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8638      Online Users : 116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631


    Title: 馬來西亞人民聯盟崛起之研究
    The Rise of the Malaysian People Alliance Research
    Authors: 張可盈
    Chong, Ker Yin
    Contributors: 俞振華
    Yu, Eric
    張可盈
    Chong, Ker Yin
    Keywords: 人民聯盟
    國民陣線
    政黨菁英
    選民態度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8-03 10:24:24 (UTC+8)
    Abstract: 背負著馬來西亞改朝換代希望的反對政黨聯盟——人民聯盟於2008年首次共同參與選舉,便一舉贏得在國會過半的議席,並奪得五個州屬的執政權;緊接著在2013年的全國大選,更是獲得超過全國過半的得票數。這不禁讓人好奇:三個政黨性質和人員組成不同的反對政黨,何以能夠一連的突擊歷史悠久的國民陣線?

    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本文欲檢視聯盟內政黨、菁英以及選民三者之間的互動,並對三者進行探討分析,試圖了解聯盟內政黨菁英之間以及政黨與選民之間的互動,以便能找出近年來反對政黨聯盟在馬國的政治和社會等各層面的影響因素。

    在經過深度訪談分析以及一些量化資料的佐證後,本文發現:聯盟是否能夠長久發展,三者之間的緊密互動均起著關鍵性的影響。在進行分析的同時,本文將三者分別以橫貫面和縱觀面的面向進行剖析:在橫貫面上以聯盟內菁英之間的互動作為問題思考;縱觀面上則以聯盟內政黨與選民之間的互動作為問題思考。最後,透過訪談資料整理,本文歸納出三者在橫貫面和縱觀面的面向上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在橫貫面以種族與宗教因素、聯盟內部的選區協調以及公正黨安華在聯盟內的角色作為分析的主要因素;而在縱觀面上以淨選盟社會運動的崛起以及網際網路的串聯為主要的研究因素,希望藉由此項研究分析能夠更為釐清反對政黨聯盟從90年代開始至今的發展過程,讓讀者更為了解馬國反對政黨聯盟的歷史與發展。最後,本文以選民態度與行為轉變分析馬國未來的政黨政治。
    Reference: 1. 馬哈迪,1970,<馬來人的困境>,《The Malay Dilemma》,出版地:新加坡。
    2. 林柏生,1995,〈論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種族關係發展〉,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 亓樂義,1997,〈安華實施一系列的緊縮措施〉,工商時報: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malaysian/01-11.htm,檢索日期:2016年3月17日。
    4. 楊鈞池,2001,<年底大選後,政黨重組的可能性及其影響>,《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090-059號。
    5. 陳尚懋,2003,〈台灣、泰國與馬來西亞金融改革的政治分析:制度透明化與問責〉,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6. 何國忠,2005,<馬哈迪的族群政策與華人社會>,《自由媒體》,5月19日。
    7. 祁希元,2006,<馬來西亞經濟貿易法律指南>,載於《馬來西亞經濟貿易法律指南選編》,出版:中國法制出版社。
    8. 廖小健,2007,<馬來西亞民族政黨聯盟的構建與影響>,《世界民族》,第6期,頁63-69。
    9. 淨選盟,2007,<BERSIH 1(10 November 2007) >,淨選盟網站:http://www.bersih.org/rallies/bersih1/,檢索日期:2016年3月17日。
    10. 王国璋、张景云、黄进发、孙和声、潘永强、李万千等 15 人,2007,《風雲五十年——馬來西亞政黨政治》,馬來西亞:燧人氏事業。
    11. 宋鎮照,2008,〈馬來西亞政治版圖的變遷: 走向兩線政治發展或政治動盪?〉,《戰略安全研析》,第40期,頁33-39。
    12. 陳鷗,2009,<馬來西亞政黨政治現狀與展望>,《國際資料訊息》,第六期,頁11-17。
    13. 廖小健,2010,〈馬來西亞“513事件”與“308政治海嘯”的比較——兼論“308政治海嘯”後馬來西亞的政治發展〉,《東南亞研究期刊》,第5期,頁9-15。
    14. 範若蘭,2010,<對立與合作:馬來西亞華人政黨與伊斯蘭黨關係的演變>,《東南亞研究期刊》,第四期,頁59-74。
    15. 淨選盟,2011,< BERSIH 2: Walk For Democracy (9 July 2011)>,淨選盟網站:http://www.bersih.org/rallies/bersih2/,檢索日期:2016年3月17日。
    16. 淨選盟,2012,< BERSIH 3: Duduk Bantah (28 April 2012)>,淨選盟網站:http://www.bersih.org/rallies/bersih3/,檢索日期:2016年3月17日。
    17. 宋效峰,2012,<馬來西亞的“第三條道路”:民主行動黨的理念與實踐>,《東南亞南亞研究》,第三期。
    18. 鄺健銘,2012,〈馬來西亞大選觀察系列 (二) :威權政治的歷史軌跡〉,香港獨立媒體: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4592,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5日。
    19. 劉鎮東,2012,<心中的廣場>,劉鎮東個人網站: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23709?page=107,檢索日期:2016年3月19日。
