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206
|
Title: | 臺籍日本兵之「死」:遺族、戰友、二戰記憶與創傷 The Death of Taiwanese-native Japanese Soldiers: Bereaved Families, Comrades, Memories and Trauma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
Authors: | 吳博臻 Wu, Po-Chen |
Contributors: | 藍適齊 Lan, Shi-Chi 吳博臻 Wu, Po-Chen |
Keywords: | 臺籍日本兵 二戰臺籍戰歿者 戰友 遺族 戰爭創傷 |
Date: | 2022 |
Issue Date: | 2022-03-01 17:10:37 (UTC+8) |
Abstract: | 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約有20萬餘臺灣人以軍人、軍屬甚至是準軍屬的身分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30306人亡歿,亦有2萬餘人失蹤。無論是生還的戰爭參與者,抑或是沒能等到親屬返鄉的遺族,他們先後因「戰歿者」的死亡引發「創傷經驗」,卻受制於政治氛圍、中華國族的「抗戰敘事」之下,獨自承受精神上的沉重打擊。 本研究擬以官方檔案、報紙資料,以及戰爭參與者暨遺族的日記、自傳、回憶錄與口述訪談記錄作為主要分析材料,探討這些文本的性質。除此之外,借鑑Jeffrey C. Alexander提出的「文化創傷」以及「記憶載體群」這兩個概念,透過戰後生還的臺灣籍軍人、軍屬以及少數遺族的日記、自傳、回憶錄與口述訪問記錄,與少數報導,嘗試說明臺灣人在二戰下遭受的精神創傷,如何經由再現成為臺灣人的二戰「戰爭創傷」。二戰臺籍戰歿者的死亡雖為倖存者帶來挑戰;於此同時,戰友與遺族藉由為亡者埋葬、追悼、紀念等行動卻也同時回顧並正視了壓抑數十餘年的精神創傷。憑藉著紀念物、紀念場域進行對於臺灣人二戰戰歿者的追悼,戰友暨遺族不僅止於再現戰爭造成的精神壓力,同時也透過戰友與遺族之間的情感聯繫,嘗試治癒戰爭造成的永恆創痕。 |
Reference: | 一、檔案及史料 1、Proceedings of Military Tribunal, Tasaka, Mitsuo and Oth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Australian National Archive, A471.80978. 2、〈中華民國臺灣省青年二次大戰被日本政府征僱死亡者家屬名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典藏號:11-01-02-18-07-001~006。 3、〈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外交部編,《中外條約輯編(中華民國十六年至五十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8),頁248-257。 4、〈臺籍國人遺骸〉,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典藏號:11-01-02-18-07-007。 5、〈交涉遣返被日方徵召服役未歸軍士兵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典藏號:11-01-02-18-07-013、11-01-02-18-07-014。 6、〈呈請鈞會補助民自海外帶回前被日軍征召海外戰死同胞遺骨運費〉,國家檔案管理局藏,《臺灣省諮議會檔案》,典藏號:A386000000A/0037/7/2-2/1/016。 7、〈洽請日方運還殉難臺胞骨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典藏號:11-29-01-18-016。 8、〈運回在日華工戰俘骨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外交部檔案》,典藏號:11-29-01-03-010。 9、〈臺灣省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專輯〉,《臺灣省議會議事錄》,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序號:003-01-02OA-00-6-3-0-00264。 10、〈臺灣省議會第二屆第四次大會專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議事錄》,典藏序號:003-02-04OA-01-5-3-02-05199。 11、〈臺灣省議會第二屆第五次大會專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議事錄》,典藏序號:003-01-02OA-00-5-3-01-05038。 12、〈臺灣省議會第三屆第一次臨時大會特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議事錄》,典藏序號:003-03-01EA-00-5-3-0-00010。 13、〈臺灣省議會第三屆第一次臨時大會特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議事錄》,典藏序號:003-03-01EA-00-5-3-0-00094。 14、〈臺灣省議會第三屆第十次臨時大會特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議事錄》,典藏序號:003-03-10EA-00-5-3-0-00004。 15、〈臺灣省議會第三屆第四次大會專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議事錄》,典藏序號:003-03-04OA-04-6-8-0-00158。 