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52802      Online Users : 91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112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121


    Title: 誰的色情言論管制? ──法律的社會排除與邊緣抵抗
    Whose Censorship of Sexual Expression? Social Exclusion and Resistance in Law
    Authors: 董晉維
    Dong, Jin-Wei
    Contributors: 王曉丹
    Wang, Hsiao-Tan
    董晉維
    Dong, Jin-Wei
    Keywords: 色情言論
    法律管制
    社會排除
    抵抗
    法意識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8-03 18:00:01 (UTC+8)
    Abstract: 國家應否管制色情言論?對於這問題的回答,向來存在強烈的爭議。贊同者認為色情言論對於社會道德、女性地位與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均有負面的影響,因此需要法律介入管制;反對者則以個人擁有性表意、獲取色情資訊之自由,以及管制在實踐上會產生對性少數的壓迫與排除為由,認為不應以法律管制色情言論之傳遞散布。本論文以為,針對前述應否管制的正反辯論,必須加入管制社會效果的討論,才得以充分理解問題的全貌。

    透過分析法院判決,以及訪談曾進入法律程序之觸法者,本文發現,法律經由污名的運作,以社會主流價值進行法律的管制,造成同志群體被排除的社會效果,此部分與先前研究有相類似的結論。然而,這些文獻僅指出法律排除邊緣群體,本論文進一步指出法律管制並非單方面的壓制男同志群體,男同志群體得以藉由對管制的規範面與執行面進行抗議、爭訟,抵抗法律對他們的壓迫與排除,在這過程中促成法律意義的改變。除此之外,觸法的男同志雖受到現行法律的懲罰,但其實際上具備重新詮釋、轉化刑法社會效果的能力,反而有助於強化邊緣群體的身份認同,並非僅是法律所定義的犯罪者。

    本論文提出法律的社會排除之雙重性。色情言論的法律管制,對社會性別規範結構,產生雙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法律排除特定群體的社會效果強化了性別結構,排除了部分同志邊緣群體而促成同性戀正典化;另一方面,同志群體對法律的反抗與發聲,開創了一個抵抗空間,得以展現個人能動性,開啟改寫法律意義、改變社會性別結構的可能。因此,本論文主張,法律色情言論管制的辯論,不應該僅是「受害/能動」的二元對立,而應該討論個人在結構中是否得以保留其能動性,並產生法律改革的動力。本論文期盼對色情言論管制的探討跳脫全有全無式的討論,才得以突破現有應否管制正反辯論的僵局。
    Reference: 中文文獻
    一、專書、期刊
    王清峯,從法律觀點談雛妓問題,載:《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頁22-33,1993年。
    王曉丹,告別厭女——在情感與關係中琢磨自我,載:《這是愛女,也是厭女》,頁9-25,2019年。
    王曉丹,性別與法律,載:《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157-176,2007年。
    王曉丹,法律的壓制性與創造性——人權與人口販運法制的被害者主體,政大法學評論,137期,頁33-98,2014年。
    王曉丹,法意識探索:關係性自我的法意識,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67期,頁103-159,2018年。
    王曉丹,重讀性暴力受害者——改寫能動性與脆弱性,載:《這是愛女,也是厭女》,頁237-258,2019年。
    王曉丹,從法社會的觀點論女性主義立法行動-女性主義法學在台灣的實踐及其法律多元主義的面貌,東吳法律學報,19卷第1期,頁51-78,2007年。
    王曉丹,法意識與法文化研究方法論:以女兒平等繼承為例——法律繼受下的法社會學研究取徑,月旦法學雜誌,189期,頁69-88,2011年。
    王曉丹,聆聽「失語」的被害人:從女性主義法學的角度看熟識者強暴司法審判中的性道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0期,頁155-206,2010年。
    江紹祺,華人男同志跨地域研究,2018年。
    何春蕤,有法無天:性別治理的虐戾邏輯,載:《援助交際在台灣》,頁xv-xxii,2018年。
    何春蕤,從反對人口販賣到全面社會規訓:台灣兒少NGO的牧世大業,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9期,頁1-42,2005年。
    何春蕤,援交新聞下的真實人生——同志約炮就暗示性交易,載:《援助交際在台灣》,頁149-260,2018年。
    何春蕤,援助交際網頁觸了什麼法?:問題重重的「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載:《援助交際在台灣》,頁111-112,2008年。
    何春蕤,網路淨化與兒少條例抗爭(2000-2008),載:《援助交際在台灣》,頁270-306,2018年。
    余貞誼,我說妳是妳就是——PTT「母豬教」中的厭女與性別挑釁,載:《這是愛女,也是厭女》,頁29-56,2019年。
    吳翠松,報紙中的同志——十五年來同性戀議題報導的解析,載:《同志研究》,頁89-116,2001年。
