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8940/150005 (79%)
造訪人次 : 83417923      線上人數 : 18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其他 [7/7]
    國科會研究計畫 [227/227]
    學位論文 [838/903]
    專書/專書篇章 [249/261]
    展演 [13/14]
    期刊論文 [1022/1464]
    校務發展計畫 [1/1]
    研究報告 [51/84]
    考古題 [60/60]

    類別統計

    近3年內發表的文件:7(0.86%)
    含全文筆數:365(45.01%)

    文件下載次數統計
    下載大於0次:359(98.36%)
    下載大於100次:355(97.26%)
    檔案下載總次數:329398(6.52%)

    最後更新時間: 2025-11-17 10:27


    上傳排行

    資料載入中.....

    下載排行

    資料載入中.....

    RSS Feed RSS Feed

    跳至: [中文]   [數字0-9]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請輸入前幾個字:   

    顯示項目751-800 / 810. (共17頁)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每頁顯示[10|25|50]項目

    日期題名作者
    2010 資料庫中尋人脈:應用網絡分析于電腦輔助報道 陳百齡
    2008-12 資訊科技、公民團體與民主 方孝謙
    2013-07 走出末日預言的敘事觀點:台灣氣候變遷新聞論述分析 殷美香
    1999-12 走向網路媒體:台灣媒體網站的理想與現實 陳百齡
    2014-06 走過十年同志大遊行:身體展演與議題關注之間 戚宇賢; Chi, Yu Xian
    2012 超越真實與非真實的本體論對立:一個理論框架的提出 謝政育
    2013 「跨國移居者」媒體再現研究:以2007年至2011年臺灣主流報紙之新聞報導為觀察 陳春富; 殷美香
    2011-11 跨媒介敘事的可能與限制— 紙本繪本轉化iPad電子書初探 張寶芳
    2008 迷的前世、今生、未來:論「新媒介科技迷」 吳姿嫻
    2016 追分趕秒:新聞組織的時間結構化策略--以報社圖表產製為例 陳百齡; Chen, Pai-lin
    2011 追尋酷產品的文化脈絡 張寶芳
    2007-08 追求知識、認同或娛樂?政論性談話節目的內容與閱聽眾收視動機的探討 張卿卿; 羅文輝
    1999 逆想人文社會科學寫作—來自小說敘事研究的啟迪 胡紹嘉; Hu, Shao-Jia
    2002-06 逐「怪胎」:混沌觀點下的後現代 吳筱玫
    2007-07 連戰首訪大陸新聞報導的批判語言學分析 陳安駿; An-Jun Chen
    2011-10 遊行敘事與集體記憶:大溪及夢想社區的比較 方孝謙
    2009-11 遊行敘事與集體記憶:大溪與夢想社區的比較 方孝謙
    2020-06 運動電影的敘事策略:2018年中國【破門】和2014年台灣【KANO】之比較研究 陳瑜; Chen, Yu
    2003-09 選擇可信度:1992及2002年報紙與電視新聞可信度的比較研究 羅文輝
    1986-09 選民之投票決定過程 彭芸
    1999-05 邁向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報業景況之回顧與前瞻 彭家發
    1999-05 邁向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報業景況之回顧與前瞻 彭家發
    1999-06 邁向千禧年的傳播學--健康的傳播:健康醫療與新聞報導 徐美苓
    2016-06 邁向厚數據:以「詮釋型資訊工具」進行意義分析的概念基礎 劉慧雯; Liu, H.W.; 柯籙晏
    2000-03 邁向網路新聞媒體:美國報業的轉型與挑戰 陳百齡
    2006 部落格新聞敘事功能之初探 陳玟錚
    1998-06 都會家庭多頻道電視使用、家庭休閒、家庭人際關係之研究 孫曼蘋; Sun, Mine-Ping
    2001-07 重寫賽伯人:一個模控的觀點 吳筱玫; Wu, Hsiaomei
    2012-11 開放式創新實作技術導入:大型線上腦力激盪平台 Creative Concerto Platform Chen, Pai-lin; 陳百齡; 洪銘澤; 李思壯
    1992 閱聽人研究的新趨勢:收訊分析的理論與方法 翁秀琪
    1999-06 關懷在愛滋蔓延的時代裡--閱聽人對宣導廣告的接受度研究 徐美苓
    1999-06 關於傳播學入門科目的一些想法 陳世敏
    1998 關於媒介行為的測量:電視收視、廣播收聽、與報紙閱讀 王旭; Wang, Hsu
    2003 關於真實及其方法論-以台灣璩美鳳新聞事件為例 李欣頻; Lee, Hsin Ping
    2008 關於自主性的敘說: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病痛經驗和意義 黃齡儀; 施馨堯
    2000-06 隱喻框架:台灣政治新聞理的路途隱喻 鄧育仁; 孫式文; Teng, Norman Y.; Sun, Sewen
    2000 集體記憶與認同構塑:以美麗島事件為例 翁秀琪; Weng, Shieu-chi
    2001-03 電子報介面設計、結構知識與先導組體 陳百齡
    2013 電玩遊戲的符號學分析架構:理論與個案研究 柯籙晏
    2007 電磁波的媒體建構 鄧宗聖
    2006-12 電腦中介傳播:理論與回顧 吳筱玫
    2003-09 電視劇好看嗎?—從感覺到評鑑的路程 臧國仁
    2002-05 電視劇與老人研究(傳播研究之另一取向?):從老人觀賞電視劇論榮格心理學對閱聽眾研究之啟示 臧國仁
    2007 電視命理節目文本如何再現兩性關係和婚姻、愛情觀—以開運鑑定團為例 張詠晴
    2008 電視新聞影像素養研究:社會符號學的觀點 黃齡儀
    2007-07 電視新聞置入的報導策略分析:以消費新聞為例 王泰俐; 蘇蘅
    2010-01 電視科學新聞產製過程與正確性探討-常規與框架的取向 蘇蘅; 羅文輝; 徐孟延; 李妘妤
    2007-01 電視與現代國民:一九六0年代的電視機與現代生活文化之形塑 柯裕棻
    1997 青少年家用錄影機使用及其休閒生活之研究 孫曼蘋
    1998 青年學生的媒體使用與政黨思維結構體 金溥聰; 沈慧聲; 岳蕙蘭

    顯示項目751-800 / 810. (共17頁)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每頁顯示[10|25|50]項目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