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75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862609      在线人数 : 5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56


    题名: 北韓核武發展對中共國家安全影響之研究
    The study of North Korea"s nuclear weapons development"s influence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PRC
    作者: 林彥廷
    Lin, Yen Ting
    贡献者: 李登科
    Lee, Deng Ker
    林彥廷
    Lin, Yen Ting
    关键词: 中共
    朝鮮半島
    北韓核武危機
    新安全觀
    彈道飛彈
    軍備競賽
    PRC
    Korean Peninsula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New Security Concept
    Ballistic Missiles
    the Arms Race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6-05-09 16:57:27 (UTC+8)
    摘要: 北韓研發核武與彈道飛彈對東北亞區域安全造成嚴重衝擊,自1994年以來的北韓核武危機至今仍未獲得解決。在2002年北韓承認持續發展核武後,中共在核武危機中擔任調解人的角色,分別舉行了「三方會談」以及六輪「六方會談」。中共希望透過多邊主義中的談判方式,和平地解決北韓核武發展問題,並提高自身在朝鮮半島議題上以及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但北韓至今仍未放棄核武發展,且從2006年以來一連串的核子試爆、長程火箭與飛彈試射使東北亞安全情勢極度惡化。
    平心而論,中共目前是世界上對北韓影響力最大的國家。除了因為韓戰所建立的傳統「血盟關係」,以及在1961年兩國之間所締結之「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之外,近年來,中共也提供北韓大量的經濟援助,包括糧食、重油與其他的戰略性物資。但北韓自2006年以來的彈道飛彈試射與地下核武試爆,確實已經對中共的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北韓研發核武的問題若不解決,將會動搖現行「核不擴散」機制的權威與可信度,甚至造成東北亞區域各國,例如日本、韓國,甚至台灣競相研發核武的可能性,進而引發區域軍備競賽與核武擴散,對中共的國家安全造成損害。其次為北韓研發核武若引起美國的軍事先制攻擊,其難民問題對中共東北邊境所造成的威脅。最後則是北韓的核武研發與常規軍力對中共所造成的直接威脅。此外,北韓研發核武也對中共在於1996年出台之「新安全觀」造成衝擊,尤其中共官方在未來評估東北亞區域安全問題時,勢必將對「新安全觀」作一定程度的修正。在中共的綜合國力以及在亞太地區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前提下,中共將藉由北韓這根國際政治權力槓桿,與美國共同形塑未來朝鮮半島的全新權力格局。本研究即欲探討做為北韓傳統支持者與核武危機調停者的中共,如何處理北韓研發核武對其國家安全所造成之威脅。

    關鍵詞:中共、朝鮮半島、北韓核武危機、新安全觀、彈道飛彈、軍備競賽
    North Korea developed nuclear weapons and ballistic missiles pose a serious impact on Northeast Asia, since 1994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has yet to be resolved. North Korea admitted in 2002, continued to develop nuclear weapons, PRC in the nuclear crisis as a mediator, were held “tripartite talks” and “six-party talks.”PRC hopes of multilateralism in the negotiation and peaceful resolution of North Korea`s nuclear issue and improve their own issue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influence. But North Korea has yet to give up nuclear weapons development and since 2006 a series of nuclear tests, long-range rocket and ballistic missile launch to worsen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In all fairness, the PRC is currently the world`s greatest influence on North Korea`s state. Apart from the tradition established by the Korean War "clan relation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1961, concluded the “Sino-Korean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treaty”, the recent years, and that China provides North Korea substantial economic aid, including food, heavy oil and other strategic materials. But North Korea since 2006 ballistic missile and nuclear test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of PRC. This study anticipates exploring the trend and chang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Policy and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PRC. The main research goal: to discuss North Korea"s traditional supporter and mediator, PRC, and how to handle North Korea`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weapons posed to their own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s.

