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79084      Online Users : 6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27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79


    Title: 詐欺罪之研究-以電腦詐欺及廢除牽連犯、連續犯之修法為題
    Authors: 郭志剛
    Contributors: 段重民
    郭志剛
    Keywords: 詐欺
    電腦詐欺
    牽連犯
    連續犯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6-05-09 15:30:11 (UTC+8)
    Abstract: 詐欺犯罪向來高居我國刑事犯罪排行榜之前幾名,究其原因應與其犯罪手段多樣、犯罪成功率及犯罪所得均高但其可能必須付出之代價卻相對較低等因素有關。尤其是在電腦網路及相關資訊設備普及後,詐欺犯罪的型態與手法更是日新月異,導致詐欺犯罪已然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社會問題。
    首先,本文第一章擬由我國刑法中詐欺罪的構成要件作為切入點,分別就詐欺罪之立法目的、保護法益以及各個構成要件等層面,探討詐欺罪之整體內涵。
    其次,針對新型態之電腦詐欺犯罪,本文則於第二章中由電腦犯罪之概念及類型為出發點,並分別介紹美國、德國及日本等國之立法例,再探究我國目前之相關規定及實務判決,以對於電腦詐欺之類型及法律適用及解釋等方面之議題加以分析。
    再者,我國刑法於民國94年1月7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2月2日經總統正式公布。本次修正案中,廢除了刑法第五十五條後段有關牽連犯之規定及刑法第五十六條關於連續犯之規定,此一修正內容將對於我國刑法上犯罪競合理論之適用與內涵產生相當程度之影響。本文擬由行為單複數之介紹為始,分別就與詐欺罪有關之牽連犯與連續犯之問題,以及本次修法後所可能造成之影響進行探討。
    最後,本文第五章結論中,則分別就詐欺罪構成要件之內容、刑度以及本次修法廢除牽連犯與連續犯後之量刑標準等問題提出結論與相關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普通詐欺罪之基本介紹…………….… 5
    第一節 由刑法之目的觀察普通詐欺罪之立法目的………….… 5
    第一項 刑法之目的……………………………………….… 5
    第二項 普通詐欺罪之立法目的……………………………6
    第二節 普通詐欺罪所保護之法益………………………………7
    第一項 法益之概念…………………………………………7
    第二項 普通詐欺罪所保護之法益…………………………8
    第一款 財產法益與交易之誠實信用………………… 8
    第二款 個別財產法益與整體財產法益……………… 9
    第三節 普通詐欺罪之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10
    第一項 行為人使用詐術………………………………...11
    第一款 詐術之意涵………………………………… 11
    第二款 詐術之內容………………………………… 13
    第三款 詐術之對象………………………………… 14
    第一目 詐術之對象需有意思能力…………… 14
    第二目 詐術之對象並不限於實際受有財產損
    失之人…………………………….……14
    第三目 詐術之對象包括特定人及非特定人… 15
    第二項 被害人陷於錯誤………………………………… 15
    第三項 被害人處分財產………………………………… 16
    第一款 「處分財產」與「交付」概念之釐清…… 16
    第二款 處分財產之要件…………………………… 17
    第四項 被害人受有財產上損害………………………… 18
    第一款 財產損害是否為普通詐欺罪之客觀構成
    要件…..……………………………………… 18
    第二款 財產概念之意義……………………………... 19
    第三款 財產損害之特殊類型--與使用目的重大
    背離…………………………………………... 22
    第五項 行為人或第三人受有財產上利益………………... 23
    第四節 普通詐欺罪之主觀不法構成要件……………………... 24
    第一項 詐欺之故意………………………………………... 24
    第二項 不法所有之意圖…………………………………... 25
    第三章 電腦詐欺犯罪之探討…………….…………………………… 27
    第一節 前言…………………………………………………….. 27
    第二節 電腦詐欺之概念與類型……………………………….. 29
    第一項 電腦犯罪與電腦詐欺之概念…………………….. 29
    第一款 電腦犯罪之定義與類型…………………….. 29
    第一目 電腦犯罪之定義……………………….. 29
    第二目 電腦犯罪之類型……………………….. 30
    第二款 電腦詐欺之定義以及與普通詐欺之區別….. 31
    第一目 電腦詐欺之定義……………………….. 31
    第二目 電腦詐欺與普通詐欺之區別………….. 31
    第二項 網路犯罪與網路詐欺之概念…………………….. 32
    第一款 網路犯罪之定義…………………………….. 32
    第二款 網路詐欺之定義…………………………….. 33
    第三款 網路詐欺犯罪類型之簡介………………….. 33
    第三節 比較法上有關電腦詐欺犯罪立法例之介紹………….. 38
    第一項 美國立法例………………………………………. 38
    第一款 聯邦立法概況……………………..………… 38
    第二款 州立法概況……………………………….…. 43
    第二項 德國立法例………………………………………. 45
    第三項 日本立法例………………………………………. 46
    第四項 我國現行法規範…………………………………. 47