    20. 妍礫,2012,<獨立日和馬來西亞日的17天中——從社運思考民主之路>,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pnn.pts.org.tw/main/2012/09/27/%E7%8D%A8%E7%AB%8B%E6%97%A5%E5%92%8C%E9%A6%AC%E4%BE%86%E8%A5%BF%E4%BA%9E%E6%97%A5%E7%9A%8417%E5%A4%A9%E4%B8%AD%E5%BE%9E%E7%A4%BE%E9%81%8B%E6%80%9D%E8%80%83%E6%B0%91%E4%B8%BB%E4%B9%8B%E8%B7%AF/,檢索日期:2015年12月9日。
    21. 顧長永,2013,《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持續與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2. 林怡廷,2013,<九月政爭與烈火莫熄(上)>,Thinking-Taiwan: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276?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20thinkingTaiwan%20%28%E6%83%B3%E6%83%B3Thinking%20Taiwan%20-%20%E6%83%B3%E6%83%B3%E5%8F%B0%E7%81%A3%EF%BC%8C%E6%83%B3%E6%83%B3%E6%9C%AA%E4%BE%86%29,檢索日期:2016年3月19日。
    23. 蘇盈貴,2013,<撫今追昔看安華>,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world/printpage.jsp?f_ART_ID=454691,檢索日期:2016年3月17日。
    24. 迦玛,2013,<行动党和伊斯兰党的两次拥抱—大选验证烟囱政治系列(七)>,東方日報東方網: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mj17582105,檢索日期:2016年4月18日。
    25. 喬納森·黑德,2013,<國際縱橫:馬來西亞選民會選擇誰?>,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_outlook/2013/05/130504_world_outlook_malaysians_choice_jonathan.shtml,檢索日期:2016年4月18日。
    26. 劉鎮東,2015,<族群政治會終結嗎?>,《思想戰線》,第五期。
    27. 新新聞,2015,<走進後安華時代,馬國政黨輪替還得等>,新新聞網址: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i=TXT20150325165528GAD,檢索日期:2016年3月17日。
    28. 周澤南,2015,<激昂的熱情,異質的社運>,燧火評論網址: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915/,檢索日期:2016年4月20日。
    29. 黃麒達,2015,<抗爭低潮期是假議題嗎?>,燧火評論網址: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1119/,檢索日期:2016年4月20日。
    30. 江偉俊,2015,<當社運被政黨綁架>,燧火評論網址: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727/,檢索日期:2016年4月20日。
    31. 淨選盟,2015,< BERSIH 4 (29-30 August 2015)>,淨選盟網站:http://www.bersih.org/rallies/bersih4/,檢索日期:2016年3月17日。
    32. 林怡廷,2015,<沒有安華的日子(上)>,Thinking-Taiwan: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927,檢索日期:2016年3月19日。
    33. 林怡廷,2015,<沒有安華的日子(下)>,Thinking-Taiwan: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929,檢索日期:2016年3月19日。
    34. 李文,2015,<國際縱橫:馬來西亞反對黨聯盟何去何從?>,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_outlook/2015/02/150221_world_outlook_malaysia_opposition,檢索日期:2016年4月18日。
    35. 何赞辉,2015,<社會運動的城鄉差距>,東方日報東方網: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215,檢索日期:2016年3月18日。
    36. Lipset and Rokkan. 1967. Party systems and voter alignments: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s. Toronto: The Free Press. Shlomit Barnea and Gideon Rahat, 2007.
    37. Barnea, Shlomit and Gideon Rahat. 2007. “Reforming Candidate Selection Methods: A Three Level Approach”. Party Politics 2007; 13; 375.
    38. Lindberg, Staffan I. 2007. “The Power of Elections Revisited.”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Elections and Political Identities in New Democracies, Yale University.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10225202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202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2801.pdf1734KbAdobe PDF28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