮) ,1956。
    13、《宣傳週報》(臺北),1952-1959。
    14、《商工日報》(嘉義),1955。
    15、《臺南市政府公報》 (臺南),2011。
    16、《臺灣民報》(臺北),1929。
    17、《臺灣省政府公報》(臺北),1952-1957。
    18、《臺灣省議會公報》(霧峰),1960。
    19、《臺灣教會公報》 (臺南),2011。
    20、《臺灣黨務》(臺北、臺中),1954-1959。
    21、《徵信新聞》(臺北),1954。
    22、《總統府公報》(臺北),1952-1959。
    23、《聯合報》(臺北),1952-2011。

    四、中日英文專書

    1、中央改造委員會,《中國國民黨現況》,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2。
    2、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十年》,臺北:編者,1960。
    3、王良卿,《改造的誕生》,臺北:政大歷史系,2010。
    4、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型態》,上海:上海書店,2003。
    5、王國秀(口述),蘇啓昌、陳志昌(訪問、紀錄),李靜兒(紀錄),《王國秀女士訪問紀錄》,太平:勤益科大,2008。
    6、王雅各,《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巨流,1995。
    7、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1998。
    8、史次耘(註譯),《孟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1984。
    9、任育德,《向下紮根:中國國民黨與臺灣地方政治的發展》,板橋:稻鄉,2008。
    10、朱德蘭,《臺灣慰安婦》,臺北:五南,2019。
    11、何春蕤,《性別治理》,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2017。
    12、吳紹璲、吳春熙、馮仁暄(編),《總裁對宣傳工作訓示輯要》,臺北:改造出版社,1954。
    13、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前衛,1990。
    14、呂晶,《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新北:臺灣商務,2016。
    15、周敏,《周阿姨的故事:走過歷史現場:1937-2011》,臺北:商周,2011。
    16、林吳帖,《我的記述》,臺中:素貞興慈會,1970。
    17、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板橋:稻鄉,2005。
    18、林海音,《剪影話文壇》,臺北:純文學,1984。
    19、林桶法,《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2009。
    20、林博文,《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臺北:時報,2019。
    21、林樹(等作),《新竹市眷村田野調查報告書》,新竹:竹市文化,1997。
    22、施英美,《林海英時代:聯副十年》,臺北:爾雅,2021。
    23、柯惠鈴,《她來了:後五四新文化女權觀,激越時代的婦女與革命,1920-1930》,新北:臺灣商務,2018。
    24、洪宜嫃,《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臺北:國史館,2010,頁234-254。
    25、洪郁如(著),吳佩珍、吳亦昕(譯),《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
    26、若林正丈(著),洪郁如(等譯),《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
    27、若林正丈(著),許佩賢、洪金珠(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2009。
    28、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2002。
    29、秦孝儀(主編),《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卷三》,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
    30、秦孝儀(總編纂),《總統 蔣公大事長編初稿 卷九》,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2。
    31、秦孝儀(總編纂),《總統 蔣公大事長編初稿 卷十二》,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5。
    32、秦孝儀,《總統 蔣公大事長編初稿 卷三》,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78。
    33、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業强,1994。
    34、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新北:衛城,2011。
    35、連玲玲,《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近代上海城市文化》,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7。
    36、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新北:聯經,2020。
    37、陳姃湲,《從東亞看近代中國婦女教育:知識份子對「賢妻良母」的改造》,板橋:稻鄉,2005。
    38、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2011。
    39、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新北:衛城、遠足,2020。
    40、陳湄泉(口述),許雪姬、沈懷玉(訪問),曾金蘭(紀錄),《陳湄泉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6。