    第一款 我國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二之介紹…….. 48
    第一目 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48
    第二目 主觀不法構成要件……………………. 50
    第二款 我國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三之介紹…….. 50
    第一目 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51
    第二目 主觀不法構成要件……………………. 52
    第四節 相關實務判決析論…………………………………… 52
    第五節 小結…………………………………………………… 68
    第四章 牽連犯及連續犯廢除後對詐欺罪犯罪競合之影響……… 69
    第一節 前言…………………………………….……………… 69
    第二節 行為單複數之概論…………………….……………… 70
    第一項 前言……………………………….……………… 70
    第二項 自然意義的一行為…………….……….……… 71
    第三項 構成要件的行為單數…………………………… 71
    第一款 多行為犯………..…………….……….… 72
    第二款 繼續犯…………..………………….……… 72
    第三款 意圖犯……………………………….……… 72
    第四款 構成要件選擇……………………..……..… 72
    第五款 集合犯……………………………………..… 73
    第四項 自然的行為單數………………………….….…… 73
    第三節 牽連犯廢除後普通詐欺與偽造文書罪間法律適用之
    探討……………………………………………..……… 74
    第一項 前言………………………………………….……. 74
    第二項 牽連犯概說…………………………….……..…. 75
    第一款 牽連犯之內涵……………………….…..…. 75
    第二款 牽連犯之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 76
    第一目 牽連犯之構成要件……………..……… 76
    第二目 牽連犯之法律效果……………….…… 82
    第三項 牽連犯應予廢除之理由…………………….…… 83
    第四項 有關詐欺與偽造文書罪牽連犯之最高法院判例
    介紹………………………………………….……. 85
    第五項 牽連犯廢除後之影響…………………………..… 88
    第四節 連續犯廢除後對普通詐欺罪競合關係之影響………. 92
    第一項 前言……………………………………………….. 92
    第二項 連續犯概說……………………………….………. 93
    第一款 連續犯之內涵……………………………..… 93
    第二款 連續犯之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 94
    第一目 連續犯之構成要件………………..…… 94
    第二目 連續犯之法律效果…………………… 100
    第三項 連續犯應予廢除之理由………………………… 100
    第四項 連續犯廢除後對普通詐欺罪犯罪競合之影響… 103
    第一款 前言………………………………………… 103
    第二款 包括一罪及接續犯概念之簡介……….….104
    第一目 包括一罪之概念與型態……………… 104
    第二目 我國實務上關於接續犯相關見解之
    介紹與連續犯概念之比較…………… 105
    第三目 包括一罪與自然行為單數之比較…… 111
    第三款 德國及日本有關連續犯問題處理方式之
    簡介……………………………………… 111
    第一目 德國處理方式之簡介………………… 112
    第二目 日本處理方式之簡介………………… 113
    第四款 我國連續犯廢除後對於詐欺犯罪類型之
    影響………………………………………… 113
    第五章 結論……………………………………………………… 117
    附錄:參考文獻資料
    Reference: 【中文部分】依發表先後,由新而舊
    一、書籍
    司法院編印、【新修正刑法論文集】、自刊、2006.12。
    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刑法修正後之適用問題】、最高法院、2006.08。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元照、2006.09。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2006.09。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自刊、2006.06。
    甘添貴、【罪數理論之研究】、元照、2006.04。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自刊、2006.04。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下)】、自刊、2005.09。
    鄭逸哲、【法學三段論法下的刑法與刑法基本句型(一)刑法初探】、瑞興、2005.09。
    段重民、【刑法總論】、國立空中大學、2005.08。
    蘇俊雄、【自由、責任、法】、元照、2005.08。
    鄭逸哲、【刑事法學及其方法(三)】、自刊、2005.01。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自刊、2004.09。
    甘添貴、謝庭晃、【捷徑刑法總論】、自刊、2004.04。
    台灣刑事法學會、【連續犯規定應否廢除暨其法律適用問題】、自刊、2003.12。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之犯罪判斷】、元照、2003.02。
    林東茂、【刑法綜覽】、學林、2003.08。
    王兆鵬、【當代刑事法學之理論與發展】、學林、2002.09。
