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334
|
Title: | 跨國運動的文化中介:NBA在台灣的擴展歷程 Th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of transnational sports: The process of NBA`s expansion in Taiwan |
Authors: | 陳鴻嘉 Chen, Hung-Chia |
Contributors: | 劉昌德 Liu, Chang-De 陳鴻嘉 Chen, Hung-Chia |
Keywords: | NBA 文化中介者 文化帝國主義 全球在地化 球評 運動媒體複合體 Commentator Cultural imperialism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Glocalization NBA Sports/Media complex |
Date: | 2018 |
Issue Date: | 2018-07-03 17:40:58 (UTC+8) |
Abstract: | 本研究從全球化的視角下檢視NBA透過媒體在台灣社會擴展的過程。經由文獻爬梳、文本分析以及訪談19位球評後發現,理論上應當共生互利的運動與媒體,在NBA透過本地媒體擴展台灣市場的例子中,未必全然如此。在各式媒體中產製NBA文本的文化中介者之角色可能更為重要。
首先,NBA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前,台灣社會已經藉由文化中介者在平面媒體上的引介,開始有系統地認識NBA。且這樣的引介是文化中介者有意識地雜揉本地文化元素情況下進行,此舉讓本地閱聽眾有機會從在地視角迅速地認識NBA。
其次,隨著電視日益普及,本地電視台轉播NBA球賽的場次數量與頻率也隨之增加,文化中介者的轉播風格也從通俗育樂到專業,比較貼近美式運動轉播的文本特色。不過此時在平面媒體上產製NBA文本的文化中介者依然嘗試從本地的觀點來看NBA。
最後,歷經了一段時間的引介,在NBA漸次成為台灣青少年次文化之一的同時,網路平台的興起,讓每一個對NBA有興趣的迷,皆可以是透過個人化網路媒體生產與散布NBA文本的文化中介者。也因此,本地的NBA文本呈現如今多元紛呈的樣貌。
歸結來看,NBA與台灣社會相遇的過程中,文化中介者大體傾向在媒體上構築一個具有在地特色的文本環境,NBA也才因而有機會成為本地青少年的重要次文化之一。是以,相較於鉅觀/結構的文化帝國主義觀點,以及微觀/行動的全球在地化概念,本研究認為運動/媒體/文化面向的全球化論述應再考慮從「文化中介者」出發的中層分析視角。 This study seeks to shed light on the process of NBA’s expansion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media should be mutual beneficial. However, the evidence from documentary analysis, textual analysis, and the interviews with 19 basketball commentators revealed that this might not be the case for the market expansion of NBA through the local media in Taiwan. Actually, th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which produced contents related to NBA in various media play an even more crucial role in this process.
Benefited from the introduction by th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the NBA was known in Taiwan before the league began to expand overseas markets actively. Besides, th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used local elements deliberately while producing related contents and made it easier for the local audiences to embrace this sport.
As television popularity grows, the frequency of broadcasts of NBA matches on local television channels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broadcast style of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lso went from popular entertainment to professionalism and became closer to the style of American sports broadcast. However, in print media,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still tried to produce contents from a local perspective during this time.
While the NBA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Taiwan youth subcultures,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enabled every fan of NBA to be a cultural intermediary that produces and disseminates NBA texts through their owned media. As a result, local NBA text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e.
In conclusion, when NBA was introduced to Taiwan society, the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tend to combine the media content with local features, and it allows NBA to turn into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cultures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aiwan. Therefore, compared to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structural cultural imperialism,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globalization discourses of sports/media/culture should be reconsidered from a meso-level perspective based on “cultural intermediary”. |
Reference: | 〈About Us〉(2006)。上網日期:2016年7月24日,取自「圓球城市」http://www.roundballcity.com/Content/aboutus.aspx。 〈ELEVEN體育家族雙頻道將於1月更名 2018精彩賽事持續突破〉(2017年12月22日)。取自http://press.elevensports.tw/ 〈NBA中國與TOM集團攜手為球迷帶來全新的NBA.COM體驗〉(2008)。取自「TOM集團」https://www.tomgroup.com/chs/media/press 〈NBA信箱〉(1983年6月)。《體育世界文摘》,63: 45。 〈八成以上台灣人愛用Facebook、Line坐穩社群網站龍頭 1人平均擁4個社群帳號 年輕人更愛YouTube和IG〉(2017)。取自「資策會」https://www.iii.org.tw/Press/NewsDtl.aspx?nsp_sqno=1934&fm_sqno=14 〈世界體壇動態〉(1962年12月)。《體育世界》,6: 26-29。 〈世界體壇動態〉(1963年1月)。《體育世界》,7: 26-29。 〈我們的話〉(1962年7月)。《體育世界》,1: 3。 〈康橋Q&A球迷交流道〉(2001年8月)。《Hoop》,4: 10。 〈運動視界作者群稿費算法〉(2017)。取自「運動視界」 https://www.sportsv.net/joinauthors 〈靠戲謔賺錢?ALT刪文背後的法律議題〉(n. d.)。取自「天秤座法律網」http://www.justlaw.com.tw/News01.php?id=8788 〈響應政府能源節約 中視縮短播映時間〉(1973年12月)。《中國電視周刊》,220: 14。 〈體育頻道的爭端〉(2003年2月9日)。《民生報》,A2版。 《聯合二十年》(1971)。台北:聯合報。 丸子(1999年5月25日)。〈熱線你我他 轉播NBA 請恢復中文講評〉,《民生報》,23版。 小豬仔(1998年3月1日)。〈《熱線你我他》中視轉播NBA廣告太多〉,《民生報》,12版。 不想邊看球邊吐血的球迷(1996年11月19日)。〈熱線你我他 ESPN翻譯偶有錯誤〉,《民生報》,12版。 文大培(2005)。〈台灣NBA寫作的「祖師爺」〉,曲自立(著),《曲爺的NBA情結-NBA權威曲自立 2003-2005NBA事件簿》,頁 3。台北:台灣衛博。 方而方(1981)。《我國報紙限張政策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新聞組碩士論文。 毛秋明、黎加林(主編)(2004)。《羽毛球》。中國:湖南大學出版社。 王人生(2000年4月)。〈發行人的話〉,《籃球雜誌》,165: 3。 王人達(1986年5月)。〈發行人語 喜愛籃球是一輩子的事〉,《籃球雜誌》,1: 9。 王中介(1991年6月28日)。〈體育熱季來臨 40餘場競賽 三台將作轉播 NBA籃賽 華視爭取立即播出〉,《民生報》,10版。 王中介(1991年7月5日)。〈螢光幕後 爭播NBA 怕炒高價碼 台視中視擬聯手與華視“談一談”〉,《民生報》,12版。 王建祥(2006)。〈九月誤語 如果Kobe沒有到湖人〉。取自「圓球城市」http://www.roundballcity.com/blogs/jasonw/archive/2006/08/25/16242.aspx 王思捷(2001年10月16日)。〈中華職棒 總冠軍6、7戰 收視有線第一 成績超勁爆 去年SRT收視率0.38 今年飆上2.19 球迷回來了 兄弟年收入近2千萬 獅隊也有1千5百萬〉,《聯合晚報》,20版。 王思捷(2003年10月28日)。〈NBA明開打 歐布開罵 兩人為傳球槓上 外傳小布明年將離開湖人〉,《聯合晚報》,13版。 王思捷(2003年4月29日)。