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267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4/145046 (79%)
造訪人次 : 52033980      線上人數 : 4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2672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672


    題名: 黨外運動時期的文化論述-以黨外雜誌為中心的探討(1975-1986)
    The Cultural Discourses of Tang-wai Movement(1975-1986)-The Research Centers on Tang-Wai Magazine
    作者: 林威君
    Lin, Wei-Chun
    貢獻者: 陳翠蓮
    林威君
    Lin, Wei-Chun
    關鍵詞: 黨外運動
    黨外人士
    黨外雜誌
    文化論述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2017-09-13 14:46:39 (UTC+8)
    摘要:   1970年代,成長於戰後台灣的新一代年輕知識分子,為了扭轉台灣所面臨的困境,開始積極批判時政,要求政府進行各項改革。並以參與選舉的實際行動,以及辦雜誌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對台灣前途的熱切關懷,這股政治力量,後來匯聚合流成所謂的黨外運動。黨外人士為了在非選舉的期間也能維持民眾對時局的關心,以及使自身擁有發表言論的平台,遂以辦雜誌的形式來宣揚其理念。於是,黨外運動時期的政論性雜誌以《台灣政論》為起點,貫串整個黨外運動時期,各個黨外雜誌前後紛紛創立,成為黨外人士的主要發言管道。
      本文所探討的,則為黨外雜誌中關於文化思想方面的討論如何被編入與呈現。黨外雜誌一個鮮明的特色,即為其具有以台灣為本位的色彩。在本文所選取並分析的黨外雜誌之中,可以看出編輯群有意識地將台灣本土文化的介紹編入雜誌之中,企圖以台灣為主體的角度,塑造與官方有別的文化論述。本文以美麗島事件作為分水嶺,探討事件前後的黨外雜誌,先是在「重視現實」與「鄉土回歸」的潮流之下,黨外人士如何編寫自身的、有別於官方的文化思想論述,進而在美麗島事件後,原本就對鄉土具有熱切關懷的黨外人士,如何進而呈現具有明確政治意涵的「台灣意識」書寫於雜誌之中,期以此明瞭黨外人士在該時期的文化觀。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中央日報》1985年12月20日,第一版。
    《中國時報》,1985年10月26日,第一版。
    《八十年代》系列雜誌(1979年6月∼1986年10月)
    《台灣政論》月刊1∼5(1975年8月∼12月)
    《中央日報》1985年12月20日,第一版。
    《中國時報》,1985年10月26日,第一版。
    《美麗島》月刊1∼4(1979年8月∼11月)
    《深耕》系列雜誌 (1981年6月∼1986年2月)
    廖立、楊碧川,〈控制你的語言、消滅你的歷史〉,《新潮流》第1期(1986年5月15日),頁22-27。
    戴國煇,〈研究台灣史經驗談〉,《夏潮論壇》(1984年3月1日),頁29-35。
    蔣介石,〈中山樓中華文化堂落成紀念文〉,《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台北:1968.3),頁3。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陳長官治台言論集》(第1輯),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
    周琇環,陳世宏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二):組黨運動》,台北:國史館2000。
    張博宇主編,《台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台中:台灣省教育廳,1988。
    (二). 專書
    菅野敦志,《台湾の国家と文化:「脱日本化」‧「中国化」‧「本土化」》,東京:勁草書房,2011。
    菅野敦志,《台湾の言語と文字──「国語」・「方言」・「文字改革」》,東京:勁草書房,2012。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2009。
    江詩菁,《宰制與反抗:中時、聯合兩大報系與黨外雜誌之文化爭奪》,台北:稻鄉,2007。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
    林良哲,《何春木回憶錄:黨外戰將奮發開啟人生的故事》,台北:前衛出版,2004。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台北:稻鄉,2005。
    施正鋒,《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
    康寧祥論述、陳政農編撰,《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台北:允晨文化,2014。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1。
    張俊宏,《我的沉思與奮鬥──三千個煎熬的日子》,台北:著者發行,1977。
    張瑞成編,《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台北:國民黨黨史會出版,1990。
    陳美如,《台灣語言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圖書,1998),頁63。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台北:麥田,2007。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總策劃,《珍藏美麗島(一):走向美麗島──戰後反抗意識的萌芽》,台北:時報出版,1999。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總策劃,《珍藏美麗島(二):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台北:時報出版,1999。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文化,1995。
    廖為民,《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台北:允晨文化,2015。
    澄社編著,《台灣民主自由的自由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1992。
    蕭阿勤,《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2012。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2002。
    薛月順等主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2000。
    (三). 學位論文
    古淑芳,〈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99。
    何健銘,〈《自由時代》系列雜誌與1980年代後期台灣民主運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
    李柏泉,〈黃信介與台灣民主運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振平,〈七十年代「台灣意識」論述探求──以《大學雜誌》、《台灣政論》、《美麗島》三本雜誌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5。
    洪巧樺,〈臺灣黨外運動政治與社會主張之研究(1977-1986)〉,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
    秦鳳英,〈知識菁英對威權體制民主化之影響研究──臺灣「大學雜誌」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1992。
    鄭清鴻,〈被噤聲的台灣意識:台語文學的發展、史論建構與民族想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
    蕭淑玲,〈台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四). 期刊論文
    張炎憲,〈台灣史研究的新精神〉,《台灣史料研究》第1期(1993年2月),頁76-86。
    楊聰榮,〈從民族國家的模式看戰後台灣的中國化〉收錄於吳密察等,《建立台灣的國民國家》(台北:前衛,1996),頁161-17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0158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801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801501.pdf1736KbAdobe PDF232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