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766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5/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87184      線上人數 : 8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766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665


    題名: 台灣酒類產銷之研究(1922-1987)
    The Study of Trade in Taiwan`s Alcoholic Beverage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of 1922-1987
    作者: 陳芷盈
    Chen, Chih-Ying
    貢獻者: 薛化元
    李為楨

    陳芷盈
    Chen, Chih-Ying
    關鍵詞: 專賣
    酒類
    清酒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
    Monopoly
    Alcoholic beverage
    Sake
    Taiwan Tobacco and Liquor Monopoly Bureau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1-11-01 11:56:22 (UTC+8)
    摘要: 日治時期臺灣自1922年7月實施酒專賣制度,目的為增加財政收入、確保國民衛生保健,是將酒類生產配銷皆歸官方管轄之完全專賣,不過當時專賣局自產酒類尚無法完全滿足島內需求,約三成仰賴海外進口,並以日本清酒為最大宗,佔專賣酒類銷售額近兩成,而這些清酒納入商往往身兼酒類批發業務,成為日治時期酒專賣制度下最大協力者與受益者。故本文先藉由分析這些清酒納入商在臺之事業活動,除能對於日治時期酒專賣之運作有更深入了解外,也能更全面掌握當時在台日人資本活動情形。
    而專賣局為達完全自產自銷,也持續進行研發改良,希望能減少購入外酒且能外銷,終於自1934年成功將島產酒銷往日本內地,目的在取代中國進口酒類,之後台灣酒類產銷與日本帝國主義勢力發展產生連結,尤其在南進化政策下,以南支、南洋為主要擴張據點,然此連結隨日本戰敗隨之中斷。
    戰後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以寓禁於徵、開闢財源為由,延續日治專賣制度,對臺灣酒類產銷進行更全面的掌控。不過由於專賣局人事弊案、查緝失當因素下,爆發228事件後,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眾矢之的專賣局則保留菸、酒兩項事業,改組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
    1949年底政府遷台,對中貿易幾乎斷絕,相較日治與戰後初期,菸酒公賣局全面壟斷臺灣酒類市場。而在臺灣中央、省府統治範圍幾乎相同下,菸酒公賣局僅為三級省級機關,酒類產銷深受到上級機關影響,尤其是有當上級有經濟需求時,公賣局往往只能藉由調漲價格滿足需求。
    又戰後進口菸酒在戒嚴反共氛圍下,被中央以奢侈品為由列入禁止進口項目,藉此保護公賣局酒。而在外銷上亦深受反共意識左右,尤其要鞏固各地華僑,而當時以在日華僑最多,在駐日大使要求下,希望能將公賣局紹興酒銷往日本,故於1954年中日貿易談判時提議以紹興酒易貨日本養命酒,但因雙方都不肯先進口而陷入僵局,直到1957年隨台日關係進入較和諧氛圍,日本方面主動退讓,才促成1958年酒類易貨貿易得以實現。之後隨易貨貿易結束,改由指定日本代理商銷售公賣局酒,但從指定代理商過程中,也可看出公賣局深受上級機關、華僑與多方政治角力施壓之窘境。
    而直到1986年,隨簽訂中美菸酒協議開放外國酒類,公賣局終於不再完全壟斷台灣酒類市場,並在2002年結束不合時宜之菸酒公賣制度,菸酒回歸稅制。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aiwan had implemented liquor monopoly policy since July in 1922. The official authority owned the exclusive and absolute right of sale over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iquor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fiscal revenue and ensuring national health care. However, the amount of self-produced liquor by the monopoly bureau was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needs in Taiwan. About 30 percent of liquor relied on the import from abroad and Sake was the most, accounting for nearly 20 percent of the profit from liquor monopoly. The Sake intermediators who purchased liquor from the authority and provided it to the businessmen were operating liquor wholesale bus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ose intermediators were in turn the largest collaborators and beneficiaries under liquor monopoly policy at that time. Thu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business of Sake intermediators in Taiwan to profoundly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of liquor monopoly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s well as have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the situation that Japanese in Taiwan operated their capital.