    41、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臺北:遠流、曹永和文教基金會,2008。
    42、陳翠蓮,《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臺北:春山,2020。
    43、傅培梅,《傅培梅:五味八珍的歲月》,臺北:四塊玉文創,2014。
    44、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1997。
    45、游鑑明,《日本殖民下的她們:展現能力,引領臺灣女性就業的職場女先鋒》,新北:臺灣商務,2022。
    46、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
    47、游鑑明,《運動場內外:近代華東地區的女子體育(1895-1937)》,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9。
    48、陽明山莊(編),《社會類:家庭與婦女》,臺北:編者,1953。
    49、陽明山莊(編),《革命實踐研究院大事記》,臺北:編者,1959。
    50、黃仁姿,《國民黨政權與地方菁英:1950年代的農會改組》,臺北:國史館,2011。
    51、黃建業(等編),《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臺北:文建會,2005。
    52、楊秀菁,《臺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板橋:稻鄉,2005。
    53、楊翠,《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一九二〇-一九三二)》,臺北:時報,1993。
    54、劉玉英(口述),李遠輝、李菁萍(整理),《北郭園的孔雀:劉玉英的故事》,新竹:竹市文化,1998。
    55、劉枋,《劉枋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5。
    56、劉脩如(口述),卓遵宏、陳進金(訪問),《劉脩如先生訪談錄》,新店:國史館,1996。
    57、劉維開(編),《中國國民黨職名錄》,臺北:黨史會,1994。
    58、劉維開,《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臺北:時英,2009。
    59、劉燕夫,《臺灣選舉實務》,臺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1958。
    60、潘淑華,《閒暇、身體與政治:近代中國游泳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1。
    61、談社英,《婦運四十年》,臺北:著者自印,1952。
    62、鄭玉麗(口述),遲景德、林秋敏(訪問),《鄭玉麗女士訪談錄》,新店:國史館,2000。
    63、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研院社會所,2010。
    64、錢用和,《半世紀的追隨》,臺北:著者自印,1976。
    65、總裁手著,《反共抗俄基本論》,臺北:中央委員會,1953。
    66、薛人仰(口述),遲景德、歐素瑛(訪問),《薛人仰先生訪談錄》,新店:國史館,1996。
    67、薛化元、蘇瑞鏘、楊秀菁,《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1945-2000)》,新北:稻鄉,2015。
    68、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台魂淚(一):我的半生記》,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21。
    69、謝鴻儀(總編),《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一甲子年史》,臺北: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2000。
    70、羅福全(口述),張炎憲、陳世宏、陳美蓉(訪問),《羅福全與台日外交》,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2。
    71、顧燕翎,《台灣婦女運動史:爭取性別平等的漫漫長路》,臺北:貓頭鷹,2020。
    72、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板橋:稻鄉,1998。
    73、家近亮子,《蔣介石と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の権力浸透に関する分析》,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2。
    74、松田康博,《台湾における一党独裁体制の成立》,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6。
    75、Evan Dawley(著),堯嘉寧(譯),《成為臺灣人:殖民城市基隆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1。
    76、Sarah Maza (著),陳建元(譯),《想想歷史》,臺北:時報,2018。
    77、Michael Szonyi(著),鐘逸明(譯),《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新北:聯經,2021。
    78、Hershatter, Gail. The Gender of Memory: 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 Berkeley & LA: UC Press, 2011.
    79、Hershatter, Gail. Women in China`s long twentieth century. Berkeley& LA: UC Press, 2007.
    80、Schneider, Helen M. Keeping the Nation’s House: Domestic Management and Making of Modern China. Vancouver: UBC Press, 2011.
    81、Taylor, Jay.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82、Ueno, Chizuko. Nationalism and Gender. Melbourne: Trans Pacific Press, 2004.
