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18039      Online Users : 84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162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628


    Title: 戰後臺灣醫師資格認定的角力:兼論《醫師法》之修訂
    The Controversy for Physicia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in Post-War Taiwan: also on The Revision of ";Physicians Act"
    Authors: 陳雅苓
    Chen, Ya-ling
    Contributors: 李為楨
    Lee, Wei-Chen
    陳雅苓
    Chen, Ya-ling
    Keywords: 醫師法
    乙種醫師
    退除役軍醫
    山地醫師
    興亞醫學館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2-09-02 15:02:21 (UTC+8)
    Abstract: 1945年前醫師的培育方式相當多元,無論是中華民國、日本帝國下的臺灣、朝鮮,亦或是後來的滿洲國,想成為醫師的人,除了畢業自醫學院校、獲頒醫師執照外,還能以「醫師助手」等方式,藉由通過醫師考試取得執業資格。其因一為對過往醫者學經歷的包容,其次則是考量到部分地區的缺醫問題,為保障當地的醫療衛生水準所致。
    政府為了管理、提升醫師專業素質,陸續以制訂法規、舉辦考試的方式,透過醫師資格的重新認定——也就是醫師職業的證照化,逐一汰除不適任者。過程中可以發現同由政府發起、由上而下的變化,在戰前的中華民國,醫師團體的力量可以影響到法規的擬定及執行,但同時期的臺灣則非如此。再者,進入二戰後,因戰時體制而出現的、受過短期醫學教育而成的「醫師」,如就讀興亞醫學館者、退除役醫事人員等,在戰後都出現了資格認定的問題。
    戰後的醫籍整理大致可分作學制內、學制外兩類。前者為出身自醫學院校的醫師,透過「以證換證」的方式完成;學制外的醫師則需以考試等方式進行篩選,方能取得醫師的執業資格。在臺灣,由於醫籍紊亂及缺藥問題,導致密醫猖獗,以至於民眾與醫師職業團體屢向政府陳情,希望修訂《醫師法》來解決密醫取締不力的現象。政府先以「已有相關法規」,且修法影響深遠,表示無意進行。爾後在修訂的過程中,雖然不論朝野都認爲要以考試方式供退除役軍醫取得醫師資格,但就報考資格上爭論許久,迄1967年才完成修法,為解決軍醫就業問題,又至1975年才正式實施。實施前雖舉辦過幾次退除役軍醫的執業資格考試,惟及格人數不多,因而衍生退除役軍醫轉任衛生技術人員的問題。但無論如何,該法實行前可謂將西醫的資格認定方式收束至學制內一方。中醫雖在臺灣創設合法學校,但至今仍有特種考試,提供學制外醫師的生存空間,不過其中本地、僑胞的比例變化,是往後值得深思的課題。
    另外,透過戰後的醫籍整理及日治時期的限地醫師分布,可以觀察到臺灣有些地區的缺醫問題,從日治時期持續到戰後,且雖透過限地醫師、山地籍醫師,甚至是公共衛生醫師的進駐,暫緩這些地區的缺醫現象,但由此更證明了單就醫師的有無並不能解決此一問題,得進一步地去理解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態,與醫療衛生建設的關聯性。
    Reference: 一、檔案、史料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2082212900、医術関係雑件 第三巻(B-3-11-1-13_003)(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2082250000、医事関係雑件/医師免許証下付申請之部 第一巻(B-3-11-1-30_1_001)(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林可勝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號:064-01-11-032。
    「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館藏,檔號:528-01-04-01-027、528-01-04-12-008、528-01-05-03-018。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306510027003。
    「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501130903、00501103113、00501078114。
    「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40127013385001、0040127013385002、0040127013385001。
    「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113017、00000090014、00000969016、00000426015、00006806002。
    國史館檔案,檔號:001-010000-00001-006、001-021000-00063-009、001-040000-00020-005、001-054241-0 