    巫緒樑,出路抑或死路?:由網路控管看台灣男同志、跨性別及特殊性少數情慾空間之發展與限縮,載:《色情無價》,頁95-110,2008年。
    巫緒樑,誰的法律詮釋權?由檢警公權力執行看同志人權侵害與歧視,全國律師公會,第8卷第6期,頁17-23,2004年。
    官曉薇,臺灣民主化後同志人權保障之變遷——法律與社會運動的觀點,中研院法學期刊,2009年第一期特刊,頁551-615,2019年。
    林志潔,散布猥褻物品罪與性道德的刑事規制——簡評釋字第617號解釋,載:《性別正義的刑法觀點》,頁183-189,2015年。
    林志潔,無菌空間的想像與堅持?——評釋字第623號解釋及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第29條,載:《性別正義的刑法觀點》,頁215-234,2015年。
    林芳玫,色情研究:從言論自由到符號擬象,1999年。
    林純德,台灣男同志網路色情猥褻的禁制,載:《色情無價》,頁77-94,2008年。
    法治斌,論出版自由與猥褻出版品之管制,載:《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憲法專論(一)》,頁135-196,1993年
    洪凌,排除與補殘――從晚近同婚倡議探究臺灣性別政治鬥爭,應用倫理評論,58期,頁175-205,2015年。
    洪凌,置疑同志生生不息永續體——閱讀「新正常」政治與在地酷兒戰略初探,載:《想像不家庭:邁向一個批判的異托邦》,頁31-48,2019年。
    康庭瑜,誰怕蕩婦?——解放乳頭字拍中的去/再情慾化,載:《這是愛女,也是厭女》,頁259-274,2019年。
    張斐嵐,〈兒少條例〉二十九條殺人,載:《2004年台灣人權報告》,頁307-312,2006年。
    許雅斐,色情管制與社會淨化:通報系統中的赤裸人,載:《酷兒新聲》,頁321-356,2009年。
    郭德厚,性主體之法律管制策略初探——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成大法學,22期,頁67-107,2011年。
    陳宜倩,由「同志轟趴」事件初探法律規範、警察執法與媒體報導之性/別論述產製,全國律師,第8卷第6期,頁24-37,2004年。
    陳宜倩,愛上「陌生人」?法律體系管制親密關係之分析,世新法學,第3卷第1期,頁39-73,2009年。
    陳昭如,性別與國民身分-—台灣女性主義法律史的考察,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4期,頁1-103,2006年。
    陳昭如,婚姻作爲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7期,頁113-199,2010年。
    陳昭如,發現受害者或是製造加害者?初探女性主義法學中的受害者政治,載:《自由主義與新世紀台灣》,頁373-490,2007年。
    陳昭如,語言的力量:麥金儂《語言而已》導讀,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頁53-66,2012年。
    甯應斌,援助交際的台灣建構:兒少條例即期利益集團的興起,載:《援助交際在台灣》,頁3-33,2018年。
    黃丞儀,被合法的慾望,被消失的同志:晶晶書庫案(釋字第六一七號)及相關司法實務的再思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3期,頁313-328,2011年。
    黃源盛,西法東漸中無夫姦存廢之爭,政大法學評論,91期,頁35-98,2006年。
    黃源盛,晚清民國刑法史料輯注,2010年。
    黃榮堅,對於性交易的刑法觀點——兼評大法官釋字第623號解釋,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3期,頁179-219,2007年。
    廖元豪,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4卷第3期,頁81-129,2006年。
    廖元豪,我的色,她的情,干你什麼事——法律憑什麼管色情,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9期,頁1-3,2005年。
    劉文,酷兒左翼「超英趕美」?「同性戀正典化」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應用倫理學,58期,頁101-128,2005年。
    劉靜怡,一個自由主義女性法學者的憲法反思:錯亂「淨化」價值觀下的情色言論規範框架曾否改變?,律師雜誌,313期,頁38-60,2005年。
    劉靜怡,色情何辜?,載:《色情無價:認真看待色情》,頁149-187,2008年。
    韓宜臻,只愛一種家——厭女、忌性、恐同三位一體的反同運動,收於:《這是愛女,也是厭女》,頁97-110,2019年。
    李易駿,社會排除:流行或挑戰,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第十卷第一期,頁1-47,2006年。
    鍾道詮、李大鵬,社會排除經驗對男同志心理健康的影響,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0卷1期 ,頁37-68,2017年。
    卡維波,什麼是酷兒?,性/別研究,第三、四期合刊,頁32-46,1998年。
