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840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5/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61914      在线人数 : 96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8403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403


    题名: 臺灣政治案件平反與轉型正義--以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為中心
    作者: 羅宜芬
    贡献者: 陳翠蓮
    羅宜芬
    关键词: 白色恐怖
    戶警合一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
    林至潔
    吳聲潤
    陳孟和
    陳鵬雲
    陳英泰
    陳永興
    盧兆麟
    謝聰敏
    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
    轉型正義
    日期: 2012
    上传时间: 2018-07-05 16:50:43 (UTC+8)
    摘要: 摘 要
    二戰結束後,中國陷入國共內戰,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確立海峽兩岸分治的局勢;國民黨政府於是對內全力掃除異己以鞏固政權,利用軍警特務系統、媒體宣傳、文化運動及戶警合一制度進行鋪天蓋地的社會控制,並製造出數以萬計的白色恐怖案件。
    解嚴後,過去戒嚴時期的司法正義受到質疑,各種人權議題受到檢視,經常以街頭運動要求權益,二二八事件平反支持者也以和平公義運動的形式,開拓出政治案件平反的空間;1995年〈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公布,成為官方處理政治平反的底線,也成為白色恐怖案件追求平反的參考模式。
    1997年白色恐怖案件受害者組織「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不斷倡導、遊說,除了見證歷史、訴求賠償,要求公開真相、保留史蹟,以維護尊嚴與人權,冀望國家暴力不再重現;最後促成成補償法制化、加速補償作業的進行,並保留綠島新生訓導處等重要史蹟。
    參考其他民主化國家處理轉型正義的歷程,在價值選擇和實務上有許多共同的難題,各國根據其民情、政治局勢和歷史脈絡,選擇或發展不同的策略和模式。台灣白色恐怖長達近四十年,共犯結構龐大,相關人員或仍處其位,以致檔案解密阻力大,真相難釐清;再者,白色恐怖受害者眾,國家認同分歧影響訴求力量;此外,補償法制化議題繁瑣,以致不易凝聚訴求。
    回顧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案件的平反歷程,官方的回應措施十分相近,都著重於補償正義的層面,如進行補償、建碑、道歉、回復名譽證書以及儀式性紀念活動,其他如刑事、歷史、行政、及憲法正義,則留下很大努力空間。
    本文藉由整理促進會檔案,探尋受害者戮力追求平反的刻痕,除追溯台灣轉型正義的脈絡,作為未竟之路參考;另希望對受害者—他們以青春血淚見證,又在白髮蒼蒼時揮汗為轉型正義鋪出前路—也致上敬意與謝意。

    關鍵字:白色恐怖、戶警合一、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林至潔、吳聲潤、陳孟和、陳鵬雲、陳英泰、陳永興、盧兆麟、謝聰敏、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轉型正義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檔案
    《立法院公報》
    《台北市議會公報》
    《省府委員會議檔案》
    促進會會員大會手冊
    促進會理監事會議紀錄
    促進會陳情書

    二、報紙雜誌
    《大紀元》
    《中央日報》
    《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日報》
    《台灣時報》
    《自立早報》
    《自立晚報》
    《自由中國》
    《自治》
    《自由時報》
    《中國時報》
    《中國郵報》
    《中時晚報》
    《中時電子報》
    《民眾日報》
    《聯合報》
    《青年戰士報》
    《新新聞周刊》
    《財訊》
    《新台灣新聞週刊》
    《關懷通訊》

    三、回憶錄、口述訪談
    呂芳上等,《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一、二輯,臺北市: 中硏院近史所,1999 。
    陳英泰,〈開啟白色恐怖平反之門〉,台北市:2008。
    陳英泰,〈到達不了的平反之路〉,台北市:2008。
    陳鵬雲,《2328—陳鵬雲的台灣白色恐怖回憶錄》,台北市:作者自版,2006。
    黃華昌著,蔡焜霖等翻譯,《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2004。
    張炎憲、陳鳳華訪問,《100行動聯盟與言論自由》,台北縣:國史館,2008 。
    張炎憲、陳美蓉、尤美琪訪問記錄,《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8。