    甘添貴、【刑事法學之理念與探索-第四卷】、學林、2002.03。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2002.03。
    蔡墩銘、【刑法各論】、三民、2001.10。
    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元照、2001.09。
    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實用】、自刊、2001.08。
    徐久生譯、Jescheck Hans Heinrich著、【德國刑法教科書總論(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中國法制,2001.03。
    蔡墩銘、【刑法總論】、三民、2000.10。
    翁岳生等、【刑事思潮之奔騰】、韓忠謨基金會、2000.07。
    董璠興譯、前田雅英著、【日本刑法各論】、五南、2000.05。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自刊、2000.04。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元照、1999.09。
    陳永旺編譯;David Icove, Karl Sege, William VonStorch 合著、【電腦犯罪(Computer Crime)】、美商歐萊禮、1999.02。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自刊、1998。
    法務部編、【刑法總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三)】、自刊、1998.03。
    陳志輝、【刑法上的法條競合】、自刊、1998.02。
    黃榮堅等、【罪與刑—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生日祝壽論文集】、五南、1998.10。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一)】、自刊、1997.03。
    編輯委員會、【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1997.02。
    甘添貴、【刑法之重要理念】、瑞興、1996.06。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1996.05。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自刊、1990。
    陳樸生、【刑法專題研究】、自刊、1988.08。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自刊、1987.06。
    鄭玉波、蔡墩銘、【刑法分則論文選輯(下)】、五南、1984.07。
    韓忠謨、【刑法各論】、三民,1982.02。
    法務部犯罪問題研究中心、【詐欺犯罪之研究】、法務部、1981.05。
    陳樸生、【刑法各論】、正中、1954.10。
    二、文章
    李聖傑,使用電腦的利益,第14屆政大刑法週刑法分則研修研討會,2007.03。
    蔡聖偉,論盜用他人提款卡的刑事責任,第14屆政大刑法週刑法分則研修研討會,2007.03。
    黃榮堅,數罪併罰量刑模式構想,月旦法學,2005.08。
    陳志輝,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之犯罪競合模式—從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談起,月旦法學,2005.07。
    楊雲驊,「牽連犯」及「連續犯」規定廢除後對刑事訴訟法「犯罪事實」概念之影響,月旦法學,2005.07。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與新同一案件—從刑法廢除牽連犯、連續犯論訴訟上同一案件概念之重構,月旦法學,2005.07。
    吳景欽,連續犯牽連犯刪除後於刑事程序上之影響,法令月刊,2005.06。
    鄭逸哲,二○○六年七月一日施行之新刑法修法簡評,律師雜誌,2005.05。
    林東茂,不作為詐欺—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五六七八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2005.04。
    靳宗立,刑法實例解析—罪數之判斷與科刑處斷,輔仁法學,2004.12。
    黃惠婷,恐嚇取財或詐欺,台灣本土法學,2004.10。
    蔡蕙芳,自動化設備濫用行為之刑法規範—以刑法第339條之1不正利用收費設備取財得利罪為討論中心,中原財經法學,2003.12。
    蔡蕙芳,電腦詐欺行為之刑法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003.06。
    許玉秀,一罪與數罪之分界—自然的行為概念,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003.05。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2003.05。
    李忠雄,網路信用卡詐欺犯罪,全國律師,2003.04。
    陳子平,論詐欺罪之財產處分行為,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學林,2003.04。
    洪漢周、曾景平,刮刮樂及手機簡訊詐欺集團組織結構及偵查實務之研究,刑事科學,2003.03。
    陳子平,白吃白住與詐欺罪,台灣本土法學,2003.03。
    陳健民,竊盜乎?詐欺乎?--談虛擬世界犯罪處罰問題,國家政策論壇,2001.11。
    黃常仁,「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第三三九條之二與第三三九條之三,台灣本土法學,2001.10。
    黃榮堅,財產犯罪與不法所有意圖,台灣本土法學,2001.08。