16、〈臺灣省議會提案請政府代表省民向日本政府索討各項債款案〉,國家檔案管理局藏,《行政院檔案》,典藏號:AA00000000A/0047/6-5-3/7/0001。 17、〈調查日據時代被遣海外作戰死亡臺胞〉,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臺灣省政府檔案》,檔號:0042/198/5/1、0042/198/5/2、0042/198/5/3。 18、〈調查日據時代被遣海外作戰死亡臺胞〉,國家檔案管理局藏,《臺灣省政府檔案》,典藏號:A375000000A/0042/198/5/1~3,共三冊。 19、〈戰時被日征用臺胞死亡請發給証明書〉,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高雄市政府檔案》,檔號:0035/a067.8/01/01。 2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公報》第6卷第6期,典藏序號:003-02-04OA-06-6-8-00-00091。 2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公報》第11卷第26期,典藏序號:003-03-03OA-11-5-4-01-01260,頁1168-1172。 2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公報》第12卷第13期,典藏序號:003-03-04OA-12-5-4-01-00390。 2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公報》第12卷第19期,典藏序號:003-03-04OA-12-6-8-00-01025。 2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議會公報》第18卷第30期,典藏序號:003-03-10OA-18-5-4-01-02276。 二、報紙 1、《中國日報》 2、《中國時報》 3、《自由時報》 4、《西日本新聞》 5、《更生報》 6、《商工日報》 7、《臺東新報》 8、《臺灣民聲日報》 9、《聯合報》 三、外文專書 1、Akiko Hashimoto, The Long Defeat: Cultural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Jap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2、Drew Gilpin Faust, 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8. 3、Franziska Seraphim, War Memory and Social Politics in Japan, 1945-2005,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4、Jeffrey C. Alexander,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Trauma”, Cultural Trauma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5、Neil Hanson, Unknown Soldiers: The Story of the Missin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 New York: Vintage Books, 2007. 6、Viet Thanh Nguyen, Nothing Ever Di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7、山本健一,〈台湾人元兵士ほか〉,「ハンドブック戦後補償」編輯委員會編,《ハンドブック戦後補償》,東京:梨の木舎,1992。 8、加藤邦彥,《一視同仁の果て:台湾人元軍属の境遇》,東京:勁草書房,1979。 9、田中伸尚、田中宏、波田永実著,《遺族と戦後》,東京:岩波書店,1995。 10、早川金次編,《流星:高座工廠と台湾少年の思い出》,東京:そうぶん社,1987。 11、林水木《戦犯に囚われた植民地兵の叫び》,佐土原町:自行出版,1988。 12、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第三年に於ける皇民奉公運動の実績》,臺北: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1944。 13、浜井和史,《海外戦沒者の戦後史:遺骨帰還と慰霊》,東京:吉川弘文館,2014。 14、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米軍マニラ裁判資料》,東京:不二出版,1986。 15、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米軍上海等裁判資料》,東京:不二出版,1989。 16、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和蘭裁判資料・全巻通覧》,東京:不二出版,1992。 17、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英軍裁判資料・上》,東京:不二出版,1988。 18、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英軍裁判資料・下》,東京:不二出版,1989。 19、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軍事法廷資料・広東編》,東京:不二出版,1984。 20、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豪軍マヌス等裁判資料》,東京:不二出版,1991。 21、茶園義男編,《BC級戦犯豪軍ラバウル裁判資料》,東京:不二出版,1990。 22、野口毅編著,《台湾少年工と第二の故鄉:高座海軍工廠に結ばれた絆は今も》,東京:展転社,1999。 