〈NBA官方網站 推出台灣中文版〉。《聯合晚報》,第20版。 王思捷、蔡裕隆(1996)。〈一九九八NBA選秀回顧〉,《美國職籃畫刊》,32: 36-49。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振寰(2010)。〈現代國家的興起:從殖民、威權到民主體制的國家機器〉,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主編),《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頁101-136。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王振寰、李宗榮、陳宗淵(2017)。〈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國家角色:歷史回顧與理論展望〉,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49-88。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王效蘭(2007)。〈一份嶄新報紙的誕生〉,蔡格森、邱文通(主編),《民生報-從璀璨創新到光榮落幕》,頁 6-8。台北:聯合報。 王祖壽(1983年6月11日)。〈移花接木篇 假如我來轉播籃球賽〉,《民生報》,10版。 王祖壽(1997年5月14日)。〈電視啟示錄 傅達仁的妙語生花〉,《民生報》,12版。 王祖壽(1998年3月18日)。〈電視啟示錄 謝謝傅先生〉,《民生報》,12版。 王嵩音(2013)。〈民眾媒介使用動機與行為之變遷研究〉,張茂桂、羅文輝、徐火炎(主編),《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傳播與政治行為,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4》,頁 1-33。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王曉東(2009)。〈NBA 國際化傳播現狀及策略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9(1): 38-41。 王蘭芬(1994年6月13日)。〈螢幕焦點 看NBA總決賽 有不少選擇 今天第三戰 ESPN清晨直播 台視、NHK午夜錄影轉播〉,《民生報》,13版。 包勇敏(1978年3月16日)。〈職業生涯十六年.累積得分二萬六哈弗立克要退休了!〉,《民生報》,2版。 包勇敏(1978年5月22日)。〈美國職務籃賽晉入高潮 華盛頓子彈隊脫穎而出〉,《民生報》,3版。 包勇敏(1983年12月17日)。〈現代運動員表率─辛普遜〉,《民生報》,8版。 包勇敏(1984年1月18日)。〈美國球迷最欣賞他的飛身扣籃動作 「J博士」個人 25,000得分紀錄〉,《民生報》,2版。 台北市媒體服務商代理協會(2017)。《2017年台灣媒體白皮書》。取自 https://maataipei.org/ 台北市媒體服務商代理協會(2017)。《2017年台灣媒體白皮書》。取自「台北市媒體服務商代理協會」 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17%E5%AA%92%E9%AB%94%E7%99%BD%E7%9A%AE%E6%9B%B8/ 台北訊(1977年8月11日)。〈中華青少棒隊赴美 青棒隊抵洛城將轉勞堡 加大棒球聯隊月中訪華 葡萄王棒球隊定十五日成立〉,《聯合報》,8版。 台北訊(1977年8月13日)。〈睽違威廉波特兩載 中華少棒隊十七日出征 中華青棒隊抵勞堡〉,《聯合報》,8版。 台北訊(1977年8月18日)。〈青棒青少棒 今晨雙出擊 華視中廣轉播實況〉,《聯合報》,3版。 台北訊(1979年10月10日)。〈籃壇巨人張伯倫 定廿日來華訪問 將參觀台灣區運動會〉,《聯合報》,5版。 台北訊(1979年10月22日)。〈張伯倫披掛上陣 演絕技嘆為觀止〉,《聯合報》,3版。 台北訊(1982年2月9日)。〈廿週年台慶想掀一個高潮 台視熱線追蹤白嘉莉〉,《聯合報》,9版。 台北訊(1983年6月29日)。〈爭取胡娜「自由球」首賽轉播權 三台記者艾瑞一場混戰 中視照播不誤 台視鳴金收兵 華視高喊退錢〉,《民生報》,10版。 台北訊(1984年11月28日)。〈國際賽共享轉播權‧分攤權利金 新聞局昨邀三台討論 簽定協議書條文內容〉,《民生報》,11版。 台北訊(1987年9月25日)。〈台視NBA籃賽 周日起播出新片〉,《聯合報》,12版。 台北訊(1988年2月22日)。〈流星趕月外帶釜底抽薪 台視搶下夏季奧運獨家轉播權〉,《聯合報》,8版。 台北訊(1990年4月29日)。〈台視下週日起轉播NBA籃賽〉,《中國時報》,21版。 台北訊(2006年11月30日)。〈民生報畫下 光榮完美句點〉,《民生報》,1版。 本刊綜合報導(1971年2月)。〈中視三月份新節目〉,《中國電視周刊》,71: 8-13。 本報訊(1949年11月4日)。〈勞軍籃球賽今開始 下午二時半起 首場傘兵對空校 二場鐵路對七虎〉,《中央日報》,4版。 本報訊(1967年4月24日)。〈指導籃球最新技術 美名教練下月來台〉,《聯合報》,8版。 本報訊(1970年6月11日)。〈美籃球教練 作示範表演〉,《聯合報》,3版。 本報訊(1970年6月12日)。〈美國著名教練指出 中華男子籃隊 還有一些缺點〉,《聯合報》,3版。 本報訊(1972年1月23日)。〈台視今天播出 亞東戰女叛徒〉,《聯合報》,8版。 本報訊(1972年6月1日)。〈三電視台轉播 青少棒賽實況〉,《聯合報》,6版。 本報訊(1972年9月9日)。〈螢幕前後 有情人終成「卷」 大輪船可當「真」〉,《聯合報》,8版。 本報訊(1979年11月17日)。〈國內三電視台顧全彼此權益 重大新聞轉播方式達成協議〉,《民生報》,9版。 本報訊(1980年1月22日)。〈三台轉播體育活動協定 中視兩度「破壞」受責難 新聞局打算再協調‧希望不要鬧僵〉,《民生報》,9版。 本報訊(1980年3月16日)。〈台視運動場今播 美國職業籃球賽〉,《民生報》,2版。 本報訊(1980年3月9日)。〈裕隆飛駝今晚相逢 實力相當有得一拚〉,《民生報》,2版。 本報訊(1980年6月18日)。〈台視本週六起轉播 三項精彩體育活動〉,《民生報》,3版。 本報訊(1981年8月2日)。〈華視今下午重播 瓊斯杯美瑞之戰〉,《民生報》,2版。 本報訊(1982年4月11日)。〈華視下午轉播 淡水高爾夫賽 中視大運動場 播美職業籃賽〉,《民生報》,2版。 本報訊(1982年4月18日)。〈中視大運動場 播美職業籃球〉,《民生報》,2版。 本報訊(1983年11月29日)。〈投進三萬分‧傑巴緊追張伯倫〉,《民生報》,3版。 本報訊(1983年5月23日)。〈中視「大運動場」 今播美職業籃賽〉,《民生報》,10版。 本報訊(1988年1月26日)。〈國際性體育競賽 轉播權必須三分 華視獨攬 冬秀奧運 台視中視一起翻臉〉,《民生報》,10版。 本報訊(1994年11月4日)。〈籃球統一全球 ‘夢幻二隊’旋風結合狄斯耐行銷手法 NBA理事長史特恩打算征服全世界的籃球迷〉,《民生報》,24版。 本報訊(1996年10月22日)。〈高景炎主持籃球博物館〉,《民生報》,7版。 本報訊(1996年10月24日)。〈NBA再傳球 周四Live換中視〉,《民生報》,12版。 本報訊(1996年11月7日)。〈NBA 鏖戰開鑼 中視全方位瞄準 周四 轉播當天賽事 周六 報導球員花絮 周日 則重播周四賽程〉,《民生報》,13版。 本報綜合八日外電報導(1978年6月9日)。〈歷時近八個月 美職業籃賽閉幕 華盛頓子彈隊奪魁 七戰四勝挫超音隊 十七年初嚐冠軍滋味〉,《民生報》,3版。 白云(1991年11月6日)。〈《讀者快遞》 過時NBA要播到幾時﹖〉,《民生報》,12版。 石敏(1998)。〈第二份報的新目標〉,蔡格森(主編),《穿越挑戰的年代-民生報同仁工作實錄(上)》,頁 35-37。台北:民生報。 伍崇韜(1995年2月28日)。〈章回筆法雕琢球員的指掌功夫 獨具慧眼觀察球員的膽識機變 曲自立 NBA專家〉,《聯合報》,25版。 合眾國際社紐約廿一日電(1987年6月22日)。〈NBA選秀日到了! 眾目集中羅賓森〉,《民生報》,2版。 曲自立(1980年12月25日)。〈籃球的傳奇故事〉,《民生報》,2版。 曲自立(1982)。《NBA三十六年》,台北:體育世界雜誌社。 曲自立(1982年1月5日)。〈籃球的傳奇故事續篇〉,《民生報》,2版。 曲自立(1983年10月)。〈NBA信箱〉,《體育世界》,84: 49。 曲自立(1983年11月)。〈日正當中 七六人隊的勝利使費城人樂瘋了〉,《體育世界》,63: 42-45。 曲自立(1983年12月)。〈NBA信箱〉,《體育世界》,89: 46。 曲自立(1983年12月)。〈烏龍大陣!!NBA籃賽的戲外戲〉,《美華報導》,62: 96-98。 曲自立(1983年3月10日)。〈NBA 東、西籃球明星對抗 龍爭虎鬥 球迷過癮〉,《民生報》,3版。 曲自立(1983年3月10日)。〈龍爭虎鬥 球迷過癮〉,《民生報》,3版。 曲自立(1983年3月17日)。〈NBA 美國職籃決賽下月開鑼 東區各隊實力預測〉,《民生報》,3版。 曲自立(1983年3月9日)。〈龍爭虎鬥 球迷過癮〉,《民生報》,3版。 曲自立(1983年5月)。〈波士頓和紐約四敗出局 丹佛和波特蘭最後掙扎〉,《體育世界》,61: 42-45。 曲自立(1983年6月)。〈費城隊得到總冠軍〉,《體育世界》,66: 44-46。 曲自立(1983年6月)。〈賭定了費城隊與洛杉磯隊〉,《體育世界》,63: 42-45。 曲自立(1984年11月20日)。〈超級巨星開罵兼開打 隊友助陣乘亂打群架 NBA場上大演全武行〉,《民生報》,3版。 曲自立(1984年11月20日)。〈超級巨星開罵兼開打 隊友助陣乘亂打群架 NBA場上大演全武行〉,《民生報》,3版。 曲自立(1985年11月)。〈一山不容二虎〉,《運動世界》,2: 90-98。 曲自立(1985年11月)。〈群雄介 不許人間有白頭〉,《運動世界》,3: 82-89。 曲自立(1985年11月11日)。〈湖人的快攻 值得一看〉,《民生報》,2版。 曲自立(1985年4月15日)。〈全美大學籃球冠軍賽 戰術運用有新招〉,《民生報》,2版。 曲自立(1985年5月20日)。〈犯規,兵家大忌! 華視今晚播出維拉諾瓦戰孟非斯〉,《民生報》,2版。 曲自立(1986年11月)。〈鳴炮、奏樂 一九八六~八七NBA賽季開始(上)〉,《籃球雜誌》,7: 89-94。 曲自立(1986年12月)。〈鳴炮、奏樂 一九八六~八七NBA賽季開始(下)〉,《籃球雜誌》,8: 93-98。 曲自立(1986年1月)。〈美國1985年年度運動員─賈巴〉,《運動世界》,7: 46-49。 曲自立(1986年3月)。〈籃下讀秒 NBA霸主熱身戰實況報導〉,《美華雜誌》,69: 48-52。 曲自立(1986年4月11日)。〈教練被判暫停 今晚播NCAA聖若望與西爾寇斯之戰〉,《民生報》,3版。 曲自立(1986年5月)。〈湖人隊能衛冕嗎?〉,《籃球雜誌》,1: 47-49。 曲自立(1986年7月)。〈挑肥揀瘦的市場〉,《運動世界》,19: 82-89。 曲自立(1986年8月)。〈今夏最大的籃球人口交易〉,《籃球雜誌》,4: 56-59。 曲自立(1987年2月)。〈波士頓危矣〉,《籃球雜誌》,10: 94-97。 曲自立(1987年4月)。〈金州勇士復活記〉,《籃球雜誌》,12: 82-85。 曲自立(1988年4月)。〈鳳凰城一清專案〉,《運動世界》,17: 8-14。 曲自立(1988年5月)。〈東部聯盟的主場優勢〉,《NBA報導》,21: 9-14。 曲自立(1989年1月)。〈各位會員,新年快樂〉,《NBA報導》,35: 2。 曲自立(1989年5月)。〈Courtside〉,《NBA報導》,44: 11。 曲自立(1995年7月)。〈寫在康橋通車之前〉,《美國職籃聯盟雜誌》,3: 6-7。 