    Keyword: PRC, Korean Peninsula,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New Security
    Concept, Ballistic Missiles, the Arms Race.
    參考文獻: 壹、專書
    一、中文
    朱松柏,《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商務出版社,1987年。
    曲 星,《中國外交50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李庚禧,《怎麼看北韓核武危機》,台北:文英堂,2007年。
    李英明,《閱讀中國:政策 權力與意識形態的辨證》, 台北:生智文化出版
    社,2003年。
    余炳輝,《社會研究的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
    年。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林秋山,《韓國綜論-政經外交篇》,台北:水牛出版社,1998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金德基,《東北亞海軍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約瑟夫波丹斯基,北韓危機,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社,1994年。
    徐家仁,《彈道飛彈與彈道飛彈防禦》,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葉志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五南書局,1997年。
    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郭 力,《俄羅斯東北亞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2年。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文
    化出版社,2003年。
    鈕先鐘,《二十一世紀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
    趙明義,《當代國家安全法制探討》,台北:黎明出版社,2005年。
    趙傳君,《東北亞三大關係研究-經貿.政治.安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06年。
    劉勝湘,《中國學者看世界-國際安全卷》,台北:和平圖書出版社,2006
    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閻學通,《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鍾 堅,《爆心零時》,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二、英文
    Becker, Jasper. Rogue Regime-Kim Jung Il and the Looming Threat of North Korea.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Gordon, Chang. Nuclear Showdown-North Korea Takes on the World. London:Oxford Hutchinson Press, 2005.
    Lampton, David.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Reform, 1978-2000.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三、日文專書
    重村智計,《北朝鮮外交戰略》,東京:講談社,2000年。
    高井三郎,《北朝鮮特殊部隊-組織.裝備.戰略戰術》,東京:並木書房,
    2003年11月。
    清水惇,《北朝鮮軍の全貌》,東京:光人社,2004年6月。
    ---,《北朝鮮特殊部隊の脅威》,東京:光人社,2005年4月。
    ---,《北朝鮮情報機関の全貌》,東京:光人社,2006年1月。
    康明道著,尹學準譯。《北朝鮮の最高機密》,東京:文藝春秋,1995年10
    月。
    《世界與日本の地下社會》,東京:軍事研究出版社,2007年5月
    《日本の对外情報機関》,東京:軍事研究出版社,2006年9月。

    貳、期刊
    一、中文
    水野聖紹,〈美伊戰爭後之北韓核武問題:外交斡旋亦或武力解決〉,展望與探索,2003年9月,頁86-105。
    王 丰,〈以色列核彈之父秘助蔣介石發展核武內情〉,亞洲週刊,2010年4月,頁24-31。
    王存剛,〈江澤民的新安全觀及其成功的實踐〉,理論與現代化,第1期,
    2004年1月,頁19-23。
    王仲春、劉平,〈試論冷戰後的世界核態勢〉,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5
    月,頁6-13。
    王 君,〈後冷戰時代核擴散形勢的演變及其成因〉,國際政治,2005年3
    月,頁147-149。
    王郦久,〈試論俄羅斯的國際定位與戰略走向〉,現代國際關係,2005年4
    月,頁9-14。
    王傳劍, 〈朝鮮半島問題與東北亞關係〉,國際政治研究,2005年3月,頁
    48-49。
    孔 光、姚云竹,〈無核武器世界運動評析〉,國際政治,2009年12月,頁
    118-125。
    方 言,〈北韓人民軍的第四軍種〉,亞太防務,2009年10月,頁1-2。
    仇華飛,〈新世紀亞太安全形勢分析〉,國際政治,2005年4月,頁74-79。
    朱承廣,〈亞洲彈道導彈競賽透視〉,艦船知識,2009年9月,頁14-17。
    朱松柏,〈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2000年2月,頁1-
    12。
    朱 鋒,〈六方會談:朝核問題還是朝鮮問題〉,國際政治研究,2005年 8
    月,頁22-32。
    ---,〈核擴散與反擴散:當代國際安全深化的困境〉,外交評論,2006
    年4月,頁23-30。
    ---,〈中國的外交斡旋與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外交評論,2006年4月,
    頁23-30。
    江 迅,〈丹東面對朝鮮難民威脅〉,亞洲周刊,2006年10月22日,頁30-
    31。
    ---,〈朝鮮經濟自由化突破〉,亞洲週刊,2009年10月,頁31-32。
    成曉河,〈主義與安全之爭:六十年代朝鮮與中、蘇關係的演變〉,外交評
    論,2009年2月,頁21-33。
    余 平,〈朝鮮未必擁有核武〉,廣角鏡,2006年11月,頁31-33。
    李小軍,〈美國「防擴散安全倡議」的合法性及其危機〉,國際政治,2007年
    5月,頁90-94。
    李正男,〈中國多邊外交在東北亞和平構想中的地位及其侷限性〉,當代亞
    太,2005年6月,頁12-16。
    李在方,〈和硬漢北韓擦身而過〉,新新聞,2008年10月,頁25-27。
    李 明,〈北韓核爆後的東亞國際情勢研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11
    期,2006年 11月,頁16-17。
    李秀石,〈試析日本亞太外交戰略〉,現代國際關係,2009年1月,頁13-
    19。
    李 勇,〈調適中的中美戰略關係〉,中國評論,2007年2月,頁6-9。
    李 偉,〈非傳統安全與新國家安全觀〉,國際政治,2003年1月,頁57-
    59。
    李敦球,〈朝鮮為何打核牌〉,國際政治,第5期,2005年7月,頁86-87。
    李慶四,〈美國與東北亞地區安全:困境、動因及影響〉,東北亞論壇,2009
    年1月,頁1-12。