    To completely sell Taiwan-produced liquor, the monopoly bureau kep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quor in the hope of the decrease in liquor purchase overseas and the export of self-produced liquor outside of Taiwan. Finally, the monopoly bureau successfully exported Taiwan-produced liquor to Japan. The purpose was to replace the liquor from China with Taiwan-produced liquor so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Taiwan-produced liquor c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imperial forces developed by Japan, especially South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that were the main expansion area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uth Forward Policy. Nevertheless, the connection among the areas was severed followed by the defeat of Japan.
    After World War II, Taiw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executive office continued monopoly policy from Japanese colonial rule on the excuse of prohibitive taxation on liquor busi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venue; in this way,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Taiwan liquor was under more comprehensive control by the office. With the personnel scandal and reconnaissance failure by the monopoly bureau, however, Taiw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executive office was reorganized as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228 incident. Then the monopoly bureau, which became the target of public criticism, remained the business of tobacco and liquor and was reorganized as Tobacco and Liquor Monopoly Bureau.
    Since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have retreated to Taiwan at the end of 1949, the trade to Mainland China was almost cut off. Liquor market in Taiwan was entirely monopolized by Tobacco and Liquor Monopoly Bureau at that time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nd the early postwar. While the region governed by Taiwa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was nearly the same, Tobacco and Liquor Monopoly Bureau only remained as a three-level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liquor was largely affected by the higher-level authority especially when there was financial demand, monopoly bureau had to raise up the price of liquor to meet the demand from the higher-level authority.
    Moreover, the postwar period was shrouded in the atmosphere of martial law and anti-communism, so tobacco and liquor were regarded as luxuries and forbidden as the imported commodities by Taiwan central government so as to protect the liquor of monopoly bureau. Meanwhile, the export for commodities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anti-communism and the government was to consolidate overseas Chinese in different areas in which the number of Chinese in Japan were the most, so it was hoped that the monopoly bureau could export Shaoxing wine to Japan on the request of the Japanese ambassador to Taiwan. In the light of this, it was proposed to trade Shaoxing wine with Yomeishu during Sino-Japan negotiation in 1954. But the negotiation came to a deadlock since both parties refused to make progress on the trade. It was not until 1958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urned into a rapport with each other. Japan was the first to make a compromise, hence the barter trade of liquor was realized in 1958. Later, Japanese agents were assigned to sell liquor of monopoly bureau along with the end of barter trade; however, it could be seen that monopoly bureau was stuck in a dilemma with a great pressure from the higher-level authority, overseas Chinese, and political infighting during the designation of the agents.
    Until 1986, liquor could be imported from the outside due to Sino-US agreement on tobacco and alcohol. Tobacco and Liquor Monopoly Bureau no longer monopolized the entire liquor market in Taiwan, and the business of both tobacco and liquor was returned to the tax system followed by the end of outdated liquor monopoly policy in 2002.
    參考文獻: 一、 檔案
    中華民國地方議會議事錄 http://journal.th.gov.tw/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61.60.106.82/pxweb/Dialog/statfile9L.asp
