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939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22/144841 (79%)
造訪人次 : 51789404      線上人數 : 59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9394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9394


    題名: 明清之際〈七歌〉體研究
    The Research of ";Tonggu Qige";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 潘慈慧
    貢獻者: 耿湘沅
    潘慈慧
    關鍵詞: 自傳詩
    杜甫
    同谷七歌
    六歌
    文體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016-07-21 09:33:24 (UTC+8)
    摘要: 杜甫〈同谷七歌〉是七首連章的組詩,其形式、內容、情感俱有可觀,後代仿擬之作甚多。本文以杜甫〈同谷七歌〉在明清之際的仿作為討論核心,從文體的發展切入,將〈七歌〉視為一具有固定形式的文體,由梳理〈七歌〉體發展為始,往上探究〈七歌〉與七體、楚辭、七哀詩、四愁詩、胡笳十八拍的關係,往下建構由文天祥至陳子龍以降的譜系。〈七歌〉因其組詩的形式,較律絕更宜於敘事,是故世變之際詩人往往藉書寫〈七歌〉來記事抒情,其中文天祥、陳子龍的仿作,是〈七歌〉體發展中的重要轉關。〈七歌〉體的發展可分作兩大脈絡,一為杜甫之「書寫個人憂患、仕途際仛」,二為文天祥、陳子龍開出的「書寫家國之思」一脈。明清之際詩人藉由仿作〈七歌〉,將自己置入「杜甫─文天祥─陳子龍」的忠節譜系之中。本文由自傳詩的角度切入,分析〈七歌〉體在形式內容上的特色,並以文天祥、汪元量、鄭思肖、陳子龍、王夫之、姜垓、宋琬、吳嘉紀、沈壽民、陳恭尹為討論核心,說明〈七歌〉體見證紀實、敘事哀悼、書寫自我的特色。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專書
    (一) 〈七歌〉體作品文本
    1. ﹝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作歌七首〉,《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 ﹝宋﹞李新:〈龍興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跨鼇集》,《四庫全書珍本初集》,臺北:臺灣商務,1970年。
    3. ﹝宋﹞王炎:〈杜工部有同谷七歌,其辭髙古難及,而音節悲壯可擬也。用其體作七歌,觀者不取其辭取其意可也〉,《雙溪類稿》卷九,《四庫全書珍本三集》,臺北:輯者自刊,年代不詳。
    4. ﹝宋﹞文天祥:〈六歌〉,《文文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5. ﹝宋﹞邱葵:〈七歌效杜陵體〉,《釣磯詩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321冊,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又見黃世秦校釋:《釣磯詩集校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6. ﹝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增訂湖山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7. ﹝宋﹞鄭思肖著,陳福康校點:《鄭思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8. ﹝明﹞潘元凱:〈賀蘭九歌〉,收入管律:《(嘉靖)寧夏新志》卷七,《續修四庫全書》第649冊,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9. ﹝明﹞黎貞:〈哭弟彦器七歌〉,《重刻秫坡先生文集》卷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5冊,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10. ﹝明﹞李夢陽:〈弘治甲子,届我初度,追念徃事,死生骨肉,愴然動懷,擬杜七歌,用抒憤抱云耳〉,《空同集》卷十九,《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2冊,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11. ﹝明﹞李濂:〈七歌正徳丁卯除夕作〉〉,《嵩渚文集》卷十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71冊,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12. ﹝明﹞豐坊:〈余羇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鬱鬱之懐伏枕增劇,遂效杜子美同谷體,為秣陵七歌,時丙戌九月旣望也〉,收入胡文學《甬上耆舊詩》卷十四,《四庫叢書珍本六集》第382-387冊。
    13. ﹝明﹞馮惟敏:〈七歌行〉,《馮惟敏全集》,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14. ﹝明﹞楊爵:〈七歌〉,《楊忠介集》卷九,《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6冊,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15. ﹝明﹞顧夢圭:〈甲午春强赴江右之役舟中七歌〉,《疣贅録》卷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83冊,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16. ﹝明﹞邵圭潔:〈丙辰春試,南還舟中偶誦杜老七歌,動人哀思,自潞灣抵流河凡七程,日用一章歩而歌之〉,《北虞遺文》卷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19冊,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17. ﹝明﹞虞淳熙:〈傚杜工部同谷七歌〉,《虞德園先生集》詩集卷三,《四庫禁燬書叢刊》第4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18. ﹝明﹞何白:〈甲辰仲秋初度,鄭中丞置酒淸寧臺爲予壽。醉後擬杜公七歌,時予客中丞榆林幕中〉,《汲古堂集》卷十一,《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77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19. ﹝明﹞謝肇淛:〈七歌寓張秋作〉,《小草齋集》卷十一,收入謝肇淛著,江中柱點校:《小草齋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頁838。