曲自立(1995年8月)。〈康橋〉,《美國職籃聯盟雜誌》,4: 8-9。 曲自立(1996年11月)。〈NBA全年無休〉,《美國職籃畫刊》,7: 3。 曲自立(1996年4月)。〈全球第二本華文NBA專業雜誌出版了!〉,《美國職籃畫刊》,1: 4。 曲自立(1996年4月)。〈全球第二本華文NBA專業雜誌出版了!〉,《美國職籃畫刊》,1: 4。 曲自立(1996年6月)。〈理性面對公牛與超音速〉,《美國職籃畫刊》,5: 5。 曲自立(1996年7月)。〈康橋〉,《美國職籃聯盟雜誌》,15: 6-7。 朱彥碩(2003年8月)。〈Kobe In Trouble〉,《Hoop》,28: 14。 朱彥碩(2004年7月)。〈迎接籃球夏天〉,《Hoop》,39: 16。 朱彥碩(2004年8月)。〈Basketball Summer〉,《Hoop》,40: 22。 朱彥碩(2005)。〈我的老師-曲爺〉,曲自立(著),《曲爺的NBA情結-NBA權威曲自立 2003-2005NBA事件簿》,頁 4-5。台北:台灣衛博。 朱彥碩(2005年4月)。〈走自己的路 Hoop Taiwan〉,《Hoop》,48: 。 朱雲漢(1992)。〈寡占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談蜿研究基金會國防研究小組(編),《解剖談灣經濟:威權體制下的壟斷與剝削》,頁 139-160。台北:前衛。 朱憶成(1983年12月23日)。〈NBA活塞隊與金塊隊 186:184創下得分最高紀錄〉,《民生報》,2版。 朱憶成(1983年1月16日)。〈NBA 金塊與馬刺射手投籃競賽〉,《民生報》,2版。 朱聲漪(1970年5月3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隨虎風隊訪韓有感〉,《聯合報》,3版。 朱聲漪(1970年7月)。〈美國NBA籃賽經緯〉,《中國電視周刊》,38: 13-15。 朱聲漪(1971年2月)。〈美國NBA職業籃賽〉,《中國電視周刊》,70: 4-7。 朱聲漪(1971年3月)。〈美國籃球大賽球隊陣容〉,《中國電視周刊》,73: 41-42。 朱聲漪(1971年4月a)。〈從美國籃運制度談起〉,《中國電視周刊》,77: 41-42。 朱聲漪(1971年4月b)。〈紐約對巴迪摩爾〉,《中國電視周刊》,78: 41-42。 朱聲漪(1971年7月)。〈芝加哥對波士頓〉,《中國電視周刊》,89: 54-55。 朱聲漪(1972年10月)。〈籃壇雙雄對決 紐約對波士頓〉,《中國電視周刊》,156: 46-47。 朱聲漪(1972年5月)。〈美國籃球大賽 紐約─波士頓〉,《中國電視周刊》,136: 23-25。 朱聲漪(1972年6月)。〈NBA籃壇點滴〉,《中國電視周刊》,140: 24-26。 百吉(1998年5月7日)。〈熱線你我他 有話要說 熱線等著你 盼NBA花絮打中文字幕〉,《民生報》,12版。 行政院主計處(1977)。《中華民國統計提要》。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6)。《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0)。《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17)。《105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取自「行政院主計處」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19882&CtNode=3241&mp=1 行政院主計處(2017)。《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何旭初(2007)。〈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1: 243-273。 何榮幸(2012)。〈櫻木花道、傅達仁、HBL與我們的青春〉,詹偉雄、楊照、何榮幸、吳錦勳(著),《不只是林書豪:是NBA、是人生、是社會、是美學》,頁 162-172。台北:天下文化。 何繼雄(1974年3月3日)。〈籃球大賽影集停播 千萬觀眾深表惋惜〉,《中央日報》,6版。 吳光中(1994年11月3日)。〈看NBA觀眾有福了 ESPN衛視體育台 競相實況轉播 並有國語旁白〉,《民生報》,37版。 吳光中(1997年5月15日)。〈我是 ESPN 主播 王力宏 轉播NBA總冠軍賽 鄧志鴻也將負責評論〉,《民生報》,9版。 吳光中(2003年1月29日)。〈過年開電視 看不到ESPN? 授權價格差一億 ESPN祭出連場好波 拉攏球迷對抗系統業者〉,《民生報》,B2版。 吳清和(1988年8月)。〈NBA的播種者〉,《NBA報導》,25: 3。 吳統雄(2002)。〈臺灣網路新媒體使用行為研究,1996-2001〉,「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會」,台北:深坑。 李一中(1996年12月29日)。〈職籃露透社 高景炎球評 台風穩健〉,《聯合報》,26版。 李一中(2006年5月22日)。〈唉 第7戰只能看1場〉,《聯合報》,D7版。 李亦伸(1995年1月12日)。〈高景炎 帶來幸福美景〉,《民生報》,4版。 李亦伸(1999年2月6日)。〈NBA旋風今起襲台 每周六天有轉播 喬丹不飛公牛崩解 新球季有新期待〉,《民生報》,1版。 李亦伸(2016年5月29日)。〈ALT 玩翻 NBA 看我KUSO看我瘋〉。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586/1726394 李彥甫(1997年6月18日)。〈網站探索喬丹跟你說中文感謝球友歐立偉,我們有了芝加哥公牛隊中文網站〉,《聯合報》,第52版。 李國彥(1996年12月6日)。〈緯來體育台 端出什麼菜? 中華職棒、大陸職籃加上全省撞球聯賽〉,《聯合報》,24版。 李康、李猛譯(1998)。《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台北:麥田。(原書Bourdieu, P. & Wacquant, L. [1992].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李猛、李康譯譯(2009)。《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台北:麥田。(原書Bourdieu, P. & Wacquant, L. [1992].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mart) 李連江譯(1995)。《筆桿裡出民主:論新聞媒介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台北:時報文化。(原書Berman, [1992]. Words like colored glass: The role of the press in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San Francisco, CA: Westview Press.) 李廣淮(1971年5月24日)。〈蕾克隊獲NBA籃賽冠軍 張伯倫寶刀未老厥功最偉〉,《中國時報》,5版。 李廣淮(1971年6月11日)。〈張伯倫沙蒙奧辛道 籃底爭強鬥勝 私惺惺相惜〉,《中國時報》,5版。 李廣淮(1971年7月17日)。〈張伯倫創十四項籃球最高紀錄 塞爾蒂克隊經營不善今非昔比〉,《中國時報》,5版。 李廣淮(1974年1月21日)。〈NBA籃賽西區取勝東區〉,《中國時報》,8版。 李廣淮(1976年5月6日)。〈NBA氣勢愈來愈盛〉,《中國時報》,5版。 李廣淮(1977年4月13日)。〈美國職業籃賽 鏖戰空前激烈〉,《中國時報》,5版。 李廣淮(1977年6月8日)。〈NBA賽創下許多新紀錄〉,《中國時報》,5版。 李德珍(1996年10月24日)。〈中視NBA 明天登場 游傑正主播 周日上午7:30重播〉,《民生報》,12版。 辛拓(1962年10月)。〈「臥遊五嶽,坐擁百城」—綜談世界體育運動及其不朽人物〉,《體育世界》,4: 12-14。 辛普生(1986年11月)。〈枕戈待旦迎接新季(上)〉,《運動世界》,27: 84-91。 辛普生(1986年12月)。〈枕戈待旦迎接新季(下)〉,《運動世界》,28: 78-87。 邢炎堃(1970年8月20日)。〈美國職業籃球漫談〉,《聯合報》,9版。 尚孝芬(1994年11月7日)。〈NBA和我國職籃 讓觀眾先睹為快 台視 要求和公視調時段〉,《民生報》,12版。 尚孝芬(1995年6月22日)〈籃球場裡 是叱吒一時的國手和教練 主播檯上 特殊口語贏得眾多關愛眼神 傅達仁 跟著球跑 總有掌聲響起〉,《民生報》,33版。 尚孝芬(1996年9月20日)。〈華播NBA華視蓋了大火鍋 在台視播了十年的美國職籃賽‘跳槽’傅達仁不滿友台搶生意 李傳偉反駁並未攪局〉,《民生報》,12版。 尚孝芬(1996年9月20日)。〈華播NBA華視蓋了大火鍋 在台視播了十年的美國職籃賽‘跳槽’傅達仁不滿友台搶生意 李傳偉反駁並未攪局〉,《民生報》,12版。 尚孝芬(1996年9月21日)。〈‘默契’大考驗 搶NBA 體育合作扣分 若華視維持周四播 台視將不再爭取〉,《民生報》,12版。 林秀雲譯(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原書Babbie, E. [2013].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3th ed.) Taipei, TW: Cengage Learning.) 林孟翰(2003年4月30日)。〈收看NBA 中文e定通 台灣官方網站成立 不會ABC嘛也通〉,《星報》,第14版。 林忠明(1967年5月11日)。〈常勝教練奧爾巴 波士頓籃球隊在他訓練下 十年內贏得九次全美冠軍〉,《聯合報》,5版。 林忠明(1967年5月12日)。〈矮子籃球員如何成名? 讓鮑伯柯西回答你〉,《聯合報》,5版。 林琪雯(1995)。《運動與政權維繫—解讀戰後台灣棒球發展史》。台灣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林琪雯(1995)。《運動與政權維繫—解讀戰後台灣棒球發展史》。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福益(1997年3月19日)。〈NBA控CNBA 官司打到台灣來 指相似商標侵害NBA權益 要求緯來體育台停止使用該字樣〉,《民生報》,7版。 林增祥(2002年12月20日)。〈姚明 NBA進軍大陸踏腳石 中國人的驕傲 正好是美國人開發市場的利器 各大跨國公司也藉機分杯羹〉,《中時晚報》,18版。 林麗雲(2000)。〈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 1949-1999〉,張苙雲(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頁 225-261。台北:遠流。 武雄(1963年1月)。〈籃球名將介紹:「大個子」張伯倫〉,《體育世界》,7: 19-20。 武雄(1963年5月)。〈1946年至1962年—美國十位最傑出的體育明星〉,《體育世界》,9: 18-21。 邱海嶽(1981年5月7日)。〈三台側錄外國節目使用 夜路走多了小心出紕漏 為保護國內節目在美版權.林翔熊已要求授權〉,《民生報》,7版。 邱莉玲(2012年3月5日)。〈瘋迷豪小子 廣告喊價飆3倍 林來瘋吸金無敵,國內體育台收視率飆翻天,廣告價碼直逼8點檔節目水準〉,《工商時報》,A5版。 邵一銘(2006)。