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2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22/144841 (79%)
造訪人次 : 51788381      線上人數 : 5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98


    題名: 創新管理作為運用於公部門組織之研究─以台北市民政團隊提案制度為例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a case study of the suggestion system for the civil affairs team at Taipei City
    作者: 劉嘉鳳
    貢獻者: 蕭乃沂
    劉嘉鳳
    關鍵詞: 創新管理
    提案制度
    民政團隊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6-05-09 15:39:09 (UTC+8)
    摘要: 茲因公部門正處於追求行政效率提升及作業流程改造之趨勢中,於組織中推行創新管理作為乃屬刻不容緩,復鑑於創新管理議題之研究,絕大部分皆是聚焦在私部門企業範疇,爰此,本研究乃聚焦於公部門組織推動創新管理作為之探討,並以台北市政府民政團隊所推行之提案制度實務個案研究以為成效檢視,本研究採質化分析方法對區公所、戶政所及民政局人員進行訪談,而為利探討,並以組織結構、激勵誘因、人員屬性及制度設計等四個研究構面進行研究分析。
    從本研究之訪談資料分析結果發現,為能確實提升公部門創新提案制度績效,應有以下作為:(一)在組織結構方面,應成立跨課室之任務小組及落實分權化之組織設計;(二)在激勵誘因構面,應強調正面獎酬之誘導、避免結果導向之激勵作為、並審酌差異性需求,訂定彈性激勵;(三)在人員屬性構面,應培養提案帶動者,形塑組織創新氛圍、持續學習激發屬員創造力、建立公務人員自身的成就感與責任心、轉換管理者之創新提案干預角色;(四)在制度設計構面,應於提案審查小組委員中納入區公所及戶政所人員代表、改善提案審查機制、規劃合理的提案獎酬制度、落實提案回饋追蹤措施。
    本研究認為公部門推行創新管理作為需因應自身組織特性,許多公部門管理者認為其所處的環境與私部門截然不同,因此往往對專家、學者所建議公私部門皆可適用的創新管理作為,經常先入為主的予以否決,然而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公部門雖然是提供公共服務的獨占組織,但鑑於公部門未來所處的環境系絡是更具挑戰性的,爰其管理方法實應朝更具彈性,更具實益之創新作為規劃,惟須確實正視並因應自身之特質因素,尤其是公務人員永業保障屬性所產生之限制性。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個案描述 10
    第一節 臺北市政府創意提案制度 10
    第二節 民政團隊創意提案制度 24
    第三章 文獻探討 37
    第一節 創新管理 37
    第二節 提案制度 55
    第三節 創新管理與提案制度的連結 69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 74
    第四章 研究設計 8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0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81
    第三節 深度訪談設計 84
    第五章 訪談資料分析 90
    第一節 組織結構構面 90
    第二節 制度設計構面 96
    第三節 激勵誘因構面 107
    第四節 人員屬性構面 113
    第五節 本章總結 121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2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4
    第二節 公部門推動提案制度實務建議 12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31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132
    參考文獻 133
    附錄一:行政院各機關建立參與及建議制度實施要點 140
    附錄二:臺北市政府創意提案會報實施計畫 145
    附錄三:臺北市民政團隊98年度提案創意盃競賽活動實施計畫 159
    參考文獻: KAIZEN 研究小組譯(1998),日本HR 協會著,《改善提案》,桃園:和昌出版社。
    KAIZEN 研究小組譯(2003),日本HR 協會著,《改善、提案 KAIZEN TEIAN I (導入、營運指引)》,桃園:和昌出版社。
    KAIZEN 研究小組譯(2003),日本HR 協會著,《改善、提案 KAIZEN TEIAN II (實踐、指導指引)》,桃園:和昌出版社。
    KAIZEN 研究小組譯(2005),日本HR 協會著,《改善、提案 KAIZEN TEIAN III (活性、推行指引)》,桃園:和昌出版社。
    中華民國企業員工提案改善活動協會會訊(1999),第9期,頁1-3。
    中華民國提案改善協會(2001),《第二屆優秀提案團體及個人得獎者發表會資料》。
    尹仲容(1962),《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台北:行政院經社會。
    王俊雄(1998),《科層組織結構與農業創新研究之關聯:以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網站:http://www.rdec.taipei.gov.tw/(檢閱日期 2009.4.27)
    市政創意提案資訊網:http://www.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75e353c
    (檢閱日期2009.3.20)
    任金鳳(2007),《提案制度員工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提案活動研究小組譯(1987),日本提案活動協會著,《提案活動指南》,第三版。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理念、實務、省思》,台北:智勝文化。
    何玉美(1998),〈十大熱門管理工具出現-經理人秘秘武器大公開〉,《管理雜誌》,第292期,頁44~47。
    余伯泉(1989),〈組織升級的關鍵-提案制度〉,《管理雜誌》,第178 期,頁83-85。
    吳松齡(2005),《創新管理》,台北市:五南。
    吳思華(1998),《知識經濟要以創新為引擎》,台北:臉譜。
    吳清山、林天佑(2003),〈創意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第53期,頁134-135。
    吳瓊恩(2001),《行政學》,(增訂二版),台北:三民。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5),《公共管理》,(第二版),台北:空大。