    林佳蓉,網路詐欺案例類型、法律適用及犯罪防治之道,科技法律透析,2001.08。
    張麗卿,強盜罪與詐欺罪的難題—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八五二號判決,月旦法學,2000.10。
    陳鴻斌,網際網路犯罪之概念與犯罪類型,千禧年跨世紀法學之演進—柯澤東教授祝壽論文集,2000.08。
    吳文忠,英國重大詐欺犯罪偵查署,法務通訊,2000.07。
    何靜宜,詐欺與竊盜之區別,刑事法雜誌,1999.06。
    林山田,評詐欺罪章中之新增三罪,月旦法學,1999.06。
    蔡懷卿,電腦犯罪問題—美國刑事立法之參考,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二),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編印,1999.05。
    林東茂,詐欺或竊盜—一個案例的檢討,刑事法雜誌,1999.04。
    曾淑瑜,論詐欺罪之二型態—訴訟詐欺與無錢食宿(上)(下),司法週刊,1999.02。
    李茂生,電腦犯罪立法模式的比較法學分析,收錄於網路與法律研討會專輯,臺灣法學會,1998.11。
    汪紹銘,法條競合與牽連犯之辨正,法律評論,1998.12。
    馮震宇、劉志豪,我國網路犯罪類型及案例探討,月旦法學,1998.10。
    林山田,論想像競合與牽連犯,軍法專刊,1998.06。
    王梅英、林鈺雄,從被害者學談刑法詐欺罪,月旦法學,1998.04。
    林東茂,詐欺罪的財產損害,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998.03。
    張麗卿,機器與詐欺,刑事法雜誌,1996.12。
    鄭逸哲,詐欺恐嚇取財,月旦法學教室,1995.03。
    林東茂,刑法分則:第五講-妨害債權與詐欺破產,月旦法學教室,1994.03。
    林東茂,刑法分則:第三講-詐欺罪的財產處分,月旦法學教室,1993.06。
    林東茂,刑法分則:第一講-不作為詐欺,月旦法學教室,1992.12。
    林山田,電腦犯罪之研究,政大法論叢,第30期,1984.12。
    林山田,「論詐欺取財罪與詐欺得利罪(上)」,軍法專刊,第24卷第5期,1978.05。
    洪福增,「接續行為之接續性與連續犯之連續性的區別」,刑事法雜誌,第29卷2期,1975.04。
    周治平,詐欺罪序說,軍法專刊,第14卷第8期,1968.05。
    林敏生,論刑法上財物之概念,刑法分則論文選輯,1959.03。
    三、學位論文
    何芸欣,網路詐欺之研究,台北大學碩士論文,95年6月。
    潘俞樺,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之再檢視,台北大學碩士論文,93年7月。
    魏仰宏,論我國刑法上之財產保護—以美國法為比較對象,輔仁大學碩士論文,93年7月。
    江信賢,詐欺罪適用之檢討—以傳統詐欺與經濟詐欺為中心,成功大學碩士論文,93年6月。
    謝開平,電腦詐欺在比較刑法上之研究,台北大學博士論文,92年7月。
    黃英豪,網路入侵刑法規制的國際動向之分析,臺灣大學碩士論文,92年7月。
    蘇勝嘉,網際網路之犯罪型態—以網路連線遊戲為中心,台北大學碩士論文,92年7月。
    郭士傑,詐欺及其類似犯罪區辨之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92年6月。
    朱之瑞,電腦犯罪基本問題研究,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91年6月。
    莊凱閔,論不法侵入他人電腦系統之刑事責任—以日本法制為中心,台北大學碩士論文,91年6月。
    蔡蕙芳,電腦犯罪和刑事立法的課題,臺灣大學碩士論文,83年6月。
    文聞,詐欺罪中「財產損害」意義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79年6月。
    毛英富,詐欺行為類型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73年5月。

    【外文部分】(依據作者英文字母排列順序)
    Jonathan Rosenoer, Cyberlaw:the law of the internet, p. cm. 1996.
    Karl Lackner, Strafgesetzbuch mit Eirläuterungen, 21. Aufl. München : Beck, 1995.
    Lenckner, Computerkriminalität und Vermögensdelikte, 1981.
    Michael Hatcher, Jay McDonnell & Stacy Ostfeld, Computer Crimes, 36 Am. Crim. L. Rev., 1999.

    【網際網路資料】(依據英文字母排列順序)
    http://db.lawbank.com.tw
    http://www.cib.gov.tw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59
    http://www.isecutech.com.tw/news/view.asp?nid=2900
    http://www.npa.gov.tw/count/main.htm
    http://www.oecd.org
    http://www.socialwork.com.hk/socialwork/criminal/crime01_7_c.htm
    http://www.stat.gov.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9165103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65103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1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