〈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之回顧(1977~2005)〉,《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5: 253-290。 金旋龍(1989年7月5日)。〈讀者快遞 籃球賽 應完整播出〉,《民生報》,12版。 阿堯(1995年2月22日)。〈《熱線你我他》 有話要說 `熱線`等著你 轉播NBA 兩項缺失待改進〉,《民生報》,12版。 青銘(1963年4月)。〈籃球新巨人—大鐘〉,《體育世界》,8: 14-15。 南方朔(2002)。〈讓樂觀的實踐從此開始〉,韋本、李尚遠(譯),《帝國》,頁11-17。台北:商周。 姜玉景(1985年5月14日)。〈連吳抗魏 電視台也玩「三國」遊戲? 轉播體育 一「權」粉碎三台「默契」! 台視 中視醞釀聯手對付華視〉,《民生報》,11版。 姜玉景(1985年7月21日)。〈棒球 足球 乒乓球 觀眾皆好逑 運動人口漸增 人人蠢蠢欲「動」 體育節目是「沃土」大有可為〉,《民生報》,14版。 姜玉景(1994年1月13日)。〈台視加強體育賽現場感 下月中NBA籃賽 將衛星立即轉播〉,《民生報》,12版。 柯裕棻(2009)。〈電視與現代生活:電視普及化過程中的「國」與「家」,1962-1964〉,《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 : 1-38。 柯裕棻(2012)。〈台灣電視事業發展初期的社會條件與消費狀況〉,《中華傳播學刊》,22 : 3-18。 洪敬浤、游振昇(2012年3月18日)。〈「要裝MOD嗎」中華電狂叩惹民怨〉,《聯合報》,B1版。 胡幼偉(1988)。〈一份嶄新報紙的誕生〉,民生報(編),《民生報十年:從0到500000報業新局是如何創造的》,頁 1-11。台北:民生報。 要去國圖check影像 韋本、李尚遠譯(2002)。《帝國》。台北:商周。(原書Hardt, M., & Negri, A. [2000]. Empir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凌平彰(1995年5月)。〈發行人的話:另一種球賽-編輯部與讀者〉,《美國職籃聯盟雜誌》,2: 4。 唐在揚(1997年11月3日)。〈中視斬腰NBA球賽 球迷不滿 昨午間新聞片頭一播完 接著以‘體育新聞’轉播 力求補救〉,《聯合晚報》,10版。 唐維敏譯(1996)。〈媒體戲劇內容的文本分析〉,《大眾傳播研究方法》,頁 175-194。台北:五南。(原書Larsen, P. [1991]. Textual analysis of fictional media content. In K. Jensen &N. Jankowski (Eds.), A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p. 121-134). London, UK: Routledge.) 夏鑄九、王志弘等譯(2000)。《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原書Castells, M. [2000].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2nd ed.). Oxford, UK: Blackwell) 孫曼蘋、何靜嫻(2008)。〈臺灣主要報紙經營策略之分析〉,《中華傳播學刊》 13: 117-142。 孫傳賢(2016)。個人直播風行 轉播單位思考未來方向。取自 HBL官方網站 http://twhbl.yahoo.com/post/152792222327/%E5%80%8B%E4%BA%BA%E7%9B%B4%E6%92%AD%E9%A2%A8%E8%A1%8C-%E8%BD%89%E6%92%AD%E5%96%AE%E4%BD%8D%E6%80%9D%E8%80%83%E6%9C%AA%E4%BE%86%E6%96%B9%E5%90%91-hbl 孫鍵政(1975年4月26日)。〈七虎大鵬與中國籃運(上)〉,《聯合報》,12版。 孫鍵政(1979年10月3日)。〈國際體壇名人錄 聰明的前鋒 甘寧漢〉,《民生報》,3版。 孫鍵政(1979年6月12日)。〈國際體壇名人錄 籃球飛人 巴里〉,《民生報》,3版。 孫鍵政(1979年6月23日)。〈國際體壇名人錄 胸懷大志 布雷德利〉,《民生報》,3版。 孫鍵政(1979年7月26日)。國際體壇名人錄 綽號小鬼的 阿奇巴〉,《民生報》,3版。 徐佳士、楊孝濚、潘家慶(1975)。《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臺北:政治大學新聞所。 徐建業(1974年5月25日)。〈今年的美國職業籃球冠軍戰〉,《中央日報》,10版。 徐政鴻(2017)。《新傳播科技對「運動媒體複合體」之影響:以OTT轉播台灣職棒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徐榮華、羅文輝(2009)。〈台灣報業的問題〉,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台灣傳媒再解構》,頁153-198。台北:巨流。 徐榮華、羅文輝(2009)。〈臺灣報業的問題〉,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臺灣傳媒再解構》,頁153-176。臺北:巨流。 紐約訊(1984年9月13日)。〈美奧運男籃金牌球員 喬丹加盟公牛隊〉,《民生報》,3版。 袁世珮(1998年6月26日)。〈NBA球迷有福了 緯來電視網加入直播 未來一周六天有球看〉,《聯合報》,6版。 袁世珮(1998年7月1日)。〈史上第三次 NBA發出停工令〉,《聯合報》,29版。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7)。《2017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取自「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https://www.twnic.net.tw/stat.php 馬驥伸(1984)。《雜誌》。台北:允晨文化。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台北:生智。 常中天(1994年6月25日)。〈NBA冠軍戰 電視台太誇張 只剩廿秒 籃賽轉播竟「切」掉〉,《聯合報》,11版。 常中天(1999年10月)。〈誰是第一名籃球名嘴?〉,《籃球雜誌》,159: 38-39。 張美惠譯(2008)。《瘋足球,迷棒球:職業運動經濟學》。台北:時報。(原書Szymanski, S. & Zimbalist, A. (2005). National pastime: How Americans play baseball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plays socce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張純純(2012年3月28日)。〈《熱門數字》林來瘋屢破收視紀錄〉,《工商時報》,D4版。 張錦華、劉容玫、孫嘉蕊、黎雅麗譯(1990)。《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原書Fiske, J [199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London, UK: Routledge.) 張聰富(2004年2月)。〈Hoop Trash Talk〉,《HOOP美國職籃雜誌》。34: 30-31。 梁淑玲(1993)。《社會發展、權力與運動文化的形構:台灣棒球的社會、歷史、文化分析(1895-1990)》。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瓶子(2006)。〈NBA 台灣官網不再〉。取自「瓶子溜馬日記」http://yushi.pixnet.net/blog/post/9255897 盛竹如(1995)。《螢光幕前:盛竹如電視生涯回憶錄》。台北:新新聞。 笠航(1994年7月3日)。〈熱線你我他 有話想說`熱線`等著你 盼ESPN明天會更好〉,《民生報》,12版。 粘嫦鈺(1996年6月14日)。〈也是新聞 台視午間新聞要你天天開心? 昨天中午臨時異動 觀眾看得一頭霧水〉,《聯合報》,22版。 許峻(1984年10月24日)。〈歐拉朱萬闖進 NBA籃壇的傳奇〉,《民生報》,3版。 陳子軒(2011)。《台灣運動轉播史-國族運動媒體複合體》。(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100-2410-H179-008-MY2)。桃園: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陳子軒(2014)。〈黨國資本主義下的電視運動轉播〉,黃順星(主編),《新聞媒介的歷史脈絡》,頁 41-67。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陳文生、楊建民(2005)。《台灣網際網路發展史編撰研究計畫》。取自「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https://www.twnic.net.tw/download_researchreport.php 陳世昌(2003年1月26日)。〈ESPN斷訊 年初一上演? 東森砍價不讓步 頻道商做最壞打算〉,《中國時報》,31版。 陳世敏(1979)。〈接觸傳播媒介在在休閒活動中的角色〉,《新聞學研究》,23: 1-35。 陳立儀、羅印冲、馬鈺龍(2012年2月16日)。〈下月限場轉播 緯來要力爭〉,《聯合報》,A4版。 陳光興(2002)。〈台灣消費社會形成的初步思考〉,大學學術講演錄叢書編委會(編),《中國大學學術講演錄》,頁 243-248。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希林(1993年11月11日)。〈NBA球賽 兩個衛星台轉播〉,《聯合報》,23版。 陳希林(1993年11月11日)。〈NBA球賽 兩個衛星台轉播〉,《聯合報》,23版。 陳俊介、張孟華(1990年5月)。〈他們說:Believe It Or Not!--通宵達旦看NBA比晨昏顛倒讀金庸過癮〉,《籃球雜誌》,48: 35-38。 陳冠瑋(2010)。《傅達仁籃球轉播內容之結構》。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威廷(2012年2月22日)。〈分身派報〉,《蘋果日報》。取自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20222/34042122 陳若文(2017)。《戰後台灣籃球運動之普及(1945-1993)》。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台北:澄社。 陳勝鴻(1997年1月6日)。〈高景炎轉‘檯’成功〉,《民生報》,7版。 陳勝鴻(2001年3月)。〈I LOVE THIS GAME!當上籃球主播的秘密〉,《籃球雜誌》,152: 40-41。 陳瑞浩(2015)。《運動部落客的生涯發展歷程》。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陸永強(1983年6月5日)。〈NBA七六人隊奪標辛酸歷程(上)〉,《民生報》,2版。 陸永強(1983年6月6日)。〈NBA七六人隊奪標辛酸歷程(下)〉,《民生報》,2版。 陸永強(1983年7月14日)。〈美國球季結束 NBA教練大搬風(上)〉,《民生報》,3版。 陸永強(1983年7月15日)。