    呂良添(1998),《創業導向、管理實務、人際網絡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昆林(1997),〈限制理論下的TQM〉,《管理雜誌》,第272 期,頁86-87。
    李國樑(2000),《技術策略、技術創新能力與創新管理之關係研究-以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武志(1998),《員工提案制度實務》,第七版,台北: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屈碧雰(2004),《員工提案制度、企業文化與組織創新關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風(1995),〈國內TQM 推行實況〉,《品質管制月刊》,第3期,頁18-22。
    柯欣雅(2002),《近十年台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發展(1991-2001)》,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震宇(2000),〈誰掌握開啟未來的鑰匙〉,《天下雜誌》,第233期,頁132-141。
    孫本初(2007),《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
    孫珣恆(1996),〈披荊斬棘:新產品普及的五大關鍵〉,《突破雜誌》,第104期,頁24-25。
    徐淑娟(2002),《提案制度實務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聯恩譯(1998) 今井正明著,《改善》,第八版,台北:長河出版社,(原書於1986出版)。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尉謄蛟譯(1991),〈豐田公司的提案制度〉,《世界經理文摘》,第66期,頁141-159。
    尉謄蛟譯(1991),Yuzo Yasuda 著,〈如何使提案制度生生不息〉,《生產力雜誌》,第280期,頁116-119。
    張紹勳(2003),《研究方法》,台中:滄海出版公司。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莊書彰(1985),〈勇夫上路-中華汽車工業公司專訪〉,《現代管理月刊》,第98期,頁19-22。
    陳文俊譯(2005),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台北:湯姆生。
    陳必碩(1999),《員工改善提案績效決定性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坤賞(1992),《如何做好改善提案》,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俊達(2007),《影響員工改善提案意願因素之探討-以陸仕企業公司為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耀茂(1984),《現場管理與改善》,尚公企管顧問公司。
    曾民賢(2001),《公部門創新管理之研究─以大肚鄉戶政事務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第117期,頁32-42。
    黃俊英(1999),《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第六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黃俊英、張信雄、陳松山、鄭富雄與陳憲銘(1985),〈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企業如何實施提案改案制度〉,《現代管理月刊》,第98期,頁5-18。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第l期,頁 211-232。
    黃清孝主譯(1991),山下義美著,〈日本提案改善活動之現況與今後之課題〉,《品質管制月刊》,27卷3期。
    楊幼蘭譯(2004),Richard Luecke著,《如何做好創新管理》( Harvard Business Essentials: Manag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台北:天下遠見。
    楊忠意(1991),〈談日本企業對改善提案活動之提倡〉,《今日會計》,第47期,頁84-100。
    詹中原(1999),《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詹益郎(2003),《現代管理精論》,台北:華泰。
    廖育瑱(2004),《影響組織學習成效之因素─以員工提案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世南(2005),《創新管理》,臺北市:五南。
    劉奕鐘(2000),《品管圈及提案改善活動的活化》,台北:福升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劉常勇(2003),〈第四代研發管理〉,《能力雜誌》,第563期,頁82-89。
    劉添財,〈市府官員有好點子 就能升官〉,《中國時報》,2007.06.27,C2。
    劉毓玲(1993),Osborne & Gaebler著,《新政府運動》(Reinventing Government ),台北:天下。
    劉蘊芳譯(2000),Thomas D.Kuczmarski著,《創新K管理》(Innovation:leadership strategies for the competitive edge ),台北:經典傳訊文化。
    蔡明謙(2006),《公部門組織創新之研究─以臺北市垃圾減量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士葆(1987),〈企業技術特性與新產品發展績效相關之研究〉,《管理評論》,第6卷,頁102-114。
    錢震宇、楊芷茜,〈冷落求職人 就服站長丟差〉,《聯合報》,2009.02.07,C1。
    簡瑞峰(1995),《產業創造力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譚士屏(2004),〈風起雲湧 挑戰極限〉,《天下雜誌》,第309期,頁174-195。
    蘇登呼(2001),《政府官僚組織內部創新傳佈之研究:以台北市戶政事務所與高雄市衛生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Afuah, A. (2003), Innov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fits, 2nd ed,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Oxford: Westview Press.