    20. ﹝明﹞鄧原岳:〈燕市七歌效杜同谷體〉,《西樓全集》卷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73-174冊,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21. ﹝明﹞吳稼竳:〈七歌有序〉,《玄蓋副草》卷六,《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86冊,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22. ﹝明﹞熊廷弼:〈七慟歌〉,《熊廷弼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
    23. ﹝明﹞徐熥:〈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幔亭集》卷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6冊,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
    24. 姜曰廣:〈古風六章〉,收入﹝清﹞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梁點校:《明季南略》,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25. ﹝清﹞沈壽民:〈謁吳樓山墳哭之,追數往事,擬杜七歌。甲午八月〉,《姑山遺集》卷二十八,《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19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26. ﹝清﹞陳子龍:〈歲晏仿子美同谷七歌〉,《陳子龍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7. ﹝清﹞函可:〈辛卯寓普濟作八歌〉,函可著,嚴志雄、楊權點校:《千山詩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年。
    28. ﹝清﹞宋琬:〈庚寅臘月讀子美同谷七歌效其體以咏哀〉、〈九哀歌〉,收入宋琬著;馬祖熙點校:《安雅堂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9. ﹝清﹞姜垓:〈庚寅五月承聞桂嶺消息倣同谷七歌,兼懷同年友方大任平樂府七首〉、〈戊子四月歸塗寓居膠東,愴心骨肉死生間隔,聊作七歌五。以當涕泣云爾〉,《流覽堂詩稿殘編》卷一,收入姜垓、解瑤等撰,高洪鈞編:《明清遺書五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2006年。
    30. ﹝清﹞魏裔介:〈七歌甲午年作〉,《兼濟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31. ﹝清﹞余懷:〈效杜甫七歌在長州縣作〉,余懷撰,李金堂編校:《余懷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32. ﹝清﹞吳嘉紀:〈七歌〉、〈後七歌〉,吳嘉紀著,楊積慶箋校:《吳嘉紀詩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3. ﹝清﹞王夫之:〈仿杜少陵文文山作七歌〉,《薑齋詩集》,《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88年。
    34. ﹝清﹞周容:〈寒夜七歌〉,《春酒堂選稿》,《故宮珍本叢刊》第590冊,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0年。
    35. ﹝清﹞陸弘定:〈七歌癸巳冬日作〉,《爰始樓詩删》,《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伍輯,第2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36. ﹝清﹞陳恭尹:〈乙巳淸明日擬杜七歌〉,陳恭尹:《獨漉堂詩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8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37. ﹝清﹞苗蕃:〈七歌擬少陵同谷之作〉,《瀑音》卷二,《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1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38. ﹝明﹞周繼聖:〈七哀用杜工部同谷七歌韻〉,鄧顯鶴 (1777-1851) 編《沅湘耆舊集》卷三十七,《續修四庫全書》第169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9. ﹝清﹞王永命:〈西圃七歌倣少陵體〉,《有懷堂筆》卷四,《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伍輯第3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0. ﹝清﹞高一麟:〈有榖七歌倣杜少陵同谷筆意〉,《矩庵詩質》卷三,《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捌輯第2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1. ﹝清﹞顧貞觀:〈山左蒙陰山中七歌〉,《徵緯堂詩》,《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柒輯第2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2. ﹝清﹞張塤:〈寓居壽光縣擬少陵七歌七首〉,《竹葉庵文集》卷三十二詞八林屋詞六,《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43. ﹝清﹞蔣臣:〈丁亥寓郡城作七歌〉,《無他技堂遺稿》卷十六,《四庫禁燬書叢刊》第7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4. ﹝清﹞王隼:〈擬杜少陵七歌〉,《大樗堂初集》卷六,《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6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5. ﹝清﹞楊賓:〈擬少陵七歌〉,《楊賓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46. ﹝清﹞王嗣槐:〈秋月寓河北西軒為少陵同谷七歌〉,《桂山堂詩選》,收入《桂山堂文選》卷十一,《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柒輯第27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7. ﹝清﹞單隆周:〈丙申寓武林作歌九首有序〉,《雪園詩賦》初集卷八,《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捌輯第1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8. ﹝清﹞許珌:〈鐵塔寺作七歌有序〉,《鐵堂詩草》卷下,《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伍輯第3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49. ﹝清﹞鄭夑:〈七歌〉,《板橋集》,臺北:文海,1973年。