〈美國球季結束 NBA教練大搬風(下)〉,《民生報》,3版。 陸永強(1990年11月4日)。〈NBA球季揭幕 320分 勇士、金塊 創單場合得分紀錄 開幕第一戰在東京點燃戰火 太陽揚威「太陽國」大勝爵士〉,《民生報》,4版。 陸永強(1992年7月4日)。〈NBA放長線釣大魚 商業利益鎖定在亞洲〉,《民生報》,2版。 麥田編輯室譯(2014)。《共產黨宣言》。台北:麥田。(原書Marx, K. & Engels, F. [1848].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傅達仁(1999年1月18日)。〈心情影印機 飛人喬丹的讚美詩〉,《民生報》,15版。 傅達仁(2014)。〈傅達仁〉,陳清河、洪瓊娟、蘇佩萱、何懷嵩、陳彥龍主編,《廣播電視電影經典人物口述歷史》,頁236-262。台北:巨流。 傅達仁(2016)。《達仁傳奇:不為人知的新聞與祕聞》。台北:時報文化。 傅熙理譯(2017)。《柏林1936:納粹神話與希特勒的夏日奧運》。台北:貓頭鷹。(原書Hilmes, O. [2016]. Berlin 1936. Sechzehn tage im August. Siedler, DE: Siedler Verlag.) 傅輝五(1969年3月)。〈張伯倫與美國職業籃壇〉,《體育世界文摘》,16: 9-20。 凱(1995年3月28日)。〈《熱線你我他》 有話要說 `熱線`等著你 台視NBA轉播 三缺點盼改進〉,《民生報》,12版。 彭柏(1973年5月6日)。〈我看美國NBA職業籃球冠軍戰〉,《中國時報》,8版。 曾清淡(1979年9月4日)。〈籃壇巨人張伯倫 紀政邀他遊寶島 縱橫球場十四年.所向披靡 一場獨得一百分.紀錄空前〉,《聯合報》,3版。 期待者(1995年5月21日)。〈溝通時間 NBA轉播 配音畫質觀眾期望高 ESPN:三個衛星傳送提供選擇〉,《聯合報》,23版。 游宜樺(2002年10月27日)。〈《NBA》 大陸球迷 比咱們有眼福 「移動長城」帶動彼岸轉播熱潮 反觀台灣反而大幅縮水〉,《中國時報》,7版。 湘梅(1970年3月)。〈中視影集簡介〉,《中國電視周刊》,22: 65-76。 湯約翰(1963年1月)。〈世界籃壇的鋼鐵陣容〉,《體育世界》,7: 16-19。 程宗明(1999)。〈新聞紙的壟斷生產與計畫性供應,1945-1967〉,《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6: 85-121。 童世璋(1970年4月20日)。〈新綠集 籃球以外〉,《聯合報》,9版,聯合副刊。 馮同瑜(1991年2月8日)。〈曲自立編輯1990-1991 NBA成冊出書〉,《民生報》,2版。 馮建三(1999)。《資訊社會理論》。臺北:遠流。(原書Webster, F. [1995]. Theorie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w York, NY: Routledge.)。 馮建三譯(1992a)。〈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島嶼邊緣》,4: 6-33。(原文Smythe, D. (1977). Communications: Blind spot of western Marxism.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Theory, 1(3), 1-27.) 馮建三譯(1992b)。〈關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答覆 達拉斯.史麥塞〉,《島嶼邊緣》,4: 34-47。(原文Murdock, G. (1978). Blindspots about Western Marxism: A reply to Dallas Smy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Theory, 2(2): 109-119.) 馮建三譯(1992c)。《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原書Jhally, S. [1987]. The code of advertising: Fetishism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eaning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馮建三譯(2003)。《全球好萊塢》。台北:巨流。(原書Miller, T., Govil, N., Mcmurria, J., & Maxwell, R. [2001]. Global Hollywood. London, UK: BFI Publishing.) 馮復華(2009年7月16日)。〈NBA靠中國當救命稻草〉,《工商時報》,A9版。 黃及人(2008年11月24日a)。〈NBA直播「不告而別」 緯來被罵翻〉,《中國時報》,D7版。 黃及人(2008年11月24日b)。〈合約中止?文大培:訊號中斷〉,《中國時報》,D7版。 黃北朗、黃星輝、夏迪聯(1988年2月29日)。〈始於奧運,也毀於奧運 三台協議面面觀〉,《聯合報》,24版。 黃秀仁(1998年6月26日)。〈NBA 轉播 在家看個夠 緯來、STAR SPORTS、ESPN宣布簽約 球迷福氣啦〉,《中央日報》,18版。 黃東治、邱金松譯(2008)。《運動世界中的社會學》,台北:學富。(原書Maguire, J., Jarvie, G., Mansfield, L. & Bradley, J. [2002]. Sport worlds: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黃邱倫(2012年2月14日)。〈林書豪狂熱 收視率飆10倍〉,《中國時報》,C4版。 黃厚銘(2009)。〈反身社會學的實踐─布赫迪厄的「社會學面面觀」〉,王德威(編),《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頁 7-13。台北:麥田。 黃星輝(1984年7月30日)。〈熱門話題 轉播奧運的啟示〉,《聯合報》,9版。 黃國祥(1994年4月28日)。〈《熱線你我他》 有話要說"熱線"等著你 轉播籃球賽 請電視台多用點心〉,《民生報》,12版。 黃國蓉(2015年2月5日)。〈NBA攜手聯合線上 推中文官網 傳奇球星裴頓站台 將提供球賽第一手消息與深度球評 聯合線上:內容、資源發揮空間大〉,《經濟日報》,A16版。 黃崇憲(2010)。〈從開港到加入WTO: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主編),《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頁137-170。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黃智勤(2016年8月13日)。〈里約奧運 120年來最賺賽事 19天轉播權利金41億美元創新高 可口可樂等跨國公司爭相撒錢贊助〉,《經濟日報》,A8版。 黃逸華譯(2009)。《打不倒的勇者》。台北:遠流。(原書Carlin, J. [2009]. Invictus: Nelson 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made a nation. New York, NY: Penguin Books.) 黃順星(2017)。〈文化消費指南:1980年代的《民生報》〉,《中華傳播學刊》,31:117-155。 黃顯祐(1997年3月19日)。〈職籃商標鬧雙包 NBA要求緯來停用CBNA字幕,高院開庭調查〉,《聯合報》,6版。 黃顯祐(2002年12月13日)。〈年代37頻道 15日起看得到NBA〉,《聯合報》,31版。 黃顯祐(2003年12月11日)。〈NBA網站 台灣訪客第三多〉,《聯合報》,D8版。 新拓(1963年5月)。〈美國籃壇兩強火拼〉,《體育世界》,9: 6-9。 新浪體育(2010)。〈新浪-NBA建立戰略合作 精彩視頻資源盡在新浪NBA〉。取自「新浪體育」http://sports.sina.com.cn/k/2010-10-15/10435249718.shtml 楊秀菁(2002)。《台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台北:稻香。 楊淑嬌譯(2004)。《當代社會學理論》。台北:巨流。(原書Ritzer, G. [2003].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and its classical roots: The basic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楊肅民(1984)。《限證政策下我國報業問題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偉雄(2012)。〈小雜誌的逆襲 詹偉雄:一個社會史的琢磨和反思〉。取自「博客來」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1152 詹婉玲(1987年10月)。〈經史子集了然於心,中外豪傑齊躍紙上 今日寫片天下無敵手 怎知當年僅為五斗米〉,《籃球雜誌》,18: 60-63。 雷光涵(2010年4月16日)。〈NBA台灣官網 賽事直播〉,《Upaper》,第22版。 靖亞(1972年11月)。〈籃壇巨星 千萬富豪〉,《中國電視周刊》,162 : 46-47。 靖亞(1973年1月)。〈美籃西部冠軍爭奪戰〉,《中國電視周刊》,168: 48-49。 靖亞(1973年2月)。〈美國籃球大賽 洛杉磯對紐約〉,《中國電視周刊》,172: 47。 熊昌成(2006年11月1日)。〈NBA開幕戰 緯來直播〉,《中國時報》,D7版。 裴元領(2000)。《台灣的日常生活結構—對1980-1998年社會經濟史的考察》。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裴元領(2004年12月)。〈自我作主的經濟? —對1994-2004年台灣消費社會形成的初步觀察〉,「2004 台灣社會學會年會」,新竹市東區。 劉世珍(1962年8月)。〈籃球運動在美國—兼介去年全美籃球明星隊〉,《體育世界》,2: 18-20。 劉延青(1985年11月27日)。〈身價最高的新秀 尤英〉,《民生報》,2版。 劉昌德(2003)。〈「西方宰制、媒體中心」的運動全球化〉,《傳播文化》,10: 69-96。 劉昌德(2008)。〈帝國搖旗,國族呐喊:棒球勞動國際分工與運動國族論述之轉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0: 34-75。 劉俊卿、王信良(1999)。《時光隧道:台灣籃運六十年》。台北:民生報。 劉暉譯(2015)。《區別:判斷力的社會批判》。中國:商務印書館。(原書Bourdieu P. [1979]. La distinction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Paris, FR: Les. Editions de Minuit Minneapolis.) 劉滌昭(1989年12月6日)。〈今晚介紹娜妲麗華 第2台巨星的時代〉,《民生報》,12版。 劉滌昭(1990年4月27日)。〈NBA籃球 今起展開季後賽〉,《民生報》,12版。 劉滌昭(1991年11月2日)。〈NBA本季首仗 "公牛"對上"七六人"〉,《民生報》,12版。 劉滌昭(1991年1月10日)。〈第1台播世泳賽水上芭蕾決賽〉,《民生報》,12版。 劉肇育(2014年10月29日)。〈NBA開幕 豪射火箭 馬牛互踢 哈沃德也「對決老東家」… 馬刺能否擺脫熱身賽低潮? 