23、鄭春河,《台湾人元志願兵と大東亜戦争:いとほしき日本へ》,東京:展転社,1998。 24、磯村生得,《われに帰る祖国なく:或る台湾人軍属の記錄》,東京:時事通信社,1981。 25、磯村生得,《少年逹の戦場:台湾人元軍属の挽歌》,東京:本邦書籍,1984。 26、磯村生得,《青春不再来:一台湾人の従軍記》,東京:自行出版,1978。 27、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1卷後編,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5。 28、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2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5。 29、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7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5。 3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蕃族調查報告書.大麼族調查報告書後篇》,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20。 31、簡茂松,《俺は日本兵:台湾人・簡茂松の「祖国」》,東京:新潮社,2000。 四、外文期刊 1、Kerry Smith. “The Shôwa Hall: Memorializing Japan`s War at Home”, The Public Historian Vol. 24, No. 4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 pp35-64. 2、Shichi Mike, Lan. `(Re-)Writing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the Taiwanese-native Japanese Soldiers in Postwar Taiwan, ` Positions, 21:4(2013), pp801-851. 五、中文專書 1、小熊英二著,黃耀進譯,《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臺北:聯經,2015。 2、文崇一、蕭新煌編著,《烏來鄉志》,臺北:烏來鄉公所,1990。 3、木村宏一郎著,陳鵬仁譯,《被遺忘的戰爭責任:臺灣人軍屬在印度洋離島的歷史紀錄》,臺北:致良出版社,2010。 4、石川公弘著,李金松譯,《擁有兩個祖國的臺灣少年工》,臺北:致良出版社,2015。 5、朱蒂斯.赫曼著,楊大和譯,《創傷與復原》,臺北,時報出版,1995。 6、吳平城,《軍醫日記》,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1989。 7、吳淑真、吳淑敏著,《拓南少年史:探尋拓南工業戰士們的身影》,新北:向日葵文化出版,2004。 8、宋澤萊,《等待燈籠花開時》,臺北:前衛出版,1988。 9、宋澤萊,《蓬萊誌異》,臺北:前衛出版,1988。 10、李展平,《戰火紋身的監視員》,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 11、李展平作,《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南投:臺灣文獻館,2005。 12、李展平等作,《烽火歲月:臺灣人的戰時經驗》,南投:臺灣文獻館,2005。 13、周婉窈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 14、林惠玉編,《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 15、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16、馬樹禮,《使日十二年》,臺北:聯經出版,1997。 17、張子涇,《再見海南島:臺籍日本海軍通譯張子涇太平洋戰爭回憶錄》,新北:遠足文化,2017。 18、張守真主訪,曾駿文紀錄,《臺籍老兵話滄桑》,高雄:高雄市文獻會,2004。 19、梅爾清(Tobie Meyer-Fong)著,蕭琪、蔡松穎譯,《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新北:衛城出版,2020。 20、郭天祿,《和平戰火》,嘉義:郭天祿自費出版。 21、陳千武,《獵女犯》,臺中:熱點文化,1984。 22、陳柏棕,《軍艦旗下: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1943-1945)》,臺北:國史館,2013。 23、陳柏棕,《護國丸:被遺忘的二戰臺籍日本海軍史》,新北:月熊出版,2018。 24、陳鵬仁、王雪娥編著,《世紀之足跡:臺灣人日本海軍志願兵》,臺北:致良出版社,2007。 25、湯熙勇、陳怡如編著,《臺北市臺籍日兵查訪專輯:日治時期參與軍務之臺民口述歷史》,臺北:臺北市文獻會,2001。 26、華樂瑞(Lori Watt)著,黃煜文譯,《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新北:遠足文化,2018。 27、馮翠霞譯,《創傷後壓力調適》,臺北,五南出版,2002。 28、黃金島,《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臺北:前衛出版,2004。 29、臺灣中日海交聯誼會編,《和平英魂觀音亭:靈安故鄉紀念碑落成慶典暨臺灣中日海交聯誼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紀念特刊》,臺中:臺灣中日海交聯誼會,1990。 30、臺灣高座會編輯委員會,《難忘高座情──二次大戰日本海軍秘史之一:臺灣少年在日本造飛機之奮鬥史》,臺北:臺灣高座會編輯委員會,1999。 