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書目:
王振寰
1989 <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 ,《臺灣省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 71 - 116頁
1991 <出現中的市民社會及其限制>,《二十一世紀》第五期,58-67 頁
王塗發
1991 <石化業發展的經濟面省思>,自立晚報, 1991
1.28
田弘茂
1989《大轉型一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古碧玲
1992 <昔日唐山過臺灣,今日臺灣過唐山一王永慶談海滄計劃與石化業的發展>,<他要做中國的王永慶? >
《中國時報周刊》第九期,20-23 頁
曲兆祥
1992 《翻滾的蘭陽溪一宜蘭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台北:永業出版社
朱雲漢
1989 <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政體制>,《壟斷與剝削》,台北:臺灣研究基金會
李嘉鑫
1991 <宜蘭平原的「非主流」氣候型態>,中國時報1 9 91 .9.15
吳介民
1989 <反對運動與社會抗議的互動>, 《中國論壇》
第335期,29 -40 頁
1990《政體轉型期的社會抗議:臺灣19 8 0年代》,台大政研所碩士論文
沈秀華
1991 <噶瑪蘭>,自立晚報19 9 1. 11. 20
林吉朗
1981 <中國國民黨輔選政策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碩士論文
林忠正
1991 <六輕設廠是否合乎臺灣經濟的整體利益>, 、自立晚報199 1.1.30
林美玲
1991a <環保運動團體的產生及現況> ,《國家政策雙週判》17期,15-17頁
1991b <農民運動的回顧與未來> ,《國家政策雙週刊》19期,14- 16頁
1992 《社會運動與政治勢力的關條:六輕設廠的比較分析》,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林俊義
1989 《臺灣公害何時了》,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
馮林環保基金會
1991《宜蘭縣環境品質規劃研究案》,宜蘭縣政府委託馮林環保基金會出版
周慶鐘
1990 <面對轉換點的臺灣石化業>,《臺灣經濟》第162期,48-57 頁
周韻采
1991 <臺灣石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 ,《第3 屆臺灣新生代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灣研究基金會
連橫
1955《臺灣通史》 ,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郭大微
1991 <王永在:總有一天等到你>,《天下》 1992.2.1 39-42頁
柯志明Mark Selden
1988 <原始積累、平等與工業化一以社會主義中國與資本主義臺灣為案例之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一期,11 -51頁
孫義崇
1988 <臺灣的區域空間政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工期,33-96頁
徐正光
1989 <從異化到自主:臺灣勞工運動的基本性格和趨勢> ,《臺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進鈺
1990《臺灣石化工業區位衡突之分析一以宜蘭反六輕運動為例》 ,台大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璋
1989 <中國現代化一臺灣經濟發展的經驗>,《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四卷第一期,1 -8頁
陳秀賢
1986 <我要活下去一「台中縣公害防衛會」公害日誌>,《夏潮論壇》四月號,58-69頁
陳忠信(杭之)
1989《國家政策與批判的公共論述》 ,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1991 <臺灣社會的歷史性挑戰>,《二十一世紀》第五期,41 -52頁
陳師孟等
1991 <臺灣黨國資本主義的架構與演化( 1 ) 公營事業>,《解構黨國資本主義》 ,台北:澄社
陳陽德
1980 《臺灣地方民選領導人物的變動》,台北,四季
陳禎等
1986 <臺灣石化工業發展趨勢之研究>,《產業經濟》第六十九期
高承恕
1989 <臺灣新與社會運動結構因素之探討>,《臺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智輝
1989 <臺灣經濟發展歷程的探討>,《中山社會科學
季刊》第四卷第一期,9 -24頁
游錫?