    50. ﹝清﹞陳祖法:〈乙未元旦,覽空同集,至效同谷七歌有「吁嗟予年三十三」之句,予適符是年,而可嗟孰甚,因援筆賦之〉、〈前七歌〉、〈後七歌〉,《古處齋詩集》卷四,《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28-129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51. ﹝清﹞徐駿:〈述懷作歌七首有序〉,《石帆軒詩集》卷五,《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捌輯第2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52. ﹝清﹞愛新覺羅‧弘曆:〈御製江南潮災歎有序丁卯〉,收入彭元瑞:《孚惠全書》卷十六,《續修四庫全書》第84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3. ﹝清﹞周長發:〈江南潮災歎恭和聖製〉,《賜書堂詩鈔》卷五,《四庫全書存目存書》第274冊,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54. ﹝清﹞賈田祖:〈七歌〉,《賈稻孫集》卷三,《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拾輯第2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55. ﹝清﹞茹綸常:〈春日懷抱作惡,撫今追昔,曷勝愴然。因倣杜七歌自述,非敢效顰前賢也〉,《容齋詩集》卷二十二,《續修四庫全書》第145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6. ﹝清﹞鄭炎:〈和杜同谷七歌〉,《雪杖山人詩集》卷四,《清代詩文集彙編》,第289冊,頁86-87。
    57. ﹝清﹞汪輝祖:〈仿少陵同谷七歌作古詩七章〉,《夢痕餘錄》,收入《汪輝祖自述年譜二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58. ﹝清﹞羅天尺:〈寧山清明七歌〉,《癭暈山房詩删》卷四,《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拾輯第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59. ﹝清﹞趙懷玉:〈將至秦中行有日矣效子美同谷七歌〉,《亦有生齋集》詩卷二十八,《續修四庫全書》第1469-147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0. ﹝清﹞劉鳳誥:〈塞上曲效同谷七歌〉,《存悔齋集》卷二十二集杜詩,《續修四庫全書》第1485-148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1. ﹝清﹞孫原湘:〈徵漕之日,客來投,兩邑宰者多下榻寒齋,或一日、二日,至八九日,率無所得而去。因仿杜陵七歌以紀今歲漕政。末二章爲客歎也〉,《天真閣集》卷十九,《續修四庫全書》第148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2. ﹝清﹞阮元:〈大水七歌〉,《淮海英靈集》丙集卷二,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63. ﹝清﹞李稻塍:〈七歌集句〉,《梅會詩選》二集卷九,《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0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64. ﹝清﹞陸繼輅:〈仿同谷七歌〉,《崇百藥齋續集》卷二香適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49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5. ﹝清﹞湯鵬:〈浮邱腐儒歌七章章五句〉、〈短歌行七章集杜,並效同谷七歌〉,《海秋詩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5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6. ﹝清﹞陳美訓:〈自燕京抵西秦復由淮河返棹短歌七首效杜工部體〉,《餘慶堂詩文集》卷三,《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捌輯第2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67. ﹝清﹞林奕隆:〈昔日歌〉,收入全祖望:《續耆舊》卷五十二槐庭唱和諸子之一,《續修四庫全書》第1682-168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8. ﹝清﹞沈學淵:〈哭芝生同年擬七歌體〉,《桂留山房詩集》卷五,《續修四庫全書》第151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9. ﹝清﹞方濬頤:〈子隅作四十辠言七章,恢垣感而和之,索予同作,亦次原韻〉,《二知軒詩續鈔》卷二,《續修四庫全書》第155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0. ﹝清﹞林直:〈四十辠言七首〉,《壯懷堂詩》三集卷五端居集二,《續修四庫全書》第155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1. ﹝清﹞沈惠玉:〈擬少陵七歌二首〉,收入蔡殿齊編:《國朝閨閣詩鈔》第四册卷七,《續修四庫全書》第16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2. ﹝清﹞朱景素:〈冬日作短歌八首倣少陵體〉,收入蔡殿齊編:《國朝閨閣詩鈔》第十册卷十,《續修四庫全書》第16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3. ﹝清﹞石氏:〈仿杜少陵〈寓同谷縣詩體作歌七首〉,收入沈善寳:《名媛詩話》卷二,臺北:新文豐,1987年。
    74. ﹝民國﹞王達強 (1901-1928):〈七歌〉。(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2011-08-25/101752.html)
    75. ﹝民國﹞白石郎:〈效杜陵同谷七歌〉2002年9月30日(http://guoxue.mmkey.com/BLog.asp?CID=9&LID=425)
    76. ﹝民國﹞劉如姬:〈辛亥百年祭〉2011年。
    (http://www.xuehuile.com/blog/5c84df0b8a9d43dca3764402e096e7ee.html)
    77. ﹝民國﹞抱茅南村小童:〈夢斷日七歌泣別巴拉克(仿杜甫〈同谷七歌〉),2010年7月9日。(http://tieba.baidu.com/p/822692547)