    四、專書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編,《走出二二八的陰影 :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1987-1990) 》,台北:二二八和平促進會,1991。
    人權之路編輯小組,《人權之路2008版》,台北市: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2008。
    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怎樣防奸肅諜》,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1953。
    台灣省民防委員會,《台灣省民防幹部教材彙編》,台北市:省民防委員會,1952。
    台灣省警務處編,《台灣警務》,台灣省警務處出版,1954年。
    朱立熙,《兄弟的鏡子》,台北市: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8。
    朱德蘭主編,許雪姬、吳文星、黃富三共同編輯,《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檔案、出版資料、報紙人名索引(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2001。
    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自由中國》選集6,板橋:稻鄉出版社,2003。
    李宣鋒等主編,《臺灣地區戒嚴時期50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中外檔案/(二)(三)(四)個案資料/(五)附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李禎祥等編撰,《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台北:玉山社,2002。
    李郁華、田驤龍合編著,《警察勤務》,台北:中央警官學校,1970。
    李筱峰,林呈蓉編著,《台灣史》。台北:華立圖書,2003。
    李世傑著,《調查局研究》,台北:李世傑出版,1988。
    李宣鋒等主編,《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0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林山田,《五十年來的台灣法制》,林山田發行,1996。
    林宗義、蘇南洲、林淑芬合著,《邁向公義和平之路》,臺北市: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1999。
    吳若,《夢裡乾坤:四幕一景話劇》,台北:正中書局,1961。
    吳國楨,《台灣省民防幹部教材彙編》,台北市:省民防委員會,1952。
    《台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台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台北: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吳俊明,《台灣省現行戶警合一制度之檢討與研究》,台中:台灣省政府研考會,1973。
    吳瓊恩,《台灣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台中市,1990.10.25。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
    邱國禎,《近代臺灣慘史檔案》,台北市:前衛出版,2007。
    施明正,《台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戰後第二代第4卷》,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
    張炎憲,《悲情車站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3。
    徐永明主編,《轉型,要不要正義—新興民主國家與台灣的經驗對話》,台北:台灣智庫,2008。
    陳翠蓮等著,《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市: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陳鴻瑜,《政治理論發展》,台北市:桂冠,1982。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編,《台灣人權之旅—學習護照》,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3。
    薛化元編著,《台灣地位關係文書》,台北:日創社,2007。
    顔忠誠、董群廉編著,《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錄,第3冊》,台北縣,國史館,2004。
    1993年) 。
    葉石濤,《台灣・在轉捩點上‎》,台北:大呂出版社、洛城出版社,1986。
    戴寶村,《臺灣全志:社會志第4卷》,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7。
    德斯蒙德.屠圖(Desmond Mpilo Tutu)著,江紅譯,《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臺北縣:左岸文化,2005。
    Teitel著,鄭純宜譯,《變遷的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台北市:商周出版,2001。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尋回失落的記憶》,嘉義市:財團法人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1998。
    夏春祥,《在傳播中的迷霧》,台北:韋伯文化,2007。
    鄭逸哲,《一九四九~一九八七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台北:補償基金會,2001。

    五、會議、期刊論文
    朱立熙,〈韓國518光州事件之處理與借鏡—韓、台「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的比較研究〉,《二二八六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7,頁12-16。
    李淑珍,〈自由主義、新儒家與一九五0 年代臺灣自由民主運動〉,《思與言》第49卷第2期,2011.6,頁9-90。
    李怡俐,〈轉型正義的機制及脈絡因素-以台灣為例〉,《台灣人權學刊》第一卷第二期, 2012.6,頁149。
    吳澍培,〈白色恐怖政治下之台灣政治犯〉,《海峽評論》95期-1998年11月號。
    吳乃德,〈珍惜民主資產,告別威權年代: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台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5.12,頁4。
    吳乃德,〈回首來時路:轉型正義與民主政治〉,《新使者》122期,2011 .02 .10, 頁55 。
    邱榮舉、謝欣如,《「臺灣民主的興起與變遷」第二屆學術研討會—人物與事件》,臺中:財政部印刷廠,2007.10。
    林邑軒,〈革命是唯一的答案:戰後初期台灣地下反抗運動初探〉,「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11。
    洪英花,〈實踐修復式正義—以士院試辦刑事案件流程管理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175期,2011.4。
    莊天賜,〈長老教會與二二八平反運動(1987~1990)─以《台灣教會公報》為中心之研究〉,《台灣史料研究》12期,1998.11。
    財訊編輯部,〈李登輝劃下「二二八」句點﹖〉,《財訊》 157期,1995.04,頁26。
    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8.02。
    陳純瑩,〈我國威權體制建構初期之警政(1949~1958)〉,《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三期,2007,頁45-72。
    陳翠蓮,《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台灣歷史學會,2009。
    陳翠蓮,〈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季刊》第16期,頁217。
    陳儀深,〈政黨輪替與轉型正義〉,《第一屆台韓人權論壇》,台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主辦,2008.10.4,頁89-90。
    黃秀端,〈政治權力與集體記憶的競逐—從報紙之報導來看對二二八的詮釋〉,《臺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四期,2008.12。
    錢永祥總編,〈台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轉型正義與台灣歷史〉,《思想》5: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台北:聯經,2007.04,頁65-94。

    六、學位論文
    吳勇正,〈戰後台灣戶政變革之研究從「接收復員」到「清鄉戒嚴」(1945~1949) 〉,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硏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裘佩恩,〈戰後臺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夏春祥,〈媒介記憶與新聞儀式—二二八事件新聞的文本分析(1947-200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7月。
    蘇瑞鏘,〈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1949–1992)〉,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2010年。

    七、網路資料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http://www.228.org.tw 。2012/3/12擷取。
    司法院大法官 http://www.judicial.gov.tw/。2012/4/15擷取。
    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2012/5/11擷取。
    陳文成紀念基金會 http://www.cwcmf.org.tw/joomla/
    台灣團結聯盟全球資訊網
    陳英泰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yingtaichen/。2012/1/21擷取。
    鄭南榕基金會網站
    國民大會 http://www.na.gov.tw/中華民國簡介。2012/4/15擷取。
    維基百科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416
    《全球觀察員網站》http://www.globalobserver.net
    《新頭殼newtalk》http://newtalk.tw/
    《開放雜誌》http://www.open.com.hk/old_version
    《聯合國新聞服務中心》
    《新世紀智庫論壇》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36/36-16.pdf。
    《綜覽中國》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2077。
    《海峽評論》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95-2402.html。
    Lesen,denken und kritisieren部落格http://elsolindeutschland.blogspot.tw/2008/10/blog-post.html。
    《Taiwan EU Watch》網站http://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6696071676803&id=32184729381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615801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8011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Taiwan.001.2018.A04
    显示于类别:[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801101.pdf7347KbAdobe PDF236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