0001-008、001-090005-00003-004~007、001-090005-00009-010、001-095571-00006-001、001-012101-00010-016、001-012101-00010-018、001-012101-00012-001、001-012101-00012-009、001-012101-00012-011、001-012101-00013-001~002、001-090130-00001-022、001-12380-00002-009、001-130002-00002-001、001-130002-00002-005、001-130002-00003-001、001-130002-00003-004、001-130006-00001、001-130006-00002-015、001-131000-00002-003、001-131000-00004-000、001-131000-00005-001、001-131000-00005-003、001-131000-00005-012、001-131000-00005-014、001-131000-00006-001、018、002-080200-00482-013、002-110300-00020-063~68、006-010307-00003-004、008-010507-00014-002、008-010705-00013-002、008-010801-00003-008、008-010802-00042-003、014-000205-00227-004、014-000205-00331-001、014-000205-00457-004、014-000205-00462-003~005、014-000205-00463-002、014-000205-00499-002、014-000205-00513-003、014-000205-00559-003、014-000301-0096、014-010100-0057、014-011101-0035、014-011101-0044、014-011104-0014、014-050000-0071、020-010199-0002、020-010199-0160、020-042702-0024、020-070900-0073。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檔號:0034/ 醫拾4/ 0001、A309000000E/0025/醫壹1/0001、A319000000B/0055/002199/52/0005/042、A319000000B/0066/001499/51/0075/011、A319000000B/0069/001402/51/0001/020、A331000000A/0061/017-8/1、A376550000A/0035/163-3/1/1、A376590000A/0036/1630001/1、A376590200C/0035/163.2/1/1/004、A382000000A/0036/7022/2/1/1、A386000000A/0035/7/2/1/016、A386000000A/0035/7/2/1/018、A386000000A/0035/7/2/1/042、A386000000A/0035/7/2/1/043、A376540000A/0035/031/9/3/025、A376550000A/0035/032-13/1/1/003、A376550000A/0035/266-29/1/1/001、A376550000A/0036/032-26/1、A376610000A/0035/B163/1。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識別號:002_01_805_46069、002_11_700_44001、002_11_700_45002、003_11_702_00057。
    〈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349次會議紀錄〉,《第八屆中央常務委員會》,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檔號:會8.3/349.1。
    〈衛生署公共衛生人員訓練所概況(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七月編印)〉,《一般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檔號:一般502/38。
    〈医師免許規則並医師開業試験規則制定〉,《公文類聚・第七編・明治十六年・第五十五巻・衛生・衛生総・医事・治療・薬剤・病院・疾疫・雑載》,日本國立公文書館: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img/2447309,閱覽日期:2021年5月17日。
    〈興亜医学館卒業者中支那、朝鮮、台湾帰国者ニ対シ証明書下付方依頼ノ件〉,《公文雑纂・昭和二十一年・第十三巻・内務省・大蔵省、第一復員省、第二復員省、有功省、文部省》,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編號:纂03102100。
    〈医師国家試験予備試験の受験資格の特例に関する法律案(大石武一提出、衆法第八号)〉,衆議院事務局,《厚生委員会議録第十一号》,1949年12月22日,頁1-4。

    《(臺灣總督府)府報》
    《上海日日新聞》
    《大公報》
    《中央日報》
    《中西醫學報》
    《中國時報》
    《中國醫藥研究月報》
    《內政公報》
    《公共衛生月刊》
    《公論報》
    《司法院公報》
    《司法專刊》
    《市政公報》
    《正氣中華》
    《民生報》
    《民報》
    《民聲日報》
    《申報》
    《立法院公報》
    《列管案件進度月報》
    《吉林官報》
    《江蘇省公報》
    《考試院公報》
    《行政院公報》
    《吳興國醫週刊》
    《每日申報》
    《官報》
    《東亞日報》
    《東京每日新聞》
    《東京朝日新聞》
    《南京市政府公報》
    《政府公報》
    《重慶市政府公報》
    《浙江公報》
    《浙江省政府公報》
    《益世報》
    《商工日報》
    《國民政府公報》
    《國立西北醫學院院刊》
    《國醫新聞》
    《教育公報》
    《教育部公報》
    《朝日新聞》
    《朝鮮總督府官報》
    《順天時報》
    《新聞報》
    《經濟日報》
    《滬報》
    《滿洲日日新聞》
    《滿洲國政府公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臺灣省政府公報》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
    《臺灣省議會公報》
    《臺灣總督府官報》
    《廣東省政府公報》
    《徵信新聞報》
    《衛生公報》
    《興亞醫學館創立趣意並現在》
    《總統府公報》
    《聯合晚報》
    《聯合報》
    《醫事彙刊》
    《醫學世界》
    《醫藥新聞》