    李 瑛,〈多極化時代的安全觀:從國家安全到世界安全〉,世界經濟與政
    治,1998年5月,頁42-44。
    李義虎,〈朝鮮導彈試射與東亞安全態勢〉,中國評論,2006年9月,頁71-
    81。
    李實然,〈北韓核子試驗對中共的影響與衝擊〉,中共研究,第3卷,第1
    期,2004年,頁76-86。
    何思慎,〈日本升格防衛省之研析〉,戰略安全評析,2007年1月,頁6-10。
    何 藍,〈日本對華戰略與中日關係走向〉,現代國際關係,2007年12月,
    頁31-34。
    巫莫夫,〈東北亞之刃-北韓的彈道飛彈武力〉,全球防衛雜誌,2006年8
    月,頁39-47。
    ---,〈二十一世紀南北韓軍事衝突可能作戰模式一〉,全球防衛雜誌,
    2009年3月,頁68-75。
    ---,〈二十一世紀南北軍事衝突可能作戰模式二〉,全球防衛雜誌,2009
    年4月,頁84-91。
    沈丁立,〈核擴散與國際安全〉,國際政治,2008年6月,頁87-92。
    沈旭暉,〈澳門「次主權外交」與北韓〉,亞洲週刊,2010年4月,頁19。
    沈 逸,〈核武器與國家安全及中國的選擇〉,中國評論,2006年 12月,頁
    42-45。
    沈驥如,〈維護東北亞安全的當務之急:制止朝核問題上的危險博奕〉,世界
    經濟與政治,2003年9月,頁42-48。
    宋燕輝,〈美國所主導「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安全倡議」下促進台日合
    作關係之探討〉 ,台灣海洋法學報,第6卷第2期,2007年12月,
    頁179-230。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
    究,2004年7月,頁2-31。

    ---,〈冷戰後中共與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亞洲研究,第40期,2005
    年,頁90-109。
    林正義,〈北韓情勢與朝鮮半島和平〉,戰略安全研析,2009年3月,頁6-
    9。
    林利民,〈朝鮮核問題的三種解決前景與中國的政策解決〉,江南社會學院學
    報,2004年12月,頁11-18。
    ---,〈朝核危機管理與中國的外交抉擇〉,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8
    期,頁32-38。
    林長盛,〈大國長劍¬-中共洲際飛彈軍力發展現狀〉,全球防衛雜誌,2004
    年6月,頁48-55。
    林宗達,〈中共與北韓對亞太地區飛彈威脅評述〉,共黨問題研究,第26
    卷第1期,2000 年,頁51-77。
    林秋山,〈北韓核武爭議的源起與解決之道〉,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
    11期,2006年 11月,頁1-5。
    林彥廷,〈北韓政情發展牽動東北亞安全〉,亞太防務,2009年1月,頁18-
    19。
    ---,〈朝鮮半島風雲再起,亞太防務〉,亞太防務,2009年3月,頁16-
    17。
    ---,〈赤狐之爪-北韓再度挑戰長程火箭試射〉,亞太防務,2009年5
    月,頁8-11。
    ---,〈戰雲密布的東北亞〉,亞太防務,2009年7月,頁12-13。
    林賢參,〈蛻變中的日本防衛政策-北韓之飛彈威脅vs.日本之先制攻擊論〉,
    展望與探索,2006年8月。
    林錫星,〈朝鮮核問題的困境〉,亞洲週刊,2009年6月,頁11。
    門洪華,〈東北亞安全困境及其戰略應對〉,國際政治,2008年11月,頁72-
    78。
    金喆萬,〈朝鮮半島軍力較量-南北韓陸軍〉,尖端科技,2005年11月,頁
    67-77。
    延 蒼,〈北韓人民陸軍「戰略基本單位」編組之研究〉,尖端科技,2000年
    8月,頁100-111。