31、潘國正著,《天皇陛下の赤子:新竹人.日本兵.戰爭經驗》,新竹:齊風堂出版,1999。 32、蔡慧玉編著,吳玲青整理,《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 33、鄭清文,《校園裡的椰子樹》,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70。 34、鄭連德,黃彥傑編校譯文,《最後的雄鷹:一位臺籍日軍飛行員的戰時日記》,臺北:秀威出版,2021。 35、鄭麗玲採訪撰述,《臺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 36、濱崎紘一著,邱振瑞譯,《我啊!一個臺灣人日本兵的人生》,臺北:圓神出版,2001。 37、磯村生得著,李英茂譯,《失落祖國的人》,臺中:晨星出版社。 38、顧若鵬著,江威儀譯,《從人到鬼,從鬼到人:日本戰犯與中國的審判》,新北:遠足文化出版,2021。 六、專書論文 1、汪宏倫,〈東亞的戰爭之框與國族問題:對日本、中國、臺灣的考察〉,收入汪宏倫主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2014),頁157-225。 2、周婉窈,〈日本在臺軍事動員與臺灣人海外參戰經驗〉,《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2002。 3、浜井和史,〈「平等」「不平等」を超えたアジア.太平洋戦争の総括に向けて〉,收入戦争社会学研究会編,《計量歷史社会学からみる戦争》第5卷(東京:みずき書林,2021),頁8-21。 4、張建俅,〈迢迢歸鄉路──戰後港澳地區臺胞返籍始末〉,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頁549-580。 5、黃智慧,〈「戰後」臺灣各族群對戰歿者的追悼方式與課題:兼論其與日本關係〉,黃進自編《近現代日本社會的蛻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6),頁607-633。 6、鍾淑敏,〈二戰時期臺灣人的戰爭犯罪與戰後審判〉,李達嘉編,《近代史釋論:多元思考與探索》(臺北:東華書局,2017),頁385-430。 7、鍾淑敏,〈俘虜收容所—近代臺灣史的一段悲歌〉,詹素娟編,《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書局,2001),頁261-288。 8、藍適齊,〈可悲傷性,「戰爭之框」與臺籍戰犯〉,收入汪宏倫主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2014),頁395-433。 9、藍適齊,〈海外臺灣人的集中與遣返〉,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第六編──戰後中國》(臺北:國史館,2015),頁425-465。 10、藍適齊,〈戰犯的審判〉,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第六編──戰後中國》(臺北:國史館,2015),頁210-247。 七、期刊論文 1、王清溪撰稿,郭嘉雄整理,〈記日據末期赴日本為「海軍工員」之臺灣少年辛酸史〉,《臺灣文獻》48:4(1997.12),頁115-145。 2、吳博臻,〈臺灣人戰歿者遺骨送還及遺族撫卹問題(1945-1975)〉,《臺灣風物》71:2(2021.06),頁115-145。 3、李卓穎,〈易代歷史書寫與明中葉蘇州張士誠記憶之復歸〉,《明代研究》第33期(2019.12),頁1-60。 4、周婉窈,〈歷史的記憶與遺忘──「臺籍日本兵」之戰爭經驗省思〉,《當代》,第107期(1995.03),頁34-49。 5、近藤正己撰,許佩賢譯,〈對異民族的軍事動員與皇民化政策──以臺灣軍伕為中心〉,《臺灣文獻》46:2(1995.06),頁189-223。 6、張建俅,〈田園將蕪胡不歸?──戰後廣州地區臺胞處境及返籍問題之研究〉,《臺灣史研究》6:1(2000.09),頁133-166。 7、許文堂,〈君在何方?──太平洋終戰時期臺籍軍人軍屬的分布〉,《臺灣風物》71:2(2021.06),頁25-74。 8、陳文添、黃得峰,〈高砂義勇隊員及特別志願兵訪談記錄〉,《臺灣文獻》48:4(1997.12),頁99-114。 9、陳柏棕,〈臺籍戰歿日本兵紀念場域的形塑:以新竹北埔濟化宮為例〉,《國史館館刊》第62期(2019.12),頁193-194。 10、傅琪貽,〈為何立碑?紀念什麼?-論高砂義勇隊紀念碑〉,《海峽評論》第184期(2006.04),頁54-55。 11、傅琪貽,〈高砂義勇隊:祖靈還是英靈?(上)〉,《遠望雜誌》第349期(2017.10),頁27-35。 12、傅琪貽,〈高砂義勇隊:祖靈還是英靈?(中)〉,《遠望雜誌》第351期(2017.12),頁30-39。 13、傅琪貽,〈高砂義勇隊:祖靈還是英靈?(下)〉,《遠望雜誌》第352期(2018.01),頁40-41。 14、曾令毅,〈日治時期臺灣少年飛行兵之研究──以特攻隊員劉志宏(泉川正宏)為例〉,《臺灣史學雜誌》第2期(2006.12),頁195-235。 15、湯熙勇,〈恢復國籍的爭議:戰後旅外臺灣人的復籍問題(1945-1947)〉,《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7:2(2005.06),頁393-437。 16、湯熙勇,〈烽火後的同鄉情:戰後東亞臺灣同鄉會的成立、轉變與角色(1945-48)〉,《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1(2007.03),頁1-49。 17、湯熙勇,〈脫離困境:戰後初期海南島之臺灣人的返臺〉,《臺灣史研究》12:2(2005.12),頁167-208 18、黃智慧,〈解讀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兼論臺灣後殖民情境的複雜性〉,《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4(臺北: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2011),頁139-174。 