    立法院智庫整合查詢系統 https://lis.ly.gov.tw/lydbc/lydbkmout
    《外交檔案》、《經濟檔案》(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典藏專賣局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https://ahonline.drnh.gov.tw/index.php?act=Landing/account
    國家檔案資訊網https://aa.archives.gov.tw/#
    臺灣省諮議會檔案資料庫http://140.112.30.234/tpcca/。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拓殖會社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二、 史料彙編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編,《中美合作經援發展概況》,臺北:編者,1957。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編,《中美合作經援概要》,臺北:編者,1956。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臺灣製糖及其副產品加工業運用美援成果檢討》,美援運用成果檢討叢書之十四,臺北:編者,1965。
    吳若予,《二二八事件與公營事業-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臺北:檔案管理局,2007。
    何漢文,〈臺灣二二八事件見聞記略〉,鄧孔昭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1990。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一年來之人事行政》,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臺灣省民意機關之建立》,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臺灣省民意機關法令輯覽》,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陳長官治臺言論集》,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7。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灣省政府主計處重印本,1994。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臺灣省政府公報第一期》,臺中:臺灣省政府,1947。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臺灣省參議會有關二二八事件資料檔案彙編》,臺中:臺灣省參議會,1946。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主計室,《民國三十八年臺灣省菸酒事業統計年報》,臺北: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49。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志編輯委員會,《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局志》,臺北: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97。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專賣圖錄編輯委員會,《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專賣圖錄》,臺北:臺灣省菸酒公賣局,1999。
    薛月順編,《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
    一~三冊,臺北:國史館,1996~1999 年。
    薛月順編,《臺灣省貿易局史料彙編》一~三冊,臺北:國史館,2001~2004。
    薛琦等,《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經營績效評估報告,油印本,臺北:公賣局,1983。

    三、 報章雜誌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の專賣》,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時報》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臺灣新民報》,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https://reurl.cc/9A4ln
    四、 中文專書
    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著、高村繁、黃偉修譯,《台日關係史(1945-2000)》,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2021。
    東嘉生,《臺灣經濟史概說》,臺北:帕米爾出版,1985。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1985。
    石井寬治著,黃紹恆譯,《日本經濟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8。
    何思瞇,《抗戰時期的專賣事業(1941-1945)》,臺北︰國史館,1997。
    余玲雅,《余玲雅諮議長議政訪談回憶錄》,臺中:臺灣省諮議會,2004。
    吳若予,《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1992。
    凃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1993。
    姚村雄著,《釀造時代—1895-1970 臺灣酒類標貼設計》,新北:遠足文化,2003 。
    張繡文,《臺灣鹽業史》,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
    陳鵬仁,《日本華僑概論》,臺北:水牛圖書出版,1989。
    曾汪洋,《臺灣之鹽》,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3。
    黃昭堂,《臺灣總督府》,新北:前衛,1996。
    黃通、張宗漢、李昌槿合編,《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臺北:聯經,1987。
    廖鴻綺,《貿易與政治:台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臺北:稻香,2005。
    魏喦壽、茅秀生,《臺灣之發酵工業》,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

    五、 期刊論文
    尤鍵,〈臺灣對外貿易之分析〉,《臺灣銀行季刊》,6:3(1954)。 
    周憲文,〈日據時代臺灣之專賣事業〉,《臺銀季刊》,9卷1期(1957)。
    黃紹恆,〈日治時期(1895~1911)臺灣鹽專賣政策形成過程〉,《經濟論文叢刊》,26輯第1期(1998)。
    茅秀生,〈臺灣之造酒工業〉,《臺灣銀行季刊》,5:3(1952)。
    楊選堂,〈臺灣之製菸工業〉,《臺灣銀行季刊》,5:3(1952.12)。
    蔣錫蒸、李柏年,〈臺灣之酵母工業〉,《臺灣銀行季刊》,7:3(1954.9)。
    張漢裕,〈日據時代臺灣經濟之演變〉,《臺灣經濟史二集》(1955)。
    惜餘,〈日本財閥之臺灣投資〉,《臺灣經濟史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5年。
    惜餘,〈日據時期臺灣企業之資本構成〉,《臺灣經濟史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5年。
    楊乃藩,〈臺灣之製糖工業〉,《臺灣銀行季刊》,8:4(1955.12)。
    北山富久二郎,〈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臺灣經濟史八集》(1959)。
    李振華,〈臺灣啤酒史〉,《臺灣經濟史八集》(1959)。
    楊灝,〈臺灣之公賣收入〉,《臺灣銀行季刊》,13:4(1962.12)。
    陳佳文,〈臺灣地區菸酒專賣政策及專賣制度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39:3(1988.9)。
    陳玉箴,〈政權轉移下的消費空間轉型:戰後初期的公共食堂與酒家(1945–196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9(2013)。