    83、Yang, Dominic Meng-Hsuan. 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四、中日英文論文

    1、王文漪(口述),樸月(專訪),〈幽蘭勁竹寫平生:訪王文漪先生〉,《文訊》,期30(臺北,1987.06),頁176-187。
    2、王文漪,〈十年煎熬〉,收於:陳紀瀅(編),《十年》(永和:文壇社,1960),頁72-75。
    3、王文漪,〈先父王公柏齡的生平〉,《傳記文學》,15:06(臺北,1969.12),頁79-81。
    4、任育德,〈中國國民黨宣傳決策核心與媒體的互動(1951-196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期32(臺北,2009.11),頁221-262。
    5、任育德,〈當革命民主遇上選舉:1950年代國民黨與臺灣地方選舉〉,收於:吳淑鳳(等執行編輯),《臺灣歷史上的選舉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20,頁147-170。
    6、衣若蘭,〈論中國性別史研究的多元交織〉,收於:蔣竹山(主編),《當代歷史學新趨勢》,臺北:聯經,2019,頁207-246。
    7、何思瞇,〈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之研究(民國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國史館館刊》,復刊期9 (新店,1990.12),頁141-182。
    8、呂芳上,〈五四時期的婦女運動〉,收於:陳三井(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2000),頁157-254。
    9、呂芳上,〈另一種「偽組織」:抗戰時期的家庭與婚姻問題初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 3(臺北,1995.08),頁97-121。
    10、呂芳上,〈抗戰時期中國的工作〉,收於: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1981,頁378-412。
    11、呂芳上,〈蔣中正先生與人才培訓: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創辦初期發展(1949-1969)〉,《近代中國》,期153(臺北,2005.03),頁182-205。
    12、呂芳上,〈戰後初期臺灣的政治發展〉,收於氏編,《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臺北:國史館,2015,頁253-284。
    13、宋瑋達,《紅劫餘生》,臺北:大中國圖書,1953。
    14、李仁淵,〈導讀〉,收於:宋怡明(著),鍾逸明(譯),《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新北:聯經,2021),頁11-30。
    15、林果顯,〈日常生活中的反共知識建構-《廣播雜誌》爲中心(1952-1956)〉,《國史館學術集刊》,期14 (臺北,2007.12),頁181-213。
    16、林果顯,〈兩次臺海危機的戰爭宣傳佈置(1954-1958)〉,收於:呂紹理、唐啟華、沈志華(主編),《冷戰與臺海危機》(臺北:政大歷史系,2010),頁349-388。
    17、林果顯,〈戰後台灣的戰時體制(1947-1991)〉,《臺灣風物》,58:03(臺北,2008.09),頁135-165。
    18、林秋敏,〈臺灣省新運婦女工作委員會與戰後初期臺灣婦女工作〉,《國史館學術集刊》,期3(臺北,2003.09),頁283-302。
    19、林秋敏,〈謝娥與臺灣省婦女會的成立及初期工作〉,《臺灣文獻》,63:01(南投,2012.03),頁285-333。
    20、林蔡素女(口述),游鑑明(主訪),吳美慧(紀錄),〈林蔡素女女士訪問紀錄〉,收於《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頁121-174
    21、柯惠鈴,〈婦女動員機制在臺灣的重建:《中華婦女》所見1950年代蔣夫人及婦聯會的軍隊服務工作〉,收於:李又寧(主編),《宋美齡與台灣公益事業》,紐約:天外出版社,2022,頁101-150。
    22、胡梅英,〈感恩與期望〉,收於:謝鴻儀(總編),《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一甲子年史》,臺北: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2000,頁258-265。
    23、翁稷安,〈在大我與母性之間──三民主義婦女論述的建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31(臺北,2018.06),頁1-53。
    24、張世瑛,〈1950 年代臺灣政治文宣反映下的共產中國形象─以漫畫為例〉,收於:黃克武(主編),《重起爐灶:蔣中正與 1950 年代的臺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3,頁417-460。
    25、張世瑛,〈1950 年代臺灣政治漫畫初探〉,《臺灣文獻》,62:02(南投,2011.06),頁 351-402。
    26、張玉法,〈戰爭對中國婦女的影響(1937-1949)〉,《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17(臺北,2009.12),頁157-174。
    27、張淑雅,〈「主義為前鋒,武力為後盾」:八二三砲戰與「反攻大陸」宣傳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70(臺北,2010.12),頁1-49。
    28、張淑雅,〈美國對臺政策轉變的考察(1950年12月-1951年5月)〉,《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19(臺北,1990.06),頁469-486。
    29、梁惠錦,〈抗戰時期的婦女組織〉,收於: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板橋:稻鄉,1991),頁359-390。
    30、許美麗,〈婦女工作者的省思〉,收於:謝鴻儀(總編),《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一甲子年史》,臺北: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2000。
    31、許雪姬,〈台灣光復初期的語言問題〉,《思與言》,29:04(臺北,1991.12),頁155-184。
    32、許慧琦,〈過新生活、做新女性: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對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臺大文史哲學報》,期62(臺北,2005.05),頁277-320。