    夏立平,〈論韓國核不擴散政策與美韓聯盟轉型〉,國際政治,2007年1月,
    頁38-43。
    施子中,〈911事件後國際情勢發展對中共新安全觀之衝擊〉,戰略與國際研
    究季刊,第4卷,第3期,2002年,頁3-5。
    封永平,〈軍事力量觀的嬗變與大國崛起〉,現代國際關係,2005年7月,
    頁7-12。
    倪世雄,潛旭明,〈新地緣政治與和諧世界〉,國際政治,2008年11月,
    頁9-16。
    徐文吉,〈朝鮮的核、導戰略態勢及其影響〉,東北亞論壇,2007年1月,頁
    49-57。
    徐光裕,〈核擴散的歷史定位及未來走向〉,國際政治,2008年5月,頁70-
    73。
    徐萬勝、付征南,〈日本核政策動向〉,國際政治,2008年9月,頁63-66。
    唐永勝,〈超越傳統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際政治,2004年11月,頁13-17。
    張玉山,〈朝日關係的現實與未來〉,東北亞論壇,2001年8月,頁25-28。
    張毅弘,〈朝鮮核試是否會刺激台灣〉,亞洲週刊,2006年10月,頁24-27。
    ---,〈中國今年獲得最後一批S300PMU2地對空導彈〉,漢和防務評論,
    2008年5月,頁 33-35。
    張廖年仲,〈中共與第二次北韓核武危機〉,展望與探索,2004年3月,頁
    36-50。
    張璉瑰,〈朝鮮核問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政治,2004年7月,頁
    123-127。
    ---,〈朝鮮導彈試射與東亞安全情勢〉,中國評論,2006年9月,頁
    79-81。
    ---,〈朝鮮試射導彈:目的與影響〉,中國評論,2006年11月,頁22-
    24。
    張慧智,〈東北振興過程中的對外開放:中朝合作〉,東北亞論壇,2007年9
    月,頁38-41。

