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專書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王振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北:唐山。
朱雲漢(1994),《政黨競爭,衝突結構與民族鞏固:二屆立委選擇的政治效應分析》,發表於「民主化、政黨政治與選擇」學術研討會,1994年7月8日,台大政治所選舉行為研究小組舉辦。
朱雲漢(2000),<九○年代民主轉型期經濟政策制定的效率與公平性>,收錄於朱雲漢、包宗和主編,《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 九○年代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北:桂冠,頁1-26。
李允傑(1992),《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巨流。
林萬億(1991),<社會民主之路或企業自由主義-台灣福利國家的抉擇>,收錄於《全國民間經濟會議》,台北:民進黨出版中央黨部出版,頁231-252。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林萬億(1995),<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收錄於《台灣的社會福利 民間觀點》,台北:五南,頁3-31。
林萬億(2000),<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1980年代以來的台灣經驗>,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頁71-134。
林萬億(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台北:五南。
林萬億(2006),《台灣全志 卷九 社會志社會福利篇》,南投:台灣文獻館。
林國明(2002),< 在權威統治的歷史陰影下 全民健保與道德共同體的民主建構>,收錄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主編,《平等、正義與社會福利 殷海光基金會 自由 、平等、社會正義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3》,台北:桂冠,頁171-231。
若林正丈(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
胡云超(2005),《英國社會養老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威廉姆森‧帕姆佩爾著,鄭秉文主編(2001),《養老保險比較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
孫建忠(2001),<漂泊的浮萍:老人福利津貼的省思>,收錄於詹火生、古允文編,《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 厚生白皮書-社會福利篇》,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出版,頁219-240。
黃世鑫(1999),<老人經濟安全與政府財政-現行規劃老年退休金制度之迷思>,《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台北:郭明政編印,頁103-180。
郭明政(1997),《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台北:作者自印。
郭明政主編(2006),《社會保險之改革與展望》,台北:政大出版社。
郭明政主編(1999),《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台北:作者自印。
郭明政、林永裕(2008),<重返福利國家-台灣勞保年金及國民年金之立法與實施>,發表於東亞年金改革國際研討會,2008年10月16日,政大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及勞工保險局舉辦。
陳政亮等編著(2007),《工運年鑑 : 2004 / 6~2005 / 5》,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出版。
梅瑞江(2006),《社會養老金制度的金融功能研究》,上海財政大學出版社。
彭淑華(2001),<台灣社會福利法制分析>,收錄於詹火生、古允文編,《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 厚生白皮書-社會福利篇》,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出版,頁61-86。
傅立葉(2000),<老人年金、政黨競爭與選舉>,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頁231-256。
張俊山(2001),《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年金制度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詹宜璋(2001),<我國經濟保障體系之展望-以國民年金規劃與其他關聯制度為例>,收錄於詹火生、古允文編,《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 厚生白皮書-社會福利篇》,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出版,頁175-192。
詹火生(2001),<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分析>,收錄於詹火生、古允文編,《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 厚生白皮書-社會福利篇》,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出版,頁21-30。
劉進慶(199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漢譯,王宏仁等,台北:人間出版社。
鄭秉文 方定友 史寒冰主編(2001),《當代東亞國家、地區社會保障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盧政春(1995),<利益團體與社會福利資源分配-透視我國軍公教福利>。收錄於收錄於《台灣的社會福利 民間觀點》,台北:五南,頁209-256。
蕭新煌、孫志慧(2001),<198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福利運動的發展:傳承與演變>,收錄於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頁33-70。
鞠海濤(2006),《民進黨社會基礎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
顧俊禮主編(2002),《福利國家論析 以歐洲為背景的比較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Earl Babbie著,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Gough Ian著,陳昭榮,黃彥宜譯(1992),<福利國家理論之批判>,收錄於古允文等譯,《社會理論發展:經驗與理論》,台北:桂冠,頁85-100。
Gosta Esping-Andersen著,古允文譯(1999),《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 (The Three World of Welfare Capitalism),台北市:巨流。
Vic George,Paul Wilding合著,林萬億,周淑美合譯(2004),《全球化與人類福利》,台北市:五南。
政黨或國家出版品
民進黨(1993),《民主進步黨政策白皮書<綱領篇>》。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
民進黨(1995a),《國民年金制度》。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
民進黨(1995b),《給台灣一個機會-----民進黨1995/96競選綱領》。台北:前衛出版社。
行政院經建會(1998),《國民年金制度規劃報告簡報》,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中文期刊論文
王振寰(2003),<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第31期,頁1-45。
王仕圖(2003),<政黨輪替下的社會福利政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4期,頁75-105。
王秋梅(2008),<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意識形態分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4期,頁38-41。
古允文(1996),<政治政策過程與社會福利發展>,《社會建設》,第93期,頁23-29。
古允文(2001),<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5卷第1期,頁145-169。