1991 <吃果子莫忘拜樹頭>,中國時報1991.93.15
張茂桂
1989 《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景森
1990 <地方政府,民眾組織與地方計劃> ,《民間國建會論文集:空間發展組》,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德勝
1986 《社會原理》,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彭懷恩
1989 <臺灣,威權統治在軟化中>,中國時報1989 .11. 29
楊憲宏
1989 <從政沒有罪惡感一一個有「政治潔癖」的縣長陳定南的故事> ,《人間》,40 期47-55頁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
1986 《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一歷史與社會的分析》,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劉進慶
1988《中日會診臺灣一轉型期的經濟》 ,台北:故鄉出版公司
臺灣史料編篡小組
1990 《臺灣歷史年表》 ,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
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台北
蕭全政
1990 <國民主義:臺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台北民主基金會
蕭國和
1987 《臺灣農業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蕭新煌
1988《七O 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台北: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研究計劃
1989 <臺灣新與社會運動的剖析:自主性與資源分配>,《壟斷與剝削》,台北:臺灣研究基金會
1989 <政治自由與經濟公平>,《中國論壇》第332期,65-70頁
1989 <臺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分析架構>,《臺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9 <社會運動與社會啟蒙>,《中國論壇》第328期,63-65 頁
1990 <一九八O 年代末期臺灣的農民運動:事實與解
釋>,《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70期,67 - 94頁
1990 <多元化過程中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重組>,臺灣
經驗新階段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台北: 二十一世紀基
金會,時報文化基金會合辦,2月23日-24日
賴瑞卿
1991 <宜蘭人的歷史宿命>,中國時報199 1. 3.20
魏書娥
1987《臺灣反公害行動的社會學分析》,台大社研所
碩士論文
Amsden, Alice
1985 "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eter Evans, et. al. (ed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pp78-10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lumer, Herbert
1951 "Collective behavior, "In A.M. Lee (ed.)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New York: Barnes and Noble.
Chen, Yu-Hsi
1981 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Its Sociopolitical Consequences: A Case study of Taiwan, Ph.D. Dissertation Vniversity of Hawaii.
Dalton, Russell J., Manfred Kuechler, and Wilhelm Bruklin
1990 "The Challenge of New Movement," p3-20 in Russel J. (eds.) Challenging the Political Order: New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N.Y: Oxford Vniversity Press.
Freeman, Jo
1979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Strategh: A model for Analyzing Social Movement Oranzation Actions" in Mayer Zald and John McCarthy (eds.) The Dgnamics of Social Movements. Cambridge, Massachus Winthrop Inc.
GUIT, Ted Robert
1970 When Men Rebel. Pricn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Vniversity Press.
Gusfield, Joseph R.
1981 "Social Movements and Social Change: Perspectives of Lineurity & Fluidity", Research in Social Movements, Confict & Change, 1981, vol4, p.317-339
Jacoby, Neil
1966 U.S. Aid to Taiwan, N.Y. Prager.
Jenkins, Craig J.
1977 "Insurgency of the Powerl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1 :249-268.
1983 "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 and the Study of Social Movements." In Ralph Truner and James Short (ed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9:527-553.
Lofland, John
1985 Protest: Studie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and Social Movements. New Brownswick, N. J.: Transaction Books.
Maslow, Abraham
1956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 Harper and Row.
Mcadam, Doug
1983 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Insrugency, 1930-1970. Chicago: The V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pter 3 "The Political Process Model" p36-59.
MsSarthy, 1. and M. Zald
1973 The Trend of Social Movements in America: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Resource Mobilization. Morristown, New Jersey: General Learning Press.
1977 "Resources Mobilization and Social Movements: a Partial Theor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 82:1212-1239
Oberschall, A.
1973 Social Conflict and Social Movement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Olson, Marcur
1968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N.Y.: Schocken.
董安琪譯,《集體行動的邏輯》 ,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Perlmutter, Amos
1981 Modem Authoritarianis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rzeworski, Adam.
1986 "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the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In G. O`Donnel, et. al., Transitions form Authoritarian Rule,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Vniversity Press.
Smelser, Neil
1962 Theory of Collectice Behavior, New York: Free Press.
Tai, Hung-chao
1970 "The Koumintang and Modernization in Taiwan", in Samuel Huntington and Clement Moore, eds.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m Society, N.Y.: Basic Books.
Tilly, Charles
1978 From Mobilization to Revolution. Massachusse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Tocgueville, Alenisde
1956 The Old Re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ion, (Jolm Bonnes, trans) N.Y.: Harper & rother.
Toch, Hans
1966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Mooements, London: Methuen.
Toruaine, Alain
1985 "Social Move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Borda, Fals Drlando ed., The Challenge of Change Sage Publication, 1985, p7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