    《讀賣新聞》

    二、論文(期刊、專書、論文集)
    〈上海醫師公會等再致衛生部快郵代電〉,《醫事彙刊》1: 1(1929年11月),頁函電11-函電13。
    〈中華民國醫藥學會請改訂醫藥教育制度文〉,《社會醫報》137(1931年3月1日),頁1745-1746。
    〈中醫不加入學校系統之電爭〉、〈力爭中醫加入學校系統又一電〉、〈力爭中醫加入學校系統之再起〉,《三三醫報》3:15(1925年12月),頁雜纂2-3。
    〈公醫生之設立〉,《國立中正醫學院院刊》1: 1(1942年12月),頁59-60。
    〈分組會議議案彙錄:醫學教育組(甲)通過案二件〉,《新教育》11:2(1929年),頁296-307
    〈古城文學家介紹之二:錢稻孫先生〉,《國民雜誌》3: 9(1943年9月),不註頁碼;
    〈民國醫界名士錄 4:湯爾和〉,《同仁會醫學雜誌》2: 10(1929年10月),頁62。
    〈全國教育聯會議決請教育部明定中醫課程並列入醫學校規程案〉,《醫學雜誌》28(1925年),頁92-94。
    〈來件:神州醫藥總會請願理由書草案〉,《醫學世界》21(1913年),頁1-6。
    〈非常時期中醫領證暫行辦法〉,《衛生通訊(江西)》4: 1(1941年1月31日),頁26。
    〈南京考試醫生辦法〉,《紹興醫藥學報》2(1908年7月),頁15。
    〈南昌兩醫校之興替〉,《中央醫學雜誌》1: 1(1937年7月),頁29。
    〈咨准咨請解釋中央國醫館立案之北平國醫學院可否視作與在政府立案之公私學校享受同等待遇一案復請查照由〉,《衛生署醫藥證照公告月刊》4(1936年),頁9。
    〈科學教育消息:中正醫學院設計委員會開會〉,《時事月報》15: 6(1936年12月),頁31;
    〈神州醫藥會討論醫士條例〉、〈上海商報領照問題評〉,《紹興醫藥學報星期增刊》123(1922年),頁6-7;
    〈退役軍醫人員 接受深造教育 下月九日開始報考〉,《軍聞社稿》,1964年11月27日,頁22-23。
    〈院總第三三〇號 人民請願案第一二四號之一一〇~一一四〉,《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1978年6月7日),頁9-10。
    〈院總第三三〇號 人民請願案第一二四號之八十九〉,《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1976年10月2日),頁65-66。
    〈國民政府管理牙醫師、鑲牙生暫行規則〉,《衛生月刊》1: 9(1943年8月1日),頁19-21;
    〈國立中正醫學院消息一來〉,《中國醫學》1: 1(1937年7月),頁61-62。
    〈幾位臺南縣議員看醫師法修正案(轉載)〉,《臺灣醫界》10: 1(1967年1月),頁12。
    〈提案:請醫學校在短期間設軍醫速成班案(黃士範)〉,《醫事彙刊》9(上海:1930年11月),頁提案27。
    〈渝教育部公佈 中醫專科學校課目表(中華日報)〉,《蘇州國醫醫院院刊》創刊號(1939年),頁8-10。
    〈湘國醫曾覺叟等 發起組中國醫藥公會〉,《國醫新聞》33(1935年10月5日),頁1。
    〈湯爾和先生膺得日本博士學位〉,《日新治療》48(1929年7月),頁56。
    〈發倍博士調查吾國醫學教育之結論〉,《現代醫藥》創刊號(杭州:1931年4月1日),頁68。
    〈評議(甲)關於部登記輿論之一斑〉、〈評議(乙)對於衛生部醫師暫行條例評議之一斑〉,《醫事彙刊》1:1(1929年),頁1-20。
    〈教育要聞:中正醫學院積極籌備〉,《江西地方教育》63(1936年11月),頁29。
    〈教育要聞:行政院通過南昌設立國立中正醫學院〉,《江西地方教育》56(1936年9月),頁36-37。
    〈部登記交涉之情形〉,《醫事彙刊》1: 1(1929年11月),頁言論6-言論7。
    〈會敎育廳呈省長:爲會核醫科專門學校請加常年補助費辦法文〉,《奉天財政月刊》5(1926年11月),頁公牘1-2。
    〈臺灣省醫師公會第七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代表名冊〉,《臺灣醫界》2: 6(1959年6月),頁48-55。
    〈臺灣區中醫師考試情形〉、〈上海區中醫師攷試情形〉,《臺灣國醫藥報》113(1946年),頁5-8
    〈編後〉,《國立中正醫學院院刊》1: 1(永新:1942年12月),不著頁碼。
    〈衛生署公函〉,《國立貴陽醫學院院刊》30(1941年6月1日),頁1-2。
    〈衛生署第八屆公共衛生醫師講習班簡章〉,《同濟旬刊》113(1936年11月11日),頁20-21。
    〈暹京天華中醫院風潮紀 八醫生反對考試各走極端 風潮擴大 僑胞大為注意〉,《光華醫藥雜誌》1: 7(1934年),頁52-53。
    〈醫師變通給證辦法〉,《中華醫學雜誌》18:4(1932年6月),頁733。
    〈醫話叢存:中國考試醫生之創舉(錄醫學衛生報)〉,《醫學世界》13(1909年5月),頁124-125。
    〈醫藥院校畢業生 應為國家服務 何部長金署長勸勉文告〉,《中國紅十字會會務通訊》創刊號(1941年1月),頁3。
    仇即吾,〈說考試中醫(演說)〉,北平市國醫公會編,《北平市國醫公會會務紀要》(該會,1932),頁11-12。
    文潔若,〈我所知道的錢稻孫〉,《讀書》1991年第1期(1991年2月),頁55-62。
    王士成演講、石毓秀筆記,〈戰時衛生人員的重要與本校速成班成立的意義〉,《健社醫學月刊》3: 5(1937年12月),頁1-4。
    皮國立,〈民國時期上海中醫的開業與營生技術〉,《科技、醫療與社會》30(2020年4月),頁113-161。
    吳俊瑩,〈戰後臺灣關於「違警罰法」的批判內容與脈絡考察〉,《臺灣文獻》66: 3(2015年9月),頁151-196。
    吳基福,〈透視臺灣醫界的「大雜院」—兼談修改醫師法問題—〉,《文星》61(1962年11月),頁5。
    李健祥,〈清末民初的物價與醫療〉,《中醫藥雜誌》24: 特刊1期(2013年12月),頁123-128。
    李敖,〈修改「醫師法」與廢止中醫〉,《文星》61(1962年11月),頁12-15。
    林清芬,〈戰後初期我國留日學生之召回與甄審(1945-1951)〉,《國史館學術集刊》10(2006年12月),頁97-128。