    ---,〈國際社會對朝鮮發展援助探詢〉,東北亞論壇,2009年7月,頁
    67-75。
    ---,〈朝鮮國家戰略調整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10年2月,頁30-
    35。
    崔立如,〈朝鮮半島問題:中國的作用〉,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9期,頁
    42-47。
    凌 雲,〈導彈陰影下的中國-中國周邊導彈形式報告〉,國際展望,第9期,
    2007 年,頁15-19。
    時永明,〈朝鮮核問題與東北亞安全〉,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5期,頁
    52-54。
    孫 承,〈第二次朝鮮核危機〉,國際政治,2003年7月,頁135-139。
    孫 茹,〈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合作與分歧〉,現代國際關係,2007年10
    月,頁10-14。
    高 岩,〈中國需要朝鮮作軍事盟友嗎〉,廣角鏡月刊,2006年10月,頁30-
    32。
    高雄柏,〈美俄新冷戰-俄羅斯崛起後的世界新局〉,尖端科技,2007年11
    月,頁83-84。
    馬建英、韓玉貴,〈論李明博政府的實用主義外交〉,東北亞論壇,2009年1
    月,頁50-58。
    馬振崗,〈中國外交的偉大變革〉,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4月,頁1-4。
    陳世民,〈從「不首先使用核武」之爭議論核武角色之轉變〉,問題與研究,
    1998年10 月, 頁23-35。
    ---,〈中共核武發展與其對外關係之演變-冷戰時期(50至80年代)〉,
    中國大陸研究,2003年11月,頁29-50。
    ---,〈東亞戰略架構中核武的角色:擴散與嚇阻穩定〉,全球政治評論,
    2008年1月,頁32-50。
    陳建民,〈中共國家新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與外交實踐〉,東亞研究,2009年1
    月,頁76-105。
    陳維浩,〈美國對北韓作戰計畫〉,尖端科技,2006年8月,頁18-23。
    康仁燦,〈金正日訪中後的東北亞形勢變化〉,亞太防務,2010年6月,頁
    2-4。
    崔智友,〈朝鮮半島的神祕勁旅-北韓軍力〉,全球防衛雜誌,2005年11月,
    頁38-41。
    薛 力,〈中國應對朝鮮問題的綜合戰略框架〉,中國評論,2007年1月,頁
    47-48。
    郭乃日,〈雄三研發秘辛〉,全球防衛雜誌,2007年11月,頁54-55。
    莫大華,〈論析美國防止擴散安全協議的發展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5卷,第3期,2004年,頁27-82。
    許志新,〈俄羅斯的亞太政策〉,國際政治,第5期,2005年,頁31-34。
    魯 義,〈綁架問題與日朝關係〉,國際政治,2008年4月,頁53-59。
    曾祥穎,〈南北韓飛彈與核武問題研析〉,陸軍月刊,2005年5月,頁97-
    107。
    黃仁偉,〈新安全觀與東亞地區合作機制〉,國際政治,2003年3月,頁86-
    91。
    黃 鈴,〈近期中美朝鮮半島競合關係〉,中共研究,2008年6月,頁104-
    109。
    彭光謙、任向群,〈建構新型的建設性中美軍事關係〉,中國評論,2007年2
    月,頁10-12。
    游智偉、洪銘德,〈中國東北亞安全政策的本質與目的:以六方會談為例〉,
    東亞研究,2010年1月,頁77-117。
    楊紅梅,〈美韓同盟調整的動力,現狀與前景〉,現代國際關係,第8期,
    2005年,頁20-25。
    楊鈞池,〈1990年代以來日本除新調整危機事件處理之機制〉,全球政治評
    論,2007年1月,頁94-118。

    楊魯慧,〈東北亞地緣政治變遷與中國崛起的安全環境〉,東北亞論壇,2007
    年5月,頁43-49。
    滕建群,〈核威懾新論〉,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8月,頁13-18。
    楚樹龍,〈冷戰後中國戰略思想的發展〉,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1999
    年,頁11-15。
    趙階琦,〈日美強化同盟體制的戰略圖謀〉,國際政治,2006年5月,頁
    33-43。
    趙緒生,〈俄羅斯外交定位:能源超級大國〉,中國評論,2006年12月,頁
    47-48。
    廖小娟,〈中共與北韓的雙邊關係-以兩次核武危機的處理檢視〉,展望與探
    索,2005年1月,頁34-47。
    廖文中,〈中共核武戰略現代化〉,全球防衛雜誌,2005年4月,頁82-84。
    劉世龍 ,〈日美韓合作與朝核問題〉,國際政治,2006年6月,頁23-27。
    劉俊波,〈核困境中朝鮮的外交突圍〉,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8月,頁19-
    24。
    劉德海,〈90年代中共的朝鮮半島政策與兩韓研究〉,韓國學報,1995年6
    月,頁183-204。
    ---,〈1992年以來的中共與兩韓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
    2000年12月,頁215-238。
    ---,〈冷戰後時代北韓的外交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亞洲研究,2001年
    9月,頁185-217。
    ---,〈變遷中的朝鮮半島國際環境特徵與東北亞的和平與安定〉,國際事
    務研究,第3卷第2期,2007年6月,頁151-153。
    ---,〈美國及北韓雙邊會談戰略意涵及影響〉,戰略安全研析,2007年8
    月,頁23-25。
    劉俊波,〈核困境中朝鮮的外交突圍〉,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8月,頁22。
    劉清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朝鮮半島政策與朝核立場〉,東北亞論壇,第13
    卷,第1期,2004年,頁28-31。
    ---,〈中俄關係:從和平共處到和諧相處〉,中國評論,2007年2月,頁
    17-18。