    Erving Goffman著,曾凡慈譯(2010),《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 [ Erving Goffman, 2009,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Kate Manne著,巫靜文譯(2019),《不只是厭女》,麥田。[ Kate Manne, 2017,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tha C. Nussbaum著,方佳俊譯(2007),《逃避人性:噁心、羞恥與法律》。[Martha C. Nussbaum, 2004, HIDING FROM HUMANITY: DISGUST, SHAME, AND THE LAW,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rtha C. Nussbaum,堯佳寧譯(2018),《從噁心到同理》,麥田。[ Martha C. Nussbaum ,2010, FROM DISGUST TO HUMANITY: SEXUAL ORIENTATION AND CONSTITU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學位論文
    林伊倫,誰近/禁女色? 戰後臺灣法律再現系統中之色情圖像,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實芳,百年對對,只恨看不見:台灣法律夾縫下的女女親密關係,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外文文獻
    Abrams, Kathryn, Sex wars redux: Agency and coercion in feminist legal theory, 95 COLUMBIA LAW REVIEW 304 (1995).
    Ashford, Chris, (Homo) normative legal discourses and the queer challenge, 1 DURHAM LAW REVIEW. 77 (2011).
    Ashford, Chris, Bareback sex, queer legal theory, and evolving socio-legal contexts, 18 SEXUALITIES 195 (2015).
    Cossman, Brenda, Censor, Resist, Repeat: A History of Censorship of Gay and Lesbian Sexual Representation in Canada, 21 Duke J. Gender L. & Pol`y 45 (2013).
    Cossman,Brenda, Disciplining the Unruly: Sexual Outlaws, Little Sisters and the Legacy of Butler, 36 U. BRIT. COLUM. L. REV. 77 (2003).
    Duggan, Lisa (2002), The New Homonormativity: The Sexual Politics of Neoliberalism, in Russ Castronovo & Dana D. Nelson eds., MATERIALIZING DEMOCRACY: TOWARD A REVITALIZED CULTURAL POLITICS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ggan, Lisa (2012), THE TWILIGHT OF EQUALITY?: NEOLIBERALISM, CULTURAL POLITICS, AND THE ATTACK ON DEMOCRACY (Beacon Press).
    Dworkin, Ronald, Is There a Right to Pornography, 1 OXFORD J. LEGAL STUD. 177 (1981).
    Engel, David & Engel, Jaruwan (2010), TORT, CUSTOM, AND KARMA: GLOBALIZATION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IN THAILAN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Ewick, Patricia & Silbey, Susan S. (1998), THE COMMON PLACE OF LAW: STORIES FROM EVERYDAY LIF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cKinnon,Catharine A., Not a Moral Issue, 2 YALE L. & POL`Y REV. 321 (1984).
    Robinson, Brandon Andrew, Heteronormativity and homonormativity,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IES (2016).
    Rubin, Gayle (1998), Thinking sex: Notes for a radical theory of the politics of sexuality, in Peter M. Nardi & Beth E. Schneider eds., SOCIAL PERSPECTIVES IN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Routledge)
    Rupp, Leila J. & Thomsen, Carly (2018), Sexuality,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Feminist Theory.