古允文(2006),<民主化與社會福利:評Joseph Wong,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台灣社會學刊》,第36期,頁221-233。
左原(1996),<美國新貿易政策>,《美歐月刊》,11:5,頁4-24。
朱青,路和平(1999),<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國際趨勢研究-養老社會保障私有化問題評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4期,頁35-40。
李易駿(2001),<全球化對社會政策的挑戰:兼論台灣個案初探>,《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第2期,頁119-154。
李易駿、古允文(2003),<另一個福利世界?東亞發展型福利體制初探>,《台灣社會學刊》,第31期,頁189-241。
李易駿(2003),<全球化與東亞國家社會政策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7卷第2期,頁71-120。
李傳桐(2008),<新自由主義與俄羅斯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學習與實踐》,第9期,頁131-139。
李耀泰(2008),<發展型國家消逝下的勞動市場邏輯:台灣案例的檢視>,《政大勞動學報》,第23期,頁1-55。
呂建德(2001),<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式國家?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的危機>,《台灣社會學》,第2期,頁263-313。
李春芹,孔德威(2005),<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私有化發展趨勢>,《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4期(總第68期),頁72-75。
杜順(2007),<新自由主義內在矛盾性探析>,《商場現代化》,第509期,頁392-393。
周永新(2003),<全球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7卷第2期,頁1-13。
林志信(2004),《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研究--以勞工退休金條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
林永裕(1998),《我國勞動基準法退休制度「年金化」之研究》,政大勞工所碩士論文。
林昌勳(2003),《我國勞工退休金改制過程之政治經濟分析(1984-2000)》,政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吳明儒(1997),<台灣未來企業退休金制度改革之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卷第2期,頁137-188。
吳明儒(2003),<從全球化觀點解析年金制度改革模式:兼論:「資本積累」與「世代契約」概念>,《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7卷第2期,頁15-70。
吳明儒(2003),<台灣年金政策的政治經濟-社會民主主義觀點>,《社會發展研究學刊》,第5期,頁21-53。
吳挺鋒(2003),《財政政治的轉型:從威權主義到新自由主義》,東海社會所碩士論文。
陳麗文(2007),《中國大陸城鎮職工退休養老制度改革之研究》,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
陳惠珊(2007),《烏托邦的建構與反挫:民進黨執政下的福利國圖像解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明政(1990),<勞工退休金個人帳戶制-從集錢到集權?>,《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5期,頁33-47。
郭明政(1999),「一個充滿危險的策略-對『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採行個人帳戶制之疑慮與批評」,政策月刊,第48期,頁28-33。
郭昭男(2001),《世界銀行年金改革模式及其批評》,政大勞工所碩士論文。
郭俊巖(2006),<論福利國家的內在危機:從Off與Hayek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4期,頁125-155。
殷允杰(2006),<拉丁國家養老保障制度私有化改革面臨的挑戰及對中國改革的啟示>,《中國人口科學》,第4期,頁78-87。
連偉舜(2002),《全球化衝擊下東亞福利體制的回應策略分析─台灣與韓國的比較(1987-2002)》,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梁文韜(2001),<民主化與福利權的實現>,《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頁1-16。
黃德北(2002),<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與勞工關係變化之研究>,政大政治系政治經濟學研究會論文。
黃德北(2004),<新自由主義與中國大陸退休養老制度改革>,《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4期,頁53-74。
黃世鑫、郭建中(2006),<18%爭議之Q&A及其合理改革之道>,《政策研究學報》,第6期,頁19-50。
黃志隆(2002),<勞動保障的政治經濟分析-以勞動基準法的工時修正案為例>,《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頁1-15。
莊雅仲(2002),<集體行動、社會福利與文化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7期,頁249-277。
傅立葉(1993),<台灣社會保險制度的社會控制本質>,《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5期,頁39-64。
趙剛(2001),<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關於全球化的一些問題的思考與對話>,《台灣社會研究期刊》,第44期,頁49-146。
蔡宜縉(2008),《理念、利益與制度 台灣國民年金規劃的政治分析》,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蔡志勇(1998),<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變化與內容比較(上)>,《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6期,頁73-82。
蔡志勇(1998),<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變化與內容比較(下)>,《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6期,頁39-54。
謝孟瑜(1999),《國家機器與勞動力市場-政治、經濟、轉型中的勞動政策》,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照欣(2004),《國民黨與民進黨政府社會福利之研析-老年經濟安全政策個案研究》,台大國發所博士論文。
勞委會(2005),《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勞動統計月報》,台北:勞委會,第144期。
英文專書、期刊
Barr,N. A. (2001). The Welfare State as Piggy Bank:Information,Risk,Uncertainty,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r, N. A. (2004). Economics of The Welfare Stat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attie, R. and Mcgillivray. W. (1995).“ A Risky Strategy Reflections on the World Bank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48:3-4,Pp.5-22.
Esping-Andersen, G. (1996).“After the Golden Age?Welfare State Dilemma in a Global Economy.”Welfare States in Transition. Lodon:Sage。
Evans,P. (1995).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 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eldstein, M. (1998). Privatizing social securi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Fell, D. (2004). Measurement of Party Position and Party Competition in Taiwan. Issues &Studies, 40, NO. 3/4, S. Pp.101-136.