    蔡明彥,〈當前東亞安全問題中的中國因素分析-以地緣政治、經貿整合與北
    韓核武問題為例〉,全球政治評論,2009年4月,頁1-20。
    蔡東杰,〈東北亞安全問題與區域治理機制發展〉,全球政治評論,2007年7
    月,頁1-20。
    ---,〈後冷戰時期美國東亞政策及其戰略布局〉,東亞研究,2008年6
    月,頁177-193。
    ---,〈當前日本之東北亞政策分析〉,台灣東北亞研究季刊,2008年9
    月,頁69-94。
    蒲國良,〈朝鮮半島核危機問題的歷史由來及其實質〉,世界政治,2004年3
    月,頁142-149。
    熊光楷,〈協力應對非傳統安全威嚇的新挑戰〉,國際政治,2005年11月,
    頁 5-8。
    鄭大誠,〈論中共核武發展:四十年核武發展之回顧〉。國防政策評論,2005
    年7月,頁157。
    ---,〈核武屠龍-美國對中共的核武攻擊計畫〉,尖端科技,2007年2
    月,頁30-39。
    ---,〈歐巴馬的「無核夢」? 簡析美國2010年《核武態勢評估報
    告》〉,尖端科技,2010年6月,頁54-61。
    盧 靜,〈國家安全:理論‧現實〉,國際政治,2005年2月,頁43-47。
    韓玉貴,〈非傳統安全威嚇上升與國家安全觀念的演變〉,國際政治,2004
    年11月,頁130-133。
    鍾 路,〈東北亞雄獅朝鮮陸軍〉,廣角鏡,2006年7月,頁42-44。
    鍾 堅,〈中共早期核武建軍〉,尖端科技,2001年3月,頁42-53。
    ---,〈第三世界核武化-中共的基因〉,尖端科技,2004年3月,頁94-
    95。
    魏志江,〈李明博政府對朝政策調整及其影響〉,國際政治,2008年12月,
    頁42-47。
    羅山愛,〈全球準核武國家透視〉,亞太防務,2009年8月,頁66。
    ---,〈神秘的北韓軍需經濟〉,亞太防務,2010年2月,頁94。
    ---,〈北韓核技術來源揭密: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告白〉,亞太防務,2010
    年7月,頁2-5。
    羅西亞可夫,〈反擊北韓利器-韓國自製攻陸巡弋飛彈〉,全球防衛雜誌,
    2008年8月,頁116-117。
    羅福全,〈日本與變動中的東亞秩序〉,台灣東北亞研究季刊,2008年10
    月,頁235-246。
    顧國良,〈美國「防擴散安全倡議」評析〉,世界政治,2008年6月,頁
    106。
    蘇 武,〈騎虎難下的俄中關係〉,全球防衛雜誌,2006年7月,頁46-49。
    ---,〈由莫斯科看東亞地區的新危機〉,全球防衛雜誌,2006年9月,頁
    68-72。
    蘇祖輝,〈大國關係互動:競爭與合作同步上升〉,中國評論,2007年2月,
    頁19-22。
    蘇 浩,〈地緣重心與世界政治的支點〉,國際政治,2004年4月,頁19-
    26。
    二、英文
    Art, Robert. “A Defensible Defense: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5.No.4, (March/1995)”, pp7-13.
    Baiy,Wu. “China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terests and Role,” The Korean Journal of Security Affairs,(June/2006), pp.61-81.
    Bermudez, Joseph. “North Korea prepares Taepo Dong 2 launch,”Jane"s Intelligence
    Rreview,(July/2006), pp.4-5.
    Choong, Nam Kim. “Military First, Economy-first or Mixture of Both-Which One Is Pyongyang"s Primary Survival Strategy,”Korea and WorldAffairs, (July/2008),p.211-231.
    Datt Savita. “ Japan:On the Nuclear Option Threshold, ”Strategic Analysis, Vol.16, No. 3, (1993), pp.285-288.
    Fedorovsky Alexander. “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and Rus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orean Unification Studies, Vol.14, No.1, (2005), pp. 80-84.
    Hajime Izumi. The Second Bush Administration and North Kore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orean Unification Studies, Vol.14, No.1, (2005), pp.60-62.
    Huntington Samuel.“The Lonely Superpower,” Foreign Affairs, Vol.78, No.2,(1999), pp.36-38.
    Kang David. and Cha Victor.“ Thank Again: The Korea Crisis,” Foreign Policy, No.136, (2003),pp.3-15.
    Karnad Bhara. “Nukes in the balance-The effects of proliferation on regional security,”Jane"s Intelligence Rreview, (July/2007), pp.7-15.
    Kyoung Soo Kim.“Lee Myung-bak Government"s Paradigm for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Korea and World Affairs,(March/2008), p.6.
    North Korea Calls for New Pact with U.S. on Nuclear Weapons,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25, (2002), p.A6.
    Pinkston Daniel.“Space Cadets”,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2009), pp.8-13.
    Rumsfeld H. Donald.“Transforming the Military,” Foreign Affairs, Vol.81, No3,(2002), pp.24-29.
    Seung-Ham Yang, Woosang Kim and Yongho Kim. “Russo-North Korean Relationship in 2000s:Moscow"s Continuing Search for Regional Influence,”Asian Survey,Vol.44, No.6, (2004), pp.794-814.
    Tae-Hyung Kim,“North Korea"s Missiles Development and Its Impact on South Korea"s Missile Development and the ROK-U.S. Alliance”, Foreign Affairs,Vol.39, No.4,(Winter /2008), pp.24-29.
    Yiwei Wang.“China"s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Korea Observer, Vol.36, No.3,(2005), pp.465-488.
    Yoshihara Toshi and Holmes James. “China a United Korea and Geopolitics,” Issues and Studies,(June /2005), p.142-158.