    何思瞇,〈日據時代臺灣專賣事業初探〉,《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1(1989.7)。
    林滿紅,〈附屬與自主之間:日本殖民時代臺商的臺日經貿活動〉,發表於:荷蘭大學亞洲研究國際研究所、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合辦「二十世紀華人的跨國企業」國際會議,1999年8月25日至27日,香港大學。
    林滿紅,〈政權轉移與菁英絕續:臺日貿易中的政商關係(1950-1961)〉,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五O年代的海峽兩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民國90)年12月20日至21日。
    范雅慧,〈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事業中販賣權的指定與遞嬗〉,《臺灣風物》,50:1(2000)。
    曾品滄,〈美國的滋味:冷戰前期台灣的可口可樂禁令與消費(1950-1967)〉,《臺灣史研究》第26卷2期(2019年6月)。
    六、 學位論文
    王克陸,〈臺灣省菸酒公賣組織體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王薰雅,〈日治時期新式製酒工場產業遺產保存策略〉,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何思瞇,〈抗戰時期的專賣事業(1941-194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1993。
    吳榮輝,〈我國菸酒稅制之評估及問題研析-以米酒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
    李文環,〈戰後初期臺灣對外貿易之政經分析(1945-1949)〉,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紀幸,〈臺灣火柴史之研究〉,淡江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2年。
    孟祥瀚,〈臺灣區生管事業管理委員會與政府遷臺初期經濟的發展(1949-195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岩村益典,〈日治時期臺灣啤酒專賣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
    林煒舒,〈日治時期臺灣歲計制度建立之研究(1895-1899)〉,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戦争動員體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范雅慧,〈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事業〉,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文義,〈日本殖民體制下的臺灣鴉片政策〉,文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張世和,〈臺灣省菸酒專賣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68。
    許禎庭,〈戰後初期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與省參議會的關係(1945-1947)〉,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1993。
    陳佳文,〈我國菸酒專賣政策及專賣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陳亮州,〈戰後臺灣日產的接收與處理〉,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曾福安,〈我國菸酒專賣制度之演進〉,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葉彥邦,〈終戰初期臺灣菸酒專賣事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廖鴻綺,〈貿易與政治:臺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以臺灣所藏外交部檔案等為中心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趙祐志,〈日人在臺企業菁英的社會網路(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5。
    劉士永,〈光復初期臺灣經濟政策的檢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劉自強,〈臺灣日據時期專賣制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劉讓鴻,〈我國菸酒專賣制度之研究—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
    鄭慶良,〈日據時期臺灣煙酒專賣〉,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蕭明治,〈日治時期臺灣煙酒專賣經銷商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
    顏清梅,〈戰後初期臺灣專賣政策的延續與變革(1945-1953)〉,國立中興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8。

    七、 日文專書
    山本美越乃,《植民政策研究》,京都:弘文堂,1920。
    川村直岡,《臺灣の專賣事業に就て》,臺北:小塚印刷廠,1928。
    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
    平井廣一,《日本植民地財政史》,東京:ミネルヴァ書房,1997。
    杉本良,《專賣制度前の臺灣の酒》,著者發行,1932。
    杉本良,《清酒其他の內地移入酒》,著者發行,1925。
    岩岐潔治,《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1912。
    宮川次郎,《酒專賣の話》,臺北:臺灣實業界社,1936年。
    宮崎健三,《酒專賣側面史》,臺北:實業時代社,1932年。
    高橋龜吉,《現代臺灣經濟論》,千倉書房,1937。
    勝田常芳,《酒貯藏容器の內面塗料に就て》,1931。
    楠井隆三,《戰時臺灣經濟論》,南方人文研究所,1944。
    福田要,《臺灣の資源と其經濟の價值》,新高堂,1921。
    福田廣次,《臺灣專賣事業之人物》臺北:臺灣實業興信社,1937年。
    臺南新報社,《臺灣大觀》,臺南:該社,1935。
    臺灣と海外社編,《臺灣專賣事業年鑑》,該社發行,1936-1941。
    臺灣新民報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酒工場科學的管理》,該局發行,1938。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酒專賣制定ニ就テ》,該局發行,1916。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專賣事業年報》,臺北:該局,1929。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煙草專賣專賣三十週年紀念號》,臺北:該局,1935。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の專賣事業》,該局發行,1930。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の專賣事業》,臺北:該局,1930。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酒專賣史》,臺北:該局,1942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專賣誌概要》,該局發行,1915。
    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1943年。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01585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8505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664
    顯示於類別:[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850501.pdf7266KbAdobe PDF2421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