    許雪姬,〈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在「滿洲」的臺灣醫生〉,《臺灣史研究》11:2(2004.12),頁1-75。
    許雪姬,〈日治時期澎湖瓦硐籍的醫生〉,收錄於澎湖縣政府文化局主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論文輯》(澎湖:該局,2002),頁403-404。
    許雪姬,〈在「滿洲國」的臺灣人高等官:以大同學院的畢業生為例〉,《臺灣史研究》19:3(2012.9),頁95-150。
    許雪姬,〈東亞同文書院大學(1900-1945)的臺灣學生〉,《臺灣史研究》25:1(2018.3),頁137-182。
    陳力航,〈日治時期在中國的臺灣醫師(1895-19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陳姃湲,〈放眼帝國、伺機而動:在朝鮮學醫的臺灣人〉,《臺灣史研究》19:1(2012.3),頁87-140。
    陳雅苓,〈日治時期臺灣公醫的在地化〉。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
    陳雅苓,〈臺灣戰後初期的醫師樣貌(1945-1975)〉,薛化元等編,《自由、民主、人權與近代東亞論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19),頁129-131。
    傅榮恩,〈一月來之教育界:(一)廢止大學預科併取消名譽校長〉,《時事月報》3: 1(1930年7月),頁37。
    湛如,〈對於管理醫師暫行規則之管見〉,《中華醫學雜誌》8: 3(1922年),頁136-139。
    楊君如,〈湯爾和氏之一生〉,《國民雜誌》創刊號(1941年1月),頁85-90。
    楊翠華,〈美援對台灣的衛生計畫與醫療體制之形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2(2008年12月),頁91-139。
    溫昌斌,〈科學名詞審查會〉,《科技術語研究》8: 3(北京:2006年9月),頁55-60。
    趙錫庠、謝誦穆,〈本級小史〉,《上海國醫學院辛未級畢業紀念刊》(上海:該院,1931),未著頁碼。
    劉士永,〈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近代華人社會裡的新興西方觀念〉,祝平一編,《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頁9-40。
    劉士永,〈公共衛生與健康—從學習、融合到自主〉,王汎森、趙永茂、劉翠溶、周濟、章英華、陳芳明、林惺嶽、漢寶德、呂芳上等編,《中華民國發展史—社會發展(下)》(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11),頁529-557。
    劉士永,〈延續或斷裂。1940-50年代臺灣的公共衛生〉,范燕秋編,《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臺北:遠流出版有限公司,2012),頁100-170。
    劉士永,〈戰後臺灣中西整合醫學發展的躓踣:以杜聰明與楊思標為例〉,《中醫藥雜誌》24: 特刊1期(2013年12月),頁112。111-122
    蘇六昭,〈辦理本省戰時衛生人員登記之檢討〉,《廣東衛生》3/4(1939年10月15日),頁4-6。
    蘇錦全,〈陳情書(1946年9月11日)〉,《臺灣國醫藥報》111(1946年),頁6-7。

    〈彙報:特設科卒業生無試驗限地開業免許に關する件〉,《臺灣警察協會雜誌》64(臺北:1922年9月),頁76。
    古川明,〈興亜医学館の歴史と開設者:野方次郎伝(上)〉,《日本醫事新報》3906期(1999年3月6日),頁55-57。
    堀內次雄,〈臺灣醫學教育開始時代の回顧〉,《臺灣教育》400(臺北:1935年11月),頁16-22
    逢見憲一,〈第10章 臨床医学教育における医師と医学の原像と「執拗低音」―「ドイツ医学」と「アメリカ医学」の変容に関する一試論〉,坂井建雄,《医学教育の歴史――古今と東西》(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2019),頁461-473。
    鈴木哲造,〈引揚医師及び歯科医師の資格認定問題〉,《中京法学》56: 1(2021年8月),頁51-113。
    鈴木健一,〈興亜医学館講習所の記録〉,《日本歴史》第675號(2004年8月),頁95-100。
    杉山章子,〈「軍政」から「民政」へ : 米国統治移行期における沖縄の保健医療システム〉,《沖縄文化研究》47(2020年3月),頁337-382。

    三、專書
    〈授業科目〉,《興亞醫學館創立趣意並現在》(出版項不明),頁8-10。
    〈臺灣省立嘉義醫院職員錄(民國三十九年春季)〉,出版項不詳。
    大東亞省滿洲事務局,《滿洲開拓政策關係法規》。東京:該局,1942。
    工商部編,《全國工人生活及工業生產調查統計總報告》。南京:該部,1930。
    中華民國內政部年鑑編纂委員會編,《內政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中華醫學會編,《中華醫學會會務報告》。出版地不明:該會,1934。
    卞鳳奎,《日治時期臺灣留學日本醫師之探討》。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
    王銳等編輯,《陽明校史》。臺北:陽明大學,2005。
    北平市國醫公會編,《北平市國醫公會會務紀要》。北平:該會,1932。
    司徒惠康總纂,《國防醫學院院史正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司徒惠康總纂,《國防醫學院院史耆老口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市川正夫編,《醫事法令全書》。東京:泰山堂,1900。
    永章開設永安中醫診所,林美容編著,《彰化縣曲館與武館V:南彰化臨山篇》(臺中:晨星,2012),頁。
    白榮熙編撰,《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大事紀》。臺北:行政院衛生署,1999。