    三、日文
    小木輝夫,〈中国への依存深める北朝鮮經濟〉, 世界週報,2006年8月,
    頁6-9。
    中居良文,〈中国の北朝鮮政策をめぐっで楊斌事件〉,国際政治,第135
    期,2004年,頁78-95。
    手嶋龍一,〈アメリカは核の傘を確約した〉, 中央公論, 2006年12月,
    頁 54-63。
    古川勝久,〈スカッド・ナドン・テポドン同時發射の軍事的意味〉,世界週
    報, 2006 年8月,頁6-8。
    ----,〈北朝鮮の大量破壞兵器計畫と非合法活動との關係〉,世界週
    報, 2007年2月,頁18-22。
    田中康友,〈安全保障用語解說〉,GAIKO FORUM,2005年1月,頁72-77。
    平田 裕,〈巧妙化するマロンダリング〉,世界與日本の地下社會,2007年
    5月,頁52-53。
    平岩俊司,〈中国の対北朝鮮政策めぐる2つの誤解〉,世界週報,2006年8
    月,頁10-13。
    矢吹 晉,〈失『われた中朝の「血の友誼」,自国の安全確保こそ中国の外
    交政策〉,世界週報,2007年1月,頁46-49。

    江口博保,〈朝鮮半島の危機日米同盟は機能するか〉,軍事研究,2009年9
    月,頁28-38。
    宇垣大成,〈米軍对北朝鮮懲罰攻擊OPLAN5027〉,軍事研究,2005年1月,
    頁40-51。
    ----,〈日本狙う核彈道彈は完成するか〉,軍事研究,2009年7月,頁
    32-33。
    ----,〈中国の彈道ミサイル戰力〉,軍事研究,2009年9月,頁50-
    59。
    伊豆見元,〈北朝鮮への真の压力は何か:国際的制裁の道をざすな〉,中央
    公論,第2期,2005年,頁148-153。
    朱 建 榮,〈中国の北朝鮮政策大轉換〉,中央公論,2007年1月,頁156-
    165。
    村上和巳,〈世界の麻藥事情最新動向〉,世界與日本の地下社會,2007年5
    月,頁52-53。
    李 策,〈加速する北朝鮮と中国の經済活動〉,軍事研究,2006年6月,
    頁103。
    ----,〈核燃料バンクとオバマ核軍缩の実態〉,尖端科技,2009年9
    月,頁72-82。
    武貞秀士,〈韓国对北・对米戰略轉換と美軍削減〉,軍事研究, 2004年7
    月,頁64-77。
    武部憲徙,〈地下核実驗の方法と探知分析術〉, 軍事研究,2007年1月,
    頁 52-54。
    岩狹源晴,〈北朝鮮テポドン2号 發射基地の全貌〉,軍事研究,2005年1
    月,頁81-89。
    阿部純一,〈中国が朝鮮半島統一を望まない理由〉,世界週報,2005年,
    頁 11。