    Anonymous (1999),"Principles for Supply Chain Excellence." Chief Executive, 136:41.
    Betz, F. (1993), Managing Technology: Competing Through New Ventures,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Resear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odek, N.& Tozawa,B.(2001),The Idea Generator:Quick and easy kaizen,PCS Press.
    Carnevale, D.G. & Sharp, B.S.(1993), “The Old Employee Suggestion BOX.”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13(2): 82-92.
    Christensen, C.M. (1997),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lark, J. & Guy, K. (1998),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 review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0(3): 363-395.
    Collis, D.J. (1991),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s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S1): 49-68.
    Daft, R.L. (1978), “A Dual-Cor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2): 193-210.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555-590.
    Drucker, P.F.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 Harper & Row.
    Fairbank, J.F. & Williams, S.D. (2001) ,“Motivating Creativity and Enhancing Innovation Through Employee Suggestion System Technology. ”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0(2): 68-74.
    Frankel, E.G. (1990),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Kluwer Academic.
    Gallouj, F. & Weinstein, O. (1997), “Innovation in Services.” Research Policy, 26(4-5): 537-556.
    Gobeli, D.H. & Brown, D.J. (1987),“Analyzing Product Innovations.” Sesearch Management, 30(4): 25-31.
    Henderson, R.M. & Clark, K.B. (1990),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1): 9-30.
    Higgins, J.M. ( 1995) ,“Innovation: The Core Competence. ” Strategy & Leadership, 23(6): 32-36.
    Hill, Charles W.L. & Jones, G.R.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4nd ed, N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Imai, M. (1986), Kaizen- The Key To Japan’s Competitive Success, New York: McGraw- Hill.
    Kim, S. (2002) ,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Lessons for Management Leadership.”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2): 231-241.
    Lin, W.J.(1995), Identifying the Determinants of a Kaizen- Suggestion System and Assessing its Impact of Plant-Level Productivity: A Pooled Cross-Sectional and Time Series Analysi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ani, B.G. (1995), “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Tastes Better: A Case Study of TQM Implementation in the I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5(2): 147-158.
    Marquis, D. G. (1982), The Anatomy of Successful Innovations, Winthrop Publishers, Cambridge.
    Maslow,A.H.(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 Psychological Review, pp.370-396.
    Moynihan, D.P. & Pandey, S.K. (2007) , “The Role of Organizatiions in Foste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7(1): 40-53.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rry, J.L. & Wise, L.R. (1990), “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 ”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0(3): 367-373.
    Polzin, M.J.(1998),“Employee Suggestion System:Boosting Productivity and Profits.” Human Technology Management, 21(3): 49-50.
    Rainey, H.G.(1982), “ Reward Preferences among Public and Private Managers:In Search of the Service Ethic. ”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6(4): 288-302.
    Robbins, s.p. (1996), Organization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4nd ed, New York:Free Press.
    Schumann, P. A., Prestwood, D.C., Tong, A.H. & Vanston, J.H. (1994), Innovate: Straight Path to Quality, Customer Deligh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 McGraw- Hill.
    Schumpeter, J. A. (193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ushman, M.L. & Nadler, D.A.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3): 74-92.
    Tushman, M.L. & Anderson, P. (1986),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1(3): 439-465.
    Van de Ven, Andrew H.(1986),“Cent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32(5): 590-607.
    Vrakking, W.J. (1990), “Th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23 (2): 94-102.
    Wittenberg, G. (1994), “ Kaizen-The Many Ways of Getting Better.” Assembly Automation, 14 (4):12-1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9525603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603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254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