緯來天天播 有「豪」不放過〉,《聯合報》,B4版。 劉肇育(2014年10月8日)。〈NBA轉播金漲3倍 詹皇年薪上看3300萬美元〉,《聯合報》,B4版。 慕哲(1981年11月12日)。〈大家談 外行人看電視新聞 枯索中應加點酵素〉,《民生報》,7版。 潘家慶、王石番、謝瀛春(1990)。〈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研究(1989)〉,《新聞學研究》,43: 55-84。 潘家慶、曠湘霞、王石番(1987)。〈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1984)〉,《新聞學研究》,38: 65-138。 鄭文欽(1995年2月25日)。〈《熱線你我他》 有話要說`熱線`等著你 台視`職籃大賽`希望少一點廣告〉,《民生報》,12版。 鄭陸霖、吳泉源譯(2004)。《後工業機會:一個批判性的經濟社會學論述》。臺北:群學。(原書Block, F. [1990]. Postindustrial possibilities: A critique of economic discourse. New York, NY: Routledge.)。 鄭凱元(2001)。《境外衛星電視頻道國際行銷本土化策略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義愷譯(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台北:群學。(原書Appadurai, A.[1996].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黎雙富(2014)。《斯特恩傳》。中國: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盧非易(2002)。《台灣電視節目資料庫之建構與節目類型變遷》。(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1-2412-H-004-021)。台北:政治大學廣電系。 盧非易(2003)。《台灣有線電視節目資料庫之建構與節目產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2-2412-H-004-019)。台北:政治大學廣電系。 蕭振彥(1999年3月14日)。〈熱線你我他 NBA球賽 盼作完整轉播〉,《民生報》,13版。 螢夜(1988年1月)。〈收視率排行榜〉,《電視周刊》,1318: 198。 賴光臨(1991)。〈檢驗七十年代報業的發展〉,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版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版》,頁63-70。臺北:臺北市新 聞記者公會。 賴守誠(2013)。〈地方烹飪技藝傳承與創新的媒人: 農會家政推廣員作為地方文化中介者的個案研究〉,《新聞學研究》,117: 1-45。 聯合報糸民意調查中心(1999年2月6日)。〈本報民調 NBA迷在台灣:30歲以下,學生〉,《聯合報》,31版。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1999年2月5日)。〈本報民調/關於NBA台灣球迷死忠公牛〉《聯合報》,第31版。 謝仕淵(2012)。《「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台灣棒球史》。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謝奇穎(2012)。《臺灣籃球與文化霸權(1949-2010):歷史社會學的分析》。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瀛春、王石番、潘家慶(1988)。〈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研究(1986)〉,《新聞學研究》,40: 49-110。 鍾沛東(1997年3月19日)。〈職籃商標鬧雙包 NBA要求緯來停用CBNA字幕,高院開庭調查〉,《聯合報》,6版。 韓玉蘭譯(1983)。《傳播革命》。台北:允晨文化。(原書Williams, F. [1982]. The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Beverly Hills, CA: Sage.) 韓牧、黎雙富(2015)。《NBA與商業》。中國: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韓慶福(1989年7月21日)。〈讀者快遞 轉播球賽屢播屢錯﹖〉,《民生報》,12版。 瞿宛文(2017)。《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台北:聯經。 藍玄圃(1981年6月)。〈致讀者 橋梁〉,《體育世界》,10: 4。 魏永齡(1996年6月11日)。〈卡掉關鍵17秒 轉播NBA臺視出狀況〉,《中央日報》,24版。 懷文(1987年2月)。〈NBA東西區明星賽〉,《籃球雜誌》,10: 73-75。 羅潯德譯(2012)。〈殖民統治與解放之間的非洲足球運動〉,《運動帝國:文化全球化的史記》,頁 47-66。台北:河中文化。(原書Dietschy, P. [2010]. Le football africain, entre domination colonial et emancipation. In P. Singaravélou & J. Sorez (eds.). L`empire des sports: Une histoire de la mondialisation culturelle (pp. 53-70). Paris, FR: Edition Belin) 譚松炳(1995年6月9日)。〈熱線你我他 台視轉播NBA 應力求有頭有尾〉,《民生報》,12版。 蘇嘉祥(1992年6月11日)。〈《讀者快遞》 延長轉播NBA籃賽 好〉,《民生報》,12版。 蘇嘉祥(2007)。〈縱橫體壇我稱雄 專業體育 無與倫比〉,蔡格森、邱文通(主編),《民生報-從璀璨創新到光榮落幕》,頁 46-47。台北:聯合報。 蘇慧娟(1999年6月5日)。〈熱線你我他 NBA籃球賽轉播 ‘雙語’勝‘解說’〉,《民生報》,29版。 鐘惠玲(2012年3月3日)。〈給我林書豪! 2萬人申裝MOD 排隊苦等 只為一睹 愛爾達體育台轉播的NBA賽事〉,《中國時報》,A10版。 體育中心(2016年11月21日)。〈ELEVEN SPORTS在台扎根 例行賽起每週直播3場〉。取自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893684 Adorno, T. W. & Horkheimer, M. (1990). The cultural industry: Enlightenment as mass deception. In T. W. Adorno & M. Horkheimer,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pp. 120–167). New York, NY: Continuum. Alegi, P.(2004). Laduma!: Soccer,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South Africa. Durban, ZA: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Press. Bellamy, R. (1998). The evolving television sports marketplace. In L. Wenner (Ed.), MediaSport (pp. 73-87). London, UK: Routledge. Betts, J. (1974). America`s sporting heritage, 1850-1950.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Boyle, R. & Haynes, R. (2009). Power play: Sport,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2nd Ed,). Edinburgh, UK: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Branchadell, A. (2005). Introduction: Less translated languages as a field of inquiry. In A. Branchadell & L. M. West (eds.), Less translated languages (pp.1-23), Amsterdam: NL,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Carr, D., Schott, G., Burn, A., & Buckingham, D. (2004). Doing game studies: A multi-metho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extuality, interactivity and narrative space. 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Incorporating Culture & Policy, 110: 19-30. Cashmore, E. (1996). Making sense of sports (2nd Ed,). London, UK: Routledge. Chandler, J. (1988). Television and national sport: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Champaign,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Chiba, N. (2012). Globalis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ince the 1980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11(3/4): 143-157. De Moragas Spa, M., Kennett, C. & Sedo, R. (2003, May).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sports industry. Paper presented at SportCongress, Barcelona, ES. Detrick, B. (2017). Could Mexico City support an NBA franchise? Retrieved from The Ranger https://www.theringer.com/nba/2017/12/11/16762526/mexico-city-franchise-miami-heat Eichenhofer, J. (2013). Ten ways David Stern helped grow the game of basketball. Retrieved from NBA.com https://www.nba.com/pelicans/news/ten-ways-david-stern-helped-grow-game-basketball Eisenberg, D. (2003, March 9). The NBA`s global game plan. Time, 161, 59-61. Featherstone, M. (1991).