    茅原郁生,〈中国の軍事的台頭と連動する二つの問題〉,中央公論,2005年
    12月,頁96-103。
    高山秀子,〈先軍政治の飢える兵士たち〉,丸,2008年9月,頁156-159。
    高井三郎,〈大陸の目標に対する核攻擊:物理的可能性の檢討〉,軍事研
    究,2007年2月,頁28-35。
    孫崎 享,〈工作船事件の全情報ル-トを検証する〉,軍事研究別冊-日本對
    外情報機關,2006年9月,頁126-132。
    清水 惇,〈內部文書が明かした精強「北朝鮮軍」の不思議な実情〉,丸,
    2005年5月,頁55-63。
    野木惠一核,〈ミサイルに対する最大の抑止力〉,軍事研究,2005年1月,
    頁28-39。
    ----,〈テポドン2号と彈道ミサイルの系譜〉,軍事研究,2006年9
    月,頁188-199。
    ----,〈北朝鮮製ミサイル入門-世界を震撼させた〉,丸,2006年10
    月,頁55-63。
    ----,〈北朝鮮ついに核実驗か!?〉, 軍事研究, 2006年10月,頁
    28~39。
    ----,〈韓国国產兵器の実力〉,軍事研究,2008年4月,頁43-44。
    ----,〈オバマ政権の戰略核政策〉,尖端科技,2009年10月,頁36-
    41。
    黑井文太郎,〈北朝鮮監視する米韓インテリジエンス〉,軍事研究,2008年
    12月,頁232-241。
    福好昌治,〈世界の「核施設」ゲレーゾーン徹底研究〉, 丸, 2006年5
    月,頁56-63。
    ----,〈自衛隊の对北朝鮮对応策を檢証する〉, 丸, 2006年11月,
    頁56-63。
    ----,〈瀨戶際「北朝鮮」兵器ビジスネの危險な現実〉,丸,2009年5
    月,頁55-63。
    ----,〈東アジア「核拡散ウォーす」の不安定な未來図〉,丸,2009
    年12月,頁 56。
    稻坂硬一,〈止らない軍拡中国の危險軍事力診断〉,丸 , 2006年4月,頁
    61-62。
    稻垣 治,〈暴走「地下核実驗」かもたらす東アジア混迷〉,丸,2007年1
    月,頁55-63。
    遠藤哲也,〈北「核実驗」がもたらした実施衝擊〉,世界週報,2006年11
    月7日,頁94-95。
    ----,〈活路わ中国の對「北」壓力強化,6カ国協議の行方〉,世界週
    報,2007年2月,頁6-9。
    賴 怡 忠,〈北朝鮮の核武裝問題〉,問題と研究,2007年3月,頁61-72。

    伍、研討會論文
    朱松柏,《北韓核試與東亞區域安全》,東亞形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
    文,2006年 12 月18日,頁6-7。
    林賢參,《試論日本摸索防衛戰略轉換之軌跡與方向,東亞區域意識下的亞太
    戰略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2007年10月,頁156-
    157。
    近藤重克,《美日安全保障關係的加強與亞洲太平洋的安全保障,變動中的東
    亞國際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6年5
    月,頁52-53。
    張璉瑰,《朝鮮核試驗:形勢與抉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形勢與兩岸關係研
    討會論文,2006年12月18日,頁11-12。
    劉德海,《北韓核武、六邊會談與中國大陸之角色》,財團法人遠景基金會-
    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研討會,2005年11月24日,頁221-239。
    蔡增家,《日本正在改變它的防衛政策嗎:從新保守主義觀點來論述》,東亞
    戰略格局與台海安全,台中:中興大學全球和平暨戰略研究中心,
    2006年11月,頁169-171。

    陸、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
    中國時報(台北)
    朝鮮日報(首爾)
    蘋果日報(台北)

    柒、其他資料
    一、碩博士論文
    李庚禧,《北韓發展核子嚇阻力量之過程與策略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
    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陳光炳,《中共在北韓核武危機之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
    碩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二、網路資料
    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announce/event/2007/9/1175444_856.html〉
    日本防衛省。〈http://www.mod.go.jp/〉
    美國國務院。〈http://state.gov/t/isn/c12684.htm〉
    朝鮮日報中文版。〈http://chn.chosun.com/big5/〉
    聯合國。〈http://www.un.org/News/Press/docs/2006/sc8853.doc.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4260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6001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