Gillion, C. (2000).“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Pensions:The Approach of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53:1, Pp.35-63.
Giddens Anthony (1998). The Third Way. Oxford Univerty Press.
Goodman, R. ,White, G. ,and Kwon,H.-j. (1998).”Welfare Orientalism and the search for an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Welfare Orientalism and the state. London:Routledge.
Hemming, R. (1999).“ Should public pensions be funded?”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52:2,pp.3-29.
Holliday, I. (2000).“ 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
Political Studies. 48:706-723.
Holliday, I. (2007).“ The Korean welfare state:a paradox of expansion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cri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16:242-248.
Holliday, I.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the Tiger Economie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edited by Holliday, I. and Wilding, P.. Palgrave Macmillan.
Holliday, I. and Wilding, P. (2003).“ Debate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edited by Ian Holliday and Paul Wilding: Palgrave Macmillan.
James,E. (1996).“ Providing Better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Growth:A Defence of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49:3, Pp.3-20.
Jessop,B. (1994).“ Post-Fordism and the State.” in A. Amin (ed). Post Fordism:A Reader. Oxford:Balackwell.
Johnson, C.(1982).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Jone, C. (1990).“ Hong Kong,singapore,South Korea and Taiwan:Oikonomic Welfare States.”Governmwnt and Opposition . 25(Autumn):446-462.
Jones, C. (1993).“ The Pacific Challenge.”New Perspective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London:Routledge.
Kown,H.-j. (1998).“ Democracy and the Politics of Social Welfar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lfare Systems in East Asia.”in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Welfare Orientalism and the State. edited by Roger Goodman,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own. London:New York:Routledge,Pp.27-74.
Ku, Y.-W.(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Ku, Y.-W.(2001).“ Toward an Enabling State:Welfare Development and Dilemma in Taiwan.”收錄自《國家之再定位-亞太區社會政策之經驗與挑戰》,香港:三聯書店,頁144-170。
Ku, Y.-W. (2003).“ Social security.”edited by Holliday, I. and Wilding, P..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cs.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Ku, Y.-W. with Finer, C. J. (2007).“ 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41:2,Pp.115-131.
Laver, M., and Kenneth A. S.(1991).“ Divided Government: American is not‘exceptional’.”Governance 4:250¬-269.
Lin, W.-I and Chou, W.-C. Grace (2007).“ Globalization, Regime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Policy Development in Taiwan.” in The Crisis of Welfare in East Asia. edited by James Lee and Kam-Wah Chan. Plymouth: Lexington Books. Pp.101-123.
Lin,C.-W.(2002).“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n in Taiwan: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National Pension Program.”Developing Economies,vol.3,Pp.327-358.
Lin,C.-W.(2005).“ Pension Reform in Taiwan: The Old and the New Politics of Welfare.”in Ageing and Pension Reform around the World: Evidence form Elven Countries. edited by Giuliano Bonoli and Toshimitsu Shinkawa.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er. Pp.182-207.
Mishra, R.(1999). Globalization and Welfare State. Cheltenham:Edward Elgar.
Peters, B. Guy, Jon Pierre and Desmond S. King.(2005).“The Politics of Path Dependency: Political Conflict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67, No.4, S. 1275-1300.
Pierson, P.(2003).“Big, Slow-Moving, and …Invisible: Macrosocial Processes in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James Mahoney u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Hg.)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77-207.
Pierson, P.(2004). Politics in Time: History,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Analysis. Princeton NJ u.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hodes, M. (1996).“Globalization and West European Welfare State: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Debates.”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6(4):305-327。
Ross, S. G. (2000).“ Doctrine and Practice i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s.”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53:2, Pp.3-29.
Skocpol,T.(1984).“ Sociology’s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Theda Skocpol(ed).”Vision and Method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ity Press, Pp.1-21.
Tamburi,G. (1992).“ Misunderstanding Pension Privatization - The Case Against Do-It-Yourself Pension Kits.”Benefits&Compensation International. 21:7, Pp.2-6.
Thompson, L. H.(1998). Older and wiser : the economics of public pensions.
Washington, D.C. : Urban Institute Press.
World Bank(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Oxford Univerty Press.
Wu, Yongping.(2004). “Rethinking the Taiwanese Developmental State.”China Quarterly,177:91-114.
網站
郭明政(2001),<集體經濟與集權政治-台灣的選擇?>,《勞動者電子報》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7640
郭明政(2002),<勞退三軌制改革方案:困境與契機>,《勞動者電子報》 http://labor.ngo.org.tw/weekly/C220201.htm
郭明政(2001),<台灣社會安全制度之政策形成及其決定因素>,勞委會主辦,勞動政治、工會運動與社會安全制度-台灣與日本的對話 http://tlsa.ngo.org.tw/activity/acitve/article_2.pdf
曾巨威(2002),<稅基侵蝕嚴重乃是我國稅制的致命傷>,《國政評論》,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C-091-139.htm
內政部統計處網站 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article-1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