    (二) 古籍
    1.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文津,1987年。
    2. ﹝南朝陳﹞徐陵編:《玉台新詠》,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3. ﹝唐﹞歐陽詢:《宋本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4.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5. ﹝宋﹞文天祥:《文文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6. ﹝宋﹞汪元量:《增訂湖山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7. ﹝宋﹞鄭思肖著,陳福康校點:《鄭思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8.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9.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10. ﹝元﹞李也:《敬齋古今黈》卷七,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八冊。
    11. ﹝明﹞胡應麟:《詩藪》,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417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12. ﹝明﹞陸時雍:《唐詩鏡》,《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38冊,頁541。
    13. ﹝明﹞王禕:《王忠文集》,卷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298冊。
    14. ﹝明﹞趙弼:《效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子部小說家類,第1266冊。又見《效顰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出版社,1977年。
    15. ﹝清﹞葉燮:《已畦文集》,卷八。收入《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1987年。
    16. ﹝清﹞仇兆鰲:《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7. ﹝清﹞楊倫:《杜詩鏡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8. ﹝清﹞何焯著,崔高維點校:《義門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19. ﹝清﹞愛新覺羅‧弘曆:《御選唐宋詩醇》,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20. ﹝清﹞宋琬:《安雅堂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1. ﹝清﹞吳嘉紀著,楊積慶箋校:《吳嘉紀詩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2. ﹝清﹞函可:《千山詩集》,臺北:中央研究所文哲研究所,2008年。
    23. ﹝清﹞吳偉業撰,﹝清﹞靳榮藩注:《吳詩集覽》。
    24. ﹝清﹞陳子龍:,《陳子龍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5.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88年。
    26. ﹝清﹞徐鼒:《小腆紀傳》,《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五輯》,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27. ﹝清﹞《萊陽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28. ﹝清﹞姜垓:《流覽堂詩稿殘編》,收入《明清遺書五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29. ﹝清﹞姜埰:《敬亭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30. ﹝清﹞沈壽民:《姑山遺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19冊。
    31. ﹝清﹞吳應箕:,《樓山堂集》,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68冊。
    (三) 今人論著
    1. 川合康三:《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中央編譯社,1999年。
    2. 川合康三:《日本學者中國詩學論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3. 川合康三:《終南山的變容──中唐文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 王成勉:《氣節與變節──明末清初士人的處境與抉擇》,台北:黎明文化,2012年。
    5. 宇文所安:《追憶》,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6. 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7. 汪超宏:《宋琬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8.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9. 孫康宜:《陳子龍與柳如是的詩詞情緣》,臺北:允晨文化,1992年。
    10. 張暉:《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年。
    11. 郭登峰:,《中國歷代自敘傳文鈔》,臺北:學人月刊雜誌社,1971年。
    12. 陳建華:《汪元量及其詩詞研究》,臺北:秀威資訊,2004年。
    13. 麥克‧懷特 (Michael White)、大衛‧艾普斯頓 (David Epston)著,廖世德譯:《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01年。