    33、陳石滿(口述),游鑑明(主訪),黃銘明(紀錄),〈陳石滿女士訪問紀錄〉,收於《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頁217-252。
    34、陳昭如,〈寧靜的家庭革命,或隱身的父權轉型?論法律上婚家體制的變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4期(臺北,2019.12),頁255-268。
    35、陳相因,〈愛情不用翻譯?父權話語下「一杯水主義」的誤讀、誤解與誤用〉,《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期50 (臺北,2022.06 ),頁1-41。
    36、陳英杰,〈臺灣的軍眷住宅——以蔣中正與宋美齡為中心的探討(1956-1967)〉,收於:黃克武(主編),《1960年代的台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7,頁325-384。
    37、陳愛珠(口述),游鑑明(主訪),黃銘明(紀錄),〈陳愛珠女士訪問紀錄〉,收於《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頁253-283。
    38、曾令毅,〈婦女團體抑或「附隨組織」:婦聯會與國民黨相互關係之探析〉,《黨產研究》,期2(臺北,2018.03),頁87-125。
    39、游鑑明,〈中國國民黨改組後的婦女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期18(臺北,1990.06),頁343-398。
    40、游鑑明,〈明明月照來時路:臺灣的歷史觀察〉,收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 (下):性別與文化再現》,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頁197-226。
    41、游鑑明,〈是為黨國抑或是婦女?1950年代的《婦友》月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19(臺北,2011.12),頁75-130。
    42、游鑑明,〈是補充歷史抑或改寫歷史?近廿五年來台灣地區的近代中國與台灣婦女史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13 (臺北,2005.12),頁65-105。
    43、游鑑明,〈國民黨走向家庭:婦女之家的社會服務(1956-1998)〉,《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27(臺北,2016.06),頁191-264。
    44、游鑑明,〈第六章 是為黨國抑或是婦女?1950年代的《婦友》月刊〉,收於氏著,《當二十世紀中國女性遇到媒體》,臺北:五南,2017,頁407-488。
    45、游鑑明,〈當外省人遇到台灣女性:戰後台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 (1945-1949)〉,收於:洪郁如(編),《性別與權力》,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0,頁209-267。
    46、游鑑明,〈臺灣地區的婦運〉,收於: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2000,頁403-554。
    47、黃順星,〈「掃黃」為名的言論控制:1950年代內幕雜誌《鈕司》週刊的內容分析〉,收於: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特藏管理組(編),《未完結的戰爭:戰後東亞人權問題》,臺北:編者,2019,頁155-218。
    48、劉靜貞,〈性別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收於:耿立群(主編),《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21,頁369-394。
    49、鄭明娳,〈當代台灣文藝政策的發展、影響與檢討〉,收於氏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1994,頁12-33。
    50、蕭義玲,〈「文化清潔運動」與五○年代官方文藝論述下的主體建構──一個詮釋架構的反思〉,《臺灣文學研究集刊》,期9(臺北,2011.02),頁139-171。
    51、錢劍秋,〈國民黨婦女政策及婦女工作之研究〉,收於:三民主義研究論文集編纂委員會(編),《三民主義研究論文集》,臺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5,頁1022-1031
    52、薛化元、楊秀菁,〈強人威權體制的建構與轉變(1949 - 1992)〉,收於:李永熾、張炎憲、薛化元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新店:國史館,2004,頁268-315。
    53、顧燕翎,〈從移植到生根:婦女研究在臺灣(1985-19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4(臺北,1996.08),頁241-268。
    54、小浜正子,〈中華人民共和国の成立とジェンダー秩序の変容〉,收於氏編,《中国ジェンダー史研究入門》,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18,頁321-225。
    55、游鑑明,〈受益者か、それとも被害者か─第二次世界大戦時期の台湾人女性 (1937-1945)〉,收於:早川紀代(編),《戰爭‧暴力と女性・第三卷─殖民地と戰爭責任》,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頁78-100。
    56、Chou, Wan-yao. “A century of colonial education by Japan and the KMT/ROC party-state, 1898-199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roblems of Taiwans national identity”, in Peter C.Y. Chow, ed.,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in Taiwan: From Colony to Modern State, Cheltenham, Glos; Northampton, Massachusett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22, 220-242.