    白榮熙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事志衛生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江東亮,《醫療保健政策:臺灣經驗》。臺北:巨流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中醫師考試制度》。臺北:正中書局,1985。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醫事人員考試制度》。臺北:正中書局,1984。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三十八年至四十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81。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42。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81。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五十七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69。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六十三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74。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六十五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77。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六十四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75。
    考試院秘書處編印,《四十九年至五十年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該處,1962。
    考選部,《中華民國97年考選統計》。臺北:該部,2009)。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加強農村醫療保健四年計畫查證報告〉。臺北:該會,1981。
    行政院秘書處編印,《行政院工作報告》。出版地不明:該處,193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醫學會執行,《家庭醫師在全民健康保險及醫療網中的角色——現在與未來之探討》。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階段加強農村建設政策綱要實施方案》。臺北:該會,1988。
    行政院衛生署,〈開創全民均等健康照護計畫(核定本)〉。臺北:該署,2013。
    行政院衛生署、臺灣公共衛生學會編,《臺灣公衛百年記事》。臺北:行政院衛生署,2011年。
    行政院衛生署等編印,《中華民國六十九年衛生統計:一、公務統計》。臺北:行政院衛生署等,1981。
    行政院衛生署編,《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1-8冊)。臺北:行政院衛生署,1995-2013。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衛生白皮書:跨世紀衛生建設》。臺北:該署,1997。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衛生白皮書》。臺北:該署,1993。
    余新忠選編,《中國近代醫療衛生資料彙編》第12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
    余新忠選編,《中國近代醫療衛生資料彙編》第13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
    吳基福,《中國醫政史上的大革命》。臺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980。
    吳基福,《臺灣醫師公會三十三年史》。臺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980。
    吳嵩山編著,《中國醫藥大學六十年發展史》。臺中:中國醫藥大學,2018。
    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纂,《吳新榮日記全集8:1945-1947》。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
    吳銅編著,《臺灣醫師名鑑(下)》。臺中:臺灣醫藥新聞社,1954。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卷三政事志衛生篇》第1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杜聰明,《回憶錄》。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2011,再版。
    京師警察廳編,《京師警察法令彙纂》。北京:該廳,1915。
    東臺灣新報社編纂,《始政三十年記念出版 東臺灣便覽》。花蓮:該社,1925。
    林清芬編,《臺灣戰後初期留學教育史料彙編 第一冊——留學日本事務(一)》。臺北:國史館,2001。
    俞鹿年編著,《中国官制大辞典.上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胡安邦,《國醫開業術》。上海:胡氏醫院,1933。
    苗栗縣議會秘書室編印,《苗栗縣議會第四屆歷次大會議事錄(第二冊)》。苗栗:該室,1960。
    夏黎明總纂,《鹿野鄉志》。臺東:鹿野鄉公所,2007。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增訂版(下)》。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祝平一編,《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13。