    Spade, Dean & Willse, Craig (2016), Norms and normalization, in Lisa Disch& Mary Hawkesworth 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FEMINIST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ein, Edward, Queers anonymous: Lesbians, gay men, free speech, and cyberspace, 38 HARV. CR-CLL REV. 159 (2003).
    Strossen, Nadine (2000), DEFENDING PORNOGRAPHY: FREE SPEECH, SEX, AND THE FIGHT FOR WOMEN`S RIGHTS, NYU Press.
    Strossen, Nadine, Feminist Critique of the Feminist Critique of Pornography, 79 VA. L. REV. 1099 (1993).
    Stychin,Carl F., Exploring the Limits: Feminism and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Gay Male Pornography, 16 VT. L. REV. 857 (1992).
    Valverde, Mariana, The harms of sex and the risks of breasts: Obscenity and indecency in Canadian law, 8 SOCIAL & LEGAL STUDIES 181 (1999).
    Yoshino, Kenji, Covering, 111 YALE LJ . 769 (2002).
    新聞評論
    Jerry(2015年8月28日),檢警記功比「兒少權益+言論自由」更重要?,風傳媒。取自:https://www.storm.mg/authors/20171/Jerry,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7月10日。
    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等(2016年2月18日),警察不該混淆視聽,辦案不該不擇手段侵害人權】聯合聲明稿,取自:https://tgqraa.org/聯合聲明稿/,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1月20日。
    成允華、施維長(2016年10月31日),網路釣魚抓同志 彭治鏐批警文字獄,公視議題新聞中心,取自: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56203,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1月10日。
    何明諠(2018年4月),2018台灣網路透明報告,取自:https://www.tahr.org.tw/publication/2241,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7月10日。
    吳家詮(1996年12月19日),男同志極度瘋狂 按摩中心找痛快,聯合報,5版。
    季良玉(1990年10月11日),家長縱容 兒童無形中受害,聯合報,15版。
    性別人權協會,挑戰猥褻 驕傲出櫃─刑法235條釋憲行動─記者會,取自:http://gsrat.net/events/events_content.php?et_id=47,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1月20日。
    林河明(1998年10月14日),同性戀「激愛」雜誌 判定猥褻處罰金,聯合報,5版。
    林倖妃(2006年6月28日),每年判刑2千人 刑期累積1千年 明確定義猥褻 同志聲請釋憲,中國時報,A10版。
    梁玉方(1998年12月11日),點燃愛馨燭 催生兒少保護網,聯合報,15版。
    梁玉芳(1996年8月21日),網路上的兒童色情 少來! 全球人權工作者將集體對科技化的剝削宣戰,聯合報,7版。
    陳美華(2018年11月25日),同婚公投:違憲、不公平戰役、公領域的陷落,報導人,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2018-election-referendum-same-sex-marriage-2,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7月10日。
    陳素玲(1993年8月2日),少男「娼」盛 逮到無地容 法律只保障女「雛妓」沒一個機構敢收「他」!,聯合報,6版。
    陳堸玲(1993年8月2日),雛妓被抓 怕父母入罪 寧可說自願,聯合報,6版。
    喀飛(2016年3月17日),台灣同運現場:那一夜 常德街,Age of Queer,取自: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9223 ,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12月21日。
    黃哲斌(1996年12月20日),男同志按摩坊 性服務出怪招,中國時報,5版。
    楊鵑如(2016年10月19日),警察濫權釣魚抓同志 性少數族群易遭入罪,公民影音行動資料庫,取自: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55571,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12月15日。
    鍾沛東(1996年10月27日),散發色情海報 兩被告無罪,聯合報,7版。
    鍾雲蘭(1992年6月19日),雛妓 統計數字驚人 郝揆:查緝輔導法律 三管齊下,聯合報,4版。

    政府公告資料或其他歷史檔案
    行政院考核委員會,網路使用犯罪問題及預防措施之研究,2000年。
    行政院公報,台內警字第 09708900702號內政部公告稿,2008年。
    蔣中正,民生育樂兩篇補述。取自:中正文教電子資源,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25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565106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65106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070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6201.pdf1151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