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UK: Sage.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GeorgeC(2000)。〈Re: 傅達仁重現江湖...〉,取自PTT NBA版精華區https://www.ptt.cc/man/NBA/D1CA/D306/DBA2/M.961240827.A.html Guttmann, A. (1994). Games and empires: Modern sports and cultural imperialism.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ambrick, M. E., Simmons, J. M., Greenhalgh, G. P. and Greenwell, T. C. (2010) Understanding professional athletes’ use of Twitter: A content analysis of athlete twee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Communication 3(4): 454–471. Hesmondhalgh, D. (2006). Bourdieu, the media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8(2), 211–231. Hoehn, T. & Lancefield, D. (2003). Broadcasting and sport.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9(4), 552-568. Holt, J. (1980). Sport and society in modern France. Hamden, CT: Archon Books. hoopjunkie(2007)。〈談NBA Taiwan官網〉。取自「Junkyard Diary」http://www.hoopjunkie.net/2007/10/nba-taiwan.html hoopjunkie(2012年3月)。〈NBA的播種者〉,《美國職籃》,131: 18-21。 Hutchins, B., & Rowe, D. (2012). Sport beyond television : The internet, digital media and the rise of networked media sport. New York, NY: Routledge. incautious(2003)。〈[建議] 我想對球評說一句.....〉,取自PTT NBA版精華區https://www.ptt.cc/man/NBA/D1CA/D306/M.1061694418.A.314.html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6).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marketing report Rio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touchline.digipage.net/iocmarketing/reportrio2016/1-1 Jameson, F. (1991).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Jenkins, H., Ford, S., & Green, J. (2013). Spreadable media: creating value and meaning in a networked culture. New York,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Jhally, S. (1984). The spectacle of accumulation: Mater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surgent Sociologist, 12(3): 41-57. Jhally, S. (1984). The spectacle of accumulation: Mater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surgent Sociologist, 12(3): 41-57. Jhally, S. (1984). The spectacle of accumulation: Mater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surgent Sociologist, 12(3): 41–61. Jhally, S. (1989).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 L. Wenner (ed.),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pp. 70–97). London, UK: Sage. Jhally, S. (1989).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 L. Wenner (ed.),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pp. 70–97). London, UK: Sage. Jozsa, F. P. (2006). Sports capitalism: The foreign business of American professional leagues. Burlington, VT: Ashgate. Klein, A. (1991) Sport and culture as contested terrain: Americanization in the Caribbean.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8: 79–85. Klein, A. (1988). American hegemony, Dominican resistance, and baseball: A preliminary index. Dialectical Anthropology, 13(4): 11-27. Lefever, K. (2012) Sports/media complex in the new media landscape. In K. Lefever (ed.) New media and sport: International legal aspect (pp. 7-30). The Hague, NI: T.M.C. Asser Press. Lenin, V. (1917). Imperialism,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6/imp-hsc/ Lever, J & Wheeler, S. (1993). Mass media and experience of sport.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1), 125-143. lisungyu(2008)。〈Re: 剛剛在看太陽跟金塊的重播...〉,取自PTT NBA版精華區https://www.ptt.cc/man/NBA/D1CA/D306/M.1219811845.A.C0B.html Maguire, J. (1991). The media-sport production complex: The case of American Football in Western European societie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 315-355. Maguire, J. S., & Mathews, J. (2012). Are we all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now? 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in context.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15(5): 551-562. Maguire, J. S., & Matthews, J. (2010).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the media. Sociology Compass, 4(7), 405-416. Mamba H(2018)。〈燈不點不亮,話不說不明,球評李亦伸專訪〉。取自「運動視界」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52005?page=3 McChesney, R.W. (1989). Media made sport: A history of sports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Wenner, L. A.(Ed.), Media, Sport, & Society. London, UK: Sage. Miracle13(2007)。〈[討論] 各家體育台NBA主播&球評〉,取自PTT NBA版精華區https://www.ptt.cc/man/NBA/D1CA/D306/M.1219718992.A.E3D.html NBA球迷(1997年6月17日)。〈熱線你我他 有話要說 熱線等著你 TVBS新聞畫面不符〉,《民生報》,12版。 Negus, K. (1992). Producing pop. London, UK: Edward Arnold. Negus, K. (1996). Popular music in theory.