    14. 程俊英、蔣見元著:《詩經註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15. 菲力浦‧勒熱訥:《自傳契約》,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16. 黃世秦校釋:《釣磯詩集校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17. 黃奕珍:,《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18. 黃桂蘭:《吳嘉紀《陋軒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19. 黃裳:《金陵五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20. 黃裳:《黃裳文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
    21.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臺北:洪葉文化,1993年。
    22. 葉舒憲:《中國古代神秘數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23. 葉嘉瑩:《葉嘉瑩說杜甫詩》,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24. 劉人鵬、鄭聖勳、宋玉雯編:《憂鬱的文化政治》,臺北:蜃樓,2010年。
    25. 蔡觀明:《吳嘉紀年譜》,收入《清初名儒年譜》第七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26. 嚴迪昌:《清詩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二、 期刊論文
    1. 方瑜:〈困境與突圍──以杜甫〈同谷七歌〉與〈秋興八首〉中的春意象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2008年11月。
    2. 王靖獻:〈詩與抵抗〉,《東華人文學報》第一期(1999年7月),頁36-37。
    3. 王家琪:〈文天祥《集杜詩》的敘事結構與對杜詩之接受〉,《興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2008年6月。
    4. 田冬梅:〈七哀詩考論〉,《文教資料》(2008年6月號上旬刊),頁4。
    5. 伍軒宏:〈不死鬼:德希達的禮物〉,《中外文學》,第33卷,第6期,頁178。
    6. 宇文所安:〈自我的完整印象──自傳詩〉,收入《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頁111-137。
    7. 江建高:〈「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論杜甫後期詩歌的自傳性〉,《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0卷第3期,2009年3月,頁40-43。
    8. 宋豪飛:〈〈留都防亂公揭〉考論〉,《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11期(2011年11月)。
    9. 李一飛:〈中唐傳記文學鳥瞰〉,《文學遺產》,1992年第1期。
    10. 李興盛:〈萬里冰霜絕塞行──楊越、楊賓父子傳略〉,《學習與探索》,第6期,1981年。
    11. 胡建舫:〈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作歌七首〉意義論略〉,《新疆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3期,2002年9月,頁96-100。
    12. 張文恒:〈亂離‧苦難‧幻滅──陳子龍組詩〈歲晏仿子美同谷七歌〉釋讀〉
    13. 許敏桃、余德慧、李維倫:〈哀悼傷逝的文化模式:由連結到療癒〉,《本土心理研究》,第24期(2005年12月),頁52。
    14. 郭建勳:〈「七」體的形成發展及其文體特徵〉,《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頁59-59。
    15. 陳子建:〈同谷七歌的抒情特色〉,《杜詩研究學刊》,總第70期(2001年),頁19-23。
    16. 陳成文:〈七體考〉,《第八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10月29-30日。
    17. 陳建男:〈余懷與萊陽姜氏之交游析論〉,「中國語言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7月。
    18. 陳美朱:〈尊杜與貶杜──論陸時雍與王夫之的杜詩選評〉,《成大中文學報》第37期,2012年6月。
    19. 陳翀:〈蕭統《文選》文體分類及其文體觀考論──以「離騷」與「歌」體為中心〉,《中華文史論壇》總第101期(2011年),頁301-329。
    20. 陶新民:〈唐詩的轉關〉,《杜甫與唐宋詩學》,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21. 曾子魯:〈杜甫自傳詩初探〉,《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0年),頁59-63
    22. 黃奕珍:〈論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作歌七首〉的仿作系列及其文體學意義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NSC 95-2411-H-002-061】。
    23. 趙承中:〈奇崛雄深 頓挫淋漓──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賞析〉,《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24. 霍志軍:〈杜甫〈同谷七歌〉與《楚辭》的比較研究〉,《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25. 謝思煒:〈論自傳詩人杜甫──兼論中國和西方的自傳詩傳統〉,《唐宋詩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頁1-17。

    三、 學位論文
    1. 李惠盈:《杜甫連章詩結構類型探微》,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2. 周錫:《陳恭尹生平與著述》,香港:香港大學博士論文,1993年。
    3. 楊鎧銘:《流寓遺民:明清之際萊陽姜氏之研究》,臺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4. 蔡佳琳:《典型在夙昔:明清時期文天祥忠節典範的形塑與流傳》,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8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9815101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8151012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12101.pdf2518KbAdobe PDF2907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