    馬秋莎,《改變中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百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國立貴陽醫學院成立十週年暨附屬醫院成立七週年紀念籌備委員會出版股編,《國立貴陽醫學院成立十週年暨附屬醫院成立七週年紀念特刊》。貴陽:該股,1948。
    國務院法制處編纂,《滿洲國法令輯覽》第四卷。新京:滿洲行政學會,1936。
    張力,《國際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角色的考察,1919-194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張朋園訪問、羅久蓉紀錄,《周美玉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張珣,《疾病與文化:臺灣民間醫療人類學研究論集》。新北:稻鄉出版社,1994年再版。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一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海:上海商務,1934。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二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海:上海商務,1948。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編,《醫育週年紀念刊》。南京:美興印務局,1936。
    許紋銘主編,《臺灣當代眼科發展紀實》。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2014。
    陳文哲,《台灣骨科醫學發展史》。臺北: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2010。
    陳淑芬,《戰後之疫—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1954)》。新北:稻鄉出版社,2000。
    陳萬編輯,《臺灣醫師 試驗問題集》。臺北:萬出版社,1941。
    朝鮮總督府編,《第一次朝鮮總督府統計要覽》。漢城:該府,1911。
    朝鮮總督府編,《朝鮮總督府統計年報 大正三年度》。漢城:該府,1916。
    朝鮮總督府編,《朝鮮總督府統計年報 昭和七年度》。漢城:該府,1934。
    朝鮮總督府編,《朝鮮總督府統計年報 昭和十七年度》。漢城:該府,1944。
    華北國醫學院編,《華北國醫學院第二屆畢業紀念刊》。北平:該院,1936。
    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黃旺成先生日記(九)一九二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
    楊善堯,《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醫》。臺北:國史館,2015。
    葉永文,《中華民國軍醫教育發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
    葉永文,《臺灣中醫發展史:醫政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
    鈴木哲造,《日治時期臺灣醫療法制之研究—以醫師之培育與結構為中心》。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8。
    廖錦沂編,《臺灣國醫藥名鑑》。臺中:新聲文化出版社,1957。
    彰化縣議會秘書處編,《第九屆第六次大會暨第十一、十二、十三次臨時會議事錄》。彰化:該處,1981。
    臺中縣議會秘書處,《臺中縣議會議事錄:第三屆第四次定期大會》。臺中:該處,1956。
    臺北市役所,《臺北市案內》。臺北:該所,1928。
    臺南縣議會秘書處編印,《臺南縣議會第九屆第一次定期大會暨第一、二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該處,1978。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衛生篇》。南投:該會,1995。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 卷三政事志衛生篇》。臺中:該會,1972。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臺北:該處,出版年不詳。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特輯》。出版地不明:該處,1946。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印,《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五次大會特輯》。臺中:該處,1948。
    臺灣省醫師公會編,《臺灣省醫師公會55年度會員名冊》。臺北:該會,1966。
    臺灣省醫師公會編,《臺灣省醫師公會64年度會員名冊》。臺北:該會,1975。
    臺灣省醫師名鑑編刊委員會編,《臺灣省醫師名鑑》。臺北:國際文化服務社,1958。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1937。
    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法令輯覽》。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6。
    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3。
    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4。