19、蔡慧玉,〈臺灣民間對日索賠運動初探:「潘朵拉之箱」〉,《臺灣史研究》3:1(1996.06),頁173-228。 20、鄭麗玲,〈海南島的臺灣兵(一九三七─一九四五)〉,《臺灣風物》46:3(1996.09),頁73-103。 21、賴玲卿記錄,〈嘉義市臺籍日本兵口述歷史座談會〉,《嘉義市文獻》第16期(2000.12),頁177-247。 22、鍾淑敏,〈二戰時期臺灣人印度集中營拘留記〉,《臺灣史研究》24:3 (2017.09),頁89-140。 23、鍾淑敏,〈望鄉的鐵鎚──造飛機的臺灣少年工〉,《臺灣史料研究》第10期(1997.12),頁117-131。 24、鍾淑敏、沈昱廷、陳柏棕,〈由靖國神社《祭神簿》分析臺灣的戰時動員與臺人傷亡〉,《歷史臺灣》(2015.11),頁67-101。 25、藍適齊,〈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臺籍戰犯〉,《臺灣學通訊》第100期(2017.07),頁24-25。 八、學位論文 1、林韋聿,〈戰後中國在澳洲「國民」遣送問題(1945-194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21。 2、林慧玲,〈母國與祖國:日據時期臺籍日本兵的國家認同〉,宜蘭: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生命學組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 3、姚錫林,〈臺籍日本兵的記憶建構與認同敘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4、陳鈺琪,〈王育德與臺灣人原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臺北: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 5、楊文喬,〈選擇下的記憶:臺籍日本兵歷史的「國族化」(1945-197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6、劉道一,〈戰爭移民與臺籍日本兵:以劉添木生命史為例〉,花蓮: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09。 九、會議論文 1、湯熙勇,〈集中營、審判及遣返:臺灣人在東南亞(1945-48)〉,發表於「第三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國際研討會」(新加坡:新加坡大學,2005.8.18-20)。 2、藍適齊,〈在帝國與殖民地之間:二戰後澳洲對臺籍戰犯的審判〉,發表於「『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1.8.25-26)。 3、藍適齊,〈在國家之外追悼:臺灣的二戰戰歿者與遺族的記憶〉,「歷史記憶與概念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主辦,2019.10.4-5)。 十、網路資源 1、〈緬懷大舅公──神靖丸號下的臺籍英魂,網址:http://clhaung37.blogspot.com/p/blog-page_9.html,參閱時間2022年2月12日。 2、「其他請求」,〈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7(2008)年度訴更一字第98號判決〉,《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參閱時間2022年2月13日。 3、高金素梅,〈臺灣原住民族「還我祖靈行動」赴日記者會〉,《立法院網站》,網址: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195&pid=151353,參閱時間2022年2月13日。 4、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企業情報:沿革〉,(http://www.shinmaywa.co.jp),2021年8月29日檢閱。 5、〈昭和二十七年法律第百二十七号.戦傷病者戦没者遺族等援護法〉,《E-GOV法令検索》,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27AC0000000127_20200401_429AC0000000045,參閱時間2022年2月15日。 6、〈昭和二十八年法律第百五十七号.昭和二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以前に給与事由の生じた恩給等の年額の改定に関する法律〉,《E-GOV法令検索》,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28AC0000000157,參閱時間2022年2月15日。 7、厚生労働省,〈戦傷病者及び戦没者遺族への援護〉,網址: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hokabunya/senbotsusha/seido03/index.html,參閱時間2022年2月15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71580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8002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200328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800201.pdf | | 4521Kb | Adobe PDF2 | 139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