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Nicholson, M. (2007). Sport and the media: Managing the nexus. Burlington, MA: Elsevier. O’Shea, M. and Alonso, A. D. (2011). Opportunity or obstacl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professional sport organisations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10(3): 196–204. Official Release (2014). NBA sets record with 101 international players from 37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Received from NBA.com http://pr.nba.com/nba-international-players-2014-15/ Official Release (2016). NBA rosters feature record 113 international players from 41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Received from NBA.com http://pr.nba.com/nba-rosters-international-players-2016-17/ Parks Associates (2018). More than one-third of U.S. broadband households subscribe to multiple OTT video services. Retrieved from Parks Associates https://www.parksassociates.com/blog/article/pr-03012018 Rader, B. (1984). In its own image: How television has transformed sports.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Real, M. (2011).Theorizing the sports—television dream marriagez: Why sports fit television so well. In A. C. Billings (Ed.), Sports media: Transformation, integration, consumption (pp.19–39). New York, NY: Routledge. Riess, S. (2013). Sport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50-1920 (2nd Ed,). West Sussex, UK: Wiley-Blackwell. Robertson, R. (1994). Globalization or glocaliz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1(1): 33-52. Robertson, R. (1992).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UK: Sage. Rowe, D. (1999). Sport, culture and the media: the unruly trinity.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Sandomir, R. (2015). N.B.A. signs deal with Chinese internet giant. Retrieved from New York Time https://www.nytimes.com/2015/01/30/sports/basketball/nba-to-stream-games-in-china.html Schiller, D. (1981). Objectivity and the news: The public and the rise of commercial journalism.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chiller, H. (1976).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omination. New York, NY: Sharpe. Schirato, T. (2007). Understanding sports culture.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Skinner, J. (2010). Sports marketing and sponsorship. In S. Hamil & S. Chadwick (Eds,). Managing football: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 103-117). Amsterdam, NL: Elsevier. Smart, B. (2005). The sport star: Modern sport and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sporting celebrity. London, UK: Sage. Sullivan, D. (2006). Broadcast television and the game of packaging sports. In A. Raney & J. Bryant (Eds.), Handbook of Sports and Media (pp. 131-145). New Jersey, NY: Lawrence. Susan Kuang(2017)。《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台北:圓神。 The World`s Highest-Paid Athletes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rbes.com/athletes/list/#tab:overall_header:position Thomas, J. A. (2011). Twitter: The sports media rookie. Journal of Sports Media, 6(1): 115–120. Wallerstein, I. (1974). The modern world-system: 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econom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Wang, K. (2017). The 2017 Finals showcased the NBA`s international reach. Retrieved from ESPN.com http://www.espn.com/nba/story/_/id/19652006/2017-nba-finals-showcased-league-international-reach Wanta, W. (2006). Sports coverage in print. In A. Raney & J. Bryant (Eds.), Handbook of Sports and Media (pp. 105-115). New Jersey, NY: Lawrence. Way(1994年12月20日)。〈有話要說 `熱線`等著你 NBA轉播 有時無聲勝有聲〉,《民生報》,12版。 Weaver, D., & Mauro, J. (1978). Newspaper readership patterns. Journalism Quarterly, 55: 84-91. Wenner, L. A. (1989).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The research agenda. In L. Wenner (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pp.13-48). London, UK: Sage. Wenner, L. A. (1989).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The research agenda. In L. Wenner (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pp.13-48). London, UK: Sage. Wenner, L. A. (1998). Perface. In Wenner, L. A. (Eds.), MediaSport (pp. xiii-xiv). New York, NY: Routledge. Wertheim, L. (2004).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with renowned stars like Yao Ming who transcend borders, the NBA and the other U.S. major leagues are banking on big help from abroad to generate growth. Retrieved from Sports Illustrated https://www.si.com/vault/2004/06/14/373496/the-whole-world-is-watching-with-renowned-stars-like-yao-ming-who-transcend-borders-the-nba-and-the-other-us-major-leagues-are-banking-on-big-help-from-abroad-to-generate-growth Wertheim, L. J. (2004, June 14).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Sports Illustrated, 100(24): 72–86. wheatbug(2007)。〈[閒聊] 關於 ESPN 的 NBA 轉播〉,取自PTT NBA版精華區https://www.ptt.cc/man/NBA/D1CA/D306/M.1219661991.A.9F0.html wheatbug(2007)。〈[閒聊] 關於 ESPN 的 NBA 轉播〉,取自PTT NBA版精華區https://www.ptt.cc/man/NBA/D1CA/D306/M.1219661991.A.9F0.html Wiggins, B. (2018). YouTube logo will be on the NBA Finals courts as part of a new advertising deal. Retrieved from Business Insider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youtube-tv-to-sponsor-the-nba-finals-2018-3 XKitty(2000)。〈Re: 傅達仁重現江湖...〉,取自PTT NBA版精華區 https://www.ptt.cc/man/NBA/D1CA/D306/DBA2/M.961133502.A.html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博士班 99451505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4515051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傳播博士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505101.pdf | 10578Kb | Adobe PDF2 | 1024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