    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9。
    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43。
    歐陽修等,《新唐書.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臺北:鼎文書局,1981;北宋嘉祐十四行本。
    蔡篤堅主編,《台灣外科醫療發展史》。臺北:唐山出版社,2002。
    蔡篤堅主編,《花蓮公共衛生口述歷史與影像紀錄》。花蓮:花蓮縣衛生局,2007。
    衛生福利部,〈第八期醫療網計畫(核定本)〉。臺北:該部,2017。
    衛生福利部,《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第4期(106-110年)》。臺北:該部,2017。
    衛生福利部,《辦理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核定本)》。臺北:該部,2017。
    鄭曦原編著,蔣書婉、劉知海、李方惠譯,《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上、下冊)。臺北:遠流出版有限公司,2011。
    興南新聞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1943。
    檔案管理局編,《發現!百大衛生關鍵事蹟:公共衛生重要檔案展與檔案導引》。臺北:檔案管理局,2007。
    醫事時事社編,《日本醫籍錄》(東京:該社,1925、1928、1929、1931、1932、1934-1936、1938、1941。

    如原幹洲編,《自治制度改正十週年紀念人物志》。臺北:勤勞と富源社,1931。
    泉孝英,《外地の医学校》。大阪:メディカルレビュー社,2009。
    泉孝英,《満州開拓団と満州開拓医》。京都:文理閣,2021。
    C. F. サムス(Crowford F. Sams)着、竹前栄治編訳,《GHQサムス准将の改革――戦後日本の医療福祉政策の原点》。東京:桐書房,2007。
    Paul Starr,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medicin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2.
    Robert Mamlok, M.D,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in Wartime China, 1937-1945.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18.
    Rosemary Stevens, American medicine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1998.

    四、其他
    (漢)鄭玄注,《四部叢刊初編.周禮卷第一》,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77332&page=14,閱覽日期:2021年11月8日;
    (漢)鄭玄注,《四部叢刊初編.周禮卷第二》,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77332&page=84,閱覽日期:2021年11月8日。
    「中醫師檢定考試」,考試院,網址:https://www.exam.gov.tw/News_Content.aspx?n=3435&s=25128,閱覽日期:2020年10月13日。
    「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MA/lp-955-106.html,閱覽日期:2022年6月2日。
    「原住民族及離島健康服務專區」,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nahc/cp-1080-2341-104.html,閱覽日期:2022年6月2日。
    「嘉義國軍退役醫事人員補充教育班開學」,臺灣電視公司,1973年8月8日,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9UY8LUqIg,閱覽日期:2022年2月21日。
    「關於我們」,新北市貢寮區衛生所,網址:https://gongliao.health.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022&type_id=10019,閱覽日期:2021年9月28日。
    「錢稻孫是誰?—文潔若〈我所知道的錢稻孫〉補證」,網址:bbs.tianya.cn/post-books-85029-1.shtml,瀏覽日期:2020年10月28日。

    「Knud Helge Faber,1862-1956」:https://biografiskleksikon.lex.dk/Knud_Faber、https://www.gravsted.dk/person.php?navn=knudfaber,閱覽日期:2021年11月10日。
    Gamble, Sidney D., and J.S. Burgess. Peking: A Social Survey. Leiden: BRILL, 2011. ProQuest Ebook Central, https://ebookcentral.proquest.com/lib/sinciatw/detail.action?docID=1158462. page 114.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41585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850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1436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850101.pdf14465KbAdobe PDF28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