    57、Collins, Patricia Hill and Chepp, Valerie. “Intersectionality”, in Georgina Waylen, Karen Celis, Johanna Kantola, and S. Laurel Weldon,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Gender and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60-61.
    58、Gold, Thomas B. “Retrocession and Authoritarian KMT Rule (1945–1986)”, in Gunter Schubert,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aiwan,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36-50.
    59、Wierling, Dorothee. “The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and Gender Relations”, in Alf Ludtke, The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R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nd Ways of Lif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9-168.

    五、學位論文

    1、吳雪薇,《想像與真實:1950年代國民黨書寫的中國大陸婚姻與家庭》,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22。
    2、吳雅琪,《臺灣婦女團體的長青樹──臺灣省婦女會(1946-200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3、林佳樺,《1950年代國民黨「復興基地」的型塑─以「中影」、「中廣」為探討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9。
    4、林果顯,《一九五〇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9。
    5、洪國智,《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在臺慰勞工作之研究(1950-1958) 》,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6、范碧玲,《解析臺灣婦女體制:現階段婦女運動的性格之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7、張靜倫,《顛簸躓仆來時路:論戰後台灣的女人、與國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8、莊毓婷,《美援與戰後台灣農村的家政推廣(1950-1979)》,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21。
    9、許芳庭,《戰後台灣婦女運動與女性論述之研究(1945-1972)》,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0、陳惠敏,《戰爭動員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50-1958)》,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1、游千慧,《一九五〇年代台灣的「保護養女運動」:養女、婦女工作與國/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2、游琇茹,《美援對臺灣的災害救援—以八七水災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9。
    13、楊晶晶,《反共抗俄聲中的女性身影—以《中華婦女》為考察對象》,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4、楊雅慧,《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20-1932)》,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5、楊蕙菁,《1950年代台灣婦女家政與生活知識之形塑─以《中華婦女》、《台灣婦女通訊》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
    16、趙育農,《一個女性經驗的家庭計畫:臺灣家庭計畫早期的發展(1954-196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
    17、劉桂君,《1960年代《婦友》雜誌建構的現代母職論述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六、網路資料

    1、李福鐘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八二三砲戰〉,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902,擷取日期:2023年05月25日。
    2、張力(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電報代月代日〉,https://archives.sinica.edu.tw/相關資料/電報代月代日,擷取日期:2022年11月01日。
    3、薛化元(線上臺灣歷史辭典),〈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http://140.112.113.3/Doth/Article.aspx?304^中央委員會,擷取日期:2023年08月03日。
    4、「文訊雜誌社」網站:https://www.wenhsun.com.tw/,擷取日期:2023年04月02日。
    5、「臺南市永康地政事務所」網站:https://ykland.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29825&s=7831596#,擷取日期:2023年04月15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81580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1580